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

合集下载

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链延伸与农民收入提升

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链延伸与农民收入提升

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链延伸与农民收入提升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农业产业链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而农民的收入提升也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下面将对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链延伸与农民收入提升进行深入探讨。

一、农业现代化的背景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低效率、高成本,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需求。

因此,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链是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

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可以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将农产品加工成深加工产品,可以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农产品品牌化农产品品牌化是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方向。

建立农产品品牌,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同时,农产品品牌化也有利于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的销售。

四、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农业科技创新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拓展销售渠道。

五、农产品电商化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农产品电商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农产品可以实现线上销售,打破地域限制,拓展市场空间。

农产品电商化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销量。

六、农业旅游农业旅游是农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提升渠道。

通过农业旅游,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感受乡村风情,增加对农产品的认知和喜好。

农业旅游也可以为农民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七、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共同经营农田的组织形式。

通过合作社,农民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

同时,合作社还可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市场信息等服务,帮助农民提升生产力和收入水平。

八、政策扶持政府的政策扶持对农业现代化的产业链延伸和农民收入提升起着关键作用。

深度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深度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深度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链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在这篇文章中,将深入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探讨农业产业链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能的变革。

一、产业链的概念与特点产业链是指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销售的一系列环节的有机组合。

它包括从农田、农机、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多个环节。

产业链的特点是流程复杂、紧密联系、环节分工明确、相互依存等。

二、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1. 技术升级与智能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产业链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包括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2. 跨界合作与创新创业:农业产业链将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跨界合作,创新推出农产品与旅游、文创、电商等产业的结合,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

3. 绿色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农业产业链也将朝着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方向转变,注重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4. 农产品品牌化与营销创新: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农业产业链将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化和营销创新,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色农产品。

5. 农村电商与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升级:农业产业链将积极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加快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升级,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便利性,满足城乡消费者的需求。

6. 供应链管理与产业合作:农业产业链将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产业合作、资源共享,提高整个农业产业链的效益和竞争力。

7. 农业科技与创新:农业产业链将继续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包括新品种培育、农机装备研发、农药农机的绿色化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8. 农业金融与农业保险的创新:农业产业链将注重农业金融与农业保险的创新,为农民提供更加便利、安全的金融服务,解决农业领域的融资难题和风险问题。

9. 人才培养与农业教育的重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将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农业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

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实践

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实践

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实践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通过生产、加工、销售及其他相关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完整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生态农业产业链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下将从产业链建设、技术创新、市场推广、政策支持、环保意识、人才培养、合作机制、乡村振兴、社会责任、品牌建设、问题与挑战以及发展前景等十二个方面展开讨论。

产业链建设是农村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充分考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技术创新能够提高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和品质,例如引入先进的种植、养殖、加工技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市场推广是农产品实现价值转化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拓展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政策支持是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保障,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等多方面支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推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

人才培养是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核心,要培养一批懂农业、懂科技、懂市场、懂管理的人才,促进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合作机制是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有效方式,要建立政府、企业、农民、科研机构等各方合作的机制,共同推动产业链的发展。

乡村振兴是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任务,要通过整村推进、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等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社会责任是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基本要求,企业要担负起对农民、环境、社会的责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品牌建设是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重要手段,要为生态农产品打造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问题与挑战是农村生态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必然现实,要认真解决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存在的问题,迎接市场的挑战,促进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农业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

农业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涵盖了从农产品采摘、处理、加工到最终销售的全过程,其中各个环节密切相连,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起点是从农田中获得原材料,这个环节涉及到农业生产和收割农作物。

农业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通过种植优质品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等措施,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为后续的加工环节提供可靠的原料基础。

农产品的采摘和处理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农产品在采摘后需经过清洗、分级、分类等处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这个环节,应采用适当的技术和设备,如洗菜机、分级机等,提高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农产品的贮存和运输也是关键环节,要保证产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不受污染和损坏。

农产品的加工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核心环节。

农产品加工可以通过采用传统工艺或现代化技术进行。

传统工艺如晒干、腌制、烘焙等,能够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和改善口感。

现代化技术如冷冻、真空包装、高温处理等,有效地保持了产品的营养成分和口感。

在加工过程中,应注重产品的安全和卫生,通过合理的工艺控制和卫生标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农产品的销售是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最终环节。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目的是为了将农产品以更高的附加值销售出去。

销售环节需要经过市场调研、渠道选择、品牌推广等步骤。

同时,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多样化产品的形式和包装。

通过建立合理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形象,提高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发展对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推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供政策支持、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监管,保证消费者的权益和社会的利益。

农业产业链是什么农业全产业链应该如何布局

农业产业链是什么农业全产业链应该如何布局

农业产业链是什么农业全产业链应该如何布局现代农业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能有效弥补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竞争优势的不足、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必须抓住当前需求侧消费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加速的有利时机,立足国情、分类施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

随着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当前区域综合实力的竞争,已经由原来的企业和产品之争,转变为产业链竞争。

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充分享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全链条的增值收益,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01何谓农业全产业链?关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概念,目前尚未有较为权威的界定。

综合各家之言,虽然学者们阐述的角度不同,但对农业全产业链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部门、组织机构及关联公司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看法大体是一致的。

在农业领域,农业产业链是不同农产品链的集合体,是联结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消费等环节的有机整体。

它一般由产品链、价值链、创新链、资金链、信息链、组织链构成。

02三大类型农业产业链发展加快1、加工链不断巩固截至2016年底,农民合作社中有53%发展加工流通,7.8万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上升到2.2:1,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5%。

2、服务链快速发展在需求带动和政策扶持下,各类新型农业服务主体快速发展。

目前,全国经营性专业服务组织超过100万个,市场化运作的龙头服务企业不断壮大,农业生产型服务的产业形态越来越明晰。

3、功能链蓬勃兴起作为农业发展新动能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呈快速发展态势。

2016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5700亿元,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兴行业。

03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呈多样化1、专业市场带动型由地方政府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大批中间商在专业市场进行批发交易,中间商再分别联系农户和消费者。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与价值链梳理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与价值链梳理

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与价值链梳理农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链条与价值链的构建和梳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农业初级产业到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农村电商等多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农村经济发展中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要性及如何梳理,以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一、农业初级产业的发展农业初级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起点。

通过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提高农民生产效率,优化品种结构,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是构建农村产业链的首要任务。

二、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建立农产品加工是将农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最终产品的环节。

通过建立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的增值。

三、农业旅游的发展农业旅游是将具有农业特色、农村生态风貌的乡村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通过挖掘当地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传统生活方式等资源,吸引游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农村电商的崛起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电商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农村电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农产品与广大消费者连接起来,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渠道限制,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市场占有率。

五、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农村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

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的需求。

因此,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设立乡村银行、发展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村合作社等方式,提供更加贴合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六、农村人力资源的培养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持。

培养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是打造农村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农村技能培训基地,促进农民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七、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包括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产品运输、水电供应以及信息传递等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新农业产业链发展

新农业产业链发展

新农业产业链发展一、产业链的定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新农业产业链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产业链是指以农产品为中心,通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和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从种植、养殖、加工到销售的一条完整链条。

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够推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种植业产业链的发展种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给种植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推行科技种植、精细管理等措施,提高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通过种植技术培训和信息共享,提高农民的种植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养殖业产业链的发展养殖业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给养殖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科技养殖、标准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通过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可以加强养殖业与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养殖产业链。

四、加工业产业链的发展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给加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提高产品加工技术水平,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加工环节的规模化和精细化管理,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五、流通业产业链的发展流通业是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给流通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发展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农产品能够及时、安全地流通到市场。

同时,农产品电商企业的发展也为农产品流通带来了新的思路。

六、农民收入增加的途径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提供了多种途径。

一方面,通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增加农民的销售收入。

另一方面,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此外,农民还可以通过参与农产品电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模式增加收入。

七、新农业产业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新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实用文档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指从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构
成的一种完整的产业链条,涉及到农产品的从种植、饲养、养殖、加工到
销售的整个过程。

该模式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高效化、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生产环节。

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科技创新、管理升级等手段,
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合理利用农业
资源,实现农业与生态的良性互动。

2.农产品加工环节。

通过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升级,实现农产品的保鲜、加工、深加工和品牌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农产品流通环节。

通过建立全国性、区域性的流通网络,实现农产
品的快速流通和市场化,提高农民的销售收入。

同时,通过建立产销对接
机制,实现农产品种植、生产、销售的协同发展。

4.农产品销售环节。

通过在线销售、天猫等大型商场销售、农产品展
销会等方式,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宣传和销售,促进农产品的消费和市场繁荣。

以上是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该模式有利于推进
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转型和城乡一体化。

农村发展的农业深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农村发展的农业深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农村发展的农业深加工与产业链延伸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成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

农业深加工是指将农产品经过一系列工艺加工,生产出更高附加值、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而产业链延伸则是指将农产品的加工环节与销售环节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实现农产品增值,提高农民收入。

本文将从农村发展的角度探讨农业深加工与产业链延伸的意义、具体方式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农业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对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深加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以水果为例,通过将水果加工成果酱、果饮等产品,可以延长水果的保鲜期,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产业链延伸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通过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农民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提高生活水平。

同时,产业链延伸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周边劳动力流入农村,推动农村市场化进程。

其次,实现农业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

首先是加强农产品的初加工。

农产品的初加工是农产品深加工的基础,包括去皮、去壳、去除杂质等工艺。

农民可以通过自建或合作社合作的方式,进行农产品的初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其次是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

深加工包括细分、提纯、提纯和精细化加工等环节,可以使原始农产品变得更具市场竞争力。

政府可以扶持农民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此外,还可以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的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最后是完善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通过与农业企业、超市等商业机构合作,推广农产品的销售,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然而,农业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和设备的限制。

农业深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支持,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此外,农业深加工还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这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市场需求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农产品的销售,农民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种植和加工工艺。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整合方案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整合方案

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整合方案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 (3)1.1 农业现代化背景 (3)1.2 农业现代化目标 (3)1.3 农业现代化意义 (3)第二章农业产业链整合基础分析 (4)2.1 农业产业链现状分析 (4)2.1.1 农业产业链结构 (4)2.1.2 农业产业链发展特点 (4)2.2 农业产业链存在问题 (4)2.2.1 产业链条不完整 (4)2.2.2 产业链内部协同不足 (4)2.2.3 产业链技术创新滞后 (4)2.2.4 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 (5)2.3 农业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 (5)2.3.1 提高农业产业链运行效率 (5)2.3.2 促进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 (5)2.3.3 推动农业产业链技术创新 (5)2.3.4 优化农业产业链利益分配 (5)第三章农业产业链整合策略 (5)3.1 整合模式选择 (5)3.2 整合关键环节 (6)3.3 整合实施步骤 (6)第四章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6)4.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6)4.2 农业产业布局优化 (7)4.3 农业产业链延伸 (7)第五章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 (7)5.1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7)5.2 农业生产管理体系 (8)5.3 农业生产技术指导 (8)第六章农业科技与信息化 (9)6.1 农业科技创新 (9)6.1.1 创新背景及意义 (9)6.1.2 创新方向与重点 (9)6.1.3 政策支持与保障 (9)6.2 农业信息化建设 (10)6.2.1 信息化建设现状 (10)6.2.2 信息化建设目标 (10)6.2.3 信息化建设措施 (10)6.3 农业科技服务 (10)6.3.1 服务体系构建 (10)6.3.3 政策支持与保障 (11)第七章农业市场体系建设 (11)7.1 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11)7.1.1 市场定位与目标 (11)7.1.2 市场主体培育 (11)7.1.3 市场基础设施完善 (11)7.1.4 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1)7.2 农业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12)7.2.1 资源配置与市场机制 (12)7.2.2 农业要素市场培育 (12)7.2.3 农业要素交易平台建设 (12)7.2.4 农业要素市场政策支持 (12)7.3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 (12)7.3.1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 (12)7.3.2 农业市场服务内容 (12)7.3.3 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建设路径 (12)第八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支持 (13)8.1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 (13)8.1.1 农业产业链资金需求特点 (13)8.1.2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规模 (13)8.1.3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结构 (13)8.2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 (13)8.2.1 政策性金融服务 (13)8.2.2 商业性金融服务 (13)8.2.3 保险金融服务 (13)8.3 农业产业链金融创新 (14)8.3.1 金融科技创新 (14)8.3.2 跨界合作创新 (14)8.3.3 政策创新 (14)第九章农业产业链政策保障 (14)9.1 农业产业链政策制定 (14)9.1.1 政策背景与目标 (14)9.1.2 政策制定原则 (14)9.1.3 政策内容与措施 (14)9.2 农业产业链政策实施 (15)9.2.1 政策实施主体 (15)9.2.2 政策实施流程 (15)9.2.3 政策实施保障 (15)9.3 农业产业链政策评估 (15)9.3.1 评估指标体系 (15)9.3.2 评估方法与流程 (16)9.3.3 评估结果应用 (16)第十章农业产业链整合效果评价与展望 (16)10.2 整合效果评价方法 (16)10.3 农业产业链整合展望 (17)第一章农业现代化概述1.1 农业现代化背景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现代农业

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现代农业

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现代农业围绕着“三农”问题,我们近年做了很多的探索,仁智各见。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调研,试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去审视这个问题,并得出一些管见,在这里提出与方家商榷。

1 对我国“三农”问题根本原因的认识1.1 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农民问题的根本实质是人的问题,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问题。

而从事农业的劳动者表现在现实表现中最明显的是素质问题。

1.2 农村问题的根本原因农村问题主要反映的是农业的生产要素问题,而农业的生产要素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我们目前不是缺乏生产要素,问题的实质:一是我们没有完全注意到传统农业是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生产要素中的配置,是低层次的配置,缺乏有效的升级与改进。

二是我国农村生产要素的多样性差异。

如土地资源既有耕地,又有林地;既有水面滩涂,又有草场、牧场。

使用方式和管理方式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农业,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在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上的表现都不相同。

三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农业资源由于受所有权制度的束缚不能转化为积极的生产要素进入生产活动之中。

1.3 农业问题的根本原因农业问题要从农业部门的生产活动中来找。

由于我们独有的国家主导产业的组织管理形式,农业问题也必然反映在国家的行政行为上2 关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实质。

我们谈“三农”就说城乡二元结构。

我们认为,“三农”问题就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解决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也就解决了“三农”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城乡二元结构理论的产生是没有看到农业的产业链本质,是没有看到在产业链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演化规律,没有看到生产要素在产业链配置上的具体方式。

城乡二元结构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1954年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提出。

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呈现二元经济结构并存的特征,而且这一理论具有普遍性,被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经济转型的基石。

农业现代化产业链

农业现代化产业链

农业现代化产业链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现代化已经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农业现代化产业链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对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农业现代化产业链的概念、特点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讨论,并提出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农业现代化产业链的概念和特点农业现代化产业链是指从农业生产的初级环节到终端的销售环节,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市场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有机组合。

它将农业生产中涉及的各个环节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垂直整合: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将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有机整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资源、信息和资金的有效流动和共享。

2. 横向联动: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将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农业生产主体相互联结起来,形成了多方合作、共同发展的格局。

通过横向联动,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3. 产业协同:农业现代化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依赖关系,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产业协同可以提高产业整体的效益和竞争力,实现产业链的高效运转。

二、农业现代化产业链的影响因素农业现代化产业链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等。

1. 农业生产要素:农业现代化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

保障农业生产要素的充足供给,对于推动产业链发展至关重要。

2.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农产品的品质、安全和多样化需求越来越高。

只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业链布局,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3. 政策支持:政府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产业链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策的支持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增强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农业产业链的现状及发展中国农业近年来发生了巨大改变: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模式不断创新,农民的钱包也越来越鼓,这都得益于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才使我国的农业产业链达到今天的水平。

农业产业链定义农业产业链是产业链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涉及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部门、组织机构及关联公司以价值链、信息链、物流链、组织链缔结的有机整体。

现代农业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能有效弥补中国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竞争优势的不足、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能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必须抓住当前需求侧消费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加速的有利时机,立足国情、分类施策,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

中国农业产业链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先后出台了鼓励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政策,安徽、河南、浙江、广西等省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集群,各类资本进入农业产业链的势头迅猛,中国农业产业链正迈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概况我国的农业产业链发展较欧美其他国家发展较晚,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各组织机构松散,且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产业链的建立和运作面临诸多问题。

但是这么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还是取得了质的飞跃,产业链不断优化完善,硬件与软件都逐渐变强。

今年国家针对农业产业链又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其思路大概是这样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重合区为优先支持区域,以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为支持重点,发挥财政奖补资金导向和撬动作用,引导集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发展加工和流通,开展品牌创建与营销,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重构和功能升级,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中下游一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共享均衡利润,探索农业全产业链再造新模式,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树范例、激活力。

农业产业链现代农业发展方案

农业产业链现代农业发展方案

农业产业链现代农业发展方案第1章现代农业产业链概述 (4)1.1 农业产业链的定义与特征 (4)1.2 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趋势 (4)1.3 国内外现代农业产业链发展现状与启示 (4)第2章农业产业链发展策略 (5)2.1 农业产业链发展目标与原则 (5)2.1.1 发展目标 (5)2.1.2 发展原则 (5)2.2 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选择 (6)2.2.1 产业链延伸模式 (6)2.2.2 产业链整合模式 (6)2.3 农业产业链政策支持与保障 (6)2.3.1 政策扶持 (6)2.3.2 法规保障 (6)2.3.3 人才培养与引进 (7)2.3.4 社会参与 (7)第3章农业产业链上游:种质资源与良种繁育 (7)3.1 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 (7)3.1.1 种质资源重要性 (7)3.1.2 种质资源收集 (7)3.1.3 种质资源保护 (7)3.2 良种繁育技术体系构建 (7)3.2.1 良种繁育技术 (7)3.2.2 良种繁育体系 (7)3.2.3 技术推广与应用 (8)3.3 种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8)3.3.1 种子产业现状 (8)3.3.2 发展对策 (8)第4章农业产业链中游:标准化生产与加工 (8)4.1 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 (8)4.1.1 标准化生产技术概述 (8)4.1.2 技术集成与应用 (8)4.2 农产品加工技术提升与设备更新 (8)4.2.1 农产品加工技术现状与趋势 (8)4.2.2 技术提升与设备更新策略 (9)4.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追溯体系 (9)4.3.1 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9)4.3.2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9)4.3.3 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9)第5章农业产业链下游: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 (9)5.1 农产品市场分析与发展预测 (9)5.1.2 市场需求分析 (9)5.1.3 市场供应分析 (10)5.1.4 市场竞争态势 (10)5.1.5 发展预测 (10)5.2 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 (10)5.2.1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 (10)5.2.2 品牌定位与策略 (10)5.2.3 品牌形象设计 (10)5.2.4 品牌推广策略 (10)5.3 农产品营销渠道拓展与优化 (10)5.3.1 传统营销渠道分析 (10)5.3.2 新型营销渠道摸索 (11)5.3.3 营销渠道拓展策略 (11)5.3.4 营销渠道优化措施 (11)5.3.5 渠道风险管理与应对 (11)第6章农业产业链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1)6.1 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与优化 (11)6.1.1 物流体系构建原则 (11)6.1.2 物流节点布局 (11)6.1.3 物流渠道拓展 (11)6.1.4 物流信息化建设 (11)6.2 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管理 (11)6.2.1 供应链协同管理理念 (12)6.2.2 供应链合作关系构建 (12)6.2.3 供应链协同运作机制 (12)6.2.4 供应链风险管理 (12)6.3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12)6.3.1 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完善 (12)6.3.2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 (12)6.3.3 冷链物流技术创新 (12)6.3.4 冷链物流政策支持 (12)第7章农业产业链信息化与智能化 (12)7.1 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12)7.1.1 信息化基础设施 (12)7.1.2 信息资源整合 (13)7.1.3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3)7.2 农业大数据应用与挖掘 (13)7.2.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3)7.2.2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13)7.2.3 数据共享与开放 (13)7.3 农业智能化技术与装备 (13)7.3.1 智能化生产技术 (13)7.3.2 智能化加工技术 (13)7.3.4 智能化管理与决策 (14)第8章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与支持 (14)8.1 农业产业链金融需求分析 (14)8.1.1 生产环节金融需求 (14)8.1.2 流通环节金融需求 (14)8.1.3 消费环节金融需求 (14)8.2 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 (14)8.2.1 金融产品创新 (14)8.2.2 金融渠道创新 (14)8.2.3 金融模式创新 (14)8.3 农业产业链金融风险防范 (15)8.3.1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15)8.3.2 加强风险防范措施 (15)8.3.3 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15)8.3.4 建立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 (15)第9章农业产业链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15)9.1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5)9.1.1 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15)9.1.2 生态保护与治理措施 (15)9.2 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 (15)9.2.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5)9.2.2 农业节能减排技术 (16)9.3 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策略 (16)9.3.1 政策与法律法规保障 (16)9.3.2 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16)9.3.3 产业协同与绿色供应链构建 (16)9.3.4 农业多功能性与生态补偿机制 (16)第10章农业产业链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 (16)10.1 农业产业链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6)10.1.1 培养目标与规划 (16)10.1.2 培养内容与方法 (16)10.1.3 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16)10.1.4 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 (17)10.2 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17)10.2.1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7)10.2.2 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 (17)10.2.3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支持 (17)10.2.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17)10.3 农业产业链协同创新机制与平台构建 (17)10.3.1 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17)10.3.2 协同创新平台构建 (17)10.3.3 协同创新政策与措施 (17)10.3.4 国际合作与交流 (17)第1章现代农业产业链概述1.1 农业产业链的定义与特征农业产业链是指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直至消费的完整过程,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营销等多个环节,以及与之相关的科研、技术、服务等支撑体系。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是当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农业现代化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则是指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的全程一体化发展,打破传统的生产环节壁垒,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产品附加值提升。

两者相辅相成,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农业现代化对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首先,农业现代化在种植、养殖、灌溉等环节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农产品进入全产业链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次,农业现代化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快了农业企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为农业全产业链的形成提供了强大动力。

再者,农业现代化提升了农民的素质和技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提高了农业全产业链的综合竞争力。

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农业现代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使农产品从原料向价值链不断延伸,促进了农产品的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的升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强调了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加强了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各环节的密切合作,形成了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模式。

再者,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拓展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消费份额,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结合,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也为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路径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解决。

总的来看,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方向,通过不断推进现代化技术和管理手段与全产业链发展的结合,可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深入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深入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一、产业链的概念和意义产业链是指将生产和销售环节相互联系起来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的过程。

它涵盖了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通过深入分析农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可以全面了解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机制和运行规律,进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二、种植环节种植环节是农业产业链的起点,也是直接与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密切相关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问题包括土壤种植能力、种子质量、农药使用以及灌溉水源等。

只有保证了种植环节的科学规范运作,才能获得高产量和高品质的农产品。

三、畜牧环节畜牧环节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问题包括饲料配制、畜禽疫病防控、养殖环境优化等。

只有通过科学的养殖方法和管理,才能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四、加工环节加工环节是农业产业链中的加值环节,通过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问题包括加工技术水平、加工设备和加工原材料的选择等。

只有通过提高加工环节的效率和质量,才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五、流通环节流通环节是农业产业链中的衔接环节,负责将农产品从生产地运输到销售地,并进行相应的分销和营销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问题包括物流配送、市场信息收集和销售渠道建设等。

只有通过建立高效的物流网络和市场信息系统,才能确保农产品顺利流通并实现销售。

六、市场环节市场环节是农业产业链中的集散和交易环节,主要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

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问题包括市场需求分析、市场价格波动和市场营销策略等。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才能制定适应性的销售策略,有效推动农产品的销售。

七、标准化与认证环节标准化与认证环节是农业产业链中的保障环节,主要包括产品质量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

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问题包括制定合理的认证标准、建立科学的认证体系等。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模式逐渐被广泛应用。

全产业链模式是指从农业生产开始,通过加工、销售和服务等环节,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管理和价值提升。

本文将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背景、模式特点以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背景1. 农业现代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城市化发展以及人口增长的压力,农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成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业全产业链模式应运而生,将各个环节紧密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生产系统。

2. 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于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来源、生产过程以及品质等信息有明确的要求,这就要求农业生产者和加工商必须建立起一个全程质量控制和溯源体系,以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二、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模式特点1. 农业全产业链的完整性农业全产业链模式包括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和相关服务等各个环节。

这些环节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和经营系统。

每个环节的有效协调和无缝连接,对于实现全产业链的目标至关重要。

2. 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模式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传统农产品的品质,还能够推动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通过加工和创新,农产品能够生产出更多种类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强调科技创新和知识应用的重要性。

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农业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的发展。

同时,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也需要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三、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传统农产品大多数只是以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较低。

农业产业链数字农业发展方案

农业产业链数字农业发展方案

农业产业链数字农业发展方案第1章数字农业概述 (4)1.1 数字农业的定义与特点 (4)1.2 数字农业发展的国际趋势 (4)1.3 我国数字农业发展现状与挑战 (4)第2章农业产业链概述 (5)2.1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与构成 (5)2.1.1 生产环节: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是农业产业链的起点。

(5)2.1.2 加工环节: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产品附加值,包括初级加工和深加工。

(5)2.1.3 流通环节:将农产品从产地运输到消费地,包括仓储、物流、批发和零售等。

52.1.4 消费环节:农产品最终被消费者购买、消费的过程。

(5)2.2 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5)2.2.1 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订单农业、基地建设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5)2.2.2 合作社模式: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社,共同开展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6)2.2.3 产业园区模式:依托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形成集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集群。

(6)2.2.4 电商平台模式: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将农产品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成本。

(6)2.3 我国农业产业链现状与问题 (6)2.3.1 产业链条不完整: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导致资源利用率低、产业效益不高。

(6)2.3.2 产业链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链主体之间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影响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6)2.3.3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6)2.3.4 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农业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完善,导致产业链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6)2.3.5 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农业产业链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6)第3章数字农业技术体系 (6)3.1 数字农业技术分类 (6)3.1.1 信息技术 (6)3.1.2 智能技术 (6)3.1.3 数据管理技术 (7)3.2 关键数字农业技术介绍 (7)3.2.1 遥感技术 (7)3.2.2 农业 (7)3.2.3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7)3.3 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7)3.3.2 应用前景 (8)第4章农业大数据 (8)4.1 农业大数据的概念与价值 (8)4.1.1 概念界定 (8)4.1.2 价值分析 (8)4.2 农业大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8)4.2.1 数据采集技术 (8)4.2.2 数据处理技术 (8)4.3 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 (8)4.3.1 精准农业 (8)4.3.2 农业资源管理 (9)4.3.3 农产品市场分析 (9)4.3.4 农业灾害预警与防治 (9)4.3.5 农业政策制定与评估 (9)4.3.6 农业科技研发 (9)第5章农业物联网技术 (9)5.1 农业物联网的架构与关键技术 (9)5.1.1 架构概述 (9)5.1.2 关键技术 (9)5.2 农业物联网在产业链中的应用 (10)5.2.1 生产环节 (10)5.2.2 流通环节 (10)5.2.3 销售环节 (10)5.2.4 服务环节 (10)5.3 农业物联网发展现状与挑战 (10)5.3.1 发展现状 (10)5.3.2 挑战 (10)第6章智能农业装备技术 (11)6.1 智能农业装备类型与功能 (11)6.1.1 农业 (11)6.1.2 智能无人机 (11)6.1.3 智能传感器 (11)6.1.4 智能农业机械设备 (11)6.2 智能农业装备研发与应用 (11)6.2.1 研发方向 (11)6.2.2 应用案例 (11)6.3 智能农业装备发展趋势 (11)6.3.1 技术融合与创新 (11)6.3.2 产业链协同发展 (11)6.3.3 成本降低与普及推广 (12)6.3.4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12)第7章农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12)7.1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12)7.1.2 发展趋势 (12)7.2 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与创新 (12)7.2.1 电子商务模式 (12)7.2.2 创新模式 (12)7.3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运营 (13)7.3.1 平台建设 (13)7.3.2 平台运营 (13)第8章农业智能化管理 (13)8.1 农业智能化管理技术体系 (13)8.1.1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13)8.1.2 人工智能决策支持技术 (13)8.1.3 自动化控制技术 (14)8.1.4 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14)8.2 农业智能化管理应用案例 (14)8.2.1 智能化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14)8.2.2 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 (14)8.2.3 农业电子商务平台 (14)8.3 农业智能化管理发展策略 (14)8.3.1 政策扶持与引导 (14)8.3.2 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14)8.3.3 人才培养与交流 (14)8.3.4 宣传推广与普及 (15)8.3.5 市场机制与产业协同 (15)第9章农业产业链数字化升级路径 (15)9.1 农业产业链数字化现状与需求 (15)9.1.1 数字化现状概述 (15)9.1.2 农业产业链数字化需求分析 (15)9.2 农业产业链数字化升级策略 (15)9.2.1 生产环节数字化升级 (15)9.2.2 流通环节数字化升级 (15)9.2.3 销售环节数字化升级 (15)9.2.4 服务环节数字化升级 (16)9.3 农业产业链数字化发展政策建议 (16)9.3.1 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发展 (16)9.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水平 (16)9.3.3 深化产业链融合,优化农业产业链数字化生态 (16)9.3.4 创新政策支持方式,激发农业产业链数字化活力 (16)第10章保障措施与未来发展展望 (16)10.1 数字农业政策支持体系 (16)10.2 农业产业链数字农业人才培养 (17)10.3 农业产业链数字农业发展前景与挑战 (17)10.4 展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链数字农业体系 (17)第1章数字农业概述1.1 数字农业的定义与特点数字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指的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以提升农业生产力、效率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全产业链未来发展路径思考

农业全产业链未来发展路径思考

农业全产业链未来发展路径思考农业全产业链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事情。

不管你是从事农业生产的、想投资农业的,或是相关政府部门,想必都经常听到“农业全产业链”这个词Q然而,到底什么是农业全产业链?农业全产业链究竟怎么做?当下农业全产业链的模式有哪些?当下有关农业全产业链的研究众多,聚焦于内涵界定、模式分类、路径探索、成效分析等方面,呈现不断整合、持续优化的发展态势。

本文主要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定义、模式、实施路径来探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方向。

一、农业全产业链全产业链是中粮集团提出来的一种发展模式,是在中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农产品产业升级、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农业产业链研究最初围绕生产环节展开,关注农业生产与技术研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以“统购统销”等形式向市场端延伸;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链继续朝着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方向拓展,通过链条的完善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与此同时,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绿色生产技术构成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模式O通俗点说,就是从种子/种苗->种植生产->加工->渠道->餐桌这样一个从头到尾的链条Q全产业链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从产业链源头做起,经过种植与采购、贸易及物流、食品原料和饲料原料的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形成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供应全过程。

比如温氏股份——肉鸡产业全产业链:温氏股份从肉鸡的鸡苗、养殖、养殖设备及饲料、屠宰、加工全链条发展,今年也入选广东首批15个“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

二、农业全产业链为什么重要?各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有这样一个基本共同路径:小农模式->工业化农业(农药、化肥、农机让农业生产工业化)->农业加工及服务业产业化->农业全产业链。

比如ABCD四大粮商(美国ADM、美国邦吉BUnge、美国嘉吉Cargi11和法国路易达孚1ouisDreyfus)为例,这四大粮商都是有百年历史的企业,他们最早大部分是做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的,大多是在上世纪末完成了在粮油产业方面的全产业链布局Q同样的,我国农业也是从建国初期的小农模式、到农业的工业化,再到农业加工及服务业工业化,再到现在,我们到了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黄金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农业行业概述1.1. 行业分类一般农业行业分为大农业与小农业之分,大农业即包括农林牧渔业,属于三大产业之-的第一产业;小农业为种植业。

本文所述之农业即为大农业,具体分类借鉴申银万国研究所行业分类标准,主要包括种植业、渔业、林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综合等子行业。

农业各子行业之间是紧密相联的,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为农产品加工业、饲料行业提供种植产品(如玉米、大豆、小麦),而饲料为渔业提供养殖原料。

饲料业、农产品加工业中的禽肉加工是同属于养殖产业链条。

1.2. 上下游行业关系农业的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资行业,这些行业主要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的下游行业主要包括农产品物流、食品加工、饮料(酒、茶、果汁等)、造纸、纺织、建材等行业。

农业为这些行业提供原料。

而下游行业,尤其是农产品物流、食品饮料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1.3. 农业行业生命周期分析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增加值增速一直在3%-6%区间徘徊,并长期落后于GDP增速,其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也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农业处于成熟稳定期。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

用各种指标所衡量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业地位在不断下降, 这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由于农业人口仍然是中国人口的主体, 中国依然是农业大国, 农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各种贡献依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4.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4.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农业作为解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产业,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

尽管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总量中的比重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这种情况并不能说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在下降。

应当明确,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与生俱来的, 是由农业的产业功能决定的。

农业的最大功能是解决人们的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 这是任何其它产业都无法替代的。

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进而导致对农业的多种需求越来越高, 从而要求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

1.4.2. 农业占GDP比重下降趋势难改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58%,同比去年下降了0.73个百分点。

从近30 年来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走势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过程中,在从改革开放初期曾略有上升,1978年第一产业占比为27.94%,到1983 年达到最高点32.88%,主要原因是1978 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热情,第一产业的产值迅速增长,在GDP 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经济建设的重点缓慢向工业部门倾斜,国家对工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开始持续下降,随着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产值不断增加,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进一步下降,并且基本保持每10 年下降10 个百分点的速度。

1.4.3. 农业从业人员持续下降200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30654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39.6%;第二产业21109万人,占27.2%;第三产业25717万人,占33.2%。

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14041万人。

农业从业人数稳步下降,但从业人数占比仍居三大产业之首,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做出突出贡献。

1.5. 农业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我国农业第一要务是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主要为老百姓提供粮食、农副产品等,产品类型属于生活必需品。

从农业增加值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相关性分析来看,两者之间相关性较小,在1978年-1990年这一区间,农业增加值与GDP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1611,说明存在较小的正相关关系;但在1990年-2008年这一区间,农业增加值与GDP增长之间相关系数仅为-0.0433,可见农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

农业并不会随经济周期的起落而相应变动,多年来农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增幅一直徘徊在3%-6%之间。

2. 农业行业特征2.1. 自然垄断性农业特殊的生产资料决定了其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五谷丰登,始于土地,没有土地为依托,农业及其内部各产业的兴起与发展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物质条件。

农业特殊的产出决定了其具有垄断的条件。

农业是一切生产和人类生存的起点和先决条件,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是人类和其他产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因素。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非农产业如何发展,都离不开农业为其提供必需的农产品满足其基本消费。

2.2. 与生俱来的基础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与生俱来的, 是由农业的产业功能决定的。

(1)农业的最大功能是解决人们的吃饭等基本生活问题, 为人们提供生活必需品,这是任何其它产业都无法替代的。

(2)农业为其他产业如食品饮料、造纸、木材加工、纺织行业提供原材料,是这些相关产业链条的第一环。

(3)农业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种植业、林业生产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净化空气,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2.3. 周期性农业产品具有周期性特征。

无论是农作物耕种、畜牧养殖还是水产品养殖和捕捞,都有一定的生产周期,其产品不能在短期内收获,例农作物有一年一熟制、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等;林木产品生产周期较长,最快的人造经济适用林也需要6年以上的时间才可以砍伐;而畜牧产品如生猪养殖周期为5个月左右;水产品养殖如海胆养殖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黄鱼生长周期一般经过二年左右;渔业捕捞有休渔期。

2.4. 弱质性首先,农业最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

自然界不仅为农业提供基本的生产资料,而且自然条件、尤其是气候条件的变化直接决定了农业经营结果的利与失,风调雨顺,则五谷丰登;若有“天灾”,则农业歉收。

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美国、日本,一旦出现人为力量难以抵御的自然破坏力,一样会出现农业歉收的状况。

我国是一个多自然灾害的国家,南涝北旱、台风、地震以及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给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例2008年,我国受灾面积为3999万公顷,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成灾面积为2228万公顷,占受灾面积的55%。

其次动物流行性疾病也会对禽畜业产生极大影响。

这种影响是往往是突出性的或是局部性的。

随着疾病得到控制,这种影响会慢慢消失。

2004年初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区活鸡、鸭、鹅等畜产品全被宰杀,人们对家禽产品消费锐减,出口受阻。

2005 年,全国先后有13个省份共发生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病16.31 万只,死亡15.46万只,扑杀2257.1 万只。

其中,青海省发生一起候鸟疫情。

内地共发生9 起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发病牛612头,扑杀4232头。

给养殖户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2.5. 农产品供求弹性分析2.5.1. 供给弹性2.5.1.1. 农产品长期供给富有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

但从较长的时间周期来看,农产品品长期供给是富有弹性的,农民往往根据当年的农产品价格来决定下一年度的种植面积,从而引起农产品产量的周期性波动,由于农产品往往是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农产品价格变动主要取决于供给产量的变动,供求的不平衡又导致价格也呈现周期性波动。

2.5.1.2. 农产品短期供给弹性较小在一个生产周期内,农产品产量对价格的变动反应不敏感,产量难以增加或减少,所以说农产品的短期供给某种程度上具有刚性,短期供给价格弹性较小是农业生产不同于其它产业的一大特点。

一旦供求关系失衡,调整需要一个较长周期。

2.5.2. 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经济学理论上来讲,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表现为随着价格的上涨,需求量下降幅度较小。

而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表现为随价格的上涨,需求量下降幅度较大。

农产品大多属于生活必需品和低档消费品。

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小,且基本为负值或接近于零。

我国粮食、蔬菜人均需求量连年下降,肉、蛋、水产品人均消费基本稳定。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粮食、蔬菜、鲜蛋、肉类需求价格弹性较稳定,水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波动较大。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粮食、禽蛋、蔬菜的需求价格弹性较稳定,而肉类、水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波动较大。

2.5.3. 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理论上来讲,一般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为正,体现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量也随之提高。

但人们随收入不断增长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缓慢甚至下降,农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较小。

粮食的需求收入弹性大多情况下为负值,粮食需求收入弹性在-0.5-0之间徘徊。

肉、蛋、奶、食用油等农产品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波动较大。

3.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3.1. 人口因素3.1.1. 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占世界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9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3亿人,世界总人口为67.7亿人,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9.6%。

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一直是农业面临的第一要务。

面对粮食安全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 年实施新粮食政策,200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除继续坚持并加强原有的政策外,重点在于增加投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的粮食政策;2006 年、2007 年又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

通过这近几年“三农”政策的正确引导,我国粮食供给已经连续6年增产,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为43070万吨,2008年粮食产量增至52871万吨,增幅达22.7%。

人均粮食占有量由334公斤/人增至399公斤/人,增幅为19.4%。

尽管近年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但粮食安全这根弦丝毫不能放松。

一方面我国的土地流失比较严重,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一方面人们虽然对粮食数量直接需求相对稳定,但人们对肉类、蛋、奶等需求不断增加,进而间接导致对原粮需求大幅增加。

具体品种上对外依存度较高,如大豆消费对外依存度达70%,棉花、白糖进口量占国内消费比重越来越大,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玉米供求非常紧张导致今年价格大幅飙升。

长期来看,我们粮食供求将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问题将一直是农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3.1.2. 农业解决了农村大多数人口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其中农村人口7.1亿,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这就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业为解决这么多的就业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