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

合集下载

对苏轼的认识

对苏轼的认识

对苏轼的认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作为北宋时期最杰出的文人之一,苏轼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卓越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于世。

他的文学作品以豪放洒脱、真情实感、精湛细腻而著称,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诗歌作品既有咏史抒怀的豪放之作,也有山水田园的闲适之作。

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他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诗中写道:“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通过这样的描写,苏轼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相结合,使读者感到震撼和启迪。

苏轼的散文作品同样令人赞叹不已。

他的散文语言优美、流畅,富有感染力。

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现象,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

例如,他的《赤壁赋》一文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写和评论,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关切。

他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这些文字饱含着苏轼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战争的憎恶,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苏轼的书法艺术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宝藏。

他的书法以豪放洒脱、气势磅礴而著称。

他的字体饱满而有力,笔画刚劲有力,给人以力量和自由的感觉。

他的书法作品不拘一格,既有楷书、行书,也有草书、隶书等。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更是体现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人们的记忆中,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更是一位具有强烈个性和独立思想的人。

他敢于直言不讳,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受权威和传统的束缚。

他的才华和魅力不仅使他成为当时文学界的翘楚,也使他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他的作品流传至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是一位具有卓越才华和独立思想的文化巨人。

他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作品无不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和人文关怀。

他的作品不仅给人以审美享受,也使人们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请结合两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请结合两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请结合两篇短文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和书法家。

他以才华横溢和多才多艺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之一。

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出生在一个文化昌盛的家庭。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他的兄长苏辙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人。

从小接受优秀教育的影响,苏轼对文学和艺术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和热爱。

苏轼的文学成就非常丰富多彩。

他擅长诗词创作,其诗作多以自然山水、人生哲理和政治抒发为主题,风格独特。

他还写过大量的散文和随笔,展示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苏轼的作品以其精湛的用词和情感表达而备受赞赏,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文学成就,苏轼还凭借其聪明才智和政治洞见成为当时政坛的重要人物。

他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然而,由于他直言敢谏和坚持原则的性格,他也多次陷入政治风波之中,甚至被流放到远地。

尽管苏轼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和磨难,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对人生的热爱。

他的坚持和追求使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化人,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他的作品和思想也对后世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示了人们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综上所述,苏轼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的才华和贡献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和思想不仅留存于文学史册,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苏轼的研究和认识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苏轼及对他的认识。

首先,将对苏轼的生平和背景进行介绍,包括他出生的背景、成长经历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将重点讨论苏轼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包括他的诗词、散文、绘画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他对文学的贡献和创新之处。

世人对苏轼的简短评价

世人对苏轼的简短评价

世人对苏轼的简短评价
1苏轼——一个千古无双的文化传奇
苏轼,字子瞻,江苏泰州人,中国古代重要的文人自由派代表,宋朝末期大文学家,“水松石”之一。

苏轼学习立身,实践言行均为传统:孜孜不倦的求精进取;毅然而不吝的归属正义;奉献自我的慷慨悲歌……他的文学造诣高深,让他在文史圈中有着传奇般的成就,被尊崇为“谪仙先生”,也被誉为“文章苏轼”,文笔飞扬,可谓宋代文字之瑰宝,与李白、柳宗元、辛弃疾等文豪班超同台而喝采。

2苏轼的文学作品之精彩
苏轼在文学创作中可谓专精并重。

他的诗歌以宋词为主,题材很广泛,既有抒发喜悦,又有哀叹社会,更有赞颂英雄。

他的诗歌泰斗较小,表达鲜活,抑扬顿挫,极富感情,旋律优美,内容具有穿透力,让人耳目一新,只管认赞也能体会其中的深意,有人称他的一句诗内涵就能环及两千年的历史变迁。

尤其他的散文,更是囊括心魄之丰富,展现其丰富的情感、多变的神态,让读者不能自拔。

他的《赤壁赋》洋溢着文人慷慨的心境,《洞庭记》既描绘了湖泊及其秀美,又博大大今古之等价;《你阮籍》情真意切;而《毛遂自荐》则彰显出他毅力卓越,精湛手段;《贾谊论梦》也呈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些文章,无不饱含深刻的思考和积淀,历久弥香。

3苏轼的简短评价
苏轼,一位极其伟大的文学家,是中国古代文坛数一数二的文人,其文字之精彩,足以在历世压轴。

其文学作品用语婉转,表达思想深刻,且内涵极其丰富,囊括了浩如洪塘的心灵世界,不只灌输出知识,更传递了理想,他所创造的精品文学传承至今,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们。

无论明代文人,还是现代一般市民,对苏轼的评价终究是:真正的文章苏轼!。

对于苏轼的评价

对于苏轼的评价

苏轼:一位卓越的文学巨匠与思想先驱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深邃的思想观念、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重要的历史贡献,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他的人生经历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文学成就苏轼在文学上的成就堪称卓越。

他的诗歌挥洒自如,气势磅礴,既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抒发了对人生百态的感悟。

散文方面,他的作品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如《赤壁赋》等名篇,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在词作上,苏轼更是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风,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观念苏轼的思想观念深邃而独特。

在政治上,他关注民生,主张改革,曾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为国家和人民尽职尽责。

文化上,他主张“兼容并包”,提倡向民间文化学习,促进了宋代文化的繁荣。

宗教方面,他尊重各教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为后世思想界打开了新的视野。

三、人格魅力苏轼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上。

尽管在官场中屡遭打击,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在生活上,他热爱美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在人际交往中,他真诚待人,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与朋友肝胆相照。

这种乐观、真诚、豁达的人格魅力,使他在当时和后世都深受人们的敬仰。

四、历史贡献苏轼的历史贡献不可估量。

他在文学上的创新和独特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政治主张和思想观念,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作为一位美食家,他创立的菜肴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此外,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也为宋代书法艺术树立了新的标杆。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不仅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使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位伟大人物。

他所做出的贡献,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评价苏轼时,我们不仅要看重他的文学成就和艺术天赋,更要重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他的乐观、豁达、真诚、善良的人格魅力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榜样。

浅谈苏轼处世哲学

浅谈苏轼处世哲学

浅谈苏轼处世哲学概要: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说:“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

”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评价苏轼:“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苏轼坎坷人生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风貌和生命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谪黄以后,苏轼和“渔樵杂处”,对黎民疾苦有着更深切的了解同情。

当时岳州鄂州一带“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

”苏轼遂“闻之酸辛,为食不下”,当即给鄂州知州朱寿昌写信并盼他“惟为民自重”。

他说:“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

吾虽贫,亦当出十千。

”由此可知,苏轼口出“悲歌为黎元”并非虚言。

在儋州,他把自己被贬海南看作是“天其以我为箕子”,理应尽力帮助儋州人民改变困境。

面对民族压迫、生产落后的现状,苏轼写了《和劝农》“以告其有知者”,“咨尔黎汉,均为一民”。

看到当地人民“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以巫为医,以牛为药”,写了《书柳子厚牛赋后》。

为了让百姓喝上泉水,讲究卫生,减少疾病,苏轼曾带领众人开凿至今完好的井泉,儋州人称之为“东坡井”。

儋州在北宋时期仍处于“刀耕火种”状态,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苏轼的《和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一诗真实的反映了学校教育七零八落的情景。

王国宪《重修儋州志叙》指出:“北宋苏文公来琼,居儋四年,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教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

”一、“奋厉有当世志”——正道直行的执着儒家鼓励人“志于道”,建功立业,有为于天下。

苏轼《上梅直讲书》云:“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

”苏辙《墓志铭》追述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授以书。

“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

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

”这正如后来苏轼说自己“少抱有为之志”。

苏轼于仁宗朝举制科作《制策》二十五篇,“大抵劝仁宗厉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也”;及事神宗皇帝,两次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哲宗元祐初,主张“校量利害,参用所长”。

全面论述苏轼的文学史意义

全面论述苏轼的文学史意义

全面论述苏轼的文学史意义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都是不可忽视的。

他以其才华横溢的诗词、散文和书法作品而闻名于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文学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注重个性和情感表达。

他的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他的诗词以豪放自由、情感真挚而著称,不拘泥于传统格律,更加注重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

他的散文也同样充满了个人情感和思考,通过对社会问题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示了他独特的思想和见解。

这种个性化的创作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诗词和散文创作的新时代。

苏轼对文学传统的批判和创新也是他文学史意义的重要方面。

他对唐代文学的传统格律和文风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文人应该追求真实情感和个性表达的观点。

他尤其推崇晚唐的诗人杜甫,认为杜甫的诗歌表达了真实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他的这种对传统的批判和对新文学的追求,为后世文人提供了新的创作范式和思维方式,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轼还注重文学与社会的联系,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批判。

在他的作品中,他关注社会问题,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

他的政治批评和社会讽刺在当时是非常大胆的,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和时事的关注,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和时代意义。

苏轼的文学成就也体现在他对文学形式的创新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上。

他的书法作品以行草和楷书为主,风格独特,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的冲击。

他的诗词和散文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技巧,使作品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和形象感。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文学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

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文学史意义不仅体现在个人的创作成就和艺术表现上,更体现在他对文学传统的批判和创新,以及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上。

浅谈苏轼的心理调适之道

浅谈苏轼的心理调适之道

浅谈苏轼的心理调适之道苏轼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极深造诣。

可惜他虽才高八斗,却仕途坎坷不得重用。

在近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

苏轼身居逆境却能自强不息,被林语堂誉为“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就心理学而言,苏东坡之所以能从容面对人生坎坷,皆因他能积极主动调适心理,这种心理调适之道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心理亚健康人群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究竟哪些心理调适之道使他达到这样的豁达从容的人生境界的呢?一、寄情山水自然治愈苏轼生于四川眉山,成长在素以山水文化著称的“岷峨之曲”。

考察苏轼青少年时代在蜀中的游履及读书、交友等活动所滋发之情怀、器识、文章,便不难发现蜀中山水文化的陶铸之功。

他的山水词中,更可见出天性旷逸之情怀与山水景物之自然真趣和哲理感悟的相为映发。

山水景物不仅不生愁,反倒成为化解愁情的不可缺少的依托。

他把遭贬当作是漫游,赏誉山川,感悟人生,荣辱得失不挂虑于心,故能随遇而安。

黄州山水词,便见其山水审美情感毫无主客之间隔,《南乡子·春情》:晚景落琼杯。

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

万顷蒲萄涨渌醅。

暮雨暗阳台。

乱洒高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

落照江天一半开。

现代许多心理学家认为,抑郁、压力大、焦虑等多数现代心理问题与远离自然有关,解决办法就是重归大自然怀抱。

东坡漫步山林间徜徉月色下,实质上是自然对心灵创伤的治愈过程。

二、清净无为心灵涤荡在宗教中净化灵魂,在现世中自强不息。

这是苏轼贬谪心态又一对立统一的特征。

苏轼接触佛、道两家思想的时间比较早。

这对他一生的思想言行和处世心态,有着非常隐蔽而深刻的影响。

在贬谪黄州岁月的初期,他经常去城南的安国寺念佛静坐,一修炼就是七七四十九天,企望达到“物我两忘,身心皆空”的佛境。

在他的诗文中,还融入了大量的禅言道语。

如这首《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可谓是悟道之言。

苏轼流放黄州后,许多官场上的亲朋好友都与他断绝了音信往来,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处境艰难的时候,过去结识的一些释、老方面的朋友,却不远千里寄信来问候,情谊之厚胜于平时。

浅谈苏轼

浅谈苏轼

浅谈苏轼文风的多样性1,苏轼文风多样性的表现:题材的广泛性;思想情感的丰富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行文风格的鲜明个性。

2,苏轼文风多样性的原因:人生经历的坎坷;多才多艺的传承;孜孜不倦的博学精神。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嘉字子瞻,。

苏洵子佑进士。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

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

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

徽宗初遇赦召还。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苏轼的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

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

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作品特点分析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作品特点分析

苏轼的人生态度与作品特点分析一、苏轼的人生态度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以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于世。

1.1 奋发向上苏轼在中年期间曾经历了几次官员地位变动和贬官之窘境,但他从未放弃对人生的追求。

无论身处何种困境,他都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并不断努力奋发向上。

1.2 热爱自由苏轼崇尚自由,在平凡民众中寻找灵感并倾听百姓疾苦。

他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触动与思考,并直言不讳地批评朝廷的腐败与权贵阶层的虚伪。

1.3 忠诚于理想尽管苏轼多次遭受流放和监禁,但他始终保持对理想信仰和忠诚。

他视文化传统为珍宝,倡导文风复古,致力于推动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二、苏轼作品的特点分析苏轼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内涵而备受赞誉。

以下是对苏轼作品特点的概括与分析。

2.1 情感充沛苏轼的作品深情款款,情感充沛。

他在写诗时借助自然景物和人物描写来表达内心情感,使其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人色彩,并能触动读者的内心。

2.2 文笔纯美苏轼的文笔纯美雅致,行云流水。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对仗、比喻、夸张等技巧,使得他的文字充满音韵之美和意境之深远。

2.3 对现实关注苏轼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通过他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批评。

他以尖锐而敏感的眼光剖析社会弊病和人类困境,呼吁社会改革和正义。

2.4 歌颂自然在苏轼的作品中,自然常常被赞颂为人类的良师益友。

他以敏锐的观察力描绘自然景物,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好。

2.5 个人情志苏轼作品中充满了个人情志之写。

他在作品中表达自己对生活、爱情、友谊等方面的真切感受,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出他独特的内心世界与个人思想。

结语苏轼一生秉持着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忠诚于理想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体现在他对待个人命运的坚韧和乐观,也体现在他对社会问题和文学艺术的关注和担当。

其作品以其情感充沛、文笔纯美以及对现实与自然深入观察而脍炙人口,至今仍广受欣赏与传颂。

浅谈苏轼的思想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浅谈苏轼的思想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苏轼,字子瞻,号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苏轼一生经历了宦海沉浮,既屡受打击又名满天下。

进退出处、贵贱穷皆无滞于心,成就的辉煌业绩,与他自身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本文就苏轼思想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构成苏轼思想的主要有儒、佛、道三家思想,在他坎坷的一生和创作中,都对其起到了指导作用。

苏轼自幼就研读儒家经典,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他以修身为出发点,进而实现齐家平天下的伟业。

少时的苏轼就“奋厉有当世志”,二十六岁登上政治舞台,面对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苏轼大胆提出一系列的措施,用来匡时救弊。

他做事从不“随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见解来决定自己的言语行动。

在苏轼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济世精神,这一点在《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借用汉代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的典故表示自己渴望得到重用,到边疆抗敌、建立功业的雄心壮志。

苏轼出任地方官时,处处为百姓着想,他猛力抨击北宋“苛政猛于虎”,说北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他质问“百姓何由安生?”(均见《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他主张对内行宽仁之政,通上下之情,使“百官之众,四海之广”,“关节脉理,相通为一,叩之而必闻,触之而必应”(《决壅蔽》)。

除了诗词以外,苏轼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文风,苏轼主张诗文要有为而作,文章要有内在的思想,反对没有现实内容的只讲究形式的空洞诗文。

儒家积极用世精神成为苏轼思想的一部分,并一度影响着苏词的创作。

苏轼在不断流放过程中,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

1101年苏轼从岭南北返回朝,苏轼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诗中写道:“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桴意,初识轩辕奏乐声。

浅谈苏轼“以诗为词”

浅谈苏轼“以诗为词”

浅谈苏轼“以诗为词”词起源于隋唐,历经敦煌曲子词、中唐文人词,再发展到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和以李璟李煜父子为代表的“南唐词”,进入北宋,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继前期晏殊、欧阳修承袭“花间词”继续创作以儿女情长和闲情雅致为主要题材的所谓“艳科”词之后,后来柳永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创造了慢词新调,极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能力。

继柳永之后,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体制,向“士大夫化”发展。

苏轼“以诗为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扩大,引议论入词、大量用运典故,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改变了词的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并使词进入了雅文学的领域并使之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来谈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认识:1、苏词“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苏轼“以诗为词”,重点是突破了词为“艳科”的局限,词不仅仅是表达男女恋情主题、摹写风月花鸟景致和展露悲欢离合情感,苏轼将词的题材从儿女私情扩大到田园风光、山水景物和人生志趣,咏物记事、怀古伤今和说理抒情,描写生活景致以感叹生命志趣,寄托幽眇沉思来抒发悲壮情怀,感慨人生际遇以触摸仕途升沉等。

苏轼全方位地摄取了现实生活的各种题材入词,大大地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泛化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内容。

其内容题材主要有:(1)讴歌报国壮志这是魏晋至唐代边塞诗的重要主题,气调慷慨而豪迈,苏轼之前,词中还没有这样的气概,他在密州出猎时所作的《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又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是一首极为杰出又具代表性的豪迈之词,抒写报国豪情。

整篇展现了一位英雄为国请缨、征服辽国的雄心壮志。

特别是下半阕气概尤为豪壮,结语“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扫平边患的豪情壮志。

(2)借古抒怀的咏史词谈及苏轼“咏史”词的创作,就不能不提及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浅析苏轼人生态度的成因

浅析苏轼人生态度的成因

浅析苏轼人生态度的成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

他的一生饱经沧桑,经历了兴亡动荡的历史时期,但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这种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有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也与他个人的修养、文学成就密不可分。

苏轼人生的态度受到了家庭环境的影响。

苏轼出生在文学世家,家族世代都有卓越的文学成就。

自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受到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培养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和追求。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苏轼受到了对文学的传统与尊重的熏陶,使他拥有了一种对文学的执着追求和崇高境界。

苏轼的父亲苏洙是一位宽厚仁慈的父亲,对苏轼的人格修养和性格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从父亲身上学到了宽容、知识和修养,这些品质也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态度。

家庭环境对苏轼的人生态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社会环境也对苏轼的人生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生活的时代正值宋代的开国之际,国力强盛、社会繁荣,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苏轼得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从而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他也目睹了宋代政治上的腐败和社会上的弊端,从而使他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这种社会环境的熏陶,使苏轼的人生态度更加丰富多彩,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有对世间疾苦的深刻感悟,这成为他后来作品的灵感来源。

个人的修养和文学成就也是苏轼人生态度的重要成因。

苏轼一生饱读诗书,博览群书,具有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崇高的人格修养。

他曾在不同的岗位上任职,与不同的人交往,能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

在他的诗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世间万象的感悟,这种深刻的思想积淀和情感表达,正是他个人修养和文学成就的结晶。

这些都为他的人生态度提供了坚实的内在支撑。

苏轼的人生态度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社会环境对他的影响不可忽视,个人的修养和文学成就更是他人生态度的重要支撑。

对苏轼的认识和理解

对苏轼的认识和理解

对苏轼的认识和理解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画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被誉为“文学巨擘”,对后世影响深远。

对于苏轼的认识和理解,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苏轼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文学体裁,尤其是他的词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苏轼的词作以情感真挚、表达深沉、意境优美而著称,他的词作风格独特,充满了豪放和激情。

他的词作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也反映了社会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

苏轼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不仅被后人广泛传诵,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是一位有追求的政治家。

他在政治领域有着卓越的才华和智慧。

苏轼曾担任过多个重要的官职,但由于他的直率和不合时宜的言行,多次遭到贬谪。

然而,苏轼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文字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他的政治观点主张“以民为本”,倡导“民生至上”,并提出了一些改革的主张。

苏轼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对于后世的政治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是一位卓越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以豪放洒脱、气韵生动而著称。

苏轼的书法风格独特,充满了个人的情感和个性的张扬。

他的书法作品在笔触、布局和结构上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创意,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苏轼的书法作品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被后人奉为楷模和学习的对象。

苏轼是一位有追求的画家。

他的画作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风格独特、意境深远。

苏轼的画作以写意为主,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气韵的表达。

他的画作不拘泥于形式,追求自由和个性的表达。

苏轼的画作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情感的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对于苏轼的认识和理解,他是一位多才多艺、文学杰出、政治有追求、书法画家的综合型人才。

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于后世的文学艺术和社会政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苏轼旷达词风

浅谈苏轼旷达词风

浅谈苏轼的旷达词风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苏轼同弟苏辙、父亲苏洵合称“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长子,从小跟随父亲读书,深受父亲严谨治学的影响。

苏轼幼年由于接受好的家教,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为以后进学和成为文坛盟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嘉佑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熙宁二年(1069)夫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

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元佑八年(190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在中国词坛上,苏轼是位开宗立派的人物,词开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他的词胜过他的诗歌、散文在各自领域内的地位。

苏轼主张“以词为诗”,大胆对当时的文坛进行革新,突破词的旧体制、旧格式和旧有的模式,为词的发展开拓出新的领域,为后世词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在他的豪放词风中不失一丝悲凉,但他通过生命实践,向众人诠释了生命最高范式——“旷达”,这也是我最欣赏苏轼的一个主要原因。

苏轼的“旷达”包含着一种对社会的积极参与意识,是一种宁折不断、保持信心的乐观精神,他认为“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

苏轼常常在词中对自己的人生做深层次的哲理思考,最终落脚点却总是旷达地对待人生的波动与挫折,力求自我超脱,不因人生不如意而轻率地否定。

苏轼的旷达词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现实人生的热爱即使词人身处逆境,我们仍能看到他积极进取的态度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在《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中,他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对苏轼的认识和理解

对苏轼的认识和理解

对苏轼的认识和理解
苏轼 (1037 年 -1101 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画家、书法家、政治家,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中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变革,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和文化特点。

苏轼的思想深受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主张“无为而治”,倡导人性自由和个体价值。

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文学作品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他的书法作品气势磅礴,纵横奔放,独具匠心。

他的绘画作品则以笔墨豪放、气势磅礴而著称。

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天灾人祸,但他依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他在政治上主张改良,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但最终以失败告终。

苏轼晚年隐居苏州,致力于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拓展:
苏轼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画家、书法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在政治和文化领域的见解和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轼认为,人性本善,但常常被社会和环境所影响和扭曲。

因此,他主张以人为本,注重个体价值和自由,反对强制和独裁。

他的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和文化运动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他的思想特点。

他主张自然、真实、简洁的艺术风格,反对繁琐和矫揉造作。

这种艺术风格,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在他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中。

浅谈苏轼的人生态度

浅谈苏轼的人生态度

浅谈苏轼的人生态度作者:刘嘉易来源:《读天下》2019年第05期摘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学巨匠,是一个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文学艺术大师。

他的夺目光辉使整个北宋文坛乃至使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为之粲然,可称为千古第一人。

他不仅作为“让中国人共享千年的大文豪”,更以其别样的人生态度向世人展示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可说是一个诗、词、文、书、画皆独步天下的文化巨匠。

但他的一生,却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忧患频仍,坎坷多舛。

他的人生态度,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乌台诗案”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此之前,苏轼秉持的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态度。

不过之后哪怕一再贬谪,他还是尊主泽民,忘躯为之。

而横遭贬谪的苏轼,能在人生逆旅、仕宦险境中,做到任天而动、随缘自适、超然物外,又缘于他受到佛道思想的影响,汲取了其中的积极因素。

关键词:苏轼;人生态度;旷达精神一、苏轼的简介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重要的文学家、政治家,其作品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其作品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其父苏洵、其弟同列唐宋八大家,合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轼一生几经起落,因在北宋多次的政治斗争中坚持己见,多次遭到降职、罢贬,曾先后流落于黄州、惠阳及儋州。

虽然历经如此波折宦海沉浮,但在苏轼的文学作品中很难发现郁郁寡欢、悲观叹气之作,反而是展现了一种放任自然、洒脱达观的精神面貌。

为何苏轼会有如此的人生态度,而苏轼又经历了哪些人生逆境呢?通过分析苏轼逆境中所表现的旷达的人生态度,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国文人精神中刚韧不挠的部分.二、苏轼的人生态度苏轼对人生忧患的化解虽异常圆通而彻底,但这并未将他导向虚无和消极,积极入世仍是他人生的主导倾向。

浅谈苏轼

浅谈苏轼

浅谈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艺术特色:第一:苏轼词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北宋时代边疆动荡不安,苏轼通过写词畅怀忧虑之情,恢弘志士的胆气。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

当时辽和西夏经常侵扰边境,苏轼来到处于宋辽边地的密州,切望杀敌报国,于是写下了这首爱国壮词。

“他在这首词中所描绘的太守形象,显然是自我写照,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激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读后给人以雄风扑面、气冲霄汉之感”(刘维治《唐宋词研究》)。

题为“密州出猎”,所以全词紧紧围绕着“出猎”展开笔墨。

上片写出猎的盛况。

词人以“老夫”自居,其实这时候苏轼才三十九岁,他“少年”的豪壮与狂态不减,左牵黄犬,右擎苍鹰,千骑卷过平冈,到郊外“出猎”。

太守的身后则是大队人马簇拥。

足见苏轼在当地政绩之佳,深得民心。

场面描写十分生动,或写追捕猎物的鹰犬,或写出猎随从的打扮,或写围猎队伍的声势,气氛紧张而热烈,传达出主人公狂放快意的情怀。

下片写自己宏阔的胸襟、澎湃的激情、杀敌卫国的斗志。

词人开怀畅饮,倾吐真情,以“鬓微霜,又何妨”否定了“老夫”之说,剩下来的只有“少年”的豪气。

对苏轼的理解感悟500字_概述及范文模板

对苏轼的理解感悟500字_概述及范文模板

对苏轼的理解感悟500字概述及范文模板1. 引言1.1 概述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人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政治家,也是一位深思熟虑的理论家和评论家。

苏轼的作品广泛涉及诗、词、散文、绘画等领域,其才华与影响力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苏轼的背景与成就开始介绍,然后对其文学风格进行深入理解和感悟,并探讨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最后,在结论部分分享个人对苏轼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1.3 目的通过撰写这篇长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苏轼这位伟大文化巨匠,并启发对其作品与思想的深入思考。

同时,希望能够认识到苏轼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观的艺术家,在当代社会中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共鸣。

(以下为简单示例范文模板)大纲之一引言1. 引言苏轼是北宋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之一,他以卓越的文学才能和独特的文风闻名于世。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作品代表了北宋时期文学创作的巅峰,并对后世诗词、散文以及绘画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不仅以其出色的文学成就而闻名,还因其多才多艺、聪明智慧而备受推崇。

他积极思考并批判历史与社会现象,表达个人情感与审美追求。

通过对苏轼的作品和思想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他对于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性。

本篇文章将探讨苏轼背景及其成就,并分析他独特的文学风格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与感悟。

同时,我们也将剖析苏轼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并探讨它们在当代社会中所蕴含的意义和共鸣。

通过这篇长文的撰写,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对苏轼的文化价值有所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

通过深入研究苏轼的作品和思想,我们也可以反思并应用其智慧于当代生活,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与个人成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苏轼的背景与成就、分析其文学风格所传达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对历史和社会进行思考与批判以及个人情感与审美追求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对苏轼的认识

对苏轼的认识

对苏轼的认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擘。

他的诗文独具风采,热爱自然,关注人民疾苦,对社会问题有着深刻的思考。

在对苏轼的认识中,我深深被他的才华、人格和为民情怀所折服。

苏轼的才华堪称独步一时。

他的文学造诣广泛而深厚,涉及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他的诗歌清新婉约,意境深远,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他的词则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既有豪放洒脱的风格,也有细腻温婉的表达。

而他的散文则以骚人风格为主,富有感叹时世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

苏轼的文学才华不仅被后世所称道,也在他的时代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苏轼的人格魅力令人倾倒。

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不受权势的诱惑。

他对道德的追求和对真理的追寻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在官场上虽多次遭遇挫折和打击,但他从不屈服,始终保持着他的独立思考和坚定信念。

他的正直和纯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轼的为民情怀使他成为了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

他关心百姓疾苦,积极推行改革,努力为百姓谋福祉。

他提出了“以民为本”的理念,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的幸福。

他在官场上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注重培养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他也注重农民的生活,提出了一系列的农业政策,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苏轼的为民情怀使他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楷模。

苏轼的才华、人格和为民情怀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他的诗文不仅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人格魅力和为民情怀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他的独立和正直。

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艰辛和辛酸,但他始终保持着他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但他始终保持着他对真理和道德的追寻。

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思索,但他始终保持着他的坚定和执着。

苏轼的一生是充满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但他始终保持着他的纯真和纯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词派代表词人。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主张古文革新。

由于宋初受“五代文弊”的影响,“风俗靡靡”,日以涂地”。

其次朝廷正在矫正“五代文弊”,“罢去浮巧轻媚丛错彩绣之文”,要恢复两汉三代的朴实之风。

但是,旧弊未除,新弊复作,有的“求深”,有的“务奇”,相互抄袭。

在这种背景下,“以西汉之词为宗师”的苏轼文章,大受朝廷赏识,特别是会受到正在倡导革新运动的欧阳修,梅圣俞等人的赏识。

苏轼一生都在大力推进欧阳修所倡导的古文革新运动,为肃清“五代文弊”进行了不懈斗争。

他不学“求深”、“务奇”的“时文”,坚持“词语甚朴,无所藻饰”的文风。

苏轼开了豪放词的先河。

苏轼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创立了词风迥然不同的豪放词,把婉约词远远的抛到了脑后。

婉约词派香而软,豪放词派粗而豪。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最足以代表苏轼豪放词的特色,被人誉为“千古绝唱”。

作者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概叹“千古风流人物”的一去不返,起笔突兀,雄视千古。

接着,寥寥数笔,为我们勾画出了传说中的古战场的雄奇景色:“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读起来,如临绝壁,如闻涛声,如见雪狼。

面对祖国壮丽的河山,作者发出了:“江山如画”的由衷赞美。

通篇充满了作者的美妙理想同可悲现实的矛盾。

作者本希望像“千古风流人物”和三国时的“多少豪杰”那样建功立业,特别是希望像“公瑾当年”那样少年得志,功成名就。

但是,可悲的现实却是“早生华发”,一事无成,反落得贬官黄州。

于是,他不禁发出了“人生如梦”的哀叹。

全词状景写人,怀古伤今,慷慨激昂,苍凉悲壮,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苏轼在词的发展史上的主要贡献,自然在于他创立了豪放词派。

但同时,苏轼对婉约词发展也不容忽视。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是苏轼咏物词的代表作,他咏物词的共同特点是“似花还似非花”,好像在咏物,但又不全是在咏物,而是托物拟人,把人与物写得若即若离,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言情词和咏物词是苏轼婉约词的主题,但苏轼的婉约词远不止这些内容,他的许多怀古词、赠人词、写景词、纪行词也以婉约见长。

苏轼对词的革新出创立了豪放词,发展了婉约词外,还在于他使词把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诗。

特别是在词谱失传之后,更只能沿着苏轼的路子走,一直到现在仍为词家所采用。

苏轼还扩大了词的题材。

诗的内容几乎是无所不包,东坡的词内容也是无所不包。

以词的形式记游咏物,怀古伤今,歌颂祖国的山川景物,描绘朴实的农村风光,抒发个人的豪情和苦闷,刻画各阶层的人物。

历代文人往往只以诗的形式来抒写自己的理想、怀抱、志向,而词似乎不能登这大雅之堂的。

但苏轼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藩篱,到了他手里,词也可以言志了,他经常也用词抒写自己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气概和壮志难酬、仕途多艰的烦恼,充满了理想同现实的矛盾。

《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了渴望驰骋沙场,为国立功的豪情;《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抒发了希望回到朝廷,但又怕朝廷难处的矛盾性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更充满了美妙的理想同可悲的现实矛盾。

其一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苏轼创作的词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

他词的现实主义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

《许州西湖》揭露了在许州“七不登”,这种连年欠收的情况下,当地官吏竟大量动用民力,为其“春游”开浚许州西湖:“使君欲春游,浚沼役千撑。

纷纭具畚锸,闹若蚁运壤。

”还表现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上。

还有一些抒
发个人感叹,探索人生奥秘的诗篇。

苏轼也会像李白一样,是一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

他的不少诗篇有着磅礴的气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长于比喻。

苏轼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仅在诗、词、散文等文学领域,而且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都有巨大的成就。

他的人生态度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我们看到东坡的词,就仿佛看到了其本人,苏轼不仅仅是词,不仅仅是简单的作品,而是一部丰富的充满着人生智慧、灵气与哲学的思想!最后我引用《苏东坡传》里德一句话形容苏轼,“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