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合集下载

西南大学语言学概论简答题

西南大学语言学概论简答题

语言学概论》一、解释题:1、语法单位:从词的本义里通过引申而产生出来的意义。

句子中的一切音义结合体都是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有大有小,最大的是句子,比句子小的依次是:词组、词、语素。

2、语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复辅音:能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音义结合的片断。

4、语流音变:在语流中,由于受各种音位相邻的影响,或者说话的高低、快慢、强弱因素的影响而在发音上产生的某种变化。

包括: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

5、词:一个词产生时最初的意义,是就其历史渊源而言的。

一个词有多项意义,多项意义中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在一个词中占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中心意义,或说主要意义。

6、单纯词: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

7、组合关系:两个以上连续的语言符号有条件、按规则组合起来的关系。

8、聚合关系:语言系统中的任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如果相互之间存在着(任意)一个共同特征,那么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就构成一个聚合群。

处于聚合群中的两个符号之间存在着可以用共同特征加以命名的聚合关系。

分广义聚合关系和狭义聚合关系两种。

其中的狭义聚合是只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之间所形成的功能聚合关系。

9、对立关系:指不同的音素可以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里,它们的差别会引起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改变,进而区别语素或词的意义。

10、互补关系:是指几个不同的音素各有自己的出现环境而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

11、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12、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它指可以替换出现在语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13、形态: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14、语法范畴:根据某些语法意义的共同内容,把语法意义概括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意义的类就叫做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可以分为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两大类。

15、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具有的某种不同于别的音位的语音特征。

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

语言学概论课后习题详解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性质和范围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1)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从形成到发展变化,甚至直到消亡,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

①自然语言系统由特定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不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

a.语言符号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由社会群体共同约定。

个人最初或者临时用某种语音代表某种语义,得到社会群体共同认可,并加以仿效,才能进入语言系统,成为语言符号。

b.语言符号的组合规则由社会群体共同约定,它取决于社会群体使用语言的惯例。

任何个人或少数人都无法制定或者何个人或少数人都无法制定或者改变语言的组合规则。

②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

a.新词语的产生,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b.语音、语义、语法的变化,都是为了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c.语言的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集体意志,个人意志不能决定语言的发展变化。

③语言的消亡取决于社会需要。

一种语言如果不再为社会交际所需要,不再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使用,就会消亡。

例如,西方古拉丁语的消亡,中国满语的趋近消亡。

总之,自然语言从产生到消亡都取决于社会,所以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①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

a.语言具有交际过程,它包括五个部分: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译码。

b.交际功能决定语言的生死存亡。

第一,语言的产生取决于交际功能,人们“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第二,语言的消亡取决于交际功能,语言不再为社会交际需要时就会消亡。

②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

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如叫喊、舞蹈等,有本质的区别。

a.任意性。

动物“语言”中一定程度的任意性局限于一个题目,是僵硬的,不能与人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同日而语。

b.单位的明晰性。

人类语言有界限清晰的单位,动物以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舞蹈动作来表示某一固定的意思,分析不出单位。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期末重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期末重点)

语言学概论知识梳理一、导言1、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在传统语文学的研究上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存在于语言社团中每个人头脑中的共同的语言形式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3、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三、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1、语言是符号系统。

2、符号是具体事物的标记或代号,是由一定的形式构成的表示一定意义的记号或标记,其作用是指称现实现象二、第一章语言的功能1、语言的功能:社会功能(信息传递、人际互动)、思维功能。

2、所谓“社会”,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

3、语言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

这一功能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

4、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5、语言的社会功能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这可以称为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6、大脑的左半球管右半身的动作,还控制着语言功能以及相关的计数、分类、推理等功能,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

7、大脑的右半球管左半身的动作,还在音乐等艺术感知、人的面貌识别、立体图形的识别、整体把握能力、内在想象力等方面起着主要作用,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直观思维。

8、儿童语言的学习与心智的发展是同步的,并且有所谓的“临界期”:人出生之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的正常的社会环境,其语言习得与心智发展的潜能就失去了。

9、聋哑人也是能思维的。

①和常人一样,生活在人类社会中,有健全的大脑和发音器官。

只是因听不见别人说话而学不会语言。

②聋哑人不能运用听觉符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但可以通过别的感觉器官得到补偿(视觉符号,手语,动觉,触觉)。

10、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与语言的性质密切相关。

语言的普遍性质是语言的最根本的性质。

3、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两方面,二者不可分离,相结合才构成符号,没有无意义的符号形式。

语言学概论习题

语言学概论习题

语言学概论习题【练习与思考】一、填空题1、语音的发音、传递、感知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三个方面的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四个要素。

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发音器官。

5、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6、从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7、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和()两类。

8、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9、辅音的发音特点是主要由()和()两个方面决定的。

10、[t]—[d]的区别性特征表现为()对立。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以()字母为基础制订的。

12、语音中具有辨义作用的最小单位是()。

13、一个音位通常是归纳几个音素的结果,那么,属于同一音位的几个音素叫()。

14、一般把具有辨义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形成的音位分别叫做()()()。

15、()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它也是语音中最小的()单位。

16、汉语的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和()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三部分,声母和韵母是由()音位构成的,声调由超音质音位的()构成的。

17、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四种。

18、我们在念“老虎”时,通常要把“老”念成类似阳平,这种变化叫做()。

二、分析题1、根据发音特点描述,分别写出相对应的元音或辅音。

①舌面后半低圆唇元音;②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③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④舌面后高圆唇元音;⑤舌面前高圆唇元音;⑥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⑦双唇不送气清塞音;⑧舌尖中浊鼻音;⑨舌根清擦音;⑩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2、指出下列各组音素的区别特征。

[p‘]-[p][f]-[v][??]-[??][n]-[l][y]-[i][y]-[u]三、名词解释1、语音2、音质3、音素4、音标5、半元音6、音位7、音位变体8、条件变体9、自由变体10、典型变体11、超音质音位12、音高13、音强14、音长15、区别性特征16、二合元音17、复辅音18、语流音变19、同化20、异化21、弱化22、脱落23、历史音变24、语音规律四、思考题1、与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在没有看见人的情况下,为什么我们能分辨出是男子说话还是妇女说话?是大人说话还是小孩说话来呢?3、举例说明什么是音素?为什么要强调在一次发音中来辨别音素?4、造成不同音质的原因有哪些?5、音长、音高、音强和音质的联系?6、语音的社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7、国际音标有哪些优点?8、元音和辅音的区别有哪些?9、音位的主要特征是什么?10、音位、音素、音位变体的关系?11、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何区别?12、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3、为什么说音位总是属于具体语言或方言的?14、特定语言中的音位系统大致包括哪些内容?15、不同语言或方言音位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6、语音规律的制约条件主要有哪些?17、音位体系的演变包括哪些内容?18、举例说明语音的同化与异化、弱化与脱落。

音位 和 音位 系统

音位 和 音位 系统

2020/8/17
2
(1) 音素 和 音位
音位 是 在 特定 语言 或者 方言 中, 起 区别 意义 作用 的 最小 的 语音 单位。音位 是 具有 相同 意义 功能 的 音素 的 集体。
音位 使 复杂 的 音素 变得 非常 简单,在 语音 教学、设 计 文字 等 方面 方便 管理 。汉语 拼音 方案 就是 音位化 的。
音位 社会性, 抽象性 集体性 少 (家庭) 系统性
音位 变体
(家庭 成员)
特定 音位 中 的 音素
普通话:[] [A] [a] [æ]------------/ a /
2020/8/17
4
3.3.2 对立 和 不 对立
对立 是 能够 出现 在 相同 的 语音 环境,而且 替换 以后
会 引起 词 的 意义 改变 的 音素 关系。
YUYANXUE GAILUN
语言学 概论
音位 和 音位 系统
2020/8/17
彭 泽润 主讲
1
3.3 音位
3.3.1 音位 和 音位 变体
一般 把 从 表现 声音 形式 的 自然 角度 研究 语音 的 科学 叫做 语音学 (Phonetics),这 是 狭义 的 语音学。
广义 的 语音学 还 包括 音位学。 人们 把 从 表达 意义 内容 的 社会 角度 研究 语音 的 科学 叫做 音位学(Phonology)
② 对立 原则:凡是 对立 分布 的 音素 必须
分开 成 不同 的 音位。
③ 互混 原则:凡是 互混 分布 的 音素 必须
合并 成 一个 音位。
④ 互补 原则:凡是 互补 分布 的 音素 就 有
可能 合并 成 一个 音位。最后 是否 合并 成 一个

语言学:语言学概论必看题库知识点四

语言学:语言学概论必看题库知识点四

语言学:语言学概论必看题库知识点四1、单选关于社会方言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方言大多是在语言的相互接触中形成的B.社会方言是随着社会的社群分化而产生的C.一种语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江南博哥)方言D.一种方言的内部有可能形成社会方言正确答案:A2、问答题简答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正确答案:音位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

音位是用来概括反映一组音素的辨义作用的功能单位,音位变体则是音位在各种语音环境里的实际发音。

3、名词解释共时文字学和历时文字学正确答案:共时文字学研究某一时期的文字系统,如现代文字学、现代汉字学、古文字学等。

历时文字学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研究文字的历时变化,例如文字发展史、汉字发展史等。

4、单选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属于语言的()A、语言的借用和吸收B、语言的转用C、语言的混合D、双语现象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了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

母语化了的洋泾浜语就成了克里奥耳语。

5、名词解释中介语现象正确答案:中介语现象指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6、单选一种语言中数量最少的是()A、音素B、音位C、语素D、音节正确答案:B7、问答题简要说明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正确答案:音质音位是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

因为说话时产生的连续语流总占据一定的时间,音质单位在语音组合的线性序列中都各自占有一个时间段落。

所以音质音位又叫做“音段音位”。

而非音质音位是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因为它所依附的并不局限于一个音段音位,而且常常依附在音段音位的组合序列上,因此非音质音位又叫做“超音段音位”。

8、单选下列各组词,吸收外来成分的手段存在不一致情况的一组是()A.丹麦挪威法兰西B.沙拉咖啡麦当劳C.卡车啤酒立邦漆D.香波克隆好莱坞正确答案:D9、单选从词的构造方式看,下列各项中属于复合词的是()A.木头B.念头C.苦头D.山头正确答案:D10、名词解释社会现象正确答案: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一切活动--产生、存在和发展密切联系的现象。

语言学概论 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 名词解释

任意性:音义(或内容和形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线条性:当符号和符号组合形成更大的单位时,只能在一条线上延伸,不能在两位的面上或三维的立体空间展开。

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切换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通过语素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对语言中的音素进行归并的结果。

音节:音位可以组成音节,音节是在发音时肌肉一次紧张形成的语音片段,音节是语音结构上的最小单位,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也就是说他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物。

确立音位的原则:对立原则,互补相似原则,随意替换性原则。

词: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作用的语言单位。

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合成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语法意义:是语法单位在组合和聚合中产生的关系意义。

语法范畴:是把语法意义概括起来的更大的类型,语法范畴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现出来。

(数,格,性,人称,时,体)词的基本组合类型: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连动,兼语,复指,的字结构)传统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意义标准,形态标准,结合能力标准。

义素:是构成词义的基本要素。

歧义:句子的表达形式相同,但意义不同产生歧义的原因:词汇因素,语法因素,语义音素。

共同语:民族内部共同用来交际的语言叫做共同语语音的演变规律:浊音清化,腭化规律,古无轻唇音,浊上归去。

语音演变规律有三个特点:1.条件性,语音演变规律要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弱化和浊音清化的条件;2.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律指在一段时间内起作用。

3.地域性,语音演变只在一定的地域内进行。

词义演变的原因:1.社会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 2.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深化引起词义的变化 3.词与词之间相互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

第四节 音位和音素

第四节    音位和音素
条件变体:由语音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是 条件变体,条件变体有的是音位变体所处 的位置不同而产生的变体,如/a/的各个变 体。有的是受语流音变的影响。 自由变体:不受语音环境制约,不同的音 位变体可以出现在相同的环境里,就称为 自由变体。 有些自由变体 受社会条件制约。

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类别和 成员的关系。音位一组成员的代表,成员 就是音位在组合中各个不同位置上的读音。 音位是特定语言系统中的成员,每个音位 都与系统中其他音位对立而起作用,我们 不仅要看音位的自然属性,也要看音位与 其他应为的相互关系。
第四节
音位和音素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箱: tjianxiong@ 电话:86263793
内容要点
对立和互补 音位和音位变体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区别特征 音位的聚合群

音位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 最小语音单位。音位从属于一定的语言。 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 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是语言传递信息、人 际沟通的物质材料。每一种语言只选用一 部分音素使用。 音素的自然性质在各种语言里都一样,但 在不同语言里的作用不同。

一、对立
汉语 英语 a u mā(妈) mǔ (母) beat(打) boot(靴子) lā(拉) lǔ (鲁) cart(大车) hā(哈) hǔ (虎) feat(技艺)foot(脚) zā(咂) zǔ (组) heat(热) hoot(汽笛声) pā(趴) pǔ (普) seat(泥炭)soot(煤烟) tā(他) tǔ (土) teat(奶头)took(喇叭声)

单项聚合的音位是习得中最晚习得的音, 在历史演变中最不稳定,有多种变化。 平行对称系统中的不对称现象能提供语言 演变的线索。 处于双向聚合中的音位发生演变时会引起 同一聚合群中其他音位的变化。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是一种复杂的符号系统。

言语活动是指运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

自然语言是由社会群体在日常交际活动中自然形成的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人工语言是由个别人人工设计出来的语言(严格的说是副语言)。

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中能够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节是一种语言中的音位和音位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自然音节。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句子是最小的语言交际单位。

基本语汇是语汇系统中具备全民性、常用性和稳固性的词语。

非基本语汇缺乏全民性或常用性或稳固性的词语都属于非基本语汇。

通用语汇是不受使用者和使用场合限制的语汇。

专用语汇是某些特定的区域、社群中的人们所使用的词语,或在特定的使用场合使用的词语。

传承语汇是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下来的词语。

组合关系是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

结构类是具有相同组合关系的语言单位构成的类,就是结构类。

聚合关系是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

功能类是具有相同聚合关系的语言单位,就构成某种聚合类,即功能类。

语音是在人类大脑神经支配下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并能为人们所理解的声音。

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是一般把从音素的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音位叫做音质音位,因为它占有一个时段,所以也叫音段音位。

非音质音位是语流中音高、音强、音长这些非音质特征也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由这些音律形式构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

音位变体属于同一个音位的不同语音形式,就是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条件变体是指那些出现条件受环境限制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从不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只出现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处于互补分布的状态。

自由变体是指那些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无条件变读的音位变体,即一个音位的各个变体可以自由替换,它们的差别不会造成意义的改变。

语言学概论第二章-语音

语言学概论第二章-语音

三、语音的变化
(一)语流音变(共时变化):指在连
续的语流中某些语音成分受到前后语 音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1、同化:两个不同或不相近的音位在语流中 一个影响另一个,使它变得跟自己相同或 相近。 (1)逆同化:被影响+影响 (2)顺同化:影响+被影响
2、异化: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一个影响另 一个,使它变得跟自己不同或不相近。
2、元音的分类 元音(vowel) :发音时气流通过咽腔、口 腔而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开放性音段) 元音的区别在于共鸣器即口腔形状的不同。


口腔开度——舌位的高低
舌头伸缩——舌位的前后 嘴唇变化——唇形的圆展
(1)舌面元音:发音时由舌面起作用的元音
舌面元音舌位图
1号 2号 3号 8号 7号 6号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1、动力源——肺和气管
2、发音体——喉头和声带
喉头 声带
3、共鸣器——口腔、鼻腔、咽腔
1上下唇 2上下齿 3齿龈 4硬腭 5软腭 6小舌 7舌尖 8舌面 9舌根 10咽腔 11会厌软骨 12声带 13喉头 14气管 15食道 16口腔 17鼻腔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1、语音传递意义的功能是社会赋予的。 2、不同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有不同的语 音系统。 3、不同民族的人对同一个音的发音能 力和听辨音能力不同。
第二章 语音学
第一节 语音和语音学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 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 (一)声音的产生 “大凡物不得其静则鸣” 声波—鼓膜—听觉神经—声音
(二)语音的物理性质
1、音高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又叫音频 音高由发音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的单位是赫 兹(Hz)

[文学]语言学概论讲义第四章语法二

[文学]语言学概论讲义第四章语法二
2019年1月29日星期二
23
3.5.4语流音变
2019年1月29日星期二
3.5.4.3弱化 弱化指的是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 弱。 A、辅音弱化→发音阻力减弱(清→浊; 塞→擦):大的[ta tə]→[ta də];哥哥 [kγ kγ]→[kγ gə] B、元音弱化:前、后元音→央元音 李家[li tCiA]→[li tCiə]
2019年1月29日星期二 26
3.5.4语流音变
3.5.4.4脱落 B、为了连读方便,儿化音节里韵尾-i -n常脱落。 ([i][n]韵尾与儿化的卷舌不协调,所以先减音 再儿化)如锅盖儿[kuo kaiə]→[kuo kɑə];小孩 儿[Ciɑu xai]→[Ciɑu xar];茶缸儿[tş’A kɑŋ]→[tş’A kăə](只留鼻化的痕迹) 英语音节的连读或语速加快时,常出现脱落现象。 如let us ――let’s, I am----I’m ,I shall– I’ll, I have – I’ve。
(1)开音节:是以元音结尾的音节。如: lai(来)、bao(包)。 (2)闭音节:是以辅音结尾的音节。如: kan(看)、dang(当)。
2019年1月29日星期二
12
二、普通话音节结构的主要特点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 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音节中声 母后面的整个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 韵尾三个部分。韵腹是韵母中开口度最大或听 起来最响亮的那个元音,它是韵母的核心。韵 头又叫介音,是韵母中位于韵腹之前的成分。 每一个韵母都必须有韵腹,但可以没有韵头和 韵尾。声调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 变化。最简单的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韵头 和韵尾,但必须有韵腹和声调。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

语言学概论复习(全)语音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发音的声音和音调。

不同的语言和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包括语音的音位、音系、音调等。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结构、变化和规律,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语音的正确使用对于交际和沟通至关重要,因此语音教育也是语言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学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符号与其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关系。

它涉及到语言符号的语用、语境、隐喻等方面,是语言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

语义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词汇、短语、句子等,其目的是揭示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规律和机制。

重新改写:语音是语言的声音,是承载语言符号系统的媒介。

它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交际功能的有意义声音,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双重属性。

在语言的音形义三个基本属性中,语音是第一属性。

语音的物理基础主要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元音是一种音素,与辅音相对。

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汉语拼音方案的字母代表的音属于元音。

元音的不同是由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

每个元音的音质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展这三个因素的结合决定。

文白异读指的是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具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白俗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形成系统的层次。

文读一般是读书音,使用于正式场合,来自权威方言或者民族共同语;白读是口语音,使用于非正式场合,是本方言自己的读音。

历史比较法是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祖语”的方法,是推溯方言或亲属语言的演变过程的有效方法。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能区别意义的线性单位。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几个音素。

音位的作用是区分词或语素的语音形式。

语文学是广义的语言学,研究古代书面语,旨在解读古典文献。

其发源地有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罗马,分别涉及构词法、文字、音韵、训诂、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

语言联盟指的是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是各语言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语言学概论名词解释部分1.音位: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也就是说,因为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

2.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3.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元音或辅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

如英语的所谓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

4.多义词:一个词有多个意义,它们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

5.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6.语法范畴: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

7.语素: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8.词的本义:词的这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9.意音文字:人们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之后,就直接借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或者在一个表意字的旁边加注读音,因而出现了意音文字。

10.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的声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

11.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线性的语音单位。

12.音位变体: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13.区别特征: 这种有区别音位的作用的发音特征,我们叫做区别特征。

14.反义词:语言中有很多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

反义词,是现实现象中矛盾的或对立的现象在语言中的反映。

分相对反义词和绝对反义词两种。

具有反义关系的两个词之间只需要有一个义项相对或相反就可以了。

15.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

音位(P66)1.凡是处于对立关系中而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几个音素必定分属几个不同的音位。

这说明,对立关系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分析音位的方法:挑选适当的词或语素,连续替换这个词的某个音,看能否形成别的词的读音。

如英语pill bill till dill kill。

3.音位变体4.处于互补关系中的相似的音素彼此不对立,即不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可归并为一个音位。

5.那么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是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叫做音位变体。

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6.音位和音位变体之间的关系,可理解为类别和成员的关系。

被选择的往往是常用或受其他临近音素影响较小的那一个。

7.音位的条件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的制约的。

如汉语的/a/,英语的/p/,日语的/h/。

8.音位的自由变体:变体之间自由替换,没有条件限制的。

如,i.东北有些地方平卷舌:[ʦʰ]、[tʂʰ]ii.武汉、南京等地的n、l:“男”与“蓝”。

名词解释1.语法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相互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语言片段的规则,叫做语法组合规则。

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构词法)和词组合成词组或句子的规则(句法)。

2.词法:语法研究常以词为界分为两部分,词以上的规则叫句法,词以下的规则叫词法。

词法包括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构词法)和词的变化规则。

3.构词语素变词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分为:构词语素: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主要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和派生词缀(词缀是只能黏附在词根上的语素,派生词缀黏附在词根语素上构成新词,也即增加了新的词汇义内容会改变了词的类别归属,如worker),构成一个词的词干,一个词除去屈折语素,就是它的词干。

变词语素:曲折词缀。

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不能构成新词,也即曲折词缀增加的是表示句法范畴的意义,而且总是不改变词的类别归属。

如books,语法条件说明可以搭配哪些词根。

4.语言的普遍特征:语言有个性,也有共性。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 音位和音位变体 中南大学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 音位和音位变体 中南大学

六、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从音质的角度来 分析的音位。主要指元音、辅音音位。 例:/a/、/b/、/t/、/∫/、/n/ 非音质音位:由音高,音重,音长的不同来 区别意义的音位。它包括调位,重位,时位。
• 1、调位: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 音高变化。
• 现代汉语中最重要的非音质音位。
4、随意替换性原则(参考)
随意替换性原则:具体语言或方言中可以自由替换 而无辨义作用的音归并在一起。 语音上不同的音素在同样的语音环境中出现,并且 在一切活语言环境中可以彼此替换,没有功能差别, 那么就属于同一个音位的自由变体。如方言 /n//l/→/n/的变体。 任何音系中,一个音位内的所有变体与另一个音位 内的所有变体相互具有辨义作用→对立性原则是最 根本的。 互补相似性原则将条件变体加以合并;随意替换性 原则将自由变体加以合并。
语言学概论第三章音位和音位变体中南大学
音位和音位变体
中南大学
音位学说的创立
语音间的细微差别与主观听觉是否一致?
最早提出音位的是波兰籍俄国人库尔德内。 他的学生克鲁舍夫斯基明确提出了“音位”, 而他的另一位学生谢尔巴则进一步发展了音 位理论,使音位理论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音位
•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 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社会功 能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和联系
两者只在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上相同,具体表现却 有根本性的差别。 音质音位在语流中总是要占据一定的片段位置,是 独立性较强的语音单位。超音质音位却不同。如调 位,本身并不在语流中占据某一片段,必须附着在 某一音节之上才能显示出自己作为音位的作用。重 位则必须在词(多音节)中才能显示其区别作用。 时位虽在语流中占有一定的片段,但其实质仍只是 某一音质音位在时间上的延长与否的对立。没有音 质音位,时位即无所附丽。

音素的名词解释语言学概论

音素的名词解释语言学概论

音素的名词解释语言学概论音素是语言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是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之一。

通过对音素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语言是如何组织和表达意义的。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音素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语言学中的重要性。

一、音素的定义音素是语言中的基本音位,它是指语音中可以在词汇和语法中起区分作用的最小单位。

音素与字母不同,它不是书写形式,而是发音形式。

每个音素都有具体的发音特征,可以通过发音器官的运动方式、发声部位和音调等来描述。

音素不同于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成分,由一个或多个音素组成。

而音素则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

音素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感知方法和产生方法。

感知方法是通过观察和记录母语者的发音,找出其中的共同特点;产生方法是通过调查不同语言中的发音特点,推测出音素的存在。

二、音素的分类音素可以按照发音特征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发声部位、发音方法和气流特点进行划分。

根据发声部位,音素可以分为声门音素(声带振动)、舌音素(舌尖、舌上、舌根等)和唇音素(嘴唇)。

比如,汉语中的 "m" 是一种唇音素。

根据发音方法,音素分为塞音、擦音、鼻音、近音、边音和元音等。

塞音是在发音过程中突然阻塞气流,在释放时产生爆破声,如英语中的 "p" 和 "b"。

擦音是气流通过阻碍的狭缝发出的声音,如英语中的 "s" 和 "sh"。

鼻音则是口腔气流被堵住,仅通过鼻腔传出,如英语中的 "m" 和 "n"。

近音则是声门略张,气流通过狭缝发出,如英语中的 "r" 和 "l"。

边音是气流通过舌尖、舌叶等狭缝发出的声音,如英语中的 "th"。

元音则是嘴型和舌位改变来产生的声音,如英语中的 "a"、"e"、"i"、"o" 和 "u"。

音素与音位关系辨

音素与音位关系辨

音素与音位关系辨武晓丽;曾小鹏【摘要】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对语音进行切分所得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的概念是局限在音质内部的范畴;音位是一种语言中可以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含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它既有音素的音质形式,又处于一个音位体系中,一定要考虑不同音位之间的关系,音位才有意义.音位变体依然有音位的性质,音节是由音位和调位、时位、重位等按照一定语言的组合规则组合而成的.而不是由音素组成的.【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0(011)004【总页数】4页(P450-452,463)【关键词】音素;音位;社会属性;音位变体;文字类型【作者】武晓丽;曾小鹏【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武汉430074;西南大学文献所,重庆,4007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09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对语音进行切分所得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关于音位的概念曾有过激烈的争论[1],目前争论的焦点多集中在对音位的归纳上[2]。

现在,学者对音位概念的论述基本达成一致,即音位是一种语言中可以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素意义在语音的自然属性(其实是自然属性的一项——音色,又叫音质,它不包括音高、音强和音长),音位则强调语音的社会属性。

两者尽管界限分明,但由于每个音位包含有具体的音质读音,所以在使用中容易出现概念移换的现象[3]。

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简称“邵本”)[4]邢福义的《现代汉语》(简称“邢本”)[5]等现代汉语教材,同以叶蜚声、徐通锵的《语言学纲要》[6](简称“叶、徐本”)为主的多本语言学概论有诸多牴牾。

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辨析音素和音位的关系。

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简称“黄、廖本”)认为[3]:“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邵本”认为,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普通话的音节一般由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和声调组成,前面四个都是一个音素[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音位和音素的关系
在语音学中,音位和音素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这两个概念都涉及到语音的基本单位——音。

但是,它们在语音学中的角色和意义却有所不同。

音位是指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分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也就是说,一个语音的变化能够改变单词的意义,那么这个语音就是一个音位。

例如,在英语中,/p/和/b/就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因为它们的区别能够改变单词的意义,如/pin/和/bin/。

同样地,在汉语中,/p/和/b/也是两个不同的音位,如/píng/和/bīng/。

音素是指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分意义的基本语音单位。

一个音素可以由多个音位组成,而一个音位也可以表示多个音素。

例如,在英语中,/p/和/b/是两个不同的音位,但是它们都可以表示一个音素/p/,因为这个音素的发音有两种变体。

同样地,在汉语中,/p/和/b/也都可以表示一个音素/p/或/b/,具体取决于它们出现的上下文。

因此,音位和音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
音素=音位+语音环境
也就是说,一个音素可以由多个音位组成,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这些音位的发音会有所不同,但是它们都表示同一个音素。

这个公
式与语音学中的“同音异调”现象密切相关。

如果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下可以表示不同的音素,那么就会出现“同音异调”的现象。

除了音位和音素,语音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音系。

音系是指一个语言中所有音素的集合。

一个语言的音系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按发音部位、按调性、按音素数量等。

通常情况下,一个语言的音系是由一定数量的元音和辅音组成的,每个元音和辅音都有自己的发音特点和语音环境。

音位和音素是语音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

音位是能够区分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素是能够区分意义的基本语音单位,一个音素可以由多个音位组成。

在语音学的研究中,对音位和音素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声音结构和语音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