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古文今译六字法,系指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最基本、最常用的6种方法,即对译法、增删法、移位法、保留法、替换法和意译法。
可概括为“对、增、移、留、换、意”六字。
实战心得下面试分别举例说明:一、对译法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如:“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删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有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也要作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
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
如:“问:‘何以战’”(《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作补充。
译文则为:“(曹刿)问(庄公):‘凭借什么作战’”反之,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应删去。
如: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也,表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者,起提顿作用。
也,表判断的语气词。
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三、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
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例如:①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陆离”是修饰“长铗”的,“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四、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这叫保留法。
如: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文言文好多种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即逐字逐句翻译,力求忠实原文。
此法适用于字词简单、句式结构相似的文言文。
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直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二、意译法意译法,即根据原文意思进行翻译,不求字字对应。
此法适用于句式复杂、意境深远、难以直译的文言文。
如: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意译:山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有名气。
三、增译法增译法,即在翻译时添加一些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
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增译: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思绪。
四、减译法减译法,即在翻译时省略一些古文中常见的虚词、重复的词语等,使译文更加简洁。
如:原文: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减译:朝三暮四,愚公移山。
五、换译法换译法,即将古文中生僻的词语、成语等用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语、成语替换。
如:原文:君子之交淡如水。
换译:朋友之间的交往应该像水一样淡泊。
六、分译法分译法,即将长句或复杂句式拆分成若干短句,使译文更加清晰。
如:原文: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分译:天地最大的德性是生养万物,圣人的最大宝藏是地位。
七、合译法合译法,即将若干短句合并成一个长句,使译文更加紧凑。
如: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合译:通过温习旧知识,获得新的认识,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达到准确、流畅、生动的效果。
然而,无论何种方法,都应以忠实原文为前提,力求让现代读者领略古文之美。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
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翻译技巧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
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
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
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
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
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人足以能够通行。
原句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补”“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举例简述如下:(1)“换”。
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一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
古文翻译常用的六种方法一、对译法所谓对译法,就是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对换文言词的方法。
例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欧阳修《卖油翁》)就可词对词地翻译:“有”译为“有个”、“卖油翁”译为“卖油的老者”、“释”译为“放下”、“担”译为“担子”、“睨之”译为“斜眼看他”、“发矢”译为“发箭”、“十中八九”译为“十次中了八九次”、“但”译为“只”、“微颔之”译为“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然后把上面的所有词连接起来就是准确译文:“有个卖油的老者放下担子站着斜眼看他,很久不离去。
看他发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稍稍地对此点点头。
”二、增删法增,就是增加;删,就是删除。
由于文言词大多是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已经成为双音节词了,所以翻译时,就要把单音节词增扩为双音节词。
例如:“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就可以翻译为“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
两种东西(如果)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很明显,括号里的内容是我们为了通顺而添加上的,“也”字删掉了,再加上了“是”字,句子就非常通顺了。
由于有的文言虚词,虚得无一点实在意思,可不译出;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翻译出来,反而会使句子累赘。
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都应该删去。
例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夫”发语词,不译;“也”,表判断的语气词,也可不译出。
三、移位法文言文的语言顺序和现代汉语的语言顺序是很不相同的,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必须将颠倒了的顺序再颠倒过来,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移位法。
例如:“何以效之?”(《订鬼》)“子何恃而往?”(《为学》)“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这些句子实际上都是宾语前置句(即倒装句)。
翻译的时候,都得把倒置了的宾语提到前面去。
“何以效之?”颠倒过来就是“以何效之?”意思是“用什么来验证它呢?”“子何恃而往?”颠倒过来就是“子恃何而往?”意思是“你靠什么前往呢?”“微斯人,吾谁与归?”颠倒过来就是“微斯人,吾与谁归?”意思是“假如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四、保留法文言文里的人名、地名、官名、帝号、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以及古今意思相同的词,都可以不翻译,照录,这就是所谓的保留法。
“替、调、留、补、删”文言文翻译五法
“替、调、留、补、删”文言文翻译五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替、调、留、补、删”文言文翻译五法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内涵丰富,包蕴着古人丰富的思想、审美等内容。
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言文篇目.目的是让学生吸取古代优秀文化知识,提高语文阅读水平。
但是正如大部分的人意识到的,“之乎者也”早已成为过去,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字词的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又提高了学习的难度.进而学生不想看.也不想读古文,甚至看见文言文便头疼不己。
面对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要在教学文言文时尽最大可能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学生的恐惧心理主要来自对文意的不理解,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教学文言文首先要教会学生疏通文意。
具体方法有:了解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最大区别那就是词汇,现代汉语是以双音节词语为主而古代汉语则是以单音节词语为主。
了解这点后翻译也就不是很难了。
文言文翻译是对学生文言文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
翻译时需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文风格。
“达”,就是文句要通顺,表达要准确。
“雅”,就是文字简明、优美。
中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是要教会学“替、调、留、补、删”五种方法,下面简介这几种常用的方法:一、“替”替换差异词语文言句中有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需要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来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双音词替换单音词。
例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译为:安闲文静寡言少语,不羡慕荣华利禄。
2、用本字替换通假字,用今词语替换古词语。
如:“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这里的“知”通“智”。
3、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
有的词义扩大:如“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普通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专指妻子;有的词义发生变化: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指为正义事业而失去生命。
文言文翻译的5种基本方法
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五种,即:留、补、换、改、删。
1、留。
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例①: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记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2、补。
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
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例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例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游褒禅山记》)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3、换。
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例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带点部分应译成: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例⑤: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高;“服”现代讲“穿戴”。
这方面例子很多。
比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古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4、改.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
主要有下列几种:(1)宾语前置句.例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2)定语后置。
例⑦: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
(3)状语后置。
例⑧: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句中划线部分译成时要放在“短屈原”前面作状语。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一、增增,即在翻译过程中,根据上下文需要,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
如:原文:“子路率师以伐颛臾。
”译文:“子路率领军队去攻打颛臾。
”在此句中,“以”字翻译时,需增译为“去”,使句子意思更加明确。
二、删删,即在翻译过程中,删除原文中无实际意义的虚词,使句子更加简洁。
如: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在此句中,将“曰”、“乎”、“也”等虚词删除,使译文更加简洁。
三、换换,即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的古汉语词汇替换为现代汉语词汇,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
如:原文:“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译文:“如果我们从变化的角度去观察,那么天地间的变化是无法用一瞬间来衡量的。
”在此句中,“盖将”、“以”、“曾”等古汉语词汇,被替换为现代汉语词汇,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
四、调调,即在翻译过程中,调整原文中的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如: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在此句中,将“温故而知新”调整为“温习旧知识,进而获得新的理解”,使句子更加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五、补补,即在翻译过程中,补充原文中省略的内容,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
如: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陪伴在孔子身边。
”在此句中,“侍坐”一词翻译时,需补充为“陪伴在孔子身边”,使句子意思更加完整。
总之,文言文翻译五字法,即“增、删、换、调、补”,是提高文言文翻译水平的重要方法。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以达到准确、流畅的翻译效果。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留替调补删(微课)
翻译五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总体原则:
信达雅
文言文翻译的总体原则: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 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
●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
●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 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文言文翻译五字诀:
•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一个字“留”,即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 单位等。
• 《穿井得一人》中“求闻之若此”为定语后置,就应按“若此求 闻”的正常语序来翻译。
• 《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属于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 代常规语序“白雪纷纷所似何”。
第四个字“补”,即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 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如主语、宾语等,使译文更加通顺。
• 《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中“去”前省略“陈太丘”, “乃至”前省略主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
• 《狼》中“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省略了主语“屠户”,这句话 应译成:(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第五个字“删”,即删减法——文言文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 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翻译时可删减。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 音节的助词、用于结构倒装的标志词、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 设成分等。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以使译文通顺。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文言最佳译文是既直且顺,其次顺而不直,再次直而不顺,最次不顺不直。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留、换、直、删、补、调一、留就是保留原文,无须翻译。
诸如人名、物名、地名、官名、帝号、国号、年号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汇。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君”(《岳阳楼记》)。
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又如“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中“心旷神怡”在现代汉语中被作为成语仍广泛使用着,无须译成成语的解释“心胸开朗,精神畅快”。
山东豪杰逆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二、换第一种情况:替换掉古今异义的词。
有的古汉语词汇,现在虽然还在使用,但是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为了避免误解,翻译时要替换。
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译为: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发达,(村落间)鸡狗鸣叫的声音处处可以听到。
又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和现代汉语的“卑鄙”不同,今指语言行为恶劣。
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和现代汉语的“感激”不同,今指深刻的感谢。
所以译为“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第二种情况:词类活用要译出来,尤其是使动和意动。
文言文翻译法口诀
文言者,古人之言也,其文简奥,其意深远。
欲解其意,必先明其法。
兹有口诀一则,以助学者翻译文言文:一、审文体,识句式。
文言文文体,有经史子集,辨其文体,方知句式。
二、明词义,辨古今。
文言词汇,古义今义异,详考词义,勿以今释古。
三、析字词,探语法。
文言字词,用法多变,析其字词,探其语法。
四、观语境,求真意。
文言文意,往往隐晦,观其语境,求其真意。
五、比今语,译准确。
文言文译,贵在准确,比其今语,译其真意。
六、调语气,合文风。
文言文译,调其语气,合其文风,方为上乘。
七、校原文,验正误。
翻译文言,校其原文,验其正误,精益求精。
八、积经验,增学识。
翻译文言,需积经验,增学识,方能游刃有余。
九、守规则,避误区。
翻译文言,守其规则,避其误区,勿以己意乱其真。
十、多练习,熟于心。
翻译文言,多练习,熟于心,方能得心应手。
具体运用,可按以下步骤:1. 首审文体,辨句式。
2. 次明词义,考古今。
3. 再析字词,探语法。
4. 观语境,求真意。
5. 比今语,译准确。
6. 调语气,合文风。
7. 校原文,验正误。
8. 积经验,增学识。
9. 守规则,避误区。
10. 多练习,熟于心。
举例如下:原文: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发现他们的不足就改正。
”口诀助你,翻译文言,如行云流水,信手拈来。
勤加练习,渐入佳境,文言文翻译,指日可待。
文言文翻译口诀总结
文言文,古奥深,翻译难,口诀寻。
一、字义明,词性清,上下文,细琢磨。
口诀一:字义先,词性次,明文意,再动笔。
二、句式辨,结构识,主谓宾,要分明。
口诀二:句式辨,结构明,主谓宾,位要清。
三、修辞妙,手法精,比喻意,不可忘。
口诀三:修辞妙,手法精,比喻意,细心寻。
四、语气察,情态审,语气词,要留心。
口诀四:语气察,情态审,语气词,细心寻。
五、时态异,古今异,时态换,要适宜。
口诀五:时态异,古今异,时态换,要适宜。
六、语序换,句意新,古今异,要通顺。
口诀六:语序换,句意新,古今异,要通顺。
七、直译意,意译形,准确译,不可混。
口诀七:直译意,意译形,准确译,不可混。
八、实虚词,用法分,实词义,虚词情。
口诀八:实虚词,用法分,实词义,虚词情。
九、字词义,要广博,词典查,不可少。
口诀九:字词义,要广博,词典查,不可少。
十、翻译法,多借鉴,古今文,多比较。
口诀十:翻译法,多借鉴,古今文,多比较。
总结口诀:文言文译,先字义,后句式,明情态。
修辞法,细心寻,时态换,要适宜。
语序换,句意新,直译意,意译形。
实虚词,用法分,广博义,词典寻。
多借鉴,多比较,文言译,才准确。
遵循此口诀,文言文译,步步稳,渐入佳境。
文言文译现代文五要义
文言文译现代文五要义文言文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定会接触到的知识区域,可以让我们很直接的了解到古人的文化生活。
但是我们想要将古人的话译义成现在我们易懂的语言还是比较难的,不仅让很多学生头疼,而且也让那些辅导自己孩子的家长痛苦不已。
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下文言文翻译现代文的“五字”方法要义:留、删、补、换、调。
一、“留”。
在文言句子中,凡是涉及到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纪时、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
”“吴王、勾践”是人名,“姑苏”是地名,翻译时就不需译出。
二、“删”。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者也”就是助词,就可以直接删去,译为:沛公的侍卫樊哙。
如:“寡人反取病焉。
”“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译为:我反而自讨没趣。
”三、“补”。
文言句子常存在省略的现象,或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等,在翻译时,需将原文中省略的成分添补出来。
这样译义后才显得完整、通畅、达意。
如:“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何(听朝)罢晏也”译为:“为什么散朝这么晚?”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
译为:“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如:“语时了不悲”“不悲”就是“不悲伤”。
译为: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四、“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词汇我们译义时就要用现代的词汇替换掉古代词汇,如最直接的:"吾、余、予"等译义时就要换成“我”,“尔、汝”等换成“你”。
而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古特指长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
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泛指一般的气味,今特指臭气。
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无此义……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因此,翻译时,这些词语我们就要根据语境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不可直接把古时候的意思当成如今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是指一种在翻译文言文时使用的方法,它要求每个文言词语至少配以五个汉字的拆分和译法。
该方法也被称为五字还原法,在旧称法的文言文翻译中,它是一种有效的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抓住文章的精髓。
文言文包括小说、诗歌、经典和古籍,都属于古文,而它们的语言特征是旧式、复杂和艰涩。
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也有其自身特殊的风格、议论方式和文字艺术,使它们更有趣、更有深度。
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文言词语不加拆分,会有混乱的结果,甚至有可能直接丢失语义。
因此,采用“文言文翻译五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它要求把每个文言词语配以拆分和译法,而每个拆分必须至少由五个字组成。
这种拆分就是翻译的基础,它可以避免由一词概括引起的语义空洞,从而使文言文的理解更加清晰、精准。
同时,文言文翻译中的五字法还可以更加灵活的使用。
因为每个文言词语拆分出来的五个字也是独立的单位,可以根据拆分的基础,做出多种变形拆分和译法,从而更好地反映文言文本身的语言特点。
除此之外,五字法还可以帮助提高文言文翻译的艺术性。
具体来说,这种拆分可以引入文言文的精髓,并在表达上更加优雅,通过特定的字句构造,把文言文的精髓完美地表现出来,从而使翻译更有质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中的五字法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抓住文章的思想深处,更可以提升文言文翻译的艺术感。
它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控
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更可以更加灵活地诠释文言文本身的含义,把文章最精辟的细节展现出来。
如此,以文言文翻译五字法为标准,就可以做出更经典、更有文化内涵的翻译,传递出古文的精髓,更好地向读者展示文言文本身魅力所在。
文言文翻译的5种基本方法
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五种,即:留、补、换、改、删。
1、留。
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划、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例①: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记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冬,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
2、补。
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
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例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岀。
例③: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游褒禅山记》)这句话应译成: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3、换。
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例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带点部分应译成:传授逍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例⑤: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髙;“服”现代讲'‘穿戴”。
这方而例子很多。
比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 古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
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
4、改。
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
主要有下列几种:(1)宾语前置句。
例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左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2)定语后置。
例⑦:计未泄,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划线部分要按“求可使报秦之人”来译。
(3)状语后置。
例⑧: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句中划线部分译成时要放在“短屈原”前而作状语。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
高考文言文翻译的五种方法学习文言文,就要会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
对于高考,文言文的翻译既是重要的语言综合训练,又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文言文知识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翻译虽说较难,但仍然有章可循,在复习中,我把文言文的翻译整理为“增补、调换、留借、删减、互联”五种方法。
【增补法】文言文言简意赅,故省略成分现象较突出。
文言文翻译的增补法,就是要把语句中省略的重要成分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
文言文中大量省略主语、谓语、宾语、兼语和介词、中心词等,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中就省略了主语“异蛇”,翻译时如果不增补齐全,意义就不太明确。
特别是一些句子成分省略较多的文言文句子,如“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和兼语,不增补全句子成分就译成“叫进来,让拜见夫人”,直接译出来,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可是增补后的句子应该是(“左光斗)召(史可法)入(家),使(史可法)拜夫人”,翻译成“左光斗叫史可法来自己家里,让他拜见自己的夫人”,大家一看就明白。
【调换法】文言文中许多句子结构和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经常出现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句式(在文言文中统称倒装句),如果原封不动地按照原句顺序翻译出来,意思就含糊不清。
如“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琵琶行并序》)译成了“曾经学习弹琵琶向穆、曹两位乐师”,让人不知所云,调换成正确的语序“尝于穆、曹二善才学琵琶”后就译为“曾经向穆、曹两位乐师学习弹琵琶”。
【留借法】“留”即保留原文不用翻译。
翻译文言文时,人名、地名、官名、物名、朝代国号、帝号年号、典章制度和度、量、衡等专有名称直接留用,不用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一句中,“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毋须翻译照用即可。
“借”即借用相关的词语代替现有的词语,这主要是针对文言文中的“通假”而言。
文言文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新的物象,而没有现成的字词,只得借用相关的字词来寄托所要表达的意义(即许慎在《说文》中称之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
文言者,古人之言也,简练而意深。
欲解其意,非翻译不可。
翻译之道,繁复而微妙,然有口诀,可助学者一臂之力。
兹录《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如下:一、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翻译文言,首重字义,一字一句,皆须推敲。
意译为主,直译为辅,使文意通顺,不失原意。
二、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翻译文言,须将词置于句中,句置于篇中,前后连贯,方显文意。
不可断章取义,孤立解读。
三、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文言文词性变化多端,句式亦复杂。
翻译时,需辨析词性,识破句式,准确翻译。
四、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文言文虚词丰富,翻译时需注意语境,虚词用法多样,不可一概而论。
依语境而定,方为上策。
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直译词义,使文意明确。
意译,即意会文意,使文意流畅。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两者相辅相成。
六、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翻译文言,有时需增删润色,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持原文文风,使译文更具可读性。
七、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文言文讲究音韵,翻译时注意音韵搭配,保持原文节奏。
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具美感。
八、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文言文中典故繁多,翻译时需注重考据,确保典故准确无误。
同时,可适当引用典故,丰富译文内涵。
九、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文言文中成语丰富,翻译时需注意搭配,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同时,保留成语原意,使译文更具韵味。
十、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时需注意传达。
尽量使译文符合原文文化背景,避免误解。
《文言文翻译方法口诀》共十句,简明扼要,便于记忆。
学者若能熟记并运用,定能在翻译文言文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以下为具体口诀:1. 字字推敲,意译为宗。
2.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 词性辨析,句式识破。
4. 虚词翻译,注意语境。
5.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6. 增删润色,保持文风。
7. 注重音韵,保持节奏。
8. 典故引用,注重考据。
9. 成语翻译,注意搭配。
10. 文化差异,注意传达。
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全昌波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方法。
2、运用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与内容:下面我们以高中教材课文片断为范例,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忠实、通顺、美好)。
▲信,即“忠信、忠实”,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注意通假字,注意偏义复词,注意一词多义,最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文言文词语的释译要做到“信”,一是要根据语境加以推敲,使词语的解释恰切入理;二是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寻求释译的依据。
信的要求是考试起码要求,平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采分字词”。
▲达,即“通顺、流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
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把简要的语句中省略的字眼补出来,而后译。
二是要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使之翻译起来“顺溜”。
三、对于某些文言语句的翻译须用“被字句”、“把字眼”来译。
达的要求是考试的另一要求,平时我们做题后,要读一下自己译出来的句子,看是不是病句,句子通了没有。
首先要力求自己译的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
▲雅,即“优雅、美好”,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
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文言文翻译既要做到“信”,“达”,又要保持原文的文辞美,音韵美,即做到“雅”。
例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此九德。
《谏太宗十思疏》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八字: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可用“留、补、调、删、换”五个字来概括。
一、留,就是保留不译。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以及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建筑物名等,可不翻译,直接保留。
例如“楚人有涉江者。
”这里的“楚”是国名保留不译。
再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是官名也保留不译。
二、补,增补,补充原文中被省略的成分以及量词。
如“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这句“从其所……”前省略了主语“他”。
翻译时就应补充出来,译为: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三、调,即调整词序。
调整倒装句的语序,如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这些特殊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词序。
如《童趣》中“徐喷以烟”一句,就应该调整语序理解为“以烟徐喷”,译为:用烟慢慢地喷它。
四、删,即删除的意思。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要删去。
如“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这里的“也”表示肯定语气,没有实在意义。
再如“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中的“而”连接两个动词,没有实在意义。
五、换,即替换之意。
不少的文言词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时应换用现代汉语的某个词语。
如“环堵萧然,不避风日”中的“堵”在古文中是墙壁的意思,而不是“堵塞”。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注意特殊句式和特殊词语,努力提高自己的古文涵养。
到那时,我们就一定会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