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阅读及答案
二泉映月短文阅读及答案
![二泉映月短文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588b3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b.png)
二泉映月无锡的惠山,大树碧绿,藤萝摇摆。
山脚下有一泓甘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
水面月色如银,师父安静地聆听着泉声。
忽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摆头,因为除开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
师父说:“你年龄还小,等你长大了,便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很多神奇的声音。
”小阿炳望着师父,懂事地址了颔首。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就离开了人间,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他整日头戴墨镜,操着胡琴,卖艺过活。
不过生活的穷困与病症的摧残,消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喜爱与对光明的憧憬。
他多么的期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啊!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扶持下,来到了二泉。
月色似水,静影沉璧,但是阿炳再也看不到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环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到了师父讲过得话,想到了自己曲折的经历。
慢慢地,慢慢地,他好像听到了深厚的叹气,难过的哭泣,激怒的倾诉,固执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动起來。
他情不自禁拿起二胡,他要根据琴声把沉淀已久的情结倾诉给这苍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断地滑动着,流水月色都成为了一个个感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最初,琴声委宛绵延,犹如山泉从深谷中蜿蜒曲折而来,慢慢流荡。
这好像是阿炳在赞美惠山二泉的美妙风景,在怀恋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考自己走过的人生。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荡,步步昂扬,乐曲进到了高潮。
它以势不可挡的能量,表现出对命运的抗争,表达了对美好将来的無限憧憬。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反响,平缓而又波动,安静而又荡漾。
阿炳用这扣人心弦的琴声告知人们,他爱那支撑他渡过痛苦一生的音乐,他爱那漂亮肥沃的故乡,他爱那惠山的甘泉,他爱那照射甘泉的月色……就是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问世了这便是经后世梳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
几十年来,这首曲子备受中国老百姓的热爱,在国际性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1.《二泉映月》是一首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名曲?( D )A.钢琴B.笛子C.琵琶D.二胡2.下列关于阿炳的描述,正确的是哪一项?(B)A.阿炳一出生就是个盲人。
二泉映月阅读答案
![二泉映月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6b18ef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7b.png)
二泉映月阅读答案二泉映月阅读答案「篇一」(一)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呀!1、读读画横线的句子,想象阿炳卖艺度曰的一个情景,写两三句话。
2、读了画浪线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二)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lè yuè)曲(qǔ qū)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tán táng)上也享有盛(shèng chéng)誉。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读音。
2、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为什么“这首曲子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参考答案:(一)1、示例:不管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还是在烈日炎炎的白天,在街的一角,我们总能看到阿炳卖艺的身影。
他孤零零一个人坐在冰冷的地上,专注地拉着二胡。
偶尔,路过的人会停下脚步,给他一两个铜板。
2、阿炳是多么热爱音乐、向往光明啊!(二)1、(lè yuè)(qǔ qū)(tán táng)(shèng c héng)2、这首曲子是他苦难一生历程的'写照,它不仅表达了阿炳对家乡的热爱、对音乐的挚爱,也展示出他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
二泉映月阅读答案「篇二」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迷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xián xuán)上流淆出来。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___________________,在怀念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思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泉映月》阅读及答案
![《二泉映月》阅读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467b0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b.png)
《⼆泉映⽉》阅读及答案 《⼆泉映⽉》展⽰了⼈世的⼀切悲欢,⼀切离合。
下⾯是⼩编为你带来的《⼆泉映⽉》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泉映⽉》原⽂ 阅读《⼆泉映⽉》,回答问题。
想起这⽀曲⼦时,我⼼⾥就会溢出⼀种缠绵,⼀种悲伤。
说来奇怪,让我最早听到这⽀曲⼦的,也是我们乡间的⼀位盲⼈。
那是⾬后的黄昏,我穿⾏在⼩巷⾥,正欲找我的同伴借⼀本什么书,却被飘来的⼀⼸长⾳拖住⼈。
我痴痴地听了⼀阵,虽有些迷惘,但最终还是好奇地迈进那个盲⼈的家中,悄悄地静观他是怎样把这⼸搭在两个弦之间,来回拉出那似有泪⽔迸散的喟叹。
直到后来,我才得知这是⼀⽀极为著名的曲⼦,⽽作这⽀曲⼦的⼈,也是⼀个伶介瘦削的盲⼈,名叫华彦钧,⼈称“瞎⼦阿炳”。
从此偶尔看到别⼈家⾥的⼆胡,便总是感觉那两弦之间,有⼀股泉⽔在悠悠地流淌。
如此⾃然,如此和谐,如此动⼈的曲⼦,在我看来,完全是本世纪伟⼤的⾳乐之花。
虽然我是个⾳乐的门外汉,但我固执地认为,这⽀曲⼦,最不可超越之处,在于它充满素淡的⼈性、颤栗的温情和悲痛的⼒量。
漂泊⽆定时,⾝⼼疲倦时,语⾔穷尽时,绘画⽆着时,你去听听《⼆泉映⽉》吧,那⾥有猿声啼⽩的枫岸,有⽉⾊沉淀的深潭,有冷涛汹涌、寒浪飞泻的嘶吼、有碧荷映⽇、轻纱笼⽉的幽鸣,有天和地的融合,有泪与⾎的交流,有悼古伤今,有风和⽇丽…… 《⼆泉映⽉》展⽰了⼈世的⼀切悲欢,⼀切离合。
我承认,我现在虽然也喜欢流⾏⾳乐,甚⾄喜欢飘忽不定、激情澎湃、震撼⼈⼼的摇滚乐,但对《⼆泉映⽉》的崇拜却丝毫不减。
不错,流⾏⾳乐和摇滚乐对我来说可能是⼀股振衰起疲的灵丹妙剂,但我多次体验到,不管是归落黄昏或是⽉上东⼭,能让我胸际涌起⼀腔⼼绪⼜得以翔游的慰藉和⽆尽的遐想的,依然只有《⼆泉映⽉》;这使我最终相信,《⼆泉映⽉》中的确蕴含着⼀种天地⽞理和⼈⽣奥义。
可是,作这⽀曲⼦的⼈,早已远离了我们,这个天才的⾳乐家,虽然看不见世界,却从他的伤⼝放出⼀泓泉⽔,流向全中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与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与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489e0249649b6649d7479a.pn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与训练(含答案)阅读理解(一)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①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
你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②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起升起。
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时间?国旗班从天文台要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太阳升、落时间表,为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
即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
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
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蒙胧,就得起身整装,因为四点三十三分太阳在地平线出现,国旗也得同时升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杆顶。
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
你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③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
他们进班后都要接受严格检查,稍有不符合的地方,就得进行艰苦的矫形: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床上用绳子把腿捆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凸的,在腰里扎一根……新战士们自觉自愿地磨炼自己,直到练出标准的军姿。
④冬天,天安门广场寒风凛冽,国旗班的战士们觉得穿着厚厚的棉衣升旗与庄严的国旗不太相称,升旗时有损祖国形象。
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国旗时轻装上阵。
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军装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⑤你看,广场上,升旗电钮按动了,远远看见三名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轻装上阵”在文中指。
(2分)(2)第③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2分)A.话未说完B.列举的省略C.说话断断续续(3)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2分)(4)请找出文中一处描写场面的句子“”画出来,写出句子所蕴含的感情。
(4分)(5)为了让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战上们是怎样做的? (请写出要点)(6分)(6)3月30日在扑教四川凉山发生的森林火灾时30名消防员不幸殉职,联系国旗班战士、狼牙山五壮土和郝副营长的事迹思考一下,他们身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分)阅读理解(二)留着爱的位置①一个晴朗的下午,去朋友家做客时,见到了他的女儿。
小学阅读高年级下册阅读练习答案
![小学阅读高年级下册阅读练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a66ffff61fb7360b4c656e.png)
小学阅读高年级下册阅读练习答案《》1。
激励孩子从小学会关心、帮助别人。
2。
D3。
本文记叙了一位母亲利用身边的小事,启发孩子“做勇敢的人”的故事,告诉人们:家长养子育人,要因势利导,从小培养孩子争做生活的强者,学会关心帮助弱者。
《悔与憾》1。
hé;kān;sì2。
慈祥;治疗3。
①,②、③!④:⑤。
⑥,4。
“悔”即后悔,“憾”即遗憾。
题目“悔与憾”点明了中心,我们后悔没有信守允诺,每个星期六去看老爷爷;遗憾的是可能以后再也见不到老爷爷了。
《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1。
,、,、。
“”2。
C3。
诚实和信任是金钱无法买来的,是无价之宝。
感受(略)。
《》1。
因为在生死关头,人即使非常恐惧也会变得无比勇敢,这种爆发出来的勇敢能够战胜一切。
2。
人间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淘金者为了得到财富差点失去了生命,在生命与财富面前,他舍弃了金子,他知道比金子更贵重的是生命。
3。
赞扬了这个淘金者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热爱生命,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生的希望。
4。
③《和时间赛跑》1。
得到的好处很多。
2。
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人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快跑几步。
尽管那几步很小很小,作用却很大很大。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有限的,无法和时间的长河相比,但人们可以在自己拥有的时间里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学习、工作、生活,可以抓紧时间多做些事情,去赢得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这对于人的短暂一生作用是很大的,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3。
③《有人送我一株草》1。
表现了他把小草当成了宝贝,非常珍视的态度。
2。
表现了他轻松而愉悦的心情。
3。
象征着陌生人之间相互传递的信心和快乐。
4。
先是惊讶于陌生人的举动,而后被他真诚而又有些幼稚的送草行为逗乐了。
《两个电话》1。
第一个电话: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第二个电话:体现了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
2。
(1)不耐烦;突然间意识到自己只关心儿子,对老母亲疏于关心(2)语气和内容3。
因为寒潮还未到达武汉,他却先想到提醒儿子别着凉,而寒潮早已降临他的老母亲居住的地方,他却全然不记得,他为自己对老母亲的疏忽而发愣。
二泉映月阅读题题目及答案
![二泉映月阅读题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8ed2ec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90.png)
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
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淙淙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
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b2eaa6c1c708a1294a4440.png)
部编语文小升初【阅读理解】训练、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20篇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八讲、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我们阅读文章一般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读了一遍文章,我们就要大致了解它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我们只有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给文章分段,才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有自己的感受。
我们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岀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如《新型玻璃》一文,我们通过通读知道文章分别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把这几种玻璃名称提岀来,把“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保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素串联法。
对于文中有时间、地点、主要人物、重点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的,我们把这些基本要素弄出来,再用合适的词语把它们串起来,大致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写人记事类的文章。
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时间是“1935年秋天”,地点是“草地“,人物是“老班长、'我'和另外两个伤员”,事件起因是指导员让老班长照顾三个伤员,经过是老班长钓到鱼做成了鱼汤,自己不喝,全给了三个伤员,而自己却只吃鱼骨头,结果是老班长最后牺牲在草地上。
我们把这些要素串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段来总结主要内容,这种句段主要是课文中的中心句或中心段。
如《彩色的非洲》一文中的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就可以概括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问题自答法。
我们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自我提问,主要是这样的几个问题:写人和事的文章是“谁在干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呢?”状物类的文章是“什么(事物)东西怎么样?”当我们提出问题后,就要认真阅读课文,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来回答,这样就概括岀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内阅读五下(含答案)
![课内阅读五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8552dbad02de80d5d8405f.png)
(一)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
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
只拣儿童多处行。
”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1.节选部分选自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它是现代著名作家冰心写的。
2.第2自然段中“这情景”指的是成千盈百的孩子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
为了体现这个有趣的情景,作者把颐和园比作魔术匣子;把孩子比作小天使,体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
表现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3.用“_____”划出写孩子多的词。
用“~~~~”划出作者的联想。
4.你是怎样理解“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这两句诗的?因为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就像春天一般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活力,所以只要找到儿童就能找到春天,儿童就是最美的春光。
(二)这个字还有这样一段来历: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躺在床上。
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
素以品行方正、教书认真著称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要早到!”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他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字:“早”。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鲁迅一面上书塾,一面要帮家务,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从这句话中我理解到:①鲁迅很能干,帮家里做事情②鲁迅热爱学习2.“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鲁迅本来可以说自己是为了给父亲拿药才吃迟到的。
但是又想到了既然迟到了,就是自己的错,所以没有说什么。
3.画“”的句子,表现了鲁迅知错就改,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精神。
(三)火星本身的致使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
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所以气体脱离火星就不需要太快的速度。
在太阳的照射下,火星表面的水蒸发成气体,这些气体很快就取得了足够的热量,达到能够脱离火星的速度而一去不复返。
听泉阅读答案
![听泉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f496ee0722192e4436f6a8.png)
听泉阅读答案注:以下由小编整理的仅供参考《听泉》⑦有些东西是挽留不住的。
这正如落在春天的雪。
初看那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遮蔽得漫天都是。
可一落到地上,很快就春色三分,一分泥土,一分流水,一分烟云了。
⑧财富留不住,千金终有散去的时候;容颜留不住,美人终有迟暮的时候。
不要把智慧和精力全部投入到留不住的东西上,那可能会让你的人生颗粒无收。
⑨然而,你给人留下的印象可以留得住,你给人传诵的口碑可以留得住,你给人留下的温暖可以留得住。
你不在的时候,还有人传唱你,那一定是你把芬芳留在这个世界上了。
于是人们口齿生香,津津乐道。
⑩ 给自己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
你的生命!给生活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
那时候,满世界将花团锦簇,生机勃勃,美不胜收!1.本文题目中的“碧伞红灯”既指现实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又指____。
(2分)2.根据全文内容,述为自己添加“碧伞红灯”的意义。
(不少于两点)(4分)3.文中画横线的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幸福,也没有不尽的痛苦,有的'只是永恒的精神和创造”,根据第③段内容,丽华的事例中所表现出来的“永恒的精神和创造”指的是什么? (4分)4.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全第⑩段的内容,注意与上下文的有机联系。
(3分)给自己添一把碧伞,加一盏红灯吧。
你的生命将 !参考答案:1.听《二泉映月》(感受《二泉映月》) 2分;2.因为我们“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
”2分。
3.“虔敬(崇敬)”“感激”。
2分、—个1分。
4.①③,《二泉映月》的旋律(乐曲);②④,《二泉映月》。
6分,一空1分。
5.意思正确,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样即可给分。
3分。
6.C。
3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b5dc2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4b.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现代文阅读训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演奏时,从来不说话。
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qǔ qū)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jiāo jiào)诲。
“琴声是最好的教育。
”他如是说。
一次,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
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
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
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
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走下了台。
众人惊惶失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
他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吗?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格指导他。
最起码在刚才的一曲上,我的琴声对他只能是一种误导。
心脏全场静默片刻,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蕴藏.(zàng cáng)着三个含义:一是为学生的精湛琴艺;一是为教师对学生真诚的赞美和尊重;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盛.(shèng chéng)名之下的演奏家并没有担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褒扬学生的高超,会无形中降低自己的威信。
他在拥有一流琴艺和一流师名的同时,也依然拥有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
仅此一点,足以称之为大师。
1.给短文选择恰当的题目(______)(只填序号)①大师风范②大师③磊落的胸怀④可贵的谦逊2.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音节。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出神(_____)化天(_____)无缝惊慌失(_____)光明(_____)落4.把下面词语按感情色彩分成两类写下来。
磊落狭隘狡猾谦逊诽谤褒义词:_______贬义词:_______5.“琴声是最好的教育。
”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6.为什么短文最后说小提琴演奏家“足以称之为大师”?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9faaa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5.png)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阅读理解专项训练素养阅读训练(一)一轴鼠画东安①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③。
令初不知爱,漫④悬于壁。
旦⑤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⑥,轴在地而猫蹲其旁。
逮⑦举轴,则踉跄⑧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东安:地名。
②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③邑令:县令。
④漫:漫不经心,随意。
⑤旦:早晨。
⑥物色:察,看。
⑦逮:等到,及。
⑧踉跄:形容猫跳跃捕鼠的样子。
1.故事中县令对鼠画的情感有何变化?提取关键词句,完成下图。
2.县令因为什么感到奇怪?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这幅鼠画精美逼真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写东安士人画技高超运用了()(A.正面描写 B.侧面烘托)的手法。
(二)韩娥善歌昔韩娥东①之齐,匮(kuì)②粮,过雍(yōnɡ)门③,鬻(yù)歌④假食。
既去而余音绕梁(lì)⑤,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⑥。
过逆旅⑦,逆旅人辱之。
韩娥因曼声⑧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遽(jù)⑨而追之。
娥还,复为曼声长歌。
一里老幼喜跃抃(biàn)⑩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⑪。
【注释】①东:向东行。
②匮:缺乏。
③雍门:齐国的一座城门。
④鬻歌:卖唱。
⑤:房屋的中梁。
⑥左右以其人弗去:附近的人们还以为她没有离开。
⑦逆旅:旅舍。
⑧曼声:拖长声调。
⑨遽:立刻,匆忙。
⑩抃:拍掌,两手相击。
⑪忘向之悲也:忘却了往日的悲愁。
1.这则文言文的标题中“善”的意思是()A.善良。
二泉映月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二泉映月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de8f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9.png)
二泉映月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钢琴家李斯特改编并又经过赵家珍编写的
两段钢琴曲之一。
它起源于中国民间音乐,曲调婉转悠扬,表现了古
人们对月亮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与这首乐曲有关的
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阅读理解题
1.《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由哪位著名钢琴家改编的?
2.《二泉映月》这首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3.为什么古人们要对月亮表达赞美和崇敬之情?
4.你对这首乐曲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答案
1.李斯特
2.《二泉映月》这首乐曲表现的是对月亮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曲调婉转悠扬,象征着中国古代士人对高妙哲理和博大精神的追
求。
3.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纯洁、高
雅、精神向上之物,被古人们视为神明所住之处。
《诗经》中就
有“月儿弯弯照九州”之句,古人们在望月仰天、吟诗作赋时,表
达的是心灵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4.我对这首乐曲赞叹不已,它不仅表现了古人对月亮的崇敬
之情,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神。
听此曲时,仿
佛能感受到古人们凭着严谨学问和敏锐感受所获得的体悟和感悟,心情也变得平和起来,觉得自己与古人们有了一种奇妙的默契和
联系。
以上就是二泉映月的阅读理解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
理解和欣赏这首美妙的乐曲。
四年级【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四年级【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8d52820508763231121283.png)
【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儿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船两头都系(xì jì)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眼前(昏晕)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 s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捎)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得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1)在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系________(xì jì)着(昏晕)________暗似________(shì sì)乎(稍捎)________微(2)文中怎样描写小船的小?用波浪线划出。
(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我经过孔隙时的感受?(4)解释划线的字。
颜色各异________ 变化多端________ 或浓或谈________(5)读句子完成填空。
①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②无论花朵的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③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这句采用________的说明方法。
④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五年级(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五年级(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02db9f76c66137ef061984.png)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理解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一、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1.1.一愕坚持2.运用了环境描写,写出了天气的恶劣,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母亲发电报的情节作铺垫。
3.“稍微”一词写出了老妇人虽然生活拮据,但是对儿子的思念和爱盖过了其他所有,所以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还是坚持要加“妈妈想你”四个字。
“稍微”一词用得十分精辟传神。
4.本文写的是老妇人发电报的事,但作者却通过这件事感悟到了父母对于我们的爱一直都是无声、沉默的,这份爱他们不会言说,但却汹涌而规热,他们的爱就像一朵无声的花一样,沉默而惊艳,所以作者以此为题,用比喻手法,赞扬了父母之爱的平凡与伟大。
2.摆渡老人李文忠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
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
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________地向船上跃去。
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
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________的样子大笑。
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
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
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
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
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
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
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______地向学校走去。
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
我和他攀谈起来。
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
《二泉映月》阅读答案
![《二泉映月》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189d65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7b.png)
《二泉映月》阅读答案《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小编整理了《二泉映月》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二泉映月①这是繁华的市区,人流潮涌。
②老吴就在右侧走道上,坐在小板凳上,慢悠悠地拿出二胡。
二胡用一块有些年头的淡蓝的布裹着,那种淡蓝分明是深蓝退的色。
老吴小心翼翼地拿出二胡,用手轻轻摸了摸,这是一把好二胡,纹理顺直、色泽均匀、无疤节的紫檀木做的,琴膜用的是蟒皮,鳞纹细密,纹路排列规则,并富有韧性。
杆体圆滑、光润,琴筒边角匀称,外表正解、美观。
③老吴拿着弓子轻拉了几下,发现声音有些高了,用手拧了拧琴轴。
又试拉几下,又觉得声音低,又把琴轴稍放松了些。
再试了一下,声音柔和、圆润、明亮、有厚度而不浑浊。
这就是老吴想要的效果。
老吴拿起弓子停顿了一下,思考了一会。
他想就来首《二泉映月》吧!这是阿炳的代表作,也是老吴最拿手的曲子。
要拉弓时,老吴又停了下来。
这是一首凄凉的曲子,他要酝酿感情,尽量让自己想一些悲痛的往事。
老吴快六十岁,一生的经历也很坎坷,这也是他喜欢这首曲子的另一个原因。
④想到伤心处,老吴情不自禁地拉起二胡,吚吚呜呜地拉着,在川流不息的人海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就像。
⑤人们匆忙的脚步,并没有停留下来。
更没有人往老吴前面地上的帽子丢钱,其实老吴不是在乎有没有人往他的帽子里丢钱,他是渴望有人停下来,哪怕是一分钟,听听他拉的曲子。
一曲将尽,都未见有人顿足欣赏。
⑥这时,老吴往不远处的女孩苦笑了下,摇了摇头。
这个女孩一直关注着老吴,女孩也没有走过去丢钱。
她只是慢条斯理地架起相机,摄影是她的专业。
支稳三脚架装好相机,并调好角度。
女孩离老吴只有五米远,路人都看得一清二楚。
⑦正当女孩要拍照时,老吴的“生意”突然好了起来,路过的人都纷纷拿出钱丢在帽中,有一元、两元、五元、十元的,帽子里的钱一下子多了起来,在丢钱的同时,很多人都会站上半分钟左右的时间听一听二胡。
这时,来了位挺着啤酒肚的老板,从皮夹拿出一张一百的,弯着腰慢慢地放下钱,还面带笑脸一直盯着不远处的镜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附答案 (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附答案 (3)](https://img.taocdn.com/s3/m/8b7a2c0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6.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8分)六年的光阴似晨雾被zhēnɡ rónɡ()了,你可曾jué chá()?校园里蟋蟀的叫声,神秘的yǐ xué(),让人开阔眼界的shū jí(),同学们qīnɡcuì()的读书声……一切都是那么让人liú liàn()。
忘不了帮我赶走jìmò()的同学,更忘不了xī shēnɡ()休息时间帮我补课的老师。
二、选一选。
(1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藏.戏虽然简朴,但蕴藏.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B.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去上学,大人们正.常去做事C.和他相处.久了,我发现他的处.境很艰难D.我发.现妈妈又长了几根白发.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演译鞭炮通宵燃放B.糊涂严竣倒霉赤裸裸C.蚯蚓唾沫防御幼稚D.哄亮徘徊截然乱蓬蓬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爸爸那独具家乡特色的普通话,让周围的人都嫣然一笑....B.观众被小品演员幽默诙谐的表演逗得捧腹大笑....C.我们静静地坐在窗边,彼此心照不宣,相视而笑....D.奶奶明明戴着眼镜,还在满屋子找眼镜,真令人啼笑皆非....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写的B.看着眼前的毕业照,不由想起六年来和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劳动,一起春游C.许多附近的居民都跑来欢迎凯旋的英雄D.科技改变生活,生活又推动科技发展5.下列与上联“猪八戒义激美猴王”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观园试才题对额B.武行者夜走蜈蚣岭C.关云长刮骨疗箭毒D.孙行者智降大魔头6.元元希望自己遇到困难时,懂得从多角度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钻牛角尖。
下列适合作为她的座右铭的一项是()。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https://img.taocdn.com/s3/m/9a0ca86a0740be1e650e9a73.png)
部编语文六年级【阅读理解】训练、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 +阅读理解题和答案第八讲、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我们阅读文章一般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读了一遍文章,我们就要大致了解它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我们只有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给文章分段,才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有自己的感受。
我们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段意合并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岀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如《新型玻璃》一文,我们通过通读知道文章分别介绍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把这几种玻璃名称提岀来,把“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保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要素串联法。
对于文中有时间、地点、主要人物、重点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的,我们把这些基本要素弄出来,再用合适的词语把它们串起来,大致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写人记事类的文章。
例如《金色的鱼钩》一文,时间是“1935年秋天”,地点是“草地“,人物是“老班长、'我'和另外两个伤员”,事件起因是指导员让老班长照顾三个伤员,经过是老班长钓到鱼做成了鱼汤,自己不喝,全给了三个伤员,而自己却只吃鱼骨头,结果是老班长最后牺牲在草地上。
我们把这些要素串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借助文章中的句段来总结主要内容,这种句段主要是课文中的中心句或中心段。
如《彩色的非洲》一文中的开头“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和结尾“啊,非洲,好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就可以概括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问题自答法。
我们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可以自我提问,主要是这样的几个问题:写人和事的文章是“谁在干什么?经过如何?结果怎样呢?”状物类的文章是“什么(事物)东西怎么样?”当我们提出问题后,就要认真阅读课文,然后抓住关键词句来回答,这样就概括岀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泉映月阅读答案
![二泉映月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3bd3a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1.png)
二泉映月阅读答案【篇一】二泉映月无锡的惠山,树木葱茏,藤萝摇曳。
山脚下有一泓清泉,人称“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中秋之夜,小阿炳跟着师父来到泉边赏月。
水面月光如银,师父静静地倾听着泉声。
突然,他问小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阿炳摇了摇头,因为除了的流水,他什么声音也没有听见。
师父说:“你年纪还小,等你长大了,就会从二泉的流水中听到许多奇妙的声音。
”小阿炳望着师父饱经风霜的脸,懂事地点了点头。
十多年过去了,师父早已离开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他整天戴着墨镜,操着胡琴,卖艺度日。
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
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
只有那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想起了师父说过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
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听着,听着,阿炳的心颤抖起来。
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从琴弦上流泻出来。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
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
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就这样,一首不朽的乐曲诞生了——这就是经后人整理并定名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
几十年来,这首曲子深受我过人民的喜爱,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泉映月》阅读及答案
《二泉映月》展示了人世的一切悲欢,一切离合。
下面小编为你带来的《二泉映月》阅读及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二泉映月》原文
阅读《二泉映月》,回答问题。
想起这支曲子时,我心里就会溢出一种缠绵,一种悲伤。
说来奇怪,让我最早听到这支曲子的,也是我们乡间的一位盲人。
那是雨后的黄昏,我穿行在小巷里,正欲找我的同伴借一本什么书,却被飘来的一弓长音拖住人。
我痴痴地听了一阵,虽有些迷惘,但最终还是好奇地迈进那个盲人的家中,悄悄地静观他是怎样把这弓搭在两个弦之间,来回拉出那似有泪水迸散的喟叹。
直到后来,我才得知这是一支极为著名的曲子,而作这支曲子的人,也是一个伶介瘦削的盲人,名叫华彦钧,人称“瞎子阿炳”。
从此偶尔看到别人家里的二胡,便总是感觉那两弦之间,有一股泉水在悠悠地流淌。
如此自然,如此和谐,如此动人的曲子,在我看来,完全是本世纪伟大的音乐之花。
虽然我是个音乐的门外汉,但我固执地认为,这支曲子,最不可超越之处,在于它充满素淡的人性、颤栗的温情和悲痛的力量。
漂泊无定时,身心疲倦时,语言穷尽时,绘画无着时,你去听听《二泉映月》吧,那里有猿声啼白的枫岸,有月色沉淀的深潭,有冷涛汹涌、寒浪飞泻的嘶吼、有碧荷映日、轻纱笼月的幽鸣,有天和地的融合,有泪与血的交流,有悼古伤今,有风和日丽……
《二泉映月》展示了人世的一切悲欢,一切离合。
我承认,我现在虽然也喜欢流行音乐,甚至喜欢飘忽不定、激情澎湃、震撼人心的摇滚乐,但对《二泉映月》的崇拜却丝毫不减。
不错,流行音乐和摇滚乐对我来说可能是一股振衰起疲的灵丹妙剂,但我多次体验到,不管是归落黄昏或是月上东山,能让我胸际涌起一腔心绪又得以翔游的慰藉和无尽的遐想的,依然只有《二泉映月》;这使我最终相信,《二泉映月》中的确蕴含着一种天地玄理和人生奥义。
可是,作这支曲子的人,早已远离了我们,这个天才的音乐家,虽然看不见世界,却从他的伤口放出一泓泉水,流向全中国。
至今,我们都被二泉的月色浸淹着。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朱谷忠)
《二泉映月》阅读题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写到初次听到《二泉映月》和偶尔看到别人家中的二胡时的感受。
(1)作者初次接触《二泉映月》时的感受是:________。
(不超过15字)
(2)作者写自己看到别人家二胡时的感受,突出强调的意思是:________。
(不超过13字)
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连用几个“有”字句,这样写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与第四自然段前后密切呼应的句子有:
(1)
(2)
4.作者在第五自然段写自己也喜欢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5.作者说《二泉映月》是别的曲子不可超越的,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音乐之花,请简要分析作者认为《二泉映月》巨大艺术感染力的所在。
《二泉映月》阅读答案
1.(1)两弦间似有泪水进散的喟叹。
(2)《二泉映月》对自己的深刻感染。
2.全面展示了《二泉映月》的丰富内涵。
3.(1)它充满素淡的人生,颤栗的温情和悲痛的力量。
(2)《二泉映月》中蕴含着一种天地玄理和人生奥义。
4.衬托突出《二泉映月》对自己的感受之深。
5.在于它充满素淡的人性、颤栗的温情和悲痛的力量,展示了人世的一切悲欢,一切离合,蕴含着一种天地玄理和人生奥义。
相关阅读: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
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首享誉海内外的优秀作品,是中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