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SS空间数据库操作

合集下载

DGSS数字填图部分操作全解

DGSS数字填图部分操作全解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② GPS操作 ③ PRB数据采集 ④ 剖面数据采集 ⑤ 数据转出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② GPS操作:
剖面数据编辑与计算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剖面柱状图花纹录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柱状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输出剖面数据
五 实际材料图
打开实际材料图:
(1) 更新野外总图库到实际材 料图
(2) 打开实际材料图(两种方 式)
(1) 编辑GEOLINE.WL图层
在连图过程中,需要GEOLINE.WL图 层始终处于当前编辑状态
(2) 复制内图框线
找到图框的线文件,选中图框内框线并复制到GEOLINE.WL图层 中。 利用“其它”菜单中的复制、粘贴等功能完成图元复制。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2) PRB数据综合 查询工具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3) PRB多级质量 检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4) 输出野外记录簿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PRB数据统计工具:
(1) 采样样品分类数量统计
(2) 路线工作量统计,包括统计5(25)万图幅 下所有2.5(10)万路线的功能。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211169507_简述矿产地质调查中DGSS的工作流程及技巧

211169507_简述矿产地质调查中DGSS的工作流程及技巧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简述矿产地质调查中DGSS的工作流程及技巧刘 辉,杜明辉摘要:简单描述数据库建立的过程中,数字填图系统是如何实现野外数据采集的流程以及从原始数据库至完成成果数据库需要的步骤。

其中通过MDB与Excel文件的转换来减少数据库建立过程中大量数据直接输入需要的时间和精力。

关键词: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数据库;野外数据采集;MDB格式1 简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是基于 MAPGIS 平台上开发的系统,文件类型为MAPGIS格式。

系统库则采用中国地质调查局按照 GB958-99 统一组织的RGMAPGIS的系统库,地图参数为:投影方式为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椭球参数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图形单位为毫米;比例尺为1:50000。

此文以蛟潭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为例,简述DGSS的工作流程及技巧。

2 DGSS工作流程2.1 DGSS工作流程在蛟潭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中,采用数字填图技术,开展1:5万矿产地质专项填图、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综合检查、找矿预测、圈定找矿靶区以及评价资源潜力,建立原始及成果资料数据库。

工作流程可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地质填图、矿产地质调查采集阶段: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在野外现场直接采用数字地质调查软件系统,在掌上机上采集区域地质填图路线中的观察数据、剖面测量数据、槽井坑钻编录数据、物化探野外采样数据等。

地质填图、矿产地质调查过程中的野外资料系统整理、综合整理、综合研究阶段:利用数字地质调查软件系统和相关成熟的软件系统,通过数据处理和综合分析、建立相应的原始、过程数据库和各种成果数据库。

如:野外路线手图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槽钻探编录数据库、钻孔综合柱状图数据库、物化遥数据库、异常查证数据库、矿点检查数据库等内容。

地质建模、综合评价预测与储量计算阶段:根据综合整理,采用计算机技术、数字填图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对工作区进行三维建模,并采用有关理论、技术与方法进行成矿规律研究和成矿评价,并通过软件计算预测资源量,并建立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数据库、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数据库。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应用(1介绍)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应用(1介绍)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的应用——对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认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Digital Geological Survey System)是贯穿整个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过程的软件。

随着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完善和应用,已逐步成为国内地质调查领域的主流软件和工具,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由四大子系统组成:一、数字地质填图系统RGMap:具有整合显示地理、地质、遥感等多源地学数据,GPS 导航与定位,电子罗盘测量,路线地质调查地质点、地质界线、点间分段路线地质(不定长的)数据描述,产状、素描、化石、照片、样品、地球化学数据、重砂、矿点检查等数据采集,路线信手剖面自动生成、实测地质剖面导线、分层、地质描述、素描、照片、采样、化石等野外数据采集功能。

二、探矿工程数据编录系统PEData:探槽、浅井、坑道、钻孔探矿工程野外数据采集与原始地质编录,并现场实时自动形成探槽、浅井、坑道、钻孔探矿工程图件等功能。

三、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提供全国大、中比例尺标准图幅接图表,剖面厚度自动计算,剖面图和柱状图自动绘制,等值线计算与制图,多元统计计算与成图,地球化学数据采集、处理与成图,第四系钻孔综合剖面图、地球物理物理数据处理与成图,PRB 空间数据定量评价,实际材料图编辑与属性继承操作,1/10万实际材料图投影到1/25万图幅(或1/2.5万到1/5万),编稿地质图编辑与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异常查证结果数据库、矿点检查结果数据库以及综合地质构造图层、含矿地质建造图层、控矿构造图层、矿产地图层、矿化信息及找矿标志图层、蚀变带信息、物、化、遥等综合异常图层、矿产预测远景区图层、找矿靶区图层、地质工作部署建议图层等内容的成矿规律与矿产预测图数据库的建立等功能,满足完成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编稿地质图及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整个过程的要求,覆盖各种比例尺填图全过程。

另外提供了探矿工程数据综合、处理、制图过程:探槽、浅井、坑道、钻孔探矿工程数据、勘探线数据、采样分析数据录入与组织管理,自动生成坑道、探槽、钻孔、浅井工程图件的基本内容投影在矿区平面图上,自动输出坑道、探槽、钻孔、浅井工程编入数据采集表、素描图、矿区平面图,多模式多用途钻孔综合柱状图应用等相关功能。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及技巧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及技巧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及技巧郑翔;吴志春;郭福生;张洋洋;陈瀚之【摘要】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是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总体技术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空间数据库中集合了地质图中所有的地质信息,人们可以通过它很方便地了解各类地质信息,因此建库工作特别重要。

本文从空间数据库的基本要素类、综合要素类、对象类属性录入方面概述了建库流程,并对建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技巧进行了阐述。

该方法技巧对确保空间数据库数据的质量、提高建库效率有较大意义。

%The process flow of creating spatial database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general technical process of digital geological survey information system (DGSInfo).Spatial database is a collection of all the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f geological maps,and people can easily access to various types of geological information through it,thus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reate the databas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database from aspect of attribute input of basic element class,integrated element class and object class, and it elaborates on precautions and technique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database.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provided in this paper ensure the data quality of spatial database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reating the database.【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385-389)【关键词】空间数据库;流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地质信息【作者】郑翔;吴志春;郭福生;张洋洋;陈瀚之【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3.10 前言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在MAPGIS软件的基础上二次开发而成的,建立了PRB数字填图过程及其相应的数据模型[1~4]。

[讲解]DGSS中工程数据的导入

[讲解]DGSS中工程数据的导入

DGSS中工程数据的导入
工程数据包括工程基本信息(点属性文件)以及工程编录数据库(Access数据库)两部分。

在DGSS工
其中第三步视实际情况可忽略。

如果要导入的工程个数不多,或者是在原有矿区上增加个别工程,可以利用“探矿工程数据”菜单下“新建工程点”功能建立工程基本信息。

如果要导入的工程个数较多,需先利用某一类工程(槽井坑钻)的基本信息Excel模板将矿区全部信息准备好,然后通过“Excel点位数据导入”功能导入。

如果将基本信息Excel表利用MapGIS的“用户文件投影转换”功能投影成*.wt点文件,
也可以通过“合并图层(选择字段)”功能导入
有了工程基本信息,每个工程需要对应的数据目录用于保存地质信息,通过“批量建立工程数据目录”的方式生成各个工程对应的数据目录。

完成了上一步,已经将需要导入的所有工程点投影到图上,下一步即可使用“批量建立工程数据目录”功能一次性地建立所有工程的数据库目录。

三、工程点批量重投影
如果工程的实际测量坐标发生改变,并通过EXCEL导入图层方式导入到WT中,则可以通过“工程点批量重投影”将工程点投影到正确位置。

完成了“工程基本信息的导入”及“批量建立工程数据目录”后,即可进行“工程编录数据的导入”。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数字填图(DGSS)操作步骤

(2) GEOLINE.WL 线文件。用于连接地质界线。
(3) GEOLABEL.WT 点文件。可用做地质面实体的标注点。
a
46
五 实际材料图
连接地质界线:
在GEOLINE.WL文件中根据B过程等野外数据进行 地质界线的连接,其中包括断层线和图框线等,为 最终拓扑形成地质体面文件做准备。
(1) 编辑GEOLINE.WL图层
4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a
5
一 新建图幅工程
新建工程后需手动添加需要的背景图层:
a
6
一 新建图幅工程
再次打开工程有两种方式:
打开最近的工作区菜单
a
工作区控制台
7
一 新建图幅工程
编辑PRB字典库,为野外数据采集做准备:
D1044
各项目可根据自身项目的具体情况自定义路线号与地质点号的分配规则。
a
10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② :新建野外手图工程 两种方式:
对话框方式
a
控制台方式
11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a
12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a
13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a
14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a
26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手图)
利用mapgis基本工具整饰路线数据:
由掌上机直接转入的野外原始数据往往比较粗糙,影 响图面美观。常见问题及相应图元整饰功能如下:

DGSS操作实训笔记

DGSS操作实训笔记

综合信息平台0、【字符与符号库路径设置】开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字符与符号库路径设置当打不开界面时,选择此步骤重新设置。

1、【建立工程】拷贝全部页面:PrtSc拷贝当前页面:Ctrl+Alt+PrtSc1.1【选择工作区→按省份选择→内蒙古→新建矿区→输入矿区基本信息】完成操作【√勾选拷贝背景文件→选择背景文件所在文件夹】若拷贝不成功,可在后面手工添加文件【背景图层】:背景即为基本的图层信息包括地形、地质、图框(生成标准图框)、基点基线、重要工程点不包括勘探线、工程信息、品位信息,之后系统从外部导入数据自己建立工程库,管理所有数据,并成图。

2、【建立探矿工程属性结构】建立ZK、TC、KD、QJ工程的属性结构将外部数据结构导入系统本身数据结构中【准备工作】将ZK、TC、KD、QJ整理为标准格式的数据表字段顺序不固定,但是关键字段必须有,其中字段含义见【字典】【点投影】将ZK、TC、KD、QJ投影为wt格式文件2.1【添加项目→选择ZK、TC、KD、QJ】2.2【工具→合并图层→选择合并文件】点文件的必要所有关键字段,与钻孔数据库格式保持一致。

否则工程点系统自动投影出错。

注意关键字段:TC、KD、QJ:均为XX3,YY3,HH3ZK:COORD_X1,COORD_Y1 ,COORD_H1TC、KD的左右壁均为2,否则素描图将窄。

2.3【探矿工程数据→工程点批量重投影→探槽、钻孔、坑道】以显示合并后工程点,对照比较2.4【设置→查看坐标信息】查看当前坐标信息,以防出错。

3、【导入探矿工程数据】3.1【探矿工程数据→批量建立工程数据目录→分别选择探槽、钻孔、坑道】3.2【探矿工程数据→工程区基本数据库→打开数据库文件】【把剖面基本信息数据库、剖面测量数据库拷贝到【03Mine_Pro_BaseInfo】粘贴剖面线(勘探线)基本信息(起点、终点)作为剖面起止标示用【04Exp_Pro_Survey】粘贴剖面线(勘探线)测量信息(起点、桩点、终点)作为剖面地形用【点击剖面基本信息、剖面线测量信息】显示相关信息3.3【探矿工程数据-工程数据导入导出(分别导入探槽、钻孔的各个数据表)】【选择excel文件→选择原始文件→选择相应表头→导入】TC:导线文件、分层文件、分样文件,其他产状文件ZK:回次文件、弯曲度文件、分层文件、分样文件、岩性文件、岩性花纹文件,其他产状文件KD:导线文件、分层文件、分样文件,其他产状文件QJ:分样文件注意文件结构与系统结构一致,否则出错注意列号、行号对应系统没有文件,可以自动添加表名注意:分层—岩性描述,否则钻孔柱状图中栏目为0分样—采取率,否则钻孔柱状图中栏目为0注意TC、KD采样位置为2,否则采样条位于底部。

DGSS空间数据库操作-图文

DGSS空间数据库操作-图文

DGSS空间数据库操作-图文21空间数据库操作21.1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基本技术路线与操作流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提供了与业务流程融合的建库模式(微工作流),把数据生产融入到生产一线,对主要原始数据和主要最终成果数据库进行统一描述、统一组织、统一存储由地质人员自己在工作过程中逐步生产不同阶段的数据库和数据产品。

使项目人员可以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体会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形成新的工作模式,对提高研究精度、效率和成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21.1.1基于一体化建库模式的迭代建库解决方案图21.1.1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迭代建库过程21.1.2一站式建库流程对于地质人员而言,空间数据库中的要素类、对象类等是可以通过软件的一站式流程实现自动化提取。

在此基础上,地质人员修改完善建库内容,从而降低了建库过程的操作难度。

图21.1.2一站式建库流程说明如果是首次操作,建立空间数据库,其流程如图21.1.3:图21.1.3首次建库一站式流程存在两种情况,需要更新数据库内容:(1)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信息改变;(2)填图单位信息表(地层单位信息表)修正。

数据库更新(一站式)流程如图21.1.4:图21.1.4数据库更新(一站式)流程系统提供分步骤建库工具(图21.1.5),详见本章各节。

图21.1.5分步骤建库流程21.1.3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拓扑重建技术方案如果对实际材料图或编稿原图进行修改,重新拓扑造区,则原先的“地质界线”线文件、“地质体面实体”区文件的属性信息会丢失;空间数据库的基本要素类、对象类有可能发生改变。

这些改变有可能是局部的,如果无法提供自动化工具,则会在无形中增加地质人员重新整理的工作量。

因此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提供了拓扑重建解决方案,将在建库流程中充分利用“区文件生成Label点”、“合并Label点”、“备份线属性和参数”、“还原线属性和参数”以及“增量继承与更新对象类”等工具,快速更新要素类(图形参数和属性信息)和对象类,在保证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要素类之间严格的拓扑关系一致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象类的增量式更新过程。

DGSS空间大数据库操作

DGSS空间大数据库操作

21 空间数据库操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的过程是对各阶段数据尤其是编稿原图阶段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综合与解释的过程,是成果标准化以及提供专题服务的最直接体现。

空间数据库模型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DD2006 06)为依据。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无缝集成、融合和应用提供了可操作平台,地质人员可借助系统提供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方便地对不同阶段的资料进行继承和综合分析。

系统自动提供空间数据库模板,其基本内容直接继承编稿原图或实际材料图。

21.1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基本技术路线与操作流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提供了与业务流程融合的建库模式(微工作流),把数据生产融入到生产一线, 对主要原始数据和主要最终成果数据库进行统一描述、统一组织、统一存储由地质人员自己在工作过程中逐步生产不同阶段的数据库和数据产品。

使项目人员可以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体会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形成新的工作模式,对提高研究精度、效率和成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21.1.1 基于一体化建库模式的迭代建库解决方案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过程是一个“认识—提高—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地质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根据前人资料或项目验收专家组意见对已经连好的实际材料图或编稿原图进行修改。

当实际材料图或编稿原图发生改变时,从其继承主要信息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也需要同步更新,以保证不同阶段整理分析的数据尤其是空间信息的一致性。

因此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中采用“迭代”的思想,结合面向对象的第三代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模型,利用“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的继承和传递的技术”将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等不同阶段数据库进行互通与继承,通过反馈、逐步完善《DD2006-06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规定的建库内容(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迭代过程如图21.1.1所示。

图21.1.1 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迭代建库过程21.1.2 一站式建库流程对于地质人员而言,空间数据库中的要素类、对象类等是可以通过软件的一站式流程实现自动化提取。

数字填图DGSS教程06-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数字填图DGSS教程06-地质图空间数据库

Z@1l$1。
地质界线子类型表
子类型名称 地质界线 断层 岩性界线 子类型编码 SUBTYPE_GEOLINE SUBTYPE_FAULT SUBTYPE_LITHO_LINE 子类型值 0 1 2
岩相界线
水体界线 雪线
SUBTYPE_FACIES_LINE
SUBTYPE_WATER_LINE SUBTYPE_SNOW_LINE
8. 标准图框(内图框)(_MAP_FRAME.wl)
综合要素类与基本要素类共享空间参照系。除标准图 框外,其他七类综合要素类都用多边形表示,不参与地 质图空间拓朴,与地质体面实体为覆盖关系。
6.1.2.3 对象数据集12个
1. 沉积(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_Strata)
2. 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_Intru_Litho_Chrono)
独立要素类数据集独立要素类名称独立要素类编码说明接图表接图表点mapsheetpnt接图表的点注释要素可不带属性接图表线mapsheetline绘制接图表的图框线要素可不带属性接图表面mapsheetarea可选用图例图例点legendpnt所有图例的点注释要素可不带属性图例线legendline所有绘制图例线要素可不带属性图例面图例面legendarealegendarea所有绘制图例的区要素可不带属性所有绘制图例的区要素可不带属性独立要素类属性表综合柱状图综合柱状图点columnsecpnt综合柱状图点注释可不带属性综合柱状图线columnsecline综合柱状图线要素可不带属性综合柱状图面columnsecarea综合柱状图面要素可不带属性图切剖面图切剖面点cuttingprofilepnt图切剖面点注释要素可不带属性图切剖面线cuttingprofileline图切剖面线要素可不带属性图切剖面cuttingprofilearea图切剖面面要素可不带属性责任表责任表点dutytablepnt责任表点注释要素可不带属性责任表线dutytableline责任表线要素可不带属性责任表面dutytablearea可选用62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621成果数据检查622进入地质图空间数据库623基本要素类数据录入623基本要素类数据录入624综合要素类数据录入625对象类数据录入626独立要素类数据整理成果地质图数据图形数据质量检查否拓扑重建及修改建立空间数据库建立空间数据库并部分继承实际材料图的属性自动赋id值自动赋id值整理提交成果基本要素和综合要素素62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合格是要素类属性录入属性数据质量检查合格是从要素类提取对象类否是压缩存盘对象类数据录入质量检查合格否属性数据操作属性数据操作空间数据操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的基础图件必须是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认定的1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及技巧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及技巧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及技巧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是一种重要的空间数据库,它能够对地质调查中的数据进行管理、整合和分析,并且具有较高的科学管理性和准确性。

建立DGSInfo空间数据库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流程,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数据库设计1.确定数据需求在建立DGSInfo数据库之前,首先要明确所需要的数据和功能。

根据地质调查的目的和方法,确定需要存储哪些数据,例如矿产资源、钻孔数据、地层地质、地形地貌等。

2.设计数据模型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的基础,因此需要在数据库设计前仔细考虑。

数据模型的设计应根据实际的数据需求来进行,可以使用ER模型或UML建立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需要考虑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数据的层级结构。

3.确定数据库结构在确定了数据模型之后,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设计出具体的数据库结构,包括表格的名字、字段的名字、类型、长度、是否必填等信息。

此外,还需要设定表格的主键和外键。

二、数据采集和处理1.采集数据采集地质数据是建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基础,因此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数据的采集。

采集地质数据包括有关地形地貌、地层地质、矿产资源、钻孔数据等信息。

2.处理数据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清洗、转换、整合、归类等。

处理数据可以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或其他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格式化,同时对有效数据进行数值计算、统计等分析。

三、数据库建立1.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DBMS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DBMS。

2.建立数据库根据数据库结构和数据需求,在DBMS中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格。

在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格时,需要仔细考虑表格的命名规则、数据类型和大小等问题,以及表格间的关系。

3.导入数据将处理好的数据导入数据库中,注意数据的完整性,进行数据插入前要进行数据一致性检查,如外键约束关系。

DGSS操作教程

DGSS操作教程

9、选择背景图层文件。此文件夹为标准图框所在文件夹 10、点击确定之后如图
空白区添加文 件,后续操作 和 mapgis 类似 就不一一详述 了
1:50000 图幅工程建立方法 1、首先如图选择 1:50000 图幅
2、选择工区所在省份如下图
3、选择对应工区位置
4、记录相应图幅图幅编号
5、打开校正配准系统
6、选择根据图幅号生成标准图框,将第 4 步所记录的图幅号输入
7、输入图幅号,并生成标准图框
8、选择输入图框文件名,椭球参数
பைடு நூலகம்8、建立好标准图框后找到对应文件夹,此文件夹即为背景图层文件夹

空间数据库_实验指导

空间数据库_实验指导

《空间数据库》实验指导实验一学生基本信息数据表的建立和查询一实验类型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在SQL Server 2000中建立数据库表和SQL语言的基础知识。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实验内容:1) 熟悉SQL Server 2000 企业管理器环境。

2)熟悉SQL Server 2000 查询分析器环境。

2) 在查询分析器中创建数据库。

3) 在新建的数据库中创建学生信息表。

4) 对于学生信息表实现简单的查询。

2、实验步骤:方法一:通过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表格,添加修改删除记录。

1) 启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打开“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nger”窗口,并在左边的目录树结构中选择“数据库”文件夹。

2) 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新建数据库”命令,打开“数据库属性” 对话框,并在“名称”框内输入数据库名称。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数据库的创建。

4) 打开刚才创建的数据库文件夹,并在“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nger”窗口的右边窗口中选择“表”对象。

5) 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新建表”命令,打开SQL Server的表编辑器窗口。

6) 根据表1-1所示的表结构增加新列。

表1-1 学生基本信息表的结构单击“确定”按钮,关闭表编辑器窗口,完成新表的创建。

8) 打开“表”对象,在“SQL Server Enterprise Manager”窗口的右边窗口创建数据库、表格,添加修改删除记录。

中选择刚才创建的“XS JBXX”表。

方法二:通过查询分析器9) 选择“操作”菜单中的“打开表”子菜单下的“返回所有行”命令,打开表的数据记录窗口。

10) 输入的学生情况数据记录。

11)使用SELECT语句查询城环系学生的基本信息,查看信息是否正确。

12)使用SELECT语句查询全校学生中姓“张”的女生的基本信息,检查结果是否正确。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应用——以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为例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应用——以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为例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技术方法应用——以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为例孙磊;张彦杰;李丰丹;刘畅;王存智【摘要】通过1:5万瑶里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实践,从基本要素类、综合要素类、对象类及独立要素类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制作方法流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建库通过野外手图数据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不同阶段数据互通、继承、提取和凝练而形成.对数据库提交有关技术要求及组织目录结构进行了说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空间数据库提交除成果地质图数据库外,还必须提交不同工作阶段形成的各类原始资料数据库,增强了数据库的信息量和使用价值.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提供了数据检索功能,能检索多个图幅下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成果数据.【期刊名称】《地质学刊》【年(卷),期】2010(034)003【总页数】11页(P260-270)【关键词】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技术流程;安徽【作者】孙磊;张彦杰;李丰丹;刘畅;王存智【作者单位】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18;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南京,210016;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南京,2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3.1在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随着数字地质调查的开展和社会越来越多对数字地质信息的需求,原来的数据模型、组织和存储很难满足当今基于“网络服务”理念的要求。

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建立的空间数据模型真正实现了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编稿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相应数据库模型的相互连通和继承,完成了地质调查全过程数据的一体化描述、组织、存储和操作,极大地增强了数据库的服务功能。

通过野外手图数据库、野外总图数据库、实际材料图数据库、剖面数据库不同阶段数据库互通的方式来建立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改变了传统地质图建库的技术流程,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质量和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空间数据库操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的过程是对各阶段数据尤其是编稿原图阶段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综合与解释的过程,是成果标准化以及提供专题服务的最直接体现。

空间数据库模型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DD2006 06)为依据。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为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无缝集成、融合和应用提供了可操作平台,地质人员可借助系统提供的一套完整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方便地对不同阶段的资料进行继承和综合分析。

系统自动提供空间数据库模板,其基本内容直接继承编稿原图或实际材料图。

21.1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基本技术路线与操作流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提供了与业务流程融合的建库模式(微工作流),把数据生产融入到生产一线, 对主要原始数据和主要最终成果数据库进行统一描述、统一组织、统一存储由地质人员自己在工作过程中逐步生产不同阶段的数据库和数据产品。

使项目人员可以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体会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形成新的工作模式,对提高研究精度、效率和成果的表现形式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21.1.1 基于一体化建库模式的迭代建库解决方案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过程是一个“认识—提高—认识—再提高”的过程。

地质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根据前人资料或项目验收专家组意见对已经连好的实际材料图或编稿原图进行修改。

当实际材料图或编稿原图发生改变时,从其继承主要信息的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也需要同步更新,以保证不同阶段整理分析的数据尤其是空间信息的一致性。

因此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中采用“迭代”的思想,结合面向对象的第三代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模型,利用“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的继承和传递的技术”将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等不同阶段数据库进行互通与继承,通过反馈、逐步完善《DD2006-06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规定的建库内容(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迭代过程如图21.1.1所示。

图21.1.1 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空间数据库迭代建库过程21.1.2 一站式建库流程对于地质人员而言,空间数据库中的要素类、对象类等是可以通过软件的一站式流程实现自动化提取。

在此基础上,地质人员修改完善建库内容,从而降低了建库过程的操作难度。

自动化步骤包括:(1)编稿原图的信息提取基本要素类,包括面、线、点要素类;(2)自动提取内图框线到内图框综合要素类;(3)根据填图单位基本信息表,自动给_Geopolygon和_Geoline的子类型;(4)自动给所有要素类数据赋要素类ID;(5)自动从地质体面实体要素类提取信息到对象类,根据填图单位基本信息表补充完善对象类的属性;(6)自动从地质界线提取断层对象类;(7)自动给断层编号字段加图幅编号;(8)动从内图框提取图幅基本信息;(9)自动从内图框提取图幅基本信息;(10)质量检查,包括:要素类与对象类的一致性、地质界线属性与图形参数一致性以及产状属性与图形参数一致性等检查。

具体流程见图21.1.2:图21.1.2 一站式建库流程说明如果是首次操作,建立空间数据库,其流程如图21.1.3:图21.1.3 首次建库一站式流程存在两种情况,需要更新数据库内容:(1)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信息改变;(2)填图单位信息表(地层单位信息表)修正。

数据库更新(一站式)流程如图21.1.4:图21.1.4 数据库更新(一站式)流程系统提供分步骤建库工具(图21.1.5),详见本章各节。

图21.1.5 分步骤建库流程21.1.3 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拓扑重建技术方案如果对实际材料图或编稿原图进行修改,重新拓扑造区,则原先的“地质界线”线文件、“地质体面实体”区文件的属性信息会丢失;空间数据库的基本要素类、对象类有可能发生改变。

这些改变有可能是局部的,如果无法提供自动化工具,则会在无形中增加地质人员重新整理的工作量。

因此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提供了拓扑重建解决方案,将在建库流程中充分利用“区文件生成Label点”、“合并Label点”、“备份线属性和参数”、“还原线属性和参数”以及“增量继承与更新对象类”等工具,快速更新要素类(图形参数和属性信息)和对象类,在保证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要素类之间严格的拓扑关系一致性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象类的增量式更新过程。

地质图空间数据库的要素类之间要求严格遵循拓扑关系一致性,拓扑重建流程见图21.1.6所示。

图21.1.6 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拓扑重建流程21.1.4 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工具支撑迭代建库流程数字地质调查系统为了解决建库技术流程中的可操作性问题,提供了一系列辅助建库工具,用于提高建库效率,并保证数据质量。

辅助建库工具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数据动态继承更新工具、属性信息管理工具、数据约束规则检查工具、制图表达与要素类属性融合工具、专题信息提取与服务工具等。

(1)数据动态继承更新工具:系统自动从编稿地质图继承地质体面实体、地质界线等空间实体到空间数据库基本要素类,自动从地质体面实体提取属性继承到沉积(火山)岩岩石地层单位、侵入岩岩石年代单位等对象类中,自动从地质界线提取属性继承断层对象类等技术过程。

其中,从编稿原图到空间数据库的继承过程中,实现了空间数据库要素类属性结构的标准化继承、编稿原图空间信息(点线区以及拓扑关系)的自动继承、编稿原图结构化公共属性的自动继承,同时通过扩展机制,允许通过交互配置方式实现对个别要素类的手工继承;从要素类属性到对象类的继承是一种增量式过程,允许增量式继承局部更新的要素类属性信息。

如图21.1.7所示,箭头左侧为编稿原图阶段的数据文件,箭头右侧为空间数据阶段的数据文件,通过自动继承工具实现了大部分要素类的空间信息和结构化公共属性的自动继承。

图21.1.7编稿地质图文件与空间数据库文件的对应关系(2)属性信息管理工具:通过该工具的应用实现了要素类从空间到属性以及从属性到空间的可视化管理,包括对基本要素类的属性信息、综合要素类的属性信息以及对象类的全局管理;提供批量修改属性的辅助工具,快速实现要素类的分类(子类型赋值),为对象类的自动继承提供正确的子类型编码。

此过程还提供开放的交换功能,可将要素类属性交换到excel等软件中进行属性的统改,并将修改后的属性导回要素类中。

(3)数据约束规则检查工具:针对地质体面实体、地质界线之间的空间信息拓扑一致性、要素类与对象类逻辑一致性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检查手段。

其中,要素类空间信息拓扑一致性检查工具自动判断地质体面实体要素类与地质界线要素类之间的拓扑关系是否满足要求,要素类与对象类逻辑一致性检查工具则检验地质体面实体要素类与沉积(火山)地层单位等对象类之间的关系与规则约束关系,并允许动态修正错误。

(4)制图表达与要素类属性融合工具:在地质图制图方面,强调图面表达要符合相关规范,对于空间数据库则强调要素类的空间信息的组织以及各要素类之间的严格拓扑关系。

如果二者能够融合,在生成要素类同时恰当地表达图面信息,则能同时满足地质人员读图和获取综合性成果信息的要求。

为保证了图面信息与属性信息的一致性,实现了空间数据库和制图表达两者之间的融合,DGSS提供地质体面实体的图面信息(图案、颜色等)和其要素类属性的匹配检查、地质界线的图面信息(线型、颜色等)要素类属性的匹配检查,以及产状的图面信息(图形符号等)和其要素类类型名称属性的匹配检查等工具。

(5)专题信息提取与服务工具:提供多个图幅数据的整合分析工具。

用户能方便灵活地进行空间数据库要素类的交互查询浏览,通过模糊检索手段实现从要素类要对象类、从对象类到要素类的信息获取过程,并生成专题图层,实现成果数据的共享与服务。

21.2 建库前的准备工作填写各类填图单元的描述信息、相关地层单位的接触关系和新老关系、图形参数等,目标是为信手剖面、实际材料图、编稿原图等的填图单元的图形参数赋值,空间数据库一体化建库流程提供规范化的信息。

选择菜单“工具”->“填图单位基本信息表”:21.3 更新编稿原图内容到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的背景资料部分是从编稿原图继承而来的。

一般更新操作只需在编稿原图完成后执行一次即可,但如果编稿原图有新的内容增加,则需要再次更新。

打开编稿原图,选择菜单即可(图21.2.1)。

图21.2.2为编稿原图目录下的文件,选择需要复制到空间数据库目录的文件,按“确定”即可。

更新编稿原图内容到空间数据库菜单图21.3.2 选择需要更新的文件21.3 进入空间数据库操作环境打开空间数据库可以通过选择菜单和视图标签两种方式:1)菜单方式(图21.3.1)。

2)标签方式(图21.3.2)。

图21.3.2 空间数据库信息在“成果数据库”视图中表现相关建库工具见菜单以及工具箱:21.4 自动式继承要素类和对象类21.4 自动式继承要素类和对象类21.4.1一站式提取要素类和对象类信息在21.3节操作步骤后,即可进入空间数据库所有的操作。

选择菜单“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一站式流程”:如果是首次进行一站式流程操作,则直接自动提取要素类、对象类,生成后可浏览日志:如果是再次提取(数据库一站式更新),自动判断空间数据库文件夹中是否已经存在要素类、对象类,如果存在,弹出替换对话框,允许选择需要强制替换或者增量更新的要素类、对象类。

21.4.2 自动继承编稿原图到空间数据库要素类自动继承编稿原图到空间数据库要素就是把编稿原图的地质面文件和线文件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自动继承到空间数据库标准规定的各个有关要素类(包括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

在所有空间数据库的操作,该步骤是基础,可以减少用户大量的工作和时间。

如果编稿原图未改变内容,该步骤只需操作一次即可。

按图21.4.1选择菜单操作即可,注意一定是在空间数据库的环境下才能操作。

该操作不但集成空间拓扑关系而且继承相应的属性。

当编稿原图的图层文件有批注字段时,可以选择“自动合并到空间数据库图层(批注字段优先)”。

图21.4.1自动合并文件到空间数据库图层菜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并到某个要素类(图21.4.2)。

图21.4.2 合并某个基本要素类菜单21.4.3 自动继承要素类的属性信息到对象类21.4.3.1 自动继承基本要素类的属性信息到全部对象类可以通过把空间数据库的地质体面实体和地质界线要素类的属性信息自动地继承到对应所有的对象类中。

该步骤可以为用户减少大量的工作和时间。

按图21.4.3选择菜单操作即可,注意一定是在空间数据库的环境下才能操作。

该步骤是自动对所有的对象类进行操作。

图21.4.3 自动从地质体面实体提取全部对象类菜单继承过程有两种方式:①重新从要素类属性中提取对象类;②增量式操作过程(从要素类属性中提取原表中没有的信息到对象类),见图21.4.4。

图21.4.4 对象类提取方式21.4.3.2 自动继承基本要素类的属性信息到指定对象类该节的操作与21.4.3.1节操作意义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