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鉴赏
古诗词中常用意象分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解析意象是古诗中的情感载体. 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落花一、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二、因落花易逝,用以表达同情或思念之情。
三、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描写自然景物,构成一种优美的意境。
如:“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给人的感觉是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各种颜色的花儿在风中轻扬曼舞,美妙极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伴随着风雨之声,落花片片,满地缤纷,可以想见春天的美好和童子的天真烂漫之趣。
面对落花,唏嘘感叹:叹年华易逝,美丽不再。
就产生了同情或思念之情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是感叹命运无常,表达诗人李白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落花寓意昂扬向上的精神。
“花落春常在”清朝考生俞樾在礼部复试,以此句为诗开头,寓意希望在人间。
杜鹃一、表达凄凉、哀伤,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二、比喻忠贞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
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因其声凄惨,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
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柳一、是惜别之情。
二、是离愁。
A、柳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

诗歌鉴赏意象、意境考点归纳(一)意象与意境的定义①意象,“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
“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
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
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物象)。
②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
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
③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美好的春天如果意象是落叶,意境就是冷萧的清秋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二)常见的意象: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挺拔、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梧桐:凄苦、悲伤。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坚贞。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勇敢面对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荒凉、偏僻、离根,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恻。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寓意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寓意
哎呀呀,咱来说说古诗词中那些常见的意象及寓意吧!就好比月亮,你看李白写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月亮在这里就代表着思
乡之情呀!例子就是,当你一个人在外地,晚上看到那轮明月,是不
是也会突然想起家乡呢?还有柳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这柳树常常象征着离别呀!就好像和好朋友分别时,看着路边的
柳树,心里那股不舍劲儿就上来了。
再说说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它代表着坚韧不拔的品
质呢!就如同在困难中依然努力坚持的人,不畏惧严寒,努力绽放自己。
桃花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在这里是不
是有一种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觉呀?这就好像你回到小时候玩耍
的地方,发现一切都变了,只有那棵桃花树还在。
古诗词里的这些意象,就像是一个个神奇的密码,能让我们感受到
诗人当时的心情和情感。
鸿雁,那可是常常代表着书信和思念呢,“云
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哎呀,这多有意境呀!想想看,在等待远方亲人消息的时候,看到天上飞过的鸿雁,心里该有多期盼呀!
而流水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它常常寓意着时光的流逝,
就好像我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怎么也留不住。
这不就像我们小时候
总觉得时间过得好慢,长大后却发现时间飞逝得让人措手不及嘛!
我觉得呀,这些古诗词中的意象和寓意真的太有意思啦!它们让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古人的情感和心境,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
我们要好好去品味这些意象,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呀!。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和意境鉴赏

所谓意象,通常是指意与象,主观与客观两方面,也就是说,是诗人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的结合。即指诗歌中浸润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
5
6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柳有暮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02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01
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明月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李煜《望江南》: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 寒色暮,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01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骆宾王《在狱咏蝉》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虞世南《蝉》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完整版)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
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
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
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
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

诗歌鉴赏意境和意象-图文意象、意境赏析【考点解读】意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叫“意象”。
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2)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
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通过十一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为凄凉悲清的意境,表达了一个沦落天涯的孤独旅人的落寞、寂寥、怀乡的情感。
一个优秀的诗人,就是能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意象创造出深刻的艺术形象,营造出不朽的意境。
【题型分析】1、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答题时景、情、境三个方面三方面缺一不可。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技巧】①注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注意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考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两点,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在这种情况下,应多从诗人的生平、抱负或标题思考,避免出错。
【答题步骤】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描述诗歌意境)。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意象、意境)考点解读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林、大漠孤城之类。
诗人在抒发主观情感时,往往借助这些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这些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就成了“意象”,它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而多个意象构成“意境”。
一、意象(景象)(一)意象的含义诗人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采用寄情于物的方式,通过描写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的物象上,使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情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二)常见意象的特点和寓意1.松柏——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韧,具有一种凛然正义的品质。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其一)》:“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2.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
葱茏绿竹代表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格或象征隐士君子。
如苏轼《于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3.柳——“柳”者,“留”也。
柳枝依依,缠绵悱恻,古人常借柳抒发送别怀人的离愁别绪。
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分别时诗人对友人的眷恋。
又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在杨柳依依的岸边,词人的离别之情油然而生。
4.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是君子。
如宋代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歌颂了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意境与赏析

常见意象:1、 望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
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唐代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宋代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失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 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 燕归来”(晏殊《浣溪沙》)“落花流水”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死亡的焦虑忧伤。
此 外,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 扁舟。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用流水这一意象来比喻愁怨的浓厚和不绝。
4、 长亭——陆上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5、 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 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 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6、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

古诗鉴赏之诗歌意境常用术语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因此,把握意境就得关注意象特点及作者情感。
一)表现阳刚之美的1、雄奇阔大(雄浑壮丽):这种意境的诗词往往在写景的时候,雄奇壮美,气势磅礴,抒情则奔腾震荡,语言方面它往往是渲染夸张,惊心动魄。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旷放开朗”:写景往往是脱尘拔俗,虚实相生;抒情的时候往往是旷大开朗,舒缓绵长,语言方面一般就是健朗明快,奇谲俊逸。
3、苍凉悲壮:写景色方面,往往是苍茫阔远,峭拔萧疏,抒情方面往往是豪纵雄健,慷慨悲凉,语言方面往往是古朴遒劲。
4、深邃沉郁:这类诗词,它一般的特点是,内容上深蓄厚积,感情深沉,曲回郁结,在语言上往往是不事雕琢,绝少夸张,长于以情事动人。
二)表现阴柔之美的1、浓艳瑰丽:这类诗词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酒边花下,盛装美人;它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往往是浓抹彩绘,刻意雕琢;它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往往是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2、清幽静谧:这类诗词的意境,往往它所描写的题材大多是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飘逸情绪。
3、清新素雅:这类的诗词一般说来,作者所描写的也大多是大自然的景物,青山绿水,芳草鲜花,比较素淡。
或者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
它的表现手法往往是细致纤丽的、清奇婉转的,好像是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4、凄凉哀婉:这类诗词,所表现的情事环境大多是哀伤凄冷的,往往以凄婉楚恻来打动人心。
读这类诗词,它可以引发人们的畏惧和悲悯,用一种悲剧的方式来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如李清照《声声慢》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寥廓、雄奇、开阔、旷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秀美、恬淡、淡雅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悲壮、悲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清、阴冷衰败、孤寂“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古诗鉴赏中的意象与意境

此诗无一“ 字 , 情” 却无处不含“ 。请从三 、 情” 四 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 的一 个字 , 在对全 诗 并 整体感悟的基础上 , 简要分析诗 人在这两 句诗 中是 如何营造意境的。 本题 的切入点是“ 诗眼” 与意境 。起句交代无眠 的客观原因——秋气 萧瑟凄 清 ; 次句剪 辑 了一个 典 型 的动 态 场 景— — 频 剪 烛 花 , 现 了诗 人 难 耐 的 寂 凸 寞、 孤独与愁苦 。三 、 四句 由叙事宕 开一笔 而写景 , 如 何 排 遣 这 无 边 的 孤 独 ?还 是 睡 觉 吧 。低 眉 恰 见 , 床 上 铺 满 斑 驳 的 月 光 、 娑 的 梧 桐 叶影 , 片 冰 凉 。 婆 一 个 “ ” , 仅 再 次 渲 染 天 气 之 凉 , 是 烘 托 了 心 凉 字 不 更 境 的 的孤 寂 与 凄 凉 。结 句 妙 用 顶 针 , 首 户 外 , 桐 翘 梧 缺处 , 一轮皓月。诗人 的内心似乎暂时获得 了超脱 , 然而望月怀人 , 心潮又起 , 如何能安然入睡呢?一个 “ 字, 缺” 不仅 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 , 也暗示 出诗人失落 、 遗憾的心情。 答 案 :凉 ” “ ” 既写 天 凉 , 写心 境 的孤 寂 。 “ ,凉 字 又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 月 , 渡( 过 顶针 ) 巧妙 ; 愁情 、 凉床 、 月影和梧桐 , 共同营造 出孤寂 ( 离愁 别怨 ) 的意 境 。( “ ” , 答 缺 字 言之 成 理 亦 可 。 ) 意象与意境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呢? “ ” 境” 象 和“ 是互相关联却又不尽相同的两个 概 念 。象 , 本指《 周易》 里的卦象 , 它的涵义从一开始就 是具体的 。而境却 有境界 、 境地的意思 , 它的范围超 出于象之 上。象是 具体 的物 象 , 境是 综 合 的效应 。 象 比较 实 , 比较 虚 。意 象 就 是 意 中之 象 , 客 观 物 境 是 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 出来 的具体的艺术形 象 , 构 成 诗 歌 意 境 的 一 些 具 体 的 、 小 的部 件 ; 是 细 意 境 的范 围 比较 大 , 常 指 整 首 诗 , 句 或 一 句 诗 所 营 通 几 造 的 境 界 , 一 组 或 一 串 意 象 构 成 的 有 机 的 整 体 画 是 面。从形式上 看 , 意象 与词 句相 关 , 意境 则 与全 篇 ( 或全句) 对应。 例如 , 马致远 的《 天净 沙 ・ 秋思 》 “ 中, 枯藤 ” 老 “ 树” 昏鸦” 夕阳”断肠人” , “ “ “ 等 就是含有情感 的单 个 意象 ( 再 是 生 物 学 意 义 上 的 物 象 了 ) 而 这 些 意 象 不 , 又有机地组成了晚秋树木凋零 , 游子怀 乡 , 凄清苍凉 的画面, 构成 更 大 的意 境 。 般来说 , 诗像不像诗 , 有无诗味 . 主要看意象 ; 诗 美 不 美 , 无 意 蕴 , 主要 看 意 境 。王 国 维 云 :文 有 则 “ 学之工不工 , 亦视其 意境之有 无与其深 浅而 尔。 由 ” 诗味到诗美 , 实际上就是 由意象到意境 的挖掘过程 。 因此 , 在诗词 中 , 点是意象 , 点却是意境 。 起 终 ( 者 单 位 : 南省 祁 东县 职 业 中专 ) 作 湖
赏析古诗的意象意境.ppt

意在哪里?情归何处?
由“象”寻“意”
借景抒情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 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 景物构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乡愁、别情
意象的情感(2)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
答: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 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藕花、人家等景物。 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之情。
托物言志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 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问:本诗中“孤鸿”意象有什么特点?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缺月挂疏桐,缥缈孤鸿影。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分析意象表述要用 ——— 名词
2.意象的赏析要抓住意象,联系意象前后描写性文字, 挖掘意象中隐含的意义。
意象的情感(1)
露从今夜期,月是故乡明(杜甫)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
早小 有荷 蜻才 蜓露 立尖 上尖 头角
古诗常见意象鉴赏模板

芭蕉:常与 孤独忧愁凄 凉特别是离情别绪 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 心心舒卷有舍情。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 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 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 许,梦逐芭蕉雨。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现 凄凉之音。
雄浑壮阔 苍茫辽远 苍凉悲壮 闲适恬淡 清幽明净 清新明丽 孤寂冷清 恬静优美 幽僻冷寂 高远深邃 淡雅幽远 萧瑟凄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具体。比如 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 为什么而“感伤”。
一般表达式
“本诗通过描写……等景物,营 造了……氛围(描绘出一幅……的图 画) ,表达了……的感情。”
特别提示 :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
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 进行具体阐释。
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
独注恨:长此沙词谪是去作,者江由潭淮春溪草鄂萋岳萋转。想中到听自凭己命反运不的如摆鸟布,。只深能切在而海含
运留后贬为睦州司马,在赴睦 蓄地表现内心的酸楚和悲愤。
州途经苕(音条)溪时所作, 五六两句借白云明月寄托对梁
是寄给也在贬谪中的朋友梁耿 耿的思念。白云飘忽不定,自
的。① 晴川:晴朗的原野。 己的思念之情也悄悄地随着远
② 解携:与友人分手。③ 平 去的白云飞向天涯,诗人伫立
芜:杂草丛生的地方。④ 长沙:溪畔,凝神远望,不觉月亮已
原指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 上,照彻前溪后溪。最后诗人
这里借指梁耿。 问:诗人通过 借连绵不断、延伸天涯海角的
哪些意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萋萋芳草 写自己竭力从离愁别
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 恨中解脱出来而终于无法解脱
鉴赏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篇

之意“杨花”“子规”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流
象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
·
意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
境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20
·
梧桐
高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意 象 意 境
梧 桐 —— 遇 秋 先 陨 —— 悲 秋 之 情 —— 孤 独 失 意 者 。 (凄凉悲伤)
23
2、花草类
高
考 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专 题
花落:凋零,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
辅导深沉喟叹和哀愁,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 对
古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晏殊《浣溪沙》:“
代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陆游《
歌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如:“正是
鉴赏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写
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26
高 菊花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赏之意象畏权菊贵—,—坚临守秋晚而节开—,—凌志冰士傲。霜——不 意 如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 境曾吹落北风中。”
27
·
高 菊花
考
专
题 辅
菊——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
导 古 代
——隐士。 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
考 专 题 辅 导 古 代 诗 歌 鉴 赏 之意 象 意
它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
诚信 体 主 能有化 李几, 煜多的从愁而《增虞?强美恰诚实诗似人的一》表江词达春中效水的果向诗东句。流:如南“ ”何唐问 ,后君 将 : 愁 一 的 长 无 情 深绪幅 故 时江 形度,喻生 都 无象,《 现 代 汉 语 词 典为觉动 金 刻化因一得的陵不,此江自画在,可该己春面翻以站句,守信用。的水:波确在遂愁词涌切城。成情人浪地楼读流简此感上。着传直刻受眺这它千跟仿到望样,古这佛作浩把令的江回者荡抽人名水到感东象想为 诚 信 ?句一了情流的象样他的的愁出。,
古诗词中的物象、意象、境象

古诗词的物象、意象和意境我国古典诗词一向以含蓄蕴藉为美,山水诗词是古典诗词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主要特征是题材来源的广泛性、多元化及其意境世界的宏博与精奥。
每一首山水诗词的背后都有一祯独特的风景。
古人登山观瀑,临江泛舟,仰观天宇,俯视山川,高山、奔流、江海、世间万物,就是最普通的一草一木都成为诗人抒怀言志的载体,都有着其“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意象之美。
传统山水诗词以自然特有的山水清音、万物欣欣向荣等意象,蕴含着古人深沉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唯美地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
古典诗词中的山水意象,色彩纷呈,意义深远,是宇宙生命美妙的自然呈现,是山川草木、日月风云藉诗人妙笔而获致的美的律动。
古诗词“言有尽而意无穷”,使有限的物象有了无限的意韵,品味其独特的审美意蕴,感悟诗中所昭示的深刻道理,使人领悟到传统文化之深之博之美,使人获得对宇宙、人生的理性认识和励志生命的人文品性。
一、什么是“物象”“物象”指物体的具体形象,一般来说作品中的物象,就是指的实物的名称。
其中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等。
如:树木中的柳、樟;草本植物中的荷、兰花、芦苇。
禽类的乌鸦、鹰、鸡、鸭、鹅;兽类中的虎、狼、犬、兔。
天上的风、云、雷、电、雨、雪、日、月;地面的山、河、湖、海。
还有人工制造的桥、楼、绸缎、汽车、飞机等等。
如果在这些物体前面加上圆、方、长、短、弯、直等。
形容词。
以及青、绿、黄、红、紫、白等色彩词呢?就成了可感的具体形状了。
如果再加上硬、柔、韧一类形容词,就可知某些物体的质地了。
当然,我们之所以能从某些诗词作品中感知这些物体的“具象”,这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的。
二、什么是意象?象,就指的是物象。
意,即指心意。
而“意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形象,它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因此,意象即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
朱光潜写过一篇题为《诗的意象与情趣》的文章。
他指出:“意象是个别事物在心中所印下的图影,概念是同类许多事物在理解中所见出的共同性”。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赏析⼀、杨柳。
它源于《诗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起。
“柳”与“留”谐⾳,古⼈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许多⽂⼈⽤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等。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上⾼楼万⾥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限牵挂。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许,⼀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黄时⾬”⼏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梧桐。
1、⾼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洁美好品格之意。
如“凤凰鸣矣,于彼⾼岗。
梧桐⽣矣,于彼朝阳”(《诗经·⼤雅·卷阿》),诗⼈在这⾥⽤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岗;梧桐疯长,⾝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洁美好。
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托物寓意的⼩诗,以⾼⼤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之处,写出了蝉的⾼洁,暗喻⾃⼰品格的美好。
庄⼦在《秋⽔》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飞于北海,⾮梧桐不⽌。
” 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类的鸟。
它⽣在南海,⽽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之处。
这⾥的梧桐也是⾼洁的象征。
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同⽣同死,且梧桐枝⼲挺拔,根深叶茂,在诗⼈的笔下,它⼜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如:“梧桐相待⽼,鸳鸯会双死。
”(唐孟郊《烈⼥操》)⼜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诗中⽤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3、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风吹落叶,⾬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成了⽂⼈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诗歌鉴赏之形象、物象、意象、意境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 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 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 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 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 “鸟空 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 凄凉之情。
C、以景托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
愁”,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 面之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 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 壮阔而悲凉。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 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 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 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 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融 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 白色恐怖。
例 1 、王维《山居秋暝》一诗,营造了 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

诗歌鉴赏中的意象及象征意义一、草木类:1、草木的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开满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点出了时代更替、物是人非的盛衰兴亡之感。
2、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黄叶、枫叶、落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时光飞逝,漂泊。
):如《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黄叶就是勾起游子思乡的东西,异旅他乡,仰望苍穹的碧蓝,只见黄叶飘飞,不由使游子联想自身漂泊异乡的怅惘,勾起寂寞乡愁。
4、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
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5、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
《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6、梅花(气节、高洁、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如《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一、什么叫意象?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
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描写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常见意象及其特定意义:(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 长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 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 酒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5.白云思友、思亲。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 莼羹鲈脍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4. 双鲤鲤鱼代指书信,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鱼雁、青鸟、青鸾:代表书信、信使。
)5.捣衣也表达游子思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6.小楼思恋故国、思乡怀人。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意象赏析与鉴赏方法

初一语文诗歌鉴赏意象赏析与鉴赏方法一、定义1.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
例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此散曲是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十一个意象组成。
练习: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找出诗中所有的意象:▲“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诗中的所抒之“情”、所言之“志”,就是主观之情“意”;“象”是指诗人在现实中感受到的客观物象,诗中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所叙之事、所描之人,就是客观之物“象”2.意境:是指情景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这种境界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并使读者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
例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作者通过诗中那些冷落衰败的意象,构成了萧索悲凉的深秋的意境。
▲鉴赏意境就要从作者所描绘的风物、景象入手,把握作者贯穿其中的思想感情。
即象——境——情。
练习:月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色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本诗通过描写哪些意象,体现了怎样的意境?描写了月夜、人家、星星、虫声、绿色的窗纱等景物。
烘托月夜的寂静。
表达了诗人喜悦(惊奇、喜爱)的心情。
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1)意象是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可以感知的,实在的,具体的,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意境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构成的生活图景或艺术氛围。
2) 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意境是由一个个意象组合融合而成。
3) 意境和意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依赖。
没有意象,不能构成意境;没有意境,那些物象只是一盘散沙,没有灵魂。
4.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1、抓画面2、激起联想与想象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6、常见题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氛围?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是最常见的题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
什么是意象
• 所谓意象,通常是指意与象,主观与客观两方 面,也就是说,是诗人的立意与所描写的物象 的结合。即指诗歌中浸润了诗人情感的物象。
• 诗歌中的意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又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 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
•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是诗 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 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乐府诗: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李煜: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2、表现生生不息和希望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A
6
芭 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 蕉 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 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 舒卷有舍情。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 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 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
A
7
梧桐 表示凄苦、寂寞、惆怅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 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 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 个愁字了得。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 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 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A
12
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诗经·黍离》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 说东周大夫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 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 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 伤感之情。
A
14
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 桑榆。”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 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 非晚。”(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桑榆:指
日落处,表示晚年。整句解释:早年的时光消逝,如 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A
15
菊花象征 : 高洁、隐逸、脱俗
A
10
1、“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 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 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A
11
(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 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 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 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 借。
A
19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 它经常出现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古诗词中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 喻小人或凡夫俗客。
李商隐:于今腐草无萤火,
终古垂柳有暮鸦。
秦观: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A
20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 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 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 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 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 旁。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A 一分愁滋味。 8
梅花 象征高洁、不屈不挠的品格。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 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 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 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
陆游《卜算子》: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 零落成泥碾作尘,
香来。”诗句既写出了 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 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 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 的艺术效果。
李商隐: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鸿雁、青鸟:在古 代诗歌中是传书的 信使。
李清照: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A
21
孤雁(孤鸿、断鸿):
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
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A
13
登洛阳故城
•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 鸦噪暮云归古堞, 雁迷寒雨下空壕。
• 可怜緱gōu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 茂盛的庄稼中生长着很多野草,过去的人在这里筑城 哪知道辛劳?潺潺流水向东流过,城市变了模样,自 北而来的山势起伏,宫殿巍峨高大。在傍晚的烟云笼 罩下,乌鸦乱叫飞到古老的矮城墙上。凄冷的雨中大 雁迷了路,伫立在空旷的城壕里。可惜缑氏山修仙得 道的仙人,还在西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上尽兴吹笙。
桃花象征 : 美女的容颜
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牡丹象征 : 高贵、富贵
• 杨花象征 : 飘零、离散
例: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A
16
•
二、动物类: 杜鹃、乌鸦、鸿雁、青鸟、鹧鸪 沙鸥、蟋蟀、鸣蝉 、 猿猴、燕、 鱼
A
17
•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
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 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 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 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 悲苦联系在一起。
• 李白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 阳暮。”
A
Hale Waihona Puke 18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商隐《锦瑟》: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杜鹃啼叫声像是 “不如归去,不如 归去”,它的啼叫 容易引起人们的 “乡愁乡思”。
只有香如故。借梅 花来比喻自己备受 摧残的不幸遭遇和 不愿同流合污的高
尚情操。
A
9
松柏:象征孤直、顽强
《论语》:“岁寒,然后 知松柏之后凋也。”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 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 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 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 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 人
A
2
写景,则借景抒情 咏物,则托物言志 景、物——客观之“象” 情、志——主观的“意”
A
3
意象类别
1、植物类 2、动物类 3、乐器类 4、自然类 5、送别场所
A
4
一、植物类(比喻或象征)
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 兰花、菊花、牡丹、桃花、杨花
A
5
芳草 1、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 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