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知识结构的四个结构

合集下载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那些方面?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那些方面?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那些方面?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由四方面构成,即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实践性知识和相关文化知识等。

1.精深的学科知识教师所教的学科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一般应具备一至两门学科专门知识。

教师要创造性地、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要条件就是他所教学科的知识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

所教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即与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学科专业主体知识,如规律性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维特点和研究方法,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等。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传授的内容是教师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识。

在教学活动中,一切努力都是围绕着本体性知识有效传授的。

教学的最终绩效大都是用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

在一定限度内,教学的有效性是与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性知识呈递增关系的。

正所谓学高为师。

但是,是不是学科知识越高深越对教学有利呢?有关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所教学科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但其水平与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关。

学科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再呈现统计上的相关性了。

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2.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教育科学知识涉及教师对“如何教”问题的理解。

在教与学的领域中,教学过程被看作是教师将其具有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使用教育学和心理学规律来思考学科知识,即对具体的学科知识做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解决,例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课堂中如何组织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和实施测验等等。

因此,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有些专家称为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科学性与艺术的高度结合。

仅仅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的教师,不一定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能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教学法等理论来武装自己,教师只有按照科学育人的规律办事,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才能取得良好教育效果,才能使自己的工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具有自觉性,避免盲目性。

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

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

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
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身心发展知识:了解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针对这些特
点进行教育。

2.学科专业知识: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等。

3.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了解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回答孩子们的各
种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保育保健知识:掌握儿童营养、卫生保健、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能够为幼儿的健康
成长提供保障。

5.教育技术知识:了解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和
家园共育。

6.教育教学实践知识:通过实际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和总结教学方法、技巧和教育策
略等。

总之,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1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涵盖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涵盖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1.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涵盖哪四个方面的内容?答: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包括通识性知识(即文化基础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2.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哪些方面?答:包括:专业理想(即师德,其核心就是对学生的爱)、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

3.谈谈在教育科研活动中应如何选题。

答:①应明确研究目标。

研究的行为较小,而以期达成的目标偏大,正像一根小铁棒撬不起一块大岩石也就是说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之间要对称、要一致。

②应注重实践研究。

我们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应该着眼于实践研究、应用研究,其实,这个课题不光从题目上,而且从研究的内容也可以判断出其性质为理论研究与基础研究。

③应遵循科学规律。

其思路可以为课间活动化、活动游戏化、游戏民间化,其目的是让学生生在花游戏中怡心、在游戏中强身、在游戏中返本。

1.什么是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有哪些特点?答:网络教研是指在教研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教研活动(广义)。

从学习方式与教学研究实践方式的视角来看,网络教研则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研究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狭义)。

特点:(一)网络教学完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地域限制。

(二)网络教学增加了教学的时间灵活性。

(三)网络教学创新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四)网络教学能够立体、高效地传输信息。

2.讲座中提及的《坐井观天》教学反思案例,对您有何启示?答:我有几点体会:一、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 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二、一篇课文的学习主题可以是多元的.《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的原意是讽刺青蛙的眼光狭小,固执已见.但本课教学中,由于有了后两个问题的讨论,就丰富了学习主题,提升了本课的教学价值.如第一个问题"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它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内心立场和主观状态.它引导学生来揣摩青蛙的内心世界,揣摩它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是否跳出来的讨论,其实是一个价值选择的过程.而第二个问题"青蛙有没有错",其实是在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潜移默化的启蒙.它是一种辩证法的思想,从客观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个角色的思想.正如我们讨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样.三、我们的学生其实是富有创造性的.从以上教学片断,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 让人惊喜.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即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心理基础的.那些不是我们外加给学生的,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激情.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

简述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掌握的各种知识和技能的组织和关系,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基础。

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教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等几个方面。

学科知识是教师最基本的知识结构,也是教师教学的核心。

学科知识包括教师所教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等。

教师需要对学科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等内容。

只有对学科知识掌握得足够扎实,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条理清晰、触类旁通,准确把握学科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学科知识。

教育学知识是指教师需要具备的有关教育和教学的理论知识。

教育学知识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础,教师要了解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基本原理,了解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掌握教学设计、课堂管理、评价和反馈等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育学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和把握教育教学的本质和特点,帮助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不断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教学知识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具备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和控制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专业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职业化过程中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需要了解学校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掌握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

此外,教师还需掌握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和技术,如使用电子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等。

专业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学生管理和课程组织,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素和保证。

教师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教师的十种知识结构

教师的十种知识结构

教师的十种知识结构徐剑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构成,各类知识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知识框架以及各类知识的比重。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教师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教师应根据当今教育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教书育人的要求。

(一)“I”字型知识结构。

所谓“I”字型知识结构,在一个专业上钻研很深,了解得很透彻,但知识面很窄,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属于“专一型”人才。

现在有不少教师的知识结构便是“I”字型,如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研究很深,可他的数学知识却很贫乏,连勾股定理也不知道,物理上不知道有牛顿定律;又如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有一套,可他却不会写文章,连议论文三要素也不知道。

“I”字型知识结构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由于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唯一目标,以课本知识为教学内容,把考试的课程看成是“主课”。

担任“主课”教学的教师,往往只教一门“主课”,为了让学生在所教的这门课上考出好成绩,教师对这门课教学不得不下功夫,不得不钻研这门课教材,而对其它课程了解不多,也不需要了解,长期以往,“主课”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形成了“I”字型知识结构。

(二)“一”字型知识结构。

所谓“一”字型知识结构,即知识面比较丰富,什么都知道一些,但都是略知一二,知之不深、博而不精,属于“字典型”人才。

“一”字型知识结构也是由应试教育造成的。

应试教育把不考试的课程看成是“副课”,而在小学里,担任“副课”的教师,要担任好几门课程的教学,每门课程知识都需要知道一些,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对每一门课程都没有深入钻研,对某门课程认识处于元素层次的知识认知,还没有达到系统层次的知识认知。

(三)“T”字型知识结构。

“T”字型知识结构是在“一”字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中上面“一”代表知识面,横越长则知识面越宽,表明该人涉猎的知识领域越广泛;下面“1”即指某一方面专长,竖越长,则该人在某一领域的研究越精深。

浅谈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

浅谈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

浅谈教师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本领,直接影响着培养人才的活动效果。

教育过程的复杂性、系统性、长期性和创造性,决定了教师应有一个优异的知识和智能结构,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教育教学规律,优化教育活动。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所谓知识结构,是指人的知识构成内容和组合方式。

人的新知识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

知识是教师能力结构中最基础的层次,也是最重要的层次。

在一个系统的结构中,高层次需要基础层次来“支撑”,高层次活动的行为必须受到基础层次活动的影响。

因而可以看到,知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活动。

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的内容,教育界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象一棵生长着的大树一样。

树是由树根、树干和枝叶构成的有机整体。

教师知识结构的“根”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干”,是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知识结构的“枝”和“叶”,是与教师的专业密切相关的文理渗透的学科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取决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辅相成和能动的相互作用、相互转换、有机地成为一体。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充实新知识,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尽量使这个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下列知识是最为重要的: 一是马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认识学生,认识教育过程的矛盾和规律,提高科学育人的自觉性和有效性。

二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面对复杂的大量信息和种种选择机会,教师要有明智的判断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自立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科学知识的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发展趋势下,只有建立起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内的合理知识结构,才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开拓性。

三是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

教师必须具有坚实、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

必须透彻地掌握自己所教授学科知识的全部内容,精通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师只有对本门学科深刻了解,领会其精髓,掌握其前沿,讲起课来才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才能纵观全局,高屋建瓴;搞起科研来才能具有学术性,才能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四要素及其含义

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四要素及其含义

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四要素及其含义示例文章篇一:哇塞,老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居然有四个要素!这可太重要啦!首先咱们来说说“学科知识”。

这就好比盖房子的砖头,没有砖头怎么能盖出结实的房子呢?老师要是没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怎么能教我们明白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拗口的文言文还有神秘的科学原理呢?就像教数学的老师,自己都搞不清楚那些难题的解法,能教我们解题吗?那肯定不能啊!再来说说“教育知识”。

这就像是给房子搭框架的钢梁,能让整个房子稳稳当当的。

老师懂教育知识,才能知道怎么教我们这些调皮捣蛋或者乖乖听话的学生呀。

比如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让我们更容易记住知识,是做游戏呢,还是小组讨论?要是老师不知道这些,那不是乱套啦?还有“课程知识”哟!这就好比是房子的设计图纸,得规划得清清楚楚。

老师了解课程知识,才能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要是老师对课程一知半解,今天教这个,明天教那个,我们不就晕头转向啦?最后就是“一般文化知识”啦!这像给房子做装饰的花草,能让房子变得更漂亮更有魅力。

老师有丰富的一般文化知识,能给我们讲好多有趣的故事、分享不同的文化,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老师要是只知道课本上的那点东西,多无聊呀!你想想,要是老师只有学科知识,就像一个只会砌砖头的工匠,能盖出漂亮实用的房子吗?要是只有教育知识,没有学科知识做基础,那不就像空有框架没有砖头,房子能立得住吗?课程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也一样重要,缺了谁都不行!所以说呀,这四个要素对于老师来说,一个都不能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老师的教导下,学得又好又开心!示例文章篇二: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关于“简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四要素及其含义”的文章: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的老师为啥能教得那么好?为啥他们啥问题都能解决?这可多亏了他们那厉害的专业知识结构呀!这专业知识结构就像一个超级工具箱,里面有四样宝贝,今天我就来给你们讲讲。

第一个宝贝是“本体性知识”。

这就好比是盖房子的地基,要是没有坚固的地基,房子能盖得稳吗?老师的本体性知识就是他们所教学科的那些专业知识,像语文老师得精通字词、文章、文学,数学老师得把各种公式定理玩儿得溜溜的。

小学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

小学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

小学教师具备的知识结构(一)专业知识结构作为小学音乐教师,音乐学科专业知识的掌握是一切的基础。

音乐学科理论知识,相关背景知识,音乐理论,以及声乐及乐器知识都是小学音乐教师所应掌握的音乐专业知识。

音乐学科理论知识可以包含音乐基础理论以及音乐教育理论,世界各国的音乐史以及本国的音乐史,传统民间音乐知识等。

而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则因音乐是基于人的情感体验而进行创作的艺术表达形式,所以小学音乐教师对于音乐相关学科如美术、历史、地理以及自然类学科的掌握以及知识储备量都应达到一定的高度,才可在课堂上针对所教授内容进行拓展。

而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则包含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相关学科的认知。

声乐及乐器知识的掌握如字面含义相同,是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展示和呈现的基础,也是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乐器演奏以及视唱练习、合唱练习的依托。

小学音乐教师相对于专业的艺术培训以及艺术事业从业者来讲,需要掌握的技能不应是单方面的,在各个领域都应有所涉及,与此同时,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也是小学音乐教师不可缺少的能力之一。

如此以来才可确保。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顺利实施。

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讲,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欣赏,加深学生针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二)教育理论和实践精神为使学生更好地对音乐知识进行掌握,就目前来说,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也较为繁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思想都是其应该具备的素质,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最新制定的课程标准与之前的应试教育体系所催生出的各类章程相比,填鸭式教学的逐渐淘汰以及学生个体个性的培养是其关键所在。

现在的教育体系理论体系要求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课堂的参与者而非知识的接受者而参与课堂活动。

因此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师除去音乐理论知识掌握,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引导小学生进行实践以及思考的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小学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才可使学生由被迫学习的错误道路逐渐转向主动学习以及实践创新的正确方向。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学内容和教学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

教师不仅要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要担当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为了满足教学和工作的需要,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出发,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方面:学科性知识、教育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

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其中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

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本体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教师的教育(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支撑作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起到实践性指导作用。

1、学科性知识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

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关。

学科性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再呈现统计上的相关,即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学科性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相关的技能、技巧,了解这些基本内容背后所蕴涵的思想与方法。

第二,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点与联系;教师要基本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点及其性质和逻辑关系,这使得教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在教学上能够相互沟通、协作,在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中相互配合。

第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教师需要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动因,了解本学科对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

第四,本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教师需要掌握每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角、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原因,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远远超出学科知识所能提供的价值。

舒尔曼教师知识结构

舒尔曼教师知识结构

舒尔曼教师知识结构
舒尔曼教师知识结构是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在 1986 年提出的一种教师知识结构模型,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知识:
1. 学科内容知识:教师需要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则和事实等。

2. 一般教学知识:教师需要了解教育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课堂管理等。

3. 课程知识:教师需要了解所教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4. 学科教学知识:教师需要将学科内容知识和一般教学知识相结合,形成针对具体学科的教学知识。

5. 学生及其学习特点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习风格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知识。

6. 教育环境知识:教师需要了解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7. 教育技术知识:教师需要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

舒尔曼教师知识结构模型强调了教师知识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认为教师需要将不同方面的知识相互融合,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知识。

这个模型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谈谈教师的知识结构

谈谈教师的知识结构

2007.12.20XUEBAO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对科学文化知识及其掌握程度,包括各种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

另外,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堂情境知识和解题知识。

前者大多属于教师的间接知识,而后者属于教师的直接知识。

教师的知识大体上包括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本体性知识(subject-matterknowledge)、文化知识(culturalknowledge)、实践性知识(practicalknowledge)和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knowledge)。

这四个方面知识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物理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

一个人最佳的知识结构,主要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专业为基础。

一位教师的职业知识首先是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

比如作为高职学校的物理教师,一定要作到了解近代物理知识、熟悉普通物理知识、精通高职物理知识。

教师购买资料,也首先是自己所教学科的书籍。

学生的年级越高,教师的威信越是取决于其本体性知识的水平。

这种本体性知识有如下四个要求:一是对学科知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二是既懂得本学科的历史,又掌握该学科的新进展;三是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例如有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实验知识、观察知识以及科学方法论方面的知识等等;四是能把本学科知识变成自己的一种学科(学术)造诣,并能够清楚地表达出来。

教师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这些知识和学生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于是,向被培训者传授本体性知识成为我国师资培训的中心任务。

然而,实践证明这种培训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只是“基本保证”;而不是惟一保证,即光有本体性知识并不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决定条件。

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统计上的“高相关”关系。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阅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使我懂得了什么是教师的完整的知识结构。

从教师专业知识功能出发,教师专业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通识性知识”处于教师知识结构最基础层面,是有关当代科学、人文及艺术几方面的通识性知识,即通常意义上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本体性知识”处于教师知识结构的第二个层面,是具备所有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本体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让你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主干”和“核心”。

“条件性知识”处在教师知识结构的第三个层面。

主要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的知识构成。

在教学中,“条件性知识”涉及教师对“如何教”问题的理解。

在教与学的领域中,教学过程被看作是教师将其具有的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教与学和心理学的规律来思考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对通识性知识和具体的本体性知识作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解释。

例如,如何处理教材,如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课堂中如何组织、设计和实施评价等。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或者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这部分知识不像其他知识一样是共同的,往往带有个人色彩,是最具个人特点的知识,也可以称它为经验性知识,它总是以独特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把教师的知识比喻为一个“知识之桶”,那么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就是三块“桶板”,然而这三种专业知识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形成教师完整的知识结构,也不能带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它们还必须由“实践性知识”来进行整合,使其内化为教师自己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知识结构【精选文档】

教师的知识结构【精选文档】

教师的知识结构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基础.对一个教师来说,知识越多越好.然而,作为一个普通初级中学的教师,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下列三个组成部分.一、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教师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是他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还要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在本学科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学者的生平事迹要有所了解.二、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必须“育人”。

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

教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技能)。

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能否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这是教师提高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自觉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必须的。

教师仅仅有了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他要善于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还要善于“科学育人”。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个性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教育学生。

能力结构方面应该做到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相结合。

主要包括(1)思维条理性、逻辑性;(2)口头表达能力;(3)组织教学能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包括:(1)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2)信息的传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4)接受信息的能力。

还有观点认为应该包括:(1)认识能力(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创造性);(2)设计能力;(3)传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4)组织能力;(5)交往能力。

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顺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顺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顺利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话题:教师学生教育学习近年来,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高素质教师的典型特征是具有教育专长(pedagogicalexpertise),也就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现(outstandingperformance)和与之相适应的复杂的知识结构(complexknowledgestructure)。

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的对照研究表明,专家的职业知识结构与新手的职业知识结构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显著的不同。

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成分,对教师的成功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研究角度或研究方式,因而也就有不同的理解-从其功能出发,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结构内容:1本体性知识(Subject-matterknowledge)——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学科知识、数学学科知识等。

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从事自身职业的基础,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教师的职业知识首先是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学生的年级越高,教师的威信越是取决于其本体性知识水平。

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只是“基本保证”,而不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决定条件;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与学生成绩之间几乎不存在显著相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只要达到某种水平即可?“教师要给学生一杯/碗水,自己要先准备一桶水。

”教师的知识准备与其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常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准备一桶水.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

一种可能的解释:测量有误差,因为教师的知识水平较难测量;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教师的知识水平只有在某一关键水平之下,才对教学效果有影响,超过了某种适当水平,就不再产生显著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教师都达到大学文化水平之后,知识就不再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显著因素.2条件性知识(conditionalknowledge)=教师成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它是教师关于“如何教”的知识。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知识构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知识构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知识构架
1、教学原理与方法:包括建构主义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混合学习等;
2、目标设定与教学计划制定:教师需要具备分解与推进目标、诊断和监控学习过程、对学习环境进行合理有效构建等知识;
3、评价与鉴定:教师应掌握科学评价与多元鉴定的方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4、教育心理学:教师需要具备心理映射、思维模式的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兴趣的调节等知识,教师应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5、课程与教学内容开发研究:教师需要具备分析、设计、实施课程、体系构建、选文编写等知识;
6、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重视个人的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有效拓宽专业知识面;
7、职业、学生及家庭发展:教师需要具备要能熟练运用职业素质、对学生的发展有深度的认识的能力,了解家庭文化等知识;
8、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要针对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适宜的课程;
9、信息技术应用:教师还应掌握如何运用基础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及电子教育开发、信息认证与管理等信息技术。

教师的十种知识结构

教师的十种知识结构

教师的十种知识结构徐剑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构成,各类知识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知识框架以及各类知识的比重。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教师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教师应根据当今教育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教书育人的要求。

(一)“I”字型知识结构。

所谓“I”字型知识结构,在一个专业上钻研很深,了解得很透彻,但知识面很窄,不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属于“专一型”人才。

现在有不少教师的知识结构便是“I”字型,如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研究很深,可他的数学知识却很贫乏,连勾股定理也不知道,物理上不知道有牛顿定律;又如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有一套,可他却不会写文章,连议论文三要素也不知道。

“I”字型知识结构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由于应试教育以考试为唯一目标,以课本知识为教学内容,把考试的课程看成是“主课”。

担任“主课”教学的教师,往往只教一门“主课”,为了让学生在所教的这门课上考出好成绩,教师对这门课教学不得不下功夫,不得不钻研这门课教材,而对其它课程了解不多,也不需要了解,长期以往,“主课”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就形成了“I”字型知识结构。

(二)“一”字型知识结构。

所谓“一”字型知识结构,即知识面比较丰富,什么都知道一些,但都是略知一二,知之不深、博而不精,属于“字典型”人才。

“一”字型知识结构也是由应试教育造成的。

应试教育把不考试的课程看成是“副课”,而在小学里,担任“副课”的教师,要担任好几门课程的教学,每门课程知识都需要知道一些,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但对每一门课程都没有深入钻研,对某门课程认识处于元素层次的知识认知,还没有达到系统层次的知识认知。

(三)“T”字型知识结构。

“T”字型知识结构是在“一”字型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其中上面“一”代表知识面,横越长则知识面越宽,表明该人涉猎的知识领域越广泛;下面“1”即指某一方面专长,竖越长,则该人在某一领域的研究越精深。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基础。

对一个教师来说,知识越多越好。

然而,作为一个普通初级中学的教师,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下列三个组成部分。

一、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教师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是他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的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还要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在本学科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着名科学家、学者的生平事迹要有所了解。

二、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必须“育人”。

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

教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技能)。

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能否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这是教师提高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自觉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必须的。

教师仅仅有了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他要善于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还要善于“科学育人”。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个性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教育学生。

能力结构方面应该做到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相结合。

主要包括(1)思维条理性、逻辑性;(2)口头表达能力;(3)组织教学能力。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包括:(1)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2)信息的传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4)接受信息的能力。

还有观点认为应该包括:(1)认识能力(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创造性);(2)设计能力;(3)传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4)组织能力;(5)交往能力。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知识结构具备比较渊博的知识是教师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基础;对一个教师来说,知识越多越好;然而,作为一个普通初级中学的教师,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下列三个组成部分;一、通晓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教师所教的学科和专业是他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比较系统而透彻的理解,还要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在本学科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着名科学家、学者的生平事迹要有所了解;二、具有比较广泛的基础文化知识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必须“育人”;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教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技能;三、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能否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懂得教育规律,这是教师提高向学生传授知识、施加影响的自觉性,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必须的;教师仅仅有了广博的知识是不够的,他要善于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要教会学生自己去学习,还要善于“科学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懂得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特点、个性和品德形成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和规律教育学生;能力结构方面应该做到基本能力和特殊能力相结合;主要包括1思维条理性、逻辑性;2口头表达能力;3组织教学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包括:1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2信息的传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4接受信息的能力;还有观点认为应该包括:1认识能力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创造性;2设计能力;3传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4组织能力;5交往能力;第四种观点认为应该包括:1基础能力智慧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2职业能力教育能力、班级管理能力、教学能力;3自我完善能力;4自学能力扩展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第五种观点认为应该包括:1基础能力心理教育能力、人际交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2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监控能力;3扩展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研能力、媒体整合能力;4创新能力;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结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学内容和教学培养目标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教师不仅要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要担当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为了满足教学和工作的需要,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出发,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方面:学科性知识、教育性知识、文化知识、实践性知识;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其中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本体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教师的教育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支撑作用;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起到实践性指导作用; 1、学科性知识教师的学科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关;学科性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再呈现统计上的相关,即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学科性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相关的技能、技巧,了解这些基本内容背后所蕴涵的思想与方法; 第二,与其他学科相关的知识点与联系;教师要基本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点及其性质和逻辑关系,这使得教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在教学上能够相互沟通、协作,在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性活动中相互配合; 第三,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教师需要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了解推动其发展的动因,了解本学科对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 第四,本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与思维方式;教师需要掌握每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角、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原因,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远远超出学科知识所能提供的价值;2、教育性知识教育条件性知识指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识;教育条件性知识是广大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这种知识却是广大一线教师所普遍缺乏的,或者所具备的仅仅是理论层面的,并没有内化为自己所采用的知识;3、文化知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具体说,教师的文化知识包括:基本哲学理论知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常识,包括现代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现代技术的本质内涵;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例如法律的知识、民主的思想、经济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方法;4、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英语老师应该具备的技能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合格的英语水平,它包括标准的语音知识,规范、系统的语法知识,比较大的词汇量和合乎英美习惯的语言使用知识;从学历上讲,目前初中教师应不低于大专文凭,高中教师应不低于本科文凭;其次,英语教师要有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这对教好新教材,提高学生语言能力都是重要的,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而思维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的影响;再次,英语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教育法知识;尽管师范院校都已开设过这些课程,但师范生往往不重视它们,或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而没能学好它们;教师要经常学习中外教育史,特别是英语教学法,了解各种流派及其发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的知识不是一蹴而就或单纯的学历达标就够了;它需要不断地学习、长期地积累;教师必须养成学习的习惯,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进步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只有不断充实丰富自己,不断吸收创造,才能使人生和职业获得成功与欢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知识结构的四个结构
教师知识结构的四个结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
一、本体性知识
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任教学科的知识,也有的研究者把这部分知识称为“学科内容知识”。

例如语文教师所具有的语言文学知识,数学老师所具有的数学知识。

作为一名教师若是想要创造性的灵活教学达到一定标准,首先就要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并对知识的研究达到较高水平。

学科知识的掌握一方面来自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培养,一方面来自就业后的不断进修。

对学科中的规律性知识、技巧、方法、思维、概念、原理、理论等不断拓展研究。

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保证教学水平的前提和基础。

二、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育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

这类知识是用来支撑学科内容的本体性知识的,为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

教育科学知识涉及教师对“如何教”问题的理解,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更够更科学的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再与学科知识结合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如学生的注意特点,思维发展规律,认知过程等在
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使课堂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规律。

三、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现有目的的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相关的学科教学法知识。

这类知识包含着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相互关系的认识,它帮助教师解决“具体怎么教”的问题。

教育领域中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实践性知识是灵活多样的,它是教师个人品质与教育认知、经验、教育情感、态度和教育行动相互融合产生的。

四、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

因此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好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