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阳《如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与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与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与答案李清照《如梦令》阅读试题与答案《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诲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歌解读这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

闺中女主人憧憬着美好的生活,关切着美好的事物,无忧无虑,敏感多情。

我们从《如梦令》中是否能得到如上印象?“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是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诗中的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

然而她却有所关切,想到“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小院里的海棠怎样了?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时她根据季节、根据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急切的更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请看,女主人是多么关切她周围美好的事物。

词的遣词造句又把女主人活泼好逗。

情趣雅致性格的另一面表现了出来。

“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果然灵验,小丫头不经意地回答“海棠依旧”。

这一下,女主人乐了!你知道不知道?你知道不知道?应该是叶子更绿了,花儿却残了。

二字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仅此四字,表现了女主人不同凡响的文雅情深,为文坛之绝无仅有。

练习1、“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__叶的茂盛_ 和__花的凋零。

2、作者采用委婉含蓄手法,表达了对春花的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_。

3.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 )A.叶茂花残B.红花绿叶相映衬C.红花绿叶很艳丽D.绿叶红花茂盛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作者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

C.这首词押韵的字是“人”和“旧”。

D.这首词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惜春伤感情绪。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如梦令阅读赏析及参考答案

如梦令阅读赏析及参考答案

如梦令阅读赏析及参考答案如梦令阅读赏析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如梦令①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

②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休息之所⑴该词精于炼字。

请简要赏析“紧”字。

(3分)⑵请从情和景的角度简要赏析“门外马嘶人起”。

(4分)参考答案:10.(1)“紧”字,这里是“狂”或“大”之意(字意1分,放在句中描绘为“驿门深闭也隔不断呼啸的风声”亦可)该字以动衬静(以风声之大衬托出四周之冷寂亦可),渲染了一种冷清死寂的氛围(渲染怎样的氛围1分),突出了诗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1分)。

(2)门外驿马长嘶,人声嘈杂。

该句乐景衬哀情(手法1分,写到以景结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乐景衬哀情的任何一个皆可。

),用门外的喧闹之景(景物特征1分,答道“喧闹”或与之接近的'词语即可。

)反衬门内之凄清,将诗人彻夜难眠后的身心俱疲之状展现的淋漓尽致。

同时“门外马嘶人起”暗示了诗人孤独凄凉的贬谪生活又将开始,含蓄地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怨愤之情。

[情感2分,身心俱疲(疲累倦怠、孤苦凄凉等)1分,无奈与怨愤(或无奈与厌倦)1分。

]【附2:诗歌简析】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于途中所写。

词中通过夜宿驿亭的描写,绘出贬谪途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旅途中凄凉寂寞的心情和倦于宦游的情绪。

首句点明时间是夜晚,“遥夜”即长夜,状出了夜漫漫而难尽的感觉。

紧接“沉沉”的叠字,将长夜难尽的感觉再度强化。

一句尤妙在“如水”的譬喻。

是夜长如水,是夜凉如水,还是黑夜深沉如水,作者不限制在何种性质上相“如”,只说“如水”,让读者去体味。

较之通常用水比夜偏于一义的写法,有所创新。

次句点出地点。

“驿亭”是古时供传递公文的使者和来往官员憩宿之所,一般都远离城市。

驿站到夜里自是门户关闭,但词句把“风紧”与“驿亭深闭”联在一起,则有更多的意味。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6分)
22.阅读《如梦令》,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幕,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鷺。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语言特点。

(2分)

(2)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4分)

答案:
22.⑴这首词用词简练,平常的口语一般,娓娓道来;朴素平易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纯净之美。

但却画面感很强,意境悠远,极富生活气息。

⑵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欧鷺”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训练(二十七)附答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阅读与训练(二十七)附答案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词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2、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3、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

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

“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我报路长嗟日暮”一句用路途遥远而时光易逝来比喻理想难以实现,写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

5、李清照的《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表达了词人决心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乐观地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也是本诗的主旨句。

6、词中运用屈原《离骚》诗句典故,词中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充满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浣溪沙》 (晏殊)1. 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词人由景触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流露出对光阴流逝的无限惆怅的句子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2.诗中着重写今日的感伤、被誉为“千古奇偶”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3.说明季节的变换,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诗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抒发惜春伤时之情并给人以哲理性启迪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两句构成“新”“旧”的对比,下片构成“来”“去”对比的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6.追忆难忘欢聚,感叹流光易逝的句子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7.表现诗人沉思形象的句子:小园香径独徘徊。

李梦阳《如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梦阳《如梦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如梦令(5分)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7.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分)
18.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17.“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
18.C(3分)。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采桑子》《如梦令》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采桑子》《如梦令》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词阅读《采桑子》《如梦令》含答案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子(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78.两首词都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请你根据词作内容分别为两首词起个题目。

79.两首词的基调都是轻松的、愉悦的,请分别概括其情感。

80.两首词在艺术表现上有何不同?【答案】78.示例:采桑子•西湖如梦令•泛舟79.第一首词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

第二首词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往事的沉醉眷恋。

80.①《采桑子》以写景为主,描绘了绿水、芳草、笙歌、水面、沙禽等西湖特有的景色;《如梦令》以叙事为主,记录了诗人驾舟郊游的美好往事。

②《采桑子》以细腻的描写见长,绿水弯弯曲曲,长堤长满芳草,笙歌隐隐约约。

光滑如镜的水面,掠岸而飞的水鸟,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而又生机盎然的西湖图画。

《如梦令》以质朴的白描见长,仿佛在叙写一个短小而充满意趣的故事。

“沉醉”“兴尽”“回舟”“误入”“争渡”“惊起”等动词的运用,让整首词充满画面感。

③《采桑子》的情感从头至尾是对西湖美景的欣赏和赞叹;而《如梦令》中主人公的情绪是变化的,从沉醉于山水美景到兴尽而归,然后是迷失道路的慌乱,惊起一群水鸟振翅而飞的惊愕,最后是对这个小意外的惊喜。

感情是层层变化、逐层推进的。

④从表现手法上看,《采桑子》采用多感官结合的手法,让目之所及、耳之所闻、身之所感融为一体;“无风水面琉璃滑”采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表现出水面的平静和澄澈。

《如梦令》采用反复的修辞,表现出诗人因迷路而误入藕花丛中的慌乱,为后面“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作了铺垫。

【解析】78.本题考查拟写题目。

结合《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等内容可知,采桑子一词描写的是词人划着小船在西湖欣赏西湖迷人自然风光的情景,全词紧紧围绕作者西湖所见展开描写,因此可拟题为:采桑子·西湖。

《如梦令》选择题及答案

《如梦令》选择题及答案

《如梦令》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
【原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

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选择题: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解析】B 被美景陶醉,非畅饮而大醉。

2、下列对李清照《如梦令》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在艺术上完全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景色迷人,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平淡朴实,生动有趣。

B.一、二两句写溪亭喝酒。

“常记溪亭日暮”,在野外溪边的亭子里喝酒,太阳西沉,天快要晚了。

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

C.“沉醉不知归路”,沉醉,有酣乐之意。

“沉醉”二字透露出了词人心底的欢快。

“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D.“误人藕花深处”把词人醉眼蒙胧,醉的憨态全部写了出来,把自己原来的主观愿望与酒后的神志模糊,作了对比与交代,又照应开头的“常记”(长
久记忆)。

【解析】A 运用了白描的手法。

李清照 如梦令鉴赏-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 如梦令鉴赏-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鉴赏|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①浓睡不消残酒:睡得很好,但还有残余的酒意末消。

②卷帘人:指侍女。

这时她正在卷帘。

③“知否”三句:女主人纠正侍女的话说:“你知道吗?海棠不是‘依旧’,该是绿叶多,红花少了”[鉴赏提示]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前期作品的反映面比较狭隘,限于闺情一类。

后期由于凄凉的身世之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风格突变,大都反映南渡人士辞乡别土、破国亡家的共同哀愁,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翁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

"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1)“不消”表面上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2)“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扩写昨天夜里风很大,天上落下的雨滴却显得稀疏。

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情,觉得沉闷,于是我一个人喝了点酒,可能是贪杯喝多了,头晕晕的,丫鬟便扶我到床上睡了,睡得很沉不曾醒酒。

次日醒来恰见服侍我的丫鬟卷帘进来。

我问她:“经昨夜风雨之后,外面的海棠怎么样了?”她却跟我说:“夫人,海棠还是跟以前一样。

”我摇了摇头,说道:“不对,不对。

应该是叶子变肥了,花变瘦了才对。

知道吗?”赏析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小令,自其诞生日起至今,历来为人称赏,论者甚多,今又拈出,实有班门弄斧之嫌。

惜花伤春确为此首小词透辟出来的情愫,也为历来论者所共道。

文人伤春,自古而然。

唐孟浩然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此乃妇孺皆知,童叟能诵的千古名篇。

词学家唐圭璋将此篇小令与《春晓》比较说:“二人时代虽不同,诗与词体格虽不同,朴素与凝炼之表现手法虽不同,但二人爱花心灵之美则完全一致,宜乎并垂不朽云。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题及答案

李清照如梦令阅读题及答案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阅读题及答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阅读题:1.解释画线字的意思。

①雨疏风骤疏:___________ 骤:_____________②绿肥红瘦肥:___________ 瘦:_____________2. 文中的“卷帘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白话文翻译下列诗句。

①昨夜雨疏风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应是绿肥红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词中意境,说说下列句中两个画线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读完这首词,结合你的理解,说说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疏:指稀疏。

骤:急猛。

②肥:繁茂。

瘦:凋零。

2.指侍女。

3.①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又急又猛。

②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4.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5.表达了作者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之情。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阅读答案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阅读答案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阅读答案如梦令①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②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注:①此词是作者绍圣三年1096贬谪郴阳时在途中驿亭所写。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8.4分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贬谪后的落寞哀伤之情。

2分长夜漫漫,沉沉如水,秋风阵阵,驿亭紧闭,饥鼠窥灯,晓寒侵被,人声嘈杂,驿马长嘶。

它通过写词人彻夜难眠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词人贬谪途中孤旅难眠的落寞之感,凄苦哀伤之情。

2分9.4分①比喻,首句把“沉沉的夜”比作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深沉如水的夜的凄凉,表达了诗人因被贬谪而沉重的心情。

②首句叠词“沉沉”,不但表明了夜的深沉,而且强化了诗人沉重凄凉的心情。

③“无寐,无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词人因被贬谪而夜不能寐。

④融情于景。

首句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夜的漫长和凄凉,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出作者孤寂凄凉的心情远离故乡亲人,置身陌生之处,独宿驿亭之中,其内心不平自不待言。

词以“遥夜”开头,即表现出流放之人身虽憩而心未稳,一夜辗转无眠觉得夜色太深、夜程太久的特有感受。

“沉沉如水”的比喻,别有深意。

时当深秋,水已寒凉,以夜沉如水为喻,透出词人内心的寒凉疲惫之感。

接下一句,交待夜里凉意来源:原来的阵阵秋风借着夜色不断袭来,虽然驿亭的门已经紧闭,却仍然挡不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寒意。

欧阳修有著名的《秋声赋》其状秋声云:“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遭受贬谪,远离故土的作者,对深秋夜风的感受,当然比欧阳修更加敏感,其悲感也必然更加深重。

欧阳修在夜读之时,闻声而惊心,继而起赏玩之兴,而作者却对这透骨寒冷的秋风,躲之惟恐不及,将驿亭的门闭了又闭,层层阻障,无非是想少受寒凉,暂时获得心灵的安宁与乎静。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如梦令》(含题目和答案)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如梦令》(含题目和答案)

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绿肥红瘦”委婉地表达了的情感。

(2分)8.对这首词的赏析判断有误的是( )(2分)A.这首小令记叙了一夜风雨后,词人酒醒来仍惦记着海棠花,并告诉侍女,海棠应是绿肥红瘦。

B.词中的“疏”“骤”“肥”“瘦”等字都用得十分生动。

C.这首词的风格非常豪放,因此,作者是这一派词人的代表。

D.这首词反映的是词人怡然自乐的心境,也有爱花、惜春、感叹韶华正逝的心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2)7.词中“绿肥红瘦”的意思是。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浓睡”句是说一夜沉睡,早晨酒意仍没有全然消退。

B.“试问“句式表达了欲知花事却又不敢直面残花的怯意。

c.“红肥瘦绿“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说话人对海棠的关切。

D.本词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来抒发作者的伤春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3)7.“浓睡”在词中的意思是。

(4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疏风骤”的意思是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B.“海棠依旧”是此人对“卷帘人”的回答。

C.“绿肥红瘦”描写出雨后海棠花的情景。

D.这首词篇幅短小,有人物,有对话,意味深长。

7.诗句“绿肥红瘦”中“绿”和“红”分别是指。

(2分)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词写出了春末夏初雨疏风骤、海棠依旧的景色特点。

B.“浓睡不消残酒”写出了诗人第二天早上酒还没全醒。

C.这首词构思精巧、语言精练地写出了诗人和卷帘人对话的内容。

D.这首词表达了诗人爱春惜花、对美好事物和年华逝去的怜惜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5)8.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初中诗歌考前演练(6)6.词中“试问卷帘人”的“试”字表达了作者心理。

(2分)7.以下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同,没有..使.用.设问手法的一项是(2分) A.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七年级】《如梦令》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如梦令》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如梦令》两首练习题及答案m如梦岭的两个练习和答案一、文学常识知多少1.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

它最初也被称为曲和曲词。

因为句子不均匀,所以也叫它。

过去,歌词都是音乐,应该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

这首曲子,比如《如梦岭》,是一首很好的曲子。

这两个词是按同一调子写的。

2、李清照(1084dd约1155),号___,济南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__代女词人。

他的语序慢,工作一般,擅长画线,英语口语流利。

他被称为“易安派”。

它对辛弃疾、陆游等爱国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传下去。

二、请比较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三、根据记忆写两首《如梦岭》。

四、收集李清照后期作品,如《声声慢》等。

附件答复:一、文学常识:1.长短句“词牌”词牌名称2、易安居士宋《漱玉词》二、比较异同同:从内容上说,对生活的态度。

闲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在语言方面,他们擅长画线和英语口语。

(如绿色、脂肪、红色和瘦)。

它们都使用重叠词。

异: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作者是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后一首是惜花之情。

前者是动态的外景;后者是静态的室内场景。

在情感基调方面,第一个词是欢快而清晰的,第二个词是悲伤的,因为没有花。

三、略四、李清照的《慢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黄色的花朵堆满了地面,憔悴而残破。

现在谁能选呢?守着窗户,独自一人怎么会漆黑一片?梧桐是细雨和黄昏。

这第二次,真是个令人担忧的词!。

如梦令课外阅读答案

如梦令课外阅读答案

如梦令课外阅读答案语文阅读理解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如梦令课外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月,阙也。

”这是一本两千年前的文学专著的解释。

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为什么?为什么不求完美?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

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

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

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

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

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

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

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

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天地才结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褶皱,褶皱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

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淼淼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

【参考文档】《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参考文档】《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参考文档】《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
是绿肥红瘦。

9.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
答:
10.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参考答案:
9.(2分)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风”“雨”情态各1分)
10 。

B。

如梦令阅读附答案

如梦令阅读附答案

如梦令阅读附答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7.写作者昨晚风雨交加时因触景伤情而醉酒未醒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是叙述,既说了一夜风雨,也说了醉酒的进程。

谜底: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8.以白描手法写人物言语,通过“问非所答”的转承,既体现作者惜花伤春的敏感心理,又表现出侍女不够善解人意的情绪,其中更贴近生活,更拥有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这里没有直接写问的是什么话,但从丫环的回答中咱们可以想象得出所问的内容。

“试问”表现了内心的急切,原本可以不问,自己起床后打开窗子就可以晓得,但由于要急于晓得,所以迫不及待地“试问”。

谜底: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照旧’9.既写出花朵凋零的景象,又流露出诗人惜花之情,还点出了暮春时节,被王士祯认为“人工天巧,可称绝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醒:“绿肥红瘦”一语,是全词的精绝之笔,从来为众人所称道。

“绿”接替叶,“红”接替花,是两种色彩的对照;“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足量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希少,是两种状况的对照。

原本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斯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不正表明春季的慢慢消逝,而“绿肥”意味着绿叶成阴的盛夏的行将来临吗?这类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使人叹为观止。

谜底:应是绿肥红瘦。

阅读理解如梦令李梦瑶

阅读理解如梦令李梦瑶

阅读理解如梦令李梦瑶
如梦令①
[清]纳兰性德
万丈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

还睡,还睡,解道②醒来无味。

【注】①此词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扈从圣驾东巡时所作。

②解道:知道。

21.开头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塞外风光?渲染了怎样的氛围?(4分)22.结合全词简析“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一句的复杂思想情感。

(4分)
答案:
21.入夜,万帐穹庐中,将士沉醉,悄然无声;野旷天低,词人醉眼朦胧,看星影重叠,摇摇欲坠,一静一动,描绘了塞外雄浑壮阔、空旷悠远的景色。

渲染了一种静谧、凄清、苍凉的氛围。

22.①“还睡,还睡”似醉中人絮语,词人宁愿沉醉、沉睡而不愿清醒。

②“醒来无味”有夜阑独醒的寂寞与孤独。

③“归梦隔狼河”表达归梦难成、归思难息的苦闷与伤感。

④表现深沉的思乡之情。

⑤“又被河声搅碎”写出置身于广袤旷野中的惆怅与失落。

⑥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无奈。

简析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是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扈从圣驾东巡时所作。

此词描创造了千古壮丽的大境界,表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如梦令(5分)
[明]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7.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分)
18.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17.“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2分,加点字词赏析1分,句子理解1分,意思相近即可)
18.C(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