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气药总结
行气药(理气药)

调中——消胀兼降胃气,略有止呕之效
---------------------------------------------------------------------------------------------------------------------橘核——橘的种子
性味苦,平
归肝经
陈皮 辛、苦,温 归脾、肺经
功效
行气调中、燥湿
行气调中
用于中焦脾胃气滞,出现脘腹胀满,不论寒热虚实
均可用
长于消胀,止痛较弱
气滞有寒 +温里药
气滞有热 +清热药
气滞有虚 异功散+四君子汤 同湿/利湿/化湿药
橘皮竹茹汤——用于脾胃气滞,出现恶心呕吐【张
仲景】中焦兼气滞均能用
理气散结,止痛
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煎服,3~10g 橘络——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
性味甘、苦,平
归肝、肺经
行气通络,化痰止咳
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煎服,3~5g 橘叶——橘树的叶
性味辛、苦,平
归肝经
疏肝行气,散结消肿
适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煎服,6~10g。
气滞有热 +清热药 气滞有虚 脾胃 +补气健脾药
肝血虚 +补肝血药 肝阴虚 +补肝阴药 实——①湿浊(水湿)加气滞 +除湿/利湿/化湿药 ②有痰 +化痰药 ③有瘀血 +活血化瘀药 ④饮食积滞而引起的气滞 +消食药 ⑤寄生虫、肠虫干扰胃肠功能,造成气滞 +驱虫药 ⑥大便不通,不能通降,存有气滞 +泻下药 -------------------------------------------------------------------------------
中药行气药

中医技术
九 香
痿 , 腰 膝 酸
用 于 胃 寒 胀
]
功 能 主 治
痛痛 理
。, 气
虫 肝止
胃痛
气,
痛温
,中
肾助
虚阳
阳。
[
中医技术
呕 吐 噫 气 ,
于 肝 胃 气 滞
]
功 能 主 治
痰, 舒
多胸 肝
香
咳胁 理 嗽胀 气
橼
。痛 , ,宽
脘中
腹,
痞化
满痰
,。
用
[
中医技术
气 浮 肿 , 小
气 滞 , 脘 腹
中药行气药
橘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恶心呕吐及痰湿壅滞所致的胸膈满闷 或痰饮呕吐
中医技术
青 皮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肝、胆、胃经
[功能主治]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胀痛,小肠疝气,乳房胀痛,乳核, 乳痈;食积气滞,嗳气吞酸,胃脘胀痛;气滞血瘀徵瘕 积聚等症。
]
功 能 主 治
便胀 下
大
不闷 气 利, 宽
腹 。大中
皮
便, 不行
爽水
,消
水肿
肿。
胀用
满于
,湿
脚阻
[
中医技术
中医技术
川楝子
【性味归经】辛、寒,有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 舒肝,行气止痛,驱虫。 用于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胸胁、脘腹胀痛、疝痛及虫积
腹痛。
中医技术
青 木香【性味归经】辛、苦,酸寒。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平阳止痛,解毒消肿。 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痛肿疔疮,蛇虫咬伤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功效总结完整版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功效总结完整版引言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来源、性质、功效、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学科。
中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世界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中药的功效进行总结,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桂枝:发汗解肌,调和营卫。
(二)发散风热药银花:清热解毒,散风热。
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二、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石膏: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知母:清热生津,滋阴降火。
(二)清热凉血药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三)清热解毒药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三、泻下药(一)攻下药大黄:泻下攻积,清热解毒。
芒硝:泻下软坚,清热消肿。
(二)润下药火麻仁:润肠通便,滋阴润燥。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四、祛风湿药(一)祛风湿散寒药独活:祛风湿,散寒止痛。
细辛:祛风湿,散寒解表。
(二)祛风湿清热药秦艽:祛风湿,清热利尿。
防己:祛风湿,利水消肿。
五、利水渗湿药(一)利水消肿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泽泻:利水渗湿,清热泻火。
(二)利湿退黄药茵陈:清热利湿,退黄疸。
金钱草: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六、温里药(一)温中散寒药干姜: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附子:回阳救逆,温肾助阳。
(二)温经散寒药肉桂:温经散寒,助阳化气。
吴茱萸:温经散寒,止痛止呕。
七、理气药(一)行气药陈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二)降气药沉香:降气止痛,温中止呕。
枳实:破气散结,消胀止痛。
八、活血化瘀药(一)活血止痛药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活血止痛,行气解郁。
(二)活血调经药红花:活血调经,祛瘀止痛。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九、止血药(一)凉血止血药地榆:凉血止血,清热解毒。
侧柏叶:凉血止血,清肺止咳。
(二)化瘀止血药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化瘀止血,清热解毒。
十、补气药(一)补气健脾药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行气药介绍

柿蒂
43
柿蒂 苦平胃
降气止呃——呃逆。
善降胃气,凡胃气上逆之呃逆,无论寒热虚实皆宜, 为止呃要药,如丁香柿蒂汤。
44
青木香
45
行气药学习要点
1.掌握行气药的含义、功效和主治。 2.功效比较:陈皮青皮,木香香附。 3.特点:
药性寒温:性寒凉的行气药:枳实、枳壳、川楝子、青木香 力量强弱: 破气药:枳实、青皮 作用部位: 肝(胆):青皮、香附、川楝子、荔枝核、佛手、青木香
行经小腹胀痛及癥瘕积聚等。
胸中气滞:胸闷不舒。
2
四、性能特点:味辛(苦),性温(寒),归脾胃肝胆,
川楝子、青木香有毒。
五、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应根据病位、症状特点与病情的轻重,选择适宜的药物。 2.证候禁忌。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不宜过用,故气阴不足者慎用。 3.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
作用部位,力量强弱,药性寒温。
力缓。主行脾胃气滞,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治在脾
9
枳实 苦辛酸凉 脾胃大肠 橙的幼果
10
枳实 辛苦微寒脾胃大肠
一、破气消积——胃肠气滞证。
既善破气,又能导滞,为破气消积除痞要药,长于破 胃肠之气结而消积导滞。如大承气汤,枳实导滞丸。
二、化痰除痞——痰浊胸痹,痰热结胸,痰壅胸 痛痞塞咳嗽。
如枳实薤白桂枝汤,小陷胸加枳实汤,导痰汤。
本品功效相当于青皮与陈皮功效之和。
27
玫瑰花
2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9
玫瑰花 甘微苦温肝脾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肝胃气痛,月经不调, 经期乳房胀痛,跌打伤痛。
30
绿萼梅
31
32
绿萼梅 微酸涩平肝胃肺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肝胃气痛,梅核气。
理气药

枳实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 酸橙及其栽培 变种或甜橙的 干燥幼果。
枳实
【药材性状 】
本品呈半球形,少数为球 形,直径0.5~2.5cm。 外果皮黑绿色或暗棕绿 色,具颗粒状突起和皱 纹,有明显的花柱残迹 或果梗痕。切面中果皮 略隆起,黄白色或黄褐 色,厚0.3~1.2cm,边 缘有1~2列油室,瓤囊 棕褐色。质坚硬。气清 香,味苦、微酸。
枳实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辛行苦降,善破气 除痞、消积导滞
能行气化痰以消 痞,破气除满而 止痛
枳实应用
1.破气消痞,用于胃肠气滞证 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配山楂、麦芽、 神曲等同用,如曲麦枳术丸 胃肠积滞,热结便秘--配大黄、芒硝、厚 朴等同用,如大承气汤 湿热泻痢、里急后重--配黄芩、黄连同用, 如枳实导滞丸
佛手
【饮片性状】
为类椭圆形或卵圆形的 薄片,大小不一。顶 端稍宽,带有3~5个 手指状的裂瓣,外皮 绿色或橙黄色,有皱 纹及油点。果肉白色, 有凸凹不平的筋脉点 或线纹。质硬而脆, 易折断。气香。味微 甜后苦。
佛手
【性味归经】温;辛、苦、酸;归肝、 脾、肺经。 【功能主治】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用 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 少呕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 泡茶饮;或入散剂。 【禁忌】阴虚血燥、气无郁滞者慎服。
乌药
【来源】 为樟科小乔 木植物乌药 的干燥块根。
乌药
【药材性状】
根呈纺锤形,略弯曲,两 头稍尖,中部膨大成链珠 状,称“乌药珠”。长 5~15cm,直径1~3cm。 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有 细纵皱纹及须根痕,或残 留细根,并有横生环状裂 纹。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浅棕色,稍显粉性, 中心稍深有浅棕色花纹。 气微香,味微苦辛。
2024版《中药学课件行气药》

06
行气药的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
Chapter
市场需求分析
医疗保健需求
01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药行气药在医疗保健领域的需求
不断增长。
科研需求
02
中药行气药的独特疗效和药理作用吸引了众多科研机构的关注,
对相关研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国际化需求
03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中药行气药也面临着更广阔的
金铃子散
由金铃子、玄胡索组成,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的功效, 适用于肝气郁滞、化火所致的胸腹胁肋疼痛、口苦口干等 症。
配伍禁忌与注意事项
禁忌与补气药同用
行气药具有破气、耗气的作用, 与补气药同用可能降低补气效果, 甚至加重病情。
注意药量控制
行气药的药性多较峻猛,使用时 应注意药量控制,避免过量使用 导致不良反应。
市场竞争挑战
随着中药市场的不断扩大,中药行气药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科研创新
未来中药行气药的研究将更加深入,药理 作用和疗效机制将得到更清晰的阐释,为
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产业升级
未来中药行气药产业将朝着规模化、 标准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产业 链将更加完善,质量控制水平将得 到提高。
常见配伍方剂举例
越鞠丸
由香附、苍术、川芎、神曲、栀子等组成,具有行气解郁、 疏肝理脾的功效,适用于气、血、痰、火、湿、食等郁滞 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等症。
柴胡疏肝散
由柴胡、陈皮、川芎、香附、枳壳等组成,具有疏肝理气、 活血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气郁滞所致的胁肋疼痛、胸闷 善太息、情志抑郁易怒等症。
Chapter
陈皮
来源与药用部位
理气药 行气药

理气药理气药(drugs for regulating Qi flow),以疏畅气机、消除气滞、平降气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
又称行气药。
用以调理气分疾病,能疏畅气机,可使气行通顺,以理气药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理气方。
此类药物大多辛、苦、性温、气味芳香,辛行苦降温通、芳香疏泄,分别可调脾气、和胃气、舒肝气、理肺气,故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破气散结、顺气宽胸、降气止呕、平呃、平喘等作用。
理气药适用于气滞、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呕逆等症。
所谓气滞,就是指气机不畅、气行阻滞的证候。
多由于冷热失调、精神抑郁、饮食失常以及痰饮湿浊等因所致。
根据理气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又可分为行气药(含调气、匀气、疏气、顺气药)、降气药、破气药3类。
依据理气药的归经部位及治疗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理脾和胃药、疏肝解郁药、疏肝和胃药和通宣理肺药4类,如下:①理脾和胃药。
主要用于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使脾胃气滞,升降失常,气机紊乱而出现脘腹痞满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爽、里急后重等脾胃气滞的病证。
常用药有橘皮、枳实、枳壳、木香、乌药、沉香、降香、檀香、甘松、刀豆、柿蒂、厚朴、大腹皮、路路通、天仙藤、紫苏梗等。
②疏肝解郁药。
主要用于情志失调、或寒暖不适、或瘀血阻滞,致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出现两肋胀痛,烦躁易怒,疝气腹痛,睾丸坠胀,经闭痛经,乳房胀痛或生结块等病证。
常用的疏肝解郁药有香附、青皮、橘核、川楝子、天仙藤、路路通等。
③疏肝和胃药。
主要用于情志不遂,肝气横逆,胃失和降,肝胃气滞,胸胁胃脘攻冲作痛,恶心呕吐,嘈杂吞酸,不思饮食,苔黄脉弦等证。
常用的疏肝和胃药有佛手、香橼、青木香、八月札、玫瑰花、绿萼梅花等。
④通宣理肺药。
主行肺气郁滞,有宣降肺气、宽利胸膈及化痰止咳等作用。
主要用于外邪犯肺,或痰湿阻肺,肺失宣降,胸闷喘咳,及痰滞寒凝气阻,胸中阳气不得宣通所致的胸闷作痛,喘息咳唾的胸痹证。
中药知识(行气药)

青皮常见临床配伍用药
1、肝郁气滞证——治肝郁胸胁胀痛,常配柴胡、郁 金、香附等;治乳房胀痛或结块,常配柴胡、浙贝 母、橘叶等;治乳痈肿痛,常配瓜蒌皮、金银花、 蒲公英等;治寒疝疼痛,多与乌药、小茴香、木香 等同用。 2、气滞脘腹疼痛——治疗脘腹胀痛,可配大腹皮同 用;若脘腹冷痛,可配桂枝、陈皮同用。 3、食积腹痛——治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常与山楂、 神曲、麦芽等同用;若气滞甚者,可配木香、槟榔 或枳实、大黄等同用。 4、癥瘕积聚,久疟痞块——多与三棱、莪术丹参等 同用。
青皮
产地:广东 福建 四川 采收加工: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 晒干,习称“个青皮”;7~8月采 收未成熟的果实,在果皮上纵剖成 四瓣至基部,除尽瓤瓣,晒干,习 称“四花青皮”。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肝、胆、 胃经 功能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 食积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 或入丸、散。 禁忌:气虚者慎服。
中药知识 行气药
青皮
名称:青皮 类别:理气药 拼音:QING PI 别名:青橘皮、青柑皮 科属:芸香科植物橘 药用部位:幼果及未成熟果实果皮 药材性状:四花青皮:果皮剖成4裂片,裂片长椭圆形,长4~6cm,厚 0.1~0.2cm。外表面灰绿色或黑绿色,密生多数油室;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 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小筋络。质稍硬,易折断,断面外缘有油室 1~2列。气香,味苦、辛。 个青皮:呈类球形,直径0.5~2cm。表面灰绿 色或黑绿色,微粗糙,有细密凹下的油室,顶端有稍突起的柱基,基部有 圆形果梗痕。质硬,断面果皮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厚0.1~0.2cm,外缘有油 室1~2列,瓤囊8~10瓣,淡棕色。气清香,味酸、苦、辛。
荜澄茄
产地:四川、广东、广西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 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温;辛;归脾、胃、肾、 膀胱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用 于胃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寒疝 腹痛,寒湿,小便浑浊。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或入 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擦牙或搐 鼻。 禁忌:阴虚火旺及实热火盛者禁服。
行气药及与诸药的配伍作用

行气药及与诸药的配伍作用(理气药在中药中的配伍作用)【凡以疏理气机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名行气药。
】在临床治疗上,依据理气药的特性,并不局限于气滞或气逆证。
若能将行气药与诸如痰证、湿证以及郁热和积滞等证进行合理的配用,“有助于祛邪、扶正,以切断病情恶性循环,可达到增疗效、防传变、减少副作用等功效。
”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行气药在痰病中。
痰和饮,都是津液代谢障碍的产物。
若全身之气通畅,则津液流转无碍;若存在气结、气滞,则津液无法畅通,停聚而成痰饮。
治痰,只为治标;治气,方为治本。
“脾胃之气的充盈和运行顺畅是抑制痰生成的重要条件”而标本兼治,自然是最为理想的方式。
所以,化痰药搭配行气药使用,既有燥湿化痰之效,又具理气和中之功。
如二陈汤中的陈皮、涤痰汤中的陈皮与积实,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又如湿邪。
湿性粘滞,极易阻滞气机。
而气机阻滞,导致运通不畅,壅阻不通,又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针对此种,应该采用化湿药与行气药配伍。
“如平胃散,具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主治湿滞脾胃证。
”药方中的陈皮和厚朴,便起着调畅气机,胃得和降的作用。
在这一区域,胡久略、赵清超二先生有着深刻的见解。
“祛湿方中加入理气药,可推动水湿之邪下行而消肿,使中上焦气机通畅,则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下焦气机通畅,则可促膀胱气化,引导水湿由小便排出体外。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气,于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气行,则生生不息。
《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
《类经·摄生类》也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人体之气的作用可以简而归之。
1、推动与调控2、温煦与凉润3、防御4、固摄5、中介。
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故障,人体的的生理功能便不能正常进行。
与行气药配伍的病证中最为经典的,应该算作积滞。
健胃消食也是为大众熟知。
甚至痰饮,也可以视为积滞的一种。
气阻,则气不通,则新陈代谢不能正常进行。
第九章-行气药

15
木香
2.泻痢里急后重。 本品为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之要药。常与黄连配 伍,如香连丸(《和剂局方》); 治饮食积滞之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 -配槟榔、青皮、大黄等同用,如木香槟榔丸 (《儒门事亲》)。 3.腹痛胁痛,黄疸,疝气疼痛。 湿热郁蒸、气机阻滞之脘腹胀痛、胁痛、黄疸- -配郁金、大黄、茵陈等配伍;若治寒疝腹痛及睾 丸偏坠疼痛,可与川楝子、小茴香等同用,如导气 汤(《医方简义》)。
辛行苦泄温通,芳香气烈而味厚,善 通行脾胃、大肠之滞气,又能疏肝
利胆、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4
木香
【应用】
1.脾胃气滞证。本品既 为行气止痛之要药,又为健 脾消食之佳品。
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可 单用本品或配砂仁、藿香等 同用,如木香调气散;
脾虚气滞,脘腹胀满-- 配党参、白术、陈皮等同用, 如香砂六君子汤、健脾丸;
【用法注意】
3~9g。有一定燥湿作用,气虚、燥咳、有胃火者不宜。
7
枳实
【来源】
芸香料小乔木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未成熟果实
8
枳实
【性味归经】 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辛行苦降,善 破气除痞、消
积导滞
能行气化痰以 消痞,破气除满
而止痛
9
枳实
【应用】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12
木香
【来源】为菊科植物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川木香 Vladimiria souliei (Franch.) Ling的根。生用或煨用。
【处方名】
木 香 广木香 云木香 川木香
7行气药详解

行气药概述
一、含义 凡以调畅气机,消除气滞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气滞证
的药物称为行气药。 破气药:行气作用强者又称破气药。
二、功效与主治 1、功效:调畅气机为主要功效,根据其作用的部位不同,
又有理气健脾、疏肝解郁、理气宽胸等不同的功效作用。 2、主治病证:气机不畅的气滞证
行气药概述
三、性能特点:
A陈 皮
成熟果皮入药,生用
陈 皮Δ
理气健脾
脾胃气滞证
燥湿化痰
湿痰、寒痰咳嗽
青皮
幼果或诸证
破气消积
食积腹痛
A枳 实Δ
幼果入药,生用
枳 实Δ
破气消痞
食积证、胃肠热结气滞证
化痰消积
痰滞胸脘痞满,胸痹结胸
提
治疗胸痹之要药
示
佛 手Δ
果实入药,生用
1、药性:温(青木香、川楝子除外) 2、药味:辛 3、归经: 多归脾、胃、肝、肺经 4、升降浮沉:具有降气作用的药物偏于沉降 5、毒性:多数药物在常用规定剂量内无毒(川楝子有小毒)
行气药概述
四、配伍原则:
1.因证选药 2.根据寒热虚实进行配伍
五、使用注意:
1、慎用于气阴不足者和孕妇。 2、行气药性味芳香含挥发性成分,入汤剂不宜久煎。
佛手
疏肝理气
肝郁气滞证
行气调中
脾胃气滞证
燥湿化痰
湿痰、寒痰咳嗽
A木 香
根入药,生用或煨用
A木 香
行气止痛
脾胃气滞证 泻痢里急后重 腹痛胁痛,黄疸
A香 附
根茎入药,生用或醋炙用
香附
疏肝理气
肝郁气滞证
调经止痛
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提 妇科理气调经止痛要药 示
中药鱼饵配方之43---理气(破气降气行气)中药

中药鱼饵配方之43---理气(破气降气行气)中药理气/行气中药/s/blog_6631cf5c0100iep1.html“理气药”,以“疏畅气机、消除气滞、平降气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又称“行气药”。
一、功用此类药物大多辛、苦,性温、气味芳香,辛行苦降温通、芳香疏泄,分别可调脾气、和胃气、舒肝气、理肺气,故有“行气消胀、解郁止痛、破气散结、顺气宽胸、降气止呕、平呃、平喘”等作用。
二、分类及适应证根据“理气药”的归经部位及治疗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理脾和胃药、疏肝解郁药、疏肝和胃药和通宣理肺药”4类。
根据理气药作用强弱的不同,又可分为“行气药(含调气、匀气、疏气、顺气药)、降气药、破气药”3类:1.“理气”: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的统称,表示一种能调理气机、调整脏腑的一种方法,包含“破气、下气和行气”。
2.“破气”:是因为气在某一处地方聚结,不能运行,用一般的行气方法没有效或效果不大,这时就要用破气的方法,破开聚结的气,使气能够正常运行。
“破气”的力量比较猛。
比喻一下,比如一条水管,里面有一个石头堵塞住了,必须要用外力打散石头,才能水流通畅。
3.“下气”:就是说使气向下走,也或是说“降气”。
4.“行气”:也是一种治疗“气”的疾病的方法。
可以因为各种原因气运行得不是很流畅,这时就要“行气”,让气恢复流畅运行。
“行气”的力量比较小。
5.“宽中”:就是“行气”祛除中焦胀满的药物,主要用于胃或是腹部的胀满。
①理脾和胃药。
主要用于“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使“脾胃气滞、升降失常、气机紊乱”而出现“脘腹痞满胀痛、嗳气吞酸、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大便秘结或泻痢不爽、里急后重”等“脾胃气滞”的病证。
常用理脾和胃药有:“橘皮、枳实、厚朴、枳壳、甘松、木香、乌药、沉香、降香、檀香、刀豆、柿蒂、大腹皮、路路通、天仙藤、紫苏梗”等。
②疏肝解郁药。
主要用于情志失调、或寒暖不适、或瘀血阻滞,致使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出现两肋胀痛,烦躁易怒,疝气腹痛,睾丸坠胀,经闭痛经,乳房胀痛或生结块等病证。
行气药(概念)

行气药概述:1.含义:以疏理气机,适用于气逆,气滞为主要的药物。
2.功能主治:行气(治疗气滞,闷胀痛),降气(治疗逆证,呕恶,喘息)少量兼有止呕的功效3.性能特点:药性大多偏温(川楝子,青木香偏寒),味都辛,有芳香味,苦的较少;归经脾胃,兼有入肝经。
川楝子有毒其他都无毒4.配伍应用:寒热虚实。
5.耗气,中病即止。
温燥,伤阴,伤津液,芳香药不宜久煎。
1、橘皮(陈皮)【性能】辛、苦,温。
归脾、肺经【功效】行气调中(作用在中焦,重点在消涨,脾胃气滞,略有止呕功效);燥湿;化痰1.脾胃气滞证。
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2.呕吐、呃逆证。
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条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3.湿痰、寒痰咳嗽。
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4.胸痹证。
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气通痹止痛附药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了解)1.橘核为橘的种子。
性味苦,平。
归肝经。
功能理气散结,止痛。
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
煎服,3~10g。
2.橘络为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
性味甘、苦,平。
归肝、肺经。
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
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
煎服,3~5g。
3.橘叶为橘树的叶。
性味辛、苦,平。
归肝经。
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
适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
煎服,6~10g。
4.化橘红(现在:柚子皮)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 Citrus grandis (L.) Osbeck var. tomentosa Hort. (C. grandis Tomentosa) 或柚 C. grandis (L.) Osbeck 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外层果皮。
性味辛、苦,温。
归肺、脾经。
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适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食积呕恶,胸闷等。
煎服,3~10g。
2、青皮【性能】苦、辛,温。
归肝、胆、胃经(熟悉)【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1.肝郁气滞证。
行气药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

消 。如 木 香 槟 榔 丸 主 治 积 滞 内 停 , 蕴 生 热 , 中 用 木 湿 方
化 。湿 邪又 有 内湿 、 外湿 之 分 , 论 内湿 、 湿 , 不 外 皆须 配
而守 中, 入 陈皮 , 可行 散 , 加 辛 苦可下 降 , 使补 而不滞 。 补血剂 与 补 阴 剂 多 为 甘 润 滋 腻 之 品 , 伍 行 气 之 配 品 , 之补 不碍运 , 收滋 补 和 疏 泄 之功 。归 脾汤 主治 使 兼
心脾两 虚 、 不统 血证 。方 中 以人参 、 脾 当归 、 眼 肉等补 龙 气 养血 药为 主 , 中 配木香理 气健 脾 , 方 使之 补不 碍 胃 , 补 而不滞 。补 阴剂 , 如一 贯 煎 在 生 地 黄 、 枸杞 子 、 沙参 、 麦
行 气 则 积 消
气滞 易 致郁 , 以肝 脾 郁 滞 多见 。如 四逆 散 , 尤 常配
伍 行气 药 , 以疏 肝解 郁 。方 中用柴 胡 、 枳实一 升一 降 , 木 土两疏 , 肝脾 同治 , 内郁 之 阳气 外 达 四末 。逍遥 散 使 使 为肝郁 血 虚 、 失健 运而设 , 中用 柴胡 、 脾 方 薄荷 疏散 透达 肝 经郁 滞 , 配合 养血 柔肝 之 品 , 养肝 体 而不忘 疏肝用 , 抑
行 气 则 湿 化 湿 邪 最 易 阻 碍 气 机 , 气 滞 不 行 , 使 湿 邪 不 得 运 而 又
补益 药易 致甘 温气 滞 , 甘 润 滋 腻 碍 脾 , 中配伍 或 方 行 气健脾 以达补 而不 滞 的 目的 。补气 剂 中补 中益 气汤 , 主 治脾 胃气 虚 、 气虚 下 陷 证 。方 中用 陈皮 理 气 和 胃, 使 诸 药补而 不滞 。异功 散 中 四君 子药 味 皆甘温 之品 , 性平
2024年中药学课件行气药

中药学课件行气药中药学课件:行气药一、概述行气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大类药物,主要具有调理气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等作用。
中医认为,气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机失调则会导致各种疾病。
因此,行气药在中医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课件旨在介绍行气药的概念、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行气药。
二、行气药的分类1.理气药:具有调理气机、疏肝解郁的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所致的胸闷、胁痛、脘腹胀满等症状。
如柴胡、香附、青皮等。
2.破气药:具有破气散结、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气滞血瘀、症瘕积聚等症状。
如厚朴、枳实、莱菔子等。
3.降气药:具有降逆止呕、平喘止咳的作用,适用于气逆上冲所致的呕吐、喘咳等症状。
如半夏、旋覆花、沉香等。
4.消气药:具有消食导滞、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食积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如神曲、麦芽、谷芽等。
三、行气药的功效与临床应用1.理气药:柴胡具有疏肝解郁、解表退热、升阳举陷等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感冒发热等症状。
香附具有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等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青皮具有疏肝解郁、消积化滞等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食积腹痛等症状。
2.破气药:厚朴具有破气消积、行气止痛、降逆平喘等功效,适用于胸腹胀满、呕吐、喘咳等症状。
枳实具有破气消积、行气止痛、降逆止呕等功效,适用于胸腹胀满、呕吐、便秘等症状。
莱菔子具有消食导滞、行气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3.降气药:半夏具有降逆止呕、燥湿化痰等功效,适用于呕吐、咳嗽、痰多等症状。
旋覆花具有降逆止呕、平喘止咳等功效,适用于呕吐、喘咳、胸胁胀痛等症状。
沉香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功效,适用于胸腹胀痛、呕吐、喘咳等症状。
4.消气药:神曲具有消食导滞、行气止痛等功效,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麦芽具有消食导滞、行气止痛、回乳等功效,适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痛、断乳等症状。
《中药学》行气药

第十四章 行气药
四、配伍应用 行气药的使用应根据病症的部位和病机的不同,选择和配伍相适 宜的药物。脾胃气滞因于饮食积滞者,宜与消食药配伍;因于湿 热阻滞者,宜与清热除湿药配伍;因于寒湿困脾者,宜与苦温燥 湿药配伍;因于脾胃气虚者,宜与补中益气药配伍。肝郁气滞, 因肝经受寒者,应与散寒暖肝药配伍;因于肝血不足者,应与养 血柔肝药配伍;肝郁气滞而月经不调者,应与活血调经药配伍。 肺气壅滞因于外寒客肺者,当与宣肺解表药配伍;因于痰饮阻肺 者,当与祛痰化饮药配伍;胸痹而有气滞血淤者,当与活血祛淤 药配伍;咳喘由肺肾两虚者,当与补益肺肾、纳气平喘药配伍。 五、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阴不足者慎用。作用 峻猛的破气药更易耗气伤胎,故孕妇慎用。行气药含挥发性成分, 入汤剂一般不宜久煎,以免挥发性有效成分耗散,影响疗效。
第十四章 行气药
三、性能特点 本类药多为芳香之品,有疏畅气机之功, 而辛能行散,温能通畅,故行气药性味一般为 辛味,有的兼有苦味;且多为温性,具有清热 作用者为寒性。本类药多归脾胃经;部分药物 还能行气疏肝,可归肝经;少数药物兼能宣降 肺气,还可归肺经。其中降气之品具有沉降之 性。本类药除川楝子有小毒外,其余药物在常 用量下则无毒。
第十五章 消食药
五、使用注意 消食药作用虽然缓和,但部分药也有耗气之弊, 素体脾胃虚弱而常停食者,当调养脾胃为主,不宜单 用或过用消食药,以免再伤脾胃,故素有“久服消人 之气”之说。对暴饮暴食,食积时短,症情急重者, 当用涌吐法尽快吐出胃中宿食,消食药则缓不济急。
第十五章 消食药
山楂 Fructus Crataegi 鸡内金Endothelium Corneum Gigeriae Galli
二、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物均有消食的功效,在脾胃消化功能不足 时,有代脾胃消化饮食的作用。适用于食积停滞,症 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 失常(秘结或溏泻。溏泻则泻下不爽,泻下物酸腐臭 秽,且多腹痛则泻,泻后痛减),矢气臭秽等。
中药学第47讲 行气药:青皮、枳实、木香、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气药功效总结
1、橘皮、枳实、枳壳、木香等
----善理脾胃之气滞,以治脘腹胀满疼痛等。
2、青皮、香附、川楝子
---善理肝胆之气滞,致胁肋胀痛等。
3、橘皮、乌药、薤白
---善理肺气之郁滞,治胸闷不畅,咳嗽气喘等。
4、木香、香附、乌药、川楝子
---行气兼可止痛。
5、橘核、橘络、香附、乌药、川楝子、青皮
---行气兼治疝痛。
6、香附、乌药
---行气而能调经者。
理气药多辛香走窜之品,多归肝、脾、胃、肺经,均有理气行滞、
消肿止痛之效。
主要适用于气滞和气逆证。
1、橘皮、枳实、枳壳、木香、沉香、檀香、乌药、薤白、大腹皮等
长于理脾胃气滞而有行气和中之效,用治脾胃气滞证。
2、香附、青皮、佛手、香橼川楝子,既善疏肝解郁,又能理气和胃,
有调和肝胃之效,用治肝郁气滞或肝胃不和证。
▲橘皮、佛手、香橼兼理肺气,有燥湿化痰之效,可治痰湿喘咳。
3、橘皮与青皮、枳实与枳壳二组药物均来源相同。
▲橘皮行气之力缓和,善理脾、肺之气滞,以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为主。
▲青皮行气之力峻猛,尤善理肝胆之气滞,以疏肝破气为主,并能消积导滞。
▲枳实、枳壳均能行胃肠气滞
▲枳实性猛力峻,能破气除痞,消积导滞。
▲枳壳作用缓和,长于宽中除胀。
4、枳实、木香、薤白均能行气导滞,善治痢疾腹痛后重之症。
5、枳实、薤白化痰散结除痞,善治胸痹脘痞。
6、枳壳、大腹皮长于消除胀满,而大腹皮兼能利水。
7、沉香、檀香、乌药兼能散寒止痛,用治寒凝气滞,胸腹胀满为宜。
▲沉香能纳气平喘,乌药可固泉缩尿。
8、香附理气调经,为妇科之要药。
9、川楝子苦寒泄热,疼痛有热者最佳。
10、沉香、檀香、柿蒂均善降逆止呕止呃,可治呕吐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