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典型征象】高密度新月征
医学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01、视神经轨道征:表现:在增强的横断面视神经CT或脂肪抑制的T1加权磁共振图像上最明显. 在这些图像上,视神经表现为相对于其两侧强化的视神经鞘的条状低密度(信号)带.解释:视神经轨道征最常用于描述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鞘脑膜瘤常表现为节段性或弥漫性视神经鞘增厚.当注入增强剂后,视神经在CT或MR图像上表现为非强化的低密度(信号)线样结构,被周围强化的脑膜瘤包绕.在横断面或矢状面上产生类似轨道的征像,其两条轨道即被低信号的视神经分隔开的肿瘤的两部分.在冠状面上表现为炸面包圈样结构.当肿瘤发生线样钙化时,该征像在非增强CT 上也可看到,但不如增强CT者常见.讨论:轨道征用于鉴别视神经胶质瘤与视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无论何种生长类型,都与视神经紧密相连,因而肿瘤与视神经之间没有明确界限,表现为视神经-鞘结构均质性增大,没有可分辨的低密度视神经结构.视神经鞘脑膜瘤起源于沿视神经鞘的蛛网膜上皮细胞,早期于硬膜下生长,包绕视神经,而不侵犯视神经,沿视神经生长,位于眶内、视神经管内、颅内视神经管开口者都可具轨道征表现。
于增强CT表现为a)视神经低密度,b)脑膜瘤组织肿块样高密度,c)与视神经邻近的平行线样高密度增强区。
轨道征并非特异性征像,也可见于其他眶内疾病,如眶内炎性假瘤,视周神经炎,结节病,白血病,淋巴瘤,转移瘤,视周出血等,均需注意鉴别.02脑膜尾征,白质塌陷征这是脑外肿瘤,特别是脑膜瘤与脑内肿瘤相鉴别非常重要的两个征象增强冠状面示白质坍陷征(箭头)及脑膜尾征(三角)。
Gd-DTPA时,脑膜瘤可显示肿瘤相邻脑膜强化,多呈短、细规则的条状高信号的强化影,此即脑膜尾征。
其形成原因可能与脑膜瘤长期刺激压迫邻近的脑膜,造成脑膜充血有关;也可能为脑膜瘤直接侵犯脑膜所致。
脑膜尾征并不是脑膜瘤所独有的征象,只要病变侵犯或长期刺激脑膜均可形成脑膜尾征,如脑膜转移瘤、神经瘤等。
白质塌陷征可理解为脑外肿瘤对脑实质的推移压迫。
腹主动脉瘤的影像诊断及进展
腹主动脉瘤的影像诊断及进展周晓雯;郭立【摘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瘤在临床中的诊断率不断地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得此类患者的病死率大大地降低.该文通过总结分析相关研究,对超声、CT、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腹主动脉瘤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其各自的利弊及其发展概况,旨在找到更佳的影像学方式对腹主动脉瘤进行全面系统的诊断,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信息,以期为临床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好的依据.【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4(020)017【总页数】3页(P3204-3206)【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影像学诊断;进展【作者】周晓雯;郭立【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昆明650101;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昆明65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腹主动脉瘤是指腹主动脉某一段的异常扩张或局限性膨胀,最终使得管壁无法承受血流的冲击而破裂的一种高危性疾病[1]。
肾下型占总数的90%[2]。
目前在我国,腹主动脉瘤的发生率亦不断上升,中老年人多见,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8.8%[3]。
很多患者在无任何症状的情况下发生动脉瘤破裂,一旦破裂出血,病死率可达80%以上[4]。
因此,及时对动脉瘤做出正确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腹主动脉瘤的形成原因不明,进展机制十分复杂,包括遗传学、血流动力学、生物化学及环境学诸多因素的影响,血流动力学因素被认为在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将现阶段诊断腹主动脉瘤的影像学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 超声在腹主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既往超声诊断血管性疾病主要依赖于血管造影,自从彩色多普勒技术问世以来,其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已成为诊断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腹主动脉瘤,不仅能够确定灰阶超声所见的血管解剖和形态学特征,而且还能观察局部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如血流增速及血流性质等,为临床提供多方面的资料。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
影像学各种“征象”综合影像学是医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不同的影像技术可以获取人体内部的信息,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在影像学中,有许多“征象”(sign)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本文将综合介绍影像学中常见的各种“征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征象。
一、密度征象密度在影像学中指的是物体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
由于不同组织密度的差异,影像上可以呈现出不同的亮度。
常见的密度征象有:1.高密度征象:如钙化、铅笔线样改变等。
2.低密度征象:如囊性病变、脂肪、气体等。
3.等密度征象:密度相似的结构,如葡萄状肉芽肿、淋巴结增大等。
二、形态征象形态征象是指影像上所显示的结构的外形和形态特征,它可以提示潜在的疾病。
常见的形态征象有:1.结节征象:可以是实性结节、囊性结节、假性结节等,通过结节周围的边界、大小、形状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性质。
2.边界征象:包括锐利边界、毛刺征象、不规则边界等,不规则的边界往往提示恶性病变。
3.器官位移征象:某器官的异常位置或移位,如肝脏移位、充盈不良等。
三、功能征象功能征象是指通过影像表现出来的器官或组织的功能状态,常见的功能征象有:1.血供不良征象:通过影像上的灌注状态来判断器官或组织的血供情况,如肾脏灌注不良、心肌梗塞等。
2.蠕动征象:体现肠道蠕动的情况,如肠粘连、肠道梗阻等。
3.脏器功能减退征象:如心功能不全、肝功能减退等。
四、代偿征象代偿征象是指在某个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时,其他器官或组织通过代偿性增加功能以维持整体正常功能,从而在影像上显示出来。
常见的代偿征象有:1.反馈性增大征象:如肝硬化时脑室增大等。
2.远端扩张征象:如肺动脉高压时右心室扩大等。
五、构造征象构造征象是指影像上不同结构之间的位置、相互关系等。
常见的构造征象有:1.衬垫征象:如腔隙征、移位征等。
2.压迫征象:如血管受压、呼吸道受压等。
3.分隔征象:如胸腔积液时出现的液气分隔线等。
总结:影像学中的“征象”涵盖了密度征象、形态征象、功能征象、代偿征象和构造征象。
腹主动脉瘤破裂及先兆破裂的CT征象
腹主动脉瘤破裂及先兆破裂的CT征象By hotden早期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和先兆破裂非常重要。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CT征象通常比较直观。
大多数破裂表现为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膜后血肿。
主动脉周围的血液可蔓延至肾周间隙,肾旁间隙或两者。
腹膜内渗出可为短期或迟发改变。
主动脉壁连续性中断或者环状钙化的动脉壁上的局灶性破裂可能就是破裂口所在。
在最初的壁内出血到渗出至动脉周围的软组织,通常有几个小时的间隔。
瘤内或先兆破裂很难辨认。
主动脉周围的少量积血易与十二指肠,动脉瘤周围纤维化或者腺病相混肴。
提示动脉瘤不稳定或先兆破裂的影像学特征包括动脉瘤增大,血栓-管径比率低,出血致附壁血栓形成。
腹主动脉瘤内出现外周性的新月形高密度影,代表了急性壁内出血,是先兆破裂的又一CT征象。
动脉瘤的后份紧贴椎体通常为合并瘤内破裂。
引言大多数腹主动脉瘤都是真性动脉瘤,其形成机制是动脉壁的三层结构(内膜,中层,外膜)薄弱导致动脉腔局限性的扩张。
而假性动脉瘤则不由正常的动脉壁所包绕,仅被覆以动脉外膜或周围软组织,腔内充填以与动脉腔相交通的血流(图1)。
动脉瘤可发生于动脉的任一节段,但多数好发于肾动脉以下的腹主动脉。
主动脉直径大于等于3cm时可定义为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样扩张是一种退行性病变,很少发生于50岁以前,但50岁以后的发病率达2%-4%。
诊断的平均年龄为65—70岁,男性多于女性。
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以及有腹主动脉瘤的家族史,都是该疾病发展的强危险因子。
腹主动脉瘤旁的腹膜后血肿是瘤体破裂的最常见影像学改变。
出血经常延伸至腹膜后腔,包括肾周和肾旁间隙,腰大肌和腹膜。
腹腔内渗出为间接的或迟发的征象。
如果病人表现为腹痛,并能发现大的腹主动脉瘤,但是没有直接的破裂征象,这将导致诊断上的困难。
此时,症状有助于判断动脉瘤的稳定性,先兆破裂及内漏。
图1 主动脉瘤的分型。
图示正常的动脉壁结构及真、假性动脉瘤的瘤壁结构。
影像技术由于CT的检查速度快,而且在很多医疗单位都有普及,因而是评价急性主动脉综合症的最佳设备。
新月征
• 图2与图1同一患者膝关节矢状位
T1WI相显示胫骨近端异常低信号带 (箭)
图3矢状位PD:典型的双线征(低信 号外缘内衬高信号内缘)
• 【病理基础】双线征,即在T2WI SE序列, 包围骨坏死灶的低信号带内侧出现高信号 带。双线征被认为代表正常骨与死骨反应 界面,低信号带代表硬化骨,高信号带代 表肉芽组织。其出现率达80%。是骨缺血 坏死较为特异的征象。 • 【鉴别诊断】双线征是确定早期骨缺血坏 死的重要征象,具有特征性的诊断价值。
• 【病理基础】病理上,股骨头缺血坏死早 期改变为缺血所导致的骨内细胞坏死崩解, 骨细胞所在骨陷窝变空,随病程进展,周 围正常骨内肉芽组织增生,沿骨小梁间隙 向死骨浸润,一方面可于坏死骨小梁表面 形成新骨,另一方面可将坏死骨部分吸收。 坏死骨因应力作用发生骨折和塌陷,早期 软骨改变轻微,软骨下骨质塌陷形成新月 状透亮影或裂隙。
新月征
• 【影像表现】股骨头内皮质下新月状透亮 影(新月征)和内部裂隙样透亮线,均为 股骨头缺血坏死(avascular osteonecrosis, AVN)的早期和中期X线表现,新月征多显 示于股骨头前侧皮质下。MRI表现为股骨头 前上部边缘的异常条带影,T1WI为低信号, T2WI亦为低信号或两条内外并行的高低信 号,与CT上的硬化带或并行透光区及硬化 带相对应,为诊断AVN较特异的征象。
双线征
• 【影像表现】在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梗死 患者MRI表现中,T2WI骨髓腔内,包围骨 坏死灶的低信号带内侧出现平行排列的高 信号带,形似“双线”。见图1~图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1激素治疗后股骨头缺血坏死 (AVN)患者双线征MR图像
膝关节冠状位T2WI压脂 相显示中央区域为高信号, 而外缘见平行环形低信号 (箭)
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抗真菌治疗
(PAMPs)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型(DAMPs)的刺激息息相关。在 细胞移植、皮质类固醇药物、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真菌感染
肝硬化失代偿期,细菌产物的持续性易位,例如肠道菌群紊乱, 的发病率成倍增加,但由于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造成诊断不
导致 PAMPs信号连续传导、抗炎性细胞因子的下调以及负反
及时,错过最佳诊治时间,最终导致短期死亡率高[4]。预防性
【关键词】 重症肝病;侵袭性真菌病;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血药浓度
肝脏疾病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关注问题。重型肝炎是大 量肝细胞坏死导致严重肝功能障碍为表现的一种严重肝脏疾
的患者因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并且合并感染时往往会加 重原发病的病情,进一步导致或者加重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
病,可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1]。重型肝炎的疾病谱包括肝硬化 死亡。尤其是合并真菌感染,发病率虽然低,但预后差,短期死
(二)抗真菌药物的选择 目前抗真菌药物有唑类、棘白菌 素类和多烯类 药 物[9]。对 于 重 症 肝 病 合 并 侵 袭 性 真 菌 病 的 患 者,临床上常用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
1.唑类 主要通过 抑 制 细 胞 色 素 P450 依 赖 酶 (14α固 醇 去 甲 基 酶),从而抑制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的合成,导致细胞膜通透 性增加和生长抑制,最终发挥抑菌的作用[10]。人体内不含14 α固醇去甲基酶咪,所以唑类抗真菌药物是较为安全的。 伏立康唑是 新 一 代 具 有 广 谱 抗 真 菌 活 性 的 三 唑 类 药 物。 伏立康唑对念珠菌、曲霉菌、足放线菌属以及镰刀菌均有效果。 伏立康唑的适应证是侵袭性曲霉病、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念珠 菌血症患者、对氟 康 唑 耐 药 的 念 珠 菌 引 起 的 严 重 侵 袭 性 感 染。 在重症肝病合并侵袭曲霉病的患者中,伏立康唑仍然是首选药 物,但是治疗剂量尚未统一。伏立康唑主要通过肝脏细胞色素 P450同工酶 进 行 氧 化 代 谢,其 中 包 括 CYO2C19、CYP2C9 和 CYP3A4,但其药物动力学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存在差异性,影响 因素包括年龄、肝功能、药物相互作用和 CYO2C19基因多态 性[1113]。伏立康唑的副作用是肝毒性、幻觉、睡眠障碍、视觉障 碍。关于伏立康唑 的 剂 量,说 明 书 的 标 准 剂 量 是:负 荷 剂 量 为 400mg1/12h(体质量大于等于40kg)或200mg1/12h(体质 量小于40kg);维持剂量是200 mg2/d(体质量大于等于 40 kg)或100mg2/d(体质量小于40kg)[14]。在使用伏立康唑抗 真菌治疗过程中,注意动态监测肝功能指标。但对于轻度至中 度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 级和 B级),维持剂量应减半[15]。 但是对于 ChildPughC级肝硬化患者,推荐伏立康唑负荷剂量 和维持剂量减半可能不合适[16]。所以在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 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监测其血药浓度,伏立康唑的最佳血药浓度 为1~5μg/mL[17]。 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18],我们建立了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 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 的 优 化 伏 立 康 唑 方 案 (负 荷 剂 量,200 mg
胸部医学影像征象集萃001
10、横S征(反S征):
当肿瘤发生于右上叶支气管时,X线可见右肺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相连,构 成形似S横着写的征象,为右上叶中央型肺癌特征性表现。因为右肺上叶位 于斜裂前方,下方以水平裂为界,侧方位胸壁,内测是纵隔。当右肺上叶容 积缩小,根据容积缩小的程度出现的解剖改变包括胸膜裂移位、结构变化及 肺密度增加。在右肺上叶不张时水平裂和斜裂向纵隔方向向上、内移动,右 肺中、下叶代偿性膨胀,后前位胸部X线片上可见水平裂向下凹,形成代表 肺叶不张三角形密度影,尖端指向肺门,外缘以胸壁为宽基,严重的右上肺 不张可以与纵隔平行,和纵隔宽相似,或向上压缩如尖帽。此时,如果有一 个较大的肺门肿块出现,与凹面向下的水平裂结合,在后前位胸部平片上就 形成横S征。其实,不只是在右肺上叶,只要肿瘤或淋巴结压迫上叶支气管 导致肺不张,就会由肿块和不张肺边缘形成此种征象。其次,横S征也不是 只在X线上看到,在CT上同样可以见到。
4、方形征
病变临近胸膜或叶间胸膜时,两侧缘可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致病变呈方 形。肺部炎症时,炎性渗出物沿肺泡孔向上下、左右、前后均匀扩散,形成 各经线均匀相近的炎性病灶,但是当炎性渗出物扩散受胸膜或小叶间隔阻挡 时,病变扩散受阻。方形征是球形肺炎的特征性表现,其CT表现有:
(1)病灶多位于肺野背侧,靠近胸膜; (2)病灶多呈方形、楔形、三角形、圆形等表现,病灶临近胸膜侧常表现
高;而分叶较大且浅者,多见于良性肿瘤或其他量性肿块。分
叶形成的机制有下属几方面的原因:一是肿瘤生长的速度;而
是肿瘤受周围组织或器官的阻挡和限制(在肺癌的大体标本切
面上,常可见到小叶间隔的纤维增生,形成对肿瘤组织生长有
限制作用);三是肿瘤突破小叶间隔向外扩展并和邻近的相互
合并进而形成较大的分叶。
影像学各种征像
支气管袖套征
支气管袖套征(亦 称界面征):正常肺 血管和支气管边缘光 滑锐利,如果支气管 和血管与相邻肺组织 的界面变得不规则, 提示周围结缔组织增 厚,是间质性病变的 征象,称为界面征。 最常见于间质性肺水 肿。
树芽征
树芽征:多见 于弥漫性泛细支气 管炎、肺结核支气 管播散等。在CT检 查时可见直径 3~5mm的结节状和 短线状影像,并与 支气管血管束相连 ,病变的支气管如 树枝芽状。
图1: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右肺横断面CT扫描。一小圆形软 组织密度影邻接一围绕大圆形低密度空气影的环状软组织 密度影构成印戒征(箭号)。
图2: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大体标本。注意到小的肺动脉邻 接巨大扩张支气管,两者在横断面上都可以见到。
图3:珍珠戒指照片。
含气支气管征
含气支气管征: 肺实变区内可见含 气的支气管影,双 上叶和右中叶较常 见,一般作为良性 病变的诊断依据, 但不是金标准,如 肺泡癌也可以出现 类似的征象。
常见于原发性
硬化性胆管炎 ,ERCP及 MRCP表现肝 内外胆管多发 较短的环行狭 窄,并伴正常 或轻度扩张的 胆管,形成典 型的串珠状改 变。
支气管双轨征
轨道征( 亦称双轨征) 多见于慢性支 气管炎和支气 管扩张。
新月征
新月征: 常见肺曲菌 病的空洞内,以 曲菌球和空洞形 成的新月样间隙 得名。
毛刺征
毛刺征:肿块 边缘不同程度棘状 或毛刺样突起,仅 见于肿块和肺实质 交界面。(有的书 将这种毛刺称为短 毛刺,而将结核球 、慢性炎症的长而 稀疏毛刺称长毛刺 。)
帆征
帆征:小儿胸腺的 经典征象,注意两点 ,一是和纵隔积液、 肿大淋巴结的鉴别, 二是纵隔气肿时胸腺 膨出而继发性出现的 大三角帆征,此时常 两侧均可见胸腺并可 见胸腺与心脏之间透 亮区。
出血性疾病危急值专家共识(2023版)
主动脉破裂出血
CTA是诊断主动脉急性破裂或前兆破裂的首选检查方法。主动脉破裂原因包括:急性主动脉 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主动脉瘤、外伤。
AAS包括主动脉夹层(AD)、壁间血肿(IMH)和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AU)。
CTA是AAS首选检查,早期AAS死亡主要原因是主动脉破裂。
实质脏器出血超声表现为脏器局部回声不均匀和/或所在浆膜腔积液,当胸腹腔或心包出现 新发积液时,则提示可能有脏器损伤出血,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出血性液体即可确诊。
胸腹部出血
胃肠道腔内急性出血可于肠壁或局部肠管观察到位置较固定的不均匀血凝块高回声团,活动 性出血时范围逐渐扩大,需临床止血,因此可疑肠道出血时建议超声密切动态观察。
主动脉夹层超声多可发现撕裂内膜,如内膜撕裂范围持续扩大,累及冠状动脉段、出现心包 积液及心腔塌陷和心室充盈模式变异,室壁活动度异常则提示需立即临床干预。
经食道超声检查尤其是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 TEE)可发现主动脉壁间血肿、动脉粥样 硬化性穿透性溃疡和侧支梗阻并可确定主动脉夹层是否延伸到冠状动脉。
(1)通过测量耻骨联合增宽来诊断开书型骨盆骨折(当联合增宽>25
CTA是诊断出血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评估包括创伤性出血在内的各种急性出血的首选检查方 法。 CT需要评估的内容包括:有无出血、出血部位、出血量、有无活动性出血。 MRI在病重的患者中容易出现运动伪影。 对于急诊出血患者不能及时进行CT等检查或情况危急时床旁超声可以作为替代检查。 (1)胸腹部出血(创伤性和非创伤性); (2)颅内出血(创伤性和非创伤性); (3)主动脉破裂出血; (4)严重骨盆损伤出血;
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
胸片中常见的22个影像征象导语阅读胸片时,这些影像征象是有助于诊断疾病。
1膈上尖峰征(Juxtaphrenic peak sign)膈上尖峰征见于上叶肺不张,是指三角形的高密度影在膈肌内中点处向上突出。
常与下副裂的存在有关。
其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一种机制认为,上叶肺不张形成的负压可能是导致脏层胸膜及突出于胸膜外的脂肪进入下副裂的原因。
膈上尖峰征也可见于右肺上叶及中叶不张或仅中叶不张时。
图1 膈上尖峰征2银杏叶征(Gingko Leaf Sign)胸颈部可见的软组织呈广泛的双侧外科气肿。
左侧胸大肌纤维间气体踪迹更明显,呈现银杏叶征。
图2 银杏叶征3浮莲征(Water Lily Sign)见于肺包虫病感染,当肺包虫外囊破裂,内囊塌陷并漂浮于囊液面上,形成典型浮莲征样改变。
图3 胸部正位片显示浮莲征图4 胸部侧位片显示浮莲征4冬青叶征(Holly Leaf Sign)指胸片上胸膜斑块的外观。
结节边缘不规则的增厚被比作冬青叶。
图5 冬青叶征5Fleischner征(Fleischner sign)由肺动脉高压或大面积肺栓塞的血管扩张引起的中央肺动脉突出。
常见于大面积肺栓塞。
图6 Fleischner征6Naderio “V”征(Naclerio V sign)见于继发于食管破裂的纵隔气肿患者。
它被视为V形气体积聚。
“V”形的一边是纵隔气体勾勒的左下侧纵隔边缘,“V”形的另一边是胸膜壁层和左侧膈肌中央的气体形成。
图7 Naderio “V”征7Shmoo征(Shmoo sign)前后位平片中,圆形的左心室和主动脉扩张突出,很像Li'l Abner连环漫画中虚构的Shmoo人物。
此征象提示左心室扩大。
图8 Shmoo征8胸膜外征(Extra pleural Sign)沿X线切向方向观察病灶时,肺部阴影的斜边向胸壁缓慢变细。
此征象说明病变为胸膜外病变,而非肺内;病灶位于肺外周时,夹角可能是锐角。
此术语可能与extrapleural air sign混淆,后者是一种鉴别发现。
医学影像诊断学征象
呼吸系统下三角征:正位胸片上,右上叶严重肺不张时,肺体积明显缩小,右侧横膈上出现幕状阴影。
空气支气管征:实变的密度增高影中有含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泡征: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 一3mm 的气体样低密度影,称为空泡征,多见于肺癌。
血管集聚征:由于肿瘤内瘢痕组织的牵拉作用,肺癌周围的血管向肿瘤集聚,称血管集聚征。
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呈多个弧形凸起,称为分叶征,多见于肺癌。
胸膜凹陷征:邻近胸膜的结节因其内的瘢痕收缩牵拉胸膜,可形成胸膜凹陷征,多见于周围型肺癌。
空气半月征:空洞内有球状物见于曲菌球,曲菌球与洞壁之间形成半月形空气影,称~。
树芽征:在小叶中心有小结节及短线影像,与支气管血管束分支相连,如树芽状,为“树芽征”。
见于细支气管的多种炎性病变及支气管播散型肺结核。
横膈征:当腹水或胸腹水存在时,横膈有时可显示为弧形线状影,该线状影内侧的液体为腹水,外侧的液体为胸腔积液。
膈脚移位征:胸腔积液积聚在膈脚与脊柱间,可使膈脚向前外侧移位,而腹水积聚在膈脚的前外侧,可将膈脚推向后内侧。
常以对侧作比较。
界面征:腹水直接贴着肝,腹水与肝的交界面清楚,而胸腔积液和肝之间隔有横膈,因此胸腔积液与肝的交界面模糊。
裸区征:肝裸区阻断腹腔致腹水不能达到脊柱侧,因此腹水不能贴近脊柱。
胸腔积液则可聚集于脊柱侧。
胸膜尾征:在CT 纵隔窗上侧胸壁的包裹性积液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凸透镜形液体样密度影,基底宽而紧贴胸壁,与胸壁的夹龟多呈钝角,边缘光滑,邻近胸膜多有增厚,形成胸膜尾征。
轨道征:当扩张的支气管走行和CT 检查层面平行时表现为轨道状,称为~印戒征:当扩张的支气管和检查平面垂直时则表现为厚壁的圆形透亮影,此时,扩张的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表现为印戒状,称为~。
哑铃征/双极征:肺结核典型的原发综合征显示原发病灶、淋巴管炎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连接在一起,形成哑铃状。
垂柳征:空洞型肺结核由于广泛的纤维收缩,常使同侧肺门上提,肺纹理垂直向下呈垂柳状。
马刺征、海鸥征、新月形、翻书样、风卷样、垂直剪切损伤等特殊骨折影像学超声征象
马刺征、海鸥征、新月形、翻书样、风卷样、垂直剪切损伤等特殊骨折影像学超声征象马刺征(spur sign)主体骨(与躯干正常相连的髂骨残部)的最远端外侧骨质在骨盆平片(在闭孔斜位片上最佳)上所显示的马刺样表现,是髋臼双柱骨折的特有征象。
海鸥征(gull wing sign)在骨盆正位平片上所表现出的类似海鸥展翼征象,是臼顶内份关节面及对应软骨下骨压缩骨折的特有征象,一般提示预后较差。
风卷样骨盆在侧方挤压(LC)1 级或2 级同侧损伤的基础上,侧方暴力持续作用至对侧骨盆,导致对侧骨盆骶棘韧切带、骶结节韧带,骶髂前韧带损伤,产生开书样损伤,该类型又被称为Windswept 骨盆。
翻书样骨折耻骨联合断裂和骨盆环前方的广泛分离,骶髂前韧带撕裂伴骶骼关节轻度分离,但完整的骶髂后韧带可阻止骨盆在垂直方向的移位。
骑跨型骨折(蝶形骨折)骨盆环前方双侧耻骨上下支连续性破坏引起不稳,移位常不明显,但可能引起内脏特别是泌尿生殖器的损伤,一般引起后尿道膜部损伤。
临床上将男性的尿道分为前后尿道。
后尿道一般包括前列腺部尿道和膜部尿道。
前尿道一般包括球部尿道和海绵体部尿道。
男性的尿道最窄的部位是膜部尿道,临床上容易造成炎性的狭窄。
在骨盆骨折时容易造成膜部尿道的损伤。
常见会阴部骑跨伤容易损伤到球部的尿道,造成球部尿道损伤。
另外尿道有三个狭窄,分别是尿道内口,尿道外口以及膜部的尿道。
垂直剪切损伤骶髂关节向上、向后脱位伴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导致半侧骨盆向上移位。
伴发损伤第5 腰椎横突骨折、坐骨棘撕脱骨折和骶神经的牵拉伤。
新月形骨折累及关节面的髂骨骨折脱位。
可伴有L5 神经根的损伤。
影像异常征象
• Noncontrast T1-weighted image demonstrates early stroke changes with effacement of cortical sulci in the MCA territory associated with swelling and mild hypointensity of the cortical ribbon (arrows).
• After contrast (gadolinium) administration, intravascular enhancement is present, indicating sluggish flow in the ischemic zone (arrows).
open—ring sign
隧道征---脑型肺吸虫病的MRI表现
• 肺吸虫的成虫与幼 虫均有窜扰的习性 ,侵犯中枢神经系 统亦较常见。幼虫 可通过纵隔,沿颈 内动脉上行至颅内 ,侵犯附近脑组织 ,早期病变多位于 枕、颞叶部,随后 幼虫继续向四周游 走,侵入白质、内 囊、底节、顶叶、 额叶、脑室及对侧 大脑等处,在脑组 织中移行造成隧道 状损伤。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appearing right insular ribbon (open arrows). Followup CT (not shown) showed a large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
【影像典型征象】高密度新月征
【影像典型征象】高密度新月征
高密度新月征
在腹主动脉瘤的动脉壁或附壁血栓内出现平行于主动脉壁的弧线形高密度区域如新月形,平扫CT显示最佳,与主动脉腔内血液相比呈高密度。
在增强CT上,高密度新月影密度高于邻近的腰大肌。
提示急性或即将发生主动脉瘤破裂。
高密度新月征提示急性壁内或附壁血栓出血,符主动脉瘤破裂早期是从血液进入附壁血栓的边缘开始的。
随着破裂的进展,出血扩展到血栓的外缘并被主动脉壁局限。
附壁血栓内出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血栓从内层到外层的‘非内皮化管道’内充满散在的血液。
在后期,血液穿透主动脉壁,损伤它的肌纤维,这预示腹主动脉瘤完全破裂。
所以,附壁血栓和/或主动脉壁内出血,在CT图像上呈高密度新月影。
确定大的动脉瘤,并且见到主动脉周围高密度的血液可能延伸到肾周和、或肾旁间隙。
而且在假定的破裂处,主动脉壁可能不清,在增强CT上可见到对比剂溢出。
但是,存在或即将破裂CT表现可能
很轻微而难于诊断。
因此,怀疑腹主动脉瘤破裂应先行CT平扫,防止掩盖可以提示急性或即将发生破裂的高密度新月影,这是很重要的。
在平扫之后,可静脉注射对比剂以完成动脉瘤的CT检查。
总之,高密度新月征代表血液分割进入附壁血栓和/或主动脉壁,因而削弱动脉瘤的支持结构,增加了主动脉完全破裂的可能性。
因此平行于主动脉腔的高密度新月影被认为是不稳定性腹主动脉瘤的征象。
不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或临床症状学如何,这个CT表现都应该迅速请外科会诊。
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医学影像诊断常用影像特征解释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常用影像特征解释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是通过解读和分析医学影像图像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影像特征是指在医学影像图像中可观察到的特定结构、组织或表现,它们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医学影像特征解释标准:
1. 形态特征:
- 形状:指物体的外形特征,如圆形、椭圆形、不规则等。
- 边缘:指物体的边界特征,如光滑、锯齿状、分叶状等。
- 体积:指物体的大小或容积,可以通过测量进行评估。
2. 密度特征:
- 低密度:指物体或组织的密度较低,呈现较暗的灰度值。
- 高密度:指物体或组织的密度较高,呈现较亮的灰度值。
- 均匀密度:指物体或组织的密度呈现均匀的分布。
- 异常密度:指与周围组织密度不同的特殊区域,可能表示异常情况。
3. 强化特征:
- 吸收增强:指物体或组织在吸收介质后的增强效果,可以用
来评估血液灌注情况。
- 增强表现:指物体或组织在特定的影像技术下的明显增强表现,如造影剂增强、对比剂增强等。
4. 信号特征:
- 信号强度:指影像中物体或组织的信号强度,可以通过灰度
值来表示。
- 信号分布:指影像中物体或组织信号的分布情况,如均匀分布、弥漫分布、局限分布等。
以上仅为医学影像诊断常用影像特征解释的一些标准,具体的
解释标准可能因不同的疾病类型、影像技术和临床实践而有所差异。
医学影像诊断需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影像学信息进行综合
分析和判断。
医学影像诊断常用影像特征解释标准
医学影像诊断常用影像特征解释标准医学影像诊断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通过对图像特征的解释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医学影像特征解释标准。
1. 影像特征解释标准的重要性影像特征是医学影像诊断过程中的关键指标,通过对影像特征的解释可以判断疾病的类型、位置、程度等,对医生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2. 常用的影像特征解释标准2.1 位置特征解释标准- 局部:病变局限在某个区域。
- 弥漫:病变分布范围广泛。
2.2 形态特征解释标准- 结节状: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
- 斑片状:病变呈散在斑点或斑片状。
- 结节融合状:多个结节合并成大的病变。
- 锯齿状:病变边缘呈锯齿状。
2.3 边缘特征解释标准- 光滑:病变边缘清晰光滑。
- 毛糙:病变边缘不规则,有毛糙感。
- 锐利:病变边缘锐利。
2.4 密度特征解释标准- 高密度:病变区域密度较高。
- 低密度:病变区域密度较低。
2.5 强化特征解释标准- 强化:病变区域在增强扫描后密度增加。
- 弱化:病变区域在增强扫描后密度减少。
3. 注意事项- 影像特征的解释需要综合其他影像学表现和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 不同疾病可能具有相似的影像特征,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进行鉴别诊断。
结论医学影像诊断常用的影像特征解释标准对于准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在进行影像诊断时应熟悉这些标准,并结合其他信息进行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以上是医学影像诊断常用影像特征解释标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放射学征象]“新月征”的影像诊断意义
[放射学征象]“新⽉征”的影像诊断意义新⽉征
【英⽂】 Crescent Sign
【影像表现】
股⾻头内⽪质下新⽉状透亮影(新⽉征)和内部裂隙样透亮线,均为股⾻头缺⾎坏死(avascular osteonecrosis,AVN)的早期和中期X线表现,新⽉征多显⽰于股⾻头前侧⽪质下。
MRI表现为股⾻头前上部边缘的异常条带影,T1WI为低信号,T2WI亦为低信号或两条内外并⾏的⾼低信号,与CT上的硬化带或并⾏透光区及硬化带相对应,为诊断AVN较特异的征象。
见图1~图3。
【病理基础】
病理上,股⾻头缺⾎坏死早期改变为缺⾎所导致的⾻内细胞坏死崩解,⾻细胞所在⾻陷窝变空,随病程进展,周围正常⾻内⾁芽组织增⽣,沿⾻⼩梁间隙向死⾻浸润,⼀⽅⾯可于坏死⾻⼩梁表⾯形成新⾻,另⼀⽅⾯可将坏死⾻部分吸收。
坏死⾻因应⼒作⽤发⽣⾻折和塌陷,早期软⾻改变轻微,软⾻下⾻质塌陷形成新⽉状透亮影或裂隙。
【鉴别诊断】
应与以下疾病或正常变异鉴别:①退变囊肿,局限于⾻性关节⾯下,形态规整,⽆股⾻头塌陷;
②暂时性⾻质疏松,MRI虽可出现长T1长T2信号区,与股⾻头早期改变相似,但短期随访信号可恢复正常,不出现典型双边征;③⾻岛:多为孤⽴性圆形硬化区,密度⾼,边缘较光整。
图1髋关节正位局部放⼤图像
股⾻头缺⾎坏死的软⾻下透亮区,即新⽉征(⽩箭)
图2冠状位T1WI
显⽰股⾻头下线样低信号影(图A);冠状位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T2WI显⽰股⾻头下双边征(图B)
图3冠状位T1WI
显⽰股⾻头下线样低信号,其邻近⾻髓⽔肿(图A);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双边征,周围⾻髓⽔肿(图B)。
[胸部征象]“半月征”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意义
[胸部征象]“半月征”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意义半月征【名词】半月征英文:Crescentsign。
又名:新月征,空气半月征。
【影像表现】一、X线表现曲菌球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物经相通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空腔或空洞,曲菌球与空洞内腔壁之间形成新月形空隙。
X线表现为:肺部空洞性病灶,形成的曲菌球位于空洞或空腔内,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较均匀,边缘较光整,形成“半月征”。
侵袭性曲菌病为多发性病灶,早期为片状、结节状、团块状改变,非侵袭性曲菌球则多为单发。
见图1。
图1半月征:右上肺空洞,其内为球形病变,病变与洞壁间可见半月状透亮区二、CT表现(1)曲菌球一般继发于肺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囊肿。
好发于上叶肺尖。
病灶类球形,密度均匀,界清,部分可有钙化,与洞壁之间可见“空气新月征”,病灶随体位改变而变动是其特点,即“滚珠征”,是曲菌病最具诊断特征性的CT表现,增强后不强化。
(2)侵袭性肺曲菌病①大片致密影以及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影。
②单个或多个结节、团块影,周围常见磨玻璃样的晕影环绕,即“晕征”,在肺曲菌病早期出现率较高,故对本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病理基础为具有高度血管侵袭性的真菌所造成的病灶周围出血,增强后可以轻度强化。
③空洞:曲菌病易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可形成空洞,此时空洞壁可厚薄均匀或不均匀,常见半球形的附壁结节,即所谓的“空气新月征”。
见图2。
图2半月征:右上肺空洞,其内见一球形病变,病变与洞壁间可见半月状透亮区【病理机制】侵袭性肺曲菌病或者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和肺肿瘤所形成的空洞内可形成结节或肿块,即曲菌球。
曲菌球易发生凝固性坏死,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空腔或空洞;曲菌球位于空洞或空腔内,呈圆形或类圆形,密度较均匀,边缘较光整。
由于曲菌球不侵及空洞壁,体积又小于空洞内腔,因此在曲菌球与空洞内腔壁之间形成新月形空隙,即“半月征”。
【临床意义】半月征最常见于侵袭性肺曲菌病和曲菌球,是曲菌感染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
新月征课件
新月征(The musculoskeletal crescent sign;the crescent sign)表现:新月征在平片上可见,表现为软骨下弧线形透光区,常见于股骨头近端前外侧面,在蛙式位显示更好。
MRI表现为T2WI显著的弧线样高信号。
解释:新月征是骨缺血坏死的征象,骨的关节端血液灌注不良导致进行性坏死和修复,修复发生在死骨和活骨的界面,反应性新骨在坏死的骨小梁上生长,产生一个硬化缘,当修复反应开始时,一个纤维化、充血、炎症反应、骨吸收的反应带扩展进入死骨带,这一界面的骨小梁承受能力下降导致软骨下骨小梁进行性微骨折和关节面塌陷,形成软骨下沿骨折线的透光区,即新月征。
图像:X线平片及MRI示“新月征”A.右侧髋关节蛙式位示股骨头软骨下弧线形透光区;B.脂肪抑制T2WI显示新月形高信号线讨论:骨缺血坏死最常发生在股骨近端,其次是肱骨近端、股骨远端、距骨,月骨、跖骨头、跗舟骨偶有发生。
不管缺血坏死发生的部位,新月征有助于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虽然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但对它的病理过程已有较彻底的研究。
一般认为,不管什么原因引起ANFH,其病理改变都是相似的;早期表现为细胞坏死,中、晚期表现为细胞坏死与修复反应的共存。
骨坏死发生后,坏死细胞引发炎症反应,周围组织充血导致骨质疏松,在数周内,包围中心死骨的缺血区与外层活骨之间出现反应界面,充血、炎性细胞侵润、肉芽组织形成、纤维化是界面的特征。
在血管因子影响下,在缺血区形成再生血管,通过破骨吸收,再生血管进入死骨。
增加的血管导致死骨进一步的破骨吸收,并刺激成骨反应,新生骨直接沉淀在死骨表面,引起骨小梁增粗。
如修复反应不良,不完全修复导致死骨部分吸收,被纤维肉芽组织和无定形细胞碎片所代替(X线平片表现为囊状透光区)。
在许多病例骨吸收引起关节软骨下支持结构破坏,导致软骨下骨小梁微骨折和关节塌陷,此时关节软骨因从滑膜液吸取营养,可以不受影响仍保持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典型征象】高密度新月征
高密度新月征
在腹主动脉瘤的动脉壁或附壁血栓内出现平行于主动脉壁的弧线形高密度区域如新月形,平扫CT显示最佳,与主动脉腔内血液相比呈高密度。
在增强CT上,高密度新月影密度高于邻近的腰大肌。
提示急性或即将发生主动脉瘤破裂。
高密度新月征提示急性壁内或附壁血栓出血,符主动脉瘤破裂早期是从血液进入附壁血栓的边缘开始的。
随着破裂的进展,出血扩展到血栓的外缘并被主动脉壁局限。
附壁血栓内出血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血栓从内层到外层的‘非内皮化管道’内充满散在的血液。
在后期,血液穿透主动脉壁,损伤它的肌纤维,这预示腹主动脉瘤完全破裂。
所以,附壁血栓和/或主动脉壁内出血,在CT图像上呈高密度新月影。
确定大的动脉瘤,并且见到主动脉周围高密度的血液可能延伸到肾周和、或肾旁间隙。
而且在假定的破裂处,主动脉壁可能不清,在增强CT上可见到对比剂溢出。
但是,存在或即将破裂CT表现可能很轻微而难于诊断。
因此,怀疑腹主动脉瘤破裂应先行CT平扫,防止掩盖可以提示急性或即将发生破裂的高密度新月影,这是很重要的。
在平扫之后,可静脉注射对比剂以完成动脉瘤的CT检查。
总之,高密度新月征代表血液分割进入附壁血栓和/或主动脉壁,因而削弱动脉瘤的支持结构,增加了主动脉完全破裂的可能性。
因此平行于主动脉腔的高密度新月影被认为是不稳定性腹主动脉瘤的征象。
不论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或临床症状学如何,这个CT表现都应该迅速请外科会诊。
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