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构成要素
教学系统设计构成要素教学系统设计是针对学习者的需求,通过系统化的设计和组织,提供更有效、高效、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学系统设计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评价与反馈、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它是对学习者所期望达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表达。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便于学生理解和实际操作。
教学目标可以根据不同阶段和学科的要求进行分类,如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核心要素,它包括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等。
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综合筛选和排列,同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教学内容应该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性、灵活性,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学科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合作学习。
四、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辅助和支持工具,它可以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媒体可以包括书籍、幻灯片、音频、视频、教学软件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回馈,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提高学习效果。
评价与反馈可以包括考试、作业、讨论、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评价能力。
六、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教学系统所处的物质和社会环境,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教学环境应该创造积极、和谐、互动的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设施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
总之,教学系统设计构成要素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评价与反馈和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
《教学系统设计》课后答案
第一章1 名词解释(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目标的关系,找到既使整体最优,又不使部分损失过大的方案,作为决策的依据,实现整体最优化的方法么,怎样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么做,指出了以什么样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教学的设计,是关于设计过程的理论,与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他们关注的对象不同,前者关心的是设计问题,后者关心的是具体教学问题。
答: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和传播理论。
学习理论指导教学者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从而促进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教学理论则在理性与创造性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具有简单而新颖的设计特色,提出基于核心概念、生成性话题及综合主题设计的任务分析法;系统方法为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基基础及系统方法论的取向的反思;人们对传播理论的研究由早期的“枪弹论”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模式”,使得教学设计由先前的“单向灌输”的理念逐渐转变为现在“多向交互”设计理念。
答: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分别为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以及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当做产品来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有时还吸收媒体专家和媒体技术人员参加,对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和测试、评价;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其设计的重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设施和现有的教学资料,选择、开发适合的教学资源和策略完成目标,这个层次的教学系统设计一般由教师自己来完成,必要时,也可由教学设计人员辅助进行。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是指一套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系统,通过整合和管理教育资源、提供教学服务以及支持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设计出适合教育教学需求的教学系统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原则以及关键步骤。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性教学系统设计对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学系统设计可以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资源。
其次,教学系统设计可以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出适合其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此外,教学系统设计还可以提供精确的学习评估和数据分析,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进度和成效,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和改进。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原则在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保证设计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1. 用户为中心:设计的教学系统应该以用户(包括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中心,满足他们的实际使用需求和期待。
2. 界面友好:教学系统的界面应该简洁美观,操作简单易懂,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使用。
3. 个性化定制:教学系统应该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用户需求,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
4. 数据支持:教学系统应该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学习数据支持,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习进度和成果,以便进行反馈和改进。
5. 教学有效性:教学系统的设计应该侧重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的优化组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业成绩。
三、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步骤1. 需求分析:首先,进行需求分析,了解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期望,确定设计的目标和范围。
2. 教学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内容、学习方式、评估方法等,确保教学系统满足教学需求。
3. 资源整合: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视频、练习题等,提供全面、丰富的学习资源。
4. 界面设计:设计简洁美观、操作友好的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和使用。
一、什么叫教学系统设计 - teacher
一、什么叫教学系统设计?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哪些?答:(1)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 ,ID) 也称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 , ISD) ,,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的系统化过程,是一种教学问题求解,侧重与问题求解中方案的寻找和决策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特征和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为学生策划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过程,即教学设计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了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而设计的解决教与学问题的一套系统化程序。
(2)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设计说明:写出某个单元或课或活动的教学设计的意图和整体思路;②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③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练,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与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目的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教学目的简单相加。
④教学策略(或学法指导)设计:说明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媒体,选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的设计,特别是媒体使用的方法及作用或预期的结果。
⑤教学过程设计: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
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说明。
⑥教学反思与评析:在文本的书写中为了便于对教学程序的清晰了解,可以在方案的最后再加上教学流程图和板书设计图,这对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使用帮助最大。
二、请简述你对教案的理解,教案编写包括哪些内容?答:(1)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
系统论、教学系统、教学系统设计
90年代以来,国内还进行了一些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教 学改革试验,使教学工作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1997年何克抗将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两种模式结合起来,提出“主 导—主体”教学设计模式。
系统论
• 系统论主要观点
– 整体性观点 – 动态观点 – 联系观点 – 结构观点 – 调控性观点
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 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这些, 既是系统所具有的基本思想观点,而且它也是系统方 法的基本原则,表现了系统论不仅是反映客观规律的 科学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含义,这正是系统论这 门科学的特点。
– 教学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
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 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 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影响典型的理论观点
– 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瑞格卢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 – 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CDT) – 梅瑞尔的ID2和ITT – 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 国内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
系统论、教学系统、教学系统设计
目录
1
系统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教学系统概念
3
教学系统设计概念
4 教学系统设计影响典型的理论观点
系统论
• 什么是系统论呢?
–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 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 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 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 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科学。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
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相关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并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程序”。
2.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的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3.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的过程,以培养和提高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4.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用现有技术手段能够测量的教学结果。
5.概念图就是一种知识结构的表现方式。
知识可以被看作是由各种概念和这些概念所形成的种种关系的组合,其组合形式是一种等级结构。
6.起点水平:指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
7.ARCS动机模型:A为注意力、R为关联性、C为自信心、S为满足感。
教学系统设计者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去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8.学习者特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对所学内容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以及学习风格等。
9.所谓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常见的学习动机的分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0.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
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11.认知结构是指每个人通过多年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积累在大脑中形成的知识和经验系统。
它由每个人能回想起来的事实、表象、概念、命题、观念等构成。
12.认知发展是人类个体的认知在婴儿至青少年时期的发展,它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演阶段、具体运演阶段和形式运演阶段。
13.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汇总
教学系统设计知识点汇总一、教学系统设计的概述教学系统的设计是指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需求,通过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和构建一个灵活、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环境。
教学系统设计需要考虑不同层面的要素,包括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等。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1. 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系统的设计应该明确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2. 灵活性和可适应性:教学系统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调整和个性化定制。
3. 信息化和数字化:教学系统的设计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料和互动机制。
4. 反馈和评估机制:教学系统应该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5. 资源共享和合作性:教学系统设计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三、教学系统设计的关键要素1. 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系统设计需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进行编排,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2. 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教学系统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3. 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系统设计需要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实践任务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互动和交流机制:教学系统应该提供多种互动和交流方式,包括在线讨论、实时问答、学习社区等,以促进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5. 评估和反馈机制:教学系统设计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包括在线测验、作业评定、个性化反馈等,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四、教学系统设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1. 技术支持和平台建设:教学系统设计需要依赖信息技术和相应的平台支持,因此需要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稳定的平台建设。
2. 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教学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1000字教学系统设计是指针对特定需求,按照教学原理、教育规律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设计模式,构建一套系统化的教学方案,使得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设计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制定与需求分析在进行教学系统设计之前,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以确保系统设计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教学需求。
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性别、年龄、学科方向、教育程度、文化背景、个人发展目标等诸多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同时,还需要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对教学系统的期望和需求,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系统做出合理安排。
2. 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学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节。
需要制定教学计划,针对不同科目、不同学年、不同知识点,选取对应的教材、课程、活动等教学资源,结合教学原理和教育规律,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面的培养。
同时,还需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制定教学任务,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适当性。
建设教学系统应选择具有科技含量高的课程资源,以期更好地教学。
3. 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策略和方法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如活动式教学、协作式学习、分组教学、个性化教育等等。
在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掌握各种常用的教学方案,以便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最合适的教学方案,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4. 教学资源选择与优化教学资源作为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要求,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资源。
需要选取适合的图书、音频、视频、多媒体等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支持。
同时,还应注重了解、借鉴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学系统评估与修改针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实施情况,需要进行评估和修正。
《教育技术学》-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何克抗,2001)
目前主流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过程”说或“程序”说为 主,即如何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 何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如何开展教学评价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教学效果最优化;
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 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和过程; 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创设情 景,以促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按照系统概念理解,教学系统可描述为: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四个要素在系统内部相互影响、相互作
用,形成一定的教学结构,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功能
五种典型的教学系统结构图式
系 统
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 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论思想 方法
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 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 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 以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
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 以建构主义为代 表的第三代教学 设计
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0世纪50~60年代前后)
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促使教学设计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 展 程序教学重视作业分析、学习行为目标的分析、教材逻辑顺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用自己的话描述)
来源文献
5.2.3 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
含义: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
功能:
相互交流的有效手段; 管理教学系统设计活动的指南; 作为设计过程决策的依据。
教学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教学系统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设计一个教学系统,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通过设计该系统,进一步了解软件设计和开发流程,提高软件设计和开发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内容:1.需求分析:根据实际的教学和学习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需求。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进行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等。
3.系统开发:根据设计来进行系统开发,开发过程中需要按照开发流程进行代码编写、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4.系统部署: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服务器上,并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优化。
三、实验步骤:1.需求分析:通过调研和访谈,获取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分析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和需求。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进行系统设计。
首先进行系统的架构设计,确定系统的模块和关系。
然后进行数据库设计,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和字段。
最后进行界面设计,设计系统的界面布局和样式。
3.系统开发:根据设计进行系统开发。
开发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开发工具和框架,按照开发流程进行代码编写、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4.系统部署: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服务器上。
部署完成后进行系统测试,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有性能问题,还需要进行性能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设计和开发了一个教学系统,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系统具备以下功能:1.学生管理:教师可以添加、修改和删除学生信息,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和班级等。
2.课程管理:教师可以添加、修改和删除课程信息,包括课程的名称、学分和学时等。
3.成绩管理:教师可以录入学生的成绩,并可以查询学生的成绩统计信息。
4.考试管理:教师可以创建考试,并可以为考试添加试题和设置考试时间。
5.学习资源管理:教师可以上传学习资源,包括教学视频、教材和习题等。
6.在线答疑:学生可以在系统上提问问题,教师可以在线回答学生的问题。
经过测试,系统的各项功能均正常运行,并且性能表现良好。
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设计和开发用于支持教学活动的软件系统或在线平台,旨在提供教学资源、管理学生信息、支持教学过程和评估学习成果等功能。
以下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和主要考虑因素:1. 需求分析:-确定用户需求:了解教师、学生和管理员的需求,包括他们的期望、目标和使用场景。
-定义功能需求:明确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如课程管理、学生管理、教学资源管理等。
2. 系统架构设计:-划分模块:将整个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如用户管理、课程管理、学习资源管理等,以便更好地组织和管理。
-确定数据流:定义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和交互方式,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处理。
3. 用户界面设计:-界面布局:设计直观、易用的用户界面,包括菜单、导航、页面布局等,使用户能够方便地访问所需功能。
-交互设计:设计用户与系统之间的交互方式,如按钮、表单、搜索功能等,提供友好的用户体验。
4. 数据库设计:-定义数据结构:根据系统需求,设计数据库表结构,确定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和字段。
-数据库优化:考虑数据存储和访问的效率,合理设计索引、分区等数据库优化策略。
5. 功能开发与集成:-实现核心功能:根据需求和设计,进行功能模块的开发和编码,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进行集成测试:将各个功能模块进行集成测试,确保系统在整体上运行正常且各模块之间无冲突。
6. 安全和权限设计:-用户身份验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系统,设计用户登录和身份验证机制。
-权限管理:定义不同用户角色的权限,并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具备权限的功能和数据。
7. 系统部署与维护:-部署系统: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服务器或云平台上,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维护与更新: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更新和升级,修复漏洞和改进功能。
在设计教学系统时,还应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易用性,以适应不同学校或机构的需求。
同时,充分借鉴教育领域的最佳实践和用户反馈,不断改进和优化系统。
这些步骤和考虑因素可用作设计教学系统的指导,但具体设计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第1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论1、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等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
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应用的三个不同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包括软件、声像教材、印刷教材、学习指导手册、教师用书等,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教学产品的类型、内容和教学功能常常由教学系统设计人员和教师、学科专家共同确定。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设计范围多指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对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教学进行教学系统设计。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这里所指的系统是特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涉及内容面广,设计难度大,例如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大纲等宏观系统。
需要由教学设计人员、学科专家、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共同完成。
4、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5、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而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而创造环境,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人类的潜力,因此,教学设计必须要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2)主要流派:①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②认知主义分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加涅;结构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皮亚杰。
③建构主义: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①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重视控制学习环境;重视客观行为与强化的思想;尊重学生自定步调的个别化学习策略;行为矫正(态度的学习)贡献突出②认知主义对教学设计的贡献: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接受刺激,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以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为标题,本文将介绍教学系统设计的五个层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和系统测试。
一、需求分析在教学系统设计的第一个层次中,需求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教学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以及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在这个阶段,设计团队需要与教师、学生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
然后,设计团队会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理和分析,确保系统能够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需求分析结果将成为后续系统设计的基础。
二、系统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入系统设计的阶段。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和模块设计。
在系统结构设计中,设计团队会确定教学系统的整体框架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采用层次结构、模块化结构或其他适合的结构。
在模块设计中,设计团队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系统功能分解为各个模块,并定义它们的接口和交互方式。
系统设计的目标是确保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三、数据库设计教学系统通常需要使用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教学资源、学生信息等数据。
在数据库设计的阶段,设计团队会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数据库的结构和关系模式。
设计团队需要确定数据库的实体、属性和关系,并定义它们之间的约束和操作。
此外,设计团队还需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以确保教学系统的数据库能够高效地支持各种操作。
四、界面设计教学系统的界面设计是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的重要环节。
在界面设计的阶段,设计团队会设计系统的用户界面,包括图形界面和交互方式。
设计团队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心理特点,设计出直观、易用和美观的界面。
此外,界面设计还需要符合用户体验设计的原则,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效率。
五、系统测试在教学系统设计的最后一个层次中,是对系统进行测试。
系统测试的目的是确保系统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正常运行,并符合需求分析的结果。
测试团队会根据需求分析和设计文档,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对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进行全面测试。
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环境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主义心理学
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是学习
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学习使新材料或新经验和旧的材料或旧的经验结为一
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
认知主义心理学
1、在认知心理学中,认为学习行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活 动。 2、完全否定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过度关心学习者内部 的心理过程,忽视学习的外显行为和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 响。
学习是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即S-R。 华生的学习“刺激——反应”说 桑代克的试误说 斯金纳的强化说
行为主义心理学
桑代克的试误说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饿猫实验。 S-R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 斯金纳的强化说: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代表 人物 研究 对象
行为主义 心理学对 教学系统 设计的影 响
教学目标:目标表达的精确 化与具体化
教学内容:程序性教材的 设计与开发
教学过程:程序化教学
教学评价:注重学生学习 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沃尔夫冈·柯勒
罗伯特·加涅
格式塔学派创始人之一 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
认知主义心理学
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S—O—R的联结过 程。 早期认知理论:柯勒顿悟说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
4、设计的重 点是选用合 适的教学策 略,选择利 用已有的设 施与资源。
教学系统设计模型
Part 4
面向产品
1、明确产品 开发的需要。
2、突出对产 品的开发, 而不是对现 有材料进行 选择或修改。
第一讲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系统理论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1.把教学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综 合考虑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 2.将教学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置身于社会系 统中加以考察
环境 教师 目标 内容
媒体
过程 学生 效果
教学系统构成
四、传播理论
传播:由传播者运用适当的媒体,采用一定的 形式向接受者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一种社会 活动。
1.加涅的“九五矩阵”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罗伯特· 加涅 (Robert Mills Gagne 1916- 2002),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 大师。
加涅--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
为学习设计教学
教学必须考虑影响学习的全部因素:
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 (9个阶段) 外部条件:教学任务分析、学习内容分析、 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设计工作)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代表人物:布鲁纳、奥苏贝尔、加 涅 基本观点: ①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 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②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和 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同化),形成新的认知结 构的过程。
认知学派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①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 极性 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尽量使学习者联系以往 已经掌握的知识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本章学习目标与要点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概念、特点与学科性质 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程、应用范围与层次 理解教学系统设计主要的理论基础 了解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 理解学习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
《教学系统设计》简答题
简答题(1)什么是教学系统设计?其过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答: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
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等相关原理转换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并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程序”。
基本环节:(1)学习需要分析(2)学习内容分析(3)学习者分析(4)学习环境分析(5)确定学习目标(6)设计教学策略(6)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2)教学系统设计包含哪几个层次?请举例说明。
(P10)答:(1)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它把教学中需要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网络教学系统等做产品来设计;(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固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条件下进行教学系统设计;(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如企业培训方案的开发,这一层次的设计通常包含系统目标的确定,实现目标方案的建立、试行、评价和修改等。
(3)教学系统设计包含哪些基本要素?(P23)答:(1)教学目标分析(2)学习者特征分析(3)教学模式和策略的选择与设计(4)学习环境设计(5)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4)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答:(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桥梁性学科;(2)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学科;(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理论学科;(4)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规定性理论学科;(5)教学系统设计方案的评价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1)完整性和规范性:教学目标阐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和工具地设计;教学过程地设计;教学评价和反馈设计;总结和帮助。
(2)可实施性:时间性、环境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3)创新性: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
(6)简述教学系统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说明其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影响。
答: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方法、传播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析
教学系统设计名词解析引言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指通过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规划教育活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并组织教学过程的过程。
教学系统设计涉及到许多关键的名词,下面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相关概念。
一、教学系统教学系统是指由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等。
教学系统的设计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下,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要求所制定的预期成效。
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能够明确指导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和学生的行为。
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选择。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概念。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特点,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手段和策略。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形ative评价和summati评价。
形ative评价主要用于指导教学过程中的改进和调整,summati评价则用于总结教学成果和检验教学效果。
常见的教学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用于教学活动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支持。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以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等。
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七、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指教学活动发生的地点、时间、氛围和条件等。
第一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4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1.3.4 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
贝罗的传播模式
1.4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ISD理论的研究进展 ISD理论的研究进展: 理论的研究进展 一是教学系统设计理论,重点研究“为什么”的问题; 另一个是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主要研究“怎么做” 的问题。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是“关于如何规定、设计教学活动的理 论”,它是一套用来决定在一定教学条件下,为了使学习 者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而不是设 计和开发过程的步骤。
1.1 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1.1.2 教学系统设计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构想-----理论形成 构想 理论形成-------学科建立 学科建立 理论形成
1、构想: 、构想: 杜威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 2、理论形成: 、理论形成: 总趋势 1)二战后,现代媒体和各种学术理论的发展 2)理论应用于设计的实践尝试 3)在教育技术学的形成\发展中派生
把媒体、材、教学包、网络系统等当作产品来进行设计。
2.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课堂教学 专题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
3.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指比较大、比较综合和复杂的教学系统,如一门新专业的 课程设置、某行业的职工培训方案、远程教育方案等
1.3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关于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相对比较集中的 观点是“四基础”论: 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理论 传播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
内容结构: 内容结构: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教学系统设计概论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结果的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精品教学法】教学系统设计
1.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概念和理解
• 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约形式,教学系统设计 过程模式就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 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简约形式。
• 它是在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程序化的 步骤,其实质是说明做什么,怎梓去做,而不是为什么要 这样做。
2.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内涵
•(1)教学系统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操作程序的设计。 •(2)教学系统设计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3)教学系统设计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为基础。 •(4)教学系统设计的目标是教学效果最优,目的是促进学生更 有效学习。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
(一)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史 (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 一是“计划”说。 • 二是“方法”说。 • 三是“技术”说。 • 四是“过程”说。 • 五是“操作程序”说。
目前主流教学系统设计定义以“过程”说或“程序”说为主,即 如何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如何编写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和 教学媒体,如何开展教学评价等。
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教学效果最优化;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 传播理论为基础;研究对象是教学系统,教学系统中的资源和过程; 强调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系统进行预先分析与决策,创设情景,以促 使生更有效的学习。
4.反馈评价原理
• 反馈控制是系统科学的重要方法,这就是利用反馈信息, 使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然后根据比较 的一般结果,对输入值进行修正,以达到系统输出状态与 目标要求相一致的目的。
• 根据这一原理,教学系统设计必须重视反馈信息的收集, 即必须进行学习评价,设计各种输出反应的测量工具,确 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以获得反馈信息,控制和调整教学 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总结复习第一篇:教学系统设计期末复习总结复习教学系统设计总结关于人物:加涅(美国心理学家)核心思想:“为学习设计教学”;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提出信息加工分析法;九段教学策略;学习的层次的分类;任务分析技术。
奥苏贝尔:提出包容(Subsumption)和同化(Assimilation)理论以及“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提出掌握学习。
梅瑞尔:“目标—内容”二维模型瑞格鲁斯:细化理论;巴班斯基: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教育科学博士、院士。
最优化教学理论。
基本标准:效果与质量;时间。
维果茨基:肯普:ID1——“肯普模型”皮亚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认识结构论---认识是主体在转变客体的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
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平衡。
主体通过对客体的适应推动认识的发展。
杜威:实用主义大师,美国现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最有影响的教育家。
在教育理论方面,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方法应根据“从做中学”的原理,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1900 年提出: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
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
桑代克:心理学大师,1912 年就已经设想过相当于现代的程序学习的控制学习过程的方法.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定律:准备率/重复率/效果率。
猫笼实验米勒:任务分析法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
教学技术第一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与行为矫正术。
认为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主要的形式。
布鲁纳: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认知发现说赞可夫:发展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克拉夫基:范例教学理论。
第一章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教学系统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分析、设计、开发、实施。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论2.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科学方法3.教学设计的依据是:学习需求分析4.教学设计的任务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5.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6.教学设计的环节:◻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建立评价标准教学系统设计的三个层次:基于“系统”的教学设计如企业培训方案的开发基于“产品”的教学设计如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基于“过程”的教学设计如信息化教学教案的设计教学系统设计的三大变量:条件变量、方法变量、结果变量第二章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
教学目标特点: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动态性和稳定性并存、系统性、层次性和时限性。
教学目标功能: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中介功能、测度功能。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布鲁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1)识记:对先前学习材料的回忆;(2)领会:指理解和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转化、解释、推断(3)运用:将规则、方法、步骤、原理等运用到新环境中的能力;(4)分析:分解复杂问题并理解个部分关系的能力;(5)综合:将所学知识、原理、事实等整合成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6)评价:根据某项标准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2.加涅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言语信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以后能记忆诸如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等对事物的描述等的具体事实。
智力技能: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与知道“怎样”有关,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可以细分为若干小类: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三类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节他们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的技能。
布鲁姆目标分类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比较1.相同点:均描述了学习结果,包含基本的心理过程(由简单事实学习向高智力水平的学习的累积发展过程)——教学要重视不同层次的目标!2.不同点:布——用可观察到的学生行为术语表示,不偏重揭示教学内在机制,偏重于评价和测量,但是没有阐明知识和智慧技能是怎样习得的,对于指导教学和学习是有困难的;加——着重人类认知过程和思维的内在机制,每类目标伴随着特定的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学习的条件和评价,对教与学具有实际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分析方法:1、归类分析法.概念:是研究对有关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需学习的知识点。
特点:分析有关学习信息不同类别的知识点,把所需学习的知识点划分为无难易层级关系的知识类别。
2、图解分析法.概念:是一种用直线形式揭示学习内容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内容分析方法3、层级分析法.概念: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从属技能的内容分析方法特点:A、一级级分析直到最具体为止B、未掌握的和已掌握的明显,便于组织教学。
4、信息加工分析法.概念: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内容分析方法。
两种操作方法:直线式方、分支式方法。
5、卡片分析法.概念:使用卡片,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卡片把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归类加以摆放,便于利用分析。
特点:直观、灵活、操作方便6.解释结构模型法。
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ABCD 模式,包括:对象、行为、条件、标准的表述。
对象——A(audience),教学对象,即学习者;行为——B(behaviour),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够做什么;条件——C(condition),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标准——D(degree),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最低衡量依据。
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1.对象的表述2.行为的表述3.条件的表述4.标准的表述5.内外结合的表述内容编排的基本理论1、加涅的直线式编排法:2、布鲁纳的螺旋式编排法:3、奥苏贝尔的渐进分化与综合贯通编排法教学目标分析与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1.整体性;2.灵活性;3.层次性。
第三章学习者特征分析包括: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学习动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1.认知发展特征分析前运算阶段(2-7 岁):知觉的集中倾向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主义。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缺乏抽象性。
形式运算阶段(11 岁以上):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
教学系统设计中应将具体的事物或概念作为认识抽象事物的基础,引导学习者的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
态度分为:一、情感成分,包括你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二、认知成分,包括你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三、行为成分,包括你对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为。
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分类:内部动机及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模型——ARCS3Keller(1987)开发和设计了 ARCS 模型,该模式认为影响学生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四类:注意(Attention)、相关(Relevance)、自信(Confidence)和满意(Satisfaction),简称 ARCS 模型。
学习风格Keefe(1979):学习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分类:环境类,情感类,社会类,生理类,心理类;三种感知觉类型:视觉、听觉、动作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冲动型和沉思型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对比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和传统课堂学习的差异,得出学习者的一般特征:–更容易个性张扬–更容易结成学习团体,单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在消弱–扮演意识更强烈–认知策略发生了变化–学习风格更容易发挥和完善–目标多样化–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多样化第四章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综合,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
教学方法指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知道下,借助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
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五个因素:(1)理论基础:指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
(2)教学目标:指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即能够在学习者身上产生何种效果。
不同的教学模式总是为某种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而不是完全通用的。
(3)操作程序:指教学活动的环节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当然这种程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4)实现条件(手段和策略):为了发挥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对各种教学条件进行优化组合,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5)评价:由于每种模式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教学目标,因此,其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分类:宏观层次:基于“教”的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基于“学”的模式。
中观层次:接受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做中学教学模式。
微观层次:根据对认识论、课程论、教学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从逻辑结构、历史结构、学科结构所进行的研究而得出的各种教学模式。
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与策略1.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学生学习知识的形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学习过程的性质: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个体认知结构对学习的重要性。
而先行组织者对改进认知结构和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和保持非常重要。
先行组织者: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的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
目的在于:解释、整合、联系—Anchors/Scaffolding/bracket.2.五环节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
3.九段教学策略4.掌握教学模式5.情景—陶冶教学策略6.示范—模仿教学策略我国当前流行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1)组织上课。
(2)检查复习。
(3)讲授新教材。
(4)巩固新教材。
(5)布置课外作业。
“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第一步:引起注意与告知目标;第二步:提示学生回忆原有知识;第三步:呈现有组织的信息;第四步:阐明新旧知识关系,促进理解;第五步:对复习与记忆提供指导;第六步:提供提取知识的线索;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该有以下的几种: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实验法、练习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