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指标体系举例
统计学例题-指数体系计算
![统计学例题-指数体系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784697dfe4733687e21aacb.png)
pq pq pq
1 1 0 1 1 1
pq pq pq
00
00
01
10/31/2019
13
指(相对)数分析:
p1q1 p0q1 p1q1 60 255 65 255 p0q0 p0q0 p0q1 60 250 60 255 1.021.08333 1.105
合计 —
3 200
—
—
(1)计算价格总指数、销售量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并 写出指数体系;
(2)计算并完成填空:企业销售总额增长了 %,商品价格总体上
涨了 %,由于销售量上升使企业销售总额增长了
%
10/31/2019
24
解:
销售额指数=销售量指数×销售价格指数
pq pq pq
1 1
0 1
250 255
20 22
——
价格(元) 销售额(元)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p0 150 60 4 000
p1 150 65 4 200
p0q0 30000 15000 80000
p0q1 37 500 15 300 88 000
—
— 125 000 140 800
10/31/2019
21
计算:综合指数
工资总额(元)
基期
报告期
m0
m1
504 000 1 296 000
580 000 1 566 000
合计
—
—
1 800 000 2 146 000
计算:月工资个体指数(多层总体)
x0
m
m x
1800000 504000 1296000
运营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规则
![运营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7367337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f.png)
运营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规则运营统计指标体系是衡量一个业务或组织运营状况的关键工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营统计指标及其计算规则:1.用户相关指标:用户增长率(User Growth Rate):计算规则:((本期用户数 - 上期用户数) / 上期用户数)* 100%月活跃用户数(Monthly Active Users - MAU):计算规则:在一个月内至少访问一次的独立用户数。
2.收入和财务指标:总收入(Total Revenue):计算规则:所有销售和服务的总收入。
毛利润率(Gross Profit Margin):计算规则:(总收入 - 成本) / 总收入 * 100%3.营销和销售指标:转化率(Conversion Rate):计算规则:(转化的用户数 / 总用户数) * 100%客户获取成本(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 - CAC):计算规则:营销费用 / 新客户数4.客户服务和满意度指标:客户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 CSAT):计算规则:通过调查或反馈得出的客户满意度得分。
客户流失率(Customer Churn Rate):计算规则:(本期结束时的客户数 - 本期新增客户数) / 本期开始时的客户数 * 100%5.运营效率和生产力指标:员工效率(Employee Productivity):计算规则:总产值 / 员工总数库存周转率(Inventory Turnover):计算规则:销售成本 / 平均库存6.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指标:市场份额(Market Share):计算规则:本公司销售额 / 行业总销售额 * 100%竞争对手分析(Competitor Analysis):计算规则:比较关键竞争对手在市场上的表现,包括市场份额、产品特色、营销策略等。
这些指标是常用于运营管理和业务决策的关键数据。
根据具体业务和行业的特点,还可以根据需要制定其他定制化的指标。
统计学例题-指数体系计算
![统计学例题-指数体系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6784697dfe4733687e21aacb.png)
K
p
pq 11
pq
54 55.8754
96.64%
01
变动差额:
p1q1 p0q1 54 55.8754 -1.875(4 万元)
成本指数:
pq 11
54
150.0%
p q 36
00
变动差额:
p1q1 p0q0 54 36 1(8 万元)
1、三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为:
K
q
pq 01
pq
140800 125000
1.1264
00
由于销售量的增长而增加的销售额为:
p0q1 p0q0 140800125000 15800元
2、三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为
K
p
pq 11
pq
146475 140800
1.0403
A件 B只
上月总成本
(万元) p0q0
16 20
本月总成本
(万元) p1q1
24 30
本月单位成本 降低(%) 5 2
合计 —
36
54
—
(1)计算单位成本总指数、产量总指数和成本总指数,并 写出指数体系;
(2)计算并填空:车间总成本增加了 %,由于各产品单 位成本综合下降而使企业总成本降低了 万元。
pq pq pq
1 1 0 1 1 1
pq pq pq
00
00
01
10/31/2019
13
指(相对)数分析:
p1q1 p0q1 p1q1 60 255 65 255 p0q0 p0q0 p0q1 60 250 60 255 1.021.08333 1.105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介绍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6147f2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e.png)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介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监测和评估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中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全面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领域,旨在全面了解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本文将介绍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指标1.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经济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总数的比值,可以反映一个国家人均经济水平的高低。
3.就业人数和就业率:反映一个国家的就业情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4.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指家庭和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支出的总和,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特点。
5.投资额和投资结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资等,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投资活动和投资结构。
二、社会指标1.居民收入水平:反映了居民收入的分配情况和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
2.贫困人口和贫困率:反映了一个国家贫困人口的数量和贫困程度,是一个评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指标。
3.教育水平和教育投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的配置。
4.医疗水平和健康指标:包括卫生保健服务覆盖率、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等,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居民健康水平。
5.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对弱势群体的保障能力。
三、环境指标1.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反映了一个国家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资源消耗的程度。
2.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投入: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环境保护情况和环境治理的投入程度。
3.生态系统保护: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面积、野生动植物数量等,反映了一个国家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情况。
4.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反映了一个国家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知程度和环境行为的改变。
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
![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212668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02.png)
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是指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卫生信息来评估和监测国家卫生状况和卫生服务质量的一套综合性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括了各种指标,如人口卫生状况、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等,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服务优化。
人口卫生状况是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等指标。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指导政府制定相关的人口政策,如计划生育政策、儿童保健政策等。
卫生资源配置是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卫生设施、医疗设备和卫生人力资源等指标。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了解卫生资源是否充足,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同时,还可以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也是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括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患病率、就诊率等指标。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了解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求情况,为政府制定卫生政策和卫生服务计划提供参考。
此外,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还包括了一些特定的卫生问题指标,如传染病报告率、艾滋病感染率、结核病患者治愈率等。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其中一特定卫生问题的严重程度,并为制定相关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和应用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需要时间和精力,如果数据不准确或者不全面,将影响指标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其次,不同地区的卫生状况和卫生服务需求存在差异,如何兼顾全国的统一性和区域的特殊性也是一个难题。
因此,建立和完善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需要政府、卫生部门、学术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应该加强数据采集和整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需要注重区域差异性的考虑,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和指导意见,促进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总之,国家卫生统计指标体系是评估和监测国家卫生状况和卫生服务质量的重要工具。
统计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分类
![统计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cce26b5a76e58fafab003e4.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绝对数指标 相对数指标 平均数指标
其数值的表现形式 为
绝对数
无名数和有名数
人口数、财政收入、货币供应量、社会商品零售额、 进出口总额、利润总额、存款总额
相对数指标
结构相对指 标
=总体中的部分数值/总体中的全部数值
比值相对指标 动态相对指标 弹性相对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
=某个总体的某个指标数值/另一个总体的同一指标数值
=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或(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本水平
=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率/另一个经济变量的增长率
=某一总量指标值/另一有联系但性质不同的问题指标值
恩格 尔系
数
运营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规则
![运营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0695ec6f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e.png)
运营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规则运营统计指标体系是企业用来衡量运营绩效的一套指标体系,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运营情况,制定合理的运营策略,优化运营流程,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下面是关于运营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规则的详细内容:1. 指标分类:运营统计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分类:- 财务指标:如销售额、毛利润、净利润等,用于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
- 市场指标:如市场份额、市场增长率等,用于衡量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 客户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客户转化率等,用于衡量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和客户体验。
- 运营效率指标:如生产效率、人力成本占比等,用于衡量企业的运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 指标计算规则: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计算规则,下面以几个常见的指标为例进行说明:- 销售额:销售额可以通过销售数量乘以销售单价来计算,即销售额 = 销售数量 * 销售单价。
- 毛利润:毛利润可以通过销售额减去成本来计算,即毛利润 = 销售额 - 成本。
- 净利润:净利润可以通过销售额减去成本和费用来计算,即净利润 = 销售额 - 成本 - 费用。
- 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可以通过企业销售额除以市场总销售额来计算,即市场份额 = 企业销售额 / 市场总销售额。
- 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可以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来统计,根据客户的反馈评分计算平均满意度得分。
3. 指标分析与应用:运营统计指标的分析和应用是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指标的分析可以发现问题和机会,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策略。
例如,如果销售额下降,可以通过分析销售渠道、产品质量、市场竞争等因素找到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销售额;如果客户满意度低,可以通过分析客户反馈和投诉原因,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
综上所述,运营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规则是企业用来衡量运营绩效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运营情况,优化运营流程,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13bc2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5f.png)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底线。
为了更好地推进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来评估和监测小康社会建设的进展情况。
本文将从整体指标体系、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以及环境指标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整体指标体系是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的基础和核心。
整体指标体系应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全面考虑,以确保衡量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首先,应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定量衡量小康社会的整体水平。
例如,国民生产总值(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等指标可以反映经济总体水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指数、教育覆盖率、医疗保障水平等指标可以反映社会发展情况;大气污染物浓度、水土保持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等指标可以反映环境保护状况。
经济指标是衡量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据。
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保持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
应建立一套全面评估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率、劳动就业状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贫困人口比例等指标。
同时,还应加强统计监测金融领域的指标,如金融风险指数、金融市场深度和广度等,以确保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社会指标是评估小康社会建设成果的重要参考。
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追求经济发展,还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人民群众的福祉。
社会指标体系应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指标。
例如,教育指标可以包括义务教育普及率、高等教育覆盖率等;医疗指标可以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医疗资源配置情况等。
环境指标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生态环境。
应建立一套全面评估环境状况的指标体系,包括大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污染等方面的指标。
同时,还应关注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指标,以评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性。
在建立小康社会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时,要注重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指标应具有可比性和可量化性,以方便对比和衡量发展状况。
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dc34a4b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b.png)
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体系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对于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监测和评估的需求也迅速增长。
因此,中国政府逐步建立了一个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体系,该体系代表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特征。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体系凸显了政府对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视。
例如,GDP作为衡量国家经济总量的重要指标,在该体系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此外,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和消费支出等指标也被广泛使用,以监测宏观经济的增长态势和发展质量。
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体系重视社会经济领域发展的多个方面。
例如,劳动力市场指标如就业率、失业率和劳动力参与率,以及社会保障指标如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覆盖率等,都在该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考虑。
此外,教育、文化、科技和环保等领域的指标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体系体现了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民生。
例如,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居民消费水平和家庭支出等指标反映了政府对民生改善的关注。
此外,贫困人口比例、城市和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等指标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最后,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体系强调了政府对全球化的关注。
例如,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和人口流动等指标反映了中国流通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此外,国际组织如IMF和世界银行的统计标准也被广泛采纳,以评估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和系统的框架,涵盖了宏观经济、社会、民生和全球化等方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特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该体系也逐步向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和评估需求。
统计指标体系举例
![统计指标体系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fb82ec60bceb19e8b9f6ba3e.png)
统计指标体系举例例1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设计。
宏观层面主要是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循环发展的综合评价。
微观则是侧重对企业循环生产经营状况的描述。
(一)宏观层面的设计要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入手一级指标:具体指标名称经济发展:经济净福利指标,社会生产物耗率社会人口发展: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劳动力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城镇化率、失业率、居住质量指数、养老保险覆盖率、贫困人口比重、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等指标构成。
资源环境情况:环境投资占GDP的比重、环境治理指数、空气质量指数、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臭氧层耗竭物质消费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木材采伐量、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原料使用密度、年人均能源消耗量、能源使用强度、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能源使用密度、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有害废弃物排放、放射性废物排放、废物循环和再利用、废水处理率、广播电视覆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资金利润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指标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设置以经济净福利指标为中心指标,以反映优质生产、提高效益、节约能源、防止污染等内容的资源指标共同组成的指标体系。
经济净福利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加上环境改变人们所获得的福利,减去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减去自然资源超过正常耗减而造成的损失,再加上自我服务的价值。
这个指标能综合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间的协调关系。
另外,社会生产的物耗率应该是该体系的重点指标。
因为这一指标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中物质消耗所占的比重。
社会生产物耗率和净产值率是互相消长的,社会生产物耗率下降,净产值比重上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社会生产物耗率上升,则净产值比重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因此,节约物质消耗,降低社会生产物耗率,可以增加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
这从另一个角度能反映循环经济的内在本质。
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4be42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6.png)
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是一种用于测量和评估一个组织、项目或者过程的指标的方法。
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指标,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做出准确的决策。
统计指标体系能够帮助人们衡量一个组织或者项目的绩效,识别潜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计划。
在建立统计指标体系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销售额等。
一旦目标确定,就可以开始定义适当的指标来衡量目标的实现程度。
这些指标应该与目标相关,并且可以量化和测量。
在制定指标时,需要考虑指标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指标应该能够被相对容易地收集和计算,同时又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所关注的问题。
例如,如果一个组织的目标是提高客户满意度,可以使用指标如客户投诉率、客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等来衡量。
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应该包含多个层次的指标。
首先,需要有顶层指标,反映整个组织或项目的总体绩效。
这个指标可以是综合指数、得分等。
其次,还需要有中层指标,用于衡量各个关键业务流程或功能的绩效,例如销售、生产、人力资源等。
最后,还需要有底层指标,衡量具体操作活动的绩效,例如生产效率、员工满意度等。
除了层次关系之外,指标之间还应该有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
这样可以确保整个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
如果某个指标发生变化,其他相关指标也会相应变化,以便提供一个全面的绩效评估。
在统计指标体系中,还需要考虑指标的权重和优先级。
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可能不同,因此需要给予其不同的权重。
同时,也需要确定哪些指标是首要关注的,以及哪些是次要的。
这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分配资源和制定改进计划。
最后,一个好的统计指标体系应该是可持续的。
它应该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持续发展。
因此,在制定指标时,需要考虑到未来可能的变化和需求。
定期评估和更新指标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统计指标体系是一个用于衡量和评估组织、项目或者过程绩效的重要工具。
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指标,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做出准确的决策。
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的体系
![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的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d17fb2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30.png)
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的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的体系1. 引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评估和追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统计指标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工具。
然而,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与西方国家存在一些独特的特点,因此需要建立起适应中国国情的统计指标体系。
本文将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的体系,旨在提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深度和灵活的理解。
2. 总体发展指标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的体系首先应该包含总体发展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了国家整体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国力提升。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评估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人均GDP可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口总量、人均预期寿命和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也应纳入总体发展指标体系,以全面衡量国家整体的现代化水平。
3. 区域差异指标中国是一个广袤的国家,区域差异极大。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建立起区域差异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可以分析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帮助制定针对性的政策。
城乡差距指标可以反映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指标可以反映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4. 社会福利指标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应包括全民的福祉改善。
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的体系应该包含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涵盖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就业率、社会保障和住房条件等方面。
医疗资源供给、教育资源配置和贫困人口比例等指标可以反映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情况。
5. 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评估中国的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进程,需要建立起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水资源利用率、污染物排放量和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和挑战,以推动中国的绿色现代化进程。
6. 创新能力指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创新能力也成为评估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式现代化统计指标的体系应该包含一系列创新能力指标,反映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产业化等方面的情况。
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
![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df3ad52b7375a417866f8f17.png)
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总体: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在校学生样本:50名大学生调查方法: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统计指标体系及计算结果如下:50名大学生中男生25名,女生25名。
(1)16名学生对未来就业目标有明确的目标,占样本总数的32% 24名学生对未来就业目标没有明确目标,占样本总数的48% 10名学生对未来就业目标不明确,占样本总数的20%(2)20名学生对就业前景比较焦虑,占样本总数的40%,15名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一般,占样本总数的30% 10名学生对就业前景没想过,占样本总数的20% 5名学生对就业前景乐观,占样本总数的10%(3)15%的学生有考研的倾向,27%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58%的学生选择就业(4)43%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模糊的认识,17%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了解且很清楚,40%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不清楚。
(5)49%的学生从招聘网站上了解就业信息,11%的学生从学校招聘会上了解就业信息,28%的学生通过亲朋好友介绍。
其余未答。
(6)46%的学生就业地区选择东部发达地区,34%选择中部地区,20%选择西部地区。
(7)38%的学生对薪酬的考虑在3500—4500之间,22%在4500之上,40%在2500—3500之间。
(8)47%的学生希望毕业后留在国企,13%希望留在党政机关,17%的学生希望留在外企,13%的学生希望留在民营企业。
(9)24%的学生愿意去基层或西部地区就业,26%的学生无法决定,50%的学生不愿意。
(10)37%的学生认为高校就业指导有用,21%的学生认为高校就业指导作用不是很大,42%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作用。
(11)42%的学生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应提供用人单位信息,17%的学生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应提供应聘技巧,21%的学生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应提供职业规划指导,20%认为高校就业指导应提供其他信息。
(12)30%的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参加各种培训,14%的学生关注社会动态,26%的学生很焦虑,20%有自主创业的想法。
城市建设统计范围及指标体系
![城市建设统计范围及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fcc829f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9.png)
城市建设统计范围及指标体系
统计范围:
1.地级及以上城市:城市行政区,含市辖建制镇,不含市辖市、市辖县。
市辖建制镇统计范围为镇政府所在地设居民组建制的地区。
2.县级市:市政府所在地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建制镇。
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建制镇不予统计。
市辖建制镇统计范围为镇政府所在地设居民组建制的地区。
3.县城:县政府所在地的建制镇(即城关镇),按设居民组建制的地区范围统计。
指标体系:
注:请在相应选择栏目中标注“A”
市(县)综1表设施水平
市(县)综2表人口与建设用地
市(县)综3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收支
市(县)综4
表固定资产投资
5
表施工规模和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
市(县)综6表大中型及限额以上建设项目
市(县)综7
表供水
市(县)综8表节约用水
9
表燃气
市(县)综10表集中供热
市(县)综11表公共交通
市(县)综12表市政工程
市(县)综13表园林绿化
市(县)综14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市(县)综15
表市容环境卫生
1
1。
统计指标体系-详解
![统计指标体系-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3044a39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a2.png)
统计指标体系-详解统计指标体系(StatisticalIndicatorSystem)目录•1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2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3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什么是统计指标体系由于现象的复杂多样性,各种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性质,只用个别统计指标来反映是不够的,需要采用指标体系来进行描述。
统计指标体系就是各种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用来说明所研究现象各个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统计指标体系因各种现象本身联系的多样性和统计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别。
统计指标体系也可以指若干个统计指标之间的联系表现为一个方程关系。
例如,工资总额二平均工资X职工人数;商品销售额二商品销售量X商品销售价格;等等。
统计指标体系对于统计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一个设计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可以描述现象的全貌和发展的全过程,分析和研究现象总体存在的矛盾以及各种因素对现象总体变动结果的方向和程度,也可以对未来的指标进行计算和预测,对未来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预测。
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1、根据所研究问题的范围大小,可以建立宏观统计指标体系和微观统计指标体系。
宏观统计指标体系就是反映整个现象大范围的统计指标体系。
如:反映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
微观统计指标体系就是反映现象较小范围的统计指标体系。
如反映企业或事业单位的统计指标体系。
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可以称为中观统计指标体系。
如:反映各地区或各部门的统计指标体系。
2、根据所反映现象的范围内容不同,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综合性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性统计指标体系。
综合性统计指标体系是较全面地反映总系统及其各个子系统的综合情况的统计指标体系。
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
专题性统计指标体系则是反映某一个方面或问题的统计指标体系。
如: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就是专题性统计指标体系。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1、科学性原则。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总体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即统计指标体系要能够科学地反映出总体的真实情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0c1002d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4.png)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是企业用于衡量和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果的一套指标体系,它能够帮助企业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依据。
以下是一个包括多个方面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指标体系。
1.人力资源总量指标-员工总人数:用于衡量企业规模和人力资源的规模。
-员工流动率:衡量员工离职率和招聘难度,反映员工流动的稳定性和组织吸引力。
-平均员工年龄和工龄:用于了解员工的整体情况,研究员工的构成和分布。
2.招聘与培训指标-招聘成本:包括招聘广告费用、面试费用等,反映企业招聘效果和成本控制能力。
-员工入职培训满意度:衡量新员工对入职培训的满意程度,反映培训质量和员工融入情况。
3.绩效管理指标-绩效评估覆盖率:衡量公司绩效管理的普及程度,对公司态度和绩效激励政策的评估。
-绩效工资占比:反映绩效激励对员工工资的影响程度,是否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平均年度绩效评分:用于衡量员工整体绩效状况,评估绩效管理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4.员工满意度指标-员工满意度调查参与率:衡量员工参与度,评估员工满意度调查的有效性。
-员工满意度指数: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得出,反映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重视。
5.培训与发展指标-培训费用占总人力成本比例:反映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投入,衡量企业对员工发展的重视程度。
-平均培训学时:反映企业培训投入和培训效果,评估员工的培训需求和培训规模。
6.健康安全与环境指标-工伤率和损失率:用于衡量企业的工作环境安全和工伤情况,评估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环境保护投入:反映企业对环境责任的履行程度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
以上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一部分指标体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整和补充。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企业定量评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和优化,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和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指标体系举例例1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设计。
宏观层面主要是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循环发展的综合评价。
微观则是侧重对企业循环生产经营状况的描述。
(一)宏观层面的设计要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入手一级指标:具体指标名称经济发展:经济净福利指标,社会生产物耗率社会人口发展: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劳动力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城镇化率、失业率、居住质量指数、养老保险覆盖率、贫困人口比重、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等指标构成。
资源环境情况:环境投资占GDP的比重、环境治理指数、空气质量指数、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臭氧层耗竭物质消费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木材采伐量、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原料使用密度、年人均能源消耗量、能源使用强度、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能源使用密度、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有害废弃物排放、放射性废物排放、废物循环和再利用、废水处理率、广播电视覆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资金利润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指标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设置以经济净福利指标为中心指标,以反映优质生产、提高效益、节约能源、防止污染等内容的资源指标共同组成的指标体系。
经济净福利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加上环境改变人们所获得的福利,减去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减去自然资源超过正常耗减而造成的损失,再加上自我服务的价值。
这个指标能综合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间的协调关系。
另外,社会生产的物耗率应该是该体系的重点指标。
因为这一指标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中物质消耗所占的比重。
社会生产物耗率和净产值率是互相消长的,社会生产物耗率下降,净产值比重上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社会生产物耗率上升,则净产值比重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减少。
因此,节约物质消耗,降低社会生产物耗率,可以增加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
这从另一个角度能反映循环经济的内在本质。
2.从社会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设置以经济净福利和资源供需差率为中心指标,围绕该指标分别设置反映人民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社会财富公平分配、人均资源变动指数等内容的子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主要由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劳动力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城镇化率、失业率、居住质量指数、养老保险覆盖率、贫困人口比重、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等指标构成。
3.从资源环境角度考虑,应设置以环境成本效益为中心指标,围绕该指标分别设置反映环境质量、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等内容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投资占GDP的比重、环境治理指数、空气质量指数、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臭氧层耗竭物质消费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木材采伐量、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原料使用密度、年人均能源消耗量、能源使用强度、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能源使用密度、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有害废弃物排放、放射性废物排放、废物循环和再利用、废水处理率、广播电视覆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资金利润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指标。
资源环境指标是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有些指标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问题,比如自然资源作为资本以货币衡量是比较困难的,对于环境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的损耗与折旧在计算上都是很难的,计算结果难以做到准确。
目前已经提出了一系列虚拟的计算方法,但误差的大小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相信,随着对这项工作的进一步的研究,统计界定会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更全面、科学的资源环境指标。
(二)微观层面的设计内容不仅要包括总产值、增加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在内的生产指标体系,包括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在内的经营指标体系,包括利润指标、利税指标在内的效益指标体系,包括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在内的科技投入指标体系,更要把企业统计的范围拓宽到与企业生产相关的资源、环境领域,对原有的企业统计指标进行补充和延伸,建立起企业循环经济统计指标群。
这一指标群要尽量体现出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这一减量化原则;要尽量体现出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的再使用原则;要尽量体现出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的再循环原则。
要在企业这一源头上体现出这种节约和循环,应该用正逆指标来表示。
节约和循环的正指标也就是越多越好,是指投入同量的资源,其产出愈多愈好,其利用程度愈高愈好,其周转时间愈短愈好,其覆盖面愈大愈好。
这说明资源利用率高,等于减少了产出成本,实际上就是节约了资源。
这类指标主要包括节能量、企业能源利用率、余热回收利用率、废水处理率、废渣综合利用率、废气处理率、废物回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生产能力利用系数、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产品合格率等。
节约和循环的逆指标也就是越少越好的指标。
对人力、财物、时间使用不当或没有节制,即为浪费。
从这个意义上讲,尽最大可能降低消耗或成本,实际上就是节约。
节约和循环的逆指标的基本含义就是指同量的产出,耗用或占用的资源越少越好,即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
它主要包括废品率、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单位产品的单项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投资回收期、未完工程资金占用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商品流通费用率等。
例2: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由以下七个统计指标子体系构成。
1.供需统计指标子体系。
物流供需统计指标是指从量的方面对反映物流宏观层面和总体物流活动方面的供需状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两方面指标。
这方面指标主要侧重于物流市场规模、结构方面的统计,涵盖了运输与配送、仓储和保管、装卸、包装、物流加工、物流信息等活动环节的内容,从宏观层面对物流市场供应状况和需求状况等进行统计,以反映出物流业的总体规模、物流服务水平。
2.生产设施统计指标子体系。
高度发达的物流设施是现代物流系统的特征之一,它对提高物流能力与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保证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研究物流生产设施统计,对于发展现代物流,改善物流状况,促进现代化大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物流设施统计涉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分为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来的物流生产设施统计指标群。
以运输设施统计指标为群例,它分为铁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公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水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航空运输系统技术设施和管道运输系统技术设施五部分。
每部分下又设有若干统计指标组,如铁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主要由线路、机车车辆、信号设备和车站四部分统计指标组组成。
各统计组下包括具体的统计指标。
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子体系。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物流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为物流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是物流企业和社会认识物流、管理物流、监督物流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包括建设项目统计、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新增生产能力统计、新增固定资产统计、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统计等统计指标群。
4.人力资源统计指标子体系。
人力资源统计子体系是对物流产业从业人员基本状况的统计,包括从业人数统计、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统计、劳动生产率统计、劳动报酬和劳保福利统计、物流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统计等指标群。
指标群下又包括多个指标组,以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群为例,它包括劳动生产率、分物流活动环节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指数等一系列指标。
5.物流成本利润统计指标子体系。
成本利润统计指标子体系重点反映了物流活动的效率、效益。
其中物流总成本是物流过程中的费用总和。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统计和通常将物流总成本分成库存费用、运输费用、物流管理费用三大类。
库存费用是指保存货物的费用,除了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保险费用及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
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计人物流成本,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速度才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
运输费用包括公路运输、其他运输方式及货主费用。
公路运输包括城市内运送费用与区域间卡车运输费用。
其它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费用、航空运输费用、货代费用、油气管道运输费用。
货主费用包括运输部门运作及装卸费用。
物流管理费用是指相关的物流行政管理费用。
通常该项费用是由库存费用与运输费用总和乘以比例系数计算而来,该系数是按照专家判断法确定的比例。
公务员之家6.物流增加值统计指标子体系。
物流增加值统计指标子体系可以反映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物流业增加值是货物经过物流活动前后的价值之差,在扣除物流成本后就是物流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物流业增加值的构成涉及到物流统计的各行业的增加值,其核算涉及到多个指标。
7.物流质量统计指标子体系。
为衡量物流活动质量和效率状况,特设立物流质量统计指标子体系。
它主要包括信息、运输、配送、仓库、流通加工、包装等质量指标群。
各指标群下包括具体的统计指标,如仓库质量指标组包括仓库吞吐能力实现率、商品收发正确率、商品完好率、库存商品缺损率等统计指标。
例3:县域社会经济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及指标设置。
根据现阶级我国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将原来的13类指标体系,简化为11大类组成,取消乡村基本情况,因其在乡镇卡中已经有体现;取消人口与就业,将其指标划分到人民生活与资源里;从原有的195个指标,减少成183个。
(一)综合经济指标。
用于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及其所属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其中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非公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的比例,财政总收入及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各项税收总额及其国税收入、地税收入,非公有制企业税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及其农林水务、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教育等支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及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估计26项指标。
(二)农业指标。
用于反映农业生产情况,主要包括农作物播种面积指标,产量指标2大类,将生产条件类得5项指标删除,在产量类指标原有基础上增加花卉种植面积、鲜切花、观赏植物3项指标,共计27项。
(三)工业及建筑业指标。
用于反映第二产业情况,主要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个数,总产值及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数,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净值,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应交增值税、利润总额,建筑业个数、期末从业人员、总产值,共计1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