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包括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题库

自然辩证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1.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理士多德句中的“师”是指柏拉图2. “自然说数学语言,这个语言的字母和符号是角、圆和直线。

”这句话表达了自然数学化的思想,说这句话的人是伽利略。

科学数学化的开端是伽利略,先河是毕达哥拉斯。

3. 提出“万物本源是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泰勒斯。

4.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现代科学最接近的古代学说)。

5. 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6. 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凸现规律,系统科学的第一原理)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7. 较好地解决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的矛盾的是: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8. 用电路装置模拟地下水属于什么模拟:CA. 物理模拟B. 过程模拟C. 数学(数量)模拟D. 功能模拟∵物理模拟=过程模拟,数学模拟是两者数量关系上接近,水流方程和电磁场的相似,仿生属于功能模拟。

9. 下列说法最好地表达了鸭兔图实验结果的是:观察渗透理论(概括面广,表达较温和)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说什么。

——爱因斯坦(太绝对)10. 《自然辩证法概论》属于什么学科科学技术哲学11. 被恩格斯称为“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自然科学成就是:(18世纪)星云假说12. “科学始于问题”是由谁的观点波普尔(英)13. 核能的预言、发现、开发和利用过程表明,在现代社会:科学往往走在生产和技术的前面。

(核能是这样,其他不一定):质能关系式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已经提出,E=mc214. 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美)系统论——贝塔朗菲(奥地利)控制论——维纳(美)耗散论——普里高津(比利时)15. 属于经验论者的哲学家是:弗朗西斯·培根16. 下列科学哲学家属于非理性主义者的是:费耶阿本德(美国当代哲学家)非理性主义人文,很多东西都是没理由的,科学的发展也是没有其道理的。

17. 在理论评价中起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标准是:证据支持度。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
一、系统自然观的现代科学基础
系统自然观是一种新兴的科学观念,它提倡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有机体,具有自我调节和原则性,以及有机统一和可演化的性质,使得人们能够从宏观角度上理解和控制自然界。

由此可见,系统自然观的现代科学基础必须建立在理论、实验和数学等几个基础之上。

1、理论基础
系统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是十九世纪初建立的一种机构论,它提出有机体是一种有结构有功能的系统,其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的结构决定它们的功能,而它们的功能又决定它们的结构。

此外,机构论也提出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加强自身功能的过程,它的发展是一个可演化的过程,它的发展也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

2、实验基础
系统自然观的实验基础是十九世纪末建立的一种动力学分析,它提出了体系的机制,即模型可以描述体系的变化,模型和实验可以预测和推理未来的变化,而数学可以解释体系的行为。

3、数学基础
系统自然观的数学基础包括数学模型、概率论、统计论、动态系统理论等,它可以被用来分析自然界的复杂现象,预测未来趋势,以及构建可以研究自然界发展过程的理论模型。

综上所述,系统自然观的现代科学基础必须建立在理论、实验和数学等几个基础之上,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的角度理解自然界,
并有效控制它的变化。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重点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学科。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 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不断从突飞独进的科学技术发展中吸收营养,也不断批判地吸收各个相关学 科的优秀成果。
为量的差异和变化”。 ➢ 不彻底性。既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又主张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物质运动来自
上帝的“第一推动”等。 ➢ 形而上学性。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最终却归到造物主创造整个自然界
的唯心主义营垒里”。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论”把事物的 性质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德谟克里特等人的“原子论”主张万物通过原子间的碰撞运动生成出 来;阿里斯塔克等人的“地动说”认为地球自转并围绕太阳旋转;亚里士多德的“位移运动说” 认为事物受外力作用产生位移,天体在“第一推动者”的作用下进行圆周运动。 (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
世界有三大组成部分,即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顾名思义,自然辩证法是关于 自然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哲学学科。 科学的灵魂是发现,对自然界研究和认识的理论成果,表现为自然科学或狭义的科学;技术 的本质是发明,在科学发现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技术。因此,自然辩证法也研究自 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它主张上帝是自然界的本原,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获得幸福,宣 扬唯心主义思想;它通过歪曲篡改和残酷迫害等手段向人们灌输其荒唐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
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人发现了具有尊严、才能和自由的人以及和谐的、能动的、经验 的自然界。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生气勃勃的运动实体,人类可以用数学研究自然界,具有利用 和改造自然界的创造力。这些自然观思想批判了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对朴素唯物主义自 然观向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系统自然观主要内容

系统自然观主要内容

系统自然观主要内容系统自然观是一种哲学观点,它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有机的系统,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思维、自组织性、复杂性和演化性等。

系统思维是系统自然观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强调整体观念和综合思维,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

系统思维鼓励人们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通过系统思维,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从而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自组织性是系统自然观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系统内部的组成部分能够根据一定的规则和机制自发地组织起来,形成新的结构和功能。

自组织性是复杂系统产生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基础,也是生物体、社会群体、经济市场等系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研究自组织性,人们可以深入了解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动力机制,从而有效地管理和运用系统资源。

复杂性是系统自然观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复杂系统具有多样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其行为和性质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和描述。

复杂性研究的核心是探索系统内部各个部分的相互作用和关联,以及这些作用和关联产生的整体行为和性质。

通过研究复杂性,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稳定性和变化性,从而为系统的管理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演化性是系统自然观的最后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系统在长时间尺度上发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演化性强调系统的历史和发展轨迹对其现状和未来的影响,认为系统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整体。

通过研究演化性,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演变规律和趋势,从而为系统的进化和发展提供指导。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思维、自组织性、复杂性和演化性等。

系统自然观强调整体观念和综合思维,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所有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通过研究系统自然观,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系统中的问题和挑战,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类生活做出贡献。

自然辩证法题库

自然辩证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1.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理士多德句中的“师”是指柏拉图2. “自然说数学语言,这个语言的字母和符号是角、圆和直线。

”这句话表达了自然数学化的思想,说这句话的人是伽利略。

科学数学化的开端是伽利略,先河是毕达哥拉斯。

3. 提出“万物本源是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泰勒斯。

4.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最高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现代科学最接近的古代学说)。

5. 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6. 提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凸现规律,系统科学的第一原理)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7. 较好地解决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生物进化论的矛盾的是: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

8. 用电路装置模拟地下水属于什么模拟:CA. 物理模拟B. 过程模拟C. 数学(数量)模拟D. 功能模拟∵物理模拟=过程模拟,数学模拟是两者数量关系上接近,水流方程和电磁场的相似,仿生属于功能模拟。

9. 下列说法最好地表达了鸭兔图实验结果的是:观察渗透理论(概括面广,表达较温和)理论决定着我们能观察到说什么。

——爱因斯坦(太绝对)10. 《自然辩证法概论》属于什么学科?科学技术哲学11. 被恩格斯称为“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自然科学成就是:(18世纪)星云假说12. “科学始于问题”是由谁的观点?波普尔(英)13. 核能的预言、发现、开发和利用过程表明,在现代社会:科学往往走在生产和技术的前面。

(核能是这样,其他不一定)质能关系式在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已经提出,E=mc214. 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美)系统论——贝塔朗菲(奥地利)控制论——维纳(美)耗散论——普里高津(比利时)15. 属于经验论者的哲学家是:弗朗西斯·培根16. 下列科学哲学家属于非理性主义者的是:费耶阿本德(美国当代哲学家)非理性主义人文,很多东西都是没理由的,科学的发展也是没有其道理的。

17. 在理论评价中起最终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和标准是:证据支持度。

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生态自然观是一种自然哲学,它注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连通性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生态学理论认为,整个自然界都是一个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联合演化的。

生态学理论强调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强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生命的有机程度。

2. 生命科学的基础
生态自然观的另一个科学基础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包括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进化论等。

这些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解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

3. 环境科学的知识
环境科学是研究自然、经济、政治等因素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用于保护环境和减轻环境影响的科学和技术的学科。

环境科学的知识包括环
境化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生物学等,这些知识具有重要的环境监测、保护和修复的价值。

4. 地球科学的基础
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地球系统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地球科
学的基础包括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海洋学等。

这些学科帮助我
们了解地球的构成、发展历史、地质变迁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总之,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学科的知识,从
微观到宏观,从社会到自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科学
框架和思维模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
(一)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新功 能的有机整体,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会 形成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出整体 的性质和功能不同于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 能的简单加和。
1、整体和部分 、 • 系统由要素组成,整体由部分组成,要素 一 旦组合成系统,部分一旦组合成整体, 就会反过来制约要素和部分。 • 系统和要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十二)耗散结构 十二)
1、耗散结构 、 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 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变化达到 一定的阈值时,经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 突变,由原来的无序、混乱状态转变为一 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的状态。这 种状态必须不断地消耗能量才能维持和保 持系统的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
三、自然界的系统演化
•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界 的演化既有无序和退化,也有有序和进化。 不仅在空间上具有多样性,而且在时间上 具有历史性。自然界的演化存在着确定性, 也存在着不确定性;既有连续性,也有间 断性。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 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四、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十)竞争与协同
1、协同 、 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协调一 致的整体效应。 2、竞争 、 事物、系统、要素保持个体性和特殊性的 状态和趋势。 3、协同论的方法论意义 、 一方面承认事物、系统的“两种对立的情 形”;另一方面强调两者可以“合作”, 力求在二者之间找到一种“合成”。
(十一)涨落与有序 十一) 1、涨落 对系统稳定的、平均的状态的偏离,是 发展演化过程中的差异。 2、有序 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 的有规则的联系或联系的规则性。
1、突变 、 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组织状态变成另一种组织状态。 指变化的非连续性。 2、突变论的方法论意义 、 通过对系统参数状态的描述揭示出事物质变模式的 多样性,发展演化的多种可能性。 3、分叉 、 事物、系统的变化表现出多重性和选择性。

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

它超越了还原论和决定论思想,注重研究自然界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点及其演化机制,提出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范畴,揭示了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和生命起源的自组织机制及演化机制,阐明了时间、空间和物质的相互联系,论述了自然界的演化和发展的机制和规律。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①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②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它既与其所在的环境发生联系,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关联,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等特点;③系统的演化是不可逆的,分叉和突现是其演化的基本方式,开放、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和涨落等构成其演化的自组织机制,进化是系统以对称性破缺为路径和基础的有序化过程;④时间具有不可逆性,时间和物质系统相互关联;⑤自然界经历着“混沌—有序”不断交替的过程,是无限循环和发展的。

系统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①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②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系统自然观的意义1.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2.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3.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4.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自然辩证法专题三 系统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专题三 系统自然观

1)整体性: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系统具有其要素所没有的新性质、功 能和规律,处于系统中的要素的性质、 功能和规律不同于它们在孤立状态时的 性质、功能和规律。
❖ “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按照名 称虽仍然可叫做手,但按照实质来说,已不 是手了。” “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 才获得它的地位。” ——黑格尔
4、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批物理学家对非 线性、复杂性问题进行了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普利高津提出了以耗散结构为核心的系统 自组织理论。
哈肯研究了多组分大系统怎样由无序态, 经过其中的子系统的合作运动,转变为有序结 构,建立了协同学(1969)。
艾根提出的超循环论,揭示了生物大分子形 成的自组织形式,架设了从无生命向生命过渡 的桥梁。
叶):信息学是关于系统的信息 传递和处理的科学理论。
❖ 1948年,申农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 论》,宣告了信息论的诞生。申农的信 息论提炼出了包括信源、信宿、信道的 信号传输的普适模型,定义了信息量, 提出了信源编码定理等重要定理,为一 般意义上的信息传输奠定了理论基础。
❖ 1948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计算机的诞生意味着人工信息系统的出 现,它也反映了人类对系统的信息处理 本质的更深刻认识,同时也表明信息科 学有了一种技术表现形式。
量分布定律的理论》,提出能量子基本 假设——量子力学诞生。
❖ 量子力学标志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深入, 揭示了崭新的、不同于宏观客体规律的 微观客体规律,阐明了连续性与间断性、 波动性与粒子性的辩证统一,凸现了量 子(微观)世界的概率随机性,打破了 机械决定论的观念。
量子力学的建立,使自然科学进展到 了人类日常经验以外的微观世界,反映 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特征,表明人并 不是在自然之外的独立存在者和观察者, 而是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参与自然现象的; 表明人只有在同自然的相互作用中才能 认识自然。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重点: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原子论的基本思想。

7-8页答:原子和虚空作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构造自然万物的本原。

原子是构造万物的基本粒子,虚空为原子提供位移运动的场所。

所谓原子论方法,是主张对客观事物进行解剖研究,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基元(原子或元素),从这些基元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简单联系中去寻找整体变化原因,并把整体的特征归结为各个基本单元性质的总和。

原子论方法适用于那些可以被分割,并且可以把研究对象归结为可用较少性质便可概括的,具有缓慢变化和不变特性的基元,基元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对象。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II页答:(1)前提与基础:1、人与自然的两分2、自然的数学设计3、物理世界的还原论说明4、自然与机器的类比(2)主要观点:1、物质观认为一切物体都可以还原为最小的粒子——原子一切物体都是由原子在粒子间力的作用卜\按力学规律形成的,因而也具有原子的基本性质2、时空观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3、运动观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体具有匀速直线运动的固有性质,并以惯性运动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

4、因果观认为可以把经典力学的因果关系推而广之,用力学模型和规律描述所有运动形式和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5、相互作用观认为物质粒子之间或由它们构成的物体之间存在着万有引力,引力相互作用在空间中以直接的瞬时超距的形式传递,并支配着各种天体的运行。

6、人类统治自然认为自然被当作奴隶来统治和压迫总体而言,机械论自然观提供了一幅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图景。

在这幅图景里,自然界绝对不变,自然界的•切从来如此,并将永远如此;万事万物只是在时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3)特点:1唯物主义:世所谓原了.论方法,是主张对客观事物进行解剖研究,通过把整体分解成各个基元(原了•或元素),界是物质的、从自处本从这些基元的属性及它们之间的简单联系中去寻找整体变化原因,并把整体的特征归结为各个基本身来理解自然、拒斥目的因2形而上学:恩格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陷入不可解决的矛成,因为它看到一•个一个的事物,忘了它们的相互联系;看到它们的存在,忘了它们的产生和消失;看到它们的静止,忘了它们的运动:因为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05版)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05版)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05版)自然辩证法一、人类自然观演变的四大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当代自然观(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容。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1)特点: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神秘性(数的神秘主义);思辨性(speculation,从概念推出存在);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非对象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数理(数学化的)自然观;重视心智(Mind)的力量。

(2)主要内容:万物本原论①泰勒斯(Thales,公元前624—547 ):水是宇宙万物的始基、本原与实体。

②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rer,前610—546):宇宙的本原是“无定形”或“无限”。

③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es,前588—524):万物的本原是气。

④毕达哥拉斯(前570—490 )学派:“ 数” 的神秘主义——数是万物的本原。

⑤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前540—480):“火”是万物的本原。

⑥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前460—361):原子论(atomic theory )⑦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484—322)四元素(水、土、火、气)说。

“自然是一个自身有生命的、不断生长发育着的有机体”2、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2)主要内容:①机械自然观或机械论(mechanism):对自然的机械化理解(动物和人都是机器)。

②还原论(reductionism):一切运动均可还原为机械运动,③严格的(机械)决定论(determinism):拉普拉斯妖——把上帝彻底清除出自然界3、现代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特点: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主要内容:①物质观: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列宁),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1 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p3(前言)意义补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1.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天然自然就是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

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是自然物。

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

2.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

‚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

‚人化自然‛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

‚人化自然‛是发现规律性的天然自然。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

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是‚认识之物‛。

其宏观形成过程大致如下: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的形成是对宇宙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一个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

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

恒星演化‚人化自然‛是对恒星演化规律的认识,其过程主要是氢核聚变为氦核及各种重元素的原子核聚变过程。

在恒星演化状态下存在质能守恒定律。

3)地球演化与‚人化自然‛的形成。

地球演化‚人化自然‛是对地球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地圈、大气圈和水圈等。

在物理变化中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在化学变化中有质量守恒。

自然辩证法练习题

自然辩证法练习题

绪论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 )的根本观点。

D.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思想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D.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选题。

1、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 )的性质。

B.直观D.思辨E.猜测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和( )。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三、判断题。

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2、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单选题。

1、米利都学派“三杰”是泰勒斯、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朱尼。

2、提出绝对时空观的人是牛顿。

3、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提出地质渐变论。

二、多选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A.机械论B.还原论C.机械决定论D.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哲学意义是B.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运动不灭”的观点C.证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科学基础的自然科学成就是A.星云假说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4、系统科学的哲学意义是A.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B.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C.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E.表明分析式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有重大缺陷的5、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看来,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是表明A.人类不可能把握微观客体的“本来面目”C.在微观领域中,决定论、因果关系失效了,应代之以非决定论。

D.在微观领域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6、系统的特征是A.整体性B.动态性C.开放性D.层次性7、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句话表明A.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B.人与自然密切相关C.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D.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制于自然界8、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A.机械自然观D.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三、判断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题

自然辩证法简答汇总一、古希腊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观1、古希腊自然观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的最鲜明的特色之一,是着重探讨世界的本源问题。

它具有以下几点特征:(1)、朴素的自然观(2)、主张对存在的自然界做本原性的探索(3)强调自然界变化的形式动因(4)与以前的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差别,因为它具有原始自然科学的成分。

局限性:内容上是对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没有上升到理论。

猜测性的思辨,形式上直观、零散、片面、孤立,缺乏深入缜密的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

总之,它只是直观的勾画出了整个自然界的轮廓,不能说明构成自然界总画面的各个细节。

2、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国古代自然哲学自称一派,与古希腊哲学全然不同。

中国古代自然观萌生于商周时期,确立在春秋战国时代。

中国古代自然观讲求“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注重意会顿悟,周易、阴阳、五行、八卦元气等学说深受辩证法思想浸润,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深远。

但过于注重形而上学的形式,以形式抑制经验,而缺乏与经验相互印证的精神,总是使用阴阳几个含糊的概念,走不出形而上学的框架。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利弊得失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念: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1)、整个自然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性质取决于组成他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

(2)、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物质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

(3)、一切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均匀的时间和空间中位移,都严格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

2、近代机械唯物自然观的利弊得失:与自然科学发展相适应,引发自然哲学的巨大变革。

(1)、利: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缺陷,是巨大的进步,对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

与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状况相适应,形成了观察、实验、分析、还原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弊: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考察,堵塞了人们从事了解部分到把握整体、洞察普遍联系的道路。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 (2)

自然辩证法概论开卷复习资料 (2)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1>系统自然观形成的自然科学基础:相对论、量子力学和系统科学等20世纪的新的科学发现是系统自然观形成的科学基础。

其中,系统科学对于系统自然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相对论揭示了物体、时空、运动的一体性;量子力学展现了微观世界的复杂性和系统性;系统科学对复杂世界展现的系统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基本内容: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将“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总体”。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开放的非线性非平衡系统理论揭示了自然界演化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存在着“时间之箭”。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自然界演化本身具有自身的时间尺度,这就是“内部时间”,这标志着自然科学从关注存在转向关注演化,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演化着。

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式表现为分叉和突现,演化的方向进化与退化并行。

自然演化方向的矛盾。

19世纪中叶,克劳修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导出的“宇宙热寂说”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所揭示的演化方向并不一致。

这一矛盾长期困扰着人们。

1969年,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发现,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前提下,自然系统可以自发的从无序演化为有序。

他指出:一个处于远离热平衡态的开放系统(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还是生物的),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能够从原来的混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有序的结构。

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作用的辩证统一。

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从研究线性系统开始的。

但线性模型仅是一大批现实自然系统的良好近似。

在这种线性自然观作用下,我们习惯性的把相互作用视为单向的,把线性系统视为自然界的正常状态,把非线性系统视为例外,仅是线性系统的外在干扰等。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概论》练习题考试题单选多选判断题_2

研究生考试《自然辩证法概论》练习题考试题单选多选判断题_2

绪论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关于( )的根本观点。

D.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2、( )思想在主张宇宙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观念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D.德国古典哲学二、多选题。

1、古希腊人关于自然的思考具有( )的性质。

B.直观D.思辨E.猜测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和( )。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科学社会主义三、判断题。

1、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系统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2、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是永恒不变的。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一、单选题。

1、米利都学派“三杰”是泰勒斯、阿拉克西曼德和阿拉克西朱尼。

2、提出绝对时空观的人是牛顿。

3、赖尔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产生所作的突出贡献是提出地质渐变论。

二、多选题。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有A.机械论B.还原论C.机械决定论D.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2、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哲学意义是B.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运动不灭”的观点C.证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3、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奠定科学基础的自然科学成就是A.星云假说B.细胞学说C.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D.生物进化论4、系统科学的哲学意义是A.证实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B.丰富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C.提供了系统思维方式E.表明分析式的和还原论的思维方式是有重大缺陷的5、以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看来,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的哲学意义是表明A.人类不可能把握微观客体的“本来面目”C.在微观领域中,决定论、因果关系失效了,应代之以非决定论。

D.在微观领域中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6、系统的特征是A.整体性B.动态性C.开放性D.层次性7、马克思说:“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这句话表明A.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B.人与自然密切相关C.社会发展离不开自然界D.人的主观能动性受制于自然界8、从根本上说,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A.机械自然观D.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三、判断题。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含义主要内容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1、从存在到演化以往的自然科学,如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的电磁场论,包括相对论和量于力学等,所描述的都是可逆过程,表现出时间反演是对称的,未来和过去没有差别。

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则将热力学定律的“时间之矢”与动力学系统的复杂性、不可逆性联系起来,使时间从一个外部参且转变为自然演化的内在尺度,指出”时间之矢”是与物理系统相联系的内部届性,从而提出了“内部时间”的概念,表明白然科学从存在的科学走向演化的科学。

与此相联系,人们对于自然界的认识.也就从认识存在深入到认识演化,即认识到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演化的,并试图在存在和演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2.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自从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来,确定论观点在自然科学领域一直被奉为正统,以致机械决定论者构造了一个封闭的简单的宇宙模式.认为只要人们找到一个无所不包的宇宙方程,并且知道宇宙的一切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那么,宇宙的过左和未来都会呈现在跟前。

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拉普拉斯决定论。

但是,混沟理论表明,对于那些原来看来完全确定的非线性系统,即使不受外界影响.初始条件是确定的,系统自身也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称之为“内在随机性”)。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系统自然观是指在自然科学中,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系统,关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体性质,从而理解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观点。

它的科学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论:系统论是系统自然观的理论基础,它提出了系统是由许多互相影响的部分组成的,强调了整体和局部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作用性。

系统论的概念和方法对于系统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自然科学的方法学:自然科学的方法学包括实验、观察、归纳、演绎等方法。

这些方法为系统自然观提供了实践基础,使研究者能够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揭示系统之间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3. 系统论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系统自然观不仅可以用于生物、化学等自然科学领域,还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如工程、社会科学等。

许多不同领域的学者都将系统思想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从而推动了系统自然观的发展。

4. 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计算机技术提供了强大的计算和可视化工具,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系统自然观的内在规律。

计算机模拟、数据挖掘等技术成为了系统自然观的有力工具,促进了系统自然观的发展和应用。

综上所述,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多方面的,包括系统论、自然科学的方法学、不同学科领域中对系统思想的应用以及现代计算机技术等。

这些基础为研究者理解系统之间的本质规律提供了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包括
系统自然观是一种科学哲学观点,它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而有机的系统,各
个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整体。

在系统自然观的理论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来理解和解释自然界的现象。

系统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论
系统论是系统自然观的核心理论基础。

它研究的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以
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系统论认为,自然界中的各个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不仅仅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通过研究系统的结构和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揭示系统的特性和规律。

2. 复杂性科学
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的学科领域,它是系统自然观的重要科学基础之一。

复杂性科学研究的是那些具有非线性、不可预测和混沌特征的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由大量的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

复杂性科学通过建立模型和进行数值模拟,来研究系统的行为和演化规律。

3. 网络科学
网络科学研究的是复杂网络的结构和行为。

复杂网络是由节点和边组成的图结构,节点表示系统中的个体,边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复杂网络中,节点和边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是非随机的,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网络科学通过分析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节点的行为,来研究系统的特性和演化规律。

4. 动力学
动力学是研究系统运动和演化规律的学科领域。

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方程,
来描述系统中个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动力学关注系统中的非平衡态和演化过程,研究系统的稳定性、周期性和混沌特性。

动力学的方法和理论在研究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5. 生态学
生态学研究的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生态学关注生物群落、种群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多样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

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以上是系统自然观的主要科学基础,它们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在研究自然界的复杂性和整体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系统自然观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甚至人文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我们可以对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