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刘克庄杜甫《贺新郎杜子昕凯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贺新郎》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贺新郎》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7baa3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5.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贺新郎》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辛弃疾①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
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
意溪山欲援例②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我衰矣③。
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
问何物能令公④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
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
回首叫云飞风起。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知我者,二三子⑤。
【注】①绍熙五年(1194年),辛弃疾被再次弹劾罢职,时年55岁,此词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闲居铅山县自建“停云堂”感怀而作。
②授例:依照前例。
指以词赋邑中园亭事。
③“甚矣我衰矣”语出《论语·述而》,是孔子感慨自己“道不行”之语。
④公:诗人自称。
⑤二三子:《论语》中屡见,往往指孔门弟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由“甚矣我衰矣”起意,词人感慨自己此时谪居一隅,虽壮志依旧,却已“白发空垂”,英雄迟暮。
B.下阕借饮酒抒怀,想象《停云》诗成时的情状,借渊明自省,感叹世上已无人能如渊明“识浊醪妙理”。
C.结尾“知我者,二三子”照应“只今余几?”更显词人知音难觅、知交零落的情状,言有尽而意无穷。
D.词人采用诸子散文的语汇入词,并且灵活巧妙地运用散文化的句法,使全词语言变化多端,雅俗纷陈。
2.整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性格?请结合全词分析。
【答案】1.B 2.①表现了词人的乐观开朗。
与青山为友,人间万事都付之一笑,含笑面对人生,含笑化解苦闷,可谓乐观开朗。
②表现了词人的豪迈不羁。
哪怕谪居失意,但仍有“回首叫云飞风起”的豪气,感慨“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可谓豪迈不羁。
③表现了词人的清高自诩。
作者倾慕陶渊明的人生态度,耻于与“江左沉酣求名”者为伍,可谓清高自诩。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内容情感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评析2020年4月青岛一模古诗鉴赏题——贺新郎·杜子昕凯歌
![评析2020年4月青岛一模古诗鉴赏题——贺新郎·杜子昕凯歌](https://img.taocdn.com/s3/m/b18514e4a417866fb94a8e3c.png)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
元凯①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
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
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
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
也莫靠、长江能限。
不论周郎并幼度②,便仲尼、复起嗟微管③。
驰露布④,筑京观。
【注】①元凯:泛指贤臣、才士。
②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
③微管:代称管仲。
④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
B.上阕写琵琶蓦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示胡人再次侵汉,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D.下阕运用比拟,引用典故,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6.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抒情痛快淋漓,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
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6分)原答案:15.C。
16. ①“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
叹几处、城危如卵”运用口语化语言,直接表达对胡人频繁入侵的痛恨,对南宋朝廷束手无策、国土沦丧的愤懑之情。
②“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一句,直指朝中大臣,表达对他们尸位素餐、不能为君王解决外敌之忧的痛斥。
③“也莫靠、长江能限”明确指出了南宋朝廷希图依靠天险拒敌的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
④全诗揭露了南宋朝廷上下面对外敌入侵毫无作为的现实,批判直指弊端,尖锐不留余地。
(每点2分,答出3条即可。
)大风起开撕:两个考题设计得没什么毛病,但出题人对诗歌文本的校对和注释简直敷衍到令人发指。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
202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词(含答案)
![202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词(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8f9216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0.png)
专题47 古代诗歌阅读——词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兰陵王·赋一丘一壑辛弃疾一丘壑。
老子风流占却。
茅檐上、松月桂云,脉脉石泉逗山脚。
寻思前事错。
恼杀晨猿夜鹤。
终须是、邓禹【1】辈人,锦绣麻霞坐黄阁【2】。
长歌自深酌。
看天阔鸢飞,渊静鱼跃。
西风黄菊芗【3】喷薄。
怅日暮云合,佳人何处,纫兰结佩带杜若。
入江海曾约。
遇合。
事难托。
莫击磬门前,荷蒉人过,仰天大笑冠簪落。
待说与穷达,不须疑著。
古来贤者,进亦乐,退亦乐。
注释:【1】邓禹:东汉中兴名将,佐刘秀称帝,二十四岁即官拜大司徒。
【2】黄阁:借指宰相官署。
【3】芗:同“香”。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丘壑”两句,写词人占尽一丘一壑之景,意态风流。
B.“鸢飞”“鱼跃”既可看作现实景象,也可视为内心幻象。
C.“西风”一句,营造出一种秋风肃杀、菊花败落的氛围。
D.“遇合”一词,意为能遇到知人善任的伯乐,获得重用。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句用一“逗”字,写出了山泉灵动活泼的情态。
B.词人以兰、杜若等香草自喻,突显自己虚怀若谷的品性。
C.“莫击磬门前”一句,词人用典故表达自己不想求仕之心。
D.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词人形象不尽相同。
3.本词结尾句说“进亦乐,退亦乐”,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进亦忧,退亦忧”。
请结合本词和《岳阳楼记》结尾段内容,分别谈谈你对辛弃疾之“乐”与范仲淹之“忧”的理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答案】1.C2.B2.辛弃疾之“乐”:①享受幽居美景,生活潇洒自在;②建功立业,实现政治抱负;③不以穷达为怀,不看重仕进。
范仲淹之“忧”:①身处朝堂,心忧百姓;②退居江湖,心忧国事;③同道难觅,知音难寻。
《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阅读答案及解析
![《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阅读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ffbba4d15abe23482f4dfe.png)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①[南宋]刘克庄北望神州路。
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
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
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②。
谈笑里,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
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算事业须由人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空目送,塞鸿去。
【注】①陈子华:陈靴,字子华。
懂军事,善策划,当时朝廷命其任真州(今江苏义征市)兼淮南东路提点刑狱。
②平章:评论,策划。
公事:指抗金大事。
分付:嘱咐,这里有“处理”之意。
③“记得太行山百万”两句:指宗泽招降太行百万义军抗金一事。
宗泽作东京留守时,被金人称作“宗爷爷”,金人不敢进犯。
④真吾父:《岳飞传》记载,张用在江西作乱,岳飞以书晓谕他,张用得书说“真吾父也”,即投降。
⑤祖生:晋元帝时,祖逖统兵北伐,击破石勒,收复黄河以南地区。
这里借指宗泽、岳飞等曾经在中原抗金的名将。
1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这是一首送别词,诗人以谈论国家大事起笔,嘱咐朋友以国家之事为重,寄寓了收复故国失地的愿望。
B. 借引“宗泽抗金”一事,批评朝廷对待义军的不信任态度,如同手握蛇不敢放手,骑在虎背上左右为难。
C. 下阕“祖生去后”一句,抒发了祖逖死后,朝廷中再没有人像他一样率兵北伐,收复国土的悲凉之情。
D. 诗人用“挥泪客” “谁梦中原” 指责当时的士大夫们只会对国家大事空发哀叹,却没有人实际行动。
E. 本词多处用典叙事,运用对比、描写、议论手法,加深了全词悲愤苍凉的气氛,与辛弃疾词风一致。
12. 在这首词中,诗人用“狐兔”借指敌人;用“塞鸿”代指陈子华。
下面的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A.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B. 吕庄编户伤心切,愁对清风想杜康。
(陈东《送友人丧二绝》)C.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答案以及赏析
![刘克庄《贺新郎·九日》阅读答案以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a74cc8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75.png)
刘克庄《贺新郎·九⽇》阅读答案以及赏析刘克庄《贺新郎·九⽇》阅读答案以及赏析九⽇ 贺新郎· 湛湛长空⿊。
更那堪、斜风细⾬,乱愁如织。
⽼眼平⽣空四海,赖有⾼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
⽩发书⽣神州泪,尽凄凉不向⽜⼭滴。
追往事,去⽆迹。
少年⾃负凌云笔。
到⽽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岑寂。
鸿北去,⽇西匿。
注释注释 湛湛:⾳战,⽔深貌。
⽜⼭滴泪:谓丈夫不应⽆谓洒泪。
凌云笔:谓笔端纵横,⽓势⼲云。
西风吹帽:谓孟嘉落帽事。
岑寂:⾼⽽静。
岑⾳此仁反。
九⽇:指农历九⽉九⽇重阳节。
空四海:望尽了五湖四海。
⾼楼百尺:指爱国志⼠登临之所。
请赏析本词末句“鸿北去,⽇西匿”。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末句以景结情,写景寓情。
(从表现⼿法⽅⾯赏析) (2)写天际⼴漠之景物,与⾸句相呼应。
(从结构⽅⾯赏析) (3)⽬送飞鸿北去,⼼向故国神州;眼看⽩⽇西下,则是忧虑国势殆危。
(从内容⽅⾯赏析) (4)鸿雁北去,⽩⽇沉沉,意境苍茫,寓⽆尽意于寥寥景语。
(从意象、意境⽅⾯赏析) (5)意象凄凉,境界开阔,既豪放,⼜深婉。
(从词风⽅⾯赏析) 赏析:赏析: 《贺新郎·九⽇》是南宋词⼈刘克庄的⼀⾸重阳节登⾼抒怀之作。
上⽚写重阳节登⾼望远所引起的感喟。
下⽚先说少年时代⾃负有下笔千⾔的才华,颇思有所作为。
本篇是重阳抒怀的上乘之作。
重阳本是登⾼远眺的.好时光,但偏偏因为风⾬不能登⼭,所以只好登楼望远。
上⽚通过对昏⿊风⾬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忧虑国事,痛⼼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下⽚批评当时许多⽂⼈只知搬弄典故的浮泛⽂风,表达出⾃⼰对国事和民⽣的极端关注。
⾸句如奇峰突起,造成⼀种⽓氛,有笼罩全篇之效。
“长空⿊”已给⼈以压抑之感,再加上“湛湛”两字,更加凄惨愁苦。
从下⽂看,当时只是阴⾬稍暗⽽已,否则怎能看到“千崖秋⾊”,尾句⼜有“⽇西匿”,说明只是阵⾬。
【古诗文阅读】刘过《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刘过《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362c57d0d233d4b04e6987.png)
【古诗文阅读】刘过《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宋・刘过弹铗西来路①。
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
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
雁信落、家山何处。
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
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
记当年、悲歌击楫②,酒酣箕踞。
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
谁更识、此时情绪。
唤起杜陵③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
歌此恨,慰羁旅。
【注】①弹铗:铗,剑。
《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腮”。
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
②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③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弹铗西来路”,下笔开门见山,直接借冯谖弹铗的故事,表露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境,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B.“梦里寻秋”的“秋”有隐喻国势衰弱之意,“寻秋”两句暗示词人对国事的关怀以及面对沦落的北地江山却无门报国的痛心。
C.“想雁信家山何处?”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却不知家在何处。
国事既不堪问,家乡又音信杳然,更令人生出万千感慨。
D.“万里西风吹客鬓”三句写的是词人韶华已逝而功业未建的感慨,其中“把菱花(镜)”“自笑”表现了词人孤独中不乏豪迈的气概。
E.下片首句“男儿事业无凭据”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揭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又引出了对当年放浪形骸的回忆。
15.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
(6分)答案:14.DE(D“孤独中不乏豪迈”与词人的心境不符,应该是“萧瑟中暗含着悲愤”。
E“委婉指出了自己功名事业毫无着落的原因”错,此句表意很直接,既不“委婉”,也没揭示原因。
)(5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9)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 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9)](https://img.taocdn.com/s3/m/212fe4e53968011ca30091f3.png)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技巧阅读训练策略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9)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耕织叹(其一)(南宋)赵汝鐩春催农工动阡陌,耕犁纷纭牛背血。
种莳已遍复耘耔,久晴渴雨车声发。
往来逻视晓夕忙,香穗垂头秋登场。
一年苦辛今幸熟,壮儿健妇争扫仓。
官输私负索交至,勺合不留但糠秕。
我腹不饱饱他人,终日茅檐愁饿死!(1)本诗前八句记叙农民从________开始,下种、插秧、除草、培土,车水灌田,一年辛苦后,以________这一动作透露幸获丰收的喜悦之情。
(2)赏析本诗在叙事上的艺术特色。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弥漫的云气。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贺新郎_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docx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贺新郎_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fc367eb4a7302768f99391e.png)
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绿树听弟鸟鳩,更那堪、鹏鸩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②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
谁共我,醉明月?【注】①本词写于作者谪居铅山期间。
辛茂嘉为作者族弟,他南归宋室本为北伐抗金,结果反被贬到更南的广西。
②指汉代将军李陵。
他兵败投降,身陷匈奴,不得回归。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词所用韵脚声音短促,宜于展示作者伤痛、悲愤的心情,令读者更易与作者激越峭拔的情绪产生共鸣。
B.词的开篇实写三种禽鸟悲啼,一直啼到春归花谢,营造浓烈的悲侧气氛,旨在寄托作者此时的悲伤心情。
C.上阕连用“昭君出塞” “陈皇后失宠幽居”“庄姜送归妾”三典,意图表明人间离别之悲远比自然之哀更加切峻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
D •下阕使用“李陵兵败投降”''荆轲易水诀别”二典,意蕴深远。
将军百战,壮士悲歌,更烘托慷慨悲壮之情。
E.词末“谁共我,醉明月?”生无疑之问,虚写与茂嘉相别之后鸟啼亦绝,作者凄然独酌,伤感无人相伴。
15.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14.BE15.①与族弟离别的伤感。
②对族弟心怀赤忠却遭贬谪的同情。
③对此去生离死别的担忧与无奈。
④对自己谪居孤独、报国无门的不满与愤恨。
14•试题分析:B “弟軸鳥”即“杜鹃”,因此“三种禽鸟悲啼”错误;E不是“虚写”,是写别后的实景。
15•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词中的重点词语“人间离别” “百战身名裂” “悲歌未彻”“谁共我,醉明月”和词后的注意分析分析。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古代诗歌阅读答案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①辛弃疾。
刘克庄《贺新郎·杜子昕凯歌》阅读训练及答案
![刘克庄《贺新郎·杜子昕凯歌》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d0693a69dc5022aaea00b1.png)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
元凯①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
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
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
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
也莫靠、长江能限。
不论周郎并幼度②,便仲尼、复起嗟微管③。
驰露布④,筑京观。
【注】①元凯:泛指贤臣、才士。
②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
③微管:代称管仲④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之情。
B.上阙写琵琶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胡人再次侵汉,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D.下阅运用比拟,引用典故,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6.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抒情痛快淋漓,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
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6分)参考答案:15. (3 分)C16.(6 分)①“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
叹几处、城危如卵”运用口语化语言,直接表达对胡人频繁入侵的痛恨,对南宋朝廷束手无策、国土沦丧的愤懑之情。
②“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一句,直指朝中大臣,表达对他们尸位素餐、不能为君王解决外敌之忧的痛斥。
③“也莫靠、长江能限”明确指出了南宋朝廷希图依靠天险拒敌的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
④全诗揭露了南宋朝廷上下面对外敌入侵毫无作为的现实,批判直指弊端,尖锐不留余地。
(每点 2 分,答出 3 条即可)。
古代诗歌赏析刘克庄《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刘克庄《贺新郎》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c22099c850ad02df804133.png)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刘克庄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
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①。
岂有谷城公付授②,也不干曾遇骊山母③。
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
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④?快投笔,莫题柱⑤。
[注]①韩五:指韩世忠,他是抗金名将,排行第五,嗜酒豪纵,人呼“泼韩五”。
②谷城公:亦称黄石公。
《史记·留侯世家》载,圮下老人传授张良兵书,曰:“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③骊山母:《集仙传》载,唐将军李筌在嵩山得黄帝《阴符经》,不解其义,后在骊山下遇到一老母,为他讲解。
④张许:张巡和许远,唐代安史之乱中守睢阳的名将,后战死。
⑤题柱:《华阳国志》载,司马相如初次入长安,离开成都时,途径升仙桥,在送客观门柱上题词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即是形象的比喻,国脉存续,宛若游丝,说明国势危急,千钧一发。
B.本词议论较多,如上片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大敌当前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的观点。
C.用“舞”字形容敌方攻城用的冲车云梯,写出了敌军攻势凶猛张狂之情态。
D.末两句句短气促,感情喷涌,是对读书人国难当头依旧无聊题字的愤慨。
15.本词大量用典,却不显累赘,请选择一处,分析用典的作用。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已。
(《论语·学而》)衣》)江花月夜》)白《将进酒》)城子》)传》)史伶官传序》)行并序》)瑟》)14.D15.示例:上片引用韩世忠、谷城公、骊山母的典故,说明没有名人传授、神仙指点,依然可以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表达了刘克庄希望统治者能够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解救国家危难的愿望。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28eb0ece2f0066f4332204.png)
高三语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夜①杜甫绝岸风威动,寒房烛影微。
岭猿霜外宿,江鸟夜深飞。
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烟尘绕阊阖②,白首壮心违。
【注释】①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
当时军阀混战,外族入侵。
②阊阖:阊阖门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诗的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①作(南宋)叶梦得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
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②,戈戟云横。
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③。
转眄东流水,一顾功成。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
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
东山④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⑤!【注释】①寿阳:今安徽寿县,曾为楚国都城。
八公山:公元383年,东晋谢安以八万精兵大败前秦苻坚八十万众于此。
②芝兰秀发:比喻年轻有为的子弟。
③奔鲸:前秦溃兵,④东山:指谢安,他曾隐居东山,⑤桓筝:东晋桓伊善弹筝,曾抚筝而歌《怨歌》,以讽谏晋武帝猜忌谢安。
(1)上阕画线句写东晋谢安的风采与战功,与苏东坡笔下周瑜“________、________”的风采与战功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赏析本词下阕的抒情艺术。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黄庭坚①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②,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捎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注】①黄庭坚: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时任汝州叶县县尉。
②束带:陶渊明任彭泽令时,属吏告诉他束带见督邮,他叹道“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遂授印去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县南县北”呈现了一个到处奔忙的诗人形象,“何日了”饱含对公务缠身的厌倦。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 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 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4c3e57b4daa58da0114ae2.png)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目录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多年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2. 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答:十五、八十。
3. 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答: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4.“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5.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兔从……葵。
”6.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答: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7.“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由远及近地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分)“十五”与“八十”相对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
说明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2952e8a1c7aa00b52acb78.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及答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主题思想】这首酬谢诗,在感慨身世,抒写在前半生怀才不遇的政治失意的愤慨中化沉郁为通达,变悲怨为乐观,表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内容理解】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答: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
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
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答: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
3.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案: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
(意思对即可)4.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答案示例:"闻笛赋"怀念故友,那些被贬或被害的朋友;"烂柯人"自已被贬离京太久,这里变化很大。
5.诗歌第一、二联起什么作用?答: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
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
6.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这种说法不正确,诗人虽有对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之情。
贺新郎阅读答案(1篇)
![贺新郎阅读答案(1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d3494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4.png)
贺新郎阅读答案(1篇)贺新郎阅读答案 1贺新郎蒋捷乡士以狂得罪,赋此饯行甚矣君狂矣。
想胸中、些儿块垒,酒浇不去。
据我看来何所似,一似韩家五鬼①.又一似、杨家风子②.怪鸟啾啾鸣未了,被天公、捉在樊笼里。
这一错,铁难铸。
濯溪雨涨荆溪水。
送君归、斩蛟③桥外,水光清处。
世上恨无楼百尺,装着许多俊气。
做弄得、栖栖如此。
临别赠言朋友事,有殷勤、六字君听取:节饮食,慎言语。
①〔韩家五鬼〕韩愈在《送穷文》中称“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为“五鬼”。
②〔风子〕五代时杨凝式行为放纵,有“风子”之喻。
③〔斩蛟〕指周处斩蛟悔过的故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词起笔直指乡士的狂,乡士因胸中义愤难平而狂,揭示出“狂”的思想根源。
B.用“韩家五鬼”“杨家风子”状写乡士的“狂”态,褒扬了他狂的个性,也暗示了对这种个性的担忧。
C.“这一错,铁难铸”,明确指出乡士的错误,呼应开头的“狂”字,强化了对乡士的指责和批评。
D.“世上”两句揭露了南宋__不能容纳贤俊,同时也流露出对乡士命运的深切同情。
E.这首送别词刻画了一位狂放不羁、怀才不遇的乡士形象,寄托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2)“节饮食,慎言语”这六字含义丰富,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在此句中蕴含的情感。
答案:(1)BC(2)①对乡士的恳切忠告与规劝,希望他节制饮食,说话谨慎.乡士因狂得罪,作者希望他能谨言慎行,像“斩蛟”的周处一样诚心悔过.②对乡士的敬佩和惋惜.“做弄得、栖栖如此”写乡士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但终究不合时宜.③对政治黑暗的讽刺.“想胸中、些儿块垒,酒浇不去”写出乡士心中有愤懑不平之事,虽有才华但不遇明世.参考译文:你太狂傲了,我猜想,你胸中有不平之事,但用酒是浇不掉的.我看你象什么呢?一像韩家的“五鬼”,二像杨家的“疯子”.鸟儿怪声怪调地叫个没完,于是被老天爷抓进樊笼,这个大错耽误了它的终身.濯溪上游下起大雨,溪水流入荆溪,使得水位上涨.我送你回乡,先到当年周处斩蛟的荆溪桥畔,那里波光粼粼水流清澈.我恨世上没有百尺高楼,以容纳众多的能人贤士,使你落得到处飘泊.临剐前我真诚地赠朋友你六个字,请你记住:“节饮食,慎言语.”赏析:词的上片着重写题中的'“以狂得罪”.开头“甚矣君狂矣”即点出了这位同乡的特点:狂.而且这“狂”不是一般的狂,而是特别的狂,故以一“甚”字加以形容.词人先写这位乡士胸中装满了不平之气,即使酒浇,也无济于事.此处强调胸中义愤难平,从而揭示出“狂”的思想根源.以下又接连运用两个典故比拟他的“狂”态.一是用韩愈《送穷文》中的“五鬼”为喻,一是以五代杨凝式行为纵诞因有“风子”之号的故事为比.前者着重褒扬乡士的刚直、桀骜,赞美他不同凡响的才识,同时又暗示这种性格的不合时宜;后者着重刻画他不识时务,行为狂纵.一方面是乡士的性格怪诞,言论乖忤;另一方面是当政者的独裁与压迫,二者之间必然发生尖锐的矛盾.双方矛盾__的结果是以前者失败而告终.“怪鸟瞅啾鸣未了,被天公、提在樊笼里”,便是这一结局的形象写照.“鸣”声“未了”,即失去了自由,可见压迫之深.对此作者感喟道:“这一错,铁难铸.”错刀本用铁铸成,这里偏说“铁难铸”,是说这个错误简直是个天大的错误.实际上,这是正话反说,与其说是作者的深沉感叹,不如说是包含了衷心的赞美.词的下片则转写题中的“饯行”.过片“濯溪”三句点出乡士此行的去处,但乡土此次归去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被迫离开京城,因此不免怀有无限怅恨,词人亦为之愤慨不平.“世上恨无楼百尺”三句,即揭露了黑暗的南宋__不能容纳贤俊,致使有远见卓识的英才落得栖遑不安.其中的“恨”字,实为三句的领字,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和强烈不满,也流露了对朋友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楼百尺”,此处化用这一典故,以百尺楼比作储备贤才之所.歇拍是作者对朋友的临别赠言,表面上看,这似乎带有劝朋友明哲保身的意味,但实际上是他们对黑暗政治的讽刺.《贺新郎甚矣君狂矣》是一首送别的词,但它的意义却远远超过了送别的范围.作者着力刻画乡士的“狂”,这个狂者的形象正是一个忧愁国事、刚直耿介的__的形象;作者所描绘的乡士以狂得罪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同时也是时代的悲剧,这一时代悲剧已经在孕育着南宋覆亡的苦果.它给予人们的历史启示是极为深刻的.全词诙谐成趣,却又发人深省.词中运用了大量典故,或翻用,或化用,或借用,除了增加词的谐趣以外,对刻画人物性格起了重要作用,加之作者运用生动的口语加以贯串,更显得挥洒流动.词中用韵亦较宽,“矣”、“子”、“里”与“去”、“处”、“取”等通叶,似不合常规,大约是因方音相近之故.这些地方都体现了词人创作中豪放不羁的特点.。
语文古诗词鉴赏经典题和答案
![语文古诗词鉴赏经典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f8f9c1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6f.png)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共9分)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黄庭坚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
帝阁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
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
[注]①帝阁:指天帝宫门或守门人,又指帝都宫门。
②舛差:指差误、差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伯氏与作者得知盖郎中研习杜甫诗歌,先后赠诗,体现了古人以诗酬和的雅趣。
B.“帝阁悠邈”“虎穴深沈”两个比喻,表现了杜诗深沉雄健、沉郁顿挫的风格。
C.“江花”寄寓了杜甫的百年忠义,由此可以推测出杜诗中曾经使用江花的意象。
D.盖郎中为了在仕途上追求更好的前程,一丝不苟地学习杜诗,作者对此深表赞赏。
答案:D.“为了在仕途上追求更好的前程”无中生有。
诗中并未提到仕途前程相关的信息。
2.作者对于学习杜诗有哪些见解?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要学习杜诗传承古代诗歌(“国风”)的优秀传统,保持纯正的诗风。
②要学习杜诗的现实主义笔法和其中的忠义精神。
③要深入研究杜诗的不同版本,校正错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共9分)赠阙下裴舍人[唐]钱起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①柳色雨中深。
阳和②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③。
[注] ①龙池:唐玄宗登位前王邸中的一个小湖,后王邸改为兴庆宫,玄宗常在此听政,日常起居也多在此。
②阳和:指二月仲春,与开头二月相应。
③华簪:古人戴帽,为使帽子固定,便用簪子连帽穿结于发髻上。
有装饰的簪,就是华簪,是达官贵人的冠饰。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前两联描写皇宫苑囿殿阁春天的景色,色彩秾丽,气氛活跃,令人神往。
B.“穷途恨”,点出诗人的处境,尾联“十年犹未遇”进一步补足这一内容。
C.“长怀捧日心”,是说诗人长久怀抱炽热之心,表达对光明前程无限向往。
贺新郎刘克庄答案
![贺新郎刘克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801adbc8d376eeaeaa31d9.png)
贺新郎刘克庄答案【篇一:试题及答案作品选二】0053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是() a.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b.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c.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微晴d.残雪压枝犹有枯,冻雷惊笋欲抽芽2.《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的“满招损,谦得益”出自()a.《尚书》b.《周易》c.《论语》d.《礼记》 3.苏轼《方山子传》中方山子的姓名是() a.陈希亮 b.陈慥 c.朱家 d.郭解 4.下列词人与词集归属正确的是() a.晏殊《片玉集》 b.晏殊《漱玉词》 c.周邦彦《片玉集》 d.周邦彦《珠玉词》 5.下列句子中的典故与南朝作家江淹有关的是()a.凌波不过横塘路b.锦瑟华年谁与度c.碧云冉冉蘅皋暮d.彩笔新题断肠句 6.张元斡《贺新郎》(梦绕神州路)“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中的“天意”是指() a.天帝的意愿 b.命运的安排 c.金国的企图 d.帝王的心意7.下列词作中,与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写于同一地点的是()a.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b.陈亮《念奴娇》(危楼还望)c.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d.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8.刘克庄《贺新郎》中,点明送别之意的句子是()a.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b.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c.空目送、塞鸿去d.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 9.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一句中,“白”是指()a.云b.石c.水d.花10.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说:“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正丘首”是指()a.端正行为b.端正衣冠c.担负重任d.归葬故土11.《错斩崔宁》在情节结构上的主要特色是运用了()a.说书人旁白b.得胜头回c.有诗为证d.巧合12.《岐阳》“百二关河草不横”中的“草不横”指的是()a.杂草狼籍b.野草疯长c.寸草不生d.荒草直立13.《窦娥冤》中与“亢旱三年”誓愿相关的典故是()a.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b.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c.苌弘化碧d.望帝啼鹃14.下列曲词中,包含[双调]《夜行船》(秋思)作者名号的是()a.裴公绿野堂b.陶令白莲社c.便北海探吾来d.道东篱醉了也15.《琵琶记》(糟糠自厌)中扮演赵五娘婆婆的角色是()a.外b.旦c.净d.末 16.元代作家萨都剌的集子是()a.《雁门集》b.《静修集》c.《晞发集》d.《龙洲集》17.《登太白楼》“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在写景同时还()a.抒发了“恨不得与其同时”的怅惘之情b.模拟了李白诗歌中常有的意境c.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钦羡之情d.描摹了李白的风度、襟怀18.《项脊轩志》以庭中枇杷树“亭亭如盖”作结,其目的是表达()a.对少年生活的怀念b.对项脊轩的纪念c.对祖母、母亲养育之恩的感念d.对亡妻的思念19.《柳敬亭说书》“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中的“行情人”指的是() a.懂行的人 b.经商的人 c.行时的人 d.重情的人 20.《朝天子》(咏喇叭)采用的艺术手法是() a.白描 b.嘲讽夸张 c.对比 d.情景交融 21.《狂鼓史渔阳三弄》中的“渔阳三弄”是()a.舞曲名b.鼓曲名c.歌曲名d.词牌名 22.我国第一部供案头阅读的长篇通俗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23.“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表达了杜十娘()a.对李甲无钱为其赎身的遗憾b.对孙富重金购得自己的怨恨c.对李甲贪小利而负心的愤怒d.对李甲贪图自己财富的鄙夷24.吴伟业《圆圆曲》艺术构思的独特之处是() a.叙事与写景有机结合 b.总括与特写有机结合c.虚写与实写有机结合d.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25.纳兰性德《金缕曲》(此恨何时已)着重写() a.缅怀先人 b.悲叹自身 c.悼念亡妻 d.凭吊古迹26.《板桥题画》中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f5bff6a0116c175f0e48af.png)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①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②,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北去,日西匿。
【注】①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
②南朝狂客:孟嘉。
晋孟嘉为桓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
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
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
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
D. 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
“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
(2)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
②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
③对比,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4bb19f4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c.png)
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浪淘沙刘克庄①纸帐素屏遮。
全似僧家。
无端霜月闯窗纱。
唤起玉关征戍梦,几叠寒笳。
岁晚客天涯。
短发苍华。
今年衰似去年些。
诗酒新来俱倚阁②,孤负梅花。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南宋豪放派词人,他关心国家命运而在政治上屡受打击。
②倚阁:搁置,暂停。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人开篇选择纸帐、素屏等典型意象,写出了自己住处如同僧舍般的简朴。
B.“无端霜月闯窗纱”使用比拟手法,霜月闯进窗内,引发了词人内心的波澜。
C.上阕结尾两句从触觉和听觉分别写了月夜的独特感受,意蕴丰富,令人回味。
D.本词语言富有特色,多处使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有一种自嘲人生的意味。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答案】14.C【解析】“寒笳”的“寒”是心理感受,而非触觉。
15.①表达了对过去戍边征战生活的怀念之情。
②对自己年华渐逝、漂泊天涯的感伤之情。
③知音难觅的孤寂感伤之情。
(每点2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次张子仪韵章甫半生江海惯浮游,邂逅今成客此州。
忧国幸逢年谷熟,望乡长恨晚山稠。
连天烟雨双鸿雁,满地风波一白鸥。
独把酒杯悲节物,何时弟劝与兄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诗人慨叹自己半生宦海沉浮,客居在外,一种漂泊之感油然而生。
B.喜逢年谷丰熟,忧国之情顿时消散;夕阳西下,涌起浓浓的思乡之情。
C.物换星移,节候鲜明,把酒独倾,盼望着回家后和哥哥弟弟互劝相酬。
D.次韵要求按照原诗的韵和次序和诗,此诗用的是张子仪的韵来唱和的。
15.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请分析这首诗颈联的意境和作用。
(6分)【答案】14.B【解析】“忧国之情顿时消散”错。
诗人始终心怀忧国之情,年谷成熟,此情差可告慰。
故选B。
15.①斜风细雨连成一片,天地间烟雨蒙蒙,远飞的鸿雁,近处的白鸥,朦胧之中让人有寂寞孤清之感。
龙岩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龙岩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bbcb5d35ef7ba0d4a733b6e.png)
龙岩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下列对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 颔联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C. 颈联中,诗人在赞美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同时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 尾联描绘的意境是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
(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格调,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格调高远意蕴悠长B. 明快抒情富含哲理C. 意境辽阔基调低沉D. 豪放洒脱轻松愉快【答案】(1)C(2)B【解析】【分析】(1)ABD赏析正确。
C “颈联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是错误的,这首诗陆游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
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这首诗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第二联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故B正确。
ACD不正确。
故答案为:⑴ C;⑵ B【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题目、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
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⑵此题考查理解诗歌格调的能力。
格调就是诗歌的格律声调。
亦泛指作品的艺术风格。
解答是要理解诗歌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侧重于把握诗歌流露的情感特质。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贺新郎·杜子昕凯歌刘克庄
尽说番和汉。
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
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凡处、城危如卵。
元凯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
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
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
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段。
也莫靠、长江能限。
不论周郎并幼度,便仲尼、复起嗟微管。
驰露布,筑京观【注】元凯:泛指贤臣、才士。
幼度:东晋名将谢玄的字。
微管:代称管仲。
露布: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风格豪迈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宋军最终力挫强敌、得胜归来的喜悦之情。
B.上阕写琵琶弦断,渲染了紧张气氛,暗示胡人再次侵略,战事爆发。
C.“报胡儿、休作寻常看”意指南宋城池,几处危急,胡人攻势凶猛,不可小看。
D.下阕用典,赞扬杜子昕英勇善战、指挥若定、功勋不下古人。
15.刘克庄是南宋末年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有人评价他的诗词“批判锋芒有时比辛(弃疾)更尖锐”。
试结合本词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骏马设喻,反面证明学习要持之以恒的两句是
“,。
”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两句写出刘裕当年气势如虹,极具豪迈气概。
(3)《曹刿论战》中曹刿判断齐军没有伏兵,鲁国可以乘胜追击的依据是“,。
”
14.(3分)C
15.(6分)
运用口语化语言,“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
叹几处、城危如卵”,直接表达对胡人频繁入侵的痛恨,对南宋朝廷束手无策、国土沦丧的愤懑之情。
直斥朝中大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一句,表达对他们尸位素餐,不能为君王解决外敌之忧的痛斥。
直指南宋朝廷的软弱,“也莫靠、长江能限”,指出南宋朝廷希图依靠天险拒敌的不切实际的侥幸心理。
全诗揭露了南宋朝廷上下面对外敌入侵毫无作为的现实,批判直指弊端,尖锐不留余地。
(每点2分,答出3条即可。
)
1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骐、骥、辙、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