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囚徒困境”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的“囚徒困境”

摘要:多年来,素质教育的实施结果并不乐观,尤其是面对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是要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的素质,还是要在现实的以升学为导向的社会压力下,全力应付考试。本文对素质教育的“减负”问题进行分析,试图说明目前素质教育进入了囚徒困境,并以此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关键词:素质教育减负囚徒困境

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但是,尽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但人们却没有真正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对素质教育产生了种种误解,使得素质教育陷入了囚徒困境。

一、解读素质教育

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1]对应的素质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这三方面的发展。这其中包括两层含义:所有学生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和学生的所有素质都提高。学生从以往的只发展智育到现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学生学业内容是增多了而不是减少了,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是提高了而不是降低了。“素质教育”是反思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的问题,是在纠正基础教育中存在应试教育倾向的实践中自然产生的,是作为应试教育的对立面提出的。它与“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学业负担过重是相对立的,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减负是一个前提条件和必要阶段。但在减负的进程中学生、家长、教师已不知不

觉进入了一个囚徒困境。

二、影响素质教育推行的因素分析

本文试图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资源稀缺和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日后的工作薪金之间的关系来浅析学生减负存在的困难。

(一)家长的考虑

家长对待素质教育和减负的态度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们也希望实行素质教育、进行减负,让孩子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当他们考虑到以下两点,在对待减负的问题上又不得不慎之又慎。

第一,家长发现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获得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与没有获得这种资源的学生的发展有着天壤之别。获得高等教育资源者往往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工作岗位,意味着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较高的工资收入以及较好的发展机会。

第二,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国家在分配资源时就不得不采取择优分配的原则,即通过考试,将这种稀缺的资源优先分配给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面对这一游戏规则,家长为增强其子女在应试竞争中获胜的概率,便要求其子女加倍努力,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多做习题,参加补习班,聘请家教等,而这些都是反减负之道而行之的。

(二)教师无奈的选择

教师在学生减负问题上也是矛盾重重。一方面他们不愿看到学生被繁重的作业弄的身心疲惫,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这方面来说教师应该是支持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减轻中小学学生负担号召和

政策的。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却要面对来自两方面的压力: 一是学校管理层评价老师的教学业绩“好”、“孬”的标准;二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二者主要还是依据教师所教授学生的成绩和升学情况。所以,为了当一个“好老师”教师不得不给学生多布置作业。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减负的问题上又处于相当被动的地位。

(三)学校方面对待减负的态度

衡量学校好坏的极为重要的指标仍是升学率。升学率高的学校,声誉高,学校就能获得充足优秀的生源;而升学率低的学校声誉就差一些,发展得也慢。考虑到减负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乃至升学率,任何学校都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而不会自愿减轻学生负担。

三、减负“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经典案例说的是两个合伙犯罪者在被捕后的对策选择;要么两人抗拒(相互合作),要么两人坦白(相互背叛)。目前,为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的减负也已进入了“囚徒困境”,可以用下图表示:

现假定有甲乙两个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及其它条件相当,可是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只有其中一人能够上大学。增负和减负是他们各自选择的策略。其中的数字表示的是在该策略下所获得的好处(即收益),数字越大好处也就越大。这就可能导致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甲、乙两个学生,都遵守减负规则,获得的收益

是2。这在现实社会中表现为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公平的,素质教育能够有效地实行,不会出现唯分论的现象。

第二种情况,甲、乙双方如果一方遵守减负规则,而另一方不遵守减负规则;那么不遵守减负规则的一方获得的收益是4,而遵守规则的另一方获得的收益是1。

第三种情况,甲、乙两个学生都不遵守减负规则,结果两个人的收益都为3。在现实社会中,这种情况表现为高等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在伤害,甚至可能是在严重伤害学生。因为学生都在为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把自己弄的“遍体鳞伤”。

上述情况表明,每个家长和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都会这样想:如果我不额外的加课或补课的话就会落后,就可能无法进入大学。在中国的应试教育没改变以及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减负的状态是不稳定的,其原因就是“唯分论”的盛行,即获得高分的会进入好的初中、高中,进而可以考高分进入好的大学。而对于老师来说,学生的升学率高意味着其成绩大、奖金高。对于学校来说学生的升学率高意味着学校的水平高。很显然减负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囚徒困境。

四、结论

1、只要教育资源(主要是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缺口相当大以及获得者与非获得者之间的工作薪金分配差异相当大,那么(为争夺稀缺、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而进行的)过度竞争就将难以避免;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难度也就相当大。

2、走出教育减负的“囚徒困境”需要教育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教育制度的创新和变革,实际上是打破一种现有利益格局的分配和调节,改变博弈的格局,而利益决定立场,任何制度的改革和创新都不可避免要有利益的角逐,所以说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得到人们的赞成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359 372-373.

[2]葛安娜.从“减负”反观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彭卓.对我国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两难”问题的分析和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