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质性资料的分析

合集下载

质性研究方法与资料分析

质性研究方法与资料分析
分析资料
采用归纳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 释,形成对研究问题的深入理解。
Part
02
质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访谈法
总结词
深入了解研究对象内心世界和经验
详细描述
访谈法是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和经验。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取 研究对象的主观感受和深层次的想法,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研究主题。
案例研究法
总结词
深入研究特定个案的详细过程和背景
VS
详细描述
案例研究法是对个别研究对象进行深入、 全面的研究,包括其背景、过程、结果等 方面。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特定 情境下的研究对象,并从中提炼出一般性 结论。
文本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文本内容理解其意义和主题
详细描述
文本分析法是对书面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包 括文章、日记、信件等。这种方法可以帮助 研究者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和作者的意图, 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研究主题。
主观性强
质性研究依赖于研究者对资料的主观解读和分析, 因此其结果可能受到研究者个人观点、经验和背 景的影响。
耗时耗力
质性研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料收集、 整理和分析,对研究者要求较高,且研究成果产 出较慢。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获取方式
研究者应以明确、易懂的语言获取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确保其充分理解并自愿参与。
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某些特殊群体,如未成年人、智力障碍者等,研究者应特别关注其知情同意的能力,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其权益。
保密原则
数据保护
研究者应对收集到的个人信息进 行严格保密,不得泄露给无关第
三方。
存储和传输安全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自考03008护理学研究(二)练习题08

自考03008护理学研究(二)练习题08

第八章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在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中,一般先对前()份研究对象的文字资料进行编码。

A.1B.2C.3D.42、在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中,最初的编码不应超过A.4个B.6个C.8个D.10个3、在质性研究资料分析中,可进行编码的内容不包括A.反复出现的事物或观点B.偶尔出现的事物或特点C.现象或事物的形式D.现象或事物的变异性4、下列关于相关系数的叙述,错误的是A.相关系数用r表示,范围在-1~1之间B.r的绝对值大小表示相关的密切程度C.越接近1,表示相关程度越小;越接近0,表示相关程度越大D.“十”表示正相关,“一”表示负相关5、若要分析计量资料中两变量之间有无相关性,可进行A.方差分析B.t检验C.相关分析D.秩和检验6、当计量资料呈偏态分布时,可采用A.单样本t检验B.配对t检验C.方差分析D.秩和检验藏7、对于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通常采用的描述性统计指标是A.均数±标准差B.中位数C.四分位数间距D.构成比8、统计方法的选择不取决于A.研究目的B.科研设计类型C.资料类型D.测量间隔9、可减少抽样误差的方法不包括A.尽可能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提高样本的代表性B.减少变异C.增加样本量到适当水平D.选择变异程度较小的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表的组成包括A.表题B.标目C.线条D.数字E.备注2、当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时,常采用A.单样本t检验B.两独立样本t检验C.配对t检验D.方差分析E.秩和检验三、简答题1、简述Morse&Field对质性资料分析活动的概括。

2、简述应用人种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的过程。

3、简述核心变量的基本特征。

4、简述应用根基理论研究法分析资料的步骤。

5、简述Giorgi对现象学研究法资料分析过程所分的步骤。

6、简述将录音或观察资料整理为文字的内容和方法。

7、简述质性研究资料分析的基本步骤。

8、简述统计图的结构及绘制要求。

9、简述绘制统计表的注意事项。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
• 幸福——物质上、外在的、赋予的东西 • 快乐——自我的、主观的、内在的满足
11
思考单位举例(1)
• 我现在好像是吊在悬 崖上,手里抓着一根 稻草,命悬一线。我 觉得我抓着这根草, 使劲往上攀,我要活 着,我要活下去,我 不能松劲,放松自己 就好像放弃自己了。
• 强烈的生存欲望 (信念态度)
12
19
工具
• 剪刀+浆糊 • 复制+粘贴(office word) • 计算机软件: MAXqda, NVivo,
MAXdictio, MAXmaps, ATLAS.ti
• /
20
21
NVivo 8
标题栏
菜 单 工 具 栏




18
详细描述和结构框架举例
• 老年痴呆患者照顾者照顾感受的质性 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589-592
– 主题1:承受压力和痛苦 – 主题2:从不断的失去中走过 – 主题3:不断调整自己, 以适应变化 – 主题4:完全投入地照顾患者 – 主题5:在照顾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
– 将照顾者的照顾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初临变化——适应变化——面对未来
• 注意寻找当事人使用的词语 • 命名尽量使用当事人的原话,也可以是研究
者自己的话 • 在对资料进行逐步分析时,就有关词语、短
语、句子、行动、意义和事件询问具体的问 题
14
归类
• 归类
– 按照编码系统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在 一起,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找到资 料之间的联系
• 归类方式
– 类属分析 – 情景化分析
4
阅读原始资料
• 以完全开放的态度
– 暂时悬置自己的前设和价值判断 – 勿回避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金属的化学性质(2课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课题2《金届的化学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课堂教学设计和几点说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做一说明: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届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届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届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届的活动性顺序。

金届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届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届既有通性,乂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届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1、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届活动性的顺序是本节课的重点;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本地学生的实际。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金届镁.锌.铁.铜的活动性,认识金届化学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届活动性顺序含义.会读.会写并熟记常见金届活动性顺序表.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养成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金届的活动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更加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三、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教材处理]由丁教学对象绝大多数是农村的孩子,我用了几幅色彩明快的金届材料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提出一个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 -“辨别戒指的真假?”引入新课。

质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其中,第四章“数据收集”中,作者详细介绍了观察、访谈、焦点小组等数 据收集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第五章“数据分析”中,作者强调了数据三角化、 反复比较、分类与归纳等数据分析方法的重要性。第六章“研究报告”中,作者 提出了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的要求和步骤,特别强调了研究结果与结论的逻辑关 系和可读性。
阅读感受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这本书的读后感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是一本2000年教育科学社的图书,由陈向 明所著。这本书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有着深入浅出的探讨,对于质的研究方法 进行了全面而准确的阐述。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被作者对于质的研究方法的独到见解和深入 阐释所吸引。陈向明博士在书中详细阐述了质的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实施过 程和注意事项,同时结合了丰富的案例和实际应用,使得理论更加贴近实践,让 人对质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目录分析
《质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是一本全面介绍 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的经典著作。通过对本书的目录进行 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其内容架构和主要观点。
本书的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质的研究方法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范围。作者指 出,质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为目的,通过实地调查、深入访谈、 观察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细致分析和解释的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 法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而非仅仅数量化的变量关系。
质的研究方法系列丛书:质的 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方法
社会科学

遗传学第八章数量遗传课件.ppt

遗传学第八章数量遗传课件.ppt

F3的表现型方差:
33 VF3 4VA16VDVE
F4代的表现型方差:
77 VFr 8VA64VDVE
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群体基因型方差中的可固
定遗传变异加性效应方差比重逐渐加大,而 不可固定的显性效应方差比重逐渐减小。
4. 回交世代的方差
B1群体: F1P 1 A aAA
其群体遗传组成: 1 AA 1 Aa 22
15
6
1
红粒有效基 6R 5R 4R 3R 2R 1R 0R 因数
红粒:白粒
63:1
小麦籽粒颜色生化基础:红粒基因R编码一种红色素合成 酶。R基因份数越多,酶和色素的量也就越多,籽粒的颜 色就越深。
当某性状由1对基因决定时,由于F1能够产生 具有等数R和等数r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所以
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都各为,
两个方差加在一起 1 a 2 1 d 2 1 a 1 d a 2 1 d 2 1 a 1 d a 2 1 d 2 44 244 222
11 VB 1VB22VA2VD2VE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遗传率的概念
1、广义遗传率 遗传方差占总方差(表型方差)的比值
hB2
遗传方差 总方差
100 %
VG 100% VG VE
2、狭义遗传率:基因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
V P V A V D V I V E
h
2 N
基因加性方差 总方差
100 %
V A 100% VP
V A
VA VD VI
VE
100 %
二、遗传率的估算
•广义遗传率的估算
VE1 4VP11 2VF11 4VP2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的步骤
一、阅读原始资料 2.寻找意义 内容层面:寻找资料内部的故事线、主要事件、次 语言层面:重要的词、短语、句子等 要事件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 话语层面:资料文本结构、文本内部各部分的联系 主题层面:寻找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反复出现的行为和 语义层面:有关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意义模式 :有关于此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实际用途 语境层面 符号学层面: 寻找探讨资料文本的内容与相关的符号 系统及其社会、文化、政治、经济背景之间的关系
类属与码号 示例
1.类属分析
中国人人际关系的资料分析中 码号 :“送礼” “谦和” “含蓄” “面 子” 类属:“人情” “社会交往行为” “利益 问题:1. “送礼” 属于哪个类属? 的互换” 送礼∈“人情” “社会交往行为” “利益的互换” 码号∈类属1 类属2 类属3 2.“社会交往行为”包括哪些码号? “社会交往行为”⊃ “送礼” “谦和” “含蓄” “面子” 类属 ⊃ 码号1 码号2 码号3 码号4
料中反复出现的某些现象,形成了一定的模式,那么这些现 象往往是资料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被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需要进行重点登录。
用数字或符号表示码号
资料分析的步骤
三、寻找“本土概念”
• 1.什么是“本土概念” • 2. “本土概念”的意义何在 • 3.如何寻找“本土概念”
资料分析的步骤
三、寻找“本土概念” 1. 什么是“本土概念”
“逻辑”。使用他们对事物的分类标准对概念进行分类, 即使这些标准在我们看来是不符合“逻辑”的。
例子
一位研究人员在访谈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时,问她语文课上
老师念的一篇文章“写得怎么样”时,小学生回答说:“写 得很好听”。
2.情景分析
定义:

质性研究概论

质性研究概论

《质性研究概论》作者: 文军 / 蒋逸民编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质性研究概论》内容简介:“质性研究”是社会科学领域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以了解主观意义、解释人类行为与社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为宗旨,主张对调查资料的诠释和社会现象的“批判与解构”,强调对事物的复杂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的考察与体悟。

《质性研究概论》不仅对质性研究的基本理念、理论基础和研究设计作了系统的探讨和分析,而且还对一些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作了详细介绍和深入浅出的案例说明,为社会科学研究者与实务工作者更好地掌握质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质性研究的涵义第二节质性研究的特征第三节质性研究的历史第四节质性研究的类型第五节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第六节做好质性研究的标准第七节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比较第二章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实证主义第二节解释学第三节人种学第四节现象学第五节建构主义第六节批判理论第七节女性主义第三章质性研究设计第一节质性研究的基本步骤第二节质性研究课题的选择第三节质性研究中的抽样第四节质性资料的性质第五节质性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技术第六节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第七节质性研究设计中的信度与效度第八节电脑在质性研究中的运用第九节质性研究成果的发表第四章个案研究法第一节个案研究的涵义和特点第二节个案研究技术第三节个案研究的资料来源第四节个案选择的标准及其成果推广第五节个案研究的优点和局限第六节个案研究中的常见错误第七节个案研究法的应用第五章参与观察研究法第一节参与观察的含义与特点第二节参与观察的类型与适用情形第三节参与观察的实施第四节对参与观察法几个问题的探讨第五节参与观察研究法的应用第六章访谈研究法第一节访谈的涵义与类型第二节访谈准备第三节访谈技巧第四节访谈记录第五节焦点团体访谈第六节访谈研究法的应用第七章历史研究法第一节历史研究的价值第二节历史研究的步骤第三节历史研究中的资料来源第四节历史资料的评估和诠释第五节历史研究法的应用第八章民族志研究方法第一节民族志研究的渊源和发展第二节科学民族志时代第三节田野工作第四节作为民族志的深描第五节民族志研究法的应用第九章扎根理论研究法第一节扎根理论的渊源第二节扎根理论的特点第三节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步骤第四节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应用第十章内容分析法第一节内容分析法的历史和现状第二节内容分析法的涵义与特征第三节内容分析法的过程第四节内容分析法的应用第十一章行动研究法第一节行动研究法的涵义与特征第二节行动研究法的理论基础第三节行动研究法的类型及其运用第四节行动研究法的实施程序第五节行动研究法的应用第十二章德尔菲法第一节德尔菲法的涵义与特性第二节德尔菲法的主要类型第三节德尔菲法的运用步骤第四节德尔菲法的应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质性研究(分析资料-扎根理论)

质性研究(分析资料-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资料分析举例
《旅居者与外国人》 一级:1)人情,交往,情感交流;2)中国的 朋友是铁哥们,这里的朋友只是友好而已;3) 我已经不是完全的“中国人”了 二级:1)不同文化情境下的情感交流具有不同 朝向(向外 v 向内);2)中国人的交友原 则与美国人不同;3)跨文化交往导致文化认 同的变化 三级:跨文化交流不仅使个体更加意识到自己 的文化规范,而且会改变个体的交往方式和 文化认同
资料的质量要求(Charmaz)

资料的深度和范围很重要
1、资料要具有发展核心类属的有用性 (usefulness) 2、资料需要描述经验事件的恰切性 (suitability) 3、资料需要描述经验事实的充分性 (sufficiency)
Straussian Approach
开放编码:概念指标模式(concept indicator model) 行动指南: 1、在资料中寻找码号,并赋予概念 2、为码号命名 3、为产生维度提问:这里在发生什么?为什 么这个被做了?如果这个或那个改变了会如 何?变化后的结果如何?这个事件指向什么 类属? 4、确认可比较的案例 5、在编码过程中对所有资料进行编码
资料展示:矩阵表,图形,图表与网 状图等 结论引出/验证:规律,模式,解释, 可能的轮廓,因果,命题

分析资料的方法

建立接触摘要单和资料矩阵 编码,形成类属(理论中的概念因素)和类属结构; 情境分析 写备忘录,澄清概念,与资料连接,分辨与其他概 念的差异





聚焦写作,自由书写;画图表:事件流程,因果关 系图表,概念图、矩阵图 与同行交谈 回到被研究者 阅读文献


“被锁进物质形态的身体中”---强化了协 调社会的概念?社会是否总是偏爱身体完 美的人?对那些有“特殊才能”的高人, 对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员的概念是怎么看 的?他们被看成是真正英雄的模仿吗,是 身体上有才能的人吗? “被锁进”—与“未被锁进”有关。但是, 锁进是如何被“锁进”的呢?“未锁进” 是什么样子?当不太重要的人的身体未被 锁进时,或者脑力能力被认为是身体能力 缺乏的一种替代时?也许霍金可以是这方 面的一个例子?还有其他什么类型的差异 或变异方式吗?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


3.编码和归类

第一轮登录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将所有的码号都汇集 起来,组成一个编码本。这是一个将所有的码号按照 一定的分类标准组合起来的系统,反映的是资料浓缩 以后的意义分布和相互关系。

4.情境分析
情境分析就是将资料置身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中,按照事 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分析,这样可以 呈现出一个整体脉络下的各部分之间的连续性。我们可以以整个 研究现象中的主题、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或变化等内容来分 析。

质性研究的资料分析ຫໍສະໝຸດ 1.阅读原始资料
分析资料的第一步就是认真阅读原始资料,熟悉资料 的内容,仔细琢磨其中的意义和相关关系。在阅读材 料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主动“投降”的态度,即把 自己有关的前设和价值判断暂时悬置起来,让资料自 己说话。

2.资料登录

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是将收集的资 料打乱,赋予意义后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登 录的一个十分具体的工作是找到有意义的码号,“码 号”是资料分析中最基础的意义单位,是资料分析大 厦中最小的建筑砖瓦。

第八章-2 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有机碳含量

第八章-2 有机质丰度评价指标---有机碳含量

体积法: 体积法:将产生的二氧化碳 经过净化进容量气管, 经过净化进容量气管,先计 量体积,然后用氢氧化钾吸 量体积, 收二氧化碳, 收二氧化碳,最后测量剩余 体积。 体积。从两次体积差计算二 氧化碳体积。 氧化碳体积。
容量法与库 仑法: 仑法:两者 都采用氢氧 化钡吸收二 氧化碳, 氧化碳,用 草酸标准溶 液检测剩余 的氢氧化钡。 的氢氧化钡。 库仑法则用
2、基本原理 、
将岩石样品粉碎至粒径小于 将岩石样品粉碎至粒径小于0.2mm,用盐酸 粒径小于0.2mm, 加热煮沸,除去碳酸盐后的剩余残渣(除去 加热煮沸,除去碳酸盐后的剩余残渣( 无机碳),在高温有部分氧气存在的条件下 无机碳),在高温有部分氧气存在的条件下 ), 将有机质燃烧成二氧化碳。 将有机质燃烧成二氧化碳。检测产生的二氧 化碳量并将其换算成碳元素的含量 化碳量并将其换算成碳元素的含量,最终计 碳元素的含量, 算出有机碳的含量。 算出有机碳的含量。
碳酸盐岩研究这些年越来越深入。 碳酸盐岩研究这些年越来越深入。由于我国 碳酸盐烃源岩多为古生界高成熟烃源岩 碳酸盐烃源岩多为古生界高成熟烃源岩,其 古生界高成熟烃源岩, 特征与国外有很大不同,TOC下限值为0.1% 特征与国外有很大不同,TOC下限值为 下限值为0.1% 。差烃源岩TOC为0.1%~0.2%,中等烃源岩 差烃源岩TOC为0.1%~0.2%, TOC为0.2%~0.3%,好的烃源岩TOC>0.3% TOC为0.2%~0.3%,好的烃源岩TOC>0.3% 。对不同地区不同演化阶段TOC划分标准, 对不同地区不同演化阶段TOC划分标准 划分标准,
油气测试分析技术与应用
第八章-2 有机质丰度评 第八章 价指标- 价指标-有机碳含量
有机碳( carbon) 是指沉积岩石中与有机 有机碳(organic carbon):是指沉积岩石中与有机

(重要)质性资料的分析

(重要)质性资料的分析

第八章质性资料的分析提纲第一节资料的初步分析一、现场中的资料分析二、现场外的资料分析第二节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一、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二、资料分析的具体方法第三节理论建构的方式:扎根理论【内容提要】本章阐明了质性资料初步整理和分析的具体步骤,以及质性资料归类和深入分析的常用方法: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归纳了质性资料分析可采用的几种具体手段,探讨了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的基本原则。

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有着自己特有的意义和方式。

具体而言,质的研究要求研究者深入实地切实理解所研究的社会现象,体验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现象中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主张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要试着进入研究对象自身的概念世界,了解人们如何建构和解释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意义,要用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在人们自然的生活环境中,了解实际发生的事件,始终扎根于原始资料,并用研究对象自己的概念、语言和习俗,支持、探寻和体验他们所诠释的思想、情感和行动的架构,以此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事件中所建构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进而深入地认识某个个体或群体对特定事物的态度与行为结构。

第一节资料的初步分析在对人文科学的质的研究中,研究者感兴趣的是不同的人对他们各自生活意义的理解,关心的是“参与者的看法”(Participant perspectives)。

研究者通过理解把握生活世界的意义,达到研究者的主观视界和文本所提供的视界的融合。

在这个意义上,质的研究的资料分析应当成为理解“他人”和接受“他人”的途径。

一、现场中的资料分析(一)缩小研究范围,确定研究方向和类型一般的研究问题是研究者进行研究的切入口。

研究者通过考察可能的研究方向、研究对象、资料来源和资料收集的程序,确定一般的研究问题。

在最初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条件,从而使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更加集中,这一过程使资料收集范围更狭小,集中收集那些能反映已出现的特殊现象的资料。

这个过程可以重复进行,使范围越来越集中,知道最后集中于一个特定的组成部分或研究中的有限成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理论:指的是系统的观念体系和逻辑架构,可以广泛、
普遍地说明、论证和预测社会现象的理论。
一般过程:
原始资料 编码 概念
类属分析 情境分析
实质理论 形式理论
第八章质性资料的分析

资料的初步分析
二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三 理论建构的方式:扎根理论
第一节 资料的初步分析
一、 现场中的资料分析
(一)确定研究方向和类型 (二)记录实地笔记
一种是描述性信息 一种是反思性信息
二 、现场外的资料分析
(一)阅读原始资料
我在美国留学时曾经对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时的文化适应情况作了一 个调查。大量的资料收集上来以后,我开始坐下来仔细阅读这些资料。结果, 资料中反复出现的“困难”、“挫折”、“困惑”、“彷徨”等词语立刻揪 住了我的心。这些词语如子弹般一个一个地从字里行间蹦出来,猛烈地敲打 着我的心和每一根神经。我常常是一边听磁带、做笔录,一边泪流满面、全 身震颤。后来,在研究报告中,我试图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进行反省。结果我 发现,自己之所以对这些资料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反应,是因为我自己三年前 刚到美国时也感觉非常不适应,几乎经历了所有我所调查的中国留学生们提 到的这些困难。他们的倾诉使我仿佛又回到了最初那几个月难熬的日子,又 一次在心灵上和肉体上经历了一次强烈的冲击。他们的诉说不仅使我再次回 到了自己过去的生活体验之中,而且使我更深地了解了自己。通过对他们的 情绪反应进行分析,我对自己过去的受挫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认识。与 此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决定对中国留学生的文化 适应进行研究,这本身就是与我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关心的问题分不开的。
• 类属分析的缺点:忽略资料之间的连续性和具体情境, 不利于反映事件的动态过程,并且有可能把一些难以 分类的资料排除在研究的结论之外。
情境分析的优点:贴近真实生活,虚实结构与真实生 活状态或过程相类似,有利于表现丰富的动态的生活情境 和当事人对生活意义的理解。
情境分析的缺点:忽略资料中某些共同的或相类似的 意义联系,因为陷入故事的情境之中而忽略对资料的区别 与联系的分析。
• 类属分析示例
x x老师的英语教学改革
改革的 思想来源
改革内容
改革的结果
感受
观念
师生关系 教学效果
自失 不累 豪落 舒

律解
静 自教 教 居理 亲 听 然学 学 高 解 近 与 的秩 方 临 纪 理 序 式 下-ÿ
效理 率解
(二)情境分析

情境分析是把资料放在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
事情发生的线索对有关的事件和人物进行的描述性分析。情境分
强调理论一定要可以追溯到其产生的原始资料,一定要有经 验事实的依据。扎根于原始资料的理论才具有生命力。
二 、 扎根理论的步骤
1. 对资料逐级登录,从资料中产生概念。 2. 不断地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存在什
么关系,怎样把它们联系起来。 3. 描述初步形成的理论,确定理论的内涵和外延,把理
一 、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
质的研究中,深入分析有两种常用的方式:类属分析和情 境分析。
(一)类属分析
类属分析是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和解释这些现象的 重要概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料被归入 同一类别,并以相应的概念命名。 • 类属是资料分析中的一个意义单位,代表资料所表现的一个观 点或主题。 • 类属和码号的不同:码号是登录资料的最小意义单位,是资料 分析的最底层的基础;类属是深入分析时一个较大的意义单位, 是建立在多个码号意义组合之上的意义的集合。
(二)进行编码登录
登录是资料分析中一项最基本的工作。登录是设置数字或字母 码号表示资料分析中一个最基础的意义单位,把相应码号标注在资料 中有关内容旁边,就是对资料进行了登录。登录过的资料可以按照码 号所代表的概念、意义重新组合。
(三)寻找本土概念
1、什么是本土概念 本土概念是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用来表达
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结合运用示例分析
以《“我”的试读——北京大学试读学生个案研究》 为例
二、 资料分析的具体方法
(一)写备忘录 (二)画图表 (三)写日记
一 、什么是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
扎根理论是1967年格拉斯和斯特劳斯提出的一个十分著名的 建构理论的方法,是直接从资料中建构理论的一种方法。它的主 要宗旨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构理论。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 一般没有理论假设,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 上升到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地建构理论的方法。在系统收集资 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现象的概念,通过在这些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形成理论。
• (2)理论中的概念本身应得到充分发展,密度应比较大。 • (3)理论中的每一个概念应该与其他概念之间有系统的
联系,彼此紧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内在联系的整 体。 • (4)理论应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实质理论和形式理论
实质理论:直接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的、在特定情
境中解释特定社会现象的理论。
• 类属分析的基础是比较
同类比较:根据资料的共同性进行比较; 异类比较:根据资料的差异性进行比较; 横向比较:不同资料之间进行比较; 纵向比较:同一资料前后各个部分之间的比较
通过比较可以设置相应的类属。
• 分析类属之间的关系
因果关系;先后关系;语义关系;逻辑关系;平行关系;从属关 系,等等。建立了类属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或几个核 心类属,类属之间的各种关系和不同层次,可以形成某种树状的 类属结构。
(1)通读资料,发现资料中的核心叙事、故事线和组 成故事的主要内容。
(2)设置码号对情境结构中的组成部分进行标示。 (3)归类,情境分析中的归类是按情境结构归类,在
归类的基础上浓缩内容,以完整的叙事结构呈现出 来,形成具有情景的整体。
(三)类属分析和情境分析的结合运用
• 类属分析的优点:从情境中抽取概念、主题和资料, 通过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对资料进行系 统的组织,反映资料的区别和联系,反映资料的层次 结构。
析强调对事物做整体的和动态的描述,注意寻找把资料连接成一
个叙事结构的关键线索。

情境分析的结构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时间的先后次序,
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意义联系,可以把一次观察或访谈写成一个情
境片段,也可以把几次获取的材料写成一个故事,还可以把几个
故事连成一体,组成一个综合案。
情境分析的具体步骤:
论返回到原始资料进行验证,直到这些理论可以解释 大部分原始资料。 4. 对理论进行陈述。把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 属的特性、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一层地描述出来, 形成理论的建构和对研究问题的回答。
扎根理论对理论的评价主要有四条标准
• (1)概念必须来源于原始资料,可以找到丰富的资料内 容作为理论的依据。
他们自己看问题的方式的概念,具有鲜明的个性特 色。
2、怎样寻找本土概念 (1)被研究者经常、反复使用的概念 (2)被研究者使用时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概念 (3)阅读资料时容易引起注意、有吸引力的概念
第二节 资料的归类和深入分析
深入分析是对资料进行进一步浓缩的过程。通过这 个过程,找到资料内容中的主题和故事线,在它们之间 建立起必要的关系,为得到研究结果作出初步的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