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教育

周春芳

在一份关于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的心理问题的征集问卷中,有位家长的问题是:孩子对各个课程没有兴趣和爱好,怎么办?从字面意思推测可能该家长的问题本质是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对学习各门功课没兴趣。对此我的回复是:(1)请家长先自己思考或者说弄清楚,您希望孩子具体表现出什么样子才觉得还可以。(2)为此您曾做过哪些努力来帮助孩子,其中哪些比较有效,哪些无效?(3)如何激发孩子的兴趣我认为较好的做法是增加孩子的积极体验,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自信感,而不是每天就孩子的错误、不足进行纠正、批评和说教。并举了一个例子,希望那位家长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例子:美国的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时往往只打勾,不打叉。如一个学生做了10道题,结果对了一道,错了9道,老师就在他的本子上打一个大大的勾,学生一看发下来的本子,一个大勾,很开心。第二天10题对了两题,老师打了两个大勾,学生一看,昨天一个勾,今天两个勾,更开心,学生就有一种成就感、自信感,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勤奋,对学习就会产生兴趣。

上述回复中的第三条我是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提出来的。下面先谈谈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及积极教育。积极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末的美国,它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探讨。而积极教育是指以学生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增加学生的积极体验,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最终目标而开展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把自己的重点放在促进积极上,而不是传统的纠正问题上。那么什么才是学生积极性的源泉呢?即如何才能推动学生积极地学习呢?下面我想从大家不陌生的发明大王爱迪生说起。爱迪生小时候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开除了,老师说他太笨了。但爱迪生的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绝对不笨,她经常对爱迪生说:“你肯定要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移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并且亲自辅导爱迪生的学习。在母亲的鼓励和教导下,爱迪生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成功与她母亲的激发和鼓励是分不开的。激发和鼓励是指通过某些刺激使人发奋起来,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希望的目标前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积极性与其所受到的激励程度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人的行动的心理动力因素。心理动力大,积极性就高;心理动力小,积极性就低。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动力,就能达到推动并引导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即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目标。爱迪生母亲对爱迪生实行的就是激发和激励。另外,根据马斯洛关于需要的心理学理论可知,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面几种需要说明人类的本性中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被接受、被肯定、被信任等是人的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们代表着对人格的积极肯定与评价。每个人都有被别人接受、肯定和信任的需要,而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人们就会感到鼓舞和振奋,就容易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基于对《积极心理学》的学习和思考,我深刻领会了积极教育所倡导的

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思想和作用。在我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将把不断地探索怎样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和培育学生的优点作为根本

目标,而不是简单地就学生的问题进行说教,因为我认为学生的积极品质得

到关注、理解、激发和培养后,其不当的行为和问题等就会得到抑制和消退,

就会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