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1)

合集下载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章丘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如梦令》小词既欢乐开心,又惊险刺激,还凄切悲惨。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如梦令》赏析,欢迎阅读。

李清照《如梦令》赏析篇11、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注释(1)疏:指稀疏(2)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3)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4)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5)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3、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4、赏析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

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

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

”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

“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

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急急地向“卷帘人”询问。

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1 (共23张PPT)[优秀课件]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1 (共23张PPT)[优秀课件]

晓词作,知词人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年—1155年),号 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章 丘),宋代女词人。在男尊女卑的旧社会, 女性参与诗词创作的不多,她才学俱佳,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后人 将其作品收集于《漱玉词》。素有“千古 第一才女”之称。
她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李格非) 曾是苏轼的学生,做过提点刑狱,为人洗 刷冤屈,也喜文学艺术,精通经史,长于 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书香门第的 家庭熏陶下,李清照小小年纪文采出众。
课内练习
பைடு நூலகம்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知人论世
李清照聪慧颖悟、才华过人,颇受人喜欢。 18岁时,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 诚是金石家,两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 整理,生活安定优裕。《如梦令》,火爆京城文 艺圈,让父亲的大师哥(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 也忍不住为她点赞。《如梦令》其二这首词是李 清照早期作品。
抓关键字 想象意境
如梦令(一)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析情感,找方法: 感情基调 想象意境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zé 艋měng舟, 载不动许多愁。
赏 菊
叹 惜 图
意象
却道海棠依旧。 风
东篱把酒黄昏后,相 有暗香盈袖。 思
知否,知否? 酒 莫道不销魂, 图

如梦令 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

如梦令 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

如梦令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如梦令李清照(原文、译文及赏析)《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宋代〕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如梦令原文及翻译

如梦令原文及翻译

如梦令原文及翻译范文一:《如梦令》是唐代诗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被誉为“千古第一词”。

这首词非常优美,内容抒情,让人感觉像是在梦中漫步。

词中所描绘的西子湖畔的景色和人物活生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这首词的要点是描绘美丽景色和恋人相思之情。

全词共有八个句子,每句都很有意境。

比如第一句“常记溪亭日暮”,通过描绘窗外的景色来引申出对忆往昔的感觉。

还有第二句“照水仙别有人堤”描写的是西子湖的独特美丽,此句同样是用景物来表达女主人公对其恋人的思念之情。

除了语言优美,这首词还用了很多的比喻手法和修辞手法,这些手法包括对比、借景抒情、升华等。

这些手法让整首词达到了尽致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词使人感到心情轻松愉悦,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适合用来表达爱情之情或对自然风景的感悟。

范文二:《如梦令》是李清照手写的一首唐词,这首词非常经典,在我们国家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为这首词的语言优美婉转,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通过写景的方式来表达恋人之间的感情,这样的写作手法使得整个词看起来又有情感,又不失为景观。

这首词的适用范围非常广,可以用来表达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家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用来表达恋人之间的爱情。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人们需要一种放松的方式来散发情感,这首词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方式,通过诗词来表达心灵的交流和融合。

而这首词中所运用的语言和修辞手法都是非常经典的东西,如句法、音韵、比喻、对仗等,这些手法使得整首词都富有韵律感和音乐感,读起来更添情趣。

总之,《如梦令》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品,这首词被广泛传颂,不断被唱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梦令古诗原文翻译

如梦令古诗原文翻译

如梦令古诗原文翻译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赏析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

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

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

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

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

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

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

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

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

“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

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是一首灵感独特、优美动人的唐诗。

通过诗人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表达了爱情的甜蜜与刻骨铭心。

《如梦令》的原文如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杨柳岸,晓风残月。

桂林楼,夜色闲深。

怕人看,分付只须深锁门。

眼底事,又作风情。

《如梦令》以诗人回忆的形式展开,描绘了雨后清晨的景色。

诗人在庭院里醉卧,感受到雨水洗净了空气,欣赏着窗外绿意盎然的景象,心情愉快而宁静。

通过描绘细腻而生动的画面,李清照将读者带入了她的内心世界。

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表达了诗人昨晚酣醉入睡,清晨醒来时,仍有余醉未消。

第二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中的“卷帘人”指的是与诗人相伴的爱人,表示诗人对爱人的疼爱与思念。

而“海棠依旧”则意味着昨夜经过雨水洗礼过的景色依然美丽动人。

作品中的“知否?知否?”两句,是通过反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浓情蜜意,传递了爱情的甜蜜与感动。

这两句中的“绿肥红瘦”形容了春意盎然的景象,也可借喻出爱情的美好与悲伤。

接下来的两句“杨柳岸,晓风残月。

桂林楼,夜色闲深。

”通过景物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唯美氛围。

透过杨柳岸边晓风下的残月和夜色静谧下的桂林楼,表达了诗人忍受离别之痛的感受。

最后两句“怕人看,分付只须深锁门。

眼底事,又作风情。

”则以命令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并透露出诗人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对比,表现出诗人苦苦思念的心情。

通过对《如梦令》原文的分析与赏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爱情的琢磨与追求。

她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她的内心世界,并流露出情感真挚而深沉的态度。

这首诗堪称是李清照的代表作品,也展现了唐代女子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婉约风格。

总之,《如梦令》以其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也为李清照赢得了卓越的文学声誉。

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使其成为唐代诗歌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

1.“试问卷帘人”一句中谁在问? 问什么?卷帘人如何回答的?
2.你能从“绿肥红瘦”一句中 体会出词人对枯萎消瘦的海棠 花抱有什么样的感情吗?
三.艺术特色
• 1.这首小令写法别致。曲折委婉,通过主人 公与“卷帘人”的对话来展开全文。这种 写法,真实可感,画面感强;行文上显得 紧凑而有内容;
• 2.成功地运用代指手法。以“绿”“红”代 指叶和花,以“肥”“瘦”代指多少,语 言凝练,生动鲜活 。
• 2、“昨夜雨疏风骤” 描绘了 怎样的画面?
• 明确:这一句描绘了一幅风 雨交加的画面:本是春花盛开 的季节,却偏偏在昨天夜里, 刮起来狂风,下起了疏雨,让 人心生怜惜。
3 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 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
作者的什么心理?
明确:女主人公昨夜就 已知道,经过风雨之后, 今朝的海棠定是落红满径 了,“试问”,不是真有 疑问,而是自己不忍亲见 落花的悲惨“试问”表明
节?
夏天,“藕花深处”
(4)词人是一个人去的吗?
(5)为什不是么,“会争渡误”入?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沉起醉”
这件事呢?
有趣,值得回味
地点:溪亭
常 时间:日暮
情节:沉醉 回舟 误入 惊起 诗情
记 事件:醉归
景致:彩亭 碧水 红荷 银鸥 画意 白鹭 晚霞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词人回忆了一 次愉快的郊游情 景,因醉在归途 中误入藕花丛中, 把栖息的水鸟都 吓飞了。表现了 作者早期生活的 情趣和心境。
“兴尽”是用“兴尽而返”的典故:
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 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shàn)溪, 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等到 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 有人训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 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词两首一《如梦令》

词两首一《如梦令》
பைடு நூலகம்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怀着国破 家亡之痛逃到江南,不久丈夫突然辞 世,这使李清照痛不欲生。李清照殓 葬了丈夫后,带着丈夫残存的书画、 金石、碑帖等物流徙于各地,最后才 前往临安(杭州)投靠弟弟李沅。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 回舟,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醉 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散文家,母 亲王氏出身名门,亦善文。在家庭影响下, 清照很早就有诗名。少女时代,她已开始文 学创作。由于家庭富足,加上自幼聪慧,彼 时尚社会安定,此时李清照词作都是欢快无 忧的,词境充满乐趣。李清照18岁时,在汴 京与赵明诚结婚,是封建婚姻制度下最幸福 的一对。他们伉俪情深,琴瑟和谐,彼此都 懂得欣赏对方,理解对方,支持对方,两人 情趣相投,常投诗报词,你来我往。
李白 诗仙 李煜 词圣
如 梦 令
词国女皇 李清照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注释 沉醉:大醉。 沉醉:大醉。 兴尽:兴致尽了。 兴尽:兴致尽了。 藕花:荷花。 藕花:荷花。 争渡: 争渡:这里指奋力 划船渡过。 划船渡过。 滩:河滩。 河滩。

李清照《如梦令》诗意

李清照《如梦令》诗意

李清照《如梦令》诗意李清照《如梦令》诗意诗意,是诗人用一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

在情感立场上,有歌颂的,也有批判的;在表达方式上,有委婉的,也有直抒胸臆的`;在形式上,以《诗经》为代表的风雅颂和楚辞为滥觞,而汉代乐府又有所发展。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李清照《如梦令》诗意,欢迎大家参考。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意一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意二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意三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注释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zen),怎样才能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李清照词《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词《如梦令》赏析

李清照词《如梦令》赏析《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青春年少的李清照依依不舍,流连忘返。

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李清照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

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

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

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这首词是记游赏之作,描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花香、酒气,使李清照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好奇、活泼、争强好胜的少女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

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李清照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李清照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李清照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李清照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不其然,接下来写的“兴尽”两字,就把这种意境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如果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李清照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如梦令》1-PPT精品课件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如梦令》1-PPT精品课件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如 梦令( 常记溪 亭日暮 )》课 件1 (23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如 梦令( 常记溪 亭日暮 )》课 件1 (23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研词作,知方法: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语出《孟子》:“颂其 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 也。” 意思是:读书要指了解作者这个人 并研究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如 梦令( 常记溪 亭日暮 )》课 件1 (23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如 梦令( 常记溪 亭日暮 )》课 件1 (23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课内练习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如 梦令( 常记溪 亭日暮 )》课 件1 (23张)-精品教学课件ppt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初读词,正读音
如梦令(一)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晓词作,知词人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年—1155年),号 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人(今山东章 丘),宋代女词人。在男尊女卑的旧社会, 女性参与诗词创作的不多,她才学俱佳, 著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后人 将其作品收集于《漱玉词》。素有“千古 第一才女”之称。
她出身于官宦世家,父亲(李格非) 曾是苏轼的学生,做过提点刑狱,为人洗 刷冤屈,也喜文学艺术,精通经史,长于 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书香门第的 家庭熏陶下,李清照小小年纪文采出众。

《如梦令》古诗解析

《如梦令》古诗解析

《如梦令》古诗解析如梦令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古诗,流传至今。

下面将对《如梦令》进行详细的解析。

《如梦令》全文如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诗以景物描写的方式展示了诗人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通过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诗句意蕴丰富,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深思。

首句“常记溪亭日暮”,通过溪亭与日暮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常常在溪亭晚霞映照下度过的时光,这里的“常记”意味着诗人将这段美好记忆铭刻心间。

接下来的“沉醉不知归路”,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时光的陶醉和迷失,无法自拔。

这种陶醉和迷失与第一句中的美好景色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三句“兴尽晚回舟”,将时间推进到了晚上,诗人表达了兴致尽去,只能回到船上的无奈与苦闷。

这种无力和苦闷,与第二句中的陶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加深了读者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感同身受。

末句“误入藕花深处”,描绘了诗人的彷徨和迷失,藕花深处象征着无法抵达的理想境地。

通过将彷徨与迷失表现在具体的景物上,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

最后两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重复两个“争渡”,使诗句更加凝练,并突出了水面上惊起的鸥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滩头渡口的情景。

这里的鸥鹭象征着诗人追求自由和追求理想的憧憬。

总之,《如梦令》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以及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生动地展示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整首诗既有美景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抒发,给人以深思和感慨。

这也是《如梦令》受到广大读者喜爱的原因之一。

9《如梦令》[1]

9《如梦令》[1]

这里用了两个“争渡”, 为什么?你能想象出 “争渡”的情景吗?
“惊”字除了讲惊起鸥 鹭,谁也惊了?惊什 么?
喜悦
争渡,争渡。
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 起来“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 渡)”。
两个“争渡”表现出着急而又欢快的心情和热闹 而又有趣的场面。这在词中叫“叠句” 从“惊起一滩鸥鹭”可以想见桨声、水声和少女 们的笑语喧哗声一时并作,酒意也消失了。
有趣,值得回味
词人回忆了一
次愉快的郊游情 景,因醉在归途 中误入藕花丛中, 把栖息的水鸟都 吓飞了。表现了 作者早期生活的 情趣和心境。
疏:稀疏;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手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残酒:还未消尽的酒意;
道;说;
肥:茂盛; 瘦:凋零)
译文: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 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 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 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 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才调转船头,准备回家,(可是,走着走
着)却发现搞错了方向,小船竟闯入了藕
塘深处。就在这慌乱无主,夺路而归的当
儿,惊动了已经在沙洲上栖息的鸥鹭,
(吓得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
画面一:溪亭日暮
亭台 云彩 溪水 飞鸟 夕阳 ……
在这样的地方,这样 的时候,词人会在溪 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 词人仅仅是沉醉于酒 吗? 还有什么也醉人?
字数、句式、“醉”相同; 表达的内容、感情不同——词人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人生变化 前一首表现了无忧无虑、开朗活泼的性格,后一首则流露了她对 年华变迁的怅惘,似乎青春也在这暮春的风雨中被摧残而消失。 同样的词牌,可以写出不同风格的词。
李清照前半生生活条件优越,家庭幸福美满; 43岁时,由于金兵入侵,宋朝南迁,全家逃 亡,第二年丈夫又病故。国破、家亡、丧夫 三者之痛,使李清照的后半生非常痛苦,她 常常“借酒浇愁”,但“愁更愁”。所以,这两 首《如梦令》正是她人生变化的真实写照, 就像她晚年时的另一首词《声声慢》中所写: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她在寻觅家人、国家、以前美好的幸福 生活……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原文及赏析【原文】如梦令【北宋】李清照常记溪亭①日暮,沉醉②不知归路。

兴尽③晚回舟,误入藕花④深处。

争渡,争渡⑤,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①溪亭:溪边的亭子。

②沉(chén)醉:陶醉。

③兴尽:游兴得到了满足。

④藕花:莲花。

⑤争渡: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争:怎。

【翻译】那是一个多么快乐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扑哧哧全飞起来了。

置身于这样优美的情景中,诗人怎不满心欢快呢?【赏析】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

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忘返。

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

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是李清照回忆外游时所作。

《如梦令》古诗

《如梦令》古诗

《如梦令》古诗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1084-1151)。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③常记:长久记忆。

④溪亭:一说此系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大明湖畔;二说泛指溪边亭阁;三说确指一处叫做“溪亭”的地名(因苏辙在济南时写有《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诗);四说系词人原籍章丘明水附近的一处游憩之所,其方位当在历史名山华不注之阳。

⑤藕花:荷花
⑥争渡:奋力划船渡过。

⑦鸥鹭:泛指水鸟。

译文: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作品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

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李清照最经典4首诗

李清照最经典4首诗

李清照最经典4首诗《李清照最经典4首诗》1.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呀,你知道吗?我常常想起那次在溪边亭子游玩的事儿呢,就像做了一场特别美的梦。

”就像有一回啊,我和小伙伴们去公园的小湖边玩。

那天傍晚,夕阳把湖水都染成了橙红色,像一幅画似的。

我和小伙伴们在湖边的亭子里嬉闹,玩得都不想回家了。

就像李清照和她的朋友们在溪亭玩得沉醉不知归路。

最后呀,我们被家长找回家,还被唠叨了几句,可那开心的时光一直在心里呢。

这诗里满满的都是少女时期那种无忧无虑又有点小迷糊的快乐,真让人怀念。

2.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唉,思念就像这藕断丝连的红线,扯也扯不断。

”我邻居阿姨和叔叔分开一段时间,阿姨就特别难受。

那时候是秋天,院子里的藕塘里荷花残败了,荷叶也没了生机。

阿姨坐在屋里凉席上,拿着叔叔给她买的梳子,心里空落落的。

她对着镜子小声说:“这相思的愁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像李清照思念她的丈夫一样。

这种思念就像那秋天的风,吹得人心里凉凉的,又无处可躲。

思念一个人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好像变得很哀愁。

3. 《声声慢·寻寻觅觅》。

“我咋就觉得这么孤单呢?就像丢了魂儿似的,到处寻寻觅觅。

”我奶奶的老姐妹搬走后,奶奶整天都不开心。

在那老房子里,天总是阴沉沉的,雨滴打在窗户上,滴答滴答。

奶奶一个人在屋子里走来走去,翻着和老姐妹一起做的针线活。

她嘴里念叨着:“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感觉就跟李清照失去亲人后的孤独一样。

人在孤独的时候啊,连周围的空气都好像变得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这诗里全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听着就让人心酸。

4. 《夏日绝句》。

“哼!人活着就得有骨气,就像项羽一样。

”学校里有个男生被高年级的欺负了,大家都很气愤。

有个小个子男生站出来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咱们不能这么怕他们。

”就像李清照在南宋那个时候,看着那些没有骨气的人,她心里肯定是又气又恨。

我们在操场边的树下,大家都围在小个子男生身边,握紧了拳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页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写作背景: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 间,两人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 时间又一起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 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 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 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注释 译文
鉴赏
相关图片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杰出 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 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济南二安”。 她写的词也独具一格,称“易安体”,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 空月球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父李格非, 北宋齐州人(驻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 下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母王 氏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知书善文。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 结婚,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 历任州郡行政长官。金石考据家。他们 的生活很优裕,收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 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雨疏风骤:雨点稀 疏, 风声急骤。
③浓睡:沉睡。 ④残酒:残余的酒意。 ⑤卷帘人:这里指侍女。 ⑥绿肥红瘦:绿叶多而 红花少。
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 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 消。试问卷帘的侍女, 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 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绿 肥 红 瘦 : “花瘦,人瘦,因何而 瘦?应是春愁”。
如 梦 令
李 清 照
惊争争误沉常 如 起渡渡入醉记 梦 一 藕不溪 令 滩 花知亭李 清 鸥 深归日照 鹭 处路暮来自相关图片:下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早期作品,韵调优美,多写闺中生活和离 别相思.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 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 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南渡不 久,其夫病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 击.1129年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 乱,生活颠沛流离.多年的背井离乡,她 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 (张汝州,妄增举数 )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 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伤害。此后即 在孤寂中度过晚年.南渡后,深厚的故土 之思, 凄苦的身世之感,一并抒发在她的 作品里,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大了.
雨夜浓睡-----无忧无虑
主仆问答-----怜惜花叶
纠正误语------活泼多情
惜花伤春
借对酒醒后询问花事 的描写,曲折委婉的 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 春之情。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应 是 绿 肥 红 瘦
知 却 试 否 道 问 海 卷 知 棠 帘 否 依 人 旧
浓昨 睡夜 不雨 消疏 残风 酒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