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配沪粤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已完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汇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物理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的。
观察和试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英国科学家牛顿建立了科学的物理概念,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的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地间的运动,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出生于19世纪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有了新的认识。
◆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算值,还要注明单位。
◆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巧记方法:km→m→m m→u m→nm m→d m→c m→mm每下一级扩大103 倍每下一级扩大10倍◆科学探究过程: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④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相同温度下三者关系如下:V固>V液>V气。
真空不能传声。
◆声在各种物质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要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⑴噪声的两种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成为乐音。
)◆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其他声音都属于噪音。
(保证人们正常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保证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保证人们听觉器官不受损,声音不能超过90dB。
)⑵如何控制噪音:◆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入耳出减弱。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吸音﹑消音﹑隔音。
⑶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声呐、B超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知识点
一、力
力是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或者改变已经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或运动方向。
力的单位是牛顿,
简称N。
常见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弹力、拉力等。
二、压力
压力在物理学中指的是一个力在垂直于它的作用面积上的分布
情况。
压力与力成正比,与面积成反比。
三、功
功是力和位移的乘积,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
功的单位是
焦耳,简称J。
四、机械能
机械能是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有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指的是,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五、电流
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A。
六、电压
电压是电场的强度,也可以理解为单位电荷在电场中所能释放的能量。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V。
七、电阻
电阻是导体抵抗电流通过的程度的物理量。
电阻越大,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Ω。
八、电功率
电功率是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能量变化速率,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W。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一、物理定义
1、力:能使物体产生加速运动的一种作用。
2、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
3、势能:假定物体是可以把力的作用划分为力的远程作用,这种远程作用所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
二、物理运动
1、直线运动:沿直线向前运动的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
2、抛体运动:物体在重力场作用下向前抛出而运动的运动,运动轨迹为抛物线。
三、物理量的度量
1、长度的度量:采用米作为单位,计算时可采用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等换算关系。
2、时间的度量:采用秒作为单位,计算时可采用1小时=3600秒、1分钟=60秒等换算关系。
3、质量的度量:采用千克作为单位,计算时可采用1斤=0.5千克、1克=1000毫克等换算关系。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整理版)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6、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µ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④1µ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3)面积单位: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 m2 =10-2m2;③1cm2= 0.0001 m2 =10-4m2;④1 mm2=0.000001 m2 =10-6 m2(4)体积单位:①1dm3=1L=10-3m3;②1cm3=1mL=10-6m3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沪粤版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上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1 希望你喜爱物理1. 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1.2测量长度和时间一、单位及单位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米 ( m )长度单位从大到小排列:km 、m 、dm 、cm 、mm 、μm 、nmm 和 mm 是连接两个关系式的桥梁。
1 m = 10 9 nm1.83 m = 1830 mm1 cm = 10 4μm3 m = 0.003 km (或3×10-3 km)铅笔笔芯直径约1 mm 一张光盘的厚度约1 mm 拳头的宽度约1 dm 教室门的高度约2.5 m二、刻度尺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较精密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的测量范围(量程):0 ~ 2 cm分度值:1 mm刻度尺的测量范围(量程):0 ~ 4 cm分度值:1 mm刻度尺的测量范围(量程):0 ~ 2 cm分度值:1 cm分度值是测量精确度的决定因素。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①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起点②刻度尺要沿着被测长度放③刻度线要紧贴被测长度④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2.25 cm准确值:2.2 cm估计值:0.05 cm读数:2.20 cm准确值:2.2 cm估计值:0.00 cm读数:2.00 cm准确值:2.0 cm估计值:0.00 cm读数:2.00 cm准确值:2.0 cm估计值:0.00 cm(要注明单位)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
误差不可避免,任何测量都会存在误差。
减少误差的方法:(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例: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一物体,四次测得长度分别为1.84 cm、1.83 cm、1.86 cm、1.8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85 cm .(41×(1.84+1.83+1.86+1.85)cm = 1.845cm ,四舍五入为1.85 cm ) 因为原始数据有2位小数,故结果也应保留2位小数,多余的小数位采取四舍五入原则。
粤沪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总结知识点大集合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6、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µ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④1µ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3)面积单位: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 m2 =10-2m2;③1cm2= 0.0001 m2 =10-4m2;④1mm2=0.000001 m2 =10-6 m2(4)体积单位:①1dm3=1L=10-3m3;②1cm3=1mL=10-6m3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到分度值的后一位(4)记。
八年级上沪粤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粤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学期沪粤版物理教材,是物理学科的入门课程,也是
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
以下是本教材中需要重点掌握的物理知识点:
一、物质的状态变化
1. 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在常温下的状态;
2. 介绍特殊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态物质升华变成气态物质等;
3. 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了解气体液化和液体汽化的过程;
4. 通过分子图像的方式,说明固液气体的状态变化机理。
二、电磁学
1. 通过合适的实验,说明静电的现象及其原理;
2. 介绍电路中的电流、电势差、电阻等概念;
3. 让学生了解电阻规律和Ohm定律;
4. 让学生了解伏安特性和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三、热学
1. 介绍热量和温度的概念及其联系;
2. 对比固液气体的热特性,说明不同物质的散热特点;
3. 让学生了解热量公式和热传递规律;
4. 讲解蒸发、凝结、熔化和冷凝等热学过程。
四、运动学
1. 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描述方法;
2. 说明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区别;
3. 了解加速度、反向运动和相对运动等概念;
4. 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自由落体、摩擦力和动量守恒等物理规律。
五、光学
1. 介绍光线、光源、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认识光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 让学生了解光的颜色和色散现象;
4. 通过实验了解像的形成和镜面反射等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粤物理知识点,是学习物理课程的起点和重要基础。
学生应当通过课堂教学,参与实验和课外练习,全面掌握这些知
识点,为后续的物理知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最新
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最新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有光年(l·y)、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和纳秒(ns)6、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③1dm=0.1m=10-1m;④1cm=0.01m=10-2m;⑤1mm=0.001m=10-3m;⑥1µm=0.000001m=10-6m;⑦1nm=0.000000001m=10-9m(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②1min=60s;③1ms=0.001s=10-3s;④1µs=0.000001s=10-6s;⑤1ns=0.000000001s=10-9s(3)面积单位:①1km2=1000000m2=106m2;②1dm2=0.01 m2 =10-2m2;③1cm2= 0.0001 m2 =10-4m2;④1 mm2=0.000001 m2 =10-6 m2(4)体积单位:①1dm3=1L=10-3m3;②1cm3=1mL=10-6m3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泸粤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泸粤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概述泸粤,是指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力、运动、能量、电学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力学知识点1.力的定义和单位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量,单位是牛顿。
2.力的合成对于多个作用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可以采用力的合成求出合力。
3.斜面和滑动摩擦力斜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摩擦力和重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分解重力来求解斜面上物体的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二、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其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5.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来实现力的转换和增大或减少。
二、运动学知识点1.速度和位移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长度,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程长度,包括方向。
2.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以恒定的加速度变化。
3.自由落体运动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所以其加速度是恒定的。
三、能量学知识点1.能量的概念和单位能量包括动能、势能等,单位是焦耳。
2.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体间发生碰撞或者物体的高度变化时,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用来解释能量的转换关系。
3.能量的转换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换,例如电能可以把电动机转动,电动机也可以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四、电学知识点1.电荷和电场电荷是指物体所带电的性质,电场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场。
2.静电场和电力线当电荷分布在空间中时,会在空间中形成电场。
可以通过电力线来表示电场的分布。
3.电压和电流电压是指电场的力场作用下,物质内部所带电荷的施加作用力,电流是指电子在导体内的流动。
4.欧姆定律和功率欧姆定律指出电流与电压成比例,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转换或传递的能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 000Hz,超过这个范围的声音我们就听不到了.2.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的单位是分贝(dB),人耳能够感受到的最小响度为0dB,而120dB以上的响度则会对人耳造成伤害.3.音色音色是指不同声源发出的同一音调的声音有所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音符时,因为乐器的共鸣和谐波的存在,其音色也会不同.四、声音的利用1.声音的传播可以用于通讯,例如电话、广播、电视等.2.声音的共振现象可以用于乐器演奏,例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3.声音的反射现象可以用于声学设计,例如音响室、音乐厅等.4.声音的吸收现象可以用于隔音,例如房间内的隔音材料、汽车内的隔音材料等.5.声音的干扰现象可以用于降噪,例如耳机、降噪耳塞等.总之,声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需要认识和了解声音的特性和利用方式,才能更好地利用声音为我们服务.音的基本属性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XXX,简称Hz。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弱。
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超声波和次声波是人类听不见的声音,但有些动物能够听见。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研究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噪声的控制方法包括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是消声、隔声、吸声。
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噪声污染轻者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重者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3.光的折射应用:透镜是一种利用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光学器件,广泛应用于眼镜、相机镜头等光学仪器中.此外,光的折射还可应用于光纤通信、棱镜等领域.五、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解为七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2.原理:不同颜色的光在经过介质时折射角度不同,使得颜色分离.3.应用:色散现象在光谱分析、彩虹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此外,光的色散还是制作光学仪器中的重要原理,如分光计、光谱仪等.六、光的偏振1.光的偏振现象:光波在传播过程中,振动方向只在一个方向上,这种光波叫做偏振光.2.偏振方式:偏振光的方式有线偏振、圆偏振和椭偏振三种.3.应用:偏振现象在3D电影、液晶显示器、太阳镜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此外,偏振还可用于光学仪器中的偏振镜、偏振片等制作.置凹透镜,使光线发散,减少晶状体的折射,从而使光线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纠正近视眼的视力问题.3.老花眼的原因:由于年龄增长,晶状体变硬,难以调整焦距,导致看近处物体时需要眼睛不断调节,产生疲劳和视力模糊.老花眼镜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使光线能够在晶状体之前会聚,纠正老花眼的视力问题.4.眼镜的度数:眼镜度数是指透镜焦距的倒数,单位是度(D).近视眼需要凹透镜,度数为负数;远视眼需要凸透镜,度数为正数.眼镜度数越高,透镜的焦距越短,光线的折射作用越强,视力矫正效果越好.5.眼镜的选择:选择眼镜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眼镜的框架要符合脸型,透镜要选用高质量的材料,并保证透镜的清洁和维护,以免影响视力矫正效果.光都被墨镜吸收了。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已完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汇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物理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近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的。
观察和试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英国科学家牛顿建立了科学的物理概念,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的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地间的运动,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出生于19世纪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理性思维的代表,他建立的相对论使人们对时空有了新的认识。
◆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算值,还要注明单位。
◆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测量误差,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巧记方法:km→m→m m→u m→nm m→d m→c m→mm每下一级扩大103 倍每下一级扩大10倍◆科学探究过程: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④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在相同温度下三者关系如下:V固>V液>V气。
真空不能传声。
◆声在各种物质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要素:◆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⑴噪声的两种定义:◆从物理学的角度讲,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发声体做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成为乐音。
)◆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其他声音都属于噪音。
(保证人们正常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保证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保证人们听觉器官不受损,声音不能超过90dB。
)⑵如何控制噪音:◆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入耳出减弱。
◆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吸音﹑消音﹑隔音。
⑶声音的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回声定位、声呐、B超等。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1. 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符号是m . 时间的主单位是秒, 符号是s .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是米(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 它们的换算关系为:3 - 1 - 2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2.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3.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在读取测量值时, 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对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 应包括数据和单位.5.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这就是误差.6. 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 误差只可以减小, 不可以避免.7. 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 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2) 改进测量方法;(3)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考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 发声也就停止.2. 声音传播途径:声音靠介质传播,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 通常情况下,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液体中次之, 在气体中最慢.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3. 回声:声音在传播途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的现象叫回声. 若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 以上, 人耳就能把它们区分开, 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 会加强原声.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人靠耳朵听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后传给听觉神经,使人听见声音.2.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 引起听觉.科学家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听见声音. 骨传导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3.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a. 声源振动频率在20 Hz到20 000 Hz 之间,b. 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c. 有正常的人耳.4. 双耳效应: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一般不同, 声音传到两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是判断发声体位置的重要基础.三、声音的特性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由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频率越低, 音调越低.频率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是用来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振动越慢, 频率越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简称赫, 符号为Hz . 如果物体在 1 s 的时间里振动100次, 频率就是100 Hz.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或强弱).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振幅越小, 响度越小. 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距离越远. 听到的声音越弱. 响度与声音的传播方式有关, 声音越集中, 响度就越大.增大响度的方法:增大振幅;拉近听者与声源的距离;控制声音的分散.振幅: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3. 音色音色是指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就是根据音色不同. 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发声体有变化, 音色也将变化.例如:有经验的工作师傅, 可以通过听声音而得知机器运转情况是否良好.4.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20 Hz到20 000 Hz,高于20 000 Hz 的声音叫超声波, 低于20 Hz 的声音叫次声波, 超声波和次声波人类都听不见, 但有些动物能够听见.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的来源噪声与乐音的分类:从物理学(客观)的角度看,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而乐音是发声体做有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主观)的角度看,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而凡是使人感到身心愉悦的都是乐音.2. 减弱噪声的途径噪声的控制:噪声的减弱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 如给内燃机加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如加隔音设备, 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3)在人耳处减弱, 如戴耳塞. 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消声(消除或削弱噪声源)、隔声(设置噪声的传播屏障)、吸声(吸收声音, 减少反射).3.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来划分(符号dB ), 噪声污染轻者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重者会引发疾病甚至死亡.★考点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萤火虫是自然光源,篝火、蜡烛、油灯、电灯等是人造光源.2. 传播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活中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激光引导掘进机开挖隧道等.同种均匀介质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同一种介质, 二是这种介质的密度均匀. 如果介质不均匀, 光在其中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弯曲;在两种介质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影子:在灯光、阳光或月光下会出现影子, 证明了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果光能拐弯, 它就能绕过物体跑到物体的背后去, 物体背光的地方就会亮起来, 就不会有影子了.日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转到一条直线上时, 如果月亮在中间挡住太阳光, 使地球上位于月亮影子区域的人看不到完整的太阳, 就发生了日食.月食:当太阳、月亮、地球转到一条直线上时, 如果地球在中间挡住太阳光, 使月亮全部或部分位于地球的影子区域里, 人看不到完整的月亮, 就发生了月食.3. 光速:光在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 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 光在真空中速度 c =3×108m/s .二、光的反射1.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2. 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 其反射表面是光滑的, 如黑板“反光”这一类现象;另一类是漫反射, 其反射表面是粗糙的,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两类反射都遵守(填“遵守”或“不遵守” )光的反射定律.三、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虚像.2. 平面镜的应用:既可用来成像, 还可用来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 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3. 球面镜:一类是凸面镜, 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 这种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可以扩大视野;另一类是凹面镜, 如太阳灶, 它对光有会聚作用.四、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 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中时, 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3. 折射使眼睛受骗: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时, 会发生一些与光的折射有关的现象, 如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 从水下看岸边的灯变高等.4. 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平面镜上, 那么反射光线将逆着入射光线射出, 这就是反射光路的光路可逆性;如果使入射光线逆着原折射光线的方射到两物质的界面上, 那么折射光线将逆着入射光线射出, 这就是折射光路的可逆性.五、透镜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 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又叫会聚透镜.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它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又叫发散透镜.3. 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这个点叫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一般用字母“ f”表示.4. 凹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发散, 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主光轴上的交点, 叫凹透镜的焦点. 由于凹透镜的焦点不是真实光线的会聚, 所以叫虚焦点.六、生活中的透镜老花眼镜是凸透镜,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照相时, 被照物体必须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投影仪中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路;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使用放大镜时, 被观察物体必须放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七、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1. 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 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心.2.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在光屏都得不到像, 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 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 成像在极远处, 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3. 凸透镜成像规律聚在视网膜上, 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太凸,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太长, 将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需要在眼睛前放一个凹透镜来矫正,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填“正”或“负” ).3.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由于晶状体太扁平,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太短,将光会聚在视网膜后面;需要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来矫正.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填“正”或“负” ).九、显微镜和望远镜1. 显微镜:具有放大作用, 被用来观察细小的物体. 其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 相当于一个幻灯机, 其目镜使物体成一正立、放大的虚像, 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镜.2. 望远镜:被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 有增大视角的作用. 其物镜使物体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当于一个照相机, 其目镜使物体成一正立、放大的虚像, 相当于一个放大镜镜. 十、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 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 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红、橙、黄、绿、蓝、靛、紫七彩的光带, 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2. 色光的混合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红、绿、蓝三种色光中, 任何一种色光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光合成. 但红、绿、蓝三色光却能够合成出自然界绝大多数色光来, 只要适当调配它们之间的比例即可. 色光的合成在科学技术中普遍应用, 彩色电视机就是一例.3.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允许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 也就是说, 只能透过与自身颜色相同的光, 其他色光全部被吸收. 例如: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即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 一倍焦距以外为实像);二焦分大小(即物距小于二倍焦距, 成放大的像, 焦点除外;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物近像远大(物体离焦点越近, 像离焦点越远, 像也越大), 物远像近小(物体离焦点越远, 像离焦点越近, 像也越小), 虚像同侧正(成虚像时, 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像是正立的), 实像异侧倒(成实像时, 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 像是倒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识记知识之概念篇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两种测量。
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秒表是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
4、在国际单位制(SI )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单位有光年(l ·y )、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和纳米(nm )。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有小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和纳秒(ns )6、单位换算关系:(1)长度单位:①1l.y.=9.4605×1012km=9.4605×1015m ;②1km=1000m=103m ;③1dm=0.1m=10-1m ;④1cm=0.01m=10-2m ;⑤1mm=0.001m=10-3m ;⑥1µm=0.000001m=10-6m ;⑦1nm=0.000000001m=10-9m(2)时间单位:①1h=3600s=3.6×103s ;②1min=60s ;③1ms=0.001s=10-3s ; ④1µs=0.000001s=10-6s ;⑤1ns=0.000000001s=10-9s(3)面积单位: ①1km 2=1000000m 2=106m 2;②1dm 2=0.01 m 2 =10-2m 2;③1cm 2= 0.0001 m 2 =10-4m 2 ;④1 mm 2=0.000001 m 2 =10-6 m 2(4)体积单位:①1dm 3=1L=10-3m 3; ②1cm 3=1mL=10-6m 37、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看。
先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是否破损,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放。
零刻线对准被测物的边缘,尺面要紧贴被测物体,且沿着被测长度的方向。
(3)读。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视线要垂直于尺面。
(4)记。
记录的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即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8、误差:(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 。
(3)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9、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1)累积法(例:测量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化曲为直法(例:测一段曲线长度、从地图上测京广线的长度) (3)三角板直尺配合测量法(例: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 10、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方法: ①先用刻度尺测量出一沓纸的厚度为D ,②数出这沓纸的张数为n (注:张数不等于页数,一张纸等于两页),③一张纸的厚度d=D/n 。
11、测量一枚硬币的直径的方法:(1)方法一:①用一细线沿硬币边缘一圈后做好记号,②把细线拉直后放在刻度尺上测量出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 ,③硬币直径为d=L/π;(2)方法二: ①把硬币放在刻度尺上滚一圈后测量出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 , ②硬币直径为d=L/π;(3)方法三:①用刻度尺在纸上画一直线,把硬币沿直线滚一圈并作好记号,②用刻度尺测量出硬币滚过的长度即为硬币周长L ,③硬币直径为d=L/π。
(4)方法四:用两把直角三角板和一把直尺配合可直接测量出硬币直径(如图1-1所示)。
(图1-1) ( 图1-2)12、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的方法:(1)方法一:①把圆规打开一个小角度,并用刻度尺测量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L 0,②用此圆规在曲线上量出总段数为n ,③曲线长度为L= L 0/n 。
(2)方法二:①用硬币紧贴着曲线,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记下滚动的圈数为n ,②测出硬币的圆周长为L 0,③曲线的长度为L=n L 0。
13、测量细铜丝直径的方法:①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 圈,②用刻度尺量出N 圈细铜丝的长度为L ,③细铜丝的直径为d=L/N (如图1-2所示)。
14、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中,观察液面到达的刻度,即为液体的体积。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处...相平。
15、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1)、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体积的水记为V 1。
(2)、用细线拴好固体,并放入量筒中,记下此时水的体积V 2。
(3)、固体的体积V= V 2-V 1。
16、科学探究的过程: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⑤分析与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7、钟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重和摆角的大小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摆长越长,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越长。
18、在探究钟摆摆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如果你家的摆钟老是走得比实际的要快..,你可以将摆锤下面的螺丝向下调节,增长它的摆长。
19、正确估读三法:在物理实验中测长度往往要求更精确些,这就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怎样才能正确地进行估读呢?分下面三种情况: (1)被测物体的末端落在刻度尺的两条最小分度线之间。
如图1-3,此时直接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可。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2cm ,其中的0.02cm 即为估读值。
(2)被测物体的末端恰好落在刻度尺的某条分度值线上。
如图1-4,此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应为0。
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cm ,其中最后的一位“0”为估读值。
(3)被测物体的末端恰好落在某条大刻度线上。
如图1-5,此时应特别注意,对应的0刻度线的估读值为0。
图中物体的长度记为2.00cm ,其中前面的“0”表示对应的分度值线是0mm 刻度线,后面的“0”是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的0。
(图1-3) (图1-4)(图1-5)20、四位同学做一道单位换算题,过程抄在下面。
其中正确的是( )A 、25.64㎝=25.64×1001㎝=0.2564mB 、25.64㎝=25.64㎝×1001 m =0.2564mC 、25.64㎝=25.64÷100m =0.2564mD 、25.64㎝=25.64×1001 m =0.2564m【解析】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正确步骤应为:数字不变,乘以..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为目标单位即可。
【答案】 D第二章 运动和静止12.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3.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结论也常常不同,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14.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方法:先确定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比较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如果位置改变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不变的物体是静止的。
15.按运动的轨迹是否变化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是否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等的运动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16.以地球为参照物,太阳是运动的,月球也是运动的。
以同步卫星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
1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路程相同,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快。
(2)时间相同,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路程远的运动快。
1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把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速度公式:时间路程速度=,即t S V =。
速度用符号V 表示,国际单位是m/s ,路程用符号S 表示,国际单位是m ,时间用符号t 表示,国际单位是S 。
h km s m /6.3/1= s m s m h km /185/6.31/1== 19.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是1.4 m/s ,相当于5km/h ,自行车的速度是4.2m/s ,相当于15km/h 。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1.声音的产生:(1)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人说话时靠声带振动发声的;清脆的蟋蟀叫声和蜜蜂的嗡嗡声是靠翅膀振动发声的;乐器中管.乐器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1)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均可作传声的介质。
(2)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4)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5)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慢些..,气体中最慢..;在同一介质中,声速还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6)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3、声音的接听过程:(1)人耳的主要结构有外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神经。
(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个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4、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到学生的耳朵,引起耳内鼓膜的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
5、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
(1)声音的高低..——音调。
①振动的快慢..常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赫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
②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③可用波形来比较频率,相同时间内,波的个数多...,频率高.,音调高.。
(2)声音的强弱..(即大小..)——响度。
①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②用波形来比较振幅,振幅小.,响度小.。
(3)声音的品质..——音色。
①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②在许多人同时讲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出熟人的声音,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都相同,凭听觉我们也能把它们区分开来,原来,这些都与声音的音色有关。
③各种发声体,由于它们的材料、结构不同,即使发出响度与音调都相同的声音,由于音色不同,人对声音的感觉也不一样,它们声波的波形是不同的。
6、回声是指声音碰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的现象。
人耳能分辨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s 151,所以要想听到回声,说话者要离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1.3m 。
7、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张紧程度和粗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