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陵墓建筑

摘要:

本论文将主要从陵墓的构造、布局以及发展来介绍陵墓建筑,并且会通过一些陵墓建筑的实例来表现陵墓建筑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

关键词:

墓室陵园秦始皇陵

正文:

陵墓是中国古代帝王、后妃的坟墓,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类型,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陵墓的起源,是因为人们相信灵魂不灭的缘故,从氏族社会开始,这种观念就已存在。我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开端是秦始皇陵,到了汉代,帝王修建陵墓形成了一种制度,每位帝王一继位便会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陵墓建筑得到了不断地发展,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为我们留下了宏伟的且庞大的陵墓群,在中国的古代建筑史上留下了宝贵的一笔。

一、陵墓建筑的布局方式

陵墓建筑的布局分三个方式。首先,是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方式的封土是覆斗状的,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氛围,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然后,是以神道贯穿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一布局方式重在强调正面神道,以神道上起伏、开合的空间变化,来衬托出陵墓建筑的宏伟不凡,如唐高宗的乾陵。最后,是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个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并且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使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陵墓的庄严肃穆之感。

二、陵墓建筑的分类

陵墓建筑分为三个部分:地下墓室、地上陵台和陵园。

陵墓墓室分为木构墓室、砖筑墓室和石筑墓室三种。由于时代的不同墓室的结构形式也不同。从殷代开始一直到西汉时期的墓室都是大型木椁墓室,早期为井傒式结构,即用大木纵横交搭构成。到西汉时,主要用特殊木材修建墓室,称为“黄肠题凑”,这一形式使木构墓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汉代的一些王墓就是以这种形式而造的木构墓室。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型砖砌筑这两类。空心砖墓室起源于战国末期,型砖墓室大致起源于西汉中期,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它的使用开始逐渐广泛,如南京南唐李昪钦陵墓室的前、中二室就是砖砌墓室。墓室顶部结构有几种形式,方形墓室顶部是叠涩或拱券,长方形墓室顶部是筒拱等。石筑墓室大多采用拱券结构,如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就是由多道半圆形拱券组成。从明朝开始,墓室建筑发展到了顶峰,开始用巨型条石建造

大型墓室,明清陵墓的墓室全部都是采用高级石料砌筑而成的拱券,数个墓室之间相互贯通,宛然是座华丽丽的地下宫殿。若要根据墓室的内部结构,墓室可分为甬道、主室、回廊、侧室、耳室、角室、冥殿、享殿、寝殿等等。

地上陵台也就是封土,是指陵墓在地面以上由堆累而成的部分。周代首先出现了“封土为坟”,但一直到西周时期都没有普遍流行,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普遍起来。由于存在高高的封土,墓的名称也发生了改变,有“墓”到“丘”,最后到“陵”。《礼记》中关于孔子家墓的记载中说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之后,秦始皇建造骊山陵时采用了封土,因为陵台是方锥形,所以也称为“方上”,而汉代因沿袭秦代的墓葬制度,都有又高又大的封土。到了唐代,以唐乾陵为代表,为防日后被偷盗,大都依山为陵,但要追溯起来,汉文帝才是历史上第一个依山为陵的帝王。宋代沿用“方上”的形式,且做了一些规模较小的改变。元代帝王因为担心陵墓被偷盗,所以不立坟。到了明代,帝王为了防止雨水流入墓室,因而在地下宫殿上面建造半圆形坟,称为宝顶,又在陵墓外围绕城墙,称为宝城。从这之后,中国古代的陵台就由方形土台、土山转变成了圆形的人工建筑物。

陵园的建筑布局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祭祀性建筑区,以供祭祀之用,多为祭殿。其次是神道,又称御道,甬道,是通往宝城和祭殿的导引大道,大道两旁放有成对的石人和石兽,称为石像生。最后是护陵监,它是专门保护园陵的机构,有衙署、市衙和住宅等建筑。

三、陵墓建筑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的陵墓是政治性很强的大型纪念建筑,它所要体现的是帝王的神灵不朽,法则永存的含义。所以,陵墓建筑大都给我们一种肃穆、神圣的感觉。唐代以前,陵墓建筑多注重陵墓本身的设计规划,对环境没有太多的关注。从唐代开始,陵墓建设对环境加以重视,不但建造了很长的神道,并且在神道两旁摆放石像,来烘托纪念氛围,还会利用自然山峰作为封土,使从神道到陵前的过程逐步升高,令人感到气势磅礴,但美中不足的是对陵墓本身建筑关注较少,肃穆、庄严地感觉略有不足。要说陵墓建筑的艺术形式最突出的还要属明清陵墓了,各方面的艺术手法都非常成熟,恰到好处地体现出了陵墓建筑的纪念性、神圣性和纪念性。

陵墓建筑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中,数量丰富且保存较为完整的。不仅是具有艺术价值的陵墓建筑本身,还有其中的随葬品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能够从中研究古人的艺术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他们当时的技术水平等等。但在我们从陵墓建筑中获得我们所需的同时,我们也要记住保护所有的陵墓建筑。因为这些陵墓建筑并不是我们获取利益的工具,而是为历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辈们的安息之所。

参考文献:

百度文库

/view/e6513e7931b765ce05081444.html

/view/e0eb743231126edb6f1a10e6.html

新浪博客

/s/blog_50a92a6d01008h0v.html

中国百科网

/article/1/78/437/2007/20070521113689.html 我的中国心

/zgzwxz/showpic.asp?ID=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