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插秧机行业分析报告【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目录

一、插秧机产品概述 (4)

1.1插秧机的定义 (4)

1.2 插秧机的发展 (4)

1.2.1 国外插秧机的发展 (4)

1.2.2 国内插秧机的发展 (4)

1.3插秧机的分类 (5)

1.4插秧机的原理及构造 (6)

二、插秧机行业分析 (7)

2.1 插秧机的市场环境 (7)

2.2 插秧机的市场容量 (8)

2.3 插秧机行业的特点 (9)

2.3.1产品使用的集中度高 (9)

2.3.2手扶插秧机是市场的主打产品 (9)

2.3.3高速乘坐式是插秧机的发展方向 (9)

2.4 插秧机的行业政策 (10)

2.5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10)

2.5.1农机购置补贴的具体政策 (10)

2.5.2 补贴机具经销商资格的认定 (13)

2.5.3 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情况 (13)

2.5.4 说明 (13)

三、插秧机行业的市场竞争状况 (14)

3.1 插秧机行业的利润状况 (14)

3.2 插秧机行业主要企业的情况 (14)

3.2.1 江苏东洋插秧机有限公司 (15)

3.2.2 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15)

3.2.3富来威 (16)

3.2.4 延吉插秧机制造公司 (17)

3.2.5 洋马农机 (17)

3.2.6中机南方 (18)

3.2.7 小精农机 (18)

四、插秧机行业的机会与风险 (19)

4.1 插秧机行业的投资机会 (19)

4.1.1 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推动 (19)

4.1.2 市场刚性需求巨大 (19)

4.1.3农机合作组织的崛起 (19)

4.1.4 全球流动性过剩的驱动 (19)

4.2 插秧机行业的投资风险 (19)

4.2.1 补贴政策的可持续性和补贴力度的持续性 (19)

4.2.2 土地的耕作集中度不够 (20)

4.2.3 南北东西的地形和耕作方式的差异 (20)

4.2.4 插秧机竞争日趋激烈引起的风险 (20)

五、插秧机的发展趋势 (20)

一、插秧机产品概述

1.1插秧机的定义

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其功能是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

1.2 插秧机的发展

1.2.1 国外插秧机的发展

(1)20世纪50-60年代,第一代水稻插秧机——步行插秧机

以日本久保田SPS一28型插秧机为典型机型。主要性能为:插带土小苗为主,行距较大,采用曲柄连杆式分插机构,行程小、强制插秧,插秧频率可达200次/分。因没有推秧装置,因此插秧质量较低,易出现秧苗回带、漂秧和漏插等现象。

(2)20世纪70-80年代中期,第二代水稻插秧机——机动插秧机

首先研究了室内机械化盘育秧苗技术和设备,为插秧机技术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研制出了曲柄摇杆式栽植机构,推秧装置的升降采用液压的提升装置,浮板上配备仿形机构,下陷严重时液压装置会自动提起,避免雍泥,秧箱上有压力传感装置,自动发出添加秧苗信号。为提高插秧机的工作效率,日本采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艺,减轻了机体重量,减小了栽植机构的体积,同时为了平衡惯性力,在曲柄上加置重块,进行部分动平衡,有效地减轻了机器的振动,使分插频率由原来的200次/分提高到270次/分。上述工作的改进,使插秧可靠性大大提高,使水田插秧机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阶段。但这种机构比较复杂,加工工艺要求高,而且高插次时产生的机架振动加剧,从而限制了插秧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栽植机构秧爪尖线速度过高,产生分秧不均,伤秧及栽植不稳等缺陷。

(3)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现在,第三代水稻插秧机一高速插秧机

由于曲柄摇杆和连杆式分插机构,运动惯性力不易克服,使插秧速度受到限制。为提高插秧机工作效率,从1982代起,日本农机化研究所开始致力于新型栽植机构的研究,1985年研制成功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该机构采用了对称布置,可用3种传动方式:圆齿轮传动、非圆(椭圆)齿轮传动和偏心齿轮传动。主要机型有日本洋马生产的GP6型、韩国Tong Yang 生产的PA600D-P型等。由于偏心齿轮具有许多优点,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日本高速插秧机多采用该机构。实践证明偏心行星齿轮分插机构不仅能获得适于栽植水稻的运动轨迹,而且对称安装,机构动平衡性好,工作平稳,振动小。工作时,驱动轴旋转一周可插秧两次,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也使秧爪尖的线速度减少l/2,因而伤秧率较低,分秧精度提高,插秧质量较好。据有关资料证实,这种机构分插频率可达350-440次/分,为实现插秧机高速化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这种偏心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结构更复杂,加工工艺要求更高,其造价也很高。

1.2.2 国内插秧机的发展

(1)人力水稻插秧机

1953年原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现南京农机所)将水稻插秧机列入科研课题;1956年我国梳齿纵拉分秧原理初步成型,并采用滚插原理设计出“南一101型”第一台试验样机,经过多次改进设计后,1956年4月在武昌召开全国第一次插秧机学术研讨会上,2台插秧机参加田间试验,证明实现插秧机械化的可能性。并于1959年投入大面积使用;1965年,广西65型人力夹式插秧机通过部件鉴定,并由南宁插秧机厂和莱阳插秧机厂生产。

(2)机动水稻插秧机

我国从1964年开始出现机动水稻插秧机,在1965年和1967年先后在世界首创“人力式拔洗秧苗插秧机”和“机动式拔洗秧苗插秧机”。1967年“东风一2S型”机动水稻插秧机通过鉴定,这是我国第一部国家定型的机动水稻插秧机,采用滚动直插的插秧方式,设计了单轮水田叶轮驱动与船体承重滑行相结合的水田行走机构。该机获国家科技发明奖,它是一种插洗根苗的插秧机,采用我国独创的转臂滑道分插机构。进入70年代以后,大小苗两用的各种人力插秧机和机动插秧机在全国相继出规,有以广西“65—2型”为代表的央式插秧机;有以“浙江72型”为代表的梳式插秧机。其中有代表性的机型是1974年研制成的“东风广一74型”机动插秧机,其分插机构采用凸轮控制的五杆机构。70年代末以梁锋教授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在吸取前人插秧机优点的基础上,在1979年设计出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2z系列插秧机。2z系列水稻插秧机通过部级鉴定,共12个机型,分插机构为转臂滑道滚动直插机构。该系列基本满足我国各地农业技术要求,部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高,进入了专业化生产阶段,并得到了推广使用。这种机型的缺点是:机构复杂,取秧可靠性差,插秧质量不高等。

(3)2zT系列机动水稻插秧机

1979年我国从日本引进成套的水田农机具。上海市和四平市农机研究所在2z系列插秧机的基础上,参照日本插秧机的曲柄摇杆式分插机构,与1980年和1982年研制成功2zT系列机塑,其代表性机型为延吉插秧机厂生产的“2ZT.935型”机动插秧机。该机分插频率可达263次,分,用于栽插带土的小苗较为理想。(4)高速水稻插秧机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东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农机化

所、中国农机研究院、黑龙江省农业工程研究院、延吉插秧机厂、江苏洋马农

机有限公司等研究院所和企业,开始着手引进、研究和开发高速水稻插秧机的关键部件和整机.部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偏心行星齿轮式分插机构机理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工艺改进;整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引进和仿制。目前,我国高速水稻插秧机还处于产品研制阶段,根据我国现有的生产条件和农村的适应能力,传统的机动插秧机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市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生产的需要,高速水稻插秧机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高速水稻插秧机的研究开发工作将是我国农机研究人员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1.3插秧机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