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认识算盘上表示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算盘上表示的数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4-35页例4、“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在算盘上表示数的方法,会认、读算盘上表示的数。
过程和方法:使学生通过认、读算盘上表示的数,感受记数工具的科学和方便,进一步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的一大贡献,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算盘、课件。
教学过程:
•介绍算盘的历史,认识算盘。
1.谈话:算盘是我国古代劳动人名发明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
2.介绍算盘的由来。
师:算盘是怎么来的呢?
相机介绍: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就有了记数的需要。他们常用石子、结绳和刻痕记数。后来人们逐渐创造了一些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数字。(出示用算筹表示的数字)筹算数字中,上面一根筹当五,下面一根筹当一。由于社会的发展,对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筹算进行了改革研制出巧妙的算盘。
3.认识算盘。
课件出示算盘图,引导学生观察算盘。
追问:你知道算盘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课件上面动态介绍算盘各个部分的名称。
出示大算盘,指名介绍算盘的框、梁、档、珠。
4.认识和区分上、下珠。
师:这些珠有的在梁上面,有的在梁下面,为了区分,我们给这些算珠起个名吧。
提问:梁上面的算珠叫什么?(上珠)梁下面的算珠叫什么?(下珠)
5.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读算盘上表示的数。
二、用算盘表示数。
1.认识记数方法
算盘上也要按数位记数,找到个位档,从右往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千位。
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颗下珠表示1,一颗上珠表示5。
2.认识算盘上表示的数。
下面算盘上表示的数各是多少?说一说,写一写。
3.比较用算盘表示数和用计数器表示数。
算盘上表示数和计数器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呢?哪个表示数更方便?
明确:数位顺序一样,哪一位上是几就拨几。计数器上一个珠表示1,算盘上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算盘是我国古代重大科学成就之一。它具有结构简单、运算简易、携带方便等优点,因而被广泛采用,历久不衰。
三、感悟珠算的价值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珠算为什么能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呢?
交流讨论,形成认识。
珠算历史久、流传广、作用大、发展新。
珠算历史悠久,伴随着中国人走过了漫长的岁月!(板书:历史久)珠算流传很远,影响很广。珠算不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人们用算盘解决了天文和音乐中的难题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家们就是借助算盘算出了大量数据,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再次震惊世界!这也说明珠算作用巨大!
师:随着科学技术和电子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算盘的计算功能已经逐步减弱。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在珠算的算理算法基础上产生的珠心算是珠算文化的发展。珠心算也被世人称作“开发人类大脑潜能的新科学”。珠算文化获得新的生命!现在国外有很多学校都在学珠心算。(板书:发展新)
师:珠算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板书:优秀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为有这样优秀的珠算文化感到自豪!这样优秀的文化要代代相传!(板书:代代相传)。
四、活动拓展
1.播放位于南通的中国珠算博物馆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我们南通有一所世界上最大的珠算博物馆。博物馆里收藏了大量的珠算文物史料,还有各式算盘!
2.了解七珠算盘。
师:我国传统的算盘是七珠算盘,我们用的是五珠算盘。
师:七珠算盘和五珠算盘比,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呢?
生:七珠算盘也是一颗上珠表示5,一颗下珠表示1。和五珠算盘比,每档上面多了1颗珠子,下面多了1个珠子。
师:别小看这2颗珠子,差别可大了!如果我们要表示5,可以怎么表示?表示10呢?
师:这样拨珠比较麻烦!
师:七珠算盘上每档最多可以表示多少呢?
生:上面2颗珠是十,下面5颗珠是5,每档最多可以表示15.
师:七珠算盘满16可以向前一位进1,是因为过去有很多计量单位都是16进制,而现在我们都采用10进制,所以七珠算盘也就改进成五珠算盘了。
师:这样珠算更方便!
大家可以利用假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参观,感受中国珠算文化的博大精深!
2.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说对这节课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