学术报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报告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报告总结
报告题目: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主讲人:曹新宇
时间:2014.12.29
学术报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观后感
1 对报告会的认识和概述
2014年12月29号曹新宇教授在建大就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研究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他的研究方向为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的关系、电信技术对交通行为的影响、低碳城市。从上研到现在有接触过交通方面的知识,可能由于对这方面接触的较少,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有点片面。通过这次报告会的学习,对交通相关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学到了一些比较好的学术研究方法,可能因为知识积累的不够,对有些内容的理解还是不到位。也渐渐的认识到,学习是一个不断沉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次讲座主要目的是要让我们用国际化的视角去研究问题,眼光要放长远。
下面先说说对报告内容的理解:
首先曹新宇教授通过相关文献的引用做了对建成环境的概述,所谓建成环境是指为包括大型城市环境在内的人类活动而提供的人造环境。纵观历史,大部分的建成环境采用了乡土建筑的形式。在工业社会,大量建造了许多建筑,但却离最终使用者越来越远。在景观设计中,建成环境被定义成自然环境的反义词,但要承认,比如中央公园是完全人造的,却会有对自然环境质量的视觉、触觉和供给,这就模糊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在城市规划中,该术语意味着大量人造人类环境的含义,这些人造环境既有广阔性又有聚集性,其功能就如消耗资源、处理废物、促进企业生产的生物体一样。总的来说,建成环境就是人们所处环境中的土地利用模式、城市设计、交通系统等所处状况。人们对环境的反应过程,整体——细节,感情——
评估。环境可视作教学媒介,一旦被认识到了,就会成为提醒人们采取恰当行为的记忆方式。交通行为与人们的选择密切相关,而做选择与发生事件的频率、目的地与出发点之间的距离、所花费的时间等因素有关。因为人的行为是一连串的,所以交通行
为也具有不确定性,同时它还与人们所拥有的汽车和自行车的状况有关。目前,人们注重生活效率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生活的品质,由于出行目的的不同,选择出行方式也增多了。“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与很多因素都有关系,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出行方式,最后出现不同的交通现象。
近些年来,由于出行量的增加,汽车使用率的增加,道路容量的不足,交通
的供应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交通堵塞越来越严重。如个人旅游(VMT ,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这种出行行为也在逐年递增。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交通的堵塞带来的不便,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有的采用车道的分流;有的对人口和商业进行合理的分散。在美国,扩展车道为23条用来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其实这样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有些学者提出停止高速公路的修建,因为高额的税收、高价的成本,要与当地的税收,修路的养护费等相关联,才有可能缓解交通,一味的建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蔓延式发展的今天,空间发展远远大于人口流速,新城市主义的概念得到了进步一发展,即精明增长。所谓精明增长就是土地的混合利用,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减少盲目扩张;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重新开发废弃、污染工业用地,以节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成本;城市建设相对集中,密集组团,生活和就业单元尽量拉近距离,减少基础设施、房屋建设和使用成本。研究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主流的话题。从1990年起,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在中国很少有学者发表相关的论文。通过在google
scholar上搜索发现相关的论文仅仅有十篇左右。当听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有种悠然的高兴,觉得这个可以成为研究的方向。
2 报告会内容详细解读
曹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的研究进行了讲述,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的发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的结果、就国际上前沿的学术研究给予的建议,其中最感兴趣的是第三个方面。
2.1 研究方法和相关理论的发展
总结前人对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关系的研究,对二者相互关系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模拟仿真、即计研究和非即计研究。模拟仿真是一种假设的方法,假设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建立一个模型,用模型模拟来代替真实系统进行实验和研究,对不同建成环境下的人的交通行为进行评估。因为模型参数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所以模型可行度有待于科学的分析。比如,道路状况的不同带来的人们的交通行为会不同,道路通畅,公交便利,那么很有可能人们会选择公交,如果公交不便,路途遥远则有可能会选择自驾。这种方法是一种预测性的方法,不能解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影响建成环境的因素有许多,影响交通行为的因素也有很多, 并且因素和因素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联
系。这个方法的应用也是比较广的,可以应用到土地利用和交通模型发展中,也可以用到其他的研究中。我个人觉得模拟仿真作为研究问题的方法显得直观、明显, 如果能够对原信息有一个比较好的处理过程,模型的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即计研究就是单元分析法,包括个人(最常见,团体,单位,社会团体和社会效应,就是在个人层面上来研究一个区域,从个人数据得出领域特征,这是一种比较有用而普遍的方法。如以一个街区为研究对象来研究建成环境和街区中人的交通行为,通过对一定区域的建成环境中人的交通行为的研究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 可以解释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有关联性,但是解释不了为何有关系,无明显因果关系;非即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个人行为的研究来研究建成环境和交通行为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GPS定位个人的交通行为,GIS分析相关地区的建成环境。这种方法与前一种相比区域性不强。
理论发展方面主要是因果推断,因果推断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对需求预测目标有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其变化的规律,并根据这种变化规律来确定预测值。因果推断法有单回归预测法,多元回归预测法;也可以是联合分析法、时序法、因果机制,联合分析法就是将所有相关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综合研究;时序法就是以时间为变量对同一建成环境下不同的交通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因果机制就是研究相关因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理论基础主要是交通经济和交通行为,交通经济是指行为人在进行交通选择后所承担的经济费用。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