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与园林陵寝和城防
各朝代陵墓地宫结构是怎样的
各朝代陵墓地宫结构是怎样的中国历代帝王都把陵寝作为社稷江山的象征。
他们大多从登基之日起,就下令建造陵墓。
各个朝代的陵墓均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各朝代陵墓地宫结构,欢迎阅读!魏晋时期的墓穴特点魏晋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长时期分裂的时期。
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浮动,社会秩序相当混乱,很多大墓被偷盗,帝王的陵墓也终难逃劫难。
所以这个时期的陵墓主要是设法防止盗掘。
这种做法始于魏文帝。
魏武帝曹操死后葬于高陵(今天的河北临漳)。
魏文帝以“古不墓祭”的理由毁掉了曹操陵墓上的殿屋。
所以民间一直有曹操设“七十二疑冢”的说法。
其实,“古不墓祭”只是他的借口而已,就在这一年,魏文帝在为他自己营建寿陵时,道出了真正的原因。
他说:鉴于“汉氏诸陵无不发掘”,因而决定“因山为体,无封无树,无立寝殿……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
”原来,他是怕改朝换代,政权交替时,自己的尸体陵寝也像汉代帝王的陵墓一样,被人盗掘。
魏文帝这个决定,对时局动荡不定的魏晋南北朝,影响很大。
其后魏晋南北朝二百多年间,没有出现大型的陵墓,豪富家族的厚葬风气也大有收敛。
东晋南渡后,国力更为衰弱,已发现的南京东晋帝陵多依山而建,下为长7米左右的矩形筒壳墓室,宽仅5米,上起高约十余米的陵山,规模只相当于东汉时的官员大墓。
进入南朝后,经济有所发展,帝陵也大于东晋时。
宋、陈二代帝陵散列在南京,齐、梁二代的帝陵则集中于丹阳,形成较大的陵区。
南朝墓室一般在高出平地10米以上处开挖,平面椭圆形,砖墙,上为椭圆穹窿,长约10米,宽约6米。
墓室前接甬道,装有二道石门,外加封门墙封闭。
墓室上有厚约10米的封土,或与山齐平,或为5米左右的陵山。
墓室和甬道壁镶嵌模压花纹砖,拼成狮子、仙人和“竹林七贤”等壁面线雕图案。
墓前建有享殿,殿前为陵门,三门并列,左右连陵墙。
门外左右有阙,门前为墓道,长一公里以上,称为神道。
神道自外端至陵门间依次立石兽、石柱、石碑各一对。
中国 古代 房子 分类
中国古代的房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皇宫:皇宫是古代中国最高统治者居住和办公的地方,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具有极高的规格和标准。
2. 官署:官署是古代官员办公的地方,类似于现代的政府机构。
它们通常规模较大,有严格的布局和建筑规范。
3. 民居:民居是古代普通百姓居住的房子,根据不同地区和历史时期,民居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各异,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南的吊脚楼等。
4. 庙宇:庙宇是供奉和祭祀祖先、神灵或宗教偶像的场所,如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
5. 园林:园林是古代文人墨客追求自然之趣、寄情山水的休闲场所,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等。
6. 驿站/客栈:驿站和客栈主要用于供商旅休息和住宿的地方,设施和服务相对较为简单。
7. 军事防御设施:如长城、城堡等,用于军事防御和战略要地。
每种类型的房子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课堂PPT)
孔庙与孔府、孔林并称为“三孔”。
布局:孔庙的主要建筑——大成殿、奎文阁、碑亭、 杏坛等。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 覆以蓝色琉璃瓦。
知识链接
中国古代三大碑林:昭陵碑林、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碑林。
• “右社”:是在宫殿右前 方设社稷坛,社为土地,稷 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 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图二:太庙
图三:社稷坛
4
• 3、前朝后寝
•
• “前朝”,即为帝王 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 “后寝”,即帝王与 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图四:太和殿室内图片
图五:乾清宫室内图片
5
(三)宫殿陈设
1、室外陈设
11
(5)吉祥缸(门海):置于宫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 水缸,古代称之为“门海”,以比喻缸中水深似海可以扑 灭火灾。
12
(6)鼎式香炉:用来 燃檀香和松枝(有盖为 鼎,无盖为炉)
13
(7)铜龟、铜 鹤:象征长寿 (龙头龟、仙鹤)
14
(二)室内陈设
• 屏风 • 太平有象—天下太平、
五谷丰登 • 甪端仙鹤—圣明永久 • 盘龙香筒—天下大治 •生:帝 王陵墓前安设的 石人、石兽统称 石像生,又称" 翁仲"。 石像生 的作用,主要是 显示墓主的身份 等级地位,也有 驱邪、镇墓的含 义。
72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蹲驼73
明孝陵神道石象生——立74象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文 臣
75
—
定 陵 神 路 石 像 生 武 将
(1)华表:皇家建筑 的特殊标志。
6
中国旅游文化:中国古代陵墓
第四节 中国古代陵墓
3.陵园建筑
(1)祭祀建筑区主要建筑是祭殿,是供帝王祭祀之用。两旁是配殿、 廊庑等。
陵园祭祀建筑——清永陵
3.陵园建筑
(2)神道,是通向祭祀区和墓区的大道。
明孝陵神道
3.陵园建筑
(3)墓阙,为高台建筑,用于登高远眺。
图为东汉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3.陵园建筑
(4)护陵监
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监外有城墙保护,内有衙署、 市衙、住宅等机构,好像一座小城。
中国古代陵墓
一、中国古代陵墓概述
在战国时,人们将高大的坟丘称为“陵”。所谓“寝”,是指皇陵上
的宫殿建筑,它是由前朝后寝的宫殿建筑布局形式发展而来的。
二、中国古代陵寝制度
1.陵墓形制
形制即封土形式,封土就是指墓上堆筑的土丘,有三种形式: (1)覆斗方上式 (2)皇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这样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 又可以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
中国古代陵墓
2.墓室结构
(1)木椁墓室 早期为井干式结构, 即用大木纵横交搭 构成。从殷代开始 一直到西汉时期, 往往都采用此种结 构。
井干式结构
(2)砖筑墓室
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型砖砌筑两类
(3)石筑墓室
多采用拱券结构,五代时 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是 由多道半圆形拱券组成。 前朝后寝,地下宫殿
清西陵
清西陵 位于易 县永宁 山下,有 雍正、 嘉庆、 道光、 光绪四 位皇帝 陵。
感谢您认真聆听这堂 微课!
方上,是早期的陵墓封土形式,就是在地宫之上 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锥体。
宝城宝顶——慈禧陵墓
这是明清时期所采用的一种封土形式。在地宫砌筑高大的砖城, 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个园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 儿墙,犹如一座城,称为“宝城”;高出的园顶,称为“宝 顶”。
5中国古代陵墓建筑
• 但是,帝王陵墓之外的一般坟丘,基本上都是圆锥形或 半圆形。但是帝王帝王陵墓封土经过了一系列的变化。
后来凡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都泛称为墓。
梁山伯与祝英 台之墓
丘:土之高者叫丘。天坛的祭天坛叫圜丘。
林:圣贤的墓叫林。
孔 林
陵:古代大的土岗叫陵。到了汉代,陵是专指 皇帝的坟,成了皇帝坟墓的专称。
秦始皇陵墓
以山为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将墓穴修在山体中,以整座山体作为墓冢,气势宏大,雄伟壮观。 这样既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又可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唐乾陵、昭陵,就是这种封土形式。
➢“以山为陵”——盛行于唐代帝王陵墓,如:唐乾陵
唐 乾 陵 : 以 山 为 陵
宋代恢复“方上”的形式
宋朝由于常年经历战争,为节源,改变了汉唐预先营造 寿陵的制度,死后才开始创造,且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 故其规模要比秦汉代小。
4、夏商西周和春秋前期。“不封不 树”“墓而不坟”。
殷墟王陵,虽然墓穴规模巨大, 最大的联通墓道面积超过700平方米, 但墓与地平。未见任何迹象表示曾筑 大坟。
• M260位于殷墟王陵遗址 东区。M260墓呈“甲” 字形,墓道在墓室南部,
呈坡状,墓室为一长方
形竖穴坑。墓室底有一
腰坑,内有一人一大玉
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为天子葬制。所谓“黄肠”, 是柏木黄心,即去皮后的柏木。(“黄肠”因 题凑用的木材都是剥去树皮的柏木枋(椽), 以木色淡黄而得名。“ )棺椁周围用木头垒起 一圈墙,上面盖上顶板,就像一间房子似的。 天子以下的诸侯、大夫、士也可用题凑。但一 般不能用柏木,而用松木及杂木等。但经天子 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 汉霍光死,汉宣帝“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 凑各一具”。
旅游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宫殿、坛庙、陵寝 3
狮 狮子可以显示威严,在古代不但皇宫里用石狮,王公贵 族和大臣的府邸大门口也经常见到狮子。按照中国的传 统狮子必须是成双出现的,一雄一雌。雄师左蹄下踏着 一个球,象征着权利,统一天下;雌狮脚下踏着小狮, 表示子嗣绵延。
太和殿 龟、鹤
中国文化中,龟和鹤都象征着长寿。
太和殿丹壁上的嘉量
嘉量:古代的标准量器,全套量器从大到小 依次为:斛、斗、升、合、龠,含有统一 度量衡的意义,象征国家统一和强盛,太 和殿和乾清宫前都有,表示帝王的秉事公 正和至高无上。 日晷:日影,中国古代利用太阳的投影和地 球自转的原理,借指针所生阴影的位置来 显示时间的器具。秦汉时已广为应用。
2、坛庙建筑
帝王亲自参加的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有:天地、社稷、宗庙。 所谓坛庙,主要指的就是天坛、社稷坛、太庙;还有其他一些 祭祀建筑。今天所见,为明代制定。 最隆重的祭祀是祭天。皇帝每年冬至祭天;皇帝登位也须祭告 天地,表示“受命于天”。 祭天起源很早,《周礼.大司乐》云:“冬至日祀天于地上之 圜丘”;但是采取周制祭天,其实是很晚以后魏晋时的事。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纵轴方向的陪衬手 法。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 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 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线两侧采取 大体对称的布局。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 紫宸殿也约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 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含元殿利用突起的高地(龙 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 间的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后三宫:
乾清门是内廷的正门,乾清门内中轴线上是乾清宫、交泰殿
和坤宁宫。简称后三宫。 乾清宫的“乾”代表天,坤宁宫的“坤”代表地,乾清、坤 宁,表达了历代皇帝的愿望。 乾清宫是明朝皇帝的寝宫,乾清宫为重檐庑殿七间殿,嘉庆
秦汉建筑
汉代木构建筑
西汉末叶,台榭建筑渐次减少,楼阁建筑开始兴起。战国以来,大规模营建台榭宫殿促进了结构技术的发展, 有迹象表明己逐渐应用横架。长时期建造阁道、飞阁,促进了井干和斗拱构造的发展,在许多石阙雕刻上己看到 一种层层叠垒的井干或斗拱结构形式。从许多壁画、画像石上描绘的礼仪或宴饮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殿堂室内高度 较小,不用门窗,只在柱间悬挂帷幔。文献所记西汉宫殿多以辇道中相属,而未央宫西跨城作飞阁通建章宫,可 见当时宫殿多为台榭形制,故须以阁道相连属,甚至城内外也以飞阁相往来。
秦代陵墓建筑
骊山陵秦始皇为了安排身后的归宿,还大肆修筑陵墓。他为自己精心策划的坟墓──骊山陵,自他13岁即位 起便开始修筑,被征召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70多万人,陵墓主要材料都运自四川、湖北等地,但直到公 元前210年他病死时尚未修完,由秦二世又接着修了两年才勉强竣工,前后历时39年。始皇陵在临潼县东5公里, 背靠骊山,脚蹬渭河,左有戏水,右有灞河,南产美玉,北出黄金,真乃风水宝地,寄予着秦始皇让子孙万代永 享福寿的心愿。陵园呈东西走向,面积近8平方公里,有内城和外城两重,围墙大门朝东。墓冢位于内城南半部, 呈覆斗形,现高76米,底基为方形。据推测,秦始皇的“陵寝”应在陵墓的后面,即西侧。据《史记·秦始皇本 纪》载:墓室一直挖到很深的泉水以后,然后用铜烧铸加固,放上棺椁。墓内修建有宫殿楼阁,里面放满了珍奇 异宝。墓内还安装有带有弓矢的弩机,若有人开掘盗墓,触及机关,将会成为后来的殉葬者。墓顶有夜明珠镶成 的天文星象,墓室有象征江河大海的水银湖,具有山水九州的地理形势。还有用人鱼膏做成的灯烛,欲求长久不 息。安葬完毕后,秦二世下令将宫内无子女的宫女和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埋入墓中殉葬。后人对司马迁充满神奇 色彩的记载一直半信半疑,但从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明司马氏的记载基本是可信的。在它东面还发现了举世 闻名的大型兵马陶俑坑,内有武士俑约七千个、驷马战车一百多辆、战马一百余匹,以及数千件各式兵器,被誉 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古代陵墓建筑结构概述
清陵形势分析
宝城宝顶式:明清多才用这种.清东 陵、明十三陵。
宝城宝顶:地下宫殿隆起圆形坟, 为宝顶。适应南方多雨气候便于雨水 下流不浸润墓穴,且用墙垣包绕,称 为宝城。
南侧建立方城明楼。
宝城宝顶式
方城明楼是明清帝陵坟丘前的城楼式 建筑,下为方形城台,上为明楼,楼中立 庙谥碑。 此式始于安徽凤阳明皇陵。皇陵有内外三 重陵墙,中间一到陵墙四门如城楼,分别 称南北东西明楼,及至南京明孝陵,仅有 一座明楼,此后明清各帝陵均大致沿袭孝 陵方城明楼形制。(特例:道光皇帝未建 明楼)
其它国君陵园大多是将封 冢安置在回字形陵园的中部, 而秦始皇陵封冢位于内城南 半部。
有学者认为这是按照“以 西为上”的礼制安排的。从 陵园总体布局来看,始皇陵 封冢并不在西半部。 体现“树 草木以象山”的设计思想决定。 --龙盘虎踞之感。
4)墓穴结构
据考古勘探,秦始皇陵的朝 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 布局。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以朝 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 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 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却采取了坐 西向东的格局。
人工夯筑的宏伟陵台
魏晋南北朝 提倡薄葬,墓制比较小。
唐宋元 唐代是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殿阁高潮
时期。 陵园内设置祭享殿堂(上宫), 陵园外设置斋戒等用的下宫,陵区内设 置陪葬墓等。
元 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和地面 建筑。 明清
明代:放弃历来的正方形布局, 继承和发展了唐宋的墓前引导部分。
清代:布局和形制因袭明代,雕 饰风格更加华丽。
秦人起源于东方,秦人是上古 时代在齐鲁淮海一带的氏族部落, 发祥地在今山东境内的莱芜泰山 附近一带。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 情。秦朝历代王陵和秦始皇陵都 采取了坐西向东的葬式。
(3)汉武帝茂陵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兴平市。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赏析
黄河中游地区仰韶文化开始了定居生活,其典型代表是陕 西临潼姜寨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
半坡类型的房子发现46座,有圆形、方形和长方形,有的是半地穴式建筑,有 的是地面建筑。圆形房子直径一般在4~6米,墙壁是用密集的小柱上编篱笆并 涂以草拌泥作成。方形或长方形房子面积小的12~20平方米,中型的30~40平 方米,最大的复原面积达160平方米。储藏东西的窑穴分布于各房子之间,形状 多为口小底大圆袋状。家畜饲养圈栏两个均作长方形。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偃师二里头夏代宫殿遗址
二里头遗址的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宫城遗迹。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岐山风雏村西周遗址
3.封建社会建筑(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9世纪)
漫长的封建社会我国经历了十几个主要封建王朝,历时2000多年。
中国建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出现了大量的都城、宫殿、 坛庙、衙署、寺观、宅第、园囿、陵寝、桥梁、堰坝等建筑和工 程。 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
特点:
新形式:首先是古代工匠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创造出一些
新的建筑类型:如书院、场、文庙等儒家建筑,佛寺、石窟、 塔、天主教堂等宗教建筑,城防建筑工程有了许多创新,长 城便是突出的例子。
其他各种建筑物如住宅、园林、宫殿、陵寝等,其形式 结构也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演化和发展。
材料:
建筑材料进一步多样化,主要是处理木材和土质建筑材料。随着 建筑类型的丰富和建筑用途的需要,出现了砖、瓦、石料以及铜、 铁、石灰等建筑材料,进而使建筑结构有了较大的发展。出土的 秦砖汉瓦,反映了当时制作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布局
(三)“组群”的产生
组群是在庭院建筑不能满足需要时向纵或横向扩展,或纵横双向扩展的结果。其扩展方向所构成的布局如下:
其一,纵向扩展组群。其特点是沿纵轴线,在主要庭院的前后,布置若干不同平面的庭院,构成深度很大而又富于变化的空间。采胃这种布局时,为横向交通的方便,故常以道路或小广场将纵向庭完划为了两组或两组以上。纵向组群方式最早见于商朝宫室,且是南北朝以来宫殿及大型庙宇的常用手法。
由“间”为单位便构成了单座建筑(单体建筑),单座建筑的平面布置在很大程度上由使用者的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及爱好所决定。从外观上看单座建筑可大体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三部分中变化最多的是屋顶形式: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攒尖、盔顶、盎顶、单坡、平顶、圆顶等样式。一般而言,单座建筑的平面布置以殿阁、殿堂最为整齐。
2、休憩型组群:就是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造园的指导思想是追求自然,建筑布局因地因势而异,没有固定的格式。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平面布局遵循着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它首先以“问”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还可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
(一)间
其二,横向扩展组群。其特点是在中央主要庭院的左右,再建队向庭院一组或两组,各组间设有夹道。该方式自唐以来常为官暖、庙宇衙署和大型住宅所采用。
其三,为纵横双方扩展的组群.它以北京的明清故宫为典型,从大清门经天安门、端门、午门至外朝三殿与内廷三殿,采取院落重叠的纵向扩展与内廷左右横向扩展相配合的方式,形成规模巨大的群组。
中国古代建筑的群体组合有其共同的规律性,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一般为长方形,单纯而规整),然后根据各类建筑不同的功能需要,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建筑群体。这种建筑群体的组合几乎都采取院落的形式,即由走廊、围墙等将四幢房屋围合成封闭性较强的庭院,所以也称为四合院。“小到一座住宅是一个四合院,大至北京的紫禁城也是由许许多多大小不同的四合院组成的皇宫建筑群,所以四合院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组合的基本单元,也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形式,自然也是住宅的主要形式。” [2] [P205]除了极为贫穷的人家外,中国每一所住宅、宫殿、衙署、庙宇等等,都是由若干座个体建筑和一些回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其中规模最大、形象最美、最复杂的四合院群体建筑当属北京的明清宫城——紫禁城,中国古代建筑的博大与壮观也就主要地表现在这个平面的建筑群体的组合与布局的有序性上。
第六章 中国古代建筑
宋代的琉璃瓦,现存的实物为 北宋首都东京(今开封)祐国寺的 琉璃塔。
下 华 严 寺 薄 伽 教 藏 殿 (辽代)
蓟 县 独 乐 寺 观 音 阁(辽代)
辽开始的减柱、移柱作法,在金代遗物中屡见不鲜。如五台山佛光寺文 殊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等。
大
同
善 化 寺
五 台 山 佛 光 寺
开元寺双塔(南宋)
从宋、辽、金时期的砖塔结 构可以看到当时砖结构技术有了 很大进步。
避 暑 山 庄
除了汉族建筑以外,少数民族的建筑也在不断发展。 北海九龙壁(局部)
公元1645年重建和扩建的布达拉宫
明、清两代琉璃瓦的生产,无论 数量和质量都超过以往任何朝代, 不过瓦的颜色和装饰受到封建社 会等级制度的限制,黄琉璃瓦只 能用于宫殿、陵寝和高级的祠庙。
明清时期的楼阁建筑,都将内柱直接升 向上层,而去掉了辽金楼阁建筑常见的上下 层间的斗拱。这种结构方式在楼阁结构的整 体性上具有更大的优点,承德普宁寺的大乘 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较高级台基
更高级台基
—须弥座
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 ,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 中的次要建筑。
采用须弥座形式,建有汉白玉栏杆,常 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的主要殿堂建筑。
最 高级台基
高几 级个 建须 筑弥 。座 相 叠 而 成 , 常 用 于 最
(二)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 制成的圆柱形木 头,置于石头 (或铜器)为底 的台上。多根木 头圆柱,用于支 撑屋面檀条,形 成梁架。
天 坛 鸟 瞰
在造型艺术方面,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比官式建筑更为生动 活泼、富于变化,尤以各民族建筑经过密切交流以后,出现的一批 新风格的建筑为最,如承德的“外八庙”就是很成功的作品。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特殊性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特殊性中国古代建筑类型:1、功能分类:宫殿、城防、寺庙、坛庙、祠堂、会馆、民居、桥梁、牌坊2、建筑形式(单体建筑造型):殿堂、楼阁、亭、台、轩、榭、廊、舫一、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一)中国古建筑(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顶。
(二)屋顶样式: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盔顶、盝顶、攒尖顶清代建筑的通则1、通则(又称通例),是确定建筑各部们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则。
这些法则规定了古建筑各部位之间的大的比例关系和尺度关系。
它是使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持统一风格的很关键很重要的原则。
清式建筑的通则主要涉及以下各方面:面宽与进深,柱高与往径,面宽与柱高,收分与侧脚,上出与下出,步架与举架,台明高度,歇山收山,庑殿推山,建筑物各部构件的权衡比例关系。
2、面宽与进深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
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
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
单体建筑又是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
每四棵柱子围成一间,一间的宽为“面宽”,又称“面阔”,深为“进深”。
若干个单间面宽之和组成一栋建筑的总面宽,称为“通面宽”;若干个单间的进深则组成一座单体建筑的通进深。
古建筑面宽(指明间面宽)的确定要考过虑到许多方面的国素,即要考虑实际需要(即所谓适用的原则),又要考虑实际可能(如木材长短、径寸等因素),并要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
在古代,明间面宽的确定还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在考虑面宽时,必须使用门口尺寸符合门尺上“官”“禄”“财”“义”等吉字的尺寸。
次间面宽酌减,一般为明间的8/10,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3、柱高与柱径古建筑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宽也有一定比例。
小式建筑,如长檩或六檩小式,明间面宽与柱高的比例为10:8,即通常所谓面宽一丈,柱高八尺。
柱高与柱径的比例为11:1。
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凡檐柱以面阔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应为百分之七)定径寸。
古代建筑——福建特色建筑为例
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 材;(近代用钢筋,型材)等建筑材 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 如住宅,桥梁,体育馆,窑洞,水塔, 寺庙等等。广义上来讲,景观,园林 也是建筑的一部分。西哲有云:建筑 是凝固的音乐.,建筑是一部石头史书。 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耶的经典名作 《建筑十书》提出了建筑的三个标准: 坚固,实用,美观。这个观点一直影 响着后世建筑学的发展。
赵家堡是是国内唯一保存的皇家城堡;土 楼文化的经典之作:最为完整的皇家土楼, 完好保存着一个皇室家族历时四百余年, 堪称人类历史的一大奇迹;布局规划中流 露出的对大宋先祖帝业的炫耀与思慕,可 以看到一代王朝没落的无奈和哀叹!
想更详细认识此地,请回去看“《探索·发现》 20111022 赵家堡探秘”
完璧楼取“完璧归赵”之意。
楼为三层四合式四方楼,楼 高三层,高13.6米,边长 22米,墙厚1米,是赵家城 名副其实的城堡。“完璧楼” 三字写得颇为讲究,每个字 都值得推敲。“完”字上是 宝盖头,下是元字,虽然 “宋”失国土,但仍有一片 天,能以天罩住元朝;“璧” 字结构作了调整,“辛”字 拉长居右,“玉”字少一点 成“王”,意味如璧江山残 缺,为王好辛苦;“楼”字 的“米”字行书稍作处理, 上半部写得象“宋",下半 部象“安”,寓意“宋安”。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
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 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 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 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 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 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 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 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 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 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第六章中国古代建筑1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天坛长廊大门
(八)斗拱
斗拱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特有的构件,它 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悠久,我们从约3000年前的 周代青铜器图案中就可看到它的形象。
保和殿是在中和殿后。清朝每年正月初一 和十五在此殿宴请蒙古和新疆王公大臣。公 主下嫁在此殿宴请三品以上大员。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宫内景
御花园
故宫角楼
三、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位于沈阳旧城中心,是我国现存仅次于 北京故宫的最完整的皇宫建筑,是清朝前期的皇宫,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都曾经在这里居住。清军入关前称 盛京宫阙,入关后称奉天行宫。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庙 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故 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 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土 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故宫鸟瞰图
3、前朝后寝
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称“前朝”。后寝 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 于建筑群的后部,称“后寝”。
内廷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及后妃居住的地 方,主要建筑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 宁宫。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内廷富有 生活气息,建筑多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 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是御花园,里面 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
故宫博物院于1925年成立,珍藏有大量珍 贵文物100多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 是我国最大的文物艺术宝库。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班级指导老师姓名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薛航中文摘要:本论文将主要从陵墓的构造、布局以及发展来介绍陵墓建筑,并且会通过一些陵墓建筑的实例来表现陵墓建筑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
关键词:陵园墓室秦皇陵明陵陵墓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建筑物。
历代朝廷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当时最成熟的技术和艺术来营建陵墓。
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时期的建筑成就。
同时,陵墓可以反映一个帝王的政治性。
下面我从几方面来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及制度。
一古陵墓构成陵墓构成包括陵墓建筑、陵墓建筑上的绘画雕刻等文化艺术和随葬品三部分。
我国现存古代陵墓景观有两种展示方式:第一种,地面和地下建筑规模都很庞大,在严格保护的情况下就地开放;第二种,地下规模与布局不适于人流行动,多集中、复制展示,如洛阳的中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
二古陵墓类型古墓中,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可分为3类:1.帝王陵寝:规模大,随葬品丰富。
主要有秦始皇陵、汉高祖长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乾陵、河南巩义宋陵、宁夏西夏王陵、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河北清东陵和清西陵等。
2.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名人墓地:除个别著名人物外,一般规模不大,墓中随葬物微薄稀少。
如孔林、司马迁墓、岳飞墓等。
3.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墓葬:主要有辽宁辽阳汉魏壁画墓、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吉林集安高句丽古墓群、麻浩崖墓等。
三、古陵墓结构古墓葬一般分为两部分,即地下部分和地面部分。
地下部分包括墓室结构和随葬品,地面部分包括封土和其他陵园建筑。
(一)地下部分墓室使用木、砖、石3种材料构造。
大型木椁墓室从殷商开始直到西汉达到高潮,出现了“黄肠题凑”的形式。
砖筑墓室始于战国末年,此后砖的种类越来越多:空心砖、画像砖等。
西汉晚期开始出现石室墓,五代时已经盛行,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造大型拱券墓室。
墓室中雕刻画像,故称“画像石墓”,从打开的墓穴看,五代前蜀王建与清代乾隆墓穴地宫都有石像雕刻。
旅游美学课件
南京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现 存规模最大的古城,始 建于1366年,1368年 基本完成,历时21年之 久。南京城墙,设计思 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 规模恢弘雄壮,古城墙 外廓城周长为60公里, 当时被称为“世界第一 大城”。
10
北京紫禁城
北京历来被风水学家称 为“山环水抱必有气” 的理想都城。现在的北 京城是明成祖在元代大 都城的基础上建造起来 的,有外城、内城、皇 城、宫城等组成。但是, 沧海巨变,昔日的外城、 内城、皇城大多被拆除。
6
一、多姿多彩的中国古代建筑景观
• 从世界古代建筑的风格来看,主要有中国建 筑、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三大类。中国古 代建筑从功能上大致可以分为城防建筑、宫 殿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庙坛建筑、 桥梁建筑、水利工程建筑、园林建筑、居民 建筑、会馆建筑、书院建筑等等。
7
1.城防建筑景观
• 中国古代,上至都城,下至郡、州、府、县 的治所,都有城墙和护城河围绕,这就是我 国古代“城池”的概念。
11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军 事防御体系中最伟大的 建筑工程,堪称世界奇 迹之一。
12
2.宫殿建筑景观
• 宫殿是中国古代最雄伟壮丽、最富有艺术性 的建筑。我国宫殿建筑历史悠久,据考古, 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了早期商代宫殿遗址, 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宫殿遗址。
• 秦代的咸阳宫和阿房宫,汉代长安的未央宫、 长乐宫和建章宫,唐代长安的太极宫、大明 宫、兴庆宫,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清代早 期的沈阳故宫等举世闻名。
15
前朝后寝
•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 礼之所,多称“殿”。
•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 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 住的地方多称“宫”。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著名石桥
安济桥(赵州桥) 苏州宝带桥 泉州洛阳桥(万安桥) 安平桥 卢沟桥
2、古长城建筑
楚国最早修长城 秦始皇将秦、赵、燕长城连接起来 著名关隘: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二、著名楼阁 1、概念 楼:两层以上的房屋。 阁:通常四周设扇或栏杆回廊,供远眺、游憩、
藏书和供佛之用。
2、古代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湖北武昌) 岳阳楼(湖南岳阳)
滕王阁(江西南昌)
3、其他名楼
天一阁(浙江宁波) 蓬莱阁(山东蓬莱)
方上
周朝
隋朝、宋朝
以 山 为 陵
唐朝
唐乾陵
宝城宝顶
明朝、清朝
②陵园建筑
祭祀建筑区(祭殿) 神道(石像生) 护陵监(衙署、市衙、住宅等组成)
祭殿
祭殿与配殿
神道
石牌坊
石古代陵墓
汉茂陵
唐乾陵
一、城防建筑(城墙、护城河)
1、城防建筑的起源
城墙:城楼、角楼、垛口 代表:南京城墙、西安城墙 平遥城墙、丽江古城
(2)地面部分
①封土 方上(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陵墓 ) 以山为陵(唐乾陵) 宝城宝顶(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木椁
黄肠题凑
2、中国古代墓葬结构 (1)地下部分
①墓室结构: 土穴墓、棺椁、“黄肠题凑”、砖石筑墓室 ②随葬品
(2)地面部分
①封土 方上(秦始皇陵、汉代帝王陵墓 ) 以山为陵(唐乾陵) 宝城宝顶(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中国古代墓葬
一、中国古代墓葬的发展 1、中国古代墓葬的概述
概念:筑土为坟,穴地为墓 古墓葬分类 : 帝王陵墓、名人墓地、历史和艺术价值墓葬
背景: 1、“灵魂不死” 2、“事死如事生” 3、“厚葬以明孝”“媚祖以邀升” 4、身份等级观念
2、中国古代墓葬结构 (1)地下部分
①墓室结构: 土穴墓、棺椁、“黄肠题凑”、砖石筑墓室 ②随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