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5古诗词三首(第三课时)|人教新课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专门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明白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差不多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明白“是如此”,确实是讲不出“什么缘故”。

全然缘故依旧无“米”下“锅”。

因此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专门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因此,词汇贫乏、内容空泛、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那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存足够的“米”。

【教学目标】那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同时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因此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能够分为人一辈子、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究、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能够积存40多则材料。

假如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 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来源:学.科.网Z.X.X.K]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经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3《桂花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词语、句子的基本意思。

2.了解桂花雨的来历和象征意义。

3.能够感受和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审美情感。

4.能够初步表达对春天的美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春天美景。

2.难点:表达对春天美景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桂花雨》PPT。

2.讲解人物:桂花、小蝶。

3.知识点整理。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让学生观看桂花树的图片,引出问题:你们知道桂花有什么特点吗?
2. 学习课文
•朗读课文,分段解释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结合PPT展示桂花雨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

3. 学习桂花雨的象征意义
•讲解桂花雨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桂花雨代表着什么,为什么作者选择桂花来描写春天。

4. 表达情感
•让学生围绕春天的美景,发挥想象,用诗歌或散文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想象,写一段描述春天美景的文字。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桂花雨的象征意义,感受到了春天美景,培养
了审美情感。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眼中的春天美景,可以参考今天学习的诗歌《桂花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本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努力进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山居秋暝教案第【1】篇〗设计意图《古诗词三首》是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学内容是《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词。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范文。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古诗词知识储备,随着年级的增长,古诗词学习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本节课着眼于通过精读引领教学为学生创设语言构建的学习情境,重点进行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要素,教者制定了本课阅读教学主要策略:1.重视学习内容的一课一得。

初步感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结合课外古诗,拓展能力。

2.构建系统性的学习梯度,渗透“抓关键词,借助画面,读写结合,读中想象”等学习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

3.突出语言文字的运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说话、写话,初步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实现“认知——实践——迁移”的整合教学。

学习目标1.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并尝试背诵《山居秋暝》。

学习重点运用抓关键词,借助画面想象等方法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初步体会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拓展阅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在古诗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紧扣主题,巧妙导入1.点明主题,复习古诗师:同学们,“四时景物皆成趣”,不同的景物都能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诗,你们学过哪些写景的诗呢?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21课古诗词三首的第一首王维的《山居秋暝》,请齐读课题。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3桂花雨》教案含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故事内容,理解故事大意;
2.能够表演出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和行为;
3.能够通过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寓意。

二、教学重点
1.故事的理解与表达;
2.角色情感的表演;
3.道德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1.课文《3桂花雨》;
2.教学反思表格;
3.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1.播放录音,让学生听一遍桂花雨的故事;
2.引导学生畅想:如果自己是故事里的小明,会怎样做?
3.学生回答,老师引导讨论。

第二步:学习故事(15分钟)
1.分角色小组阅读故事;
2.小组展示分角色表演;
3.全班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及人物感情变化。

第三步:讨论故事寓意(15分钟)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道德;
2.学生讨论后,老师总结,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第四步:课堂练习(10分钟)
1.给学生提问,让学生口头简述故事大意;
2.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表达出故事的教育意义。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写读书笔记的作业;
2.提醒学生复习故事内容。

五、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
2.学生在表演和讨论中的情感体现如何?
3.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德寓意?
4.教学反思是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次关于《3桂花雨》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希望种下了学生心灵的种子,促进学生成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课堂教学教案教学设计

《桂花雨》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

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

学情分析:《桂花雨》这篇课文写了“我”的童年时代,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因此,我认为,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是要多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二是多揣摩,从作者的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感悟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读读记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抓住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1、让学生自由说童年趣事。

2、有位作家叫琦君,她也有难以忘怀的童年,让我们一起分享好吗?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4、师:桂花你们见过吗?说说你了解的桂花有什么特点?5、读着课题,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让我们深深地吮吸一中桂子诱人的香味,美美地读一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阅读提示:⑴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⑵课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⑶想一想“桂花雨”指什么?2、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老师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缩句的方法(微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缩句的方法(微教案)

缩句的方法(微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缩句2掌握缩句的方法教学重难点缩句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准备PPT课件一、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缩句。

很多同学对缩句感到头痛。

什么是缩句?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我概括一下,主要就是两方面:四删四留。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缩句四删?)二、缩句之“四删”1、删掉修饰限制的词语。

去掉用来修饰或限制的词,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例:二十六团的团长亲自站在桥头指挥这场激烈的战斗。

缩写为:团长指挥战斗。

2、删掉与三个“de”连接的相关词语。

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把“得”后面的词语删除。

例1:我班勤奋好学的李丽有一把雨伞。

句中“我班勤奋好学的”是用来修饰“李丽”的,因此“我班勤奋好学的”删去。

缩写为:李丽有雨伞。

字后面的“跳起来”要去掉。

3、去掉表示数量的词语。

例:月台两头的杏树引来一群蜜蜂。

“一群”要去掉,当然,“月台两头的”也要去掉。

4、去掉表示介绍时间、处所、方向、方式、目的等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有固定格式,如“在上”、“从”、“到”、“用”等等,很容易将他们找出来。

例:胜利的红旗在高安一小上空迎风飘扬。

“在高安一小上空”介绍了红旗所在的位置,所以我们应将它去掉。

(缩句时还要注意什么,您知道吗?还记得刚才我说的吗?缩句除了五去掉,还有四保留。

)二、缩句之“四保留”1、保留句子主干,注意句子完整。

哪些词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呢?就是句子中回答“谁”“干什么”“怎样样”等问题的词语。

如:我们班的李明同学认真完成了当天的作业。

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提出三个问题:“谁”回答“李明”;“怎么样”回答“完成”;“完成什么”回答“作业”。

因此,这个句子可以缩句为:李明完成了作业。

2、保留句子中的“着、了、过”。

3、保留否定词,不改变句子原意。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3、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的写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文章讴歌少年中国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鳞、惶”等6个生字,会写“泻、潜”等7个生字。

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

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二、作者、背景简介作者简介: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

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桂花雨》第1课时
教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生词词语。

2.理解课文中的内容,感受课文的意境。

3.能朗读课文,表达感情。

4.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课文中难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

3.让学生理解桂花雨对人们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1.课本、黑板、粉笔。

2.ppt课件或图片。

3.雨滴贴纸或其它教具。

4.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
1. 开场(5分钟)
•老师引入主题,简单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新词(10分钟)
•老师给学生介绍生词并呈现词义,让学生正确读音并理解意义。

3. 课文朗读(15分钟)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鼓励学生展示情感。

4. 课文学习(20分钟)
•深入讨论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讨论桂花雨对人们的启示。

5. 情感表达(10分钟)
•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他们对桂花雨的感受。

五、课堂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一个简单总结,帮助学生梳理课堂重点。

六、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复习课文,背诵生词,写一篇感受《桂花雨》的短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桂花雨》这篇美丽的诗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教学案例是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

它讲述的是一个故事,叙述的是这个教学故事的产生、发展的历程,它是对教学现象的动态性的把握。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1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②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的介绍去认识一种动物。

请看录像,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板书课题“鲸”)③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鲸”而不叫“鲸鱼”呢?看上去明明是鱼,怎么又不叫鱼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这个谜。

自由朗读,自主学习①按要求自读、自学: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生字会读、会认、会写;理解字义、词义,不会的查字典;想一想课文的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

(教师巡视点拨,根据需要可出示学生所需资料。

各小组归纳整合不懂的问题。

)③全班交流自学所得。

a.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肺”的右半部不要写成“市”)b.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垂直捕获宽敞倾斜适应比较胎生哺乳动物鳍吞进)c.朗读课文(师生探讨某些句段的读法。

)d.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可以用词语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④各小组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小结,完成作业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复习旧课,导入新课①听写本课生词。

同桌互相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②指名说一说本课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用自学的方式来了解鲸的形体、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自学、小组交流、全班探讨,突破重难点①自学,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学提示:a.课文从哪几方面讲鲸的特点的?具体说说每一方面的内容,可用结构图表示。

b.作者为了说明鲸的某一特点,用了怎样的方法,用什么好处?鲸的特点:形体大:两千──十六万公斤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海洋”种类: 须鲸、齿鲸生活习性: 食物、呼吸、睡觉、繁殖②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和小组同学交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读到说明性文章。

这些文章,不论是讲清楚植物的形态特征,还是说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不论是介绍欣产品的使用方法,还是解释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都要使用一些说明的方法。

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9 鲸三课时10 松鼠一课时11 新型玻璃三课时12 假如没有灰尘一课时语文园地三五课时9、鲸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学习用打比方、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鲸的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1.搜集一些有关鲸的文字、图片或录象.2.有生字、新词和重点语句内容的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2、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什么更深的了解.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1、自由读课文,认准本课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有些字的音容易读错,需要注意.2、出示要求写的字1个,注意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肺”字右边不是“市”,而是“市”,右半边的笔顺是一、广、斤、市.3、认识生字后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就把它画出来,一会儿提出来大家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三、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对鲸有了哪些了解?2、精读课文.体会写法A、自由读第l自然段,你从哪儿看出鲸很大,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指名汇报,大家补充,读出体会.B、出示句子: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C、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D、出示句子: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E、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鲸的确很大.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F、你还从哪儿看出鲸很大,把有关语句读一读.自由读第1自然段,读出自己的体会.四、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五、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举数字的方法.六、全班交流,试着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第二课时一、围绕重点,全班研讨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一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2、学生汇报: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3、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汇报,你是从哪里了解到的,把这些读给大家听一听.4、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在生活习性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4~7自然段,想想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吃食、呼吸、睡觉、生长这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5、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自由读第4、5自然段用“——”画出须鲸的生活习性;用“~~~~~”画出齿鲸的生活习性.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吃食呼吸(吃什么,怎么吃,特点) (用什么怎么呼吸)共同点都吃鱼虾用肺呼吸浮上海面从鼻孔喷气须鲸小鱼小虾吞进吃的多喷出的水柱垂直细高齿鲸大鱼海兽咬住凶猛喷出的水柱倾斜粗短6、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学习第6自然段,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7、轻声读一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你还知道了什么?二、回顾内容,朗读记忆1、我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哪个方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就把这部分读给小组的人听,看看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下来.2、出示资料,延伸扩展3、出示“资料袋”的内容,自由朗读,谈谈感受.4、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布置同学搜集课外资料,以“鲸的自述”为题,围绕某一方面的内容写一篇短文.三、板书设计:9、鲸体形:大进化过程:陆地——浅海——深海(哺乳动物)分类: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吃食、呼吸、睡觉繁殖生长10、松鼠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和生活习性。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教案设计

3桂花雨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因此,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并以文本的内涵熏陶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会,在体会中学会表达方法。

本教案的具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然后抓住课文重点句段,体会“摇花乐”,并对其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品读,突出“乐”,同时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和课题有深入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体悟思乡情,进而体会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桂花的资料,并作详细的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

3.了解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搜集作者相关资料,对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作全面的了解。

2.搜集关于桂花的资料,制作相关资料卡。

3.阅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阅读期待1.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幸福美好。

2.过渡:是啊!童年是五彩缤纷的,那一幕幕往事会永远珍藏在我们心里。

现在,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捕捉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间,谈一谈童年趣事,好吗?学生自由表达。

3.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著名女作家琦君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乐。

4.板书课题:桂花雨。

设计意图:先用优美动听的歌曲把学生轻松、自然地带入那醉人的童年情境中,接着引导学生畅谈童年趣事,最后教师饱含深情地引入新课,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引发孩子们产生与文本对话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提出要求,检测学生自学字词的效果。

(1)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2.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画出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问同学或查字典、词典。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优秀课件

品读体味
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
画出描写“我”摇桂花树和表达心情 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 读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
①这下,我可乐了, 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 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 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我喊:“啊!真像下雨, 好香的雨啊!
精读课文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 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 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羔饼。

gāo bǐng jìn
婆(外婆) 糕 饼 浸(沉浸)
chán
chá
jiǎn
缠(纠缠) 茶(茶树) 捡(捡拾)
听写字词
桂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木兰花
复习导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桂花雨” 是什么意思?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的桂花和帮 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 来,就像下雨一样。
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初读课文
阅读要求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如有不能忘怀的人
和事,说给大家听。
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作者回忆小时候的桂花 和帮母亲摇桂花的事情。
课堂小测验 二、写出下列划横线词语的反义词。
1.我喜欢的是桂花。( 厌恶 ) 2.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 放心 ) 3.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 残缺 )
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9个生字。 3.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第二课时

五上语文园地三教案

五上语文园地三教案

五上语文园地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排比句,了解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学习在写作中运用排比句来增强表达效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仿写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排比句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欣赏和追求,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排比句,学习排比句的写作技巧。

2. 难点: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出示一些优美的排比句,如“春天是一首歌,唱出了万物复苏的喜悦;春天是一幅画,描绘了大地回春的美景;春天是一首诗,抒写了生机勃勃的希望。

”让学生朗读并感受其表达效果。

- 教师提问: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可能会回答:都使用了“春天是……”的句式。

)- 教师点明:这些句子都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有气势,更有感染力。

2. 认识排比句:- 教师讲解排比句的定义和特点,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组成的句子。

- 教师出示一些排比句的例子,让学生分析其结构和意义上的相似之处。

- 学生分组讨论:排比句有什么作用?(学生可能会回答:增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更有气势等。

)3. 学习排比句的写作技巧:-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排比句的特点,总结出排比句的写作技巧,如选择合适的主题、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句式、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 教师给出一些主题,如“爱心”、“友谊”、“童年”等,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写一些排比句。

-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自己写的排比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4. 运用排比句进行写作:-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写一篇作文,并在作文中至少使用一个排比句。

-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 学生完成写作后,在小组内互相阅读和评价,推荐优秀作品在全班展示。

5. 总结:-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排比句的定义、特点、作用和写作技巧。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一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一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教案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句、情景对话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运用恰当的交际用语,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但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往往存在表达不清晰、用词不当、胆小怕羞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表达,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提高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信、大胆地表达自己,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人顺利交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交际技巧。

2.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合作,提高交际能力。

3.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交际榜样。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设备、角色扮演道具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展开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如“你做我猜”,引导学生进入口语交际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情景对话,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材中的情景对话。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表达不当等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进行表演,让大家评析他们在交际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拓展(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拓展训练。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3桂花雨》公开课说课稿敬启者: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述的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骚小姐的桂花雨》。

这是一篇以观察桂花雨为主线展开的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喜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本篇课文的教材分析。

《骚小姐的桂花雨》是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第11篇课文,属于阅读教学的内容。

本篇课文主要从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出发,细腻地描绘了桂花飘香的美景,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的热爱与向往。

同时,课文还通过描写小女孩和大人们的互动,展现出亲情和温暖的情感。

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喜悦,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情感经验。

接下来,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2.通过讨论,了解桂花雨的现象和原因,并能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3.通过绘画和写作,展示自己对桂花雨的感受和理解;4.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喜悦,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在于:1.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认真描写的能力;2.引导学生感受桂花雨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1.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一些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2.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导入与准备、讲授与实践、巩固与拓展。

1.导入与准备(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引入课题。

(2)提问学生:你们见过桂花雨吗?桂花雨是什么?什么样的感受?(3)通过创设桂花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感受。

2.讲授与实践(1)带领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解释生词和理解句意。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优秀课件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优秀课件

下面这些容易读错的字音,你能读正确吗?
学认字
luó “箩”是指用竹子
箩 编的一种盛粮食等的用 具,所以是竹字头。
学认字
háng

我从地图上见过“杭州”, 所以我认识。
学写字
dǒnɡ lán luó pó ɡāo
懂兰 箩婆糕
bǐnɡ jìn chán chá jiǎn
饼浸 缠茶捡
下面这些容易写错的字,你能 写正确吗?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描写中 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 姿态。不开花时,只是满树的叶子;开花时, 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作者先写了桂花样子的“笨”、花朵的 “小”,之后笔锋一转,用了一个“可是”,突出 桂花朴实外表下香气的“迷人”。
第7、8自然段
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 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桂花雨。
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送 桂花,摇桂花,做桂花茶和糕饼,在 杭州捡桂花给母亲……
课堂演练 一、选择题。
题目《桂花雨》的意思是什么( A ) A.桂花纷纷飘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桂花被雨吹落。 C.在雨中摇桂花。
第5自然段所写的“摇桂花"是 文章的中心部分,那么围绕摇桂花, 作者还写了什么?再次默读第3-6 自然段,说说你的体会。
第3自然段写摇桂花前母亲 的担心,可见这件事情在母亲 心中的重要地位。
第4自然段写为什么必须 “摇”桂花。
第6自然段写桂花摇落后的 享受。
朗读指导
要读出母亲因怕台风而对桂花收成的担心, 收获桂花后的喜悦以及“我”的急切与兴奋。第 3自然段要关注母亲的动作和语言,读出母亲担心 的语气。第4自然段介绍为什么必须“摇”桂花, 要在平静的语气中透露对家乡这一习惯的熟悉。 第6自然段要读出收获桂花后的喜悦之情。

(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教案

(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教案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找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教案1【设计理念】1、课文的内容通俗易懂,教学时,重点理解“三个孩子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抓住三个小伙子十年后相遇时的语言,体会三个人各自得到了怎样的幸福,是怎样得到的,在此根底上,体会“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含义。

2、在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时,结合前后比照的语句,抓住这些具体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变化之大〞以及这一写法的好处,适度渗透写法指导。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1、体会比照写法在文中的作用。

2、重点理解“三个孩子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并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眼中的幸福。

【教学重点】理解“三个孩子得到了怎样的幸福他们是怎样得到的〞并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深入理解“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结合阅读学习文章比照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体会“变化之大〞以及这一写法的好处,适度渗透写法指导。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幸福的名言警句、劳动者资料、本课的三单。

【教学方法】(一)、教法。

1、“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模式。

2、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运用。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

4、读写结合。

(二)、学法。

1、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探究、评价,解决问题。

问题:①三个孩子分别得到了怎样的幸福②他们是怎样得到的③幸福到底在哪里请你结合三个孩子的经历说一说。

【教学过程】一、音乐先导,整体感知。

1、播放歌曲幸福在哪里,出示歌词。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课后作业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课后作业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课后作业教案是一套为五年级学生设计的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教案采用三人教授的方式,每个课堂上都由三位老师分别授课和辅导。

这种教授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听取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维创新。

同时,本教案注重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课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案内容方面,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基础知识。

学生通过该项内容,掌握汉字的构成和识别方法,理解词语的搭配和用法,熟悉古诗词和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明白文章和段落的结构和语言表达规则等基础知识。

阅读和写作。

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其中,阅读方面包括通过故事、寓言、小说等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方面则采用不同主题和形式,如叙述、描写、议论等,帮助学生缓慢而稳定地提高写作能力。

文化素养。

学生通过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学习和探索,提高他们的文化认识、文化兴趣和文化素养。

其中,中国文化方面主要包括古诗词、成语、传统节日、文化名人等;世界文化方面则主要包括世界名著、国际组织、跨文化交际等。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课后作业教案是一套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语文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中小学教材。

相信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和知识,同时也可以发扬自己的学习热情,培养出自己的独立思维和创新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习作3教案

介绍一种物品课题组:程革教学目标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2、能生动形象地把物品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写作,将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恰当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习作重点按说明文的一定顺序把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生活习性等介绍清楚。

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两件“小商品”,可以是吃的、玩的、用的……如果有产品说明书也可以带来。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师:我们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体裁的课文啊?生:说明文!师: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呢?师:说明文是一种说明性很强的文章,比如我们刚学习的《鲸》、《松鼠》等等,想我们说明、介绍某种事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怎么写说明文。

二、指导观察1、师:首先你要向别人说明你要介绍的是什么事物,它可以是?生自由回答:家用电器、玩具、水果、蔬菜等等的东西。

2、师:首先不管你介绍什么,要把他们的特点介绍出来,比如文具有什么?玩具呢?男生喜欢的玩具有变形金刚,女生喜欢的有什么?布娃娃?师:讲到玩具每个人都很兴奋。

确定了我们要写的东西后,然后用到我们学过的方法,有哪些?(生答: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3、师:如果你选择的是文具,那你要怎么写?例如铅笔盒,它看起来不起眼,确实文具中最有内涵的。

(教师拿起一个铅笔盒向大家展示)4、我们可以从他的外形特点,使用方法来写。

长有多长?高有多高?宽有多宽?然后介绍它的颜色,打开来,我们可以介绍一下它的功能。

5、师:假如是家用电器的话,我们经常接触的又有什么?(学生回答:洗衣机、冰箱……)首先我们要先介绍它的外形,比如微波炉,“妈妈给我家买了一个格兰仕的微波炉,它……”(教师读范文。

)这一段介绍的是它的外形。

紧接着我们可以写它的内部构造,……(读范文)作用,对人类的贡献,……(读范文)举个小事例,“有一次……”(读范文)6、(接下来,以同样的方法分别介绍玩具、水果、蔬菜的写法)三、师生合作,探索表达方法1、交流网上、作文书上、教科书中同类文章的表达方法(开头、结尾、精彩片断、说明方法)。

202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202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2021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1第一课时一、理解课题,把握__大意1、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题目是(生齐说课题),板书精彩极了,问这个词语的意思,再板书糟糕透了,问本词语的意思。

2、通过预习,结合课文内容,你能谈谈对课题的理解吗?(学生可以从__内容、中心、题目特点等不同角度去谈。

)二、理清__思路1、你们预习得很好,把握了__的大意,那课文是怎样写清楚这个内容的呢?我们速读课文,理清__的思路。

2、生速读课文理思路。

3、集体汇报交流:⑴ __可以划分为几部分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你觉得每部分划到哪,就读到那个自然段停止,告诉同学们。

⑵指明读文划分层次。

(可分为两部分,也可分为三部分。

)注:在生读文过程中将读错或不好读的字词写在黑板上,理完__层次后,让生再读黑板上的字词,纠正读音。

三、再读质疑1、下面我们逐段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解决不了的在书上标注,一会儿小组合作解决。

2、生读书思考,边想边标注。

3、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的写在问题卡上。

4、梳理问题:请各组组长带着问题,到前面读题展示。

在组长读完题后,教师要将题型分类,如__内容方面的、思想方面的及写法方面的。

5、教师找出两个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让同桌同学相互商讨解决。

6、同桌互学。

7、指名回答。

8、解决其它问题:教师出示各组问题,请同学们解答。

四、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五、课堂练习,积累重点词句完成练习:按课文内容填空(课文最后一节节选。

)六、布置作业1、有情感朗读课文。

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否与小巴迪有一样的经历。

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二、品读课文,体会主题1、自读文,想想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巴迪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爱他的,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2、集体交流,练习读文。

三、集合__内容,讨论主题如果巴迪父母在看到他写的第一首诗后,都鼓励,或是都批评,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1、小组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伴侣、娱乐、百音盒、毫不犹豫、一趟、背诵、零次、编写、某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友”的习惯。

学习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习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学习准备收集读书的名言,整理自己读书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为什么?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二、释题明意齐读课题,“侣”是什么意思?(伴侣、同伴)课题是什么意思?质疑课题。

(学生预设问题:为什么要选择书为自己的同伴?)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3.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4.接读课文,纠正字音。

5.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解决作者选择以书为侣的原因,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1.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使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作为自己唯一的伙伴呢?(学生预设问题)作者把书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家,不论朋友见了多少面,家回了多少次,我们还是会发现新的东西。

说明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注意评价的多样性。

)此外,你觉得作者选书作为自己的伙伴还有什么原因吗?(尊重学生的独特解读)2.作者认为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不管读多少遍,她也在这样的读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她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用关键词归纳出来。

(学案合作探究题)内容思考──品味欣赏──寻找新知──总结收获──产生共鸣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每读一遍书,我们都会收获与上一次不同的体验,寻找到新的发现。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

我们平时总是更在意读书的数量,大部分书都只是读过一遍而已,泛泛地涉猎,大都不求甚解。

现在我们再把以前读过的书拿出来读一读,按照作者的读书方法,看看你有什么新的体会,及时做好记录,到本单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时我们一起来交流。

五、课堂总结接读全文,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六、神奇岛今天,你独自驾舟来到一个神奇的小岛,想领略岛上奇特的风景,必须先要通过岛上居民建造的智慧宫殿,你准备好了吗?1.书法阁:请正确、漂亮地书写“侣、豫、盒、娱、趟、诵、零、编、某”等字。

(温馨提示:想要写好写对每个字,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字形,还要特别留意一些易混易错字的笔画。

如“豫”的左边的是“予”不是“矛”,“零”的下边是“令”不是“今”,“某”的上边是“甘”不是“廿”。

一些笔划较多的字,可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

)2.留音库:请有感情地朗读刚学过的课文中你自己喜欢的段落。

3.藏书殿: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另外在书库中选择你曾经很喜欢的一本书,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3、走遍天下书为侣伴侣朋友书是家故地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说一说上节课的内容:作者只带一本书上路的原因和方法。

二、品味语言,领悟表达方法1.了解了作者的选择,你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作者特别喜爱书,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作者很会阅读。

)2.作者对书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学案合作探究题,也是难点题,着重进行分析)(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的根据,然后反复读一读自己找到的句子,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

)(1)假设这篇文章通篇都用了假设来贯穿全文,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一步步表明观点说明方法。

开始作者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然后又进一步假设别人感叹,自己的回答是愿意读上一百遍,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表明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最后假设自己坐在船里,如何反复地读书,如有人为伴。

在假设的情境中,作者仿佛在与人交流,把自己对书的独特情感以及自己在书中体会到的乐趣表达的淋漓尽致。

(2)设问假设独自旅行,只能带一样东西,如果问到自己,自己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毫不犹豫地回答直接显示了自己对书的情有独钟。

(3)反问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连续两个有理有力的反问让你不得不点头称是,朋友越见越亲,家越回越依赖,每一次新的接触都让我们情感更深一层,书难道不是这样的吗?(4)比喻作者还运用了许多生动贴切的比喻,把自己爱书的情感表达得更形象。

①作者把书比喻为家。

家总让人感到温馨和留恋,而且家每天都回,谁也离不开,作者把书和家相比,表示对书的喜爱犹如爱家一样。

读自己喜爱的书,就是回自己温暖的家。

另外,作者将书比喻为家,不仅表达了喜爱之情,还说了家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发现不同的美,来说明一本书值得反复去读。

②作者将书比喻为朋友。

朋友,是你孤单寂寞时的陪伴,是你伤心难过时的安慰。

朋友能给你快乐,给你许多新鲜的东西。

谁不愿意与朋友在一起呢。

把书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足可以看出作者对书的珍爱。

朋友间次次相见,家日日都回,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作者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读而不厌。

③作者还将书比喻为一处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故地”,指书已读多遍,了解并熟悉;“想去就去”,是说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

由前面的“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到现在的“就是”“也是”,愈加表达出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对一本书喜爱到百读不厌的程度。

拓展练习: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④作者将书比作人。

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有情。

作者读书,就如与人在交谈一样。

⑤作者将书比作伴侣。

这正是与题目相呼应,《走遍天下书为侣》。

书,也就是在生命中时刻陪伴,能够共担风雨,分享喜怒哀乐,特别亲密的伴侣。

这个比喻就更能表达出作者对书的喜爱。

补充积累:正是这些贴切的比喻,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爱书之情,读书之法。

其实关于书的比喻有很多,高尔基也曾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你读过这样的句子吗?或者结合你自己的体验,也试着来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学生展示自己的积累和收集的资料。

(5)列举作者将自己读书的方式方法详尽地叙述下来,给我们以启发指导,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反复读一本书,不断体会新的收获。

以上几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机教学,不必面面俱到。

作者正是通过以上多种表达方式把自己对书独特浓厚的情感贴切地表现给我们的。

三、感情诵读,体味情感在领悟表达方法的过程中,将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

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阅读链接朗读补充诗歌《神奇的书》。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3.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4.背一背这首诗歌。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充满感情的接读课文。

2.说说自己对书的感受。

1.拿出勇气: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平静心态: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3.补充能量:根据课文中的读书方法以及同学们交流的读书体会,整理读书卡。

4.奋力向前:继续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书,注意及时记录。

板书设计3、走遍天下书为侣首先一遍又一遍地读然后最后教学后记: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假设和设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我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外,还把重点放在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上。

在指导学生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把书比作家和朋友,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书还可以比作什么,学生通过想象,充分领会了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在理解读一本书的方法时,我补充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书的收效会大大提高,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收获不少,懂得了该怎样读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