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比较阅读
诫子书对比阅读
![诫子书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a73ec98910ef12d2bf9e75d.png)
•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静以修身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 B.夫君子之行 友人惭,下车引之 • C.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 人不知而不 愠 • D.车马仆从习惯为常 为人谋而不忠乎 •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 (1)非淡泊无以明志。 •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
• 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 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 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 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 《韩诗外传》注]“谊”同“谖”,遗忘,忘记。
•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8.结合文段,说说[甲][乙]两文各给你什么启示。(在少年时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努力学习,并且要珍 惜光阴,避免老了后悔。
• [乙]
• 学习就像织布一样,半途割断就会废弃,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 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
• 教育孩子要诚信,首先父母不能欺骗孩子,要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 要性。
【注】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障。③颐指气使:不 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 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 1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 (3)悲守穷庐:
(4)此即日习于傲矣
• (1)达到远大目标(2)振奋精神(3)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4)习 惯,熟悉
• (2)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 京城子弟变坏,没有一个不是因为“骄”“奢”这两字的
《诫子书》对比阅读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
![《诫子书》对比阅读复习精讲精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547f9b783e0912a3162a79.png)
诫子书对比阅读一〔甲〕夫君子之行,------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太宗尝谓皇属曰:“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①声色之娱。
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
每著一衣,那么悯蚕妇;每餐一食,那么念耕夫。
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②其喜怒。
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持③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④。
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⑤不可不察也。
〞 —— 戒皇族•国朝太宗类苑〔注〕①却:摒除。
②恣:任凭。
③持:依,凭借。
④吉:桔祥。
⑤贼:敌人。
〔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①无以广.才________②不能治.性________③太宗尝.谓皇属曰________④乃.可永久富贵________〔2〕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两处〕逆 吾 者 是 吾 师 顺 吾 者 是 吾 贼 不 可 不 察 也 〔3〕翻译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汝等勿鄙人短,勿持己长。
〔4〕阅读文章,根据语境填空。
小钟与你共同看到了这段文字,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你:我觉得太宗跟诸葛亮有共同的观点,诸葛亮说要“俭以养德〞,太宗那么具体地对皇族提出①“________〞(请用原句答复)的要求,食堂里张贴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也是这个意思。
钟:是的。
但是两个人告诫后人的目的还是有所区别的。
你:诸葛亮诫子的目的是②________唐太宗告诫皇属的目的是③________钟:哈哈,英雄所见略同。
对比阅读二【甲】夫君子之行,------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获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凝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麓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睛④,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5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那么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316c73e009581b6ad9eb0a.png)
《诫子书》对比阅读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一】【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参考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2.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
![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01e471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1.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①,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②,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注】①朴陋:粗俗鄙陋。
①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广才:(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03《诫子书》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
![03《诫子书》比较阅读-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考点)梳理与能力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a7e7ecf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e.png)
03《诫子书》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诫子书羊祜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①。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
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②。
今之职位,谬恩之加③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④言则忠信,行则笃⑤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⑥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注】①典文:管理文书。
②清异之名:清高:特异的名声。
③谬恩之加:误把恩惠赐给我。
作者自谦之辞。
④汝等:你们。
⑤笃:忠诚、厚道。
⑥不经之谈:缺乏根据的言论。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险躁则不能治.性治:修养B.才.须学也才:才干C.非吾力所能致.也致:给予D.闻.人之过闻:听说、听见2.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夫君子之.行B.能言之.年C.闻人之.过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动。
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5.甲、乙两文从学习与做人两个方面对子女进行劝诫。
你从中得到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发?【答案】1.C 2.D 3.(1)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学有所成。
(2)听说了别人的过错,耳朵可以听,而不要再去宣扬,三思之后再决定如何去做。
4.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5.示例:【甲】文中根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分析,诸葛亮告诫他的儿子,同时也告诫我们,在学习上要明确志向,珍惜时间,同时还要刻苦努力。
《诫子书》《狼》比较阅读
![《诫子书》《狼》比较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e23d55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de.png)
《诫子书》《狼》比较阅读《诫子书》比较阅读篇一、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①。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②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④奇之,稍稍宾客其父⑤,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⑥其然也,日扳⑦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为主旨,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
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日:“泯然⑧众人矣。
”译文: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注:①[隶耕]耕田为业。
②[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③[就]完成。
(④[邑人]同县的人。
⑤[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
⑥[利]认为有利可图。
⑦[扳]通“攀”,牵。
⑧[泯然]特点完全消失二、[甲] 言家事(诸葛亮)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809ee57fd5360cba1adbb3.png)
《诫子书》比较阅读训练四篇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2分)【甲】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诸葛亮《言家事》【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注: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慆(tāo)慢:漫不经心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悉.仰于官:________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__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9e9a0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b9.png)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诫子书》对比阅读(5篇)乙】《诫子书》与《周公诫子》的对比阅读周公诫子》中心内容是___儿子伯禽不要骄傲自满,要保持谦虚谨慎的美德,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轻视人才。
而《诫子书》中心内容则是告诫子孙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修身养德,不贪淫荒漫,不冒险躁动,要有志向,有远大的目标,才能致远。
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经常被人们用作座右铭,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静寡欲,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的目标。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___《诫子书》改写】君子的行为应该是静谧的,以此来修身养性,节俭为要,以此来增进德行。
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宁静的环境,就不能有远大的前程。
研究需要静心,才华需要研究,没有研究就无法扩展才华,没有志向就无法成就学问。
荒淫懒散就无法激发精神,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时间和年龄在不断流逝,意志和日子也在不断消逝,最终变得萎靡不振,与世隔绝,悲伤地守着贫穷的房屋,又有什么意义呢!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___忽长者轻慢同列。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颜之推《颜氏家训》改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益处。
但有些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认为高人一等,不尊重长者,轻视同辈。
这样做引起了别人的憎恨,就像对待仇敌一样,讨厌他们就像对待恶鸟一样。
这种用研究来损害自己的行为,不如不研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没有淡泊的心态,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急躁冒进就无法控制情绪。
③人疾之如仇敌:别人憎恨他就像仇敌一般。
④恶之如鸱枭:厌恶他像对恶鸟一样。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房屋,到时候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②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615efa2bb4cf7ec4afed088.png)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一、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嶷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
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
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
④赜(zé):精微,深奥。
⑤治:研究。
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诚子书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3b8950c850ad02de8041b1.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诫子书》对比阅读含答案(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1.标出下列语句的停顿。
年 /与时驰卿/今当涂掌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夫君子之行.(操守)意与日去.。
(离去)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3.翻译下列句子。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答: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5.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附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能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多推辞.孙权说:”我哪里要你攻读经书成为学官呢!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感到自己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读书. 等到适逢鲁肃到寻阳时,跟吕蒙讨论商议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的才略,不是过去的吴县的阿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离别数日后,就应当去掉老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情况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才告别.(二)【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比较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诫子书》比较阅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3c5b4af61fb7360a4c65bf.png)
一、《孙权劝学》和《诫子书》比较阅读(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 分)答: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 分)答: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 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
(2 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 分)答: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 分)答:。
二、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戒子书》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戒子书》](https://img.taocdn.com/s3/m/e70f87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a.png)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戒子书》(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节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丙】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坷,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孔子曰:“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魏武、袁遗,老而弥笃。
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
曾子十七乃学,名闻天下;苟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
此并早迷而晚寤也。
世人婚冠.术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①.,亦为愚耳。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有删改)[注]①因循面墙:沿袭保守,疲沓不振作,不学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非学无以广才./卿今者才.略B.及鲁肃过.寻阳/可以无大过.矣C.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D.世人婚冠.未学/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下列对【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B.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C.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D.二十以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的划线句子。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译文)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43439fb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a.png)
诫子书》课内及课外对比阅读(附译文)诫子书》对比阅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行为应该是静谧的,通过静心修身,节约俭朴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只有心灵宁静,才能取得远大的成就。
研究需要静心,才华需要研究,没有研究就不能增长才华,没有志向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
放纵和懒惰会使人失去精力,冒失和急躁会使人难以自律。
时间和岁月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没有行动,就会一事无成,孤独地守在荒凉的小屋里,又有什么意义呢?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汝父德薄,勿效之。
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XXX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译文:要努力啊,不要因为恶事很小而去做,也不要因为善事很小而不去做。
只有拥有才能和高尚品德,才能让人信服。
你父亲的品德不够深厚,你不要模仿。
可以读一下《汉书》《礼记》,有空时系统地阅读先秦诸子著作以及《六韬》《商君书》,对人的思想和智慧会有很大帮助。
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抄写完一遍《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但在途中丢失了,你可以自己去寻找研究这些东西。
XXX在将鲁国封给他的儿子XXX之前,告诫他不要因为封赏而骄傲自大。
XXX自己是XXX的儿子,XXX的弟弟,XXX的叔叔,同时还担任辅佐天子的重要职务,地位在天下也不低。
但是他仍然坚持要谦虚,不敢怠慢人才。
他认为,德行宽厚,要以恭敬来守护;土地广阔,要以俭约来守护;官位高贵,要以谦卑来守护;人多兵强,要以敬畏来守护;聪明智慧,要以愚笨来守护;博学多才,要以浅显来守护。
这六种品德都是谦虚的表现。
作为天子,能够得到众人的尊敬和四海的归附,正是因为他谦虚有德。
《诫子书》课内外比较阅读题型汇总及课外语段译文翻译
![《诫子书》课内外比较阅读题型汇总及课外语段译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c3af3f6dd88d0d232d46a36.png)
《诫子书》课内外比较阅读题型汇总及课外语段译文翻译(一)【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与子俨等疏》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①辞世②,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③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④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①黾(miǎn)勉:勉力。
②辞世:指弃官隐居。
③缅求:远求。
④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行.()⑵意与日去.()⑶每以家弊.()⑷至心尚.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3.乙文画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
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1.【答案】⑴操守,品德;⑵消失,逝去;⑶贫困;⑷尊崇,崇尚。
2.【答案】(1)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6615efa2bb4cf7ec4afed088.png)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一、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嶷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
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
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
④赜(zé):精微,深奥。
⑤治:研究。
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诚子书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诫子书》比较阅读2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诫子书》比较阅读2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5a3f62e518964bcf847ce2.png)
七下《诫子书》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一)【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淫.慢则不能励精()(2)年与时驰.()(3)以负.陛下()3. 下面加点的“之”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下车引之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 若臣死之日D.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4.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及卒,如其所言。
5. 【甲】文中,诸葛亮给了儿子哪些劝诫?6. 【甲】文中有“非淡泊无以明志”一句,请从【乙】文中找出表明诸葛亮“淡泊”的相关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一)1. 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2. (1)放纵(2)疾行,指迅速逝去(3)辜负3. C4. (1)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2)到了(他)死(的时候),果真像他所说的那样。
5. 劝勉儿子宁静,勤俭,立志,最忌怠惰险躁。
6. ①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家产只有八百株桑树,十五亩薄田。
(或:诸葛亮在世时,家产微薄。
)②诸葛亮在外当官,不做其他兼职营生增加自己的收入。
③诸葛亮死时,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和物品。
参考译文:先前,诸葛亮自己向后主表明说:“成都有桑树八百株,有不是很肥沃的田15顷,儿子兄弟的穿衣吃饭,他们都会有盈余。
诫子书对比阅读
![诫子书对比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9498b33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b.png)
诫子书对比阅读【甲】(诸葛亮《诫子书》)【乙】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译文: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
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
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咀嚼,吐出口里的食物,(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聪明睿智,并用不愚昧来保有他的人,必定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你)能不谨慎吗?”1.解释下边加横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孙权劝学》和《诫子书》比较阅读(一)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担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③则不能励精,险躁④则不能治性⑤。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2分)答:2、仔细阅读《诫子书》一文,说说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答: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公)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翻译下列句子。
(2分)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5、仔细阅读《孙权劝学》一文,说说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2分)答:6、读了以上两篇短文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2分)答:。
二、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三、《伤仲永》《诫子书》比较阅读【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分)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20、翻译下列句子。
(2分)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21、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3分)共同观点相通之处:根据(或理由):四、《诫子书》和陶渊明《与子俨等疏》【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节选)【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夫君子之行。
()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⑶每以家弊。
()⑷至心尚之。
()11.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以来,渐就衰损。
B.虽不能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汝其慎哉。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故时有物外之趣。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⑵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13.乙文画曲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4.家书,是亲人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载体。
同为家书,甲乙两文分别对孩子寄寓哪些深情厚望?五、文言文比较阅读理解《出师表》和《诫子书》有答案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题目(1-4)。
(共12分)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1)则不能励精,险躁(2)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3),意(4)与日去,遂成枯落(5),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1)淫慢:沉迷、滞迟。
(2)险躁:草率、急燥。
(3)年与时驰:年华随着时间流逝而虚度。
(4)意:意志。
(5)枯落: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1.解释下列短语:(1)开张圣听:(2)作奸犯科:(3)陟罚臧否:(4)俭以养德:(5)悲守穷庐: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2分)【】A.甲、乙两个选段都分别是诸葛亮对儿子和刘禅的劝诫。
B.甲、乙两个选段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甲段诸葛亮劝诫刘禅要亲贤远佞,做一个赏罚分明的明君。
D.乙段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身的总结。
4.诸葛亮分别给了儿子和刘禅什么劝诫?请结合原文谈谈你收获了什么。
(4分)答案一、《孙权劝学》和《诫子书》比较阅读参考答案:1、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意对即可)2、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意对即可)3、B4、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5、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
(意对即可)6、提示:本题可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养德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二、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参考答案】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2. 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2)(如果)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08年资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译文】(甲)周公诫子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我还(常常)洗一次头发,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惟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这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谦虚谨慎吗?”三、《伤仲永》《诫子书》比较阅读参考答案:19、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20、①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它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②用宁静修养身心,用俭朴培养品德。
21、观点:要靠后天持恒不懈,否则难以成才。
根据或理由:甲文:父亲醉心于眼前名利,致使仲永荒废学业;乙文:示例: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顽强意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四《诫子书》陶渊明《与子俨等疏》比较阅读答案:10.⑴操守,品德⑵消失,逝去⑶贫困⑷尊崇,崇尚11.D12.⑴如果不恬静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力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实现远大目标。
⑵读书有了收获,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13.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痛,对孩子的愧疚,对孩子的殷切期盼。
14.⑴甲文从静心学习,俭朴养德方面告诫孩子治学做人的道理。
⑵乙文劝勉儿子们要互相关爱、和睦相处;不慕名利,坚守道德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