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的流行历史与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 )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强毒株引起的、以感染禽类为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

。新城疫不仅可对家禽造成严重危害,对国际贸易也有严重影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将新城疫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中,新城疫被列为优先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在公共卫生方面,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等接触大量病毒时可引起结膜炎等症状。1 全球流行历史与现状

新城疫最早于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Java )和英格兰的滨海小镇新城(Newcastle-upon-Tyne )发现[2-3],但对于全球首次发生的时间

目前尚有争论。首先,本病于1926年首次在欧亚两个地区同时出现,这在流行病学上很难解释。另外,有证据表明本病在1926年之前可能在部分地区就已存在,如韩国可能在1924年就有新城疫的存在和流行,甚至还有更早的疑似新城疫发生的报道,如19世纪中期在欧洲和亚洲报告的在家禽中广泛传播的高致病性疫病可能部分是由新城疫引起的[4]

。1898年在苏格兰西部群岛导致家禽大量死亡的神秘疫病可能也是由新城疫引起的[5]

。之前没有公开报道或者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受当时国际贸易局限,疫病传播速度较慢,没有造成大面积暴发和扩散;二是受当时疫情信息交流不畅、养禽规模化程度不高、疫病识别报告能力欠缺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即使发生了新城疫,也由于误诊或者识别和报告能力欠缺等没引起高度关注。

尽管对该病的历史和起源还存在争议,但目前

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33)通讯作者:王志亮

新城疫的流行历史与现状

刘华雷,王志亮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摘 要:新城疫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本文对新城疫的全球流行历史与现状进行了阐述,对我国流行历史及现阶段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防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控措施建议,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新城疫;流行历史;流行现状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44X (2015)06-0001-04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Newcastle Disease

Liu Hualei ,Wang Zhiliang

(China Animal Health and Epidemiology Center ,Qingdao ,Shandong 266032)

Abstract :,with the main present Key words :Newcastle disease ;

流行病学

2

普遍认为1926年是全球第一次新城疫大流行的开始。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930年前后均有新城疫发生的报道,如朝鲜(1926年)、印度(1927年)、斯里兰卡(1927年)、菲律宾(1927年)、日本(1929年)、中国台湾(1935年)等,美国在1930年也报道了本病的发生,该病在短时间内迅速呈全球扩散趋势。Hanson [4]

对东南亚地区在1930年前后突然大规模发生新城疫提出了三种假设:第一种假设是新城疫可能在东南亚地区很早就已散发存在,只不过限于当时养禽业规模而没有引起暴发,但当规模化养殖越来越普遍的时候就导致了大面积的暴发,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第二种假设是新城疫最早可能仅存在于栖息在东南亚热带雨林的野鸟中,后来由于人为因素将新城疫引入到家禽,这与目前由于热带鸟的移动导致新城疫的扩散类似;第三种假设则是新城疫的祖先病毒致病性发生突变,大规模流行。

自1926新城疫大流行[6]NDV 所引起:

第一次全球大流行(1920s 至1960s )起源于东南亚,主要是由基因II 、III 和IV 等三种主要基因型的NDV 所引起的,这次大流行前后持续近三十多年,显示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差异,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鸡,水禽、鸟类等几乎不发病,限于当时养鸡规模和家禽贸易的落后,本次新城疫疫情传播速度相对缓慢,一直呈局部零星暴发。

第二次全球大流行(1960s 至1970s )可能起源于中东,主要危害观赏鸟、笼养鸟等禽类,并伴随笼养鸟的国际贸易(很多专家把这次大流行归咎于鹦鹉)把该类型的新城疫传向全球,这次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包括基因V 和VI 型,这次疫情的快速传播主要与养禽急剧产业化以及鹦鹉的国际贸易有关。

第三次全球大流行(1970s 后期至1980s )首先是由鸽子引起的,可能亦起源于中东,然后传至欧洲,进而传遍全球。在第二次全球大流行以后,全球普遍意识到鹦鹉类等珍禽在新城疫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作用,因此对这些笼养鸟的进口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但忽视了赛鸽、观赏鸽和肉鸽等作为新城疫强毒的潜在来源。因此在第三次全球大流行初期,鸽子作为媒介在短时间内迅速将新城疫传播到其它地区。在这次新城疫大流行中,首先被感染的是鸽子,临床表现与鸡的嗜神经型新城疫相似,但没有呼吸道症状,可导致鸽群严重死亡,随后该病危害到鸡群。这次大流行主要与基因VIb 亚型新城疫病毒有关。

第四次全球大流行主要是由基因VII 型新城疫病毒引起的,可能也起源于亚洲,因为至今为止公开报道的最早出现的基因VIIa 亚型新城疫病毒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亚洲(中国台湾1984年,日本1985年,印度尼西亚1988年),1992年在意大利出现流行。1984年保加利亚和意大利首次1990年VII 型为主,但有专家提出,在亚洲和中东地区多个国家新出现的基因VIIh 和VIIi 以及VIIIa 和VIIIb 亚型新城疫病毒可能会导致全球第五次新城疫大流行[6]

。目前新城疫在亚洲、非洲、中美洲和南非地区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流行性疫病,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近年来也有发生新城疫的报道。

2 我国新城疫的流行历史

我国于1946年由梁英和马闻天等首次通过病毒分离证实了新城疫在我国的存在和流行,认为当时流行的“鸡瘟”就是新城疫,而当年流行的代表毒株为F48株,该毒株目前仍是我国进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经典强毒[1]

。但根据记载,在此之前我国可能就已经存在新城疫的发生和流行,如1928年12月《浙江农业》曾记载了浙江多个地区疑似发生本病,随后全国多个省市有疑似新城疫发生的记载;1935年,河南首次公开报告发生了大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