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药(理气药)
中药“理气药”的药性功效

中药“理气药”的药性功效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机失调之气滞、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称行气药。
其中行气力强者,又称为破气药。
一、理气药的性味功效本类药物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主归、胃、肝、肺经;辛香行散、味苦能泄、温能通行,故有疏理气机的作用,并可通过调畅气机而达到止、散结、降逆之效;主要用于治疗气机失调之气滞、气逆证。
药理研究表明,理气药具有抑制或兴奋胃肠平滑肌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利胆、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以及调节子宫平滑肌、祛痰,平喘、兴奋心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升压等作用。
二、理气药的作用因作用部位和作用特点的不同,它们又分别具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降逆止等功效,其分别用于治疗脾胃气滞所致腹胀痛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三、理气药的配伍使用本类药物,须针对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药物,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如胃气滞,应选用理气调中药:其中饮食积滞所致者,配伍消导药;湿热阻滞所致者,配伍清热祛湿药:寒湿困脾所致者,配伍苦温燥湿药;兼脾气虚者,配伍补气健脾药肝气郁滞,应选用肝理气药:其中肝血不足者,配伍养血柔肝药;肝经受寒者配伍暖肝散寒药:兼有血阻滞者,配伍活血祛药。
肺气滞、应选用理气宽胸药:其中外邪客肺所致者,配伍宣肺解表药:痰饮阻肺所致者,配伍祛痰化饮药。
四、理气药的禁忌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五、常用理气药主要有陈皮(橘红、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青皮、枳实(枳壳)、木香(川木香、土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玫瑰花、梅花、娑罗子、薤白、大腹皮、甘松、九香虫、刀豆、杮蒂等。
理气药

枳实
胃肠积滞气滞,
破气除痞
食积气滞 便秘腹痛 泻痢后重 急腹症 胸痹、结胸
化痰消积 气滞胸胁疼痛
产后腹痛
近年:治脏器下垂、升高血压
煎服3-9-30g。炒后性较平和。 孕妇慎用。
附药:枳壳(果实去瓤)
行气开胸,宽中除胀。
枳实功用特点
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
积导滞。 善破气消积,化痰除痹。主 治痰阻气滞之胸脘痞满或疼 痛(胸痹、结胸)。 近年治脏器下垂、升高血压
理
气
药
一、含义:以疏理气机,治疗气 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 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其味辛能行,苦能泄降,性温散寒,芳 香悦脾开胃舒畅气机,故有——
二、性能特点:多辛苦温而芳香。
主入脾、胃、肝、肺。
三、作用:理气、行气、降气、破气
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 行气止痛、破气散结
四、应用:
气机阻滞 气滞证 气逆证
香 附(香附子)气病之总司
疏肝解郁 ——肝郁胁痛、 乳房胀痛 调经止痛 ——肝郁痛经、 月经不调 理气调中 ——气滞腹痛证
妇科调经之要药
使 用 注 意
用法:煎服6~9克。醋炙止痛力 强。
•鉴别用药
木香-香附
同: 二者均有理气止痛之功,并能宽中消食,均用于治 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食少诸症 ,二者可配伍使 用。 异:木香- 药性偏燥,主入脾胃,善治脾胃气滞之食积
枳
实
苦、辛、酸,温。 脾、胃、大肠
枳实 行气力猛,善于破气消积除胀, 枳实处方名: 枳实 食积腹痛便秘,泻痢里急后重 枳实苦心微寒,味苦主降泄,味辛能散结。归脾胃经, 多用。 同种植物 主入气分,具有破气滞,消痰湿两大功效,为破气消积之 中文名: 苦辛微寒 主药。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食积化,气 生枳实、枳实、只实、枳实片、小枳实、陈枳实:偏于破气消滞 食积不化 脾胃大肠 利则后重除。凡属积滞内停,气机受阻而见痞满胀痛者, 炒枳实 :偏于散积消痞 脘腹疼痛 不论气血痰食等皆可配伍使用。寇宗奭:“枳实,性酷而 英文名: 破气除痞枳实【医】immature bitter orange〔中药〕 速。”朱震亨:“枳实泻痰,能重墙倒壁,滑窍破气之药 行气力缓,善于行气宽中除胀, 化痰消积 也。”因其破气力胜,久服伤人正气,若非体壮邪实者, 枳壳 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多用。 非其所宜。
第十五章 理气药

第十五章理气药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理气药性味多辛苦温而芳香。
其味辛能行,味苦能泄,芳香能走窜,性温能通行,故有疏理气机即行气、降气、解郁、散结的作用。
并可通过畅达气机、消除气滞而达到止痛之效,即《素问》“逸者行之”、“结者散之”、“木郁达之”之意。
因本类药物主归脾、胃、肝、肺经,以其性能不同,而分别具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功效。
理气药主要用治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肝气郁滞所致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肺气壅滞所致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使用本类药物,须针对病证选择相应功效的药物,并进行必要的配伍。
如脾胃气滞,要选用调理脾胃气机的药物,因于饮食积滞者,配伍消导药;因于脾胃气虚者,配伍补中益气药;因于湿热阻滞者,配伍清热除湿药;因于寒湿困脾者,配伍苦温燥湿药。
肝气郁滞,应选用疏肝理气的药物,因于肝血不足者,配伍养血柔肝药;由于肝经受寒者,配伍暖肝散寒药;用于瘀血阻滞者,配伍活血祛瘀药。
肺气壅滞,应选用理气宽胸的药物,因于外邪客肺者,配伍宣肺解表药;因于痰饮阻肺者,配伍祛痰化饮药。
本类药物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部分理气药具有抑制或兴奋胃肠平滑肌作用,或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或利胆等作用;部分理气药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中枢抑制、调节子宫平滑肌、兴奋心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升压或降压、抗菌等作用。
本类药物现代多用于治疗胃炎、肠炎、消化道溃疡、多种肝病、胆结石、胆囊炎以及慢性支气管炎等。
陈皮chenpi《神农本草经》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
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西等地。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
产广东新会者称新会皮,广陈皮。
切丝,生用。
【性能】辛、苦,温。
归脾、肺经。
中药8行气药123

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小肠疝气(shànqì),乳房胀痛,乳核
乳痈;食积气滞,嗳气(ǎiqì)吞酸,胃脘胀痛;气滞血瘀徵瘕
积聚(jījù)等症。
中医技术
第三页,共21页。
枳实(zhǐ shí) 【性味归经】辛、苦、酸,微寒(wēi hán)。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 破气消积,化痰(huà tán)散痞。 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用于脘腹刺痛(cì tònɡ),关节痹痛,妊娠水肿、湿疹、高血压。
中医(zhōngyī)技术
第二十一页,共21页。
急喘逆气,频尿 尿遗的致所寒虚胱膀,足不阳肾及经痛 、疝寒,痛胀腹胸的致所滞气郁寒于用
。寒散肾温,痛止气顺 治主能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医(zhōngyī)技术
第七页,共21页。
荔 枝 核 【性味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 行气(xínɡ qì)散结,祛寒止痛。 1.用于肝经寒凝的寒疝腹痛(fù tònɡ),睾丸。 肿痛 2.用于肝气郁滞(yù zhì),胃脘久痛及妇人气滞血瘀所致的经前产后腹痛
用于肝气郁滞(yù zhì)或肝胃不和胸胁、脘腹胀痛、疝痛及虫 腹痛。
中医技术
第十一页,共21页。
青 木香(【m性ù味归x经i】ā辛n、ɡ苦),酸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 平阳(pínɡ yánɡ)止痛,解毒消肿。
用于眩晕(xuànyùn)头痛,胸腹胀痛,痛肿疔疮,蛇虫咬
中医技术
第十二页,共21页。
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破气散结等不同功效。
适应症 :
1、具有理气健脾 作用的药物,主要用 治脾胃气滞 所致脘腹
理气药

枳实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 酸橙及其栽培 变种或甜橙的 干燥幼果。
枳实
【药材性状 】
本品呈半球形,少数为球 形,直径0.5~2.5cm。 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 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 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 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 略隆起,黄白色或黄褐 色,厚0.3~1.2cm,边 缘有1~2列油室,瓤囊 棕褐色。质坚硬。气清 香,味苦、微酸。
枳实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辛行苦降,善破气 除痞、消积导滞
能行气化痰以消 痞,破气除满而 止痛
枳实应用
1.破气消痞,用于胃肠气滞证 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配山楂、麦芽、 神曲等同用,如曲麦枳术丸 胃肠积滞,热结便秘--配大黄、芒硝、厚 朴等同用,如大承气汤 湿热泻痢、里急后重--配黄芩、黄连同用, 如枳实导滞丸
佛手
【饮片性状】
为类椭圆形或卵圆形的 薄片,大小不一。顶 端稍宽,带有3~5个 手指状的裂瓣,外皮 绿色或橙黄色,有皱 纹及油点。果肉白色, 有凸凹不平的筋脉点 或线纹。质硬而脆, 易折断。气香。味微 甜后苦。
佛手
【性味归经】温;辛、苦、酸;归肝、 脾、肺经。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 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 少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 泡茶饮;或入散剂。 【禁忌】阴虚血燥、气无郁滞者慎服。
乌药
【来源】 为樟科小乔 木植物乌药 的干燥块根。
乌药
【药材性状】
根呈纺锤形,略弯曲,两 头稍尖,中部膨大成链珠 状,称“乌药珠”。长 5~15cm,直径1~3cm。 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 细纵皱纹及须根痕,或残 留细根,并有横生环状裂 纹。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浅棕色,稍显粉性, 中心稍深有浅棕色花纹。 气微香,味微苦辛。
第十五章理气药

如五皮饮。
【用法用量】煎服,5~10g。
思考题(第十五章)
1.何为行气、破气、疏肝解郁、理气和中? 2.理气药主要适用于哪些脏腑的哪些病证? 3.简述枳实与厚朴功用之异同。 4.香附与柴胡均能疏肝,试述其性能及临床应用 有何异同? 5.比较木香、香附、乌药在性味、功效特点上的 异同点。
【性能】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应用】 1.胸痹证
治寒痰阻滞、胸阳不振所致胸痹证,如 瓜蒌薤白白酒汤等。亦若治痰瘀胸痹。 2.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 治胃肠气滞,泻 痢里急后重;尚治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 胀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
乌 药 《本草拾遗》
【性能】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应用】 1.肝气郁滞诸证 2.食积腹痛 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如青皮丸。 此外,尚可用于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久疟痞快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使用注意】性烈耗气,气虚者当慎用。
青皮与橘皮 来源、功用之异同
大 腹 皮 《开宝本草》
Areca Peel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 Aresa catechu L.的 干燥果皮。又名槟榔衣。产于海南,广西、云 南等地。冬、春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剥下果皮, 打松,置水中浸泡,晒干,再打松。除去外果 皮。生用。
【性能】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行气畅中,利水消肿。 【应用】 1.胃肠气滞证 2.水肿,脚气肿满
木香、香附、乌药在性味、功效特点上的异同点
相同:均能理气止痛。 不同:木香—辛温香燥,能升能降,可行周身之气。 偏于行脾胃、大肠气滞,且可健脾消食。 香附—芳香性平,偏于疏肝调经,为理气及妇
科要药。 乌药—辛温气淡,作用较木香平和,偏于行气
理气药

(3)微寒,兼清肝热――肝有郁热,胁内疼痛
2.杀虫
内服――杀蛔虫(少用,苦楝皮效果更佳) 外用――杀虫止痒――疗癣
青木香 (了解)
一、药用来源: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缠绕草本 植物马兜铃的
根
青木香
二、性味归经、功效 及应用:
辛、苦,寒。归肝、胃经。
1.行气止痛:
(1)止痛作用强,消胀作用不明显; (2)药性寒凉――热性气滞疼痛较常用 (3)皆能解毒――饮食不洁、秽浊物引起的腹痛
1、其性较猛,行气作用强于陈皮,耗气作用明显 2、既能行脾胃之气,又能行肝气 3、更长于疏肝
枳实 (掌握)
一、药用来源: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酸 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
幼果
二、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 :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枳实
功效
破气除痞
化痰消积
主治病证
食积证、胃肠热结气滞证
痰滞胸脘痞满,胸痹结胸
二、性味归经、功效及应用 :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
木香
功效
行气止痛
主治病证
脾胃气滞证 泻痢里急后重 腹痛胁痛,黄疸
香附 (掌握)
一、药用来源:
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
根茎
二、性味归经、功效 及应用: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1.疏肝理气-肝郁气滞证 特点:
(1)止痛为主,也可消胀 (2)作用部位广泛,通利三焦 上:行气宽胸――胸闷 中:行气宽中 下:疏肝――以疏肝为要
失和降,恶心呕吐者。
(3)力强而不破伤
2.燥湿化痰
湿痰、寒痰咳嗽
青皮(熟悉)
一、药用来源:
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 及其栽培变种的
理气药介绍

Definition
凡能通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 药物,称为理气药,又称行气药。其中理气作用 强者,称为破气药。
Effect 大多气香性温,其味辛、苦、善于行散或泄降, 具有调气健脾,行气止痛,顺气降逆,疏肝解 郁或破气散结等功效。
Indication
适用于: 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
[Source] 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橘 Citrus reticulate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干燥果皮。
[Producing area and Collection] 广东、四川、福建和浙江等省。秋末冬初果实成熟 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以陈久者为佳,故 称陈皮。广东新会者称广陈皮、新会皮。切丝,生 用。
理气药歌 理气之药记心中,刀豆乌木共沉青; 香橼佛手檀香附,橘核荔核楝橘红; 二枳柿蒂八月札,玫瑰绿梅九香虫; 枸橘薤白娑罗子,还有青木及甘松。
详
解 刀豆、乌木、木香、沉香、青皮、 香橼、佛手、檀香、香附、橘核、 荔枝核、川楝子、陈皮、化橘红、 枳壳、枳实、柿蒂、八月札、玫瑰花、 绿萼梅、九香虫、枸橘、薤白、甘松、 娑罗子、青木香。
影响各脏腑 气机的运行
肺失宣降、肝失疏泄、 脾胃升降失司
肺失宣降 肝气郁滞
胸闷不畅,咳嗽气喘
胁肋疼痛,胸闷不舒,疝气疼痛、 乳房胀痛或结块以及月经不调;
脾胃气滞, 升降失司
见脘腹胀满疼痛,嗳气泛酸, 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气机不畅可分为气机阻滞和气机上逆,治疗气滞证的理气药被称为 具有行气作用,治疗气逆证的理气药被称为具有降气作用。
香 附 Rhizoma Cyperi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Indications] 1. Stagnation of Qi in the stomach and spleen
中药理气药

【相似药物比较】
陈皮 辛苦温
长于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多用于脾胃气滞证及寒痰、湿痰。
脾肺
来源:橘 性味:辛苦温 功效:行气 治证:气滞证
青皮 苦辛温
肝胆胃
偏入肝胃,长于疏肝破气,消积 化滞;
多用于肝气郁滞及食积腹痛,癥 瘕积聚。
枳实
【药用来源】
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脾、燥湿化痰
【性能特点】
辛、苦、温。归脾、肺经
理气健脾
功效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陈皮
退出
【临床应用】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1.脾胃气滞证
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配苍术、厚朴等同用,如 平胃散
食积气滞,脘腹胀痛--配山楂、神曲等同用, 如保和丸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痛、呕吐--配藿香、苏 叶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
多。寒实结胸浑不热。
按伤寒太阳经症。表未解而医遽下之。表邪乘虚入 里。在五六日便坚口渴。日晡潮热。上至心下。 下至小腹硬满而痛不可按者。乃大结胸也。宜大 陷胸汤主之。或心下硬满。按之则痛。是必待按。 然后作痛。况止在心下。则小腹之不硬痛可知矣。 热征于前。故曰小结胸也。宜小陷胸汤主之。或 水饮停胸。水结胸也。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或 热多烦躁。热实结胸也。如大柴胡六一顺气汤。 皆可选用也。或寒多无热。寒实结胸也。枳实理 中汤主之。
脾虚痰湿犯肺--配党参、白术同用,如六君 子汤
【临床应用】
理气健脾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3.呕吐、呃逆证。
--配伍生姜、竹茹、大枣如橘皮竹茹汤 脾胃寒冷,呕吐不止--配生姜、甘草同用,如姜橘汤
4.胸痹证。本品能行气通痹止痛。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配伍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
医学 理气药

概述
【含义】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 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称行 气药。
【性能特点】 多辛苦温而芳香,主归脾、肝、肺经。
味辛能行散,味苦能疏泄,芳香能走窜, 性温能通行,有疏理气机即行气、降气、 解郁、散结的作用;并可通过畅达气机、 消除气滞而达到止痛之效。
【适应范围】主要用治气滞或气逆证。 1.脾胃气滞所致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
【处方名】乌药。
【药性】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 温肾散寒。
乌药辛散温通,长于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为寒郁气滞及下元虚冷常用之品。
【应用】 1. 寒凝气滞,胸腹胀痛,气逆喘息,疝气 疼痛,经寒腹痛。 2. 膀胱虚冷,遗尿尿频。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荔枝核《本草衍义》
2. 而呕使吐治 白•苍之、治脾术术升中呃虚、、焦降逆失茯厚寒有。运苓朴湿序,、辛;脾。痰甘香胃湿草而气犯。滞行肺,,者脘善,腹配疏胀半理痛夏气、、呕机党恶、参泄条、泻畅,中配焦
3. 辛湿行痰••苦治寒治治胸泄食外痰痹积感而,胸气风宣咳中滞寒肺嗽气,,止痰塞脘内常咳短多腹伤配,气胀湿。生,痛滞为姜既配,之、治燥枳配腹竹痰湿实山痛茹之化、楂、等要生痰、呕;姜药神吐,。曲、。又;泄温泻化,寒配痰,
【药性】苦、辛、酸,微寒。归脾、胃经。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散痞。
枳实辛散苦泄,沉降下行,长于破气 导滞,消痰散结,且气锐力猛,前人 有冲墙倒壁之说。适用于积滞胀满及 痰湿胸闷等证。
【应用】
1. 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
通。辛行苦降,善破气除痞、消积导滞。
2.痰阻气滞治,饮胸食痹积滞,,结脘胸腹痞。满行胀气痛,化配痰山以楂消、麦痞芽,、 破气除满神而曲止;痛。
理气药 概述

含义:又称行气药。以疏理气机为主要功效, 治疗气机不畅之气滞证、气逆证的药物。 药性:辛,苦,温,气味芳香。归脾、胃、肝、肺经。 通过调畅气机而达止痛、散结、降逆之效。 功效: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行气止痛、 破气散结、降逆止呕。 适应范围:气滞证、或气逆证。 1.脾胃气滞 - 脘腹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 腹泻或便秘等。 2.肝气郁滞 - 胁肋胀痛,抑郁不乐,疝气疼痛, 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等。 3.肺气壅滞 - 胸闷胸痛,咳嗽气喘等。
13
范旭阳 fanxuyang
玫瑰花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应用】1.肝胃气痛,食少呕恶。 2.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 3.跌扑伤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
14
范旭阳 fanxuyang
梅花(绿萼梅)
【药性】微酸,平。归肝、胃、肺经。 【功效】疏肝和中,化痰散结。 【应用】1.肝胃气痛,郁闷心烦。 2.梅核气。 3.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煎服,3~5g。
11
范旭阳 fanxuyang
佛手
【药性】辛、苦、酸,温,肝、脾、胃、肺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 【应用】1.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2.脾胃气滞,胃脘痞满,食少呕吐。 3.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煎服,3~10g。
12
范旭阳 fanxuyang
香橼
【药性】辛、苦、酸,温,肝、脾、肺经。 【功效】疏肝理气,宽中,化痰。 【应用】1.肝胃气滞,胸胁胀痛。 2.脾胃气滞,脘腹痞满,呕吐噫气。 3.痰多咳嗽。 【用法用量】煎服,3~10g。
15
范旭阳 fanxuyang
药名 共同
玫瑰花
梅花
疏肝解郁。肝。 温。 平。 温。脾。 和血止痛。 跌仆损伤 胃,肺。 化痰散结。 梅核气。
第八章 理气药

4、胸痹。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 气通痹止痛。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可配伍 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肝气乘脾(木克土)所致的 腹痛、腹泻者,可配白术、白芍、防风。如痛 泻要方。
青
皮(熟悉)
青 皮(熟悉)
一、来源:同橘皮,但药用其幼果或未成熟果 实(青色)的果皮,幼果为“个青皮”,未成 熟果皮为“四花青皮”, 二、药性: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三、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陈
皮(掌握)
一、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柑橘属成熟果皮。又名 红皮(王好古称)。 处方用名:广陈皮、广柑皮、广皮、新广皮、 橘皮等。新会皮以广东新会产的新会柑、茶 枝柑的柑皮为佳。 二、药性:辛、苦,温;气芳香。归脾、肺经。 三、功效: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四、应用 1、行气健脾:本品主归脾经,善治脾胃气 滞。 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恶心吐或大便泄泻者。 偏寒阻气滞者可配白术、木香等。如宽中丸。 偏寒湿中阻者可配苍术、厚朴等。如平胃散。 兼脾气虚弱者可配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等。如五味异功散。
一、药性: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 二、功效: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三、应用 1、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寒凝气滞者:可配香附、砂仁。如“沉香降气散”。 痰饮内停者:可配半夏,茯苓等。如“沉香化气 丸”。 若属脾胃虚寒者(脘腹冷痛):可配肉桂、干姜、 附子等。如“沉香桂附丸”。
现代研究认为:行气药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某些行气药能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使其 收缩加强,紧张性增加,从而有利于胃肠积 气的排除消除或缓解痞满、胀痛等症状。 2、某些药物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消 化吸收功能,起到健脾胃的作用。 3、某些药物还能抑制胃肠蠕动,缓解胃肠 道平滑肌痉挛而止痛。
《中药学》行气药

第十四章 行气药
四、配伍应用 行气药的使用应根据病症的部位和病机的不同,选择和配伍相适 宜的药物。脾胃气滞因于饮食积滞者,宜与消食药配伍;因于湿 热阻滞者,宜与清热除湿药配伍;因于寒湿困脾者,宜与苦温燥 湿药配伍;因于脾胃气虚者,宜与补中益气药配伍。肝郁气滞, 因肝经受寒者,应与散寒暖肝药配伍;因于肝血不足者,应与养 血柔肝药配伍;肝郁气滞而月经不调者,应与活血调经药配伍。 肺气壅滞因于外寒客肺者,当与宣肺解表药配伍;因于痰饮阻肺 者,当与祛痰化饮药配伍;胸痹而有气滞血淤者,当与活血祛淤 药配伍;咳喘由肺肾两虚者,当与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药配伍。 五、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作用 峻猛的破气药更易耗气伤胎,故孕妇慎用。行气药含挥发性成分, 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耗散,影响疗效。
第十四章 行气药
三、性能特点 本类药多为芳香之品,有疏畅气机之功, 而辛能行散,温能通畅,故行气药性味一般为 辛味,有的兼有苦味;且多为温性,具有清热 作用者为寒性。本类药多归脾胃经;部分药物 还能行气疏肝,可归肝经;少数药物兼能宣降 肺气,还可归肺经。其中降气之品具有沉降之 性。本类药除川楝子有小毒外,其余药物在常 用量下则无毒。
第十五章 消食药
五、使用注意 消食药作用虽然缓和,但部分药也有耗气之弊, 素体脾胃虚弱而常停食者,当调养脾胃为主,不宜单 用或过用消食药,以免再伤脾胃,故素有“久服消人 之气”之说。对暴饮暴食,食积时短,症情急重者, 当用涌吐法尽快吐出胃中宿食,消食药则缓不济急。
第十五章 消食药
山楂 Fructus Crataegi 鸡内金Endothelium Corneum Gigeriae Galli
二、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物均有消食的功效,在脾胃消化功能不足 时,有代脾胃消化饮食的作用。适用于食积停滞,症 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 失常(秘结或溏泻。溏泻则泻下不爽,泻下物酸腐臭 秽,且多腹痛则泻,泻后痛减),矢气臭秽等。
理气药

理气药
理气药概述
含义:凡以疏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 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理气药(行气药)
主治:气滞证,气逆证。 药性特点:本类药物多为辛温之品,主归 脾、肝、肺经。
理气药概述
作用与适应证:
(1)理气健脾:脾胃气滞(脘腹胀满、食欲不 振、嗳气吞酸、恶心呕吐等症)。 (2)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心烦易 怒、疝气痛、乳房胀痛等症)。 (3)降气止咳平喘:肺气壅滞(胸闷胸痛、咳 嗽气喘等症)。 (4)行气止痛:气滞诸痛。
橘叶:
性味归经—辛、苦,平,归肝 经。 功效—疏肝行气、散结消肿。 应用—用于胁肋作痛、乳痈、 乳房结块等。
【附药】
化橘红: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 脾经。 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应用—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及 食积呕呃胸闷等。
香附
莎草科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
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疏肝理气
功效 调经止痛
香附
1.疏肝理气:用于肝郁气滞证之胁肋胀痛。 配伍柴胡、白芍等,如柴胡疏肝散。为疏 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
香附
2.调经止痛:治疗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 痛。配伍当归、柴胡、川芎等,如香附芎 归汤。香附为妇科常用药,李时珍称其为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香附
【用量用法】煎服,6~12g。醋制可加强止 痛之功。
行气止痛
木香
为菊科植物木香、川木香的根。
木香
木香
行气止痛:治疗气滞诸痛。为行气止痛 之要药。尤宜于肠胃气滞者。 ⑴脾胃气滞证,脘腹胀痛。配砂仁、藿 香等,如木香调气散。 ⑵脾虚气滞之脘腹胀满,食少等。配伍 砂仁、党参、白术等,如香砂六君子汤
中药学_理气药

【功效应用】
胸胁胀痛—柴胡、香附
肝气郁滞 1.疏肝破气 乳房胀痛或结块—柴胡 乳房肿痛—金银花、蒲公英 寒疝疼痛—乌药、小茴香 气滞脘腹疼痛—大腹皮
气滞血瘀之癥瘕积聚—三棱、丹参
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嗳气吞酸—山楂
2.消积化滞 气滞甚—木香、槟榔或枳实、大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或入丸散。 醋炙疏肝止痛力强。 【使用注意】本品药性峻烈,易伤元气,故气虚者 慎用。 青皮辛散温通,苦泄下行,其气峻烈,能疏肝胆, 破气滞,散积聚,对肝气郁滞,胁痛乳胀,乳房结 块,及疝气肿痛等证,最为常用。亦可用治 癥 瘕积 聚、食积停滞之证。本品药性峻烈,易耗伤元气, 故气虚者当慎用。
青
皮 (Ⅱ)
【来源】为橘及其 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 成熟果实的果皮, 5~6月间收集自落的 幼果,晒干,称为 “个青皮”,7~8月 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 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 至基部,晒干,习称 “四花青皮”。生用 或醋炙用。
【处方名】青皮、小青皮、均青皮。
【药性】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蛔虫等引起的虫积腹痛--槟榔、使君子 杀虫 疗癣--焙黄研末调膏外涂。
川楝子功效行气止痛、杀虫疗癣。本品苦则
能泄,寒可胜热,主入肝经,作用重在疏肝 泄热。主治肝郁化火诸痛证、热疝作痛(疝痛 属肝热者)、虫积腹痛、头癣。 川楝子有毒,内服过量可致中毒。中毒的主 要表现为肝脏损害、中毒性肝炎、胃及小肠 炎症、内脏出血、血压下降、呼吸循环衰竭、 甚至死亡。
行 气 止 痛
破气行滞止痛--气滞胸胁疼痛---川芎
寒凝气滞--桂枝
产后腹痛--芍药等分为末服用, 或当归、益母草
痰阻胸阳—胸痹—瓜蒌、薤白、桂枝 3.化痰 除痞 心下痞满-水饮停于心下,脾胃虚弱-白术 心下痞满,食欲不振—厚朴、白术 痰热结胸,胸脘痞满,痰黄难咯 —黄连、瓜蒌、半夏
理气药 行气药

理气药理气药(drugs for regulating Qi flow),以疏畅气机、消除气滞、平降气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又称行气药。
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疏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以理气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气方。
此类药物大多辛、苦、性温、气味芳香,辛行苦降温通、芳香疏泄,分别可调脾气、和胃气、舒肝气、理肺气,故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破气散结、顺气宽胸、降气止呕、平呃、平喘等作用。
理气药适用于气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呕逆等症。
所谓气滞,就是指气机不畅、气行阻滞的证候。
多由于冷热失调、精神抑郁、饮食失常以及痰饮湿浊等因所致。
根据理气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又可分为行气药(含调气、匀气、疏气、顺气药)、降气药、破气药3类。
依据理气药的归经部位及治疗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理脾和胃药、疏肝解郁药、疏肝和胃药和通宣理肺药4类,如下:①理脾和胃药。
主要用于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使脾胃气滞,升降失常,气机紊乱而出现脘腹痞满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爽、里急后重等脾胃气滞的病证。
常用药有橘皮、枳实、枳壳、木香、乌药、沉香、降香、檀香、甘松、刀豆、柿蒂、厚朴、大腹皮、路路通、天仙藤、紫苏梗等。
②疏肝解郁药。
主要用于情志失调、或寒暖不适、或瘀血阻滞,致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出现两肋胀痛,烦躁易怒,疝气腹痛,睾丸坠胀,经闭痛经,乳房胀痛或生结块等病证。
常用的疏肝解郁药有香附、青皮、橘核、川楝子、天仙藤、路路通等。
③疏肝和胃药。
主要用于情志不遂,肝气横逆,胃失和降,肝胃气滞,胸胁胃脘攻冲作痛,恶心呕吐,嘈杂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脉弦等证。
常用的疏肝和胃药有佛手、香橼、青木香、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花等。
④通宣理肺药。
主行肺气郁滞,有宣降肺气、宽利胸膈及化痰止咳等作用。
主要用于外邪犯肺,或痰湿阻肺,肺失宣降,胸闷喘咳,及痰滞寒凝气阻,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闷作痛,喘息咳唾的胸痹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中——消胀兼降胃气,略有止呕之效
---------------------------------------------------------------------------------------------------------------------橘核——橘的种子
性味苦,平
归肝经
陈皮 辛、苦,温 归脾、肺经
功效
行气调中、燥湿
行气调中
用于中焦脾胃气滞,出现脘腹胀满,不论寒热虚实
均可用
长于消胀,止痛较弱
气滞有寒 +温里药
气滞有热 +清热药
气滞有虚 异功散+四君子汤 同湿/利湿/化湿药
橘皮竹茹汤——用于脾胃气滞,出现恶心呕吐【张
仲景】中焦兼气滞均能用
理气散结,止痛
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煎服,3~10g 橘络——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
性味甘、苦,平
归肝、肺经
行气通络,化痰止咳
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煎服,3~5g 橘叶——橘树的叶
性味辛、苦,平
归肝经
疏肝行气,散结消肿
适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煎服,6~10g。
气滞有热 +清热药 气滞有虚 脾胃 +补气健脾药
肝血虚 +补肝血药 肝阴虚 +补肝阴药 实——①湿浊(水湿)加气滞 +除湿/利湿/化湿药 ②有痰 +化痰药 ③有瘀血 +活血化瘀药 ④饮食积滞而引起的气滞 +消食药 ⑤寄生虫、肠虫干扰胃肠功能,造成气滞 +驱虫药 ⑥大便不通,不能通降,存有气滞 +泻下药 -------------------------------------------------------------------------------
陈皮辛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青皮/青橘皮/青陈皮 苦、辛,温 归肝、胆、胃经 功效 疏肝破气、破气消积
青皮与橘皮区别: 一老一嫩——橘皮:成熟的果皮,成熟采收
青皮:芸香科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干燥果皮 产地同陈皮 5~6月间收集自落的幼果,晒干,称为“个青皮” 7~8 月间采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四瓣至基部, 除去瓤肉,晒干,习称“四花青皮”。
行气疏肝——肝脏 行气宽胸——胸肺(肺气壅滞) ------------------------------------------------------------------------------痞证——痞胀、痞满、痞闷
整个胸部或胃脘部似痛非痛、似胀非胀(不典型腹胀,胀又软软的,有象敲鼓一样 的鼓音)的一种阻塞不通的感觉,很压抑、很堵得慌(胃下垂) 心下如覆盘【张仲景】 ------------------------------------------------------------------------------性味:偏温(多数) 偏寒(两味)川楝子(有毒)、青木香 辛味 ------------------------------------------------------------------------------[不典型行气药] 柿蒂 ------------------------------------------------------------------------------配伍: 气滞有寒 +温里药
使用注意:因证选药
三因致宜:中病即止(行气药耗气,过用易造成对正气的耗伤) 病证禁忌:同芳香化湿药,偏于温燥
伤阴、伤津、气虚者慎用 用法用量:芳香药不宜久煎,保护其芳香气 ===========================================================================
②胃气上逆,主 止呕 生姜[止呕圣药] 半夏[止呕圣药] [化痰药] 藿香 芦根 竹茹 枇杷叶
破气——行气作用比较强的作用 ------------------------------------------------------------------------------归经:行气调中——中焦脾胃
寒痰亦可
用法
煎服 3~9g
用量
补充:
道地产地——新会橘皮
广陈皮——茶枝柑的一种成熟果皮
两者等同入药
-----------------------------------------------------------------------------------------------------------------------
行气药
行气药——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
青木香、薤白、柿蒂、檀香 九香虫(炒用) [行气止痛兼有补肾阳] 玫瑰花、绿萼梅 大腹皮 刀豆、甘松 [行气强兼止痛] 厚朴、砂仁、白蔻、紫苏
小茴香 [血中气药——活血化瘀兼行气强] 川芎、郁金、姜黄、三棱、莪术 [驱虫药] 槟榔 [消食药] 莱菔子 ------------------------------------------------------------------------------以疏畅气机为主要功效,长用于治疗气滞证的药物 ①胀 ②痛 ③痞满、痞闷 理气——具有气机调理作用(行气和降气)[观点 1] 行气药——降气只是部分药物兼有的功效 [观点 2] 降气——①肺气上逆,主 咳喘,
燥湿
①平胃散——湿阻气滞,中焦水湿停滞,阻碍了气
即能够祛除痰浊,又能减 机;橘皮即行气又燥湿同时发挥
少痰的生成
②燥湿化痰
脾为生痰之源,脾为湿困,湿阻气滞,往往对痰的
生成更有助长,通过其行气燥湿,有利于减少生痰
之源,一旦生成,又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因其温燥,
适合湿痰(湿痰咳嗽)
二陈汤——常用于湿痰咳嗽,有利于湿痰的蠲化,
化橘红——芸香科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外层果皮 性味辛、苦,温 归肺、脾经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适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食积呕恶,胸闷等; 煎服,3~10g [古代橘红指橘皮,有两层,外面的一层是红的,里面的一层是白的,把里面的 一层白的把它刮掉,剩下的红的那一层外皮,叫作橘红 现古方橘红≈化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