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背景
有关课题调研计划方案7篇
![有关课题调研计划方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ec483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c.png)
有关课题调研计划方案7篇课题调研计划方案篇1一、课题研究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方式深受大家的喜爱。
因此启发我开始关注能否引用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班会是一直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形式,是养成良好习惯解决班级问题,发扬民主精神的平台,同时,我校一直以20分钟晚点活动为学校常规教育平台。
因此,将20分钟晚点活动转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微型主题班会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他时间较短,符合初中阶段学生持续注意力时间,在短时间可以更高效解决问题,达到思想上的共识;其次微型主题班会主题明确,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目的明确、快速安排班级任务;再次活动选材简单、短小精悍。
学生可以用随机生成的教育素材,如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情景剧,学生通过简捷快速的语言表达,就可以生成一种观点或者解决一个小的班级问题;正所谓小活动、大德育。
而在现实中班会课存在很多问题:1、老师不知道如何开展班会课;2、班会课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效果;3、如何结合学情、班情开展有效的班会课。
4、开成功的班会课如何去总结记录并让效果延生。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学生在初中阶段助于学生的成长。
研究此课题,对如何开展高效的微型主题班会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还直接影响班级建设。
让微型主题班会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成为自我反思和教育的平台。
最后让班级用微型主题班会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班级,并走向卓越。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1、塞林格曼积极心理学。
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塞林格曼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韧性、利他、智慧和创造的勇气等积极品质作为实证研究的课题,他提出要关注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性格优势,并借助这种力量解决心理困扰、消除问题行为、建立防御挫折的机制。
这对于正在成长的初中生来说,阳性激励、正面引导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理论:我十分坚信,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983b83fc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7e.png)
目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地方史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三)地方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前景十分广阔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框架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一)地方史课程资源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二)地方史课程资源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三)地方史课程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五、课题研究的成果(一)理论和实践层面的认识(二)文本资料的编写(三)余杭地方史课程资源网站的建设六、课题研究取得的实效(一)研究推动了学校课改中不同课程的协调发展(二)研究提高了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三)研究促进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和和潜力发展参考文献附件:1.《余杭文化史》之第七章山水文化2.《余杭革命斗争史》基于地方史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成果摘要】课程资源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随着人们对新课程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余杭地方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这背景下应运而生。
该课题着眼于服务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需要,本着有利于“发展教师,发展学生”的宗旨,基于余杭区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的现实,对地方史课程资源进行必要的开发和利用,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研究,指出文本的编写和网站的建设是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媒介、与各类课程的整合是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操作途径、推动课程的协调发展和师生的共同提高是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归宿。
通过研究,凸显了地方史课程资源的实际价值,并为学校实施课程建设、推动课程文化建构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地方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整合教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地方史课程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已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被提出,正日益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课程改革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也很难取得实际教育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f24a7707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6.png)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选题缘由1.中学生物实施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过,科学毕竟有90﹪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规律和理论也是主要通过实验得出的;新课标中也明确规定:要“倡导探究性学习”。
所以,生物教学中实验所起的作用是独特的、高效的,不是粉笔加黑板或教师口头传授、电脑模拟能替代的。
可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校大多教师依然推崇知识教育,公开课是另外一套,常态课依然是先前的传统教学,实验教学也是传统、呆板、机械的,大多教师还抱怨:“课时根本不够,做什么实验,浪费时间”,结果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我校生物实验教学存在问题与普通校一样,我校大多生物教师也是认为实验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也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把相关知识讲解之后,如果有时间才让学生去做实验,这样严重违背了获取知识的规律,而且实验课也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重复书上的步骤,结果实验仪器的利用效率很低;学生热热闹闹,教师疲于维持课堂纪律,一堂课下来收效甚微,依然是教师控制学生、教材控制学生、考试控制学生。
例如,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中,教师让学生观察菠菜叶保卫细胞,学生就必须观察菠菜叶保卫细胞。
倘若学生偷偷地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或其他植物叶保卫细胞,就要承受教师责备的目光。
那些偷偷将头发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学生不敢提出自己的疑惑,只好将“怎么看不到头发的显微结构”“头发怎么不是由细胞构成的”等问题埋在心底。
结果使得科学探究实验成为教师幕后控制的“木偶戏”,或是把科学探究实验变成为“程序化的步骤”,严重违背新课标理念;而2014年,中国新高考改革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3.“基于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开放性生物实验教学”的提出我校是大兴区农村校,大多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还是按照以往传统教学进行,每天学生收获少的可怜,但是我校也有一个优点:学生数量相对不大,每班三十多人。
课题研究背景万能模板
![课题研究背景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97829c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2c.png)
课题研究背景万能模板1. 引言研究背景部分是一篇课题研究的起点,其中描述了选题的依据、背景以及与现有研究的联系。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万能模板,帮助您撰写出合适的课题研究背景部分。
2. 研究领域的背景在该部分,您需要先介绍研究领域的一般情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2.1 问题的重要性描述您选定课题所属领域的重要性,说明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对社会、学术界或者工业界的影响。
2.2 研究历史发展简要回顾该领域的历史发展,提及过去的研究成果和关键里程碑,此举有助于读者对该领域的认识。
2.3 研究热点和趋势介绍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以显示该领域的活跃程度,并说明本研究与该领域的关联。
3. 相关研究的问题和缺陷在此部分,您需要概述已有研究的问题或存在的缺陷,可以按以下顺序进行描述:3.1 问题的阐述明确当前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限制,为读者提供了解该领域的先前研究的背景。
3.2 缺乏综合研究指出先前的研究可能致力于特定方面,而在全面考虑问题或综合研究方面存在欠缺。
3.3 方法的局限性描述已有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的局限性,包括数据采集方法、分析方法、实验设计等。
3.4 结果的不确定性指出已有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可能是由于样本过小、数据偏差或其他相关因素引起。
4. 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本部分,您需要明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4.1 研究目的明确说明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即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效果,或者填补什么空白。
4.2 理论意义阐述本研究在理论上的意义,探索问题或现象背后的规律,为相关理论提供支持或发现新的理论。
4.3 实际意义描述本研究在实践应用上的意义,例如对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4.4 创新性强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即在何处和以何种方式推动了该领域的进展,并为读者提供一个期待的研究结果。
5. 总结课题研究背景部分是一篇论文或科研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地介绍研究领域的背景,总结相关研究的问题和缺陷,明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将为后续章节的展开奠定基础。
课题教研活动背景(3篇)
![课题教研活动背景(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08d7d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2.png)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日益加快,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课题教研活动的开展。
本文将从课题教研活动的背景、意义和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课题教研活动背景1.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育部门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加强课题教研活动的开展。
2. 教师专业成长的需求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
课题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课题教研活动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课题教研活动的意义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题教研活动通过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题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有助于教师提升专业素养,丰富教育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教研活动有助于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4. 促进教育公平课题教研活动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三、课题教研活动的现状1.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课题教研活动的开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课题教研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 教师参与度提高随着课题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其重要性,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课题研究背景万能模板
![课题研究背景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bc5958a8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c.png)
课题研究背景万能模板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课题研究背景是任何一项科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
一个正确的研究背景,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和现状,为研究目标和方法的设定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学术研究中,一个好的课题研究背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者需要了解自己所处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先前的研究成果和主要问题。
这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和位置,避免重复或无意义的研究。
2. 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在研究领域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理论框架和概念模型,研究者需要了解这些理论框架和模型,以便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研究问题和假设。
3. 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每个研究领域都存在一些尚未解决或有争议的主要问题,研究者需要了解这些问题,以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4. 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不同的研究领域有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者需要了解这些方法,以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目的的研究方法。
5. 研究领域的国际研究动态:研究领域的国际研究动态和趋势对于研究者的研究设计和成果影响很大,研究者需要了解国际研究动态,以便更好地定位自己的研究位置。
第二篇示例:在进行课题研究之前,有必要对研究的背景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研究背景是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相关问题、现状和发展趋势,它为研究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研究者更好地把握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本文将就课题研究背景万能模板进行探讨。
研究背景应包括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对其进行概述。
研究背景要清晰、准确地阐述所选研究领域的定义、范围和关键概念,以便读者能够理解研究的基本内容。
还要介绍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说明该研究领域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以及理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研究背景应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和解释。
研究问题是研究的核心,是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研究背景中,应该明确地提出研究问题并加以解释,说明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现实意义,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对研究领域的实践和理论具体影响是什么。
课题研究背景介绍比较合理
![课题研究背景介绍比较合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288e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6.png)
课题研究背景介绍比较合理
课题研究的背景介绍通常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领域的现状:首先,需要概述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已经完成的重要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争议、以及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状况。
2. 研究问题的提出:阐述本课题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或挑战,以及为什么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可以引用相关文献或数据来支持。
3. 研究的必要性:解释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科技环境下。
例如,这项研究可以填补理论或实践上的空白,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技术进步等。
4. 研究的意义:阐述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包括对学术、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和贡献。
5. 研究的可行性:说明进行这项研究的可行性,包括技术、资源、时间等方面的条件和保障。
6. 研究的创新点:强调本课题与已有研究相比的创新之处和优势,以及预期的研究成果和影响。
在编写背景介绍时,需要注意语言清晰、简洁、连贯,逻辑严密,重点突出。
同时,要避免过度夸大或贬低已有研究的成果,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分析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039a18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0.png)
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分析研究背景是毕业论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介绍了研究课题所涉及的背景情况、研究的意义和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本文将对毕业论文的研究背景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明确的研究基础,准确把握论文的延伸性和创新性。
1. 研究课题的背景研究课题的背景部分主要介绍该课题的起因和背景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社会背景:指出该课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例如,如果研究的是某种社会问题,可以从该问题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社会需求等方面进行叙述。
(2) 学术背景:列举该课题在学术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指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该课题所涉及的理论、模型或方法。
同时,可以根据之前的研究成果指出该课题的研究空白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3) 实践背景:介绍该课题在实践中的应用场景或现实问题。
例如,如果研究的是某种技术或产品的改进,可以从该技术或产品目前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用户需求等方面进行论述。
2. 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意义部分主要阐述该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和具体的意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论述:(1) 学术意义:指出该课题对学术研究领域的意义,是否填补了学术空白、推动了学科的发展等。
(2) 实践意义:阐明该课题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可以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模式、改善社会福利等方面进行阐述。
(3) 社会意义:强调该课题对社会的贡献,如推动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
3. 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部分需要明确论文将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以及相关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的问题。
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行论述:(1) 理论问题:列举该课题涉及的相关理论问题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理论难点,为后续章节的理论分析提供引导。
(2) 方法问题:介绍该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实验设计等,为后续的研究方法选择和论证提供基础。
(3) 实践问题:阐明该课题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具体实践难题,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提供指引。
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题研究的背景](https://img.taocdn.com/s3/m/f64670f127284b73f24250fe.png)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识字教学领域依然存在高耗低效现象,学生识字回生率高,阅读质量低,写作错别字多。
传统的识字方法高质量地完成识字任务。
落后的识字教学法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中的一场革命,对于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1、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人类知识的数量大大地超越了人类记忆的极限,终身学习早已成为可能。
而“终身学习”能力包括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文字是枯燥的书写符号,因此,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识字,提高识字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有利用学生今后观察、感受、思考世界。
2、《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1—2年级)提出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张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认知规律和汉字构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自主、主动、积极的识字意识,使教师指导识字与学生自主识字相互协调、和谐发展。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仅仅一、二年级规定的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其中一年级上学期要认识400个汉字。
这与以往相比,识字量大大地增加。
如何使学生更快提高识字能力,便成了教学改革的需要。
为此,我将“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研究”作为实验课题,力求在识字教学中有所突破,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1、理论价值:从识字教学的课堂设计的角度探讨科学可行的操作思路与策略。
2、实践价值:(1)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逐步培养儿童独立自主识字的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高教师自身水平,在新课程改革引导学生自主识字中有新体会。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192aacebf46527d3250ce060.png)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东台市第一小学缪素萍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
课程目标的变化,引起了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
反思课堂教学,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本身的重视,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的长效性目标。
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替代,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思想守旧。
一部分教师对过去所提的“双基”都搞不楚,更何况说现在所说的“四基”?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手握“旧船票登上新客船”,学生的“伪经历”、“被经历”现象时有存在,使得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常常游离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边缘,成为学生“随机而遇”、“碰巧发生”的幸运之物。
应试情结。
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检测的都是显性的知识点,新的“双基”没法考或很少考,因此不去关心什么是“基本活动经验”、不去关注“过程教学”、怎样去实施活动经验的教学。
教学惰性。
教材中有很多的操作性的活动(如“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等,像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等,以及概率统计中的可能性内容),都与学生操作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关,教学时,有的教师怕麻烦怕影响时间怕课堂失控,或一带而过、浅尝辄止,或纸上谈兵、死记硬背。
课程目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现状,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实践、探索一条“低耗高效”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新路,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活动经验作为教育目的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篇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06f96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c.png)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社会的精神财富并未得到同步加强,功利主义价值观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不少社会成员物质丰富但精神空虚,社会中某些不和谐的因素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加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之中,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判断力与抵抗力尚未健全,他们的思想很容易被武侠小说、电影、动漫、网络等外在的因素左右,直接导致他们较早地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对学校的厌恶与恐惧感,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学习上进心不足,精神脆弱,易于产生挫折感、失败感,易于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和对老师的疏远感等。
由于孩子面临强大的学习压力以及生活时间的单调性,不少孩子厌学、逃学。
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初中的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厌学以致辍学的现象大量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贫穷、学习困难等。
尤其是2008年1月,全省实施教育改革新政以来,我校教育体系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革。
学生厌学问题的产生,有愈演愈烈之势,体现在对涉世未深、思想懵懂的初中生的教育上,前景更是让人担忧。
社会要求我们学习,以便跟上时代的发展,而我们的现状却又不容乐观,那么如何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缓解学生的厌学现象就还是一个大问题。
众所周知,只有真正对学习发生兴趣时,学习才是轻松愉快的,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并且最好地完成学业,反之,学习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就会事倍功半。
中学是培养人材不可缺少的基础教育阶段,厌学情绪的滋长和蔓延,对人材的培养构成潜在的威胁,势必造成严重的后果。
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模仿要大于对成人的学习,因此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初中生中存在的这一心理障碍,其厌学情绪继续流传和扩大,向下延伸至小学,这种后果的严重性是不可估量的。
莱阳市是一个经济比较繁荣地区,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社会中有积极有益的文化影响,但对思想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更多的却是消极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如果学校的生活无法吸引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沉迷于外界的游戏玩乐,受不良风气的侵蚀,最终导致无心向学,厌学甚至辍学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研究背景是什么意思
![研究背景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99f7c63d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e.png)
研究背景是什么意思
研究背景是指在进行一项研究项目或论文时,需要对该课题的相关知识、前人研究成果、现实问题等进行深入分析和调研的过程。
研究背景的目的是为了明确研究课题的重要性、现实意义、研究的必要性,并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背景信息,使他们能够理解该研究的起因和动机。
以下是对研究背景含义的详细解释:
1. 重要性:研究背景帮助读者意识到该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引用相关的数据、调研结果或实际问题,可以说明该课题对学术界或社会的影响,并强调为何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2. 研究现状:研究背景需要概述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可以将该课题与已有研究作比较,分析研究中的空白或不足之处,为新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基础。
3. 起因和动机:研究背景应明确说明为什么选择该课题进行研究。
新的发现、技术进步、社会需求、政策变革等可能是研究的起因和动机。
为了使读者能够理解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需要对课题选择的原因进行解释。
4. 研究问题:研究背景要明确描述要解决的研究问题。
该问题可能是公认的、广泛存在的问题,也可能是前人研究中未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应说明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以及解决这个问题对学术或实践的意义。
5. 目标和范围:研究背景应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
通过描述研究的目标,可以使读者了解研究的具体内容和预期成果。
同时,指明研究的范围有助于读者理解该研究的限制和局限性。
总之,研究背景是研究项目或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一个对相关知识和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调研的基础,帮助读者理解研究的起因、重要性、研究现状和动机,并为后续的论证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
研究课题的背景与目的
![研究课题的背景与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7fa1d46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2.png)
研究课题的背景与目的概述:本文旨在研究并讨论课题的背景和目的。
课题的主要背景是......以及目的是......背景:课题的背景是指研究课题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的历史、现状及其背后的问题。
对于一个课题的背景,我们需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社会背景:在社会背景部分,我们需要探讨该课题在社会层面的重要性。
我们可以分析社会变革、政策演变、经济变化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研究课题产生的影响。
2. 知识背景:在知识背景部分,我们需要总结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
我们可以回顾已有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案例研究,以及相关学科的概念框架和理论模型,从而帮助读者了解该课题所处的学术位置。
目的:研究课题的目的是指通过研究解决学术问题或者产生对实践有价值的成果。
下面是我们需要在目的部分解释清楚的几个方面。
1. 学术目的:在学术目的部分,我们需要明确课题所追求的学术价值。
如对学科领域理论的完善、问题答案的探索或是研究方法的创新。
2. 社会目的:在社会目的部分,我们需要明确该课题对社会实践的意义。
如改善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效益或推动社会进步。
3. 实践目的:如果该课题有实践应用的意义,我们需要明确它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目标。
如提供政策建议、指导经营决策或者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通过研究课题的背景与目的,我们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课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对于研究者而言,明确课题的背景和目的也是指导研究工作的基础,有助于合理安排研究方法和步骤,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
因此,深入研究课题的背景与目的对于一个成功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e51975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7.png)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不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社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更新。
如何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来改进和提高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界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涵盖了教育的各个层面,从而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使得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同时也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手段。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信息时代,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善于利用网络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合理的网络教学设计,可以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三、教育的效率和效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事业的压力也在逐渐加大。
高效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率,也可以提高教育的效益。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可以实现教育的数字化和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和效益。
四、教育质量和竞争力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而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标准化和公正性。
此外,教育信息化也可以提高教育机构的竞争力,增强了学校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信息化教育不仅是教育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趋势,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次挑战。
因此,加强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
科研课题方案中研究背景与选课题依据的撰写
![科研课题方案中研究背景与选课题依据的撰写](https://img.taocdn.com/s3/m/f38d04049b89680203d825f2.png)
科研课题方案中研究背景与选课题依据的撰写在科研课题方案中,研究背景主要回答“为什么要进行该课题的研究”的问题。
依据赛恩斯编译的经验来看,一般可从时代背景、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等方面来回答这一问题。
1.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是指课题选择所处的时代对课题选择的影响因素或条件。
时代背景主要阐述随着时代因素的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新要求、新挑战及其与所研究课题之间的关系。
某方面的新问题、新要求、新挑战需要通过研究来解决,而本课题的研究是适应这种新变化、解决新问题、满足新要求、应对新挑战的一种途径。
2.理论背景。
理论背景是指影响课题选择的理论或理论因素。
课题的选择是对理论发展或影响的一种回应,某种理论的发展或影响促使选题者通过课题的研究来回应它,这种回应包括对理论的使用、检验、推动与发展等。
3.实践背景。
实践背景是指实践对课题选择产生影响的因素或条件。
实践背景主要阐释实践中需要解释的现象、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对实践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它们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等。
研究背景要把问题的来源和表现写清楚,同时写清楚对此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上述三方面的背景,应该在同一个课题中都有所兼顾,但如果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或课题产生的来源不同,也可选择性重点使用。
课题依据主要解决“依据什么进行课题研究”的问题,一般包括包括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等方面。
政策依据就是国家的某种法律、法规证明课题研究的合理性与现实性。
有些课题的研究要依据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有时这些法律、法规就成了课题研究的依据。
写政策依据时,不仅可以一般性地把政策名称写出,还可以根据需要把政策中与课题研究紧密相关的具体政策内容写清楚。
理论依据即本课题研究的科学依据,是选题论证的依据,是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预先赋予某种假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研究过程的理论依据。
理论都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现实针对性,有的还存在其局限性,所以,运用时不能拈来便用,要考虑课题与理论之间的适切性,即理论与课题之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能够恰当地给予课题以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题调研的背景和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
家长的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人生态度、日常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进行着最早的塑造。
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教养态度,同样影响着子女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
然而,家庭教育至今依然存在着唯智化的误区,很多人认为学习上考高分的是好孩子,把学校当成孩子成长的承包机构。
因此,如何消除误区,家长的素质是关键,诸多素质因素中,家长的文化素质是关键中的关键。
在平时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家长的文化修养对其子女的影响较大,但影响程度到底是多少,限于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无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深入的调研和研究。
据了解,目前国内也没有这方面的具体研究成果,因此至今也没有比较具体直观的研究数据来说明。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大家都认识到一个孩子的成长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家庭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
涉及到家庭教育因素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我们正是出于这一考虑,我们准备着手对家长文化素质与孩子成长关系进行研究,对家长学校通过何种途径来提高家长素质进行研究。
二:课题界定
此课题是对家长的文化素养与子女素质形成关系进行调研,家长的文化素养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此课题所调研的家长文化素养主要是家长的学历,子女的素质所涵盖的内容也很多,此课题所涉及的主要是学生的学科成绩、平时的品行表现及特长发展,从这三方面入手对孩子的素质进行跟踪调研。
又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家长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所以此课题也主要对这三个层次家庭的子女素质进行对比调研。
同时研究家长学校通过哪种方法对提高家长的素养最为有效。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孩子的养育和造就在每个家庭中是各自独特的、不会重样的工作,但是父亲和母亲的学识对孩子的影响是无可替代的。
当前,在朱永新教授主持下的“新家庭教育实验”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令人瞩目。
“十五”期间,在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家庭教育实验引领下,“如何提高家长素养的研究”,教育界已经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十一五”期间,家庭教育实验将走向深入,家庭教育实验途径也必将实现更大的突破。
新家庭教育实验研究与提高家长素养相结合,是教育的一次伟大创举。
但是这些研究还只是零星地见之于各类研究成果之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
本课题正是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朱永新教授开展新教育实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家庭教育水平与家长文化素养的相关性研究”又一次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以期能为家庭教育实验添砖加瓦,为我区的家长学校建设增光增辉。
四、课题研究的任务与目标
课题研究的任务:
①通过调查让家长明确家长素养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增强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自我反省意识;
②通过家长学校切实提高家长素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③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文化特色相结合。
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把培养优秀家长作为家长学校的办校目标,力争“优秀家长的摇篮”成为家长学校办学特色。
④家长学校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培训活动。
如: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关心的今天教育问题,定期邀请教育专家以讲座方式对家长进行团体辅导,帮助家长释疑解惑,树立科学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学习有效教育行为。
⑤建立家庭教育交流机制。
给家长以发言机会,努力使家长成为家长会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更关注孩子,更了解教育;定期进行教育孩子的好文征集活动,并在家长会上进行交流;定期开展家长论坛活动,为家长提供交流家庭教育经验的平台。
组织家庭教育读书沙龙,给家长推荐优秀家庭教育的书籍报刊,鼓励家长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建立家庭教育博客圈等,鼓励家长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
⑥建立家庭教育辅导机制。
为了有的放矢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指导家长更好地
应对孩子的个别问题,建立家庭教育咨询室,对个别家长进行单独指导,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有效性。
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索出不同素养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影响,通过研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促使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态度上有所转变。
促使家长们更加重视家庭教育工作。
五、研究的过程与分工
第一阶段:准备和启动阶段。
(2010年11月-2010年12月)
①成立领导组。
学校决定将六、七、八、九年级学生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并成立课
题研究领导组,由政教主任毛红霞担任组长;由学校政教副主任马燕红担任副组长;由团委书记郑明磊、大队辅导员虞幼娜、六、七、八、九年级全体班主任担任组员。
②召开开题会。
课题组长毛红霞首先召集所有课题组成员召开一个开题会,对为
什么要研究这一课题,如何研究这一课题做具体的说明。
并对如何开展这项工作做明确的分工,提出具体的要求,这样使课题组所有成员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确保实验多出成果。
③制定方案。
我们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家庭教育水平与家长文化素养的相
关性研究》的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实验阶段。
(2010年12月-2010年6月)
①调查分析,确定培训具体内容。
2010年12月,将对研究对象的家长进行问卷调
查,了解学生家长的状况,掌握家长的知识水平以及子女的学科成绩、平时的品行表现及特长发展等等。
分析家长素养与子女表现之间的联系。
②开办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家长学校要在这方面提供各种帮助,定期举办
如何教育孩子的讲座;向家长提供有关科学教子的书籍、报刊杂志等;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与家长的个别接触中,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家长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质。
③搞好家访工作。
在实际教育中总会遇到一些教育子女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的家
长,学校老师要耐心细致地对其进行帮助,班主任要进行家访与家长共同探讨,
仔细地倾听家长在教育方法上的病症,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使家长感悟到不科学的家教给孩子和家庭造成的危害,提高他们教子兴趣和艺术④经验交流,传播家长育人方法。
2011年5月组织"优秀家长"的评选活动,选取部分获奖家长进行经验交流。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
(2011年6月)
课题成果汇集实验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