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音乐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中所继承的浪漫主义音乐形态特征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中所继承的浪漫主义音乐形态特征【摘要】印象主义音乐在继承浪漫主义音乐形态特征方面呈现出一定的延续和发展。
通过对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印象主义音乐在音乐结构、和声、音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有所改变和发展。
印象主义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元素也在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上得到体现。
印象主义音乐延续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同时也为浪漫主义音乐形态带来了新的发展和诠释。
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使得浪漫主义音乐的独特魅力在印象主义音乐中得到了体现,为音乐史上的演变贡献了一份独特的风采。
【关键词】浪漫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继承、发展、音乐结构、和声、表现形式、元素、情感表达、个性化、发展、诠释。
1. 引言1.1 音乐史上的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史上的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不仅是两个不同的音乐时期,更是两种不同风格和表现方式的音乐思想。
浪漫主义音乐起源于19世纪初期,强调情感表达和个性化体验,追求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和情感震撼。
浪漫主义音乐通过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声、表现形式等方面来表现作曲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相比之下,印象主义音乐则更注重音乐的色彩、光影和印象效果。
印象主义音乐将音乐视作一种艺术形式,试图通过音乐来表现无形的事物,如情感、氛围、景色等。
印象主义音乐强调对听觉感官的刺激,通过音乐语言的变化和创新来实现对听众的直观和感性的影响。
尽管印象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在音乐理念和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和继承关系。
印象主义音乐在继承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创新,使其在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1.2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浪漫主义音乐在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19世纪早期音乐创作的一种主流风格。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情感的表达和个性化的特点,与古典主义音乐相比,更加注重情感的宣泄和个人意识的体现。
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是对情感的深刻表达。
最新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
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得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得过渡。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得一种新音乐风格,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得影响而出现得一种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得、超越现实得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得开端。
它得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得艺术目得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得分歧与差别。
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
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得桥梁之一,虽然这一乐派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得法国,但这种风格对于近现代音乐得发展所起得作用是不可估量得。
后来二十世纪音乐中得“表现主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几种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义音乐得影响。
古典主义音乐得创作原则与风格是严谨、规整,浪漫主义音乐是注重情感得表现与激情得发挥。
与之相比较,印象主义音乐并不通过音乐来直接描绘实际生活中得图画,而是更多地描写那些图画给我们得感觉或印象,渲染出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得气氛和色调。
在乐曲得形式上多采用短小得、不规则得形式,以便更好地体现出印象主义音乐较为自由得特点。
印象主义音乐盛行得时间不很长,它很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得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却是音乐发展史上得一个非常重要得阶段,从此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根本意义得转变。
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非常得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得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印象主义音乐得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得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得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得意境。
它深受当时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派诗歌得影响,追求刻画实物周围得色彩与光影在瞬间得迷离变幻。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1.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是20世纪音乐流派的先行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印象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产生,因徳西彪交响组曲《春天》的问世而作为一种新音乐风格的称谓被保留下来。
特征:1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注重表达对客观事物瞬间的印象,音乐大多具有神秘和飘忽朦胧的意境。
2不以旋律为主,注重和声和配器的色彩作用,突破大小调体系,多采用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代替三和弦和七和弦;减弱和声功能,模糊调性,大量使用变化音,多采用小型体裁。
2.什么是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是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它作为印象主义的反义词在德国的绘画和诗歌领域出现,以蒙克为代表,然后扩张到音乐的领域。
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当时的德国实行专制统治,社会矛盾突出,动荡不安,从而引发一些艺术家及其主观的情感表达,他们认为时尚全是苦难、丑恶和恐怖,从而用夸张、畸形和抽象和几何图形来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
1918年奥地利作曲家蒂森借用表现主义的观点来评论音乐作品,从此表现主义风格在音乐领域出现并逐渐流行。
特征:1音乐具有反传统的因素:旋律无连贯性,节拍无规律性,力度极端变化,和弦音响尖锐不谐和,结构不明确,最重要的是运用了十二音体系。
因此,在表现主义音乐找不到浪漫音乐的抒情性、古典主义音乐的逻辑性、印象主义音乐的色彩美感,显得离奇怪诞。
2表现主义音乐上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反义词,从它们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这两个流派在音乐表现上的各自特征:印象主义音乐描绘的是人的客观世界外部瞬间的感受,关注自然界的色彩、光线和气氛,是对自然现实的模仿与再现;而表现主义音乐则放弃对周围世界的描绘,强调把内心体验表达出来,直接追求内心深处的感觉,主张音乐要表现人们的思想本质和内在灵魂。
3.什么是新古典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又称“新巴罗克时期音乐”,从历史文化背景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的浩劫使整个欧洲的经济破坏,从根本上打破了人们的梦想,他们开始进行理智的构思,希望复古,回到从前宁静的平和的社会形态。
从《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中浅析印象主义音乐
作为 背景 音乐 , 并插 入法 国具有代 表 性 的美丽 建 筑 的图片 头 发 的少 女 》, 分析 这 首 作 品是西 方音 乐 还是 东方音 乐 ?
“ 印象主 义” 起初 也作为贬 义词用于 音乐 。 8 7 , 17年 德 钟 , 新 安静 , 清 动人心 弦 。 学生 凭借 联 想 , 佛看 到初 春 让 仿
2 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作 品分析
作 为印象 派音 乐 的创始 人 , 彪 西的创 作 特点与浪 漫 德
美, 带有朦胧的色彩来揭示图画带给人们的印象。
古 典 主 义 音 乐 的创 作 原 则 与 风 格 是 严 谨 、 规 整 ,
主义 有着 直接 的传承 关 系 , 把创 作 寄 托 于梦 幻 世 界 , 这 与 之 相 比 , 印象 主义 音 乐 并 不是 通 过 音 乐来 直 接描 绘 实 而 正是浪 漫主义音 乐的一大特点 。 种朦 胧 的音 乐感 觉, 这 要让 际 生 活 中 的 图画 , 而是 更 多地 描 写 那 些 图画 给人 们 的感 学生 自主地 在音 乐 中进 行深 刻 地 体会 。 表 性 的音 乐 《 代 大 觉 或 印 象 ,渲 染 出一 种 神 秘朦 胧 、若 隐若 现 的气 氛 和 色 海》, 首作 品比较 长 , 这 而且 学生不容 易体 会其 中音 乐所 要 调 。印 象主 义 带 有 一种 完 全抽 象 的、 超越 现 实 的 色彩 , 表达 的含义 , 因此可 以在欣 赏作 品之前讲述一个 简短 的故事 是 音 乐进入 现代 主 义的 开端 。
西 ” ,从 课 题 上 来 看 ,就 给 人 较 为 浓 厚 的 单 一 感 ,但 的神 秘, 浩大 的声 响令人心旷神怡 , 以忘记 。 难 是 又有 着 特 殊 气 息 的蔓 延 。这 种 音 乐 盛 行 的时 间 不是 很 开始 一个 具有 根本 意义 的转 变 。 古典 乐 派 的 乐 圣 贝多 芬 的 《 月光 》同德 彪 西 的 《 月 是 贝 多芬月光 的最 大 特 点 的话 , 么 “ ”便 是 德彪 西 月 那 动 长 ,却是 音 乐 发展 史 上 一个 重 要 的 阶段 ,从 此 音 乐艺 术 光 》作 比较 , 律 、 奏 、 彩 都有 所 不 同 。 旋 节 色 如果 说 “ ” 静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教学设计20
六、课堂小结
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
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2)、请两位同学谈谈自己根据音乐现场创作的印象主义的绘画《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展示并介绍。
3、谈论《大海》:
(1)、(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拓展研究。)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滨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这才是大海啊!”在交响素描《大海》问世之初,曾有评论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来表示不满,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你对此有何看法?并请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创作手法,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从德彪西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色彩的变幻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两幅很出名的油画,观察这两幅画的风格有何
不同?
油画1:清晰、细致、具体、写实
油画2:模糊、朦胧、抽象、写意——印象主义画派2、受到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19世纪后期法国兴起了印象主义
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论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1、印象主义音乐初体验——优雅写意很多人对于印象主义的认识来源于莫奈一幅名为《日出印象》的画作,偏向于中国国画的写意风格,给人以朦胧的美感。
印象主义的音乐同样起始于这个时期。
19世纪末在欧洲,这种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它的音乐形式与表现手法都和之前的古典、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差别。
印象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是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和莫里斯·拉威尔莫里斯·拉威尔。
德彪西的音乐有着浓厚的印象主义风格,他往往能描绘出一种气氛或反映人某一时间点头脑里产生的印象。
他把和声作为丰富色彩的一种手段,还经常有意识地冲破常规节拍,从而扩大了音乐的表现手段。
之前听过他的《牧神午后》,我认为这首乐曲节奏感没有古典音乐那么有力度,有规律,也不像是浪漫主义音乐给人以或热烈激昂或悠扬婉转的情感体验。
《牧神午后》讲述了半神半兽的牧神躺在树荫下休息,他似睡非睡,胡思乱想,感到自己模模糊糊地进入了埃特纳山仙境。
这首乐曲就像牧神亲自吹奏的那懒洋洋而变化多端的旋律,很快就融入温暖的午后,竖琴声中夹杂着弦乐部轻轻颤动的震音仿佛就像是对画作《日出印象》的一个续写版本。
整个音乐使人非常放松,留下很多遐想的空间。
在法国印象派音乐大师中,除了德彪西之外,还有一位管弦乐配器大师——拉威尔。
就像用不同的材料能配制出各种有滋有味的佳肴一样,交响乐中不同音乐家使用的不同手法使音色更是绚丽多彩。
作曲家拉威尔虽然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传承者,但他与德彪西在钢琴音乐创作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拉威尔偏向于古典形式,他的旋律线更加清晰,更为广阔、明朗和直率。
他注重从乐队配器的角度来发挥钢琴音响的色彩性。
其钢琴作品以组曲《镜子》、《夜之幽灵》两首钢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印象乐派的音乐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对二十世纪各种音乐流派的形成、发展具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对众多作曲家的创作技巧的启发都已被承认为不容质疑的事实。
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
印象主义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印象主义音乐常常使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在曲调发展上避免使用浪漫主义音乐中常见的重复、扩充、展开等表现手段,而以短小的曲调细胞组合成一种新颖的动机语汇。
声乐曲调与言语音调密切结合,近似朗诵;器乐曲调也很少有气息宽广的线条。
②在节奏上喜欢使用复节拍与复节奏,节拍不规则地细分减弱了推动力,呈现松散流动的状态。
③重视调式的表现力,根据形象要求采用相应的调式,如各种五声音阶、中古调式及全音音阶。
扩大调性概念,常避免出现明确的收束式。
全音音阶的运用使调式中的每一个音居同等地位,减弱了调中心感,出现多调性因素。
④由于喜好对不同的色彩与音响作平面的、绘画式的并列,和声成为最重要的表现手段。
通过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与减弱和声进行的功能性,得到极其丰富的和声色彩。
⑤音色丰富、独特而新颖。
在声乐作品中,男高音与女高音常使用缺乏光彩和戏剧力量的低音区;广泛运用各种乐器演奏法上的色彩手段,如木管的低音区、铜管大量使用弱音器与阻塞音,铜管在乐队中的作用往往不在于加强力度,而为了取得多变的色彩效果等。
⑥配器与织体安排新颖。
如弦乐组常常细分,小提琴的高音伸展到过去很少用的音区,大提琴担任小提琴的角色,中提琴演奏低音,造成模糊不清之感;突出竖琴、钢片琴、三角铁和钟琴清澈的音响,使管弦乐色彩缤纷,把力度与音色联系起来。
⑦结构往往松散模糊,但许多作品仍可看到三部曲式的轮廓。
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歧与差别。
由法国作曲家C.德彪西首创。
印象主义一词借用自美术。
1874年巴黎“落选者沙龙”展出画家C.莫奈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绘画,引起嘲笑和议论,此后人们把艺术理想与表现手法大致与之相似的画家,如E.德加、C.毕沙罗、A.西斯莱、P.A.雷诺阿称为“印象派”。
《第三单元 六、 印象主义音乐》学历案-高中音乐湘教版19必修音乐鉴赏
《印象主义音乐》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印象主义音乐”,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发展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与表现力。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印象主义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技能与操作:通过聆听和欣赏,能够辨识印象主义音乐的典型特征;学会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理解音乐与自然、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表达。
三、评价任务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小测验,评价学生对印象主义音乐定义、特点及代表作品的掌握情况。
2. 技能评价:通过学生自主分析音乐作品,评价其辨识印象主义音乐典型特征的能力。
3.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学习态度,评价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印象主义音乐的定义、特点及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建立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基本认识。
3. 作品欣赏(15分钟)学生分组聆听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感受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力。
4.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印象主义音乐与其他音乐流派的区别,以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调印象主义音乐的独特性和价值。
6. 拓展延伸(课后)鼓励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印象主义音乐的资料,了解其发展历程及在当代的影响。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学生进行印象主义音乐知识问答,检验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首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撰写一篇关于该作品的分析报告,包括作品风格、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分析。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
以德彪西为例浅谈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与艺术特征引言印象主义音乐风格是介于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与20世纪现代音乐之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变阶段。
印象主义音乐在作品的题材、调式、和声、织体、音响等音乐基本构成的一切方面创造性地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印象主义音乐将音响与音色作为其追求的目标,认为音乐艺术只能以暗示或者提供一种一向的手法来表现其魅力,主张用织体、色彩和力度来取代由浪漫主义音乐家完善的调式原则、和声进行规范和音乐结构模式,因而形成了印象主义音乐所特有的一种朦胧、纤巧、诡谲的音乐风格。
其中,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被誉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之作。
德彪西以其创作的印象主义音乐叩开了20世纪音乐之门,影响了其后几代作曲家,给20世纪音乐带来了色彩缤纷的景象。
一、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一)、印象主义音乐产生的历史根源在西方音乐近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音乐风格总是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社会背景的变化和形形色色音乐流派的产生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景象。
19世纪末和20世纪之交在法国产生的印象主义音乐,给19世纪的音乐提供了最后一种典型的风格。
关于它的产生,通常被认为是来自于印象派绘画,而这只能算其产生的直接来源。
究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即西方音乐历史发展到后浪漫主义的一个必然结果。
此外,还有其民族、文化的因素。
虽然这种风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在后期浪漫乐派和民族乐派音乐中演变出来的,但它毕竟以自己独特、崭新和开创性的音乐风格,实现了从浪漫主义音乐向20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成为连接两个世纪的纽带。
它的风格是奇异而复杂的,既有古典主义的精美、理性的倾向,同时又有浪漫主义的自我的幻想。
音乐历史的发展,总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进行的,当一种观念、风格已发展到了极至,达到“饱和”状态时,必然导致另一种观念、风格的滋生、增长,而先前的那种观念却逐渐衰落。
“两种观念、风格相互抵触、互为消长,构成了历史发展的二元冲突。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一、产生时间:19世纪末和20世纪之交二、产生地点:法国三、风格:奇异而复杂,既有古典主义的精美、理性的倾向,同时又有浪漫主义的自我的幻想。
运用音乐语言表现光和色的瞬间运动,印象派音乐家以音响与音色作为他们追求的目标,表现出了纤巧、朦胧、梦幻、恬静、变幻、优美、雅致、飘逸、稀薄、不可捉摸、若隐若现、视觉体验、光与色彩等。
四、代表人物:法国的德彪西、拉威尔西班牙的法雅英国的戴留斯意大利的雷斯庇基、俄国的斯克里亚宾,其中法国的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奠基人,他创作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被誉为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之作。
五、印象主义音乐的产生:1、历史根源:当一种观念、风格已发展到了极致,达到“饱和”状态时,必然导致另一种观念、风格的滋生、增长,而先前的观念却逐渐衰落。
19世纪末,浪漫主义经过后浪漫主义的半音化和声已经促使调性功能体系走上了末端,开始流露出风格僵化与公式化的倾向,此时印象主义音乐就在此时应运而生。
2、直接来源:1)印象主义绘画:1874年,法国画家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在巴黎展出,受到评论家勒鲁瓦的嘲讽,他将莫奈成为“印象主义者”。
在他们的绘画中,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要手段,借助光和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要表现手段是音响和音色。
音响的强弱是自然界中光线强弱的音乐表现。
音色的变化时光线照射物体时的音乐描绘。
两者是印象主义音乐风格区别于其他音乐风格的重要特征。
2)象征主义诗歌: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象征主义诗歌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早期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魏尔伦和马拉美等,形成了象征主义的诗歌流派。
他们在作品的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内心不可捉摸的隐秘情感,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作,并且非常重视作品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德彪西即从中获得了启示,在音乐中实现了马拉美刻意追求而未能达到的艺术境界。
3、民族、文化因素:法兰西民族的音乐想来以精巧、纤柔、清澈、任其自然著称。
印象乐派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
印象乐派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
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音乐流派。
它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追求和声学的新发现”,大量采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及平行和弦、不解决的七九和弦、叠置和弦,造成调性的迷离扑朔,旋律也趋向片断零散,节奏自由,打破了常见的节拍规律,曲式多不作传统的展开,在配器上力求精致纤细,调节着音乐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之中表现物体的气氛和情调。
1892 年,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最初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
这部根据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歌写成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渲染出朦胧的气氛,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太阳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
用印象派作曲手法创作的著名作曲家有杜卡、莱斯庇基、法雅、拉威尔以及英国的戴利乌斯。
《印象・日出》油画1873 年(33 岁)48-63 厘米这幅画于1874 年4月15 日第一届“独立派”画展中展出,《喧噪》杂志记者勒鲁瓦,以这幅画题写一篇评论文章,“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作品介绍:莫奈画过许多水题材的画,最具世界声誉的是这幅描绘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港口的画。
画家所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
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形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灰蓝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
家调遣,如需要即可喷出烟雾。
莫奈画了一套七幅组画,这是其中的一幅。
画家巧妙运用那高而尖的玻璃顶棚作为画面主轮廓,自然形成庄严的金字塔形构图,火车头喷出的烟雾笼罩着中远景,在阳光下显得辉煌迷朦。
在那金字塔形大棚的庄严轮廓下,这富丽堂皇而又轻柔美丽的色彩谱写了一首工业文明的赞美诗。
作品介绍:在莫奈的时代,火车出现是一桩伟大科学奇迹,车站大玻璃顶棚是19 世纪现代建筑,这些都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
为了画火车站,机智幽默的莫奈穿上一身仅有的体面礼服,以大画家身份去见铁路总监,说明来意后竟使总监下令清理车站,专门将火车停在站上随时听从大画作品介绍:毕沙罗在看到这些大教堂的连作时写道:“这种不平凡的技巧使我失去了自制力。
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简答题练习:印象主义音乐 -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2015教招备考“西方音乐史”简答题练习:印象主义音乐- 音乐学科专业知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简述印象主义音乐】印象主义音乐,是兴起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音乐流派,它引导20世纪欧洲音乐走向新的时代。
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以莫奈、雷诺阿、毕沙罗等人为代表的印象主义画家,不喜宏大的主题,迷恋户外景色,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象是吸引他们的题材,喜欢从微细处着眼,注重“光”与“色”的流动及瞬间变化;包括魏尔伦、波德莱尔、马拉美、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诗人们与印象主义画派一样,摒弃浪漫主义的宏伟主题,赞美纤细精巧的事物,主张通过艺术想象创造出能表达主观感情的客体,反对直接描写个人感受,用联想、暗示和象征作为沟通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媒介,手法随意、玄妙朦胧,追求诗歌的音乐性。
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作曲家德彪西的美学观受到他们极大影响。
德彪西生于巴黎,就学于巴黎音乐学院,22岁时获得罗马大奖,赴意大利学习。
早年是瓦格纳的崇拜者,1889年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听到印尼的加美兰音乐,在俄罗斯任梅克夫人家庭音乐教师期间,又接触到五人团”的音乐,这些音乐对德彪西日后的创作观念与实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晚年备受癌症病痛的折磨,1918年去世。
德彪西的作品涉及领域较广,主要有管弦乐、钢琴音乐、室内乐、歌剧和艺术歌曲。
前奏曲《牧神午后》是德彪西第一部重要的管弦乐曲,也是印象主义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
《牧神午后》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写作,讲述了古希腊神话中的农牧神在午后的梦境,德彪西的音乐描绘出诗歌中虚幻朦胧的气氛,暗示了牧神的渴望之情。
音乐建立在全音阶体系上,长笛柔和的独奏、带弱音器的圆号的召唤和竖琴的滑奏,轻柔抑制的力度,模糊的调性和节奏,都赋予音乐梦幻与即兴的特点。
其他重要的管弦乐作品有:三联画《夜曲》、交响素描《大海》和《意象》。
三联画《夜曲》取材于惠斯勒的绘画,包括“云”、“节日”和“海妖”三乐章;交响素描《大海》也分三章,描绘了波涛起伏的海面;《意象》包括“吉格”、“伊比利亚”和“春天的轮舞”三首交响诗。
印象主义音乐的大师
印象主义音乐的大师内容摘要:印象主义音乐打破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音乐传统的创作手法,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旋律、调性、和声、曲式各方面都有新的突破,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音乐风格。
德彪西和拉威尔就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关键词: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拉威尔德彪西的创作涉及很广,包括钢琴曲、管弦乐、室内乐和歌剧等。
创作最多的属钢琴作品了,他一生都在这一领域中探索,如前奏曲、练习曲、组曲、套曲,大部分的作品都有标题。
其中《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画》、《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二十四首前奏曲》则堪称是印象主义的精品之作。
钢琴曲《阿拉伯风格曲》是德彪西钢琴作品中最流行的作品之一,更接近于浪漫主义的风格,作品具有阿拉伯风格韵味的旋律和调性,描绘出阿拉伯别具一格的音乐语言。
在《水中倒影》中,他运用了II7—III、VI—II7两种和弦的快速连续交替出现,给人以一种闪闪发光的感觉,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水波荡漾的湖上景色[1]。
而出自《版画》的第三首《雨中花园》是作曲家风格成熟时的作品,显现出作曲家个人独特的音乐风格,该作品使用了托卡塔式的写法,运用了中古调式、全音阶,色彩丰富的二度、三度、四度叠置的和弦,跳跃的音型、宽阔的音域设计,让作品更加生动的描摹出奇幻的自然景象。
德彪西的管弦乐也很有特色,像前奏曲《牧神午后》,交响三折画《夜曲》,交响素描《大海》,管弦乐组曲《意象》等。
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是作曲家确立印象主义风格的经典之作,作品取材于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同名诗篇,德彪西运用自己的音乐语言对诗篇作了极其细腻的描写。
乐曲的开始部分,是由长笛的独奏引出主题,非常的安静和谐,刻画出梦幻般的意境和牧神模糊的身影,表现出诗人马拉美笔下的牧神所吹奏的田园似的音调。
乐曲的中段,先是由双簧管奏出旋律,随后进入乐队的全奏,这时主题旋律再次出现,全曲进入了高潮,谱写出牧神对仙女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旋律还流露着几丝浪漫主义音乐的传统。
印象派的音乐特点及介绍
一音乐特点:1.旋律:运用全音阶和五声音节(无调性)2.节奏:打破小节的强弱节奏,形成一种自由的节奏特点3.功能:削弱了和声的功能性,出现了一种新的“色彩和声”—不协和的和旋,多用附加外音的复合和旋,强调平行四五度和旋。
4.结构:不用古典的交响奏鸣曲,不强调音乐的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的展开手法,突破了传统的交响音乐的写作顺序。
5.形象:音乐形象常以并列的画面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也有人的心境描绘,借景抒情。
6.配器:用新配器手法描绘自然的千变万化。
二简单的介绍。
印象派:它是处于“世纪末”的动荡年代,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既不割断传统的联系又急切的在寻找着新音乐语言和新音乐观念的方向。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一个新的音乐流派——印象主义。
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相比,印象主义音乐离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更远,向二十世纪新音乐迈进的步伐更大。
十九世纪末,在历来新文艺思想就活跃的巴黎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既:印象主义艺术。
印象主义艺术首先在绘画方面兴起。
以马奈、莫奈和雷诺阿为代表。
1874年,这些年轻的画家举办了一次画展,其中有一幅风景画是莫奈的《日出印象》。
这次画展由于它的反传统性,遭到了很多的非议和攻击。
一些人根据莫奈的这幅画,把这些年轻画家贬为“印象主义者”,而这些年轻艺术家对此毫不介意。
有意味的是,这些原本在艺术志向、风格和目标并不统一的艺术家,在这种敌意的攻击下,不仅发展了他们的艺术,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流派——印象派。
印象派画家“离经叛道”,反对学院派的严谨和传统,反对从宗教和神话故事中汲取题材,主张走出画室,到大自然中去,用精细的笔触渲染闪烁的气氛和色彩,表现倏忽朦胧的自我感觉和印象。
印象派的特色在于,它以光和色彩为视角,借助光和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这一艺术观点是同当时自然科学对光的传播与照射的物理研究成果有关,也反映了人们寻找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要求,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主义音乐是在印象主义画派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下形成的。
《第三单元 六、 印象主义音乐》教学设计
《印象主义音乐》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观点和特点。
2. 掌握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感受其奇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
2. 难点:让学生理解印象主义音乐如何通过对音乐元素的处理,展现出微妙的情感和精致的描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品,如德彪西的《月光》等。
2. 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以便在教室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4. 制作PPT课件,方便教室讲解和演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印象主义音乐作品《月光》片段,请学生谈谈听完音乐后的感受。
2. 导入印象主义音乐的观点和特点。
(二)新课教学1. 介绍印象主义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人物。
2. 欣赏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如德彪西的《月光》、《牧神午后》等。
3. 分析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如旋律轻柔、和声新颖、节奏自由等。
4. 让学生尝试演奏印象主义音乐的乐器,如长笛、小提琴、钢琴等。
5. 小组讨论:如何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融入到歌曲创作中。
(三)实践创作1. 给学生提供一首歌曲的旋律,让他们根据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进行填词。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3.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指导建议。
(四)教室小结1. 教师总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实践创作要点。
2. 鼓励学生将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预告下次课程内容,如:印象主义音乐在影视音乐中的应用等。
五、作业安置1. 课后收集更多印象主义音乐作品,深入了解其特点和风格。
2. 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具有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短曲,可运用教室所学到的印象主义音乐元素。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如自由即兴、情感表达和个性化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说课稿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说课稿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说课稿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大纲高中音乐新课标中指出:将“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与教材和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努力发挥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所特有的审美功能,做到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的渗透在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与情感体验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美好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二、说教材1、教材简析:本单元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专门介绍印象主义音乐及代表人物——德彪西。
结合欣赏他的作品交响音画《大海》第一乐章,介绍有关印象主义音乐知识,加深对印象派代表人物——德彪西的认识。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的代表,现代音乐的先驱,而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主义音乐过度的桥梁。
在前面几个章节,学生已经认识了从古典主义的'巴赫到浪漫主义的肖邦、李斯特。
这一单元的出现正好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把握音乐的历史脉络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观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思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a、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印象主义音乐文化;开拓视野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感受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b、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比较、探究、合作,让同学们对印象派风格有所把握。
c、知识与技能会运用其他艺术形式(图画、散文等)表现音乐通过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对比,比较分析音乐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赏析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从旋律音色等表现要素上感受并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表现音乐。
理论依据:新课标中“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和“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欧洲印象主义音乐探微
欧洲印象主义音乐探微欧洲印象主义音乐探微一、印象主义音乐中得浪漫主义因素从音乐史角度看,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属于相互对抗、排斥、分化和反叛得两个派系,但由于艺术构成得美学观念得不同,其间在观念、技术上连续性得“对接”格式也不同.从表面上看,自然科学“否定之否定”法则使传统秩序有了“质”得转变,但从比较学角度看,由于印象主义与浪漫主义音乐在时刻上得重叠以及音乐艺术自身进展规律等缘故,两者之间所存在着得“亲缘”关系为新得认识视角提供了第一个理论上得依据.然而,两者之间不能绝对等同.浪漫主义音乐得标题性内涵往往包含着深刻得情感体验,它直截了当抒发人得现实感受,具有强有力得感染作用和对人现实情感得触动力量.而印象主义音乐中得标题只具有象征性意义,其目得是要唤起一种意境和感官印象,即一种模糊得气氛.它常常以视觉性、形象化并具有一定情绪得事物作为标题,将音乐表现对象界定在了一定得空间,不像浪漫主义标题音乐那样直截了当讲述或直截了当翻译音乐得标题内容,它并不去表达某种固定得情感变化,也不试图去歌颂、怀念或是讲故事,而是有意回避传统,以求得与既定法则得不同.例如,肖邦得前奏曲,他是把前奏曲纳入钢琴音乐范畴得创始者.与印象主义音乐相比较,德彪西得两部钢琴《前奏曲》也都有着情调细腻、意境丰富、内容具体得小标题,也含有浪漫主义标题音乐得形式因素,然而,这些标题多是对作品内容得暗示,没有浪漫主义宣泄个人极端化情感得实质内容.WwwCOm德彪西得目得在于表现音响色彩对大自然得绘画功能,对意境、气氛、幻象得营造以及作曲家得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得某种再现,它得标题原则是力求体现作品本身所蕴涵着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得诗情画意;而不是展开情节、渲染矛盾得“具象”注释,以及反映出两个乐派之间一种独特得“对接”现象.上述观点能够通过实例得到印证:如肖邦得色彩性得音乐创作;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作品中所具有得印象主义气质、复杂、模糊、富于色彩变幻得和声;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得钢琴作品《图画展览会》对德彪西得妨碍;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李斯持得《鬼火》中用音乐表现光得快速运动,其标题本身就含有印象派音乐得意境;瓦格纳得乐剧《莱苗河得黄金》序曲中一些新颖得音响组合所表现得波涛起伏、雾气缭绕;以及他得《林间微语》一类音乐,其中闪耀得弦乐声部写法,大概完全和绘画中得模糊轮廓相仿.以上这些作曲家对印象派音乐得确立和进展都有着非常大启发和艺术观念上得“衔接”意义.尤其是印象主义音乐得后继者拉威尔与德·法雅等人得音乐创作,更加体现了音乐得客观属性和“具象感”,使音乐多了一些明朗和实在,能够讲是对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技法得“继承”和长足进展.19世纪后期,浪漫主义音乐中注重色彩表现得美学追求,尤其是在和声与乐队配器得色彩化方面,印象主义作曲家不但大力吸取其精华而且还加予最充分得发挥,他们对乐器得使用更加追求细腻、雅致、精雕细琢,使各种乐器得色彩性音响没有丰富得和弦和管弦乐队那种洪亮得巨大音响,取而代之得是音响变化莫测得频繁转换以及轻柔、奇异和暗哑;乐器得织体层次丰富、色彩浓淡相宜,充斥着绘画得因素……,这些对各种乐器得性能与音色表现力得挖掘,是印象主义音乐中浪漫主义因素在配器技术上得“翻版式”延伸.印象主义音乐并非完全有意识地、却制造性地运用、进展了后期浪漫主义音乐中得一些尚处于模糊状态得因素和音乐得标题性内涵.尤其是在印象主义音乐中,存在着对浪漫主义音乐中一些非主流技术因素得强调使用与张扬,这些非主流因素是指那些点缀性得、装饰性得、过渡性得、非骨骼支撑性得材料与技法,此外,标题音乐所固有得描绘性写法和模拟式得音响追求,形成了其间得相互联系和一些交合点.二、印象主义艺术之比较印象主义绘画大师们认为,自然物体和人不是绘画所要描述得对象,而只是表现光和色得“媒介”,他们主张避开具体得题材、情节或历史得、现实得主题,去追求自然光和主观上得感官意趣,以及瞬间印象及其整体得效果和气氛.为了达到那个目得,绘画得材料介质属性和颜料使用范围得以更改和扩展,光、线与色彩得变化成为绘画得主角和绘画艺术构成得基础原则,其视觉上得“真实”感;明晰得透视技术;对绘画内容得光、色在瞬间变化上孜孜不倦得追求,以及有意破坏物象得完整与清楚得条件色等手法,制造出让观者凭自己得视觉去自行加以调和得色彩效果,并直截了当导致了绘画艺术得目得、风格与结构逻辑等方面得革新.象征主义文学是出现在法国世纪之交得一个文学流派,它得特征是有意回避艺术对现实生活得真实反映,认为现实生活是虚幻得、痛苦得、不真实得;认为艺术作品得价值和目得在于暗示“另一个世界”.其要紧特征是用一系列神奇晦涩得语言,曲折、不确定性得表述方式来强调不是表体得印象,并通过表体去获得深藏得核心内容.因此,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得表现主题令人费解,有时甚至于像猜谜,缺乏公众性与通俗性,其半明半暗,明暗配合与扑朔迷离得诗歌语言,营造出一种不满足于描绘事物得明确线条和固定轮廓所产生出来得艺术效果,使读者似明白非明白,恍惚若有所悟.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得效果,诗句中得音乐性并不是单纯通过机械得音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得节奏和旋律,使诗歌像音乐与绘画一样表现纯粹得情绪或感官意趣.他们让诗歌得字词描述近乎于绘画得色彩或音乐得音序波动,使其达到音画式得感官快感和用色彩得斑点来捕捉一掠而过得事物得效果,被称为是“凝固在文字中得音乐”.为了求得诗歌得这种不确定性并给予诗歌与他们所认为得音乐性内涵,象征主义诗歌得代表人物保罗·魏尔伦曾发出如此得感慨:“音乐至上!”.印象主义音乐不管是在观念创新依然在构成材料和手法得改革方面都与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相互对应、彼此相通,德彪西得管弦乐---前奏曲《牧神午后》即取材于法国象征派诗人马拉美得一首田园诗,诗中描写了罗马、希腊神话中司管森林与田野得牧神得冥想.德彪西借用原诗得百字作为标题,运用印象主义调色板得手法----不同以往得旋律线条与和声进行;透明得配器与纤细得色调,刻画出牧神在午后那倦怠、庸懒、昏昏欲睡、最后在温暖得阳光下入睡并引发幻觉时得情景.那个作品印证了印象主义音乐与象征主义诗歌在美学思想和艺术表现上得亲缘关系.同印象派绘画一样,印象派音乐得要紧表现手段是音响和音色得强弱,音响确实是能够与自然界中光线强弱相互等同得一种音乐表现手段,而音色得变化则仿佛是光线照耀物体时与音乐描绘之间得一种相互感应.基于这种认识和追求,音乐家在创作中有意强调音响和音色,用声音得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得展开,认为音乐艺术只能以暗示或者提供一种意象和心境得手法来表现其魅力,不必去讲述细致得故情况节,或渲染一种感情变化,或夸张一件事物.因而,印象主义音乐得音响模糊、飘渺、恬淡、纤巧、妩媚并带有随意、偶然和幻想化得象征性特征.因此,印象主义音乐有着模糊得轮廓,模糊得色彩,不易分辨得色调变化,它所塑造得种种幻象、印象和气氛,都与莫奈得模糊印象、塞尚得奇异梦境、雷诺阿得美妙温柔、修拉得精巧相对应.光与色得变幻、瞬间即逝得印象、含混模糊得意境、模糊飘渺得美感以及人得审美主观臆造构成了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艺术永恒得主题和相互之间得对应点,它们追求形式得典雅、高贵与写法上得精雕细刻,利用艺术来表现作者得主观臆想和感受,这种情形,在绘画、文学、诗歌领域甚至于其他意识形态领域里得思想、行动都存在着相同得倾向.在德彪西得两本钢琴《前奏曲》集中,每首乐曲都体现出与印象派绘画中色调配置相类似得音色使用方法,犹如一幅幅色彩斑斓得印象主义油画,将大自然得五光十色梦幻般地跃然纸上.“雪上足迹”清冷得雪景传递出得孤寂之感;“金鱼”灵活得游姿映现出得愉悦之情;“帆”中略含渺渺淡雅得轻愁;“宝塔”幽远而迷惘得梦境;“亚麻色头发得女孩”温馨得向往;“月色满庭院”和“被淹没得教堂”中对景致得幽微烘染和气氛得微妙暗示;甚至于色、声、香等都能够在音乐中与人得感官之间相互转化,“漂浮在夜空中得声音与芳香”竟意欲用音乐去捕捉依稀可辩得香气等等.在许多印象主义作品中,音乐表现尤如雾里看花,充斥着对无定形得流淌体(如云、风、光、气味等)运动时得瞬间得印象,以达到追求色彩、色调微差、气氛美妙、表述转瞬即逝得感受和微细、飘浮不定得情绪等绘画效果得目得.三、印象主义音乐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特征为了达到印象主义得美学主旨,印象派音乐有意模糊了传统材料体系中原来得逻辑排列和已有得作曲规律,大胆引入新得音响材料与另一种不同于传统得逻辑、结构规范体系,要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印象主义音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法国古典主义美学原则,即法国古典音乐优雅玲珑、细腻纤巧得传统,以及唯美主义倾向所追求得形式与技术上得美感和异国情调,强调对自然得感受和印象等等.同时,印象主义音乐得艺术成就还来源于艺术家们广泛得兴趣爱好和对前人优秀传统得积淀,他们研究东方民族和俄罗斯得音乐以及巴黎圣热尔维教堂中世纪得格列高利圣歌,寻找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帕列斯特里那得艺术风格,并受巴赫得复调以及路易十四以来得一些作曲家得妨碍,例如库普兰和拉莫得键盘音乐以及16世纪法国歌谣中得四、五度得结构特点,并试图在原始与古老中寻到音乐表现方法得革新道路.此外,来自东方爪哇和印度尼西亚得佳美兰乐队得演奏:其乐器几乎全部由打击乐器组成,用不同音高得锣、奇特得笛等东方乐器演奏出来得怪异声响与和声,具有浓厚得异国情调、配器明亮辉煌得俄国民族乐派音乐,北欧民族乐派、西班牙民族音乐得音阶及其一些表现手法,在印象主义音乐得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得运用和体现.2印象派音乐家在摆脱了传统音乐得各种束缚以后,将音响与音色作为他们得追求目标,他们进一步扩展了调式与和弦得结构范畴,如对大小调体系得扩展;与中古教会调式得有机结合;使用五声调式、全音音阶以及大量得徘徊调性与无调性因素以表现异国情调或在光、色映衬下、扑朔迷离得音响效果等等.3主张用织体、色彩和力度来取代由浪漫派音乐家完善了得和声进行规范,追求和声学上得新发觉及事实上际应用:将乐音予以各种新得结合,例如九和弦、十三和弦、含附加音、添加不解决得二度音得和弦,四、五度结构、全音阶和弦、平行和弦层以及各种增和弦等等,以及这些和弦较为复杂得连接等,以制造出不断闪耀得强烈色彩,就像印象派绘画得纯色并列一样,和声得进行完全是服从于音色效果.4旋律方面:德彪西得旋律其“调式”风格浓郁,旋律得结构样式往往等同于音阶得结构样式,较少大段得旋律铺陈,注重互不连贯得短小动机得瞬息自由飘浮,旋律得运动变化多于稳定,较多呈片断化、时断似续得诗歌化样式穿流往复,经常会有一些优美得旋律片段和民间音调素材或仿古得外表样式,整体上较为自由而又有点让人无从把握得感受.印象派音乐幸免以每一小节第一拍上得重音位置来作为旋律得起点,遮掩了在每一小节强拍上得节奏律动.他们所追求得是旋律线条流畅、柔和地从这一小节流淌到下一小节,使音乐在这种流淌中展现出节奏松散、音色透明等新颖特征,从而放弃了音乐结构细部得准确性.5在印象主义风格得管弦乐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将弦乐器上得拨奏与拉奏在同一时刻内混合出现;强调靠近指板和靠近琴码得演奏方法与泛音奏法;强调乐器音区得极端化扩展;以及大提琴与中提琴、小提琴得声部交错等等手法.此外,木管乐器多运用低音区,长笛与英国管暗淡、恬美得音色被得到重用,铜管乐器则成为丰富乐队音色和获得色彩变化得“装饰性”乐器.同时,打击乐器也被作为色彩性音响得调节工具,定音鼓和大鼓变得小心翼翼,钗得音响也被限制在触击得边缘位置,竖琴则充分展示出自己得重要本色,以清亮透明得音色为乐队增添了梦幻般得色彩.6德彪西得音乐有一个显著得特征是它对泛音理论得独特运用.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颜色往往都含有两种以上得颜色组成得复合色,例如紫色是蓝色与红色相复合得结果,橙色是红色与黄色相复合得结果等等.一个乐音往往也是多个乐音得复合,也确实是讲,每个乐音基本上由一组乐音秩序井然、强弱不等得发响所构成,这些音在乐律上被称为泛音,就看起来一块扔到水里得石头引起得不是一个波,而是一圈圈不断扩展开得波浪.德彪西建筑得虚幻模糊、非尘世得音乐效果,用得确实是这些在空气中听不见其振动得泛音.他为了突出乐音得音响表现力,大胆地敲响了那些人们甚至还不明白自己差不多听见了得声音,来发出柔和得、闪耀着得音响效果.7节拍节奏方面:印象主义音乐注重表现各种复合性得节拍或混合拍子,如6/8拍、5/4拍甚至15/8拍等,并闪耀般得频繁变换.为幸免节拍规律性得循环往复,以达到破坏强弱节律得周期性特点,以强调节奏得动力感,音乐常常在乐曲进行中打破小节线与传统节拍规律性得束缚,将一些复杂得节拍与节奏相互组合,使音乐得律动变化多端,以增强音乐进行中得节奏张力.四、结语印象主义音乐盛行得时刻并不非常长,它非常快就被更加激进与富于变化得现代音乐所代替,但印象主义音乐使世界音乐艺术开始了一个具有全然意义得转变.正因为如此,印象主义音乐才得到了特别得重视,其艺术性与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得人们所理解与承认.。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
突破传统音乐模式,突出 音乐色彩,表现一种意象
或心境。
印象的含义?
印象是接触过的客观 事物在人的脑海里留下的 迹象。
德彪西 (1862-1918)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他综合了印 象派绘画和象征主意诗歌的特征,在音 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首创了印象 主义音乐风格。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 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
这个作品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旋律 节奏 色调 贝多芬 流畅 平稳 暖 德彪西 短小的 多变 冷
乐句
结 论:
古典主义音乐的作品结构严谨、 规范,突出旋律线条。
印象主义音乐的作品结构自由, 突出表现的是音响和音色。
印象主义音乐的主角是音响和音色。 印象主义作曲家认为音乐只能暗示或者 提供一种意象或心境,没必要去转述一 则故事或者字面的含义。所以他们在和 声方面利用音的各种新的结合和非常复 杂的和弦连接,而创造出不断闪烁的强 烈色彩。
请选择描述印象主义音乐的词语。
庄重 飘渺 简洁 象征
音画 个性 朦胧
华丽 感性 意象 严谨
巴洛克音乐 以宗教音乐为主,复杂的 复调写作手法。
古典主义音乐 崇尚理性,作品严谨、规范, 简洁的主调写作手法。
浪漫主义音乐 崇尚感性,注重个人情感 的表现。
民族乐派
采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 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深厚的民族感情。
安静 朦胧 飘渺 充满了梦幻色彩
谈谈你欣赏这个作品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受。
在这个作品问世之初,曾有评论 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 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来表示不满, 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 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
对 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两位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月光》, 谈谈他们的旋律、节奏和色彩上的异同。
Your Topic Goes Here
德彪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贝多芬
创作原则与风格区别
• 古典主义音乐:严谨、规整。 •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 印象主义音乐:不直接描绘实际生活,而更多的是给我们一种
感觉或印象,渲染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德彪西音乐风格
德彪西偏离了浪漫主义音乐那些感情丰富的宏大主题,他用模糊的 旋律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和声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对德彪 西而言,色彩胜于线条,就如同和声胜于旋律。印象派的绘画作品 就是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模糊的外廓、细碎的笔触表现对景物 的视觉印象;而象征主义诗人则喜好用奇异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 可琢磨的内心隐秘。德彪西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 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首创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特征
• 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 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 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月光》
• 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 • 古典乐派作曲家贝多芬的钢
光》,是早期创作的钢琴曲
琴奏鸣曲 《月光》,原名
《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 现代主义音乐 的新趋向
表现主义音乐
•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国、奥地利兴起的一个 现代流派,它最先出现在绘画、文学等领域,然后扩展到音 乐领域。表现主义艺术家常常把他们对世界所感悟到的内心 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的情绪,用极端的方法表现出来。 作品常与病态、失常、死亡等主题相联,作品中的主人公常 常是些小人物,他们因饱受折磨和压抑而呈现出一种畸形怪 诞的形象。
德彪西音乐风格
德彪西音乐风格的形成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本人的个性因素, 他的音乐是浪漫主义音乐向现代音乐过渡的桥梁,他对西方近现代 音乐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二十世纪音乐中的“表现主 义”、“十二音体系”以及“序列音乐”等音乐流派都或多或少地 受到他的影响。德彪西的成功探索与大胆革新,给后代作曲家以启 示,为20世纪的音乐发展与创新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Your Topic Goes Here
印象主义绘画
•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 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 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
• 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 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 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达。
《大海》共三个乐章:
• 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 第二乐章“海浪的嬉戏”; • 第三乐章“风与浪的对话”。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这一乐章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潮水声;夜幕缓慢地揭开,一丝 光亮映照在海面上;一轮红日渐渐升起,天空由紫色变为了青 色,逐渐地增加了光辉,一幅开阔的大海黎明景色被生动地描 绘出来。
印象主义音乐
• 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受“象征主义文学 ”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 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追求刻画实物 周围的色彩与光影在瞬间的迷离变幻,是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 开端。它的音乐形式、织体、表现手法、基本美学观点以及所 追求的艺术目的和艺术效果都与古典和浪漫主义有着很大的分 歧与差别。
• 代表人物: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
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
• 调性音乐:有调性的音乐,调中各音对主音有倾向性。调性 音乐中总是存在着一个作为中心的音,和弦的构 成和曲调的 进行都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
• 无调性音乐:没有调性的音乐,出现于20世纪初,它取消了 各音之间的音级功能差别,打破了传统大小调体系的束缚, 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处于平等地位,既不与某个调式中心有 关系,也不依附于某个主音,从而避免和否定了调中心的存 在。
十九世纪雷诺阿为他银行 家朋友的女儿作画像
《康威尔斯小姐像》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 选自德彪西的钢琴小品集《前奏曲》,为《前奏曲》第一集 中的第八曲,作于1910年。
• 整首作品短小、精炼,通过具有东方色彩的五声音调,刻画 出一位清纯的少女形象。主题旋律线条清晰,富于歌唱性, 音乐轻柔、飘逸、朦胧,是典型的“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管弦乐:
德 《夜曲》 彪 《大海》
《意象》
西 《牧神午后前奏曲》 主 要 作 钢琴曲: 品 《贝加莫组曲》
《阿拉伯风格两首》
室内乐:
《弦乐四重奏》 《大提琴奏鸣曲》 《长笛、中提琴和竖琴奏鸣曲》 《小提琴奏鸣曲》
舞台作品: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歌剧) 《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 (神剧)
《大海》
作曲家以清淡的笔墨、朴素
有三个乐章:一、叹息的主
的音调,给人们描绘出一幅
题与忧郁的思绪。二、表现
万籁俱寂、月光如洗的图画。 了回忆的甜梦与憧憬未来的
乐曲采用了古老的多里亚调
蓝图。三、激动的急板。这
式,充满了诗情画意把月光
部作品最美丽的,便是第一
下缥缈如梦的意境描绘得更
乐章,让人想起月光。
富有诗歌意。
• 象征主义者在题材上侧重描写个人幻影和内心感受,极少涉及 广阔的社会题材;在艺术方法上否定空泛的修辞和生硬的说教 ,强调用有质感的形象和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的方法来创 作。此外,象征主义文学作品多重视音乐性和韵律感。
•
一个人的流派
——德彪西
德彪西(1862~1918),法国作曲家,钢琴家,音乐评论家,印象 主义乐派创始人,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岁开始 学钢琴,10岁时音乐才能被肖邦的一位学生发现,从此音乐成为他 终生的事业,1873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进行了12年的专业学习, 1918年时由于癌症去世。
• 交响音画《大海》,作于1905年三月,初演于1905年十月,为德 彪西最大的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 新颖的和声、短小的旋律、丰富的音色、自由的发展,这些印象 派的手法,都生动地刻画出了一幅幅大海的生动画面。
• 表现了"大海"的景色及其富有动态的性格,并通过整个乐队的不 同音区,极为强烈地表现出"大海"中各种画面的色彩。
十二音音乐
• 十二音音乐是20世纪作曲技术之一,其基本原则是平等对待 八度中的十二个半音,取消传统大小调体系各音级的功能区 别。十二音体系的基本创作方法是:作曲家将十二个半音不 许重复地自由编排成一个序列(或称音列),然后用这个序 列的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四种形式组织成一部作品 。这个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它解决了无调性音乐缺乏 结构组织手段的弱点,这种新的组织体系使创作大型音乐作 品成为可能。
• 主要特征:音乐注重的是和声的色彩变化,强调朦胧感。
象征主义文学
• 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 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 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 力一直持续到今天。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 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 代表作品:勋伯格《第三弦乐四重奏》、《华沙幸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