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和发展科学思维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这个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传递科学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时期。
本文笔者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要通过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使得学生愿意并且乐于探索。
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愿意参与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工具,例如教学案例、故事、动画、实验、讨论等等。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需要学生能够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尽可能地做到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想法和发现,通过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削弱压力感。
二、鼓励自主探究鼓励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核心。
要想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物群体中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进行翻阅相关的资料并做报告。
这些自主选择的习惯慢慢会让学生养成探索未知的习惯。
决定权的转换让教学变成了自主的事情,学生们也会有更强烈的主动性,动起手来,去实践自己的想法,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三、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
学生要想自主地探究,就需要有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个良性的学习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素材、工具和设备,达到一个贴近学生需求的最佳学习环境。
另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技术等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科学探究中。
在学习环境中,还需要加强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例如网络、电子白板、PPT等等。
例如,在探究物体的密度时,可以用电子白板展示一个物品的密度和特性,引导学生使用科学知识去尝试解决难题。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能力
谈谈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水平水平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水平并非轻而易举的事,一般的科学课堂以单纯传授科学知识为目标,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重死记硬背、轻知识形成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增大科学课的教学改革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
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呢?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好奇心和兴趣小学生对自然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恰恰是实行科学探究的起点和原动力,有了这样的好奇心,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科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
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展开学习的原始动力,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促动他们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并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促动学生科学探究技能的形成。
假如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究活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那教师在教学上也就事半功倍了。
兴趣是学好一门学科的最好的老师。
科学课,是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型课程。
它不是空洞说教,而是让学生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要展开让学生有兴趣的探究,就要有主题。
要形成主题就得从问题开始,问题能够是学生直接提出,也能够是老师引导形成。
但最关键的还应该是让学生感兴趣的。
只有这样,才可能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究活动,而且学生较高认知水平的提问能刺激学生实行较高水平的思维活动。
所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科学实践活动是不可缺少的。
如: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中,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看看电池夹、小灯泡、电线是怎样安装的,接着指导学生合作连接线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这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不用手按住灯泡就亮起来了的兴趣,进而要学生想一想怎样才会让更多灯泡亮起来呢?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立即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绪高涨,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论文
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摘要:《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我将结合对青岛版科学教材的使用,谈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关键词:科学课堂;教学;探究能力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288-01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
好奇心是推动探究活动展开的原动力,它不仅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而且驱使他们寻找答案。
问题是探究发现的起点,是探究得以进行的基础,它处在探究过程的核心地位,科学的发现始于问题,而问题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要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问题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行探索、自行解决问题。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典型的情境诱发学生产生问题。
如听故事提问题、做游戏提问题、看课件提问题、在观察中提问题,特别是在情境中学生感到困惑或产生认知矛盾时更能使学生感到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
科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二、把握教材模块化的特点,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青岛版科学教材以“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拓展活动”四大模块构建教材,展示探究过程。
“活动准备”即为探究的开始;“活动过程”是探究的实施过程,是探究的主体部分;“自由活动”是活动过程的一部分,是探究的继续和高潮;“拓展活动”则把课内研究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都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乐趣”。
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要尽可能的给与学生充足的时空和材料,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要点,设计学习的方法,把握学习的全过程。
利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利用科学小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一、实验设计科学小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设计科学小实验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实验的目的应该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实验内容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学生们对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材料和现象有直接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 实验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实验中要发挥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进行观察、记录、探究和总结。
4. 实验的设计要简单清晰、操作安全。
实验内容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但不要太复杂,过于复杂的实验容易让学生望而却步,丧失对学科的兴趣。
二、实施过程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 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成功进行。
包括准备好实验器材、材料等,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2. 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简要的实验背景知识,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3.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中的现象和规律,鼓励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4.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并作一定的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从中得到一些新的知识和经验。
三、效果评价科学小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身感受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观察、记录和总结,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质询、讨论和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科学小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实验过程中的亲身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科学小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师要善于利用科学小实验,设计有趣、富有挑战性和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学是科学知识的重要起点,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未来学习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借助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习的两个核心环节,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或观察,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假设,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和验证。
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水的沸腾、饮料的融化等,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营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发现。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时,老师可以设置一个小小的植物园,让学生亲自负责植物的种植、管理和观察,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在学习地理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
三、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鼓励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自主探究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是每位科学教师关注的问题。
以下是我对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些策略的浅谈。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场所,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实验和观察结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的训练。
科学课堂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让他们通过实践来获得科学知识。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并且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敏感性。
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在是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科学教学也不能忽视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图片、视频等辅助工具,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且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实时的信息检索和查阅。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是一门探索未知的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科学课堂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和观察实验。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学习的乐趣和动力。
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科学学习的效果。
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包括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知识文库 第1期82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李德仓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学生越来越注重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而开设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对于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甚至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融入探究的氛围中,也没有探究的兴趣。
基于此,本文将专就小学科学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深入探讨。
一、注重学生主体性发挥,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很多小学科学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倾向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课本知识强制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无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素质教育背景下,倡导学生主体到位发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成为了主体,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同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个人能力,让其主动进行思考,并努力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提升。
比如说,教师在上到《沉与浮》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将同一物体放进不同的液体中,观察物体的沉浮程度,这样学生就会内心中产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再如,当讲到《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养蚕的短视频,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养蚕的过程中去,通过亲身探究了解蚕生长状态。
从而让学生具备不断认识并且不断实践的素养,因此,只有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才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二、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学生观察能力提升科学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于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小学科学来讲,其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进而掌握自然规律,并对生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获得相关信息,也是学生主动探究的重要方式。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活动方案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活动方案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科学实践中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成为有能力面对未来挑战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本文将提出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活动内容1. 科学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例如,安排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不同条件下植物的表现,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分析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例如,学生可以设计实验探究酵母在不同温度下生长的情况,以及不同因素对酵母生长的影响。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数据的分析方法,帮助他们有效地表达实验结果。
通过让学生分析和比较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4. 问题解决提供一系列科学问题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如何减少水的沉浸时间来保护纸张;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能够制造干净水的过滤器等。
三、活动过程1. 导入环节引入一个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或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深海生物的视频,并让学生围绕深海生物的特点进行讨论。
2. 活动实施根据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
老师可以在活动中给予指导和帮助,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进行科学探究。
3. 总结归纳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会,并引导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活动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学生的报告以及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评价。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摘要:小学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关系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以及学习影响深远,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够让学生受益终生。
因此在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积极探讨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良好习惯。
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所在,希望能够为广大的小学科学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想要通过科学教学实现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培育,要求小学科学教师保持端正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的必要性,以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合理把控教学课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空间,培养学生敢于大胆发言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良好习惯,才能够逐渐获得自主探究能力的成长,除了有利于学生对于科学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掌握之外,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一、创设和谐课堂探究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对于学生而言,学习一门学科知识或者是掌握技能的关键在于拥有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之下,才能够始终保持高涨的热情和积极地参与,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想要实现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培育,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避免学生产生对于科学自主探究枯燥乏味的感觉。
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关注良好探究氛围的营造,保证学生以高度的专注力投入到科学的探究过程中。
让学生始终以热情饱满的态度进行自主学习,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获得自主探究能力的增长。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生物的启示》一课,不妨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圃、菜地上去体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来领悟生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伴随着瓜果飘香、青草香气来学习。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科学观察,使学生的状态也更为放松,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观察探索过程中,这对于这种自主探索能力的培育效果显著。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素养不仅包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还涵盖了科学思维、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讲述生动的科学故事或者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例如,在讲解“溶解”这一概念时,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将一勺盐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盐消失不见了。
学生们看到这个现象会感到非常惊奇,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想要知道盐到底去哪里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发现身边的科学。
比如,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想法被重视。
为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
比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时,教师可以带一些不同生长阶段的植物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有的植物长得高,有的植物长得矮?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颜色会不一样?同时,教师也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比如,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去思考问题。
还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在进行观察活动之前,教师要告诉学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以及为什么要观察。
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比较观察,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长期观察,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摘要: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既服务于学生科学科目的学习,又是老师科学教学的成果。
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教学策略,首先就要对小学科学科目的教学提高重视程度,将教学重心落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加强有关探究活动的开展。
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掌握小学科学的学习主动能力,通过探究过程,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更好的进行小学科学教育教学工作,本文就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进行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探究能力引言:以往不论是学校、家长还是学生自己,对科学这门课都不够重视,觉得是一门“副课”,但其实,这门学科在对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能够从小就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塑造学生的整体科学认知和科学思路,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所以,老师在进行科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时,不仅仅要做好给学生的课本知识传输,还要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激发和引导。
首先要从课堂出发,将枯燥死板的课本式教学转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做好课堂的先导工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课间十分钟是学生在两节课之间转换的放松时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劳逸结合,但是也会使得学生很难快速进入第二节课的学习状态,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要做好课前的先导工作,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发现科学课堂的趣味。
这也是学生在后期建立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长期的培养过程,在最开始需要让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探究兴趣,让学生对新的课堂知识有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然后在学生建立探索思维。
探索思维对学生的各个科目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正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阶段,所以加入接下来课堂上所要讲的知识所对应的科学实验,是非常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让学生建立科学探索能力,实践的过程中科学探索建立可以起到非常强大的作用。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一、引言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自主地通过实践和实验,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搭建合适的课堂环境首先,在科学课堂中,必须搭建一个合适的课堂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课堂要有良好的互动氛围,学生要有发言的机会和权利,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资源,包括图书馆、实验室、科学工具等,并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
同时,课堂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课堂内容和安排,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其次,在科学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学生是主动参与者和探究者。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性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来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和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在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观察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观察动物的行为等等。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实验能够帮助学生验证观察到的现象,发现科学的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科学的魅力。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小学阶段,科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探究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
那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一、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一个积极、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和观点,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勇于尝试。
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或批评。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这一单元时,有学生提出可以在不同的土壤中种植相同的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教师可以及时表扬这位学生的创新想法,并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参与这个实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然后突然关掉,问学生:“为什么音乐停止了?声音是如何传播的?”这样的情境会让学生迅速进入思考状态,激发他们想要探究声音传播奥秘的兴趣。
二、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探究材料的选择和提供直接影响着学生探究活动的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和准备丰富多样、具有代表性的探究材料。
例如,在学习“电路”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电池、灯泡、导线、开关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电路,探究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在学习“物体的沉浮”时,可以准备不同材质、形状、大小的物体,如木块、铁块、塑料球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这些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探究材料的结构性和层次性。
材料的结构性是指材料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逻辑关系,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材料的层次性则是指材料的难度和复杂度应该逐步递增,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场所。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们可以从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等方面着手。
首先,要在课前准备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累问题。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料或实物,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有趣的科学实验视频或展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比如,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回答问题。
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也至关重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
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先提出一些与学生经验相关的问题,激活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或讲述故事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原理或概念。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验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参与也是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环节。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提供必要的实验指导和安全保障。
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整班讨论,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科学项目,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能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小学科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实践操作。
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高的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发现科学的奥秘。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收集一些小型的科学材料或器具,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测。
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住针筒进气 1 : 3, 把针筒放在热水里 , 看活塞会不会弹上来等等 。
由于实验是学生 自己设计 的 , 他们在动手操作实验时也特别认 真 。我们看到学生 的思维十分活跃 ,神情也是十分地专注 。经 过这一 阶段 的探 究 ,他们 对 自然 事物 的认识 又 向前 推进 了一 步 。为此 ,我在教学过程 中,特别重视学生 的参与学 习,即充
分展示知识 的发生 、发展过程 ,把静态 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 的探索对象 ,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中受到训 练 ,培养
其探索精神 。
四 、给 学 生 充 分 的时 间 ,追 求 科 学 探 究 的 实 效 性
在科学教学 中,要想使学生对认识 的自然事物 ,探究科学
奥 秘 充 满 兴 趣 ,踊 跃 地 提 出探 究 的 问题 ;对 探 究 的 问题 积 极 的
教 学 探 讨
科 学 课 堂如何 培养 学生 的探 究 能 力
卢晓玲
( 兴 安盟 扎 赉 特 旗 音 德 尔第五 小 学 内蒙 古 兴 安 盟 1 3 7 4 0 0)
摘
要 :作为二十一世 纪的教 师 ,我们 必须以培养创造型人 才为基础教育 ,要从培养科 学探 究品质 、科 学探 究思维和
生 的 探 究 能 力 呢 ? 我 想谈 几 点 初 浅 看 法 。
一
课 中要证 明 :空气也有热胀冷缩 的性质 。学生设计 出的实验
方 法有 : ( 1 )用塑料 装满 空气 ,封住 口,放在热水 里 ,看塑料
袋会不会鼓起来 ; ( 2) 把瘪 了的兵乓球放在热水里 ,试一试 它 的形状有没有变化 ; ( 3) 往气球里 吹气 ,扎住 口,放在 热水 里
动脑筋 、想办法。通过观察 、 实验 ,查阅资料等方法进行研究 ;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摘要:科技的发展并不是熟背书本上的知识,唯有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取得新的突破才是科技。
所以在新时代的要求和背景下,探究能力是学生学习成长以及未来工作生活的重要素质。
小学科学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课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质量。
但是现阶段我们的小学科学课程并非尽善尽美,本文将从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入手,转而分析小学科学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现状及产生原因,最后提出相关策略,旨在提升我国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自由课堂一、探究能力的重要性四十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与世界资本经济交流,实现了几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
但是依靠外资,依靠人口红利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非长久之计。
国家在这些年也强调供给侧改革,实现科学高效绿色的发展模式,这样的发展模式如何能够实现呢,那就需要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需要一大批富有探究精神的科学家、学者、工程师前赴后继,取得一个又一个技术突破。
所以我们的年青一代是否具备探究精神,直接决定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
所谓教育要趁早,人在小学的时候,处于发育的高速期,思维灵活,同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强,在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个体而言,探究精神也是十分重要的素质,直接决定他们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发展。
新时代的工作分类越来越细,技术难度不断提升,如果人没有探究精神,对于知识和技能只停留在表面,势必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我们的生活是由衣食住行构成,但也是可以在同样的衣食住行中探究出不同,富有探究精神,不断探求合适自己的生活方式,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
所以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国家社会的进步和个体自身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我们必须在这个方向重点关注。
以此为切入点,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个人生活工作幸福的综合型人才。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现状概述国家发展需要科技创新,个人发展需要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能力,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好坏直接决定他们未来探究能力的高低。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自主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学习,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够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课堂布置、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教学氛围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实验台、观察区等实践操作的场所,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探究;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科学实验器材、图表、实物等丰富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还可以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质疑,让他们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其次,教师应该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设问、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系列开放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需要光合作用?”“太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等等。
通过这样的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实践和思维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
再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究机会和空间。
自主探究需要学生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实践和探索。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实验操作、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
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活习性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观察、记录、比较不同动物的习性,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主动探索和发现。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
如何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如何通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科学教育则是提高学生探究精神的有效方法。
探究精神指的是学生对事物产生好奇心、主动追问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科学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科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实践的活动空间。
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 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安排实验、观察和调查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疑问提出并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以下是几种科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1. 问题导向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解能力。
2. 实践探究法: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课题探究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和研究一个课题,通过调查、实验和总结等方式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批判思维。
三、鼓励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的重要方面。
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具体方法如下:1. 设计开放性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有选择和控制的权力,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2. 提供资源和指导: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必要的支持和反馈。
3. 鼓励学生创新:通过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和空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科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将科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以下是几种结合方式:1. 实践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运用学生的前概念和自身的示范作用及制定与设计实验计划等方式,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人们探索和了解自然、获得科学知识的主要方法,是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以证据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质疑,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一、巧妙运用学生的前概念,教师促进探究的开展在执教《磁铁有磁性》一课中,由于很多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都玩过磁铁,所以对磁铁并不陌生。
课程标准中写道:学生在进入科学课堂时,头脑不是一张白纸。
因而使用了谈话的形式:说到磁铁,同学们都知道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呀?那你认为磁铁到底可以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学生大部分都能说出铁,有的同学说金属,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他们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我们经常说课堂是学生的,要以学生为主体。
接下来,用了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学生的前概念。
教师紧接着问:那这个实验如何来做?又把探究的问题抛给学生,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科学实验的能力,他们能够说出自己想如何去实验的方法。
学生交流后,教师争取学生的意见,达成一致的课堂效果是最有效的。
师:现在同学们预测下,磁铁可以吸引哪些物体?不能吸引哪些物体?小组讨论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记录表(一)预测上。
教师巡视,观察到同学们做完之后,让同学们说想法。
大胆的猜测是科学课堂上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学生自己猜测,小组合作交流,最终确定自己的猜测。
在这个小组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都到了预想的效果。
而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只是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在上面的探究活动中,实践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
二、教师示范作用辅助科学探究的开展随着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提倡和渗透,学生学习主导作用越来越被我们重视,而教师的教学主导却被忽视了。
核心素养导向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核心素养导向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摘要:小学科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是较为重要的课程,其本身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对其思维的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用合适的引导方式,有效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要对课堂进行提前设计,并能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对学生展开有序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让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不断延伸探究空间,从而为小学生提升探究水平提供支持。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探究能力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了具体要求。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十分重要,因此,教师要能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重视对科学素养的培养。
要让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时,技能掌握学科知识点,又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探究能力。
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
1.精心设计科学课堂要让小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教师首先要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从而让血色花那个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的应用形成一定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其中主要包括批判性质疑、理性思考等[1]。
例如,在学习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中《校园里的植物》一课时,为让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大,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课件中加入各样植物的图片,并让小学生对其加以辨认,如仙人掌、浮萍、爬山虎等,可以将其从高到矮进行排列展示,并用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其加以回答,如“这些植物的都生长在什么地方?其外在形态都有哪些特点?”让小学生对此给予一定的回答。
教师结合这些问题加以总结,如矮的可能是灌木,高的可能是乔木,也有一些是草木植物。
并结合校园中的标志性植物展开引导,从介绍一棵树开始,由下到上进行介绍:树根、树干、树枝、树叶。
在介绍的过程中直接融入本课的知识点,如针对树叶进行介绍时,将植物合成营养物质的相应器官加以介绍,如叶子内的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氧气就是由植物的叶子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中立
足实验教学既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又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科学研究的实
验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突出科学探究、转变教学方式成
为实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因此,我认为,小学科学教学应注重实验教学,切实加强实验教学。
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
实践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六方面做起:
一、转变师生角色,营造探究氛围
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
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
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因此教师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时而是一个
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
只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无所顾虑、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
二、精心选择探究内容
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探究活动首先要选定探究内容。
在探究内容的设计、编制等问题上,我
们教师要遵循适度困难的原则。
所谓适度困难,是指既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探究欲望,
又有适合性、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
为此,
我们在学生原有学习基础的最近发展区内设置问题、提出要求,使新的学习课题与原有知识
的固着点之间保持适度的潜在距离。
而且我们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因人而异地提出问
题及其要求。
有时还可将问题分解,形成有若干台阶的“问题群”,使问题的难易程度与学生
的能力相匹配。
三、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
托兰斯认为: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
安全就是不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新的安全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自由而安全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其探
究创新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如在课堂教学中不随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无论
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考虑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对回答错误或通
过探究得出错误结论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他们发生错误的原因。
应该允许学生再思考、再
实践,一个民主的、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
的培养。
四、多元导入,激发探究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化学学科有
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的拥有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可能激发探究学习的潜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好奇心是不可阻挡的,一旦启动
了它将会有不可估计的力量。
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而轻过程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会学”,使学生“要学”,让学生“喜欢学”,从而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五、让学生们体会探究方法、学会提问
在科学实验探究中,要引导同学们体会提问题的过程,归纳总结提问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
掌握学习的金钥匙。
学生提问时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去思考:第一,根据现象直接提出问题。
如:看到放入水中的筷子,就提出:筷子为什么会变弯?看到窗外的景物,就提出:云是怎
样形成的啊?水中为什么会有倒影啊?彩虹是怎样形成的?……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养成提问的习惯。
第二,对所给条件进行类比分析。
在分析不同现象或数据时,同学们都要学会找相同
点和不同点,从中发现问题。
如果是同一个现象,就要分析这个现象有什么地方发生了改变、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也能从中发现问题。
六、探究过程应进行悉心指导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科学探究活动应本着尊重科学的态度。
为了让
学生更好地亲历科学、理解科学、体验科学,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教
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在小学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应
着重从学生的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悉心指导,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探究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敢于付诸行动的一种行为。
要培养
探究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人的探究动机和发挥人的探究能力的
学习情境。
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创设学习情境:首先要给学生一种宽松、活泼的学
习环境;其次是鼓励学生有新奇古怪的想法;再次是能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态接受学生提出
的质疑;最后是鼓励学生给老师“找茬”,鼓励学生大胆。
当然,我认为老师还应该有计划地
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敢于怀疑老师、怀疑教材。
要适当
放低自己的位置,给学生一种平等的感觉,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
在教学中还应
该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求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化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
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