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主体功能区战略
主体功能区战略在城市规划和发展中,主体功能区战略是指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根据各区域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其发展的主要功能和定位。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制定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宜居性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性、制定原则以及实施措施。
战略的重要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制定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城市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品质和竞争力。
通过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有效避免城市功能重叠,提高城市的居住、商业、文化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制定原则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战略应基于客观数据和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科学分析城市的特点和问题,确保战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灵活性:城市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有机整体,战略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随时根据城市发展的变化进行调整。
3.全面性:战略应该全面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层面,确保各个领域的发展得以平衡。
4.可持续性:战略应该注重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走弯路或者短期行为对城市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实施措施1.确定主体功能区划分:根据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需求,确定各个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明确各功能区的主要功能和定位。
2.加强区域规划设计:针对各功能区域,制定相应的详细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绿化规划等,确保各区域的规划设计符合整体发展需求。
3.推动政策法规支持: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支持体系,促进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顺利实施,包括财税激励政策、规划管理制度等。
4.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
5.加强沟通与协调: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确保各项措施的协调配合。
在城市发展中,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主体功能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以“主体功能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广东省云浮市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徐勇、邓大才来源:中国农村研究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国土开发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有关主体功能区的讨论不少,但大多以理念层面的探讨为主,能够真正“落地”,有效推行的并不多见。
2008年以来,广东云浮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为契机,大胆引入主体功能区建设理念,以县域为单位进行规划建设,并结合地方实际创新主体功能区类型、丰富主体功能区内涵、延伸主体功能区作用,创造性的将建设主体功能区与统筹城乡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云浮特色的主体功能区建设模式,有力的推动了云浮城乡协调发展新局面的形成,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一、云浮建设主体功能区的主要做法(一)以县为单位统筹分区主体功能区主要指在对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自然环境要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系统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形式的空间分异为依据,划分出的具有某种特定主体功能的地域空间单元。
目前,我国主要在国家和省级两个层次上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云浮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独辟蹊径、大胆创新,将主体功能区建设理念从高层引向基层,率先以县域为单位规划建设,破解了以往主体功能区只能在宏观层面规划,无法在微观层面落实的问题。
具体而言,以县域为单位统筹功能分区主要包括:在县域范围内划分主体功能区,以县域为单位明确各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县级政府为基础提供配套各项制度保障等。
总之,就是将县域作为实践主体功能区的基本单元和完整系统。
(二)因地制宜创新分区标准传统的主体功能区主要从国家和省级层面着眼,按照通行做法可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等四种类型。
云浮没有照搬这一分类标准,而是坚持从地方实际出发,审慎确定了“优先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开发与保护并重示范区”等三大主体功能区分类。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内容摘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可概括为1334的框架。
即1个总体要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其基本内涵是各地区比较优势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各地区人民都能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3个基础环境:全国统一市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适性环保规制;3类区域政策:四大板块、功能区、问题区;4个实现机制: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
总之,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是对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进一步细化,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途径一、当前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是经济社会的载体,是人与自然共存互动的空间形式。
国家经济是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组合而成,因此,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直就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体现。
当前,中国确定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实现这一目标面临着人口增长、能源供应、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对经济增长越来越强的约束。
为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必须要围绕国家总体目标,必须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主线,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从总体上解决中国区域发展的重点、布局和体制、机制问题,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发展政策体系,发挥其对区域发展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国家发改委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国家发改委: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推进主 Nhomakorabea功能区建设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贯彻落 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的 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发改委切 实推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贯彻落实,推动各地 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 《意见》从总体政策方向、引导优化开发区域 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重点开发区域加快新型工业 化城镇化进程等七大方面进行阐释。 其中,在提升开发区域国际竞争力方面,《意 见》要求给予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公共创新平台建 设布局、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的优先支持, 加快培育创新型城市,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政 府投资则主要针对具有竞争优势和市场潜力的高技 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 业发展的引导;在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的同时加大节 能减排的监管力度;加快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尤其 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等大能力运输方式及综合交 通枢纽;鼓励城市政府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 化。 而在促进重点开发区域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进程方面,《意见》明确指出把政府投资侧重于改 善基础设施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上来,鼓励发 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支持产业振兴和 技术改造,引导各类要素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集 聚,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引导重点开发区域吸纳限 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人口转移,按照基本公 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要求,支持加大教育、医 疗、保障性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使 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供给规模与吸纳人口规模 相适应;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引导和支撑 城市群优化布局等。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 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支持重点开发区域优化 发展环境,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形成现代产业 体系,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 镇化进程。 对于增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功能方面, 《意见》强调要逐步加大政府投资对生态环境保护 方面的支持力度,重点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特 别是中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实行更加严格 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和碳排放标准,鼓励因地制宜 地发展旅游、农林牧产品生产和加工、观光休闲农 业等产业;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资以促进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并选择培育若干县城和 重点镇,作为引导人口集中、产业集聚的载体和提 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以及生态移民点集中布局 所在地;以及以完善公共服务和发展适宜产业为导 向,有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加快实施主体 功能区战略,围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这一战略任 务,分类调控,突出重点,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 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资源要素按 照主体功能区优化配置,为主体功能区建设创造良 好的政策环境,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 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城乡、区域以 及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本刊编辑:薛婧)
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
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文)中新网6月9日电国务院于2010年底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
日前,中国政府网公布了通知全文。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编制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划》明确的原则和要求,尽快组织完成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并认真实施。
各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调整完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人口、环境等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全面做好《规划》实施的各项工作。
国务院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目录序言第一篇规划背景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自然状况第二节综合评价第三节突出问题第四节面临趋势第二篇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第二章指导思想第一节开发理念第二节主体功能区划分第三节重大关系第三章开发原则第一节优化结构第二节保护自然第三节集约开发第四节协调开发第五节陆海统筹第四章战略目标第一节主要目标第二节战略任务第三节未来展望第三篇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第五章优化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第二节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第六章重点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第二节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第七章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第二节发展重点第三节其他农业地区第八章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第一节功能定位和类型第二节规划目标第三节发展方向第四节开发管制原则第九章禁止开发区域第一节功能定位第二节管制原则第三节近期任务第四篇能源与资源第十章能源与资源第一节主要原则第二节能源开发布局第三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第四节水资源开发利用第五篇保障措施第十一章区域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第二节投资政策第三节产业政策第四节土地政策第五节农业政策第六节人口政策第七节民族政策第八节环境政策第九节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第十二章绩效考核评价第一节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第二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第六篇规划实施第十三章规划实施第一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职责第二节省级人民政府的职责第三节监测评估附件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名录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表2 世界文化自然遗产表3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表4 国家森林公园表5 国家地质公园附件3:附图图1 中国地形图图2 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评价图图3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评价图图4 生态脆弱性评价图图5 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图图6 目前开发强度示意图图7 开发区分布图图8 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图9 农业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0 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示意图图11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示意图图12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示意图图1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价图图14 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图15 二氧化硫排放分布图图16 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布图图17 生态重要性评价图图18 人口集聚度评价图图19 地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布图图20 交通优势度评价图序言国土空间(1)是宝贵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调研与建议
○李振京冯冰郭冠南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并要求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和完善区域政策及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方面的新安排,将成为我国今后空间布局和区域发展的指导方针。
因此,围绕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制度保障问题将成为我国“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热点和重点。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实践探索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建设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也还在探索之中。
目前,部分省市初步形成一些制度和政策安排,取得了一定成效,对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具体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首先,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原则和标准在省级层面得到初步实践。
江苏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口的分布、流动和人居的适宜性作为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最主要因素;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发展的原则,突破行政区界限,突出主体功能的要求,进行通盘考虑和综合性评价。
同时,通过对试点地区的试点,归纳、提炼、集成一套规范的划分主体功能区的方法和技术规范。
浙江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标准和指标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放在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现有开发密度、人口集聚趋势、未来发展潜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等方面,认真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发展潜力的分析评价,真正体现把区域空间开发建立在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的合理开发之上。
其次,省级主体功能区划分在规划层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江苏省按照不同空间尺度划分主体功能区。
一是以县为空间单元形成省域主体功能区。
从2003年开始就着手进行研究,重点从经济开发价值、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分布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经济开发价值包含水土资源开发成本、经济社会资源优势度、开发效益等因素,资源环境承载力包含资源保障程度、生态敏感性、环境容量、历史文化名城等因素,人口分布包含人口流动、人居适宜性等因素。
三个经济圈主推三大主体功能区
三个经济圈主推三大主体功能区三个经济圈主推三大主体功能区加入时间:2008-01-04 11:05:061月2日,为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的重要批示精神,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在我市召开。
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在会上对增城的经验给予高度肯定,强调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增城经验。
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春洪,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邬毅敏,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和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经贸委、公安厅、水利厅、农业厅、建设厅、外经贸厅、人口计生委、科技厅、环保厅、林业局等单位的有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与会领导一致认为增城经验非常好。
我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泽君在会上就我市规划建设三大主体功能区的做法和经验作了专题汇报,市领导叶牛平、王建平等参加了会议。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新华社关于增城市以生态补偿机制促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文章上作了重要批示,认为增城的做法值得总结和推广。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也作了重要批示,要求省发改委派专人深入了解详细情况,总结经验,向省主体功能区编制各单位介绍推广。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小丹作了重要批示:“汪洋、龙云同志重要批示是对增城创新发展模式的充分肯定,令人鼓舞。
望认真总结经验,乘此东风,不断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增城模式’。
”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李春洪主持。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龙云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黄龙云指出,要认真学习和落实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就要以主体功能区为主要的抓手和载体,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总结我省开展主体功能区的初步经验,探索形成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广东特点和时代水平。
他指出,增城通过推动三大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设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在全省是先行的,增城的经验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真的总结。
增城近几年发展很快,面貌日新月异,跟过去相比有很大的变化。
增城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对自己的整个区域进行了科学规划。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30•【字号】沪府发[2012]106号•【施行日期】2012.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10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2012年12月30日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土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开发利用有限的国土空间资源,必须推进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统筹谋划人口、经济、生态布局和城市化格局,发挥空间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部署,全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有利于促进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加强区域统筹,促进区县差异化发展;有利于匹配区县的事权财权,缩小城乡之间、区县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编制,是本市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是科学开发国土空间的行动纲领和远景蓝图。
《上海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划范围覆盖本市所辖全部陆地国土空间和海域,规划目标到2020年,规划任务更加长远。
在实施中可根据形势变化和评估结果适时调整修订。
主体功能区战略内容
主体功能区战略内容
主体功能区是指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上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
区域。
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确定主体功能区范围和定位:通过科学评估,确定国家、地区和县
级三级主体功能区范围以及主要生态功能区、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区,并明确其定位和功能。
2.制定主体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为实现主体功能区的生态保
护和恢复功能,制定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明确保护和修复目标、重点保
护对象和重点工程等。
3.落实主体功能区管护和利用机制:建立主体功能区管理机构和利用
机制,明确职责和权限,加强对主体功能区的监管和管理。
4.发展主体功能区经济和社会活动:通过科学规划和生态补偿等措施,促进主体功能区合理利用,推动各类经济和社会活动向主体功能区集聚。
5.提高主体功能区保护意识和环保法律法规执行力:加强社会宣传和
环保法制建设,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法规执行力,促进主体
功能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概念主体功能区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确定的特定区域内拥有主导功能的重要部分,是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战略、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基本路径。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具有战略性、科学性、整体性和实施性的要求,旨在实现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及功能目标,并为国家和地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2005年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的《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通知》中。
随着国家和地方对土地利用规划的逐步深入和国土空间管控的需要,主体功能区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主体功能区划定的目的是通过对区域内资源、环境和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估,合理配置和保障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主体功能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 支撑国家战略。
主体功能区是国家实施国土空间开发战略的基础。
通过对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可以有针对性地推动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
2. 优化资源配置。
主体功能区划定了具有优势资源和适宜开发的区域,可以在这些区域集中配置重要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
3.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不仅关注城市的发展,也要关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
通过优化城乡发展格局、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和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4. 保护生态环境。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是基于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目的是通过科学的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管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5. 有序推进空间开发。
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具有实施性。
通过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可以统筹协调区域内各种开发活动,确保开发的有序性,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为了实现主体功能区的划定和实施目标,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制定总体规划。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布部门】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政府【发布日期】2016.05.16【实施日期】2016.05.16【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2016年5月16日)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凝聚人人都是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共识,切实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先后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但总体上看,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能耗水平较高,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较重,生态系统退化未得到有效遏制,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生态立省、绿色惠民,汇聚全社会力量,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把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工作方式,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实现生产消费流通各环节绿色化循环化低碳化,加快建设优良生态生活环境,加快构筑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走人民富裕、齐鲁富强、山东美丽的文明发展道路。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
2023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单选题(共60题)1、不属于消费税纳税环节的是()。
A.生产B.进口C.出口D.零售【答案】 C2、通过发行金融工具等方式筹措的各类资金,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应当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可以认定为投资项目资本金,但不得超过资本金总额的()。
A.25%B.20%C.50%D.60%【答案】 C3、根据产业政策作用的方式对产业政策进行分类,下列不属于功能性产业政策的是()。
A.人才培训B.研发补贴C.市场服务D.税收【答案】 D4、当出现通货紧缩时,为了扩大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应采取的措施包括()A.出售政府债券、降低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B.出售政府债券、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C.购入政府债券、提高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D.购入政府债券、降低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答案】 D5、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A.主攻方向B.重要支撑C.根本出发点D.重要着力点【答案】 A6、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到()初步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彰显人文魅力、富有城市活力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
A.2025年B.2030年C.2035年D.到本世纪中叶【答案】 C7、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是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法人。
A.中国银监会B.中国人民银行C.中国证监会D.国务院【答案】 D8、下列税种中,最不容易转嫁的是()。
A.关税B.房产税C.消费税D.増值税【答案】 B9、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规划实施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服务领域的任务应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B.产业发展任务主要通过强化政策统筹协调加以推进C.结构调整任务主要依靠建立综合评价考核机制加以实现D.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主要通过政府运用公共资源全力完成【答案】 D10、自然垄断行业通常是指,面对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与两家或更多的企业相比,()。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试题库(有答案)
2024年咨询工程师之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通关试题库(有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是()。
A.GDP平减指数B.生产价格指数C.采购经理指数D.消费物价指数【答案】 C2、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基本方法是免税法和()A.退税法B.抵免法C.折让法D.递延法【答案】 B3、影响某种商品或服务需求的基本因素中,不包括()。
A.消费者偏好B.消费者收入C.商品价格D.生产成本【答案】 D4、从价值形态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指()。
A.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B.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C.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折旧D.国民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答案】 B5、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树立( )的新安全观。
A.和平、发展、合作、共赢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C.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D.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答案】 C6、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税收收人占财政收入的()左右。
A.60%B.70%C.80%D.90%【答案】 D7、《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
A.45%B.50%C.56%D.60%【答案】 D8、我国依法依规对银行业和保险业机构及其业务范围实行准入管理的是()。
A.银保监会B.银行业协会C.银行业交易商协会D.中国人民银行【答案】 A9、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支出法统计核算的公式是()。
A.GDP=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B.GDP=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C.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D.GDP=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答案】 C10、下列关于投资项目资本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
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指在统一的国家空间规划框架内,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和资源环境的条件,确定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
该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推动地区协调发展和优化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主体功能区是指以特定功能为主导的区域,包括经济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和人口功能区。
经济功能区是指以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为目标,重点发展产业、推动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区域。
生态功能区是指以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为目标,主要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区域。
人口功能区是指以人口发展和人口资源利用为目标,主要集中人口资源,提供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的发展的区域。
其次,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需求和资源条件进行合理布局。
在经济功能区方面,要充分利用各地资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在生态功能区方面,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人口功能区方面,要合理统筹人口资源,实现人口分布的合理化,提高人口的素质和福利水平。
此外,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还要注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空间布局。
通过协同发展,可以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和人口分布结构,促进各地区的互补和协同发展。
同时,还要加强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遏制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方式。
通过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可以有效控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同时,还可以提高各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
综上所述,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合理布局各类功能区和协调发展各地区,可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注气候变暖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河南省政协副主席袁祖亮
资皮 , 冬则资舟’ 要搞好储备, , 要有忧患意识。 这几年
来 我们 的总书 记 和 总 理 对 这 方 面是 很 重视 的 , 多次 到
我还是赞成大部分人观点的, 谈到这个气候 的变化 、 全球变
暖, 确实 感觉 到胡锦 涛总书记所 讲 的 ‘ 学发 展观 ’ 科 的无 比正 确 。 们要 以科 学发 展 观 为指 导 , 我 以实际行 动 来 减缓 和 控制 气候 变 暖 。 类 不能 再 以蛮 干 的方 式 追 求 自身 的利 益了, 人 学 会与 自然 和 谐相 处 , 从 自然 规 律 , 遵 趋利 避 害 以求 生存 、 求
i 将 举 办 的 第 四 届豫 商大 会 。 即
一
“ 天 下豫 商 , 中原 崛起 ” 可 以说 是 利用 这次 活 动 , 为 聚 助 。 作
个品牌来推广, 持续年年搞下去, 推动经济 的发展。 伴随
着豫 商大 会 还 搞 了一 些文化 活 动 , 举办 一 些 研 讨 会等 。 商 豫 来 了后 不仅谈 经 济 、 合 作 , 让他 们到 处走 走 , 谈 也 了解河 南博
年 数 灾 。 河 断 流 正在 逐 步加 剧 , 危机 是 很 严 重 的 , 黄 水 这
其 中有 很 大一 部分 原 因是我们 人 类对 自然 生态 严重破 坏 的结
1 > 2 9 4 刊总 2 >0 年月 第2 6 0 期
两会 专栏
而应 该 以预 防为主 。
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
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政协要做的事情是很多的, 类似的工作
河 南政 协 这几 年做 了不少, 为河 南省 经济 、 文化 、 共 事业都 公
国家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若干政策的意见发改规划[2013]115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要求,完善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配套政策,现提出以下政策意见。
一、总体政策方向制定实施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围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这一战略任务,分类调控,突出重点,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资源要素按照主体功能区优化配置,为主体功能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促进城乡、区域以及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一)加大政策力度。
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完善各项相关政策。
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导产业发展布局、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各项工作中,都要按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需要,把相关政策区域化和具体化,充分发挥在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二)突出政策重点。
要从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出发,把握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与发展特点,明确不同的政策方向和政策重点。
对优化开发区域,要着力引导提升国际竞争力;对重点开发区域,要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对农产品主产区,要大力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要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对禁止开发区域,要加强监管。
(三)优化政策组合。
要把投资支持等激励政策与空间管制等限制、禁止性措施相结合,明确支持、限制和禁止性政策措施,引导各类主体功能区把开发和保护更好的结合起来。
通过激励性政策和管制性措施,引导各类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谋发展,约束各地不合理的空间开发行为,切实把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落到实处。
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出发,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着力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为主要支撑,以轴线上其他城市化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城市化战略格局。
推进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化开发,形成3个特大城市群;推进哈长、江淮、海峡西岸、中原、长江中游、北部湾、成渝、关中—天水等地区的重点开发,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战略格局。
东北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黄淮海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专用玉米、大豆和畜产品产业带;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优质棉花、油菜、畜产品和水产品产业带;汾渭平原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专用玉米产业带;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华南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水稻、甘蔗和水产品产业带;甘肃新疆农产品主产区,要建设优质专用小麦和优质棉花产业带。
——构建“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构建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和南方丘陵山地带以及大江大河重要水系为骨架,以其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重要支撑,以点状分布的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要重点保护好多样、独特的生态系统,发挥涵养大江大河水源和调节气候的作用;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要重点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和天然植被保护,发挥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的作用;东北森林带,要重点保护好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发挥东北平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北方防沙带,要重点加强防护林建设、草原保护和防风固沙,对暂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实行封禁保护,发挥“三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南方丘陵山地带,要重点加强植被修复和水土流失防治,发挥华南和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作用。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进一步提升浙江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思路和举措建议
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党 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 战略部署。
本文以浙江省为例, 通过分析当前浙江在区域经济 发展布局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 的问题,提出在“十四五”及未 来更长时期,要进一步发挥主体 功能区战略的发展引领和基础 支撑作用,促进空间均衡发展, 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实现空 间治理现代化。
在具体举措上, 提出要优化完善主体功能区定 位,并配套建立差异化的财政、 土地、产业、户籍和考核制度, 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 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全省协调发展格局。
一、当前浙江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针对不同 阶段的需求和特征,浙江省顺时 应势、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时 期的生产力布局,从“两片四 区”“三区三带”到“一体两翼” 不断深化。
当前,大湾区、大都 市区、大通道、大花园建设正成 为浙江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区 域经济发展也呈现了一些值得 关注的特征现象。
(_)区域发展差距仍在加 大,沿海地区发展“极”化显著1.全省经济发展和资源要 素集聚水平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仍在扩大。
2019年东北部沿海八个市G D P 达到 54743.31亿元,占全省比例 为87.80%,西南部金衢丽地区G D P 为7610.03亿元,占全省比例为12.20%,占比差距从 2013年的73.33个百分点扩大 到75.6个百分点。
(见图1)2.东部沿海地区集聚资源 要素的趋势日益明显。
尤其是杭 州湾地区集聚了全省7 6 %的国 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75%的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75%的上市企业、77%的民营 500强企业、62%的全国百强 县(2019年排名)、100%的 国家重点实验室、93%的高新 技术持色小镇,以及大部分的高34 | 2021年第4期智库建设表1杭州湾地区集聚资源情况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个)上市公司数量(家)民营500强数量(家)全国百强县(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个)高新技术特色小镇(个)杭州湾16633073131214全省21844095211215校、新型科研机构等。
加快完善江苏主体功能区建设“五大机制”
18加快完善江苏主体功能区建设“五大机制”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江苏应突出工作重点,强化资源整合,狠抓关键环节,加快完善统筹协调、生态治理、动态调整、要素保障、考核评价“五大机制”,形成更具引导性、更有操作性和更强管控性的推进体系,逐一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推动江苏主体功能区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健全组织协调机制。
加强省级层面统筹协调。
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发展改革部门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但从规划实施的具体情况看,有必要在更高层面加大统筹力度。
建议围绕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由江苏省政府分管领导召集,每年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对规划实施和机制建设中的重大事项、重要工程进行集中研究推动。
及时跟踪了解国家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政策导向和工作部署,主动向国家有关部委对接,在规划实施、项目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争取支持。
把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试点等重点改革载体与加强主体功能区实施机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为规划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定期开展督促检查。
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年度推进方案,将重点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地、各有关部门,确保每项工作都有明确目标、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针对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实施情况进行年度专题督查,重点督查推进方案落实情况、体制机制创新进展情况,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并作为各地、各部门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强化法治保障机制。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间的衔接。
全面清理现行地方性法规与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不相适应的内容,结合江苏实际,在多规合一、节能减排、生态补偿等领域,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地方性法规。
加快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部门联动配合,加大规划、环保、节能、节水、海洋、林业、国土、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影响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的违法行为。
主体功能区建设情况汇报
主体功能区建设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主体功能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各地区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建设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下面我将就我所在地区主体功能区建设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有效实施了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产业集聚区、生态保护区、休闲旅游区等为支撑的城市主体功能区格局。
在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建设中,我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了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工作,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我们在农村主体功能区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们充分发挥农村主体功能区在粮食生产、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水利效益。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我们在产业主体功能区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们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产业主体功能区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产业主体功能区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推动了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了产业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活力。
总的来看,我们在主体功能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在城市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老旧城区更新改造不到位,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在农村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农田水利设施老化等问题;在产业主体功能区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力度,加强规划设计,加强政策支持,加强监督管理,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取得更大成绩,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杨庆育
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国务院通过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各地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作为试点,重庆先行一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意义重大
从区域发展差异出发,制定有区别的区域规划及发展政策,是世界各国政府调控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
追根溯源,世界区域规划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早期主要是制定和实施有区别的城市规划和工矿区规划,中期重点转向促进工业区域建设和缩小区域差距,近期则从单纯经济开发规划转向社会综合开发规划。
近年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概念逐步深入到区域规划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绿色化和差别化取向。
从我国实践看,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根据不同时期需要,经历了阶段性变化。
例如,上世纪60、70年代将全国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80年代提出沿海与内地以及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概念,新世纪以来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战略区域。
更加明显的是,追求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区域发展规划所遵循的核心价值标准。
近年来,我国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对不同区域的空间开发方向与时序、开发强度进行主体功能定位,分别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制定了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深刻体现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以说,主体功能区战略,突破了行政单元的区划约束,统筹了经济、人口和资源环境因素,赋予了区域发展更加丰富的内涵。
在我国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将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依据,有利于避免出现资源环境过载现象,从而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二,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已经超出了地区生产总值的范畴,有利于各级政府摆脱一味追求缩小经济总量差距的思维定势,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使人们享有更加均等的就业等社会机会。
第三,通过划分主体功能区,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范围,
引导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建立起更为合理的地域分工体系,避免地区间产业同构和低水平重复竞争。
第四,主体功能区实行分类管理政策,有利于打破长期存在的行业政策与区域政策“条块分割”现象,使政策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二、重庆市构建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实践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幅员8.24万平方公里,自然禀赋和开发空间差异较大。
主要表现在,适宜开发的土地资源较少,平原及台地面积占比不足5%;水资源总体丰富,但东西部分布不均衡;渝东地区属我国较好的生态保护区域,但生态敏感度也高,环境污染消纳能力不强。
从国土空间开发情况看,重庆在西部地区属开发强度最高的地区,人口密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但总体上重庆单位城镇空间集聚的人口偏少,人口密集度偏低。
这就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重庆空间开发利用的方式。
重庆是国家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的8个试点省市之一,早在2007年就根据国家区域战略部署,全面进行了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编制工作。
目前,重庆根据资源分布特征,将全市国土空间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重点开发区域。
以重庆主城为核心,包括渝东北、渝东南的万州、黔江等30个区县,是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主体区域。
二是限制开发区域,主要包括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生态区域和农产品主产区,今后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等生态产业,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三是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及市级的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以及重要的水源水库等区域,今后应实施更加严格的保护政策。
要使主体功能区规划发挥作用,需要有相关发展规划作支撑。
为此,从2008年开始,重庆试点推进区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叠合”。
我们首先根据国土空间综合评价进行功能区的总体划分,然后按照城乡统筹、全域覆盖、导向明确、分区联动的原则细划农业、生态、工业和城市综合服务等多个功能区,在此基础上开展近期建设布局,规划重大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从而真正实现了发展理念与空间布局的有机结合,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三、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几点思考
经过探索,重庆主体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
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的科学发展意识明显增强,人们普遍认识到国土空间和土地承载力是有极限的,因而开发利用应有一定时序和范围限制,目前科学开发、有序开发、协调开发已成为共识。
另一方面,区县各主体功能区域的定位落实到位,对于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在用地指标、项目布局、招商引资、政策措施等方面予以支持,有效避免了各区县的盲目扩张和无序开发。
在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实践中,我们感触最深的是三个方面。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衔接。
重庆的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时期,党和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重庆、成都、西安等一批发展基础较好、潜力较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支持力度。
我们要抓住机遇,依靠国家政策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加快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带动广大西部地区在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分类政策和绩效考核是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核心和关键。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协调土地、财政、投资、产业、人口管理等多种政策,才能发挥复合效应。
因此,应制定分类政策,落实好财政对限制开发区的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均衡性财政。
同时,应尽快建立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取消对限制开发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财政收入、城镇化率等考核指标,把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
完善规划的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是推进主体功能区的重要保障。
从重庆实践看,真正发挥主体功能区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作用,需要加强和完善政策体系和实施机制。
一方面,应突出主体功能区规划,使所有相关政策规划协调一致,形成规划合力;另一方面,应加快主体功能区规划立法进程,尽快制定和出台相关规划法或条例,构筑起规划执行的法律支撑。
此外,应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主体功能区规划落到实处。
(作者: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