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移植免疫
免疫学选择题
医学免疫学(一)选择提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1,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2,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时易导致(B)超敏反应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D)免疫防御4,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5,免疫系统的组成是(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免疫的感念是(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功能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1,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和骨髓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3,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c)浅皮质区4,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骨髓第三章抗原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2,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共同抗原3,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半抗原4,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B)同种异型抗原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7,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B)交叉反应性9,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D)细菌粘多糖10,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结合的表位称(A)独特型表位11,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D)免疫缺陷12,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共同表位13,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D)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14,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E)VH与VL区2,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C)IgG3,血清半衰其最长的Ig是(A)IgG4,合成HIgA分泌片的细胞是(A)粘膜上皮细胞5,IgG分子能与细胞表位FcrR结合的区域是(E)CH36,关于IgE,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发生7,免疫球蛋白分型的依据是(E)CL抗原特异性不同8,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含量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B)IgG9,特异性IgM水平升高有助于感染早期诊断的原因是(D)IgM是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同时其半衰期较短10,胎儿发育晚期能够合成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c)IgE11,免疫球蛋白的CDR位于(E)VH和VL12,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E)IgG SIgA13,能与肥大细胞表位Fc@RI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4,寄生虫感染时,人体内含量明显升高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5,IgG分子中与补体结合的部位存在于(A)IGE16,合成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浆细胞17,分泌型IgA能抵抗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由于(D)有分泌片18,在局部粘膜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Ig是(D)sIgA19,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的酶是(c)胃蛋白酶20,IgE(E)以上均可第五章补体系统1,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I因子2,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D)C3bBb3b3,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D)C3b4,参与旁路途径的补体成分是(B)C5-C95,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6,关于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MBL具有酶活性7,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E)C5a8,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C)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9,能促使C3转化酶灭活的是(B)CR110,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E)C5b678911,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Ig是(B)IgG和IgM12,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C)C3b13,参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细胞是(B)红细胞和血小板14,补体活性片段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C)中和作用15,补体旁路途径活化产生的C3转化酶是(D)C3bBb16,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活性片段是(A)C5a17,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在正常细胞表面形成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是(B)同源限制因子18,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E)IgM19,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C3转化酶是C3bnBb 20,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补体与IgG的结合部位在CH1 第六章细胞因子1,能促进未致敏的CD4+T细胞分化成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IL-122,关于TGF-B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诱导激活的T细胞发生凋亡3,TNF-a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生(A)单核-巨噬细胞4,能刺激红细胞前提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细胞的细胞因子是(E)EP05,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因子是(E)GM-CSF6,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杀伤蠕虫的效应细胞的是(B)IL-57,属于C趋化性细胞因子的是(D)Iymphotactin8,下列哪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C)IL-8 MCP9,能与IL-2竞争结合IL-2Ry链的细胞因子是(A)IL-410,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IL-811,在Ig类别转化中,能促进IgM转化为IgE的细胞因子是(C)IL-4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FA-1d 的配体是(E)ICAM-1,2,32.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配体是(C)血管地址素3,模式受体主要分布于(D)吞噬细胞4,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粘附分子是(E)P-选择素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对HLA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B)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2,不属于MHC金典I类和II类基因的是(E)HLA-E3,MHC分子中不构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C)I 类分子的a34,对内源性抗原作用的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是(E)A,LMP基因 B,TAP基因C,tapasin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C三项5,对人类MHCI类相关基因(MIC)家族描述错误的是(E)不属于炎症相关基因6,属于a型I类的HLA基因的是(A)A,B,C7,参与母胎免疫耐受形成的是(D)HLA-E和HLA-C8,为MHC非经典I类基因的是(D)HLA-E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1,既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B)巨噬细胞2,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吞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B)巨噬细胞3,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E)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模式识别受体是(C)甘露糖受体5,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D)树突状细胞6,对寄生虫具有吞噬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C)嗜酸性粒细胞7,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的配体分子是(B)CDI分子提呈的脂类/糖脂类抗原第十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1,所有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E)TCR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是(D)CD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3,SD4分子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D)B2功能区4,初始T细胞表达的CD分子是(A)CD45RA5,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E)a3功能区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骨髓2,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是(D)CD213,B细胞作为APC可籍其表面的BCR结合(A)可溶性抗原4,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B)mIgM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1,在红系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EPO2,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C)与MHC-自身肽有效结合的SP细胞3,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得(A)自身MHC限制性4,NK细胞表面KIR和CD94/NKG2抑制性受体可识别(A)自身MHC-I类分子5,与抗体亲和力成熟有关的是(D )体细胞高频突变第十三章国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1,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2,下列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中,不具趋化作用的是(B)IL-I3,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D)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4,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B)C-反应蛋白5,国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应答6,Y%T细胞可直接识别的抗原是(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1,属于专职性APC的是(E)A,单核-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淋巴细胞 E,上列A,B和C三项2,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APC(C)DC3,人DC比较特异性的标志不是(D)A,CD31 B,NLDC145 C,CD83 D,上列A和B两项4,根据来源可将DC分为以下两类(A)髓系来源的DC和淋巴系来源的DC5,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包括(D)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6,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不包括(D) 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7,Ii的主要功能是(E)A,促进MHCII类分子二聚体形成 B,促进MHCII类分子在细胞内转运尤其是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阻止MHCII类分子在内质网内与某些内源性多肽结合 E,上列A,B,C 三项第十五章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认为分成的几个阶段是(E)A,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B,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C,效应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E,上列A,B和C三项2,关于内源性抗原提呈描述错误的是(E)内源性抗原通常被以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3,对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描述正确的是(E)A,由TCR特异性识别结合在APC表面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而触发 B,D导致CD3和辅助受体分子胞浆段尾部聚集并激活与之相连的PTK C,启动激酶活化的级联反应,激活转录因子,促进相关基因表达 E,上列ABC三项4,可负调节T细胞活化的配对作用分子的是(B)CTLA-4/B75,能启动抑制性信号的配对作用分子(B)CTLA-4/B76,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的主要途径是(D)A,PLC-y活化途径 B,MAP激酶活化途径 D,上列A和B两项7,关于记忆性CD8+T细胞的维持描述正确的是(E)A,IFN-a及IL-15有重要作用 B,有赖于与MHCI类分子相互接触 C,无需抗原持续刺激和B细胞参与及CD4+T细胞辅助 D,可能需要T细胞共刺激信号(B7/CD28)持续存在 E,以上均对8,可产生免疫记忆细胞的是(C)T,B淋巴细胞9,关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D)伴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10,关于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B)活化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11,TH1细胞产生的对巨噬细胞活化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FN-y12,下列何组组成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TCR-抗原肽,MHCH/I-CD4/CD813,可用下列哪种分子的McAb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目(A)CD314,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C)TH1细胞和CTL细胞15,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现象(E)中和外毒素16,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包括(E)A,吞噬消化抗原 B,将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 C,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 D,释放细胞因子,增加MHCII类分子的产生 E,上述全部17,CD8+细胞杀伤靶细胞(A)要识别MHCI类分子上的肽类18,抗原激活成熟的T细胞后,可诱使其表达(E)A,IL-2 B,IL-2R C,IL-4 D,IL-10 E,以上全部19,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中,在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的是(A)TNF20,MHC限制性表现于(C)T细胞的抗原识别过程21,关于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B)不需要T细胞参与第十六章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CD19/CD21/CD81/CD225复合物可能的功能模式有(D)A,协同刺激模式 B,应答调节器模式 D,上列A和B两项2,介导Th细胞内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是(A)CD154-CD403,关于TI抗原描述错误的是(E)在正常个体科诱导Ab产生和T细胞应答4,高浓度时能多克隆激活B细胞的是(A)TI-1抗原5,对TI-2抗原发生应答的主要细胞是(D)B-1细胞6,对BCR交联介导的信号转导描述正确的是(E)A,BCR识别Ag后产生的信号由Iga/IgB转导 B,ITAM 磷酸化后第一个被募集的是Syk C,有B细胞特异转录因子BSAP与相关的基因结合 E,上列ABC三项7,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除了(D)NK细胞8,抗体产生的再次应答的特点是(A)IgG为主9,下列关于T,B细胞相互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D)Th细胞只有与B细胞直接接触才能诱导它增殖10,关于记忆细胞的理解,错误的是(B)仅限于B细胞11,对TD抗原的体液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不需T细胞参与12,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D)只引起体液免疫第十八章免疫耐受1,免疫耐受的诱导(E)A,可在胚胎期 B,可在新生期 C,可在新生期后甚至成年期 E,上列ABC三项2,对抗原致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E)静脉注射单体抗原不易致免疫耐受3,中枢耐受是指(E)B,在胚胎期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C,在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E,上列BC两项4,对胸腺微环境内T细胞中枢耐受形成描述错误的是(D)可消除所有自身抗原应答的T细胞克隆5,与免疫隔离部位形成有关的是(E)A,生理性屏障 B,抑制性细胞抑制 C,免疫忽视 E,上述ABC三项6,B细胞免疫耐受描述正确的是(E)A,较T细胞难 B,所需Ag量大 C,持续时间短(数周)E,上列ABC 三项7,外周耐受机制不包括(E)免疫缺陷8,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分泌IL-10可介导的作用是(D)A,抑制iDC分化为成熟DC B,促进iDC 诱导免疫耐受 D,上列AB两项第十九章超敏反应1,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的?(C)肥大细胞2,介导I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B)白三烯3,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C)IgE4,能使胎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D)双价免疫IgG5,下列那一项属于IV型超敏反应?(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6,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B)I,II,III,型超敏反应7,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8,青霉素可以引起哪类型超敏反应(D)I,II,III,IV型超敏反应9,与I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是(C)肥大细胞10,与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细胞是(c)嗜中性粒细胞11,诱导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细胞因子是(D)IL-412,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的细胞是(B)肥大细胞13,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途径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白三烯14,引起早期相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E)组胺15,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收缩的物质是(B)白三烯第二十章自身免疫性疾病1,I型糖尿病相关的是(A)HL-A-DR3/DR42,下列哪一项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C)重症肌无力3,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B)II,III,IV型超敏反应4,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自身免疫病?(D)荨麻疹第二十一章免疫缺陷病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是(A)体液免疫缺陷2,慢性肉芽肿(CGD)属于哪类免疫缺陷病(E)吞噬细胞缺陷病3,Digeorge综合症属于(C)T细胞缺陷病4,C3缺陷的最常见临床结果是(D)对化脓性细菌易感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1,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TNF-a2,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B)免疫监视功能障碍3,已检出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是(D)黑色素瘤细胞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1,超级排斥主要由下列哪一因素引起?(A)ABO血型抗体2,GVHR主要见于(C)骨髓移植3,超急性排斥反应可见于下列哪种病理特征(A)血管内血栓4,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是(C)同种异基因移植5,关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引起慢而强的移植排斥反应6,阻断IL-2与其受体结合的免疫抑制剂的(D)抗CD25抗体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1,与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关的是(A)抗原抗体结构的互补性2,不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是(E)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3,Coombs试验可用来检测(C)Rh抗体4,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A)B细胞第二十五章免疫防治1,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是(B)破伤风抗毒素2,根据游戏免疫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的免疫原型多肽称为(A)合成肽疫苗3,免疫抑制疗法不宜用于(C)炎症4,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包括(B)细胞因子治疗。
医学免疫学(精选五篇)
医学免疫学(精选五篇)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教学目的与要求课程性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基本内容:《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医学免疫学概论、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系统、细胞因子、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MHC及其编码分子、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细胞及其功能、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T细胞及其T细胞介导免疫、B细胞及其B 细胞介导免疫、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免疫调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的理论基础、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
医学免疫学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法医和基础医学等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免疫系统在病理状态下组成与功能的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更好地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应用到该专业其他各学科。
基本要求:从理论上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免疫学功能、免疫系统应答机制及其相互调节;了解病理状态下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机制。
教学方式:大课讲授基本理论,实验课介绍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课程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结合实验课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教材:一、教学用书:陈慰峰主编:《医学免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四版二、实验教学用书:刘瑞梓编写:《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三、参考教材: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th2.Roitt, Brostoff, Male: 《Immunology》,人民卫生出版社,6 edition.3.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Abbas, 2004, 5th 4.Immunobiology,Janeway,2004,6th Ed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第1周)第一篇概论免疫学简介(2学时)教学内容:1.免疫、免疫学及免疫功能2.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意义、特征及其相互关系;3.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4.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临床免疫学检验第二十一章 MHC与HLA检测及应用
第二十一章MHC与HLA检测及应用本章要点1.MHC的一般特性2.HLA分型3.HLA分型的实际应用组织相容性是指器官或组织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相互接受的程度,如相容则不互相排斥,不相容就会出现排斥反应。
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也称为移植抗原。
一组对人和各种哺乳动物中诱导排斥反应起决定性作用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
控制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HS)的基因包括几个不同位点,集中分布于各种动物某对染色体上的特定区域,,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这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第一节MHC的一般特性概念: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组存在于各种脊椎动物某对染色体特定区域的基因。
MHC编码的基因产物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
人类的MHC即HLA基因复合体位于人的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是目前已知最复杂的人类基因系统。
Ⅰ、Ⅱ、Ⅲ三类基因。
HLA由400万碱基组成,传统上分为Ⅰ、Ⅱ、Ⅲ三类基因。
Ⅰ类:包括经典的HLA-A、B、C,非经典的HLA-E、F、G、H、X等;Ⅱ类:包括经典的HLA-DP、DQ、DR,非典型的HLA-DN、D0、DM等;Ⅲ类:位于HLA-Ⅰ、Ⅱ类之间,由一些与补体和某些炎症因子编码相关的基因组成。
截止到l999年,已知的HLA等位基因数已超过l000个,且数量仍在继续增加。
HLA基因复合体所表达的基因产物,除直接构成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靶抗原外,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也反映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因易感性。
一、MHC-Ⅰ类分子MHC-Ⅰ类抗原是一组由非共价键连接的异二聚体分子,在人类包括HLA-A、B、C、HLA-E、F、G、H、X等。
Ⅰ类分子可广泛地表达于各种组织的有核细胞上,以淋巴细胞、白细胞表面的表达密度最高,肝、肾、皮肤、主动脉和肌细胞次之,成熟的红细胞、神经细胞及滋养层细胞不表达。
血清与其他体液中少量存在。
肾移植免疫耐受研究进展
使 移 植 物 获 得 长 期 存 活 [ Ki 1 r k等 研 究 发 现 C 5 ( D14 也
称 C 4 L 阻 断剂 可使 很 多 移 植 物 得 以 长 期 生 存 , 药 物 撤 D 0) 当 除 后 仍 持 续 数 月 到 几 年 。说 明共 刺 激 途 径 在 同 种 异 体 免 疫
克 隆 无 能 的耐 受 诱 导 机 制 和 方 法
供 体 抗 原 的反 应 明显 减 弱 , 而 产 生 免 疫 耐 受 。丁 国善 等0] 从 o
研 究 表 明 C A 4g可 显 著抑 制 淋 巴 细 胞 对 E - 胞 的 杀 TL -I L4细 伤 活性 , 而 抑 制 移 植 排 斥 反 应 的 效 应 细 胞 , 可 能 与 C - 从 这 T L -I 进 未 成 熟 D A 4g促 C体 内 诱 导 T 细 胞 耐 受 作 用 以 及 影 响 T 细 胞 的分 化 有 关 , B / T A 4g的 结 合 会 对 活 化 的 T 且 7 c L 一I
反 应 中起 着 关 键 性 作 用 。
动 第 三 信 号 是 :L2 I -、L 7 I- 、L 1 、L2 I -、L 4 I _、L9 I_5 I-1等 , 中 其
I - 在 移 植 免 疫 排 斥 反 应 中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 作 用 [ 。 T 细 L2 2 ]
胞 受 到 共 刺 激 信号 作用 后 可 引起 I- 泌 和 抗 凋 亡 蛋 白 B l L2分 c 家族的表达 , 在 I- 用下 继续增 殖和分化 为效 应细胞 , 并 L 2作 而 共 刺 激 信号 缺乏 或 不 足 , 体 T 细胞 就 不 能 继 续 分 化 而 处 受 于 无 反 应 状 态 , 克 隆 无 能 状 态 , 数 无 能 细 胞 易 发 生 调 亡 呈 多 而 被 清 除 [ , 通 过 阻 断 第 二 信 号 可诱 导 免 疫 耐 受 。 目 前 研 3故 ]
移 植 免 疫习题
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A1型题]1.GVHR主要见于:A.肾脏移植B.心脏移植C.骨髓移植D.肺脏移植E.脾脏移植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下列哪种排斥最严重?A.急性排斥B.超急排斥C.亚急性排斥D.慢性排斥E.迟发排斥3.一肾脏移植患者,术后一切正常,三个月后出现体温升高。
肾移植侧胀痛,尿量减少,病人可能是:A.迟发排斥B.急性排斥反应C.慢性排斥反应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E.严重感染4.骨髓移植时,预防GVHR的特定的预防方法是:A.ABO血型配型B.HLA配型C..选择性地去除移植物中针对宿主抗原的T细胞D.ABO血型配型和HLA配型E.免疫抑制药物的使用5.用鼠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最主要的并发症是:A.GVHRB.HVGRC.I型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肿瘤6.超急排斥主要由:A.ABO血型抗体或抗MHC-I类分子抗体引起B.TDTH细胞和Tc引起C.移植物供血不足引起D.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E.增强抗体引起7.对肾移植排斥最为重要的是A.HLA-DP、HLA-CB.HLA-DR、HLA-A、BC.HLA-DQ、HLA-CD.HLA-A、BE.HLA-B、C8.器官移植失败的原因,除了排斥反应外其次是:A.手术操作的失败B.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感染C.药物的毒副作用D..营养不良E.手术引起应激性溃疡9.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A.移植物供血不足B.移植物被细菌污染C.MHC的高度多态性D.受者免疫功能紊乱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T细胞10.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A.Rh血型抗原B..ABO血型抗原C.异嗜性抗原D.HLA抗原E.超抗原11.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A.H-2B.HLAC.RLAD.ChLAE.DLA12.通过激活补体参与移植排斥的抗体主要是A.IgAB.IgGC.IgMD.IgEE.IgD13.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移植存活率最高?A.同卵双胞胎供体肾B.亲属供体肾C.异种供体肾D.父母亲的肾E.同种供体肾14.骨髓移植后,引起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是骨髓中的: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基质细胞D.造血干细胞E.巨核干细胞15 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A.自体移植B.同种同基因移植C..同种异基因移植D.异种移植E.以上均不是16.同种异体移植常发生下列那种反应A.超急性排斥B.急性排斥C.慢性排斥D.GVHRE.迟发性排斥17.移植排斥主要有下列哪种细胞介导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T DTHD.巨噬细胞E.T C18.使用环孢菌素A最常见的副作用是A.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率增高B.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增高C.肾功能损伤D.过敏反应E.肝脏毒性19.超急性排斥反应可出现下列哪种病理特征A.血管内血栓B..血管硬化C.急性血管炎D.急性间质炎E..间质纤维化20.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A.超急性排斥反应B.感染动物类的微生物C.I型超敏反应D.急性排斥反应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21.排斥反应针对的靶器官主要是A.移植物的实质细胞B.移植物的内皮细胞C.宿主的免疫系统D.移植物内微血管E.宿主的供血微血管[A2型题]22.关于移植物抗宿主要反应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B.移植物中必需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C.宿主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状态D.主要见骨髓移植后E.易发生慢性排斥反应23.与移植排斥应答无关的细胞是:A.Tc细胞B.B细胞C.T H细胞D.肥大细胞E.T DTH细胞24.下列哪种移植一般不会发生GVHR?A.骨髓移植B..脾脏移植C.胸腺移植D.肾脏移植E.免疫缺陷的新生儿接受输血25.下列哪种情况与超急排斥反应发生无关?A.多次输血B.真菌感染C.妊娠D.再次移植E.长期血液透析26.关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Y染色体基因编码的H-Y抗原属mHAB.引起慢而强的移植排斥反应C.在同卵双生子之间的器官移植不引起移植排斥反应D.在供、受体间MHC分子完全相同者,仍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E鉴定mHA型别有利于选择骨髓移植供者27有关同种异体移植错误的是A.本质是一种免疫应答B..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器官移植C.具有免疫记忆D.由同种型抗原引发E.参与的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28.下列哪种移植无需免疫抑制剂A.同种肾移植B.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C.异种心脏移植D.同卵双生肝移植E.以上均不是[B型题]问题29~31A.清除供者移植物内预存抗体B.清除供者移植物内免疫细胞C.受者血液净化D.移植后数天至数月内发生E.病理特征是移植物内血管腔硬化29.慢性排斥反应是30.能避免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发生是31.能避免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是问题32~35A.抑制T细胞活化过程中IL-2基因转录B.干预细胞周期C.抑制T细胞应答D.阻断IL-2与其受体结合E.抑制同种异型反应的效应相32.雷帕霉素33.环孢菌素A34抗CD3抗体35.考的松问题36~40A.识别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B.识别经处理同种异型MHC分子来源的多肽C.主要有抗体介导引起损伤的排斥反应D.病理表现为急性血管炎、急性间质炎E.于宿主免疫力缺陷或极度低下造成36.间接识别37.直接识别38.超急性排斥39.急性排斥40.GVHR[C型题]问题41~42A.GVHRB.HVGR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41.骨髓移植时主要发生42.肾脏移植时主要发生问题43~44A.T DTHB.Tc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43.引起超急排斥反应的是44.引起急性排斥反应的是问题45~47A.CD8+T细胞被激活B.CD4+T细胞被激活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45.在肾移植中,供、受者HLA-B及HLA-DR位点各有有一个基因与受者不同,可出现受者46.在肾移植中,供、受者HLA-B及HLA-A位点各有有一个基因与受者不同,可出现受者47.在肾移植中,供、受者HLA-C及HLA-DR位点各有有一个基因与受者不同,可出现受者问题48~49A.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B.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C.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48.引起快而强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49.引起慢而弱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问题50~51A.CD8+T细胞B.CD4+T细胞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0.直接识别被激活的细胞是51间接识别被激活的细胞是问题52~53A.直接识别B.间接识别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2.主要引起急性排斥的是53.主要引起慢性排斥的是问题54~56A.抑制T细胞增殖B.肾毒性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4.环孢菌素A55.FK50656.雷帕霉素[X型题]57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可有哪几种类型A.超急性排斥B..急性排斥C.慢性排斥D.迟发性排斥E.亚急性排斥58.免疫细胞如何在移植物排斥中发挥作用A.APC摄取、处理并提呈抗原B.T C直接杀伤靶细胞C.NK细胞参与D.T DTH介导Ⅳ型超敏反应引起靶器官损伤E.T H辅助B及T C细胞活化59.间接识别正确的是A.抗原提呈细胞是供者APCB.引起排斥反应慢而弱C.被激活细胞为CD4+T细胞D.对环孢菌素A不敏感E.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间接识别60.过客白细胞主要是A.树突细胞B.T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61.如何提高移植存活率A.ABO血型鉴定B.HLA配型C.检测血清总补体含量D.移植前使用免疫抑制剂E.mH的鉴定62.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可产生相互作用的细胞是A.T H2与B淋巴细胞B.T C与移植物C.T DTH与单核细胞D. D.NK细胞与移植物E. B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63.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有A.血型抗原B..MHC-I类抗原C.异嗜性抗原D.MHC-Ⅲ类抗原E..MHC-Ⅱ类抗原64.关于GVHR正确的是A.以急性排斥为主B.病理特点为皮肤、肝、肠道上皮细胞坏死C.常见于骨髓移植D.受者体内预存抗体引起E.发生在同种异型抗原应答上65关于直接识别正确的是A.不同于经典抗原识别B.CD8+T细胞识别同基因型MHC-I类分子C.受者体内有0.1%~1%T细胞那识别同种异型抗原,故反应强烈D.对环孢菌素A敏感E..主要引起急性排斥反应.66.抗体能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是: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参与移植排斥B.抗体通过ADCC作用参与移植排斥C.增强抗体可促进移植排斥D.封闭抗体可保护移植不被排斥F.参与ADCC作用的抗体是IgG标准答案:1.C2.B3.B4.C5.C6.A7.B8.B9.C10.D 11.B 12C 13.A 14.A 15.C 16.B 17.A 18.C 19.A 20.A 21.D22 E 23.D 24.D 25.B 26.B 27.D 28.D 29.E 30.B31.A 32.B 33.A 34.D 35.E 36.B 37.A 38.C 39.D 40.E41.A 42.B 43.D 44.C 45.C 46.A 47.B 48.A 49.B 5 0.A 51.C 52.A 53.B 54.B 55.B 56.A 57.ABCDE 58 .ABDE 59.BCDE 60.AC 61 ABDE 62 AB 63 ABE 64 BCE 65 ACDE 66 ABDE注解:[题4] 移植物抗受主的机制是移植物中残留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宿主抗原而发生的一种排斥反应。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_研究生
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_研究生免疫学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及要求:掌握部分以黑体打印。
第1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中枢免疫器官(一)胸腺的组织结构、细胞组成、微环境、功能;胸腺外的T 细胞发育(二)骨髓的组织结构、微环境、功能;骨髓外的B细胞发育场所二、外周免疫器官(一)淋巴结的体内分布、结构、功能(二)脾的结构、功能(三)黏膜免疫系统的概念、组成、功能特点(四)三级林把组织(五)淋巴细胞再循环第2章免疫球蛋白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立体结构、其他成分、水解片段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二、抗体的异质性(免疫球蛋白的独特型)三、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合成与表达四、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五、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六、人工制备抗体: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概念及其优缺点)第3章补体系统一、补体系统概述:组成、命名、理化性质、代谢二、补体的激活: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及其共同末端效应三、补体活化的调控四、补体受体五、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及意义六、补体系统与疾病第4章细胞因子一、细胞因子的概述:分类、共同特点、表达与功能调节二、细胞因子受体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四、细胞因子与某些病理过程的关系五、细胞因子各论(掌握一些重要细胞因子的来源、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六、细胞因子与临床第5章白细胞分化抗原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二、参与抗原摄取与提呈的CD分子(CD1的生物学作用)三、参与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一)参与T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二)参与B细胞识别抗原与活化的主要CD分子四、参与免疫效应的CD分子五、CD分子与临床第6章粘附分子一、粘附分子的概念及分类二、各类粘附分子的特性三、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一)黏附分子的免疫学作用(二)黏附分子的其他生物学作用四、粘附分子与临床第7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一、概述:基本概念、小鼠MHC二、人类MHC(一)HLA复合体定位及结构(二)HLA复合体等位基因及编码产物的分类与命名(三)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及其意义(多基因性;高度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三、HLA抗原系统(一)HLA抗原的分子结构(二)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三)HLA抗原的表达(即组织分布)及其调控四、MHC的功能(参与抗原加工和提呈、MHC分子的其他生物学作用)五、HLA与医学的关系第8章造血干细胞一、造血干细胞的概述二、造血干细胞的分化【淋巴样干细胞及其分化(详见第9章)】三、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基因治疗第9章淋巴细胞一、T淋巴细胞(一)T细胞的个体发育(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及其生物学意义)(二)T细胞表面标志(参见第5章第2节)(三)T细胞亚群及功能二、B淋巴细胞(一)B细胞的个体发育(抗原非依赖期的阴性选择;抗原依赖期)(二)B细胞表面标志(参见第5章第2节)(三)B细胞亚群及功能三、大颗粒淋巴细胞的一般特征、主要生物学功能附:LAK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概念第10章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一、抗原提呈细胞(一)树突状细胞,即DC的来源、分化、发育、迁移、分布、分类及生物学功能(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巨噬细胞的表面标志、激活及生物学作用(三)B细胞的抗原提呈功能(特点)(四)兼职抗原提呈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活化的T细胞等二、其它免疫相关细胞第11章抗原与抗原提呈一、抗原概述(一)抗原的性质:异物性、一定的理化性状、完整性(二)抗原的特异性:抗原表位——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交叉反应(三)抗原的种类(四)诱导免疫细胞增殖的其他成分:免疫佐剂、丝裂原、超抗原二、抗原提呈(一)溶酶体提呈途径(MHC Ⅱ类分子途径)(二)胞质溶胶提呈途径(MHCⅠ类分子途径)(三)交叉提呈途径(四)非经典MHC分子(CD1)提呈途径第12章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一、免疫应答概述(一)免疫应答的概念及类型(二)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二、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一)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二)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三)T细胞活化的胞内分子机制(四)T细胞增殖、分化(五)T细胞介导的效应1、CTL介导的细胞毒效应2、CD4+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三、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一)B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1、B细胞识别TI抗原2、B细胞识别TD抗原(二)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三)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四)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四、其他免疫细胞的效应机制第13章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机制一、免疫应答的特异性(一)BCR、TCR多样性及其分子基础(二)BCR、TCR基因重排(三)BCR、TCR多样性的机制二、免疫应答的记忆性三、免疫耐受性(一)免疫耐受的概念及特性(二)诱导免疫耐受的条件(三)免疫耐受形成的机制:中枢免疫耐受、外周耐受(四)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五)人工诱导免疫耐受与临床第14章细胞凋亡与免疫一、细胞凋亡概述(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二)细胞凋亡的生化改变(三)细胞凋亡的诱导剂和抑制剂(四)免疫相关的凋亡信号转导二、细胞凋亡与免疫生理(一)免疫细胞的中枢发育与凋亡(二)淋巴细胞的致凋亡效应三、细胞凋亡与免疫病理第15章天然免疫一、参与天然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机制(一)屏障结构(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二、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一)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一些人体宿主所没有的,但可为许多相关微生物所共享,结构恒定且进化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固有免疫识别的PAMP,往往是病原体赖以生存,因而变化较少的主要部分,如病毒的双链RNA和细菌的脂多糖,对此,病原体很难产生突变而逃脱固有免疫的作用。
移植免疫
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一、单选题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A.Rh血型抗原B.mH抗原C.异嗜性抗原D.HLA抗原E.超抗原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下列哪种排斥最严重?A.急性排斥B.超急排斥C.亚急性排斥D.慢性排斥E.以上均不是3.一肾脏移植患者,术后一切正常,三个月后出现体温升高。
肾移植一侧胀痛,尿量减少,病人可能是:A.迟发排斥反应B.急性排斥反应C.慢性排斥反应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E.严重感染4.用鼠源性抗CD3单克隆抗体防治移植排斥反应,最主要的并发症是:A.GVHRB.H VGRC.I型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肿瘤5.超急排斥主要由:A. ABO血型抗体或抗MHC-I类分子抗体引起B. T h细胞和Tc引起C. 移植物供血不足引起D. 中性粒细胞浸润引起E. 增强抗体引起6.肾移植时,HLA配型最为重要的是A.HLA-DP、HLA-CB.HLA-DR、HLA-A、BC.HLA-DQ、HLA-CD.HLA-A、BE.HLA-B、C7.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A.移植物供血不足B.移植物被细菌污染C.MHC的不相匹配D.受者免疫功能紊乱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T细胞8. GVHR主要见于:A.肾脏移植B.心脏移植C.骨髓移植D.肺脏移植E.脾脏移植9.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移植存活率最高?A.同卵双胞胎供体肾B.亲属供体肾C.异种供体肾D.父母亲的肾E.同种供体肾10.骨髓移植后,引起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是骨髓中的: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基质细胞D.造血干细胞E.巨核干细胞11 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A.自体移植B.同种同基因移植C..同种异基因移植D.异种移植E.以上均不是12.同种异体移植常发生下列哪种反应A.超急性排斥B.急性排斥C.慢性排斥D.GVHRE.迟发性排斥13.移植排斥主要有下列哪种细胞介导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NK细胞D.巨噬细胞E.DC14.使用环孢菌素A最常见的副作用是A.继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率增高B.自身免疫病发病率增高C.肾功能损伤D.过敏反应E.肝脏毒性15.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A.超急性排斥反应B.感染动物类的微生物C.I型超敏反应D.急性排斥反应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16.排斥反应中受损伤的靶器官主要是A.移植物的实质细胞B.移植物的内皮细胞C.宿主的免疫系统D.移植物内微血管E.宿主的供血微血管17.关于移植物抗宿主要反应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B.移植物中必需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C.宿主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状态D.主要见骨髓移植后E.易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8.下列有关同种异体移植的描述错误的是A.本质是一种免疫应答B..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器官移植C.具有免疫记忆D.由同种型抗原引发E.参与的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19.下列哪种移植无需免疫抑制剂A.同种肾移植B.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C.异种心脏移植D.同卵双生肝移植E.以上均不是20.能避免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最理想方法是:A.清除供者提供的移植物内预存抗体B.清除供者提供的移植物内免疫细胞C.受者血液净化D.给与免疫抑制剂E.诱导受体对移植抗原的耐受21.环孢素A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T细胞活化过程中IL-2基因转录B.干预细胞周期C.抑制T细胞应答D.阻断IL-2与其受体结合E.抑制同种异型反应的效应相22.直接识别的含义是:A.识别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B.识别经处理同种异型MHC分子来源的多肽C.主要由抗体介导引起损伤的排斥反应D.病理表现为急性血管炎、急性间质炎E.于宿主免疫力缺陷或极度低下造成二、多选题1.免疫细胞如何在移植物排斥中发挥作用A. APC摄取、处理并提呈抗原B. Tc直接杀伤靶细胞C. NK细胞参与杀伤靶细胞D. Th1介导Ⅳ型超敏反应引起靶器官损伤E. Th辅助B及Tc细胞活化2..间接识别正确的是A.抗原提呈细胞是供者APCB.引起排斥反应慢而弱C.被激活细胞为CD4+T细胞D.对环孢菌素A不敏感E.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通过间接识别方式提呈给受者T细胞3.提高肾移植存活率的方法包括A.ABO血型鉴定B.HLA配型C.增强受体免疫应答能力D.使用免疫抑制剂E.去除移植物中的B细胞4.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有A.血型抗原B.MHC-I类抗原C.异嗜性抗原D.MHC-Ⅲ类抗原E.MHC-Ⅱ类抗原5.关于GVHR的描述正确的是A.以急性排斥为主B.病理特点为皮肤、肝、肠道上皮细胞坏死C.常见于骨髓移植D.受者体内预存抗体引起E.同种异型抗原参与移植排斥应答6.关于直接识别正确的是A.不同于经典抗原识别B.CD8+T细胞识别同基因型MHC-I类分子C.MLR试验证实受者体内有1%~10%T细胞那识别同种异型抗原,故反应强烈D.对环孢菌素A敏感E.主要引起急性排斥反应7.下列哪种免疫抑制剂具有肾毒性:A.环孢菌素AB.FK506C.雷帕霉素D.考的松E.CD25抗体8.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细胞有:A.T淋巴细胞B.巨噬细胞C.过客白细胞D.NK细胞E.树突状细胞二、填空题1.根据受体和供体的组合,把移植分为四种类型:、、和。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免疫学选择题
医学免疫学(一)选择提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1,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2,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时易导致(B)超敏反应3,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D)免疫防御4,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5,免疫系统的组成是(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6,免疫的感念是(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功能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1,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和骨髓2,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d)胸腺3,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c)浅皮质区4,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骨髓第三章抗原1,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2,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共同抗原3,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半抗原4,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B)同种异型抗原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7,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B)交叉反应性9,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D)细菌粘多糖10,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结合的表位称(A)独特型表位11,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D)免疫缺陷12,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共同表位13,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D)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14,胸腺非依赖性抗原(D)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E)VH与VL区2,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C)IgG3,血清半衰其最长的Ig是(A)IgG4,合成HIgA分泌片的细胞是(A)粘膜上皮细胞5,IgG分子能与细胞表位FcrR结合的区域是(E)CH36,关于IgE,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发生7,免疫球蛋白分型的依据是(E)CL抗原特异性不同8,胎儿宫内感染时,脐带血中含量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是(B)IgG9,特异性IgM水平升高有助于感染早期诊断的原因是(D)IgM是免疫应答中最先产生的抗体,同时其半衰期较短10,胎儿发育晚期能够合成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c)IgE11,免疫球蛋白的CDR位于(E)VH和VL12,新生儿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是(E)IgG SIgA13,能与肥大细胞表位Fc@RI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4,寄生虫感染时,人体内含量明显升高的免疫球蛋白是(D)IgE15,IgG分子中与补体结合的部位存在于(A)IGE16,合成分泌抗体的细胞是(A)浆细胞17,分泌型IgA能抵抗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由于(D)有分泌片18,在局部粘膜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Ig是(D)sIgA19,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的酶是(c)胃蛋白酶20,IgE(E)以上均可第五章补体系统1,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I因子2,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D)C3bBb3b3,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D)C3b4,参与旁路途径的补体成分是(B)C5-C95,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6,关于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MBL具有酶活性7,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E)C5a8,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C)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9,能促使C3转化酶灭活的是(B)CR110,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E)C5b678911,与抗原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Ig是(B)IgG和IgM12,具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C)C3b13,参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的细胞是(B)红细胞和血小板14,补体活性片段所不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C)中和作用15,补体旁路途径活化产生的C3转化酶是(D)C3bBb16,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活性片段是(A)C5a17,阻止膜攻击复合物在正常细胞表面形成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是(B)同源限制因子18,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E)IgM19,关于补体旁路(替代)途径的激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C3转化酶是C3bnBb 20,在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补体与IgG的结合部位在CH1 第六章细胞因子1,能促进未致敏的CD4+T细胞分化成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IL-122,关于TGF-B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诱导激活的T细胞发生凋亡3,TNF-a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生(A)单核-巨噬细胞4,能刺激红细胞前提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细胞的细胞因子是(E)EP05,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因子是(E)GM-CSF6,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杀伤蠕虫的效应细胞的是(B)IL-57,属于C趋化性细胞因子的是(D)Iymphotactin8,下列哪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C)IL-8 MCP9,能与IL-2竞争结合IL-2Ry链的细胞因子是(A)IL-410,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IL-811,在Ig类别转化中,能促进IgM转化为IgE的细胞因子是(C)IL-4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FA-1d 的配体是(E)ICAM-1,2,32.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配体是(C)血管地址素3,模式受体主要分布于(D)吞噬细胞4,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粘附分子是(E)P-选择素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对HLA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B)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2,不属于MHC金典I类和II类基因的是(E)HLA-E3,MHC分子中不构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C)I 类分子的a34,对内源性抗原作用的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是(E)A,LMP基因 B,TAP基因C,tapasin D,上列A和B两项 E,上列ABC三项5,对人类MHCI类相关基因(MIC)家族描述错误的是(E)不属于炎症相关基因6,属于a型I类的HLA基因的是(A)A,B,C7,参与母胎免疫耐受形成的是(D)HLA-E和HLA-C8,为MHC非经典I类基因的是(D)HLA-E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1,既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细胞是(B)巨噬细胞2,活化巨噬细胞产生的对吞噬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B)巨噬细胞3,NK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E)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巨噬细胞表面可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模式识别受体是(C)甘露糖受体5,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D)树突状细胞6,对寄生虫具有吞噬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C)嗜酸性粒细胞7,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的配体分子是(B)CDI分子提呈的脂类/糖脂类抗原第十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1,所有T细胞特征性标志是(E)TCR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是(D)CD28与B7分子之间的作用3,SD4分子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D)B2功能区4,初始T细胞表达的CD分子是(A)CD45RA5,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E)a3功能区第十一章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B淋巴细胞1,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B)骨髓2,B细胞上的EB病毒受体是(D)CD213,B细胞作为APC可籍其表面的BCR结合(A)可溶性抗原4,不成熟B细胞表达的mIg主要为(B)mIgM第十二章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的生成1,在红系分化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EPO2,在阴性选择中,被删除的细胞是(C)与MHC-自身肽有效结合的SP细胞3,T细胞在胸腺发育过程中,通过阳性选择获得得(A)自身MHC限制性4,NK细胞表面KIR和CD94/NKG2抑制性受体可识别(A)自身MHC-I类分子5,与抗体亲和力成熟有关的是(D )体细胞高频突变第十三章国有免疫细胞的免疫应答1,婴幼儿易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由于(D)血-脑屏障尚未发育完善所致2,下列促炎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中,不具趋化作用的是(B)IL-I3,B1细胞所不具备的抗体应答特点是(D)增殖分化过程中,可发生Ig类别转换4,下列物质中,属分泌型模式识别受体的是(B)C-反应蛋白5,国有免疫细胞所不具备的应答特点是(C)经克隆扩增和分化后,迅速产生免疫应答6,Y%T细胞可直接识别的抗原是(B)表达于感染细胞表面的热休克蛋白第十四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1,属于专职性APC的是(E)A,单核-巨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B淋巴细胞 E,上列A,B和C三项2,能显著刺激初始型T细胞的APC(C)DC3,人DC比较特异性的标志不是(D)A,CD31 B,NLDC145 C,CD83 D,上列A和B两项4,根据来源可将DC分为以下两类(A)髓系来源的DC和淋巴系来源的DC5,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包括(D)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6,淋巴样组织中的DC不包括(D) A,间质性DC B,朗格汉斯细胞 D,上列A和B两项7,Ii的主要功能是(E)A,促进MHCII类分子二聚体形成 B,促进MHCII类分子在细胞内转运尤其是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阻止MHCII类分子在内质网内与某些内源性多肽结合 E,上列A,B,C 三项第十五章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可认为分成的几个阶段是(E)A,T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阶段 B,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 C,效应T细胞的产生及效应阶段 E,上列A,B和C三项2,关于内源性抗原提呈描述错误的是(E)内源性抗原通常被以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CD4+T细胞识别3,对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描述正确的是(E)A,由TCR特异性识别结合在APC表面MHC分子槽中的抗原肽而触发 B,D导致CD3和辅助受体分子胞浆段尾部聚集并激活与之相连的PTK C,启动激酶活化的级联反应,激活转录因子,促进相关基因表达 E,上列ABC三项4,可负调节T细胞活化的配对作用分子的是(B)CTLA-4/B75,能启动抑制性信号的配对作用分子(B)CTLA-4/B76,TCR活化信号胞内转导的主要途径是(D)A,PLC-y活化途径 B,MAP激酶活化途径 D,上列A和B两项7,关于记忆性CD8+T细胞的维持描述正确的是(E)A,IFN-a及IL-15有重要作用 B,有赖于与MHCI类分子相互接触 C,无需抗原持续刺激和B细胞参与及CD4+T细胞辅助 D,可能需要T细胞共刺激信号(B7/CD28)持续存在 E,以上均对8,可产生免疫记忆细胞的是(C)T,B淋巴细胞9,关于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D)伴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10,关于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B)活化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11,TH1细胞产生的对巨噬细胞活化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IFN-y12,下列何组组成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B)TCR-抗原肽,MHCH/I-CD4/CD813,可用下列哪种分子的McAb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数目(A)CD314,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C)TH1细胞和CTL细胞15,与细胞免疫无关的免疫现象(E)中和外毒素16,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包括(E)A,吞噬消化抗原 B,将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成复合物 C,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 D,释放细胞因子,增加MHCII类分子的产生 E,上述全部17,CD8+细胞杀伤靶细胞(A)要识别MHCI类分子上的肽类18,抗原激活成熟的T细胞后,可诱使其表达(E)A,IL-2 B,IL-2R C,IL-4 D,IL-10 E,以上全部19,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中,在B细胞分化成浆细胞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的是(A)TNF20,MHC限制性表现于(C)T细胞的抗原识别过程21,关于免疫下列哪点是错误的?(B)不需要T细胞参与第十六章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1,CD19/CD21/CD81/CD225复合物可能的功能模式有(D)A,协同刺激模式 B,应答调节器模式 D,上列A和B两项2,介导Th细胞内B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是(A)CD154-CD403,关于TI抗原描述错误的是(E)在正常个体科诱导Ab产生和T细胞应答4,高浓度时能多克隆激活B细胞的是(A)TI-1抗原5,对TI-2抗原发生应答的主要细胞是(D)B-1细胞6,对BCR交联介导的信号转导描述正确的是(E)A,BCR识别Ag后产生的信号由Iga/IgB转导 B,ITAM 磷酸化后第一个被募集的是Syk C,有B细胞特异转录因子BSAP与相关的基因结合 E,上列ABC三项7,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除了(D)NK细胞8,抗体产生的再次应答的特点是(A)IgG为主9,下列关于T,B细胞相互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D)Th细胞只有与B细胞直接接触才能诱导它增殖10,关于记忆细胞的理解,错误的是(B)仅限于B细胞11,对TD抗原的体液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不需T细胞参与12,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D)只引起体液免疫第十八章免疫耐受1,免疫耐受的诱导(E)A,可在胚胎期 B,可在新生期 C,可在新生期后甚至成年期 E,上列ABC三项2,对抗原致免疫耐受描述错误的是(E)静脉注射单体抗原不易致免疫耐受3,中枢耐受是指(E)B,在胚胎期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C,在出生后T与B细胞发育过程中遇自身Ag所形成的耐受 E,上列BC两项4,对胸腺微环境内T细胞中枢耐受形成描述错误的是(D)可消除所有自身抗原应答的T细胞克隆5,与免疫隔离部位形成有关的是(E)A,生理性屏障 B,抑制性细胞抑制 C,免疫忽视 E,上述ABC三项6,B细胞免疫耐受描述正确的是(E)A,较T细胞难 B,所需Ag量大 C,持续时间短(数周)E,上列ABC 三项7,外周耐受机制不包括(E)免疫缺陷8,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分泌IL-10可介导的作用是(D)A,抑制iDC分化为成熟DC B,促进iDC 诱导免疫耐受 D,上列AB两项第十九章超敏反应1,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释放的?(C)肥大细胞2,介导I型超敏反应晚期相的最主要介质是(B)白三烯3,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C)IgE4,能使胎儿Rh+红细胞发生溶解破坏的抗体是(D)双价免疫IgG5,下列那一项属于IV型超敏反应?(D)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6,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有(B)I,II,III,型超敏反应7,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是(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8,青霉素可以引起哪类型超敏反应(D)I,II,III,IV型超敏反应9,与I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是(C)肥大细胞10,与I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细胞是(c)嗜中性粒细胞11,诱导B细胞产生特异性IgE抗体的细胞因子是(D)IL-412,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的细胞是(B)肥大细胞13,花生四烯酸经脂氧合酶途径合成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白三烯14,引起早期相反应的生物活性介质是(E)组胺15,能使支气管平滑肌强烈而持久收缩的物质是(B)白三烯第二十章自身免疫性疾病1,I型糖尿病相关的是(A)HL-A-DR3/DR42,下列哪一项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C)重症肌无力3,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机制是(B)II,III,IV型超敏反应4,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自身免疫病?(D)荨麻疹第二十一章免疫缺陷病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是(A)体液免疫缺陷2,慢性肉芽肿(CGD)属于哪类免疫缺陷病(E)吞噬细胞缺陷病3,Digeorge综合症属于(C)T细胞缺陷病4,C3缺陷的最常见临床结果是(D)对化脓性细菌易感第二十二章肿瘤免疫1,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TNF-a2,肿瘤发生的主要机制是(B)免疫监视功能障碍3,已检出特异性抗原的肿瘤细胞是(D)黑色素瘤细胞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1,超级排斥主要由下列哪一因素引起?(A)ABO血型抗体2,GVHR主要见于(C)骨髓移植3,超急性排斥反应可见于下列哪种病理特征(A)血管内血栓4,临床上最常见的移植类型是(C)同种异基因移植5,关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A),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引起慢而强的移植排斥反应6,阻断IL-2与其受体结合的免疫抑制剂的(D)抗CD25抗体第二十四章免疫诊断1,与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有关的是(A)抗原抗体结构的互补性2,不影响抗原抗体结合的是(E)抗原抗体的分子比例3,Coombs试验可用来检测(C)Rh抗体4,溶血空斑试验用于检测(A)B细胞第二十五章免疫防治1,不属于人工主动免疫的是(B)破伤风抗毒素2,根据游戏免疫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合成的免疫原型多肽称为(A)合成肽疫苗3,免疫抑制疗法不宜用于(C)炎症4,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包括(B)细胞因子治疗。
【医学免疫学(公卫)】大纲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
2.了解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概念与特点。
3.了解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4.了解21世纪免疫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免疫器官与组织1.掌握免疫器官的组成2.掌握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了解淋巴细胞的归巢与再循环第三章抗原1.掌握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特性,抗原的异物性。
2.掌握表位的概念、类型、T-B表位的区别和联系;3.了解抗原的种类;4.掌握TD-Ag和TI-Ag、超抗原、佐剂、丝裂原的基本概念第四章抗体1.掌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功能区。
2.熟悉免疫球蛋白的异质性;3.了解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特性。
4.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5.了解人工制备抗体。
第五章补体系统1.掌握补体概念及补体系统的组成,3种激活途径的过程和不同点。
2.掌握补体系统的功能。
3.了解补体系统命名;4.熟悉补体激活的调节;5.了解补体与疾病的关系。
第六章细胞因子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与特性、主要类型,生物学功能。
2.了解细胞因子分类3.熟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4.熟悉细胞因子受体;5.了解细胞因子与临床应用。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1.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和CD分子的概念。
2.掌握与T,B细胞有关的CD分子(补充)3.熟悉粘附分子的种类和功能4.了解CD和粘附分子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掌握MHC概念(补充)、HLA复合体的组成,HLA分子的结构、类型、分布。
2.掌握HLA生物学功能;3.掌握MHC分子和抗原肽的相互作用;4.了解HLA多态性和多基因性;5.了解HLA与临床医学。
第九章B淋巴细胞1.了解B细胞的分化发育(TCR\BCR多样性单独成章)2.掌握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作用;3.熟悉B细胞亚群;4.掌握B细胞的功能。
5.熟悉B细胞的辅助受体和亚群概况。
第十章 T淋巴细胞1.熟悉T细胞的分化发育;2.掌握T细胞表面分子及作用;3.掌握T细胞亚群;4.掌握T细胞的功能。
(完整版)免疫所有选择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选择题1.免疫是指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法国B.中国C.英国D.美国E.印度3. 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E.免疫缺陷病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A.破伤风抗毒素B.破伤风类素素C.肉毒类毒素D.白喉类素素E.白喉抗毒素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A.PasteurB.BehringC.JennerD.BorderE.Burner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A.JennerB.KochC.PorterD.BurnetE.Pasteur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A. 白喉抗毒素B.狂犬疫苗C.人痘苗D.牛痘苗E.卡介苗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A. .Koch和PasteurB. Miller和GoodC. Milstein和KöhlerD. Tislius和KabatE. Porter和Edelman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 BurnetB. BorderC.PorterD. JennerE.Pasteur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B.3.E4.A5.B6.D7.A8.E9.B 10.E 11.D 12.C 13. A 14.E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一、选择题1.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A.扁桃体B.淋巴结C.胸腺D.脾脏E.肠淋巴组织2.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胸腺和淋巴结B、骨髓和粘膜免疫系统C、淋巴结和脾脏D、胸腺和骨髓E、脾脏和胸腺3.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E、淋巴结4.B细胞主要定居在淋巴结的A、皮质区B、深皮质区C、浅皮质区D、副皮质区E、髓窦5.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腔上囊B、脾脏C、骨髓D、淋巴结E、胸腺6.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黏膜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7.关于上皮间淋巴细胞(IEL),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存在于小肠黏膜上皮内的一类独特的细胞群B、约40%的IEL为胸腺依赖性,主要为ab+T细胞C、约60%的IEL为胸腺非依赖性,主要为gd+T细胞D、具有对肠道病原体的防御功能E、具有过滤功能8.属于外周免疫器官的是A.骨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胸腺、淋巴结、脾C.胸腺、淋巴结、黏膜组织D.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骨髓、胸腺9.黏膜伴随淋巴组织中的B细胞主要分泌A.IgG类抗体B. IgM类抗体C. IgE类抗体D. IgA类抗体E. IgD类抗体10.既可来源于髓系祖细胞,又可来源于淋巴系祖细胞的免疫细胞是A.单核-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NK细胞D.T细胞E.树突状细胞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 型题:1.C2.D3.D4.C5.C6.E7.E8.D9.D 10.E第三章抗原一、选择题1.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型抗原E.超抗原2. 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A.自身抗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胸腺依赖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 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特异性反应B.交叉反应C.非特异性反应D.过敏反应E. 以上都不是4.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是A. 胸腺依赖性抗原B.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E. 半抗原5. 从抗原化学性质来讲,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 脂多糖B. 多糖类C. 蛋白质D. DNAE. 脂肪6. 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完全抗原B.共同抗原C.改变的自身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半抗原7.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 半抗原B. 完全抗原C. 酵母多糖D. 超抗原E. 脂多糖8. 能激活B细胞的超抗原是A. 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B. 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C. 热休克蛋白D. B细胞丝裂原E. 荚膜多糖9.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10.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共同抗原E.合成抗原11.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型抗原E.共同抗原12 . TD-Ag得名,是因为它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13.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基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性质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14.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细菌脂多糖E.IgM15. 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体又是抗原E.超抗原16. 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B.须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A.2.C3. B4.A5.C6.B7.A8.A9.D 10.B 11.B 12.E 13.A 14.D 15.D 16.A第四章免疫球蛋白一、选择题1.关于抗体,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抗体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液、体液、粘膜表面及分泌液中C、抗体是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D、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E、抗体都是体内产生的2.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CH区B.VH区C、CL区D、VL区E.VH与VL区3.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抗体A.抗毒素血清B.胎盘球蛋白C.淋巴细胞抗血清D、植物血凝素E.白喉抗毒素4.能与肥大细胞表面FcR结合,并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Ig是A.IgAB、IgDC.IgED.IgME.IgG5.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A.IgAB、IgDC.IgMD.IgGE.IgE6.脐血中哪类Ig增高提示胎儿有宫内感染?A.IgAB.IgMC.IgGD.IgDE.IgE7.血清半衰期最长的Ig是A.IgGB.IgMC.IgED.IgDE.IgA8.天然ABO血型抗体属于A.IgAB.IgMC.IgGD.IgDE.IgE9.新生儿从母乳中获得的抗体是A.IgA类抗体B.IgM类抗体C.IgG类抗体D.IgD类抗体E.IgE类抗体10.在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的Ig是A.IgGB、IgMC.IgED.IgDE.IgA11.合成SIgA分泌片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浆细胞D.黏膜上皮细胞E.肥大细胞12.关于IgE的正确描述是A.介导I型超敏反应B.能通过胎盘C.由粘膜上皮细胞产生D.有补体结合点E、具有调理作用13.下列分泌液中不含IgA的是A.唾液B.初乳C.汗液D、肠道分泌液E.支气管黏液14.人体内开始合成IgM的时间是A、胎儿早期B.胎儿晚期C.出生后一个月D.出生后三个月E.出生后六个月15.下列哪种细胞具有IgE FcRA.平滑肌细胞B.嗜碱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16.各种Ig单体分子共有的特性是A.与靶细胞结合后能介导ADCC作用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C.轻链与重链以非共价键结合D.与抗原结合后能激活补体E.与颗粒性抗原结合后能介导调理吞噬作用17.IgG分子能与细胞表面FcgR结合的区域是A.VLB.VHC.CH1D.CH2E.CH318.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发挥ADCC效应的Ig主要是A.IgAB.IgMC.IgGD.IgDE.IgE19.具有J链的Ig是A.IgG1B、IgG4C.SIgAD.IgEE.IgD20.SIgA 的J链的合成细胞是A.黏膜下浆细胞B.淋巴结中的浆细胞C.B细胞D.巨噬细胞E.黏膜上皮细胞21.关于IgG的错误叙述是A.可分为四个亚类B.可通过胎盘C.抗原结合价为二价D.CH2有补体C1q结合点E.经木瓜蛋白酶水解后可获得一个F(ab')2片段22.关于IgE,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在五类Ig中含量最低B、有CH4区C、可介导I型超敏反应D、有亲细胞性E、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最早发生23.决定Ig类别的抗原决定簇存在于Ig分子的A.轻链恒定区B.轻链可变区C.重链铰链区D.重链恒定区E.重链可变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E2.E3.D4.C5.C6.B7.A8.B9.A 10.B 11.D 12.A 13.C 14.B 15.B 16.B 17.E 18.C 19.C 20.A 21.E 22.E 23.D第五章补体系统一、选择题1.补体系统是A.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B.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C.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刺激而血清含量升高D.由30多种蛋白质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E.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其含量很不稳定2.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 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B. 所需离子相同C. 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D. 激活物质相同E.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3.灭活C3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I因子B.C4bPC.C8bPD.S蛋白E.DAF4.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是A. C5b~9B. C6b~9C. C5b~7D. C5b~8E. C6b~85.关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抗原抗体复合物是其主要激活物B. C1q分子有六个结合部位,必须与Ig结合后才能激活后续的补体成分C. C4是C1的底物,C4b很不稳定D. 激活顺序为C123456789E. 分为识别和活化两个阶段6.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A. C3bBbPB. C4b2bC. C3bBbD. C3bBb3bE. C5b~97.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A. C1B. C2C. C3D. C5E. C98.补体系统3种激活途径均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A. C1qB. C4和C2C. C3D. B因子E. D因子9.具有刺激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 C3aB. C3bC. C5bD. C4bE. C2a10.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不包括A. C3B. I因子C. D因子D. B因子E. P因子11.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 C4aB. C5aC. C3aD. C3bE. C5b12.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 C3~C9B. C5~C9C. C1~C9D. C1~C4E. C1、C2、C413.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参与凝集反应B. 对热稳定C. 在免疫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 有免疫调节作用,无炎症介质作用E. 补体只在特异性免疫效应阶段发挥作用14.与免疫球蛋白Fc段补体结合点相结合的补体分子是A. C3B. C1qC. C1rD. C1sE. 以上都不是15.下列哪种补体成分在激活效应的放大作用中起重要作用?A. C1B. C2C. C3D. C4E. C516.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A. C143256789B. C124536789C. C142356789D. C124356789E. C12345678917.通过自行衰变从而阻断补体级联反应的补体片段是A. C2aB. C3aC. C4cD. C4bE. C5a18.关于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三条途径的膜攻击复合物相同B. 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C. 经典途径从C1激活开始D. 旁路途径从C3激活开始E. MBL途径中形成的C3转化酶是C4b2b19.下列哪种补体成分与C3转化酶形成无关?A. C3C. C4D. C5E. B因子20.能协助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补体裂解片段是A. C3aB. C3bC. C5aD. iC3bE. C3d21.全身性细菌感染时,补体活性片段主要通过什么途径发挥免疫效应作用?A. 清除免疫复合物B. ADCCC. 调理作用D. 溶解细胞作用E. 引起炎症反应22.补体旁路激活途径与下列那种作用无关?A. 过敏毒素产生B. 膜攻击复合物形成C. C3裂解为C3a和C3bD. C4裂解为C4a和C4bE. C5裂解为C5a和C5b23.能够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G1B. IgG2C. IgG3D. IgME. 凝聚的IgA24.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被称为补体的A. 炎症介质作用B. 调理作用C. 免疫粘附作用D. 溶菌和细胞毒作用E. 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25.能抑制C1r和C1s酶活性的物质是A. C8bpB. DAFC. C1INHD. S蛋白E. C4bp26.在补体经典激活过程中,不被裂解的组分是A. C1B. C2C. C3E. C627.关于补体活化的MBL途径,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激活起始于MBL与病原体结合后B. MBL具有酶活性C. 其C3转化酶是C4b2bD.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E. C反应蛋白可激活C1q28.不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 C3B. C4C. C5D. D因子E. B因子29.下列哪种调节因子参与补体的正向调节?A.S蛋白B.D因子C.P因子D.DAFE.C8结合蛋白30.C1q能与哪些Ig的Fc段结合?A. IgG1、IgG3、IgG4、IgMB. IgG1、IgG2、IgG3、IgAC. IgG1、IgG2、IgD、IgMD. IgG1、IgG2、IgG3、IgME. IgG、IgA、IgM、IgG431.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A. C3bB. C2aC. C3aD. C4aE. C5a32.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A. IgGB. IgEC. IgAD. IgME. IgD33.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 C3bB. C4bC. C4aD. C5aE. C2a34.可协助I因子裂解C3b作用的是A. C4bpB. DAFC. H因子D. P因子E. HRF35.在抗感染过程中,补体发挥作用依次出现的途径是A. 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B. 旁路途径→经典途径→MBL途径C. 旁路途径→MBL途径→经典途径D. 经典途径→旁路途径→MBL途径E. MBL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36.CR3的配体是A.C4bB.C4cC.iC3bD.C3aE.C2a37.能使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成分是A.C5bB.C5b6789C.C5b67D.C5b678E.C8938.具有过敏毒素和趋化作用的是A.抗原B.CD分子C.补体D.细胞因子E.黏附分子39.能促进C3转化酶灭活的是A.C1INHB.CR1C.CR2D.CR3E.P因子40.补体系统的可溶性调节因子是A.B因子B.D因子C.I因子D.DAFE.MCP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2.E3.A4.A5.D6.D7.A8.C9.A 10.B 11.D 12.B 13.C 14.B 15.C 16.C 17.D 18.B 19.D 20.B 21.C 22.D 23.E 24.B 25.C 26.E 27.B 28.B 29.C 30.D 31.E 32.D 33.D 34.C 35.C 36.C 37.D 38.C 39.B 40.C第六章细胞因子.一、选择题1.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一般是小分子量蛋白质B. 与CKR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C. 主要以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D. 生物学效应具有拮抗性E. 生物学效应具有重叠性2.能促进未致敏的CD4+T细胞分化成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IL-1B. IL-12C. IL-11D. IL-4E. IL-63.下列哪类细胞不能分泌细胞因子?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C. 浆细胞D. 单核细胞E. 成纤维细胞4.能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细胞因子是A. IL-3B. IL-4C. IL-7D. M-CSFE. IL-115.关于IL-2的生物学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以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B. 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C. 能被活化的B淋巴细胞膜上的IL-2受体识别D. 可诱导抗原激活的T细胞发生凋亡E. 抑制Th1细胞的分化6.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细胞因子是A. IFN-aB. IFN-gC. G-CSFD. TNFE. IL-27.天然的特异性细胞因子抑制物是A. IL-1RaB. IL-2RC. IL-4RD. IL-6RE. IL-8R8.关于TGF-b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抑制巨噬细胞的激活B.抑制CTLs的成熟C.分泌TGF-b的T细胞表现抑制性T细胞的功能D.诱导激活的T细胞发生凋亡E.具有刺激细胞生长的作用9.下列哪种细胞因子不是活化的T淋巴细胞产生的?A.IFN-gB.IL-2C.IL-4D.TNF-bE.IL-110. 具有趋化功能的细胞因子称为A.interleukineB. thrombopoietinC. lymphotoxinD. chemokineE. erythropoietin11.TNF-a主要是由哪种细胞产生?A. 单核/巨噬细胞B. 静止T淋巴细胞C. B淋巴细胞D. 树突状细胞E. 红细胞12.细胞因子不包括A.淋巴毒素B.过敏毒素C.白细胞介素D.生长因子E.干扰素13.IFN-γ主要由下列那种细胞产生?A. LAK细胞B. 巨噬细胞C. NK细胞D. 成纤维细胞E. B淋巴细胞14.能增强MHC-I类分子表达的细胞因子是A. IFNB. TGFC. CSFD. IL-1E. IL-215.下列哪项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A. 细胞因子B. MHC分子C. BCRD. TCRE. CD分子16.能刺激红细胞前体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IL-1B. IL-2C. IL-4D. IFNE. EPO17.能促进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h2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L-1B.IL-5C.IL-2D.IL-4E.IL-318.关于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由细胞合成和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B. 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C. 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D.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机体都是有利的E. 细胞因子包括IL、IFN、CSF、TNF和趋化性细胞因子19.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IFN-γB.TGF-bC.IL-4D.CSFE.TNF20.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因子是A. IL-11B. IL-4C. IL-7D. EPOE. GM-CSF21.关于趋化性细胞因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分子量多为50~100kDB.是一个蛋白质家族C.可分为4个亚家族D.对T淋巴细胞有趋化作用E.对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有趋化作用22.刺激B细胞产生IgA的细胞因子是A. TNFB. IL-4C. IL-2D. TGF-bE. IFN23.能刺激未成熟T细胞前体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 IL-11B. IL-4C. IL-7D. EPOE. GM-CSF24.能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称为A. 单核因子B. IFNC. TNFD. CSFE. IL25.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成杀伤蠕虫的效应细胞的是A. IL-11B. IL-5C. IL-7D. EPOE. GM-CSF26.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因子是A. IL-2B. TNF-αC. IFND. TGFE. CSF27.主要由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A. I型干扰素B. II型干扰素C. 肿瘤坏死因子D. 白细胞介素E. 趋化性细胞因子28.属于C趋化性细胞因子的是A. IL-8B. MCP-1C. LymphotoxinD. LymphotactinE. Fractalkine29.关于细胞因子受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胞膜外区、跨膜区和胞浆区组成B.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的多数成员属多亚单位受体C.多种I型细胞因子受体有共用的相同的信号传递亚单位D.IFN的受体属于I型细胞因子受体E.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可作为相应细胞因子的运载体30.能抑制IFN-γ刺激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IL-2B.IL-12C.IL-4D.TGF-bE.IL-531. 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细胞因子属于A.CC亚族B.CXC亚族C.C亚族D.CXXXC亚族E.以上都不是32. 下列哪组细胞因子具有趋化作用?A.IL-1、IL-8、IL-3B.IFN、MCPC.IL-8、MCPD.TNF、IL-4E.IL-1、IL-633. 可通过内分泌形式作用于远处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IL-1B. IL-2C. IL-3D. IL-4E. IFN34. 直接参与FceRⅡ的表达和调节IgE生成的细胞因子是A. TNFB. IL-3C. IL-1D. IL-4E. IL-535.下列哪种细胞因子由Th细胞分泌并参与CTL的增殖与分化?A.IL-1B.TNF-bC.IFN-gD.MCPE.IL-836. 能与IL-2竞争结合IL-2R g 链的细胞因子是A. IL-4B. IL-6C. IL-8D. IL-10E. IL-1237. 可用于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细胞因子是A. IL-2B. IL-11C. IFN-γD. EPOE. M-CSF38. 刺激多种造血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是A. TNFB. SCFC. ILD. TGFE. IFN39. 关于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产生和作用具有多向性B. 合成和分泌是一种自我调控的过程C. 主要参与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D. 以特异性方式发挥作用E. 生物学效应强40. 介导炎症反应发生,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 IL-1B. IFNC. CSFD. IL-2E. IL-841. Th1细胞通过产生何种细胞因子抑制Th2细胞的活性?A. CSFB. IL-1C. IL-4D. IFN-gE. TNF42. 能与IL-3协同刺激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熟的是A. IL-4B. IL-5C. IL-11D. IL-13E. IL-743. 在Ig类别转换中,能促进IgM转换为IgE的细胞因子是A. IL-1B. IL-2C. IL-4D. IL-6E. TNF44. Th2细胞分泌的能刺激嗜酸性粒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是A. IL-2B. IL-8C. IL-5D. IL-6E. IL-1045. IL-10R可以归类于A.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B. 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C. 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D.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E.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家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C2. B3.C4.E5.E6.A7.A8.D9.E 10.D 11.A 12.B 13.C 14.A 15.A 16.E 17.D 18.D 19.E 20.E 21.A 22.D 23.C 24.E 25.B 26.B 27.A 28.D 29.D 30.A 31.B 32.C 33.A 34.D 35.C 36.A 37.E 38.B 39.D 40.E 41.D 42.C 43.C 44.D 45.C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因子一、选择题1.识别抗原肽,提呈抗原的表面功能分子是A.T细胞受体B.B细胞受体C.协同刺激分子D.MHC分子E.细胞因子受体2.白细胞黏附受体组属于整合素家族的是A.β1组B.β2组C.β3组D.β4组E.β5组3.LFA-1的配体是A.LFA-2B.VLA-1C.FND.LFA-3E.ICAM-1,2,34.L-选择素主要分布于A.白细胞B.血小板C.活化内皮细胞D.红细胞E.巨噬细胞5.VLA-1整合素主要分布于A.单核细胞B.T细胞C.B细胞D.巨核细胞E.内皮细胞6.淋巴细胞归巢受体的配体是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B.黏膜地址素C.血管地址素D.L-选择素E.P-选择素7.整合素家族分组的依据是A.α亚单位B.β亚单位C.β1亚单位D.β2亚单位E.β3亚单位8.E-选择素最初表达于A.白细胞B.血小板C.单核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巨噬细胞9.HIV的主要受体是A.CD3B.CD4C.CD8D.CD28E.CD4010.选择素家族成员都能识别的受体是A.CD15s(sLex)B.CD34D.CLAE.ESL-111.模式识别受体主要分布于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吞噬细胞E.树突状细胞12.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黏附的黏附分子是A.L-选择素B.E-选择素C.整和素D.白细胞黏附受体E.P-选择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D 2.B 3.E 4.A 5.A 6.C 7.B 8.D 9.B 10.A 11.D 12.E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一、选择题1.现知MHC的主要功能是A.专司组织相容B.专司移植排斥C.专司疾病易感D.专司疾病抵抗E.提呈抗原2.对HLA基因复合体描述错误的是A.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B.专门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C.Ⅰ类基因包括A、B、C三个座位D.Ⅱ类基因由DP、DQ、DR三个亚区组成E.每个Ⅱ类基因亚区又有二个或二个以上功能基因座位3.不属于MHC经典Ⅰ类和Ⅱ类基因的是A.HLA-AB.HLA-BD.HLA-DRE.HLA-E4.H-2Ⅱ类分子是A.I-AB.I-EC.H-2D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5.属于MHC非经典Ⅰ类基因的是A.HLA-GB.HLA-EC.HLA-F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6.MHC分子中不构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A.Ⅰ类分子的α1B.Ⅰ类分子的α2C.Ⅰ类分子的α3D.Ⅱ类分子的α1E.Ⅱ类分子的β17.MHC分子中不形成Ag结合槽的结构域是A.Ⅱ类分子的α1B.Ⅱ类分子的β1C.Ⅱ类分子的α2和β2D.Ⅰ类分子的α1E.Ⅰ类分子的α28.HLAⅠ类分子的重链胞外段有A.α1结构域B.α2结构域C.α3结构域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9.对MHC中LMP基因描述错误的是A.即低分子量多肽基因B.包括LMP2和LMP7两个座位C.编码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相关成分D.在APC中参与对内源性Ag的酶解E.在APC中参与对外源性Ag的酶解10.对MHC的TAP分子描述错误的是:A.即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B.为内质网上一个异二聚体分子C.双链分别由TAP1和TAP2两个座位基因编码D.使内源性抗原肽从胞质溶胶进入内质网腔与MHCⅠ类分子结合E.使外源性抗原肽从胞质溶胶进入内质网腔与MHCⅡ类分子结合11.对HLA-DM基因描述错误的是:A.包括DMA和DMB座位B.产物参与APC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C.产物帮助溶酶体中Ag片段进入MHCⅡ类分子Ag结合槽D.属MHC免疫功能相关基因E.属MHC非经典I类基因12.对HLA-DO基因描述错误的是:A.属MHC免疫功能相关基因B.属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C.属MHC非经典I类基因D.包括DOA和DOB两个座位分别编码DO分子α链和β链E.产物DO分子是DM功能负向调节蛋白13.对tapasin描述不正确的是:A.即TAP相关蛋白B.对MHCⅠ类分子在内质网中的装配起作用C.参与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D.参与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E.属MHC免疫功能相关基因14.对内源性抗原作用的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是A.LMP基因B.TAP基因C.tapasin基因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15.对外源性抗原作用的MHC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基因是A.LMP基因和TAP基因B.LMP基因和tapasin基因C.TAP基因和tapasin基因D.HLA-DM基因和HLA-DO基因E.HLA-DM基因和TAP基因16.人类MHC炎症相关基因不包括A.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B.转录调节基因或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C.MHCⅠ类相关基因(MIC)家族D.热休克蛋白基因家族E.C型凝集素受体基因家族17.人类MHC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家族包括:A.TNF(TNFa)座位B.LTA(LTa)座位C.LTB(LTb)座位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18.人类MHC转录调节基因或类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包括A.类I-κB(IkBL)基因B.B144基因C.锌指基因ZNF173和ZNF178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19.对人类MHCⅠ类相关基因(MIC)家族描述错误的是A.包括MICA和MICB基因B.MICA座位等位基因数量可与经典HLA基因相比C.MIC是NK细胞激活性受体NKG2C的配体D.不同的MICA等位基因在启动NK杀伤活性上有差异E.不属于炎症相关基因20.人类MHC的HSP70基因是A.其产物参与炎症和应激反应B.其产物可作为分子伴侣参与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C.属于炎症相关基因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21.对HLA-E分子错误描述的是A.属HLAⅠa基因产物B.由重链(α链)和b2-m组成C.可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在羊膜和滋养层细胞高表达D.其抗原结合槽高度疏水,所结合9肽结构十分保守E.结合的抗原肽属于HLAⅠa和一些HLA-G分子的信号肽22.属于b型Ⅰ类的HLA基因是A.A、B、CB.DP、DQ、DRC.E、G、FD.K、D、LE.Eb、Ea、Ab、Aa23.属于a型Ⅰ类的HLA基因是A.A、B、CB.DP、DQ、DRC.E、G、FD.K、D、LE.Eb、Ea、Ab、Aa24.与HLA-B27阳性关联的是A.类风湿性关节炎B.系统性红斑狼疮C.强直性脊柱炎D.肾小球性肾炎咯血综合症E.乳糜泻25.以KIR和LIR为受体在母胎耐受中发挥功能的分子是A.HLA-AB.HLA-BC.HLA-CD.HLA-GE.HLA-E26.载肽后高亲和力结合CD94/NKG2A致NK细胞抑制的分子是A.HLA-AB.HLA-BC.HLA-CD.HLA-GE.HLA-E27.截至2002年7月等位基因数量最多的是A.HLA-AB.HLA-BC.HLA-CD.DRAE.DRB128.参与母胎免疫耐受形成的是A.HLA-A和HLA-BB.HLA-B和HLA-CC.HLA-A和HLA-CD.HLA-E和HLA-GE.HLA-DP和HLA-DQ29.对HLA-DR亚区功能性基因座位描述正确的是A.有一个DRA和4个DRB基因座位B.DRA和DRB分别编码DRα和DRβC.不同DRB座位参与构成不同单元型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30.对应于小鼠Eb-Ea的HLA分子是A.DPa-DPbB.DQa-DQbC.DRa-DRb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31.对应于小鼠Ab-Aa的HLA分子是A.DPa-DPbB.DQa-DQbC.DRa-DRb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32.在小鼠中无对应物的HLA分子是A.DPa-DPbB.DQa-DQbC.DRa-DRb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33.为MHC非经典Ⅰ类基因的是A.HLA-AB.HLA-BC.HLA-CD.HLA-EE.HLA-DR34.在小鼠中有对应物的HLA分子是A.DRa-DRbB.DQa-DQbC.DPa-DPbD.上列A和B两项E.上列A、B和C三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E2.B3.E4.D5.E6.C7.C8.E9.E 10.E 11.E 12.C 13.C 14.E 15.D 16.E 17.E 18.E 19.E 20.E 21.A 22.C 23.A 24.C 25.D 26.E 27.B 28.D 29.E 30.C 31.B 32.A 33.D 34.D第九章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一、选择题1. 中性粒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可存活A.数小时B.十几小时C.数天D.数周E.数月2. 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A.IgGFc受体B.C3b受体。
医学免疫学考试精品题库: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第二十一章免疫缺陷病复习要点:1.掌握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分类原则。
2.掌握继发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发生的机制,免疫学异常,及实验室检查原则。
3.了解临床上常见的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发生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缺陷病是:A. 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受损所致免疫功能降低或缺失的一组临床综合征B. 应用免疫抑制剂导致的免疫无应答状态C. 由于过度而持久的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组织器官损伤的一类疾病D. 机体对某些抗原所产生的非正常生理性免疫应答E. 机体经某种抗原诱导后形成的特异性免疫无应答状态2.按发病原因免疫缺陷病可分为:A. 补体缺陷病、吞噬细胞缺陷病B. 抗体缺陷病、T淋巴细胞缺陷病C.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D. T和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病、吞噬细胞缺陷病E. T淋巴细胞缺陷病、B淋巴细胞缺陷病3.下列哪种疾病属于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A. DiGeorge综合征B. XSCIDC. 慢性肉芽肿病D. 艾滋病E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4.以下哪类疾病是由于MHCⅡ类分子表达缺陷引起的? ★A.Bruton综合征B.Ⅱ型裸淋巴细胞综合征C.Wiskott-Aldrich综合征D.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E.网状组织发育不良5.在检查IDD病人体液免疫功能时,主要检测的Ig是:A.IgA 、IgD 、IgGB.IgA、IgE、IgMC.IgA、IgG、IgMD.IgD、IgE 、IgGE.IgA 、 IgD、IgE6.为了解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用于评价T淋巴细胞功能的试验是:A. E花环试验B.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C.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D. 膜表面Ig测定E. 溶血空斑试验7.伴湿疹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是:★A. γc链基因缺陷B. Btk基因缺陷C. ADA基因缺陷D.WASP基因缺陷E. PNP基因缺陷8.艾滋病人会出现哪项反映免疫缺陷的特征指标?A. CD4+T细胞↓、CD8+T细胞不变、CD4+/CD8+比值↓B. CD4+T细胞↑、CD8+T细胞不变、CD4+/CD8+比值↑C. CD8+T细胞↓ CD4+T细胞不变、 CD4+/CD8+比值↑D. CD8+T细胞↑、 CD4+T细胞不变、CD4+/CD8+比值↓E. CD4+T细胞↑ CD8+T细胞↓ CD4+/CD8+比值↑9.Chediak-Higashi综合征属于:★★A. B淋巴细胞缺陷病B. T淋巴细胞缺陷病C. 吞噬细胞缺陷病D. 补体缺陷病E. 联合免疫缺陷病10.慢性肉芽肿病(CGD)属于哪类免疫缺陷病? ★★A. T淋巴细胞缺陷病B. B淋巴细胞缺陷病C. 联合免疫缺陷病D. 补体缺陷病E. 吞噬细胞缺陷病11.CD4+/CD8+T细胞比值可作为检测机体免疫状态的一项指标,其正常比值为:A. <0.5B. 0.8~1C. 1~1.5D. 1.5~2E. 2~2.512.下列哪种方法可用于检测免疫缺陷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 ★A. 速发型皮肤过敏试验B.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C. 放射免疫试验D. 溶血空斑试验E. EAC花环试验13.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最常见的是:A. 联合免疫缺陷B. 吞噬细胞缺陷C. B淋巴细胞缺陷D. T淋巴细胞缺陷E. 补体缺陷14.诊断体液免疫缺陷的试验宜用:★A. 血清Ig定量测定B. OT试验C. 白色念珠菌素试验D. E花环试验E. EAC花环试验15.AIDS属于哪种免疫缺陷病?A.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B. 体液免疫缺陷病C. 联合免疫缺陷病D.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E. 以上都不是16.免疫缺陷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A. 对各种感染的易患性增加B.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C. 超敏反应的发病率增高D.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率增高E. 营养不良17.DiGeorge综合征属于:★A.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B. B淋巴细胞缺陷病C. T淋巴细胞缺陷病D.补体缺陷病E. 吞噬细胞缺陷病18.最常见的选择性Ig缺陷是:★★A. 选择性IgM缺陷B.选择性IgA缺陷C. 选择性IgG缺陷D.IgM升高和IgG、IgA缺陷E. 选择性IgE的缺陷19.疑为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病人宜作哪项检测?★A. EAC花环试验B. T淋巴细胞数量、亚群及功能检测C. 溶血空斑试验D. 免疫球蛋白检测E. E花环试验20.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 性接触、注射途径、消化道传播B. 性接触、呼吸道传播、注射途径C. 性接触、垂直传播、消化道传播D. 性接触、呼吸道传播、垂直传播E. 性接触、注射途径、垂直传播21.疑为Bruton综合征病人,应作哪项检查?★A.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B. E花环试验C.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D.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E.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22.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由哪类补体缺陷引起的?A. C3缺陷B. C4缺陷C. C1INHD. C1q缺陷 E C9缺陷23.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缺乏,一般应考虑哪种疾病? ★A. 轻链病B. 重链病C. 免疫缺陷病D. 免疫增殖病E. 自身免疫病24.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为:A. CD4+细胞B. CD4-细胞C. CD8+细胞D. CD8-细胞 E CD4+CD8+细胞25.AIDS的特征性免疫异常是:A. 补体活性降低B. 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缺乏C. 血清IgG、IgA升高D. CD4+T细胞缺乏,CD4+/CD8+T细胞比值下降E. 体液免疫功能正常26.与HIV复制和播散有关的主要免疫细胞为:A.T淋巴细胞 B. B淋巴细胞C. 巨噬细胞D.NK细胞E. 中性粒细胞27.ADA和PNP缺陷可导致:★A. 粒细胞发育障碍B. 慢性肉芽肿病C.Bruton综合征D.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E. 联合免疫缺陷病28.下列哪种免疫缺陷病应用基因治疗获得成功? ★A. 腺苷脱氨酶缺陷病B. PNP缺陷病C. Swiss型低丙种球蛋白症D. DiGeorge综合征E. Bruton综合征29.白细胞粘附缺陷属于:★★A. T淋巴细胞缺陷病B. B淋巴细胞缺陷病C. 补体缺陷病D. 吞噬细胞缺陷病E. 联合免疫缺陷病30.外周血总的T淋巴细胞绝对值为多少时,提示有细胞免疫缺陷的可能? ★A. (1.5~3)×109L-1B. <1.2×109L-1C. <3×109L-1D. >3×109L-1E. 以上都不是31.骨髓检查对哪类免疫缺陷病有重要意义? ★A. Bruton综合征B. 慢性肉芽肿病C. 白细胞粘附缺陷D. DiGeorge综合征E. 选择性Ig缺乏症32.目前,在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治疗手段中,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是:A. 抗感染B. 免疫疗法C. 放射治疗D. 骨髓移植E. 替补疗法33.腺苷脱氨酶缺陷属于:★A. T淋巴细胞缺陷B. B淋巴细胞缺陷C. 联合免疫缺陷D. 吞噬细胞缺陷E. 补体缺陷34.与体液免疫应答异常有关的免疫缺陷病是:★A. 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B. 夜间血红蛋白尿C. 肉芽肿病D. 慢性粘膜念球菌病E.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35.下列哪种疾病是由MHCⅡ类分子表达缺陷引起的? ★A. XSCDB. Wiskott-Aldrich综合征C.白细胞粘附缺陷D. 性联高IgM综合征E. 以上都不是36.C3缺陷的最常见临床结果是:★★A. 肿瘤的发病率增加B. 对病毒的易患性增高C. 对真菌的易患性增高D. 对化脓性细菌易患E. 以上都不是37.一婴儿接种BCG后,出现致死性、弥散性感染,这种接种反应可能是由于:★A. B淋巴细胞缺陷B.对佐剂的反应C. 补体缺陷D.吞噬细胞缺陷E. 联合免疫缺陷38.患儿反复出现化脓性细菌感染史,临床检查结果显示:血清IgG<2g/L,淋巴结无生发中心,但T 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无异常。
免疫学习题-全
第—部分多选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抗原………………第三章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第四章免疫器官与细胞·第五章细胞因子……….第六章补体系统……….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第八章免疫应答…………………第九章免疫调节…………………第十章超敏反应…………………第十一章免疫学检测技术………第十二章免疫防御………………第十三章免疫耐受………………第十四章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第十五章免疫缺陷………………第十六章肿瘤免疫………………第十七章移植免疫………………第十八章免疫学防治……………第二部分名词解释………………第三部分问答题…………………第一部分多选题第一章绪论A型题1 可清除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免疫功能是A. 免疫防御功能B. 免疫监视功能C. 免疫稳定功能D. 以上均是E. 以上均不是2 维持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免疫功能是A 免疫监视 B. 免疫稳定C 免疫防御 D. 以上均是E 以上均不是3.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起始于A. 生物化学B. 病理学C. 病毒学D. 微生物学E. 生理学4 提出抗体产生的侧链学说的学者是A Jenner B. EhrlichC. BehbringD. BordetE. 北里柴三郎5 提出细胞免疫学说的学者是A Ehrlich B. MetchnikovC Behring D. LandsteinerE.Tiselius6 提出抗体形成的克隆选择学说的学者为A. JerneB. BurnetC. MedawarD. EhrlichE. Behring7.免疫的正确概念是A. 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B.机体抗传染的过程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的组织细胞的功能E 机体清除和杀灭自体突变细胞的功能8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 超敏反应B.移植排斥反应C 自身免疫病D.肿瘤E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9.免疫功能不包括下列哪项?A 免疫防御B 免疫监视C 免疫稳定D.免疫记忆E 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10.最早创造用人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A.中国 B 朝鲜C.英国D.俄国E 日本11.创用牛痘预防天花的学者是A PasteurB JennerC.Koch D.LandsteinerE.Ehrlich12.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A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 抗原抗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C 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13.免疫监视功能是指机体A 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B 杀伤、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C 识别和排除异物的功能D 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E 防止寄生虫感染的过程14 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 肿瘤细胞—中性粒细胞—免疫防御B 自身衰老细胞—抗体—免疫监视C 葡萄球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免疫防御D.病毒感染—抗体—免疫自稳E 结核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免疫监视15.免疫功能的正常表现有A.清除病变细胞 B 自身稳定C.抗病毒 D 清除突变细胞16.免疫功能的异常表现有A.超敏反应 B 发生肿瘤C 自身免疫病D 持续感染试题答案1B.2B.3D.4B. 5B. 6B. 7C. 8D. 9E.10A.11B. 12C. 13B. 14C . 15ABCD.16ABCD第二章抗原A型题1.对人而言,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物质是A.甲胎蛋白B.ABO血型物质C 甲状腺球蛋白D.受电离辐射药物影响的细胞E.免疫球蛋白2.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分子的物理性状 B. 抗原分子量的大小C. 抗原分子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D.抗原分子内部结构的复杂型E 以上所有3.半抗原A. 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B. 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C. 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D.只有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E.只有与蛋白质裁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反应性4.对于人而言,HLA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 B. 同种异型抗原C 肿瘤持异性抗原 C. 改变的特异性抗原E.异嗜性抗原5 不以抗原决定簇与抗原受体结合的是A完全抗原 B.超抗原C.半抗原D.TD抗原E.TI抗原6.兄弟姐妹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A.异种抗原 B. 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 隐蔽抗原7.许多抗原被称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是因为A 不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不是在胸腺中产生C. 仅存在于胸腺细胞上D. 只产生细胞免疵E.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细胞辅助8.半抗原A. 只能与载体偶联才能与抗体分子结合B. 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C. 是大分子物质D. 是小分子物质E. 不具有免疫反应性9.半抗原A. 能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B. 能与相应抗体结合C. 是抗原与载体结合物D. 不能作为变应原E. 不能作为耐受原10.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物质是A. 甲胎蛋白B. ABO血型物质C. 甲状腺球蛋白D. 肠毒素E. 外毒素11.抗原的两大基本性能是A.异物性和特异性B. 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C. 抗原性和异物性D. 理化复杂性和特异性E.异物性和免疫反应性12. 类毒索A. 有免疫原性、有毒性B. 无免疫原性、无毒性C. 有免疫原性、无毒性D. 无免疫原性、有毒性E. 以上都不对13. 甲胎蛋白是A. 隐蔽的自身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 肿瘤特异性抗原 D. 肿瘤相关抗原E. 以上都不对14.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的抗原是A. 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 异嗜性抗原D.自身抗原E.以上均不对1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A.TD抗原 B. 抗体C.补体 D. 不完全抗原E.TI抗原1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抗原A.血清蛋白 B. 细菌外毒素C 类毒素D.细菌多糖E.补体17.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完全抗原B.TD—AgC TI—Ag D.半抗原E. 自身抗原18.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 B 隐蔽抗原C.类属抗原D.异嗜性抗原E.以上都不对19.连续抗原决定簇指的是A.同一种决定簇连续排列在一起 B. 不同决定簇连续排在一起C. 构成决定簇的残基连续排列在一起D. 构成决定该的小分子连续排列在一起E 以上都对20.从理论上来讲,下列哪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猴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A.人 B. 马 C 鸡 D. 小鼠E.鱼21.下列何种说法是正确的?A 异嗜性抗原就是交叉抗原 B. 半抗原可理解为决定簇C. 隐蔽抗原就是自身抗原 D 异物性可理解为异种抗原E.佐剂就是弗氏佐剂22.佐剂A. 单独具有抗原性B. 增强弱免疫原的免疫原性C. 只增强细胞免疫D. 可作为疫苗来使用E 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成分23.关于抗原性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 分子量越大抗原性越强B. 含芳香族氨基酸的蛋自质免疫原性强C. 多糖具有免疫原性D. 明胶虽然缺少芳香族氨基酸,但因为分子量大E 种系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24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A. 抗原的物理性状B. 抗原结构的复杂性C. 抗原分子表面特殊的化学基团D. 抗原分子量的大小E 抗原的种类25 关于TD抗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在胸腺中产生B. 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C. 仅存在于T细胞上D. 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E .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26 关丁表位(epitope),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超抗原B. 新抗原C. 半抗原D. 抗原与MHC分子结合的部分E 抗原决定簇27.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的实际意义是A 毒性作用B 诱发自身免疫病C 免疫抑制D.有利于病毒的复制E 以上都对28.关于TI抗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与TCB结合,并使之失活B 通常是蛋白质C 不能产生免疫记忆D.引起强烈免疫应答E 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不需任何类型T细胞的参与29.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除外下列四一项?A.增强免疫原性B.改变抗体类型C.提高抗体滴度 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E.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30 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分子应小于A. 100万DalB. 10万Da1C.5万Dal D. 1万DalE. 0.4万Dal31 创建人工结合抗原的学者是A.Jerne ndsteiner C. Burnet D. Behring E. Medawar32 下述哪种抗原为自身抗原?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 异嗜性抗原D. 肿瘤抗原E.病毒性抗原33、关于异嗜性抗原,下列哪一项织合正确A 大肠杆菌O86-人A血型物质B.肺炎球菌14型-人B血型物质C.大肠杆菌Q14型-人结肠粘膜D.衣原体-MG株链球菌E.立克次体-大肠杆菌34.关于异嗜性抗原,下列哪一项组合A. 大肠杆菌O86型-人A血型物质B. 肺炎球菌14型-人的B血型物质C. 大肠杆菌O14型-人胃粘膜D. 支原体-MG株短球菌E. EB病毒-猪红细胞35.关于异嗜性抗原,正确的为A.脉鼠脏器一人红细胞B.肠鼠脏器一牛红细胞C 脉鼠脏器一马红细胞D.脉鼠脏器一羊红细胞E.脉鼠脏器一免红细胞36.关于肿瘤相关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为存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成分B.它们在正常细胞上有微量表达C. 在肿瘤细胞的岗表达是相应太达基内服抑制的结果D 蹈常兵南免疫原件E 肿瘤胚胎抗原是只常见的肿瘤相关抗原37 超抗原能激活大量T细胞,约占T细胞库的A 40%-80%B 20%-40% C.5%-20% D 1%-3% F0.1%-0.5%38. 能强烈刺激T细胞增殖的超抗原为A. 金黄色球菌球菌肠毒素AB. A群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C. A群溶血性锥球菌致热外毒素D. A群溶血性链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E. 热休克蛋曰39.能强烈刺激T细胞增殖的超抗原为A. HIV的gpl20B. 热休克蛋白(HSP)C.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D. A群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E.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40. 关于抗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单独用半抗原免疫动物也能产生抗体B. 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再免疫动物才能产生抗体,但该抗体在试管内不能同半抗原结合C.所有抗原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中都需T细胞辅助D. 在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与抗原的分子量大小无关E. 注射抗原比口服抗原更易产生抗体41.关于抗原,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A 核抗原—DNAB 自身抗原—HLAC.完全抗原—绵羊红细胞 D 细胞浆抗原—线粒体抗原E 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42.关于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父亲为A型,母亲为O型时,其子女可能是A型B.父亲为B型,母亲为O型时,其子女可能为O型C 父亲为AB型,母亲为O型时,其子女血型不可能为O型D 父亲为AB型,母亲为O型时,其子女血型不可能为AB型E.双亲都是A型时,不能有O型的子女44.发现ABO血型的学者是A Pasteur B.Jenner C Koch D. Dausset E Landsteiner 45.偶联到蛋白质载体上才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A 调理素B.佐剂 C 半抗原D.变应原 E 耐受原46.用下述何种抗原免疫小鼠能产生抗DNP抗体?A.DNP B.多聚L—赖氨酸C DNP—牛血清白蛋白D.小剂量牛血清白蛋白E 大剂量牛血清白蛋白47.所谓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A.这些抗原在胸腺中加工处理 B 针对这些抗原的抗体是在胸腺内产生C 这些抗原仅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D.针对这些抗原的抗体产生需要TH细胞E 针对这些抗原的循环抗体48. DNP-BSA为A 天然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人工抗原E.合成抗原49.关于共同抗原,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两个性质不同的抗原,彼此之间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B 共同抗原是异嗜性抗原的物质基础C 共同抗原是抗―O‖试验的依据D 共同抗原是外斐氏反应的依据E.共同抗原是MG链球茵凝集试验的依据50.输血时最不易找到合适输血者的血型是A O型Rh-B A型Rh-C.B型Rh- D.AE型Rh- E.AB型Rh+51 关于ABO血型抗体(凝集素)的性质,下列哪项是正确A.天然抗体B.多为IgMC 不能通过胎盘D 冷抗体E. 以上均对52 关于Rh血型抗体的性质,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免疫抗体 B 多为IgGC 能通过胎盘D.温抗体E. 以上均对53.关于Rh血型在临床实践中应避免的是下列哪一项?A Rh+受血者,第一次接受Rh-血液B Rh-受血者,第一次接受Rh+血液C Rh-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血液D Rh-的母亲,第一次妊娠Rh+胎儿E Rh-的母亲,第二次妊娠Rh+胎儿54.下述哪种物质进入体循环,易形成自身抗原?A.伤寒杆菌 B 流感病毒C 红细胞血型抗原D.眼晶体蛋白E.类毒素55.肝癌患者血清中的AFP对该患者来说是A.抗原B半抗原C 抗体D 既是抗原又是抗体E.既不是抗原也不是抗体56.患者血清中的癌胚抗原对该患者来说是A.自身抗原 B 载体蛋白C 既不是抗原也不是抗体D.抗体E 既是抗原又是抗体57.用抗原性弱的抗原制备抗体时,下述哪项做法效果最佳?A . 皮内注射 B. 肌肉注射C.腹腔注射D.静脉注射E. 加佐剂皮内注射58 接种牛痘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表明A. 增强巨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能力B. 抗原免疫反应性C. 被动免疫的效果D.增强了天然免疫力E. 抗原特异性59 外毒素变成类毒素A.是使毒素的免疫原性更强 B 是减弱毒素的毒性C.是增强与抗毒素的亲和力 D 只可诱导天然免疫E 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60.免疫佐剂是A.增强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质 B 增强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物质C 减少免疫原毒性的物质 D 增强免疫交叉反应性的物质E 增强造血作用的物质61.下列属于半抗原的物质是A.ABO血型物质B.青霉素C 葡萄球菌肠毒素D LPSE. 细菌夹膜多糖62 同种不同个体间存在的不同A. 独特型抗原B.自身抗原C.异种抗原 D. 同种异型抗原E. 异嗜性抗原63.HLA分子属于:A.肿瘤相关性抗原B.交叉抗原C 同种异型抗原D.异种抗原E. 独特型抗原64.下列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蛋白质B.LPSC.DNA D.不完全弗氏佐刑E. 氢氧化铝65用于治疗人破伤风的抗毒素A 抗原B 半抗原C 抗体D .不完全抗体E 抗原抗体复合物66 血型抗原属下列那种类型抗原A 异种抗原B 异嗜性抗原C 同种异型抗原D 自身抗原E 肿瘤抗原67 下列哪—类抗原属于非胸腺依赖性抗原A 类毒素B SRBCC LPSD BCGE 抗毒素血清68 下列抗原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 细菌外毒素B 细菌内毒素C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D 青霉素E 佐剂69.同种异型抗原A 是分布于种间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标志B 分布于同种所有个体中C 是确定蛋白质同种型的抗原D 在同种个体间不诱导免疫应答E 诱导机体产生IgG类抗体70 半抗原A 除非与载体结合,否则不能与抗体结合B 是大分子物质C 通常具有多肽的性质D 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E 只能触发体液免疫71 几乎不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是A 脂多糖B 蛋白质C 脂类D 核酸E.糖蛋白72 有关超抗原错误的是A 免疫识别不需抗原加工B 可与抗原递呈细胞的MHC—II类分子结合C 具有MHC限制性D 活化T细胞后诱导其凋亡E 与TCR Vβ结合73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组织细胞成分有差异,因此可互为抗原,这种抗原称为A. 独特型抗原B.异种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 D. 异嗜性抗原E. 交叉抗原74.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被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被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对于这一实验结果,最可能的解释是A. 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无特异性B.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C. 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D.抗体2对二硫键有特异性E. B和C正确75.下列哪种物质对人体来说不是抗原?A. 动物的免疫血清B. 自身释放的晶体蛋白C. 异种移植抗原D.自身皮肤移植E.异种血型的红细胞76.下列哪种物质是抗原A.脂肪 B. 蛋白质 C. 类毒素D.抗毒素E.多糖77 红细胞血型抗原属于A. 独特型抗原B. 异种抗原C. 同种异型抗原D. 异嗜性抗原E.自身抗原78.关于抗原物质的性质A. 大分子物质B. 抗原均具有―异物性‖C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一定也具有抗原性D.具有抗原性的物质一定具有免疫原性E.以上都不对79.下述哪种物质对人体来说不是抗原物质?A.人血清白蛋白 B 牛血清白蛋白C.成毒活疫苗 D 类毒素E.细菌外毒素80.关于AB血型人的血液中存在的血型抗体,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抗A抗体B.抗B抗体C 抗A和抗B抗体D.无抗A和抗B抗体E A抗原及B抗原81.我国汉族人Rh血型阳性率为A.99%以L阳性 B 99%以上阴性C 5%阳性D 5%阴性E.10%阳性82.参与识别TD抗原诱导产生抗体的A.TH和B细胞B.NK和B细胞B. T、B和M细胞 D. B细胞E.M和B细胞83. 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抗原物质是A.Am血型抗原 B Rh血型抗原C.HLA抗原系统D.异嗜性抗原E 独特型抗原84 关于佐剂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佐剂是特异性免疫增强剂B 与免疫原混合后可增加抗原在体内存留时间C.最常用于实验动物的是弗氏佐剂D 可刺激巨噬细胞,增加它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能力E.增强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85 下列关于超抗原的性质,哪一项是正确的?A.有严格的MHC限制性B 无需经APC加工可直接与MHC—II类分子结合C 与自身免疫无关D 内源性超抗原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体内E 一种超抗原只可活化少数T细胞克隆86.20世纪初,Forssman用脉鼠肝、脾、肾上腺等脏器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免疫家兔获得的抗体,除能与原来相应的脏器抗原反应外,还可使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A.可能绵羊红细胞发生了自身凝集B 脉鼠某些组织与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C. 豚鼠与绵羊之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D.豚鼠脏器在制备悬液过程中其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E.体外实验中,绵羊红细胞的抗原发生了改变B型题题87—91A.内源性抗原 B.外源性抗原C.TD抗原 D.TI抗原E.超抗原87.被免疫细胞识别承受MHC限制的是88.被免疫细胞识别需与MHC—II类分子结合的是的可直接刺激B细胞合成抗体的是90.可直接与T结合诱导T细胞调亡的是91.被免疫细胞识别需与MHC—I类分子结合的是题92—96A HLAB 青霉素C 花粉D 进入血液的精子E Forssman抗原92.属于半抗原的是93.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94 属于常见变应原的是95.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96. 属于自身抗原的是题97—101A.完全抗原 B 半抗原C.超抗原C.异嗜性抗原 D 自身抗原97 具有免疫反应性,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98 不同种系动物、植物或微生物之间存在的共同抗原是99.某些细菌毒素和逆转录病毒蛋白构成的抗原性物质是100.只有与蛋白载体结合才具免疫原性的物质是l01.不需与蛋白载体再结合就具免疫原性的物质是题102—108A 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肿瘤相关抗原E.半抗原l02.ABO血型抗原是103.HLA是104 眼葡萄膜色素是105.癌胚抗原是106.非那西汀是107.匹拉米洞是108.多巴是题l09—111A.DNCB B.HLA C.LPS D.白喉抗毒素血清 E 葡萄糖109 半抗原110 既是抗原又是抗体111 既非抗原又非抗体题112—116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嗜性抗原D 自身抗原E.肿瘤相关抗原112 AFP是113 CEA是114 HLA—DR115 免疫球蛋白独持型抗原是116 豚鼠组织抗原成分与绵羊红细胞题117—120A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ABO血型物质C 二硝基苯酚D 脂多糖 E. BSA117 可用作载体的是118 半抗原的是119 属于超抗原的是12() 属于TI抗原的是C型题题121—124A HLA B. 甲胎蛋白C 两者都正确D.两者都不正确121 同种异型抗原122 自身抗原123 完全抗原124 肿瘤相关抗原题125—128A.半抗原 B 完全抗原C 两者都正确D 两者都不正确125.具有免疫原性126.具有免疫反应性127.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28.不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题129—132A TD抗原B TI抗原C. 两者都对 D 两者都不对129.产生体液免疫130.不产生体液免疫131.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132.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丁细胞辅助题133—135A 载体反应细胞B.半抗原反应细胞C 两者均是D.两者均不是133.T细胞为134 TH135 NK细胞为题136一138A.载体抗原决定簇B.半抗原决定簇C. 两者均识别D.两者均不识别137.B细胞识别138.NK细胞识别题139—14lA 线性或连续决定簇B 构型或不连续决定簇C 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139.T细胞识别140.B细胞识别141.NK细胞识别题142—144A.胰高血糖素分子N端B,胰高血糖素分子C端c.两者均是D.两者均否142.T细胞识别部位是143.B细胞识别部位是144.NK细胞识别部位是题145—147A.抗原 B.抗体 C 两者皆是145 类毒素为146.干扰素为147.转移因子为题148—149A.AFPB. CEAC. 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48 肿瘤特异性抗原149 肿瘤相关抗原题150—151A异嗜性抗原 B 同种异型抗原C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150 隐蔽的自身抗原151 修饰的自身抗原题l 52一L53A脂多搪 B 类毒素c两者都是 D 两者都不是152 TI抗原153 TD抗原题154一158A 抗原B抗体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54.AFP155.白喉类毒素156.破伤风抗毒素血清157 转移因子158 绵羊红细胞题159—160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 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59.溶血性链球菌与人心肌组织之间160.Rh血型抗原是题161—162A.LPS B PWM C 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61.促有丝分裂素162.免疫佐剂题163—172A 免疫原性B.免疫反应性C.两者皆有 D 两者皆无163.破伤风外毒素164.破伤风类毒素165.白喉抗毒素血清166.植物花粉167.流感病毒168.结核杆菌169.青霉素170.安替比林171.匹拉米洞172.葡萄糖173.构成抗原的必要条件是A.异物性 B 分子较大 C. 与机体免疫系统从未接触D.有芳香环174.届于完全抗原的是A病毒 B 细菌外毒素C化学药品D.花粉175.关于抗原决定簇,正确的是A 大分子B.相当于半抗原C.决定抗原特异性D.一个抗原分子可有多种抗原决定176.医学上常见的抗原有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型抗原C异嗜性抗原D.自身抗原177.根据抗原的性能可将其分为两类,它们是A. TD—Ag B完全抗原C.蛋白质抗原D半抗原178.与抗原免疫原性有关的是A分子大小B异物性C化学组成D分子的复杂性179.类毒素A 由外毒素经处理而成B 主要成分为脂多糖c 抗原性与外毒素相似 D 是细菌的细胞壁成分180.佐剂的作用有A. 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B.增加抗体滴度C. 改变产生抗体的类别 D 产生或增强IV型超敏反应181.半抗原的持点有A 是大分子物质B.本身没有免疫原性C. 具有免疫反应性D.只有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能与相应抗体反应182 弗氏完全体剂的组成成分有A.BCG B 石蜡油 c 羊毛脂 D 氢氧化铝183 下列哪组物质间存在异嗜性抗原?A 肺炎球菌14型与人血型H物质B 肺炎球菌14型与人血型A物质c 大肠杆菌O86与人血型B物质D.大肠杆菌O86与人血型A物质184.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只引起细胞免疫B.只引起体液免疫c 不引起再次应答 D 有免疫记忆185.TD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TH细胞辅助 B 可引起体液和细胞免疫C.只引起细胞免疫D.只引起再次应答186.超抗原具有的特点是A 无严格的抗原特异性B 主要作用于CD4+T细胞C.主要作用于CD8+T细胞D.需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处理187 隐蔽的自身抗原有A.甲状腺球蛋白B.血红蛋白c 眼葡萄膜色素蛋白 D 眼晶状体蛋白188.与A型溶血性链球菌有共同抗原的组织是A 心肌 B. 脑组织 C 精子D.肾小球基底膜189.属于隐蔽抗原的是A.Rh抗原 B. 精子 C 眼晶体蛋白D.ABO血型抗原190. 完全抗原应具有A.异物性 E 特异性C. 抗原性D. 免疫原性191.半抗原A.需有载体分子才具有免疫原性B.没有相同载体不能于体外同特异性抗体结合C. 虽然半抗原是单价的,但也能同特异性抗体结合D.没有载体同样可刺激机体产生再次体掖免疫应答192.ABO血型抗原不同的献血者和受血者之间输血A、不应进行此尝试B.只能在给予免疫抑制剂后进行C输血后应给予肾上腺素和抗组胺药物治疗D.会导致混合淋巴细胞反应193.赋予ABO血型物质免疫特异性的结构单位A.不含有半乳糖B.是寡糖C 含有岩藻糖和N—乙酰氨基半乳糖D.是附着于多糖上的小分子肽194.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是A.HLA抗原B.血型抗原C. Gm型抗原D.种特异抗原195.关于抗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完全抗原只是在机体内具有抗原性B 抗原决定簇为抗原结构上具有特异性的部分C.在37℃左右和抗原反应最强的抗体称为温式抗体D.和病毒反应使其生物活性丧失的抗体称为中和抗体196.关于抗原正确的组合是A 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B.异嗜性抗原-DNPC.完全抗原-蛋白质D.不完全抗原-半抗原197.关于抗原决定簇正确的叙述是A.决定簇的数量决定抗原的反应效价B 不完全抗原不具有决定簇C 佐剂是决定簇的别名D 复合抗原具有多种决定簇198 以下正确的组合是A. 糖脂-不完全抗原B. 各种糖苷-完全抗原c. 蛋白质-胸腺依赖性抗原D. 荚膜多糖-非胸腺依赖性抗原。
第二十三章移植免疫
第二十一章移植免疫一、单选题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最重要的抗原是:A.Rh血型抗原B.mH抗原C.异嗜性抗原D.HLA抗原E.超抗原2.在宿主抗移植物反应中,下列哪种排斥最严重A.急性排斥B.超急排斥D.HLA-A、BE.HLA-B、C7.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A.移植物供血不足B.移植物被细菌污染C.MHC的不相匹配D.受者免疫功能紊乱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T细胞8. GVHR主要见于:A.肾脏移植B.心脏移植C.骨髓移植D.肺脏移植E.脾脏移植9.根据移植物来源,哪种肾移植存活率最高A.同卵双胞胎供体肾B.亲属供体肾C.异种供体肾D.父母亲的肾E.同种供体肾10.骨髓移植后,引起GVHR的主要效应细胞是骨髓中的: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15.异种移植成功的最大障碍是A.超急性排斥反应B.感染动物类的微生物C.I型超敏反应D.急性排斥反应E.迟发性异种移植排斥反应16.排斥反应中受损伤的靶器官主要是A.移植物的实质细胞B.移植物的内皮细胞C.宿主的免疫系统D.移植物内微血管E.宿主的供血微血管17.关于移植物抗宿主要反应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宿主与移植物之间的组织相容性不合B.移植物中必需含有足够数量的免疫细胞C.宿主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严重缺陷状态D.主要见骨髓移植后E.易发生慢性排斥反应18.下列有关同种异体移植的描述错误的是A.本质是一种免疫应答B..同一物种不同个体之间的器官移植C.具有免疫记忆D.由同种型抗原引发E.参与的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A. APC摄取、处理并提呈抗原B. Tc直接杀伤靶细胞C. NK细胞参与杀伤靶细胞D. Th1介导Ⅳ型超敏反应引起靶器官损伤E. Th辅助B及Tc细胞活化2..间接识别正确的是A.抗原提呈细胞是供者APCB.引起排斥反应慢而弱C.被激活细胞为CD4+T细胞D.对环孢菌素A不敏感E.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通过间接识别方式提呈给受者T细胞3.提高肾移植存活率的方法包括A.ABO血型鉴定B.HLA配型C.增强受体免疫应答能力D.使用免疫抑制剂E.去除移植物中的B细胞4.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有A.血型抗原B.MHC-I类抗原C.异嗜性抗原D.MHC-Ⅲ类抗原E.MHC-Ⅱ类抗原2.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本质是一种,它是由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的受者细胞介导的;3.移植物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MHC分子可以通过和途径提供给受者T细胞识别4.诱导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主要是;5.根据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快慢和病理特点,可分为:、和;6.能够引起快而强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而引起慢而弱的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7.参与直接识别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参与间接识别的抗原提呈细胞是;8.同种异基因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策略包括、和;9.在移植排斥中,不同亚群的T细胞识别不同类型的同种异型MHC分子, 细胞识别同种异型MHC-Ⅰ类分子, 细胞识别同种异型MHC-Ⅱ类分子;三、名词解释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3.直接识别4.间接识别四、问答题1.同种异型的直接与间接识别的区别在哪里2.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类型和其病理变化;3.简述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4.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防治原则;,11 8.寻求MHC相合的供者、抑制受者免疫反应、诱导移植耐受9.CD8+T、CD4+T三、名词解释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HVGR 正常个体接受同种异体移植物后,其免疫系统将会对移植物发动免疫攻击,即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当受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接受同种异体移植物中含大量免疫细胞,移植物中免疫细胞可被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激活,产生针对受者组织器官的免疫应答,导致受者组织损伤,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可见于骨髓移植、胸腺、脾等免疫器官移植或大量输血后;3.直接识别是指受者T细胞识别移植物细胞表面上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和肽复合物; 4.间接识别是指受者T细胞识别经过受者APC加工处理的、来源于供者MHC分子的肽分子和受者的MHC分子复合物;四、问答题1.直接识别中被识别的分子是完整的同种异型MHC分子,而间接识别则为经处理的同种异型MHC分子来源的肽;直接识别中抗原提呈细胞是供者APC,而间接识别则为受者APC;直接识别中被激活的T细胞以CD8+CTL为主,而间接识别则以CD4+Th为主;直接识别中同种异型反应性非常强烈,而间接识别则较弱或未知;直接识别主要引起急性排斥,而间接识别则与慢性排斥有关:直接识别对环孢菌素A敏感,而间接识别不敏感;2.同种异型移植排斥的类型有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慢性排斥;超急性排斥病理变化为血管内凝血,急性排斥病理变化为急性血管炎和间质炎,慢性排斥病理变化为间质纤维化,移植物内血管硬化;3.引起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物质主要是存在于受者体内的天然抗体,多为IgM类,在移植过程。
本科《医学免疫学》第三版题库填空名词解释问答
第三章抗体四、简答题1、试述 Ig 的生物学功能。
(1)特异性结合抗原:抗体的 CDR(HVR)能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
Ig 与抗原结合,可产生中和效应,并激发体液免疫应答,还也进行抗原抗体检测。
(2)激活补体:IgG1、IgG2、IgG3、IgM 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凝聚的 IgA、IgG4 和 IgE可通过替代途径激活补体。
(3)通过与细胞 Fc 受体结合发挥生物效应:①调理作用;② ADCC 作用;③ IgE 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4)通过胎盘与黏膜: IgG 能借助 Fc 段选择性与胎盘微血管内皮细胞结合,主动穿过胎盘。
SIgA 可经黏膜上皮细胞进入消化道及呼吸道发挥局部免疫作用。
2.为什么血清中检出病原体特异性 IgM 类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1)初次受病原体感染时,机体体液免疫应答最早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是 IgM。
(2)IgM 的半衰期为 5 天,很短。
由于 IgM 受抗原刺激产生早,消失快,所以血清检出病原体特异性 IgM 类抗体,可用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3.人 IgG 免疫羊,可获得哪几种抗体?人 IgG 免疫羊,可获得:(1)羊抗人 IgG 同种型抗体,包括①抗γ重链的同种型抗体,②抗κ型轻链的同种型抗体,③抗λ型轻链的同种型抗体;(2)羊抗人 IgG 同种异型抗体(3)羊抗人 IgG 独特型抗体4.何为单克隆抗体,有何特点?由一个 B 细胞杂交瘤克隆产生的、只针对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特异性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Ab)。
mAb 的特点:(1)结构均一,一种 mAb 分子的重链、轻链及独特型结构完全相同,特异性强,避免(或减少)血清学的交叉反应。
(2)mAb 纯度高,效价高。
(3)mAb 可经杂交瘤传代大量制备,制备成本低。
第四章补体系统二.填空题1.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是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2.补体的激活过程有经典途径、 MBL 途径、旁路途经三条途径。
3.补体系统由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三大部分组成。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免疫学概论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因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及衰老、死亡细胞。
3.免疫自稳: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称免疫耐受。
4.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整个过程,分为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5.免疫功能: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抗原及体内突变或衰老细胞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的总称。
6.免疫:对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免疫力。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中枢免疫器官(处理淋巴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2.外周免疫器官(次级淋巴器官):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和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包括淋巴结、脾、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带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
4.M细胞: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无微绒毛,不能分泌消化液和黏液。
5.造血干细胞(HSC):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能分化潜能的造血前体细胞,体内血细胞均由其分化而来。
6.造血诱导微环境(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的多种造血生长因子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了造血细胞赖以生存、生长发育和成熟的环境。
7.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
8.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1.免疫原性:抗原被T、B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与结合,诱导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能力。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重点
弟一卑b免疫系统的功龍:①免疫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潦性扰原的能力。
正常时防止病原徴三物感染,异常时超敏反应(迂高)或免疫缺陷(过低)。
②免疫口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淸除口身哀老残损蛆级的触力。
异當Pt发注口身免疫疾病。
③免疫监视:是指机体杀仿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
异常时细鬼突变或持续感染。
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①胸服: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②昔髓:B细胞分化成劉的场所。
3,外周免疫襦言包括.淋巴紡•脾脏.扁桃体•茹膜湘巴俎⅛FU腔脏是最九的免疫器&第二章b抗療:凡能朿渤机体矩痔无统产牛特异件俎将虑答并能弓7相应免痔応答产物(抗住或致敏淋R.组织)在体內外发生将异性结合旳物质,统称二冋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反原,女呦园、细茵外壽姿等。
只有免疫馳性而无免疫魚性的和质称为半抗原。
2,沆原决定簇:扌就原分子中决定抗原传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茂位。
3,烦原免疫迩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腹腔注射和醉脉注肘效臬差,口服易导致耐受。
兔疫耐妥静尿最明显。
4,异嗜性抗原:是存在干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空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第三章1,免疫球蛋E:又称抗体,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埴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丰憎蛋臼能与相应抗原发生将异性红舍•显示免疫功能。
2,互补决定区:V区有3个H∕R(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绪备脸,白于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灰称池3,木瓜蛋白酷水解环得到两个相同的Fab和一个Fc∙冑蛋白SS水解IgG得到1个F(ab>和1个PFCl4,涸理作用:壮G抗体的F“殳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脱上的I或氏受体结合,从而増媒舌噬细魁的丢噬作用。
5,ATCC (抗体依笏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朗如NK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 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炼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6,各真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一(DlgG:血清中含量援多S半衰期最长.较强的抗感染中和莓羡调理作用、唯一能適过胎盘的抗体.介导I .口型超敏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移植免疫移植(transplantation)指应用异体(或自体)正常细胞、组织、器官置换病变的或功能缺损的细胞、组织、器官,以维持和重建机体生理功能。
数十年来,有赖于组织配型技术、器官保存技术和外科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高效免疫抑制剂陆续问世,移植术已成为治疗多种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手段。
根据移植物的来源及其遗传背景不同,可将移植分为4类(图21-1):①自体移植(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指移植物取自受者自身,不发生排斥反应;②同系移植(syngeneic transplantation),指遗传基因完全相同(isogeneic)或基本近似(syngeneic)个体间的移植,如单卵孪生间的移植,或近交系动物(inbred animal)间的移植,一般不发生排斥反应;③同种(异体)移植(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指同种内遗传基因不同的个体间移植,临床移植多属此类型,一般均发生排斥反应;④异种移植(xenogeneic transplantation或xeno-transplantation),指不同种属个体间的移植,由于异种动物间遗传背景差异甚大,移植后可能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
目前临床主要进行同种异体移植,也是本章介绍的重点。
第一节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机制同种异体间的器官移植一般均会发生排斥反应,本质上乃受者免疫系统针对供者移植物抗原的免疫应答,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一、介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引起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
(一)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抗原)能引起强烈排斥反应的移植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人类最重要者为HLA抗原。
本质上,供、受者间HLA型别差异是发生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见第八章)。
(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in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mH抗原)表达于机体组织细胞表面,主要包括两类:①性别相关的mH抗原,即雄性动物所具有的Y染色体基因编码产物,其主要表达于精子、表皮细胞及脑细胞表面;②常染色体编码的mH抗原,在人类包括HA-1~HA-5等,其中某些表达于机体所有组织细胞,某些仅表达于造血细胞和白血病细胞。
HLA完全相同的供、受者间进行移植所发生的排斥反应(尤其是GVHR),主要由mH抗原所致。
(三)其他参与排斥反应发生的抗原1.人类ABO血型抗原其主要分布于红细胞表面,也表达于肝、肾等组织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
若供、受者间ABO血型不合,受者血清中血型抗体可与供者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表面ABO抗原结合,通过激活补体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内凝血,导致超急性排斥反应。
2.组织特异性抗原指特异性表达于某一器官、组织或细胞表面的抗原,如血管内皮细胞抗原和皮肤抗原等。
二、T细胞识别同种抗原的机制同种反应性T细胞是参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关键效应细胞,其可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识别同种抗原(图21-2)。
(一)直接识别直接识别(direct recognition)指受者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alloreactive T cell)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抗原肽-供者的同种MHC分子复合物(pMHC),并产生免疫应答。
直接识别的过程是:移植物中残留有白细胞即过客白细胞(passenger leukocyte),包括成熟的DC和巨噬细胞等APC;移植物血管与受者血管接通后,受者T细胞进入移植物中,移植物内的供者过客白细胞(APC)也可进入受者血液循环或局部引流淋巴组织;由此,供者APC可与受者T细胞接触,并将抗原肽-同种MHC分子复合物直接提呈给后者,引发移植排斥反应。
直接识别过程中,受者同种反应性T细胞TCR所识别的pMHC,主要是供者APC表面的外来抗原肽-供者MHC分子或供者自身肽-供者MHC分子。
直接识别机制在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二)间接识别间接识别(indirect recognition)指供者移植物的脱落细胞或MHC抗原经受者APC摄取、加工、处理,以供者MHC来源的抗原肽-受者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受者T 细胞,使其识别并活化。
间接识别在急性排斥反应中晚期和慢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一)针对移植物的细胞免疫应答效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在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图21-3)。
尤其在同种异体急性排斥反应中,CD4+Th1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其机制为:①受者CD4+Th 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识别移植抗原并被激活;②在移植物局部所产生趋化因子等作用下,出现以单个核细胞(主要是Th1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③活化的Th1细胞、巨噬细胞等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如IFN-γ、IL-2等),导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造成移植物组织损伤。
此外,CD8+CTL在移植物的损伤机制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二)针对移植物的体液免疫应答效应移植抗原特异性CD4+Th2细胞被激活,可辅助B细胞活化并分化为浆细胞,进一步分泌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抗体可发挥调理作用、免疫黏附、ADCC和CDC作用等,通过固定补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介导凝血、血小板聚集、溶解移植物细胞和释放促炎性介质等多种机制,参与排斥反应发生。
一般而言,除超急性排斥反应外,抗体在急性移植排斥反应中不起重要作用。
(三)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非特异性效应机制同种移植物首先引发固有免疫应答,导致移植物炎症反应及相应组织损伤,随后才发生特异性免疫排斥反应。
同种器官移植术中,诸多因素可启动移植物非特异性损伤,例如:①外科手术所致的机械性损伤;②移植物被摘取并植入受者体内的过程中经历缺血和缺氧,可致组织损伤;③移植物植入并恢复血循环经历缺血-再灌注,通过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而损伤组织细胞。
上述作用的综合效应是诱导细胞应激,继发炎性“瀑布式”反应,导致移植物组织细胞发生炎症、损伤和死亡。
第二节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移植术后,受者免疫系统识别移植物抗原并产生应答,移植物中免疫细胞也可识别受者组织抗原并产生应答,前者称为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HVGR),后者称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 GVHR)。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VGR乃宿主免疫系统对移植物发动攻击,导致移植物被排斥。
根据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强度、机制和病理表现,可分为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反应三类。
本节以肾移植为例进行介绍。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指移植器官与受者血管接通后数分钟至24小时内发生的排斥反应,见于反复输血、多次妊娠、长期血液透析或再次移植的个体。
该反应是由于受者体内预先存在抗供者组织抗原的抗体(多为IgM类),包括抗供者ABO血型抗原、血小板抗原、HLA抗原及血管内皮细胞抗原的抗体。
天然抗体可与移植肾组织抗原结合,通过激活补体而直接破坏靶细胞,同时补体激活所产生的活性片段也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纤维蛋白沉积和大量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栓,从而使移植器官发生不可逆性缺血、变性和坏死。
免疫抑制药物对治疗此类排斥反应效果不佳。
此外,供体器官灌流不畅或缺血时间过长等也可能导致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
(二)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是同种异基因器官移植中最常见的一类排斥反应,一般在移植术后数天至2周左右出现,80%~90%发生于术后一个月内。
病理学检查可见移植物组织出现大量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肾移植受者临床表现为移植区胀痛、少尿或无尿,血液中尿素氮升高、补体水平下降、血小板减少。
及早给予适当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此型排斥反应大多可获缓解。
细胞免疫应答在急性排斥反应中发挥主要作用,其机制为:①CD4+Th1细胞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此乃主要的损伤机制;②CTL直接杀伤表达同种异型抗原的移植物细胞;③激活的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组织损伤。
(三)慢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发生于移植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其病变与慢性肾炎相似,肾脏正常器官组织结构逐渐消失,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甚至完全丧失。
1.免疫学机制血管慢性排斥(chronic vascular rejection, CVR)是其主要形式,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其机制为:①CD4+T细胞通过间接途径识别VEC表面HLA 抗原而被活化,并持续较长时间,其中Th1细胞可介导慢性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Th2细胞可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②急性排斥反应反复发作,引起移植物血管内皮细胞持续性轻微损伤,并不断分泌多种生长因子,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动脉硬化、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
2.非免疫学机制慢性排斥与组织器官退行性变有关,其诱发因素为供者年龄(过大或过小)、某些并发症(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移植物缺血时间过长、肾单位减少、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免疫抑制剂的毒副作用等。
慢性排斥反应的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且其对免疫抑制疗法不敏感,从而成为影响移植物长期存活的主要原因。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是由移植物中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组织抗原所致的排斥反应,发生后一般均难以逆转,不仅导致移植失败,还可能威胁受者生命。
GVHR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受者与供者间HLA型别不符;②移植物中含有足够数量免疫细胞,尤其是成熟的T细胞;③移植受者处于免疫无能或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的状态(被抑制或免疫缺陷)。
GVHR常见于骨髓移植后。
此外,胸腺、脾脏移植以及新生儿接受大量输血时也可能发生。
GVHR的严重程度和发生率主要取决于供、受者间HLA型别配合程度,也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显著相关。
GVHR中,骨髓移植物中成熟T细胞被宿主的异型组织相容性抗原(包括主要与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激活,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随血循环游走至受者全身,对宿主组织或器官发动免疫攻击。
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可能是造成GVHD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供者CD4+T细胞识别宿主组织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产生IL-2、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导致供者T细胞进一步激活,形成正反馈环路。
过量细胞因子本身具有细胞毒作用,并可激活CD8+CTL、Mφ、NK细胞等,直接或间接杀伤宿主靶细胞。
急性GVHD主要引起皮肤、肝脏和胃肠道等多器官上皮细胞坏死,临床表现为皮疹、黄疸和腹泻等,严重者皮肤和肠道黏膜剥落,由于受者抵抗力低下,易继发感染而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