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五步法”

合集下载

文言文五步教学法

文言文五步教学法

文言文五步教学法杨志荣整理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串讲法,老师为主导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收效甚微。

要革除这种弊端,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

于是作者实行大胆的尝试,采用了五步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步骤如下: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说”和“读”这两大语言环境。

学英语能够到“英语角”,学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就更多了。

学习文言文却没有那么好的条件,谁也不想“之乎者也”地啰嗦半天,所以我们只有抓住“读”这个环节。

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是学生对文章实行整体感知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朱自清先生也说过:“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但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

”从读的基本要求出发,文言文的诵读要求做到:正字音,知句读,揣语气,晓内容。

首先要读准字音。

特别要注意文言文特有的异读字。

例如将“乃使其从者衣褐”(《廉颇蔺相如列传》),句子中的“衣”读为(yì),不能读成“衣(yī)”,这是用改变字词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的,叫破音异读。

又如,“至莫夜月明”(《游赤壁赋》),“莫”通“暮”,读为mù;,不能读mò,这是文言文常见的通假异读,当甲字与乙字通假后,就读乙字的读音。

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诗》),“可汗”读为kèhán,不读“kěhàn,这是专有名词保留古音的读法,叫古音异读。

其次是要分清句读,不要破读。

朗读时要像读现代文一样,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和语调。

更要特别注意古今语言结构的差异,处理好句中的停顿。

将“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五人墓碑记》),不能破读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再次,音读得准、不读破句,再配上合理的语气、语调,“激昂之处还他个激昂,委婉之处还他个委婉”,就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
文言文五步翻译口诀如下:
1、留(保留法):凡国名、朝代、年号、地名、人名(字、号等)、官职名、
物名、器皿、数量词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翻译。

如《桃花源记》中“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句中的南阳刘子骥,地名人名,不译。

2、换(替换法):关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固定句式等,翻译时应把古词换
成现代词。

如《观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校阅水军。

”这里的“岁”应换成“年”。

3、删(删减法):翻译时可删减词语,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
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等。

简单说就是删去不需要翻译的词。

比如《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

”这里的“夫”为发语词,翻译时应该删去。

《狼》:“骨已
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里的“之”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没有实意,应该
删去。

4、补(增补法):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成分。

如《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这里译文时“见”的前面应加上“桃花源中的人”,“乃”前也要加“桃花源中的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5、调(调位法):翻译时,有些特殊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
介宾结构后置等)的词序需要调整。

如《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可
以调整为“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小学段文言文教学五部曲

小学段文言文教学五部曲

小学段文言文教学五部曲第一步:导入在教学文言文之前,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形式导入,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比如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一幅美丽的图画或者一个有趣的视频,来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兴趣。

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比如“你知道文言文是什么吗?”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你对文言文感兴趣吗?”等等,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在导入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向学生具体讲解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文言文的定义、特点、简史等等。

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情况,建立对文言文的初步认识。

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说明文言文的使用和特色,让学生们对文言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步:朗读在讲解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练习。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段落,让学生们轮流朗读,并在朗读之后进行评议。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语调、停顿和情感的表达,让学生们在朗读练习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对文言文有更深入的认识。

在学生对文言文有一定了解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的理解训练。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文言文段落,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和理解。

通过词语的解释、句子的拆分和段落的理解,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

第五步:应用在理解训练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应用练习。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文言文阅读题目,并让学生进行阅读和解答。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文言文的作文训练,让学生把所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去,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的五个步骤,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培养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文言文教学五部曲,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文言文,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文言文五步自主学习法

文言文五步自主学习法

文言文五步自主学习法这套方法共分五步完成,它们分别是:抄读—研读—解读—翻译—评析。

为了促进古文教学的改革,我不揣浅陋,把试验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记录于此,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抄读。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一般都较为浅显,虽有少数语言障碍,但只要引导学生参照注解和工具书,字句就不难疏通。

所谓“抄读”就是先把教材上的文字按照一定格式转抄到一个专用“文言文抄读笔记本”上,下面我讲一讲这个格式,即抄法。

取一厚点的横行抄写本,先把标题和作者抄好,然后下面的空行第一行留空,待以后学习时补充注解用,接下来第二行就用来抄写原文,注意要把课文下面的注解抄在相应的所注的字词后面,并用括号括起来;再然后第三行也留着待以后写译文用……如此依次往下进行。

这样所有的行就被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三行。

这里还要注意的是,抄写原文最好用蓝色笔,文下和后来补充的注解用红色笔,译文用黑色笔。

这样,抄写的各部分色彩鲜明,易于识记。

另外还要说明的是,最好在每页的右边留下一定的空白,可以在这里写心得和笔记什么的。

在抄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找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和文段,并且做好记号。

所以我把这一步称做“一读明大意找疑难”。

一读可以作为学生预习,开始在课堂上完成,方便老师指导和纠正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在学生熟练以后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老师只要检查就可以了。

在这个学生预习抄读的过程中,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作品的魅力和学习的伟力。

你看原本他们认为不可能自己读懂的古文,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也能读懂大意,这不能不说是对他们的极大鼓舞。

通过自己的劳动,他们体验到了增强人的自主意识的必要和愉悦。

二、研读。

在这个阶段初中应该在课堂上进行,因为初中生选词辨义等各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高中生在熟练以后就可以放到课外去完成了。

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边看自己的抄读笔记边结合教学参考书(包括各种工具书)在小组内学习交流,目的是通过参考书解决一部分疑难。

小学段文言文教学五部曲

小学段文言文教学五部曲

小学段文言文教学五部曲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进行小学段文言文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一种五部曲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言文,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五部曲。

第一部曲:导入引导文言文教学的开端是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幽默的话语、生动的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引用古诗词、历史典故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文言文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还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对文言文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有所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引入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而增强他们对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部曲:例句理解在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例句的理解来进行教学。

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和用词方式与现代汉语是有一定区别的,学生在理解文言文的例句时需要有一定的引导和帮助。

在进行例句理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词语解释、词语搭配、句子成分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可以通过举例、造句等方式来巩固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第三部曲:背诵默写背诵和默写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背诵经典的文言文文章或诗词,可以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通过默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结构规律。

在进行背诵和默写时,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奖惩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部曲:朗读表演朗读和表演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朗读经典文言文文章或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音语调和朗读表达能力;通过表演经典文言文文章或诗词,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

在进行朗读和表演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个人朗读、角色表演等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介绍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介绍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介绍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介绍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介绍,欢迎大家分享。

一、预读其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

(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二、抄读其主要目标是: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做法是:(1)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

(2)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

(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

(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

(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

三、解读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

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四、品读其主要目标是: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

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

(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个性进行分析。

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法”

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法”

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法”鱼亚强摘要:现行的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较之前的人教版,古诗文总数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一年级便学习古诗,三年级开始接触文言文。

然而,在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学生被动学习文言文,初学便了无兴趣。

笔者结合近年来文言文教学,总结出小学文言文教学“五步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读一、文言文教学“五步法”——读文小学文言文学习重在“读”。

学生自读要大声朗读,一遍一遍地读,有目的性地读。

一读,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准文言文中易读错生字、生僻字、通假字的读音。

二读,教师要适当地“扶”学生,应进行有节奏、有韵味、情景化的范读。

在范读前,教师需教授学生如何划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重音;范读中,学生要规范使用符号,划出文言文的节奏、重音等。

三读,教师提倡学生放声、自由去读。

此时,教师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涵泳于文中,自我感知、体会、完善。

四读,教师可采取指名读、赛读、互评读等形式让学生汇报读,学生出现字、词、句的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并让其再读。

学生读完,教师应及时予以中肯积极地评价,激发和推动学生读的热情和兴趣。

通过一遍遍地读,真正使文言文通过学生感官刻录在学生心中,若能倒背如流,之后学习则会轻松许多。

可以说“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石,没有大量、充分地读,学生文言文学习与感知就无从谈起。

蒋学晶在执教《已死的母熊》时,没有简单地让学生反复枯燥地读,而是通过呈现文本“原文——去标点——竖排——繁体”的四次变化,让学生愉快地读。

这四次读书,蒋老师的处理各有侧重:读原文是“自由大声读”;读去标点版是“凭着印象练习读”;读竖排版是在读顺了无标点版的基础上再读;繁体字版比较难读,蒋老师采取了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的形式。

这种初读策略,可在文言文教学中借鉴运用。

二、文言文教学“五步法”——解文“解”就是粗知文章大意。

“粗知”就是“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而并非逐字逐句地细品慢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故而教师要珍视学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感受,而并非将标准译文作为评价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唯一参考。

文言文阅读教学五步法

文言文阅读教学五步法

文言文阅读教学五步法千古不朽的名家名作,永远是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财富。

社会各界越来越理解到古诗文对于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提升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学语文课本上就精选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名篇。

但文言文产生的年代,与我们毕竟相隔久远,阅读起来就是一个难点。

在长期的文言文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总结出了“读—译—感—鉴—拓”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读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

文言文的风格迥异,有的豪迈奔放、有的委婉含蓄、有的静穆闲适、有的深沉凝重,它们都是古人经历和精神的真实折射,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

通过诵读,能够使学生消除语言障碍,领会作品的神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1、读准字音。

文言文中有很多通假字、多音字以及现在不常见的生僻字。

诵读能够记住这些字的读音,进而协助我们准确理解字义以及句意和文意。

比方:(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幼时记趣》)句中的“强”字读jiāng,同“僵”字,意思是“僵硬”,说明观察时间久,太投入。

(2)①先自度.其足。

②吾忘持度.。

(《郑人买履》)①中“度”字读duó,作动词,意为“量长短”。

②中“度”字读dú,作名词,意为“量好的尺码”。

2、读准句读。

句读,即句子中的停顿。

诵读时,能否准确地实行停顿,影响着对该词或该词所在句子能否准确的理解。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假设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那么这个“犬”字就作为名词,意为“狗”,整个句子的意思是“其中一条狗坐在(屠户的)面前”;假设停顿为“其一/犬坐于前”,这个“犬”字就是词性活用,由名词活用为状语,意为“像狗一样”,整个句子的意思为“其中一条狼像狗一样地坐在(屠户的)面前”。

很明显,第二中停顿才是准确的。

3、读准语气。

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验,对人物性格的理解,能够通过语气语调表达出来。

如: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文言文的五步教学

文言文的五步教学

文言文的五步教学文言是一种过时的书面语言,同口语相差甚远,且现代白话文又经历了百年的发展,致使人们学习文言文的难度比现代文大得多。

那么,应该怎样认识文言文教学,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呢?我在不断学习、摸索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文言文“三读五步式”教学法。

即根据文言教学特点,采用“猜读——研读——诵读”三读阅读程序,分“介绍资料(简介背景及作品)——扫除障碍(掌握生字并断句)——疏通文意(理解字词并翻译)——咀嚼涵泳(体会内涵并感悟)——学以致用(进行比较和归纳)”五步进行教学。

1.介绍资料。

学习文言文首先应了解与之有关的资料:包括作者生活的年代、环境,有关作者的简介,其文章的风格以及课文写作所处的时代背景,文章的写作目的、主旨和语言特色等。

这有助于学生掌握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提高学习课文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扫除障碍。

了解了有关资料,学生便急切地想读课文了。

初读课文,应首先扫清课文中的障碍。

具体来说扫除障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字音,二是句读。

也就是认识生字,并对文章进行断句,掌握好停顿。

至于断句,也是初读文言文的一大障碍。

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故从书面上看不出停顿,因而读时需要进行断句。

况且断句不准就会使句子产生歧义,甚至与作者原意相反,也有的会陷入无法理解的误区。

只有反复揣摩,在猜读中体会句子中间的停顿、抑扬顿挫和语气来,才能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

3.疏通文意。

在扫除障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应疏通文意,熟读全文。

疏通文意,首先应搞清字词意思。

文言文的字词特点主要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三种现象,掌握住这三种现象的特点,也就基本上了解了字词。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疏通文意,还要掌握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才能搞清句子的意思,为翻译作准备。

翻译文言文可以使学生比较迅速全面地掌握原文的思想内涵,对于理解文言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也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翻译一般来说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达到严复所说的“信、达、雅”三步标准。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一以直译为基础,所谓直译就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落实,有意思的要译出来,没意思的要搞清它的作用。

二抓准动词。

动词是句子的主干,是句子的眼睛,它前连主语,后接宾语,在文言文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有时候它对我们理解句式还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有先抓动词的意识,要分清动词的活用,尤其是使动,意动和为动。

三理清句式。

句式是句子的骨架,要把握好文言文的几种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注意补充主语和宾语,把话说清楚)和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

四体会虚词。

主要把握虚词的指代内容(分清人称和指示的区别)和虚词所体现出的句子的语气(推测,反问,希望和商量等)。

五验证句子的简明和连贯。

也就是说看基本成型的句子表意是否清楚,语言是否简洁,上下句之间是否连贯。

最后誊写到试卷上。

文言文五步教学法

文言文五步教学法

(一)范读激趣。

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如何读准文言的停顿、重音,把握好语速、语调与节奏很是生疏,教师的范读能给学生起模仿作用;文言文的朗读有它特殊的韵味,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会使学生感受到文言诵读的魅力,进而产生自己诵读的强烈愿望。

教师在范读前,可提出以下倾听要求:注意老师范读时的停顿、重音、语气、节奏,并在书上做好记号。

如果学生第一遍听得不真切,可以进行第二遍范读。

(二)自读自疑。

在学生受到熏陶感染而对文言文诵读乃至文言文学习感兴趣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试读,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对于难以读准的句子,教师可以进行领读。

一句一句、一段一段、一遍一遍地细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文言断句、重读的规律,在文言诵读中体味到文言学习的乐趣。

1.读准把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如不首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

因此,一篇文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或全班齐读,或个别朗读,从试读中发现他们字词读音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一一板书纠正;并由老师再范读一遍全文。

2.读顺读顺,即读时有正确的停顿。

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

由于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停顿掌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读甚至领读。

停顿准确了,就不会产生歧义,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

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3.读懂文言文的一些语言规律,如音韵的铿锵、语调的抑扬、语言的含蓄、句式的整散等,大都是宜于“意会”而不宜于“言传”的。

而意会既不能只靠眼睛看,也无法从老师的精分细析中获得太多的领悟,最终还是靠反复吟诵,在吟诵中去琢磨、去感知、去体察、去心领神会.(三)以读促思。

让学生自读自疑,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并从中获得知识。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五步”法(最新)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五步”法(最新)

本网整理了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五步”法,希望同学们把握好五步法,勤加练习。

更多资讯敬请及时关注本网站。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翻译“五步”法文言文翻译题,赋分值高而得分率低。

考生翻译存在随意性、盲目性等错误倾向,其实,翻译当中有一条主线,即什么词需要翻译以及如何翻译。

如果沿着这条主线思考,分“五步”进行精细到位的翻译,就能突破文言文翻译这个难关。

第一步:左顾右盼,通句意准确翻译句中重要词语的前提是“通句意”。

“通句意”,即大体通晓要求翻译语句的意义;“左顾右盼”是“通句意”的具体方法,即根据“句不离段”的原则,将句子置于段中,根据语境把握句意,包括人物、事件,句内、句外的各种关系等。

例: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2高考新课标卷)出知严州。

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

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

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错误译文:萧燧说:“东西在不同的地区,不应该给(东西),但是(你们)怎么可以坐视不问,还用过去的治理方法呢?”【解析】从译文可以看出,考生没有“通句意”,就生拉硬扯地翻译,深层原因则是不懂“左顾右盼”之法。

根据上文的“严州”“婺州”“浙西常平司”等,可以判断出“东”指婺州,“西”指严州,根据上文(萧燧)先“出知严州”,再“移知婺州”,可知“旧治”即指原管辖地区(严州)。

通过此番“左顾右盼”,联系“岁旱”“移粟”等处,粗通句意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正确译文: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第二步:查找标志,识句式“识句式”,即认识古今不同的句式,并在翻译时进行恰当的转换。

“识句式”的重要方面是查找标志。

文言文的五步教学法

文言文的五步教学法

文言文的“五步教学法”初中文言文学习,是初中生基本能力之一,近年来中考,对古文的考查,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文言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老师的“重头戏”。

本人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十多年,经过不断探索、创新,总结文言文教学“五步法”。

读、读在古文教学中,是常被忽略的一个环节,但朗读确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读什么、读字音、读节奏、读内容、读情感,在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在读中尝试抑扬顿挫。

培养学生语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自觉喜欢古文。

译:古文的翻译是历年来考查目标之一,一般而言有直译和意译两种形式,我们主张学生先直译,逐字逐句过关,再意译,在把握文章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是文字顺畅、高雅、力求原计原味。

在译的过程,要注意的是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语用需要大量的积累,同时,常见句式也应有所掌握。

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总之,译是阅读文言文的最重的环节。

析:在译的基础上,(即疏通文意)对文章内容能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的意象,理清文章基本思路,通过对关键语句的深入分析,作者的立场观点,对文章或段落能进行概括、总结,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从而达到整篇文言文深层的本质的认识。

品:好的文章,都有一些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语句存在,如要核心句、文眼句、精彩片段,如人物的对比,语言的展现,以小见大的手法等都值得细细品味,反复推敲。

有些语句至今我们常常引用为格言。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翁之意不在酒”等等,有待我们再三推敲,让学生尽享其中精彩,吸收运用,将其转化为今后写作的词库。

有些文章采用的艺术手法巧妙、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语言描写独具个性魅力,以小见大的能让人窥斑见豹等,都值得我们精读细讲。

鉴:任何的一篇课文,作为教材而言,考虑的不仅是其知识性,而且我们还要强调其中的教育性,完成教学目标中的思想目标,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一步,否则像《过秦论》中,“秦人哀之而不鉴之,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传后人复哀后人也”。

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

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

语文文言文阅读五法所谓文言文的“五读”法,就是在学习文言文时,可以按顺序进行五步阅读,即预读、抄读、解读、品读、诵读。

下面分别介绍其具体做法。

一、预读主要目标: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文学常识、时代背景。

具体做法:(1)查工具书,给生字加拼音;(2)根据老师的范读或朗读录音准确清楚地朗读文章;(3)结合预习提示和注解了解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常识。

二、抄读主要目标:熟悉课文、明确重点难点。

具体做法:(1)抄写文中的生字生词、名言*句;(2)勾画并抄写文中的难句、重点句;(3)结合预习提示、课下注解、课后练习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

三、解读主要目标:通过分析语言,具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思想感情。

具体做法:(1)结合语境,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含义;(2)分析特殊的文言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以及词类活用等现象;(3)结合注解口头翻译课文,从整体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品读主要目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分析鉴赏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技巧、章法结构等,品读文章的优美意境。

具体做法:(1)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两方面分析文章的具体特征;(2)书面翻译课文或疑难片断,做到心中有数,扫清障碍;(3)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解答课后练习题;(4)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五、诵读主要目标:对课文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积累语言材料,按大纲要求背诵课文。

具体做法:(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2)扩展阅读,研读与课文有关的材料,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也可从网上下载有关信息;(3)整理学习笔记,编复习提纲,强化重点难点的记忆;(4)在老师的指导下写读后感或小论文,陶冶情*,提高鉴赏水平。

以上我们所说的文言文五步阅读法主要是教给大家一种科学高效的自学文言文的方法,大家在学习实践中不妨一试。

文言文五部翻译法

文言文五部翻译法

夫文言文者,古人之言也,其辞简而意深,其句奇而韵长。

然后世学者,多难于解读,故翻译之法,遂应运而生。

今吾试述文言文五部翻译法,以期为学者们提供一助。

一、直译法直译法者,即以现代汉语直译古文之意也。

此法要求译者须忠实原文,不增不减,不歪曲,不误解。

具体步骤如下:1. 逐字逐句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2. 注意词性、语法、句式等,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规范。

3. 遇到生僻字、词,应查阅字典,确保翻译准确。

二、意译法意译法者,即根据原文大意,用现代汉语重新表达原文之意也。

此法适用于原文难以直译,或原文表达过于简略,难以理解的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1. 深入理解原文,把握其主旨大意。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力求准确、流畅。

3. 注意保留原文的修辞手法,使译文具有文学性。

三、增译法增译法者,即在翻译过程中,根据原文内容,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句式,使译文更加完整、易懂。

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原文,找出缺失的信息。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补充缺失的信息。

3. 注意保持原文的意境和风格。

四、省译法省译法者,即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删减原文中的某些内容,使译文更加简洁、明快。

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原文,找出可以省略的内容。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删减原文内容。

3. 注意保持原文的主旨和风格。

五、注译法注译法者,即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典故等进行注释,以帮助读者理解。

具体步骤如下:1. 分析原文,找出需要注释的内容。

2. 运用现代汉语表达,对生僻字、词、典故进行注释。

3. 注意保持注释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总之,文言文五部翻译法各有侧重,译者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要力求做到准确、流畅、生动,使读者能够领略到文言文的韵味。

如此,方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高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方法

高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方法

高中文言文五步教学方法1. 怎样进行高中文言文教学背熟,会默写,;几种句式什么,倒装啦,定语后置啦,还有词的用法,什么使动,谓动。

常见字词的意思。

这就够了。

高考全国一卷是五分的默写题书上的,送分题不能丢了。

一篇文言文阅读,三四道选择题,考察句式语法,内容理解概括,通假字。

两句翻译,考察关键字词的翻译,还有语句通顺,这分就丢不了了。

还有就是练习了,高三的话每天做一篇文言文,效果很好滴文言文教学一直沿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模式,高耗低效。

那么,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姚姬传也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

若但能默看,即终生作外行也。

”读的道理,就是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熟悉词汇和句式,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

进而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

从纠正句读到有节奏,最后抑扬顿挫地表达感情,这不仅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一次审美过程。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学生的朗读和齐读是必不可少的。

诵读,首先要“明读音”。

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的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如《桃花源记》的“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

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

另外,还要“明句读”。

中学文言文教材都已断句、标点,句子停顿易于掌握,难的在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问题。

例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古文中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而“以为”中间省略了“之”。

因此这句应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而不可误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通过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

文言文“五步法”共23页文档

文言文“五步法”共23页文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文言文“五步法”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你的阅读

文言文“五步法”

文言文“五步法”

练习
注释 :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 诗人.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 2.萁在釜下然( ) 3.漉菽以为汁( )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原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请君入瓮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 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
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 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
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①瓮:大坛子。 ②鞫:审讯。 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烧烤。
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 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 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 比:副词,接连地。 朝:早晨。
还: 通“环”环绕。 一旦:一天。

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 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
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 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 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 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 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堂训练: 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 最根本原因是(D)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公四岁而孤。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只是致力读书。 (2)唯读书是务。 (3)多诵古人篇章。 多读古人的文章。
覆巢无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马价十倍 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 市,人莫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 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 比:副词,接连地。 朝:早晨。
还: 通“环”环绕。 一旦:一天。
1、①、拉、引 ②、煮 2、射下雁后,是煮着吃还 是烤着吃 3、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就去世了,家境贫寒,
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
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
章。让(他)学习写诗,到他年龄大些了,家 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 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 笔就有成人那样高的水平了。
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
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
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
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 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 解释红色字体的词 1.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逮捕 ) ( 惊恐 ) 2.冀罪止于身。 ( 希望 ) ( 自身 ) 3.二儿可得全不。 (同“否” ) 4.寻亦收至。 ( 不久 )( 逮捕他们的人 ) 二,翻译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父亲难道见到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
4、这则故事指出了生活中的一种什么现象?
本不识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 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
七步诗 文帝尝令东阿王①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 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导读:古人说"兄弟如手足",但兄弟之间为了争王位,争财物 而互相残杀的从古到今却屡见不鲜,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演练:
“五步法”学习下列文言文。

dí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
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 lǘ 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 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
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先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2孤:幼年丧父。 3资:财务,钱财。 4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 5荻(dí):芦苇杆。 6以:用……办法 7书:写。 8 闾(lǘ)里:街坊。 9士人家:读书人家 10或:有时。11因: 借…机会。 12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 13文字:文章
---文言文“五步法
文言文五步法:
1.
2.
3. 4.
5.
读原文 读注释 懂句意 释全文 明道理
1
读原文: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 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 (hόnɡ)鹄(hú) 将至,思援弓缴 (zhuό) 而射之。虽与之俱(jù)学, 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 (yú)?曰(yuē):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步 诗 魏文帝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内做成 一首诗,做不出即处以死刑.东阿王随声就做诗 一首:"锅里煮着豆子用来作羹,滤豆子用来作汁. 豆秸在锅底燃烧着,豆子在锅中哭泣:'你我本是 一个根上生长的,你为什么这样不留情地逼迫我, 熬煎我呢 '"魏文帝听了深有惭愧之色. 一,1.死刑 2.同"燃"字 3.过滤 豆类 4.曾经 二,锅 破釜沉舟 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 何太急. 四,相煎何急;七步成章

一、解释红色字体的词 正在,正当) 2 取大瓮( 拿 )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 3.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应当 ) 4.因起谓兴曰(于是) 二翻译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 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 何事不承!” 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注释 :①文帝:曹操之子曹丕.东阿王,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植,大 诗人.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不成者行大法( ) 2.萁在釜下然( ) 3.漉菽以为汁( ) 4.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 ) 二,"萁在釜下然"的"釜"解释为____,写出一个同义的成语_______. 三,《七步诗》原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注释 :①收:逮捕。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③冀罪止子身: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④可得全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不能?不,同“否”。
⑤寻亦收至:不一会儿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寻,不久。

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
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还和
原来一样在玩琢钉游戏,一点害怕的样子都
于是站起来对 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周兴说“宫中有人递状辞检举你,请你到这坛子里去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 三、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____ ____ 人之身 ___的方法。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 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jù]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 [fŏu]?”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 完卵乎?”寻亦收至。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推:追究,检举。

请 君 入 瓮
周兴和丘神勣合伙谋反,太后让来俊臣来 审讯他。来俊臣趁着跟周兴一边吃饭一边研 究事情的当口,对周兴说:“犯人大多不肯 招供,应当采取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 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 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来俊臣于 是找来一个大坛子,按周兴的方法周围升起 炭火,站起来对周兴说:“宫内有人递出状 辞检举你谋反,请兄进到这大坛子里去吧!” 周兴惊恐万状,连忙叩头认罪。

有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马,结 果没有一个识马的。 他前去拜见伯乐,说道:“我
有一匹骏马想要卖掉,可是接连三天在市场上站着卖, 没有人来问一声,我希望您去围着马转一圈看看,离开 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一看,我愿意献给您一早晨的费 用。”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 又回头来看了看,结果一天之中马的价钱涨了十倍。
兄弟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 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 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 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①【燔】烤。②【社伯】古代 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 意思。 (1)将援弓射之( ) (2)获则烹( ) 2、兄弟俩争吵的焦点是什么? 3、读完本文后,你总结出什么 样的道理?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代“骏马” 看,回头看 ) (1)人莫知之( ) (2)去而顾之(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伯乐于是去市场上环绕着马看了一圈,离开的时候 又回头来看了看它
3、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这一动作神态,有什么隐 含义? 伯乐看了又看,离开时还依依不舍,表示这是匹骏马。

请君入瓮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 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
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 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
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①瓮:大坛子。 ②鞫:审讯。 ③推事:研究事情。④炙:烧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