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功能评定

合集下载

康复评定学名词解释

康复评定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

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考察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ROM: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单个关节运动时的弧度,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2.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即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被检者做肌肉随意收缩时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

正常情况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略小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3.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被检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由外力作用于关节而发生运动的范围。

考察知识点: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1.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分为静态肌力与动态肌力,广义的肌力还包括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2.MMT:即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于受试者自身节段的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3.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张力有影响,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的前负荷,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初长度增加,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也相应增大,肌肉的收缩效果增强。

但在超过某一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至于为零,肌肉的收缩效果也就下降。

康复评定的分类

康复评定的分类

康复评定的分类康复评定是指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能力评估,以确定其康复需求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康复评定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康复领域的不同来划分的。

一、运动康复评定运动康复评定主要针对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在康复评定中,医生会对患者的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常用的运动康复评定工具有肌力测试、关节测量、平衡测试等。

运动康复评定对于各种运动损伤和运动障碍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评定,医生可以明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运动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言语康复评定言语康复评定主要针对言语和语言能力的康复。

在康复评定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听力、口腔肌肉协调、语音表达、语言理解等方面。

常用的言语康复评定工具有听力测试、发音测试、语言理解测试等。

言语康复评定对于各种言语障碍和语言障碍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评定,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言语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言语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言语能力,提高交流能力。

三、认知康复评定认知康复评定主要针对认知功能的康复。

在康复评定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

常用的认知康复评定工具有记忆测试、注意力测试、智力测试等。

认知康复评定对于各种认知障碍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评定,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认知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认知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四、社交康复评定社交康复评定主要针对社交功能的康复。

在康复评定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人际交往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常用的社交康复评定工具有社交能力评估量表、情绪管理测试等。

社交康复评定对于各种社交障碍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评定,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社交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社交康复方案,帮助患者改善社交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五、心理康复评定心理康复评定主要针对心理健康的康复。

在康复评定中,医生会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心理压力、应对能力等方面。

康复功能评定PPT课件

康复功能评定PPT课件

<7分:无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
>21分:有明显焦虑;>29分:严重焦虑。
9
❖客观、准确
❖ 客观的指标 ❖ 主观感觉、情绪的客观化、
量化
10
❖ 康复评定与临床诊断的区别
❖ 临床诊断着眼于疾病 康复评定重在功能
❖临床诊断是对疾病确定病名的过程 康复评定是判断功能障碍的过程
❖ 不同的疾病评定结果可能相同 ❖ 相同的疾病评定的结果可能不同
重度适应缺陷 中度适应缺陷 轻度适应缺陷
4
Barthel指数法评分表
日常活动项目 进食 洗澡 修饰 穿衣 控制大便 控制小便 用厕 床椅转移 平地行走45m 上、下楼梯
独立 10 5 5 10 10 10 10 15 15 10
部分独立 5 0 0 5 5 5 5 10 10 5
需极大帮助 0
0 0 0 0 5 5 0
18
三、康复评定的特点
❖ 广泛使用指数法、量表法 ❖ 注重综合性功能的评定 ❖ 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 ❖ 分期评定,反复多次
19
Barthel指数法评分表
日常活动项目 进食 洗澡 修饰 穿衣 控制大便 控制小便 用厕 床椅转移 平地行走45m 上、下楼梯
独立 10 5 5 10 10 10 10 15 15 10
27
分期
康复医疗流程
初期 评定
确定功能 障碍情况
针对主要功能 障碍进行针对 性康复治疗
中期 评定
了解功能改善 情况,发现新 的主要障碍
修正治疗方 案,进一步 康复治疗
中期 评定
再修正方案, 再治疗
中期 评定
又修正方案, 中期
又治疗
评定
……

康复功能评定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康复功能评定学是运用科学方法,对身体功能障碍者进行量化和分析评估。

其目的是确定身体功能障碍的性质、程度和范围,并且评价康复治疗的疗效。

康复功能评定学是康复医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康复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康复功能评定学的相关知识。

一、康复功能评定学的发展历程康复功能评定学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当时许多医师、物理治疗师和护士开始研究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平衡性等方面的测量。

到20世纪40年代,各国开始利用实验室测量和特殊测试技术,对身体功能障碍进行量化分析。

20世纪50年代,瑞典科学家维克托·桑松博士发明了康复学中重要的测量工具——康复评定仪。

此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分别开发了一批康复评估工具。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康复功能评定学和正常人生理学指标相结合的计算机化测量系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康复功能评定学的基本原则康复功能评定学对于康复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其基本原则如下:(1)评估的目的性:康复功能评定学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单纯为测量而测量,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康复治疗,判断治疗效果。

(2)测量的客观性:康复功能评定学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必须是客观的,避免主观性的干扰和误差。

(3)测量的标准性:康复功能评定学中所采用的测量工具必须是标准化的,测量时必须遵循严格的规定,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4)测量的可重复性:康复功能评定学所采用的测量方法必须是可重复的,即同一被测对象,相同的测量条件下进行测量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相同的。

(5)测量的综合性:康复功能评定学的测量方法应该是综合性的,综合考虑各种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对身体功能障碍所产生的影响综合评估,有助于确定康复治疗方案。

三、应用康复功能评定学的方法康复功能评定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估功能状况:使用通用的、可重复的、标准化的测试,评估身体功能障碍的程度和范围;(2)确定治疗目标:结合功能评估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确立治疗目标;(3)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系统化的康复治疗方案;(4)监测治疗进程:随时根据功能评估结果和康复治疗进程的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5)评价康复治疗效果:通过康复功能评定学的方法,评价康复治疗的效果,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和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评定的方法

康复评定的方法

康复评定的方法引言:康复评定是指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后的评定和比较,以确定患者康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一种方法。

康复评定不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还可以为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康复评定方法。

一、功能性评定法功能性评定法是通过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表现来评定康复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功能性评定工具有Barthel指数、Katz指数和FIM(功能独立度测定)等。

这些评定工具可以评估患者在自理能力、步行能力、转移能力等方面的状况,从而判断患者的康复程度。

二、生活质量评定法生活质量评定法是通过评估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交方面的表现来评定康复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生活质量评定工具有SF-36(健康状态问卷)和EQ-5D(生命质量问卷)等。

这些评定工具可以评估患者在身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交关系等方面的状况,从而综合评定患者的康复程度。

三、运动功能评定法运动功能评定法是通过评估患者在运动能力方面的表现来评定康复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运动功能评定工具有Berg平衡量表、Tinetti步态和平衡量表和动作功能评估(FMA)等。

这些评定工具可以评估患者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步态能力等,从而判断患者的康复程度。

四、认知功能评定法认知功能评定法是通过评估患者的认知能力来评定康复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认知功能评定工具有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和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等。

这些评定工具可以评估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等,从而综合评定患者的康复程度。

五、心理社会评定法心理社会评定法是通过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功能来评定康复程度的方法。

常用的心理社会评定工具有抑郁自评量表(CES-D)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MOS-SSS)等。

这些评定工具可以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社会支持等,从而判断患者的康复程度。

康复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ROM)检查

康复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ROM)检查

康复功能评定——关节活动度(ROM)检查(一)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0M)检查的一般事项1.ROM检查的目的(1)通过检查发现阻碍关节活动的因素。

(2)判定障碍的程度。

(3)提示治疗方法。

(4)作为治疗、训练的评价手段。

2.RoM的种类(1)主动活动:受检者以自力能够动的关节活动度。

(2)被动活动:用外力能够移动的关节活动度。

(3)关节除被动活动外,还有非生理性的关节附加活动度(accessory),主要用于康复的手法治疗。

(二)ROM表示方法文献中有关ROM的表示方法不尽相同,一种以解剖部位为“0”不论屈或伸,当关节伸直受限时,测量的角度数可能成为负数。

另一种在屈曲活动记录时以充分伸直为“0”,在伸直活动记录时以充分伸直为“180”,这样可避免出现负数,但使关节总活动度的计算变得复杂化,本书采用前一种方法。

(三)ROM受限因素1.关节骨性解剖结构异常。

2.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如关节囊粘连、韧带损伤,肌腱挛缩等。

3.运动关节的肌肉软弱无力。

4.拮抗肌张力过高。

(四)ROM测量注意事项1.对要测量的关节必须充分暴露,特别是对女性检查时应准备单房间及更衣室。

检查异性时须有第三者在场。

2.要使受检者精神沉着,耐心说明,以使其采取轻松姿势。

3.对基本轴的固定是很重要的。

固定的位置应在关节的近位端或远位端,不能在关节处固定。

4.角度计的轴应与关节的轴取得一致,不要妨碍轴的平等移动。

5.用角度计要测量两次,即在活动的前后测量,并左右对照。

6.对有两个关节肌(多关节肌)的关节,要充分考虑肌肉的影响。

7.有关节痛时,要发现疼痛的范围并作记录,注意慢慢检查。

(五)ROM测量方法1.普通量角器法目测RoM较为粗糙,因此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检查。

普通量角器用两根直尺连接一个半圆量角器或全圆量角器制成,手指关节用小型半圆角器测量。

使用时将量角器的中心点准确对到关节活动轴中心(参照一定的骨性标志),两尺的远端分别放到或指向关节两端肢体上的骨性标志或与肢体长轴相平行。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第一章绪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是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患者的各种资料,从而准确地判断障碍的情况并形成障碍学诊断的过程。

二、康复评定的层次:根据《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以及残损、残疾、残障的分类,康复评定包括功能障碍的评定,能力障碍的评定和社会性障碍的评定三个层次。

三、康复评定的目的:1、确定障碍层次,明确障碍情况;2、制定康复目标,奠定治疗基础;3、判定治疗效果,修正治疗方案;4、帮助判断预后,加强医患合作四、康复评定的特点:1、广泛使用量表法2、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3、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4、分期反复进行评定五、康复评定的特点:1、广泛使用量表法;2、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3、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4、分期反复进行评定六、康复评定的步骤:1、收集资料——A采集病史B检查障碍2、综合分析资料——A确定障碍问题B明确残存的功能或能力3、总结评定结果——A分析障碍原因B形成障碍学诊断C明确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七、康复评定的类型:1、定性评定2、半定量评定3、定量评定八、康复评定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量表法⑴等级量表法⑵总结量表法4、视觉模拟尺评定法5、仪器测量法九、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1、选择正确的评定方法(根据评定目的选择评定方法;选择信度、效度高的评定方法;根据障碍选择评定方法;全面与针对性结合,适当选择评定内容;根据客观条件选择评定方法)2、确定恰当的评定时机3、营造良好的评定环境4、实施专业的检查评定5、加强医患的密切合作第二章关节活动度评定一、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具体来说就是关节的移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二、关节活动度的分类: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三、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1、确定关节功能状况2、明确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3、指导康复治疗四、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一)生理因素1、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2、关节囊的厚薄、松紧3、关节韧带的强弱、多少4、主动肌、拮抗肌的力量(二)病理因素1、关节内异常2、关节外异常五、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1、明确适应证与禁忌证——关节急性炎症期、骨化性肌炎患者、关节脱位、骨折未愈合不能进行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康复医学康复运动功能评定

康复医学康复运动功能评定

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评定与诊断学的区别康复评定:是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疗效的过程。

区别:1、诊断学着眼于疾病,是对疾病或外伤确定病名。

2、康复评定重在功能,是对功能障碍做出定性、定量的判断过程。

运动功能评定一、肌张力二、肌力三、关节活动范围测定四、步态分析五、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六、感觉功能评定一、肌张力肌张力定义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

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来源:肌肉组织静息状态下非随意,持续,微小的收缩。

肌张力的表现形式1.静止性肌张力 肌肉在不活动状态下具有的紧张度2.姿势性肌张力 人体维持一定姿势时,躯体前后肌肉所具有的紧张度3.运动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紧张度异常肌张力(与正常静息水平比较)肌张力的检查方法病人的肌张力正常吗病史视诊触诊反射被动运动摆动检查肌张力评定肌痉挛的分级:目前多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

评定时,患者宜采用仰卧位,检查者分别对其双侧上、下肢的关节进行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按所感受的阻力来分级评定。

痉挛的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肌张力评定小结肌张力的定义改良Ashworth评定标准二、肌力肌力和肌力评定的定义肌力——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判断肌力减弱的部位和程度协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损伤进行定位诊断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评定肌力增强训练的效果肌力评定的方法徒手肌力测试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徒手肌力检查徒手肌力检查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是Lovett 6级分级法。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此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见下表)徒手肌力分级标准(MRC)徒手肌力评定的步骤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l选择适合的检查时间l根据体位来安排检查的顺序l检查者应尽量靠近被检查者l先查健侧对应肌肉的肌力,以便健患侧对比l注意施加阻力的大小和方向l避免代偿动作l重复检查应间隔2分钟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腕关节掌屈及尺侧偏:尺侧腕屈肌4、5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 ,腕向掌侧屈并向尺侧偏,阻力加于小鱼际1级:患侧卧位,前臂旋后450,试图腕掌屈及尺偏时可触及3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 ,腕向掌侧屈并向尺侧偏2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可见大肩关节前屈:三角肌前部及喙肱肌屈髋:髂腰肌4、5级: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于股远端前面3级: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2级:患侧卧,托住键侧下肢,可主动屈髋1级:仰卧,试图屈髋时腹股沟上缘可触及肌活动伸膝:股四头肌3级:仰卧,小腿置床缘外下垂,伸膝4、5级:仰卧,小腿置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前侧2级:患侧卧,托住键侧下肢,可主动伸膝1级: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踝背屈:胫前肌4、5级:坐位,小腿下垂,踝背屈并足内翻,阻力加于足背内缘3级:坐位,小腿下垂,踝背屈并足内翻2级:侧卧,可主动踝背屈、足内翻1级:仰卧,试图踝背屈、足内翻时可触及活动肌力评定的适用范围肌力评定的适用范围:下运动神经元病损;脊髓损伤;原发性肌病;骨关节疾病。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康复功能评定是一种系统性的评估方法,旨在评估个体在特定康复过程中的功能状况和改善程度。

它可以通过多种测试和评估工具来检测和评估个体的康复能力,从而为康复治疗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判断标准。

康复功能评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个体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为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通过评定个体在功能、动作和活动方面的表现,可以确定其功能障碍、康复潜能以及康复需求,为康复团队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目标和计划提供依据。

康复功能评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功能评估:系统评估个体的神经、肌肉、关节和感觉运动系统的功能状况,包括肌力、肌耐力、关节活动度、平衡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力量测试、疼痛评估、骨骼测量、平衡测试、步态分析等方法进行。

2. 日常生活活动评估:评估个体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功能表现和独立程度,包括自理能力、卫生活动、进食活动、穿衣活动、床椅转移、上下楼梯、出行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3. 心理社交评估:评估个体的心理、情感和社交功能,包括认知能力、情绪状态、社交互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情绪量表、社交能力量表等工具进行。

4. 家庭和环境评估:评估个体的家庭和生活环境对其康复过程的影响,包括家庭支持、居住环境、社区资源和康复设施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评估可以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康复功能评定可以为个体的康复过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帮助康复专业人员了解个体的康复需求和康复潜力,制定有效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通过定期评估和跟踪,可以评估康复治疗的效果和改进方向,以实现个体的康复目标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功能评定在康复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促进个体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康复护理学》第3章康复评定(运动功能评定)
肌张力分类
1.正常张力 2.肌张力增高 3.肌张力降低 4.张力障碍
肌张力临床分级
等级 肌张力 标准 0级 软瘫 被动活动肢体无反应 1级 低张力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减弱 2级 正常 被动活动肢体反应正常 3级 轻中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阻力反应 4级 重度增高 被动活动肢体有持续性阻力反应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是用等速运动测力训练仪来进行肌力测试的。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运动的速度(角速度)保持不变的一种肌肉收缩的方式。
二、肌张力评定
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即在做被动运动时,所显示的肌肉紧张度。
2.关节活动度评定方法
0°肢位 轴心 固定轴 移动轴
人体常见各关节活动度正常值(略)
关节
运动

移动臂

屈、伸
解剖位站立
肩峰
与腋中线平行
与肱骨纵轴平行
屈180 o,伸50 o
外展
同上
同上
与身体中线平行
同上
180 o
内、外旋
基底节共济失调
症状 肌张力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 (1)震颤:身体部位以各种振幅和周期进行振动 (2)舞蹈症:患者突然出现痉挛性、无目的的、不规则的运动 (3)手足徐动:四肢末端缓慢的、不规则的、弯曲的、扭转似的运动 (4)抽搐:四肢肌肉急剧的大幅度运动,可见到激烈振臂的运动 (5)肌张力障碍症:痉挛
(二)步行平衡协调的检查 1、沿直线走,一足跟在另一足足趾之前 3、向侧方走和倒退走 4、正步走 5、变换速度走 6、突然停止后再走 7、环形走和变换方向走 8、足跟或足尖着地走

康复功能评定学

康复功能评定学

1.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作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是指对病人的功能障碍及其活动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

康复评定是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原因、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评定疗效等。

康复评定是制订康复治疗计划的依据,是实施康复治疗措施和实现康复目标的前提条件。

2.康复评定的内容:康复评定的内容包括主观资料、客观资料、功能评定和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四个部分。

①主观资料:主要指患者详细的病史,包括患者个人的主诉及其他的临床症状。

②客观资料:体格检查发现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

③功能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针对患者功能障碍问题作出客观的评价。

④制订康复计划:拟定处理计划,包括有关的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治疗和处理等。

3.康复评定的作用与目的:①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等。

②制订康复治疗计划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不同性质的功能障碍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和方法。

③评价康复治疗效果:一个完整的康复治疗过程应该是以评定开始,又以评定结束。

同时,通过评定可寻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④帮助判断预后:如Barthel指数评定4060分者康复治疗效益最佳。

⑤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消耗最低的费用,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一直是社会和患者共同追寻的目标。

⑥为残疾等级的划分提出依据。

4.评定的注意事项:一、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二、掌握恰当的评定时间;三、重视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与沟通;四、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5.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在空间的相对位置,它反映人体骨骼、肌肉、内脏器官、神经系统等各组织间的力学关系。

6.康复评定的方法:一般康复评定的方法可分为:定性评定、半定量评定和定量评定三类。

①定性评定:定性评定是一种从整体上分析评定对象特性的描述性分析,主要解决评定对象“有没有”或“是不是”的问题。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一、名词解释: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它是通过收集患者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的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治疗的过程步态: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态,包括步行和跑得两种步态。

步态周期:在行走时一侧足跟再次桌底的过程一般为1~1.32S左右,是行走步态的基本功能单位,承担着支撑相的城中和摆动想下肢向前挪动的功能肌节:即运动水平.脊髓损伤后,保持运动功能(肌力3级或以上)的最低脊髓神经阶段,它是指受每个节段神经根运动轴突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

皮节:即感觉水平.脊髓损伤后,保持正常感觉功能(痛温觉.触压觉及本体感觉)的最低脊髓节段,它是指多个神经节段内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皮肤区域联合反应:是指偏瘫患者的健侧肢体用力做随意的抗阻收缩时,引起的患侧肢体不随意的紧张性活动共同运动:指肢体在做随意运动时不能做单个关节的分离运动,只能做多个关节的同时运动,启动可由意志支配,但是多关节同时运动的模式。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头部向前屈曲,则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展,头部后仰(颈伸展),则反之,幼儿期和成人偏瘫时出现。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将头部转向一侧时,则转向侧上下肢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屈曲,其上肢和头部的朝向类似“击剑”。

心功能评定:对心脏病的诊断,了解心脏功能储备和适应能力,制定康复处方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常用方法包括对体力活动的主观感觉分级、超声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

二、简答题:1.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的区别: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基础,没有详细的临床检查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康复评定,因此临床检查是康复评定的前提,但是临床检查多偏重于疾病本身,对疾病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并不是其关注内容。

因此其主要却别:①对象不同,临床检查包括一切急慢性疾病以及重症、危症患者,康复评定则局限于有功能障碍的病、伤、残患者。

康复功能评定

康复功能评定

第一章绪论●康复评定是搜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适合的康复医治方案、评估医治成效和预测预后功能等。

●康复评定学是研究障碍和潜能的大体理论、大体技术的一门医学学科。

康复评定的层次:依照《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和残损、残疾、残障的分类,康复评定包括功能障碍的评定,能力障碍的评定和社会性障碍的评定三个层次。

评定进程的五个要素1.病史询问:障碍史是康复病史的核心内容2.观看:①局部观看(以障碍部位为中心);②全身观看;③静态观看(即形态观看,如观看姿势、肢位等情形);④动态观看(即功能观看,是在活动时进行观看,如了解步行时是不是存在异样步态)。

3.检测:4.记录:5.分析:将病史和观看所得,结合检测结果进行科学的综合、比较、分析和说明,也是评定进程中不可轻忽的重要方面评定的实施康复评定的实施目前普遍采纳的方式是SOAP法,即:1.S( subjective data主观资料):患者个人的主诉材料、病症;2.O( objective data客观资料):患者的客观体征和功能表现;3.A( assessment评定):对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4.P( plan打算):拟订处置打算,包括有关进一步检查、会诊、诊断、康复医治和处置等的打算。

第二章人体形态评定异样姿势的阻碍(一)肌肉和韧带失平稳(二)关节负重增加和(三)继发性功能障碍(四)诱发疼痛上肢经常使用标志点1.肩峰2.肱骨内上髁、外上髁3.鹰嘴4.桡骨茎突5.尺骨茎突6.桡尺茎突中间点截肢残端围度的测量1.上臂残端围度从腋窝直到残端结尾,每隔测量一次围度。

2.前臂残端围度从尺骨鹰嘴直到残端结尾,每隔测量一次围度。

3.大腿残端围度从坐骨结节直到残端结尾,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4.小腿残端围度从膝关节外侧间隙起直到残端结尾,每隔5cm测量一次围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复功能评定第一章绪论一、康复评定的概念:是通过收集资料、分析患者的各种资料,从而准确地判断障碍的情况并形成障碍学诊断的过程。

二、康复评定的层次:根据《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以及残损、残疾、残障的分类,康复评定包括功能障碍的评定,能力障碍的评定和社会性障碍的评定三个层次。

三、康复评定的目的:1、确定障碍层次,明确障碍情况;2、制定康复目标,奠定治疗基础;3、判定治疗效果,修正治疗方案;4、帮助判断预后,加强医患合作四、康复评定的特点:1、广泛使用量表法2、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3、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4、分期反复进行评定五、康复评定的特点:1、广泛使用量表法;2、强调分析性评定与综合性评定相结合;3、重视专项的综合评定;4、分期反复进行评定六、康复评定的步骤:1、收集资料——A采集病史B检查障碍2、综合分析资料——A确定障碍问题B明确残存的功能或能力3、总结评定结果——A分析障碍原因B形成障碍学诊断C明确康复目标,制定康复治疗计划七、康复评定的类型:1、定性评定2、半定量评定3、定量评定八、康复评定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量表法⑴等级量表法⑵总结量表法4、视觉模拟尺评定法5、仪器测量法九、康复评定的基本原则:1、选择正确的评定方法(根据评定目的选择评定方法;选择信度、效度高的评定方法;根据障碍选择评定方法;全面与针对性结合,适当选择评定内容;根据客观条件选择评定方法)2、确定恰当的评定时机3、营造良好的评定环境4、实施专业的检查评定5、加强医患的密切合作第二章关节活动度评定一、关节活动度又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是指关节活动时经过的角度,具体来说就是关节的移动骨在靠近或远离固定骨的运动过程中,移动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起始位置之间的夹角。

二、关节活动度的分类: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三、关节活动度评定的目的1、确定关节功能状况2、明确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3、指导康复治疗四、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一)生理因素1、构成关节的两个关节面的弧度差2、关节囊的厚薄、松紧3、关节韧带的强弱、多少4、主动肌、拮抗肌的力量(二)病理因素1、关节内异常2、关节外异常五、关节活动度评定的注意事项1、明确适应证与禁忌证——关节急性炎症期、骨化性肌炎患者、关节脱位、骨折未愈合不能进行关节活动范围测量。

2、采取正确的体位和固定3、正确摆放角度尺4、暴露检测部位5、同时测量主动和被动关节活动度6、认真分析运动终末感7、正确记录、分析测量结果六、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肩、肘、腕、髋、膝、踝)-----P16七、ROM结果分析第三章肌力评定一、肌力:广义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狭义的指肌肉主动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及静态或动态收缩的能力。

一、肌的分类: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三、肌收缩类型1、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肌力明显增加,但肌长基本无变化,不产生关节运动的收缩,其主要作用是用于维持特定体位和姿势。

2、等张收缩---是肌肉时,肌力基本不变,但肌长度变化,引起关节运动的收缩。

根据肌肉起止部位的活动方向,可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向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互靠近,肌肉的长度缩短。

离心性收缩---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互远离,肌肉的长度缩短。

3、等速收缩---肌肉收缩时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肌肉收缩形式。

等速收缩不是肌肉的自然收缩形式,而是一种肌力评定和训练的方法。

四、影响肌力的因素1、肌肉的横截面积2、肌纤维的类型3、运动单位募集程度和神经冲动发放频率4、肌肉的初长度5、肌肉收缩的类型6、关节角度7、年龄与性别五、肌力评定的分类1、根据使用器械与否进行分类分为徒手肌力评定和器械肌力评定2、根据肌肉收缩形式进行分类分为等长肌力评定、等张肌力评定和等速肌力评定3、根据评定部位进行分类分为头面部、四肢、躯干肌力评定和对手足部肌力等的评定4、根据评定目的进行分类分为爆发力、局部肌肉耐力等的评定六、掌握徒手肌力检查的分级标准(补充分级法)+-Lovett分级法评定标准级别名称标准相当于正常肌力的%0 零(zero,Z)无肌肉收缩01 微弱(trace,T)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102 差(poor,P)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关节全范围活动253 尚可(fair,F)能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抗阻力504 良好(good,G)能抗重力和一定阻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755 正常(normal,N)能抗重力和充分阻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100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Lovett分级标准的基础上,根据运动幅度和施加阻力的程度等进一步分级,制定了MRC分级标准MRC分级法评定标准级别标准5 能抗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5﹣能对抗与5级相同的阻力,但活动范围在50℅至100℅4﹢在活动的初、中期能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但在末期能对抗5级阻力4 能对抗阻力,且能完成全范围活动,但肌力达不到5级水平4﹣对抗的阻力与4级相同,的活动范围在50℅到100℅3﹢情况与3级相仿,但在运动末期能对抗一定阻力3 能对抗重力,且能完成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抗任何阻力3﹣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至100℅2﹢能对抗重力,但活动范围在50℅以下2 消除重力的影响,能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2﹣消除重力的影响,关节能活动,但活动范围在50℅至100℅1 触诊时发现有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任何关节活动0 无肌肉收缩七、徒手肌力检查注意事项1、选择适合的测试时机2、应取得患者的充分理解及积极配合3、采取正确的检查顺序,检查评定时一般应先做3级的评定4、指导患者采取标准的姿势和体位,并固定可能产生代偿动作的部位5、在评定过程中,阻力应施加于肌肉附着的远端部位,阻力的方向应与肌肉牵拉力方向相反,阻力施加的大小应持续而平稳,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哟无不适反应6、测试时应注意两侧对比7、把握禁、慎用情况八、主要肌群MMT评定方法(肩屈曲、伸展、外展、内外旋,肘屈曲、伸展,腕屈曲、伸展,髋屈曲、伸展、外展、内收、内外旋,膝屈曲、伸展,踝跖屈、背屈)---P69九、器械肌力评定的常用方法(一)等长收缩肌力评定1、握力测试2、捏力测试3、背肌力测试4、四肢肌力测试(二)等速收缩肌力评定---通过等速测力装置进行第四章肌张力评定一、肌张力定义、分类肌张力——指肌肉在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表现为肌肉组织微小而持续的不随意收缩。

临床上以被动活动肢体或按压肌肉时所感到的阻力来判断肌张力。

分类 1、静止性肌张力 2、姿势性肌张力 3、运动性肌张力二、肌张力异常的类型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肌张力紊乱1、肌张力增高痉挛---是由牵张反射高兴奋性所致的,是以速度依赖的紧张性牵张反射增强伴腱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

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脑干和脊髓反射亢进而产生的。

表现有巴宾斯基反射阳性,折刀样反射阳性,阵挛阳性,去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阳性。

僵硬---亦称强直,是主动肌和拮抗肌一致性增加,使得身体相应部位活动不便和固定不动的现象。

僵硬相对持续,且不依赖牵张刺激的速度。

是由于椎体外系的损害所致。

表现为齿轮样僵硬或铅管样僵硬。

2、肌张力低下又称为肌力弛缓,是指肌张力低于正常水平。

表现为肌肉松弛软弱,牵张反射减弱,触诊见肌腹柔软,弹性减小,被动活动是肌肉的抵抗减弱甚至消失,活动范围增大。

肢体的整体运动功能受损,伴有肢体肌力减弱或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可由小脑或椎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所致,也可由于末梢神经损伤及原发性肌病造成。

分为轻度肌张力低下、中和重度肌张力低下。

轻度肌张力低下特征---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较弱;将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并放下,肢体仅有短暂抗重力的能力,随即落下;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中和重度肌张力低下---不能完成主动肌和拮抗肌的同时收缩;将肢体放在可下垂的位置并放下,肢体迅速落下,不能维持规定肢位;不能完成功能性动作。

3、肌张力紊乱---是一种以肌张力损害、持续和扭曲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的运动功能亢进性障碍。

表现为肌肉收缩快或慢,且表现为重复、模式化,肌张力以不可预料的形式由低到高变动。

三、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评定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标准痉挛级别肌张力程度评定标准0级无肌痉挛无肌张力的增高1级轻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1+级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机活动范围的后50%均呈现最小的阻力2级明显增加通过关机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教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进行被动活动3级严重增加被动运动困难4级僵直僵直部分呈现屈曲或伸直状态,不能活动第五章发育性反射评定一、发育性反射的分类1、脊髓水平的反射2、脑干水平的反射3、中脑水平的反应①调整反应②自动运动反应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二、发育性反射评定的目的1、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2、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情况3、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三、各反射的水平、评定方法(重点抓握发射、对称性、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联合反应、颈部、躯干调整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平衡反应、迈步反应)结果分析结果分析1、脊髓水平的反射正常情况下,屈肌收缩反射、伸肌伸展反射、交叉伸展反射在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2个月后阴性;抓握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至9个月为阳性,9个月后阴性;惊吓反射终生为阳性。

2、脑干水平的反射正常情况下,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至6个月内阳性,6 个月后阴性;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内阳性,4个月后阴性;联合反应伴随着其他的异常反射,提示反射发育迟缓,联合反应也见于成年偏瘫患者痉挛早期;阳性支持反应、阴性支持反应在出生后8个月内阳性;8个月后阴性。

3、中脑水平的反应①调整反应颈部调整反应在出生后6个月内阳性,6个月后阴性;躯干调整反应在出生后6个月至18个月内阳性,18个月后阴性;头部迷路调整反应、视觉调整反应在出生2个月后为阳性,并维持终生;两栖动物反应在出生6个月后为阳性,并维持终生。

②自动运动反应莫勒反射在出生后4个月内阳性,4个月后阴性;兰道反射在出生6个月后至两岁半为阳性,两岁半后阴性;保护性伸展反应(降落伞反应)在出生6个月后为阳性,并维持终生。

4、大脑皮质水平的反应仰卧位平衡反应,俯卧位平衡反应在出生6个月后出现阳性反应并持续终生;膝手四点位平衡反应在出生8个月后出现并持续终生;坐位平衡反应在出生12个月后出现阳性反应,持续终生;跪位平衡反应,跷跷板平衡反应在出生15个月后出现阳性反应,持续终生;迈步反应、足背屈平衡反应在出生18个月后为阳性并持续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