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的流行历史与现状
新城疫的流行、发生现状与防控措施
新城疫的流行、发生现状与防控措施作者:吴延功来源:《兽医导刊》 2017年第11期一、概述新城疫又名亚洲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以感染禽类为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OIE 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A 类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新城疫于1926 年首次暴发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英国的新城,我国于1946 年首次分离到病原,但据记载1935 年本病已经开始流行。
(一)病原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属,其基因组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
基因组包括6 个基因,有囊膜,直径约为100 ~ 500 mm ;F、HN 是病毒囊膜表面重要的糖蛋白;P 基因通过RNA editing 可产生另外两种蛋白(V、W)。
毒株分类方法:按致病性可分为强毒株、中等毒力毒株和弱毒株;按临床表现可分为神经型、速发型和非典型性毒株;按遗传性特性可分为I 类(9个基因型,即基因1 ~ 9 型)和II 类(至少15 个基因型,基因I ~ XV 型)毒株。
(二)流行情况新城疫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欧洲和南美洲,据OIE 报道有106 个国家发生了新城疫。
野鸟和进口禽及其禽产品是发达国家暴发新城疫的主要原因。
新城疫在世界范围内至今共发生4 次大流行:1. 首次暴发:从20 世纪20 年代起源于东南亚,历经30 多年的时间传遍世界各地。
2. 第二次大流行:从20 世纪60 年代后期起始于中东,到1973 年遍及世界各地,传播速度之快主要与养禽业急剧产业化以及鹦鹉的国际贸易有关。
3. 第三次大流行:起源于中东,从20 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到1981 年传至欧洲,而后传遍全球,这次流行主要归咎于赛鸽。
4. 第四次大流行: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起源于东南亚,分子流行病学呈现以基因VII型为主的新特点。
二、我国新城疫流行现状1.ND 定点流行病学监测。
定点监测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养殖场免疫合格率相比散养户要高,约在70% 左右。
新城疫的流行状况及其防控措施简析
新城疫的流行状况及其防控措施简析新城疫也称亚洲鸡瘟或者伪鸡瘟,是由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经过。
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是世界公认的两大重要传染病之一,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传染病。
1历史分布新城疫在世界范围有四次大规模的流行,1926年最先爆发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和英国的新城,第二次流行在20世纪60年代,第三次流行始于70年代中期,第四次流行始于70年代晚期。
我国最早记录本病的发生在1928年《浙江农业》,1935年,河南有大规模的发生,50年代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2000年以来,我国山东、江苏、天津、河北等部分养禽发达地区的产蛋鸡普遍流行一种以临床轻微呼吸道症状、产蛋严重下降(产蛋率从90%下降到40%)为主的新城疫,成鸡死亡率较低,但对雏鸡致死率较高。
与经典的新城疫不同,发病鸡群有较好的HI滴度,一般在28-11,这无疑对传统的新城疫免疫预防提出了挑战。
2病原学2.1分类NDV属于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
我国80年代以基因Ⅵ型为主,90年代以后以基因Ⅶ型为主。
常规的新城疫弱毒苗,LaSota 可以完全保护鸡群抵抗NDV弱毒攻击;选择新的NDV弱毒苗应慎重,NDV毒株毒力变化明显,但抗原性发生质的转变尚无证据。
2.2毒株的分类和致病力研究表明,所有NDV分类株均表现为相同的抗原性,因此认为NDV只有一种血清型,但不同的NDV毒株间存在一定的抗原性差异。
根据NDV对鸡和鸡胚毒力的强弱,通常将NDV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速发型(强毒株)、中发型(中等毒力)和缓发型(弱毒株)。
评价毒力的强弱有三个指标: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一般小于60小时为速发型,在60-90小时之间的为中发型,大于90小时的为缓发型;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一般大于1.6的为速发型,1.2-1.6之间的为中发型,小于1.2的为缓发型;42日龄雏鸡静脉致病指数(IVPI),一般2.0以上的为速发型,2.0以下的为中发型和缓发型。
新城疫
五、发病机理
1、新城疫病毒可经过消化道或呼吸道, 也可经眼结膜,受伤的皮肤和泄殖腔粘 膜侵入机体,在侵入部位繁殖,随后进 入血液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 2、病毒在血液中损伤血管壁,引起出血、 浆液渗出和坏死,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 坏死性炎症,因而临诊上表现严重的消 化障碍和下痢。在呼吸道则主要发生卡 他性炎症和出血,使气管被渗出的粘液 堵塞,造成高度呼吸困难。
3、慢性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 初期呼吸困难、腹泻,后期出现神 经症状,腿、翅麻痹,跛行或卧地。头 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动作失调,反复 发作,最后瘫痪或半瘫痪。一般经10-20 天死亡。 部分鸡可康复,遗留神经症状。
非典型性新城疫: 免疫鸡群中出现,表现为呼吸道和神 经症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有时仅 表现产蛋下降。
• 非典型性新城疫出现原因: 免疫程序不当:母源抗体的影响;接种 剂量不足;免疫方法不当;疫苗保存不 当; 鸡群免疫抑制病影响; 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水平,且有强毒感 染。
• 病鸡发热,精神不振, • 伏地不动或翅下垂,闭目呆立
•
食欲减少或废绝,排出绿色粪便
•
嗉囔内充满酸臭黏液,
倒提病鸡, 可从口腔中流出
大多数病鸡呼吸困难,张口 呼吸,咳嗽,发出呼噜声
鸡冠和肉垂呈暗红
2~3天后鸡只大批死亡,耐过鸡可能出 现神经症状。
受到惊吓,出现头颈扭曲。
平衡失调,倒地挣扎
或呈观星姿势
有时可见神经麻痹、瘫痪
产蛋鸡发病时产蛋量大幅度下降,有软壳蛋
产蛋鸡发病时产蛋量大幅度下降,软壳 蛋
白壳蛋数量增加
七、病变
3、在病的后期,病毒从血液中消失,侵 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脊髓炎变化, 导致神经症状。 4、NDV强毒破坏淋巴组织、脾脏、法氏 囊、胸腺,引起免疫抑制。
新城疫
鸡新城疫:病鸡十二指肠出现溃疡
鸡新城疫:病鸡肠粘膜淋巴滤泡坏死、溃疡
鸡新城疫:病鸡卵泡严重出血
鸡新城疫:病料接种鸡胚,死亡的胚胎全身出血
六、诊断 1. 临诊诊断 典型新城疫,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 作出诊断,表现突然发病,传播迅速,体温升高,呼吸困 难,腹泻,神经症状,死亡率高,剖检时可见呼吸道、消
鸡新城疫:病鸡呼吸困难,并发出“咯咯”叫 声
鸡新城疫:病鸡呼吸困难
鸡新城疫:病雏鸡呼吸困难
鸡新城疫:病鸡嗉囊内充满酸臭液体,从口腔流出
鸡新城疫:病鸡产蛋减少,并有软壳蛋褪色蛋出现
鸡新城疫:病鸡出现神经症状
鸡新城疫:病雏鸡出现神经症状
鸡新城疫:病鸡腹泻,粪便黄绿色
五、病理变化 本病的主要病变是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淋巴系统肿 胀、出血和坏死,尤其以消化道和呼吸道为明显。 嗉囊充满酸臭味的稀薄液体和气体。腺胃黏膜水肿, 其乳头或乳头间有鲜明的出血点,或有溃疡和坏死,肌胃 角质层下也常见有出血点。 由小肠到盲肠和直肠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肠黏 膜上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病变,有的形成假膜,假膜脱落后 即成溃疡。盲肠扁桃体常见肿大、出血和坏死。 气管出血或坏死,周围组织水肿。肺有时可见瘀血或 水肿。心冠脂肪有细小如针尖大的出血点。脾、肝、肾无 特殊的病变。 非典型新城疫,仅见黏膜卡他性炎症,喉头和气管黏 膜充血,腺胃乳头出血少见,有的病鸡腺胃乳头有少数出 血点,直肠黏膜和盲肠扁桃体多见出血。
NDV的毒力分型必须进行生物学试验,即依据鸡胚最 小致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 指数(ICPI)和6周龄鸡静脉注射致病指数(IVPI)将新城疫病 毒分为三型:缓发型(低毒力型)、中发型(中等毒力型)和 速发型(强毒力型)。区分毒型的常用标准是:鸡胚最小致 死量平均死亡时间(MDT) 、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的致病指 数(ICPI)、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 区分三种毒型的致病指数见下表
新城疫的发病与流行
新城疫的发病与流行新城疫,也叫亚洲鸡瘟或伪鸡瘟,俗称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和腺胃乳头出血。
新城疫是鸡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
死亡率之高,比禽流感的危害更大。
给养禽业造成了巨大地经济损失。
【病原】新城疫的病原体是新城疫病毒。
根据对鸡的致病性,可将毒株分为三种类型:速发型、中发型、和缓发型。
新城疫囊膜上有特殊突起结构(血凝素),可与禽类及小哺乳动物等的红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从而引起红细胞凝集。
病毒存在于病禽的所有器官和组织。
其中以脑、脾、肺含毒量最高。
且骨髓带毒时间最长。
【流行病学】鸡、火鸡、珍珠鸡和野鸡对本病都有易感性。
其中以鸡最为易感。
鸭和鹅也可感染,但很少或不表现症状。
人类也可感染新城疫。
新城疫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但不能经卵发生垂直传播。
鸡不分年龄,不分品种。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新城疫,在易感鸡群中迅速传播,呈毁灭性流行。
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
【症状】在临床上可将新城疫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
1、典型新城疫最急性型往往头天晚上不见异常,次日早晨即已死亡。
急性型最初体温升高,可达到44℃。
精神萎靡,羽毛松乱。
鸡冠肉髯呈黑紫色。
下痢,泄殖腔充血、出血。
产蛋量下降或完全停止。
蛋壳褪色成白色。
常伏地旋转,动作失调。
病程可长达1到2个月。
大多数最终死亡。
2、非典型新城疫症状不典型。
仅表现呼吸道和神经症状。
张口呼吸,气喘,呼吸困难。
口中有粘液,有摇头和吞咽动作。
并出现零星死亡。
1周以后大部分鸡即可趋于好转。
主要表现为产蛋率急剧下降,软壳蛋和小蛋增多。
排黄绿色稀粪。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又称鸽瘟症状和剖检结果与新城疫十分相似。
【防治】严格按国家规定做好养殖场的消毒工作。
特别是每年的冬季,是新城疫爆发的高峰季节。
尤其要加强管理。
及时做好疫苗接种。
发病后应及时上报上级兽医部门,进行隔离和封锁以及扑杀工作。
治疗上建议使用潍坊瑞丰高新城疫/禽流感特效药——禽达菲兑水使用。
禽流感和新城疫的流行防控现状
禽流感和新城疫的流行防控现状禽流感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是感染一些家禽,包括鸡、鸭、鹅等。
但在某些情况下,禽流感病毒也可能影响到其他种类的动物,例如猪、狗、猫甚至人类。
禽流感主要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禽类或其污染物传播,可以通过鸟的唾液、粪便、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感染人类。
其症状主要包括发烧、咳嗽、喉咙疼痛、呼吸急促、肺炎等。
禽流感的流行对人类的影响十分严重。
据统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禽流感曾经在香港爆发,造成6人死亡。
而在2005年的爆发中,导致中国内地42人感染、16人死亡。
流行防控为了有效预防禽流感的流行和传播,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点:1.提高公众的认识和警惕度。
政府要及时向公众传递有关禽流感的信息和知识,告知人们如何防范禽流感的发生。
同时也要加强对检疫人员、禽类养殖户、餐饮业人员等人的培训和教育。
2.加强饲养管理。
禽类养殖户应严格按照防控措施和要求,对禽类进行防疫、消毒、隔离等措施,确保禽类健康。
3.对禽类产品进行检测。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禽类产品的质量检测,除此之外,应定期对各类鸟类进行检测,从而及早的发现发病的禽鸟。
4.治疗感染禽流感的动物。
对于感染了禽流感的动物,必须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
5.强调个人卫生和健康。
公众必须注意毒禽流感症的临床表现,并加强个人卫生,不乱接触禽类。
新城疫新城疫是由家禽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鸡。
新城疫的症状包括高热、皮肤和脾脏等器官的出血和腹泻等,严重情况下可以导致鸡的死亡。
流行防控新城疫的流行防控措施与禽流感类似,主要在以下方面:1.提高公众的认识和警惕度。
政府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新城疫的认知和警惕度。
2.加强饲养管理。
禽类养殖户要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对家禽进行养殖和饲养,保证饲养环境的卫生和清洁,以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3.做好检测和监控工作。
政府要加强对家禽、尤其是鸡的检测和监控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浅析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
浅析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1. 引言1.1 引言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自2019年底开始在中国武汉爆发,并迅速蔓延到全球各地。
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应对。
本文将对新城疫的研究进行探讨,分析疫情起因、病毒特点、防控措施、经济社会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旨在加深对新城疫的了解,促进疫情的有效防控,减少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促进全球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城疫进行分析,以期为抗击疫情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在当前全球疫情的特殊背景下,深入研究新城疫,对于提高我国的公共卫生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正文2.1 疫情起因分析疫情起因分析:新城疫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城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这使得病毒可以迅速在人群中传播。
城市密集人口、交通网络的发达以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也为病毒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城市化进程过快、环境污染严重、野生动物市场存在等因素也为疫情的发生提供了土壤。
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新城疫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类的移动性增强、国际交流频繁、城市化进程加速等因素使得疫情跨国传播的可能性增加。
人类的健康意识不足、生活习惯不健康、防控意识薄弱等也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新城疫的爆发主要是由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叠加所致。
只有加强对疫情的研究和监测,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以及提高公众对疫情的防范意识,才能有效遏制疫情的蔓延。
2.2 病毒特点探讨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传染病,其病毒特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 病原特性:新城疫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是一种直径约60~140nm的病毒颗粒,具有膜包膜结构。
其遗传物质为单股正义RNA,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容易产生突变。
这种病毒具有强传染性,易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
2. 潜伏期和传播途径:新城疫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2-14天,患者在潜伏期内可能无明显症状,但仍可传播病毒。
东北地区新城疫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呼吸 道 。传 染 源 主 要 为 感 染 禽 及 其 粪 便 和 口 、 32 5 各 级 动物卫 生监督 机 构加 强外 引动物监 .. 鼻 、眼的分泌物和 隐性 带毒 的健康禽 ,被污染 的 管
沈 阳 102 ; 10 5 本溪 1 10 1 0) 7
沈 阳 101 ; 10 5
3辽 宁省 本 溪 市本 溪县 小市动 物 卫生监 督 所 ,辽 宁 .
文章编号 17 — 6 2 0 1 6 0 5 — 3 6 2 9 9 ( 1) — 0 4 0 2 0
新城 疫 ( e cseDsae D 是 由副粘 病 的毒株没有直接联 系,是在 国内经历 了独立 的演 N w at i s,N ) l e 毒科 副粘病 毒亚 科腮腺 炎病毒 属的禽 副粘病 毒 I 化后而 蔓延开的 。 型 引起 的高度接触性禽类 烈性传染病 。世 界动物 13 D流行株与传统疫苗株在基因型差异上呈 . N v 卫 生 组织 ( I) 其 列为 必 须报 告 的 动物 疫 病 , 现 离 散趋 势 OE 将
应答和对免疫 系统作用方面存在 一定差异 ;在毒 十分严峻 。
力方面各地毒株 间也有很大 的不 同。
2 目前我 国新城疫病毒 5 种致病 型
以消化道 出血性病变 为主要特征 ,死亡率 高。
12 NV 为9 基 因型群 体 - D 分 个
. yseorpcv lgnc 即基 因 I型~ Ⅸ 2 1 嗜 内脏速 发型 (icrtoi eoei)
1 我 国新城疫病 原的流行趋势
1 1 我 国N  ̄ 为一个 血清型 . D仍
D 变异 程度 的动 态 综上所述 ,我 国新 城疫 的发生非常 复杂 ,既
件下 ,经 典新城疫疫苗 毒株足 以保护鸡群抵 抗流 持续增大是肯定 的。 行 毒 株 的攻 击 。试 验 证 明 ,尽 管 目前 尚未发 现 I W) N V的不 同血 清 型 ,但我 国新城 疫流 行 毒株 与 有传 统 的基 因型 ( ~ I 的持续存 在 ,又有 新 的 D Ⅶ) 加盟 ” ,还有我 国所特有 的基因型 经典毒株的结构和 功能差异 已经 引起 了毒株免疫 基 因型 ( 的“ I 的潜在威 胁 ,因此 ,我 国新城疫 的防控 形式 X 原性的变化 :不 同基 因型 的流行毒株 在激发免疫 ( )
新城疫流行现状和防控措施
新城疫流行现状和防控措施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俗称鸡瘟,其致病原为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鸡、鸭、鹅、鸽子、鹌鹑、火鸡等禽类均易感,其中以鸡最易感。
带毒鸡及病鸡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鸡的口和鼻分泌物和排泄物中都可散播病毒,健康鸡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该病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一直以来都是危害我国养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也是养殖单位重点防范的主要烈性传染病之一。
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城疫免疫工作的全面推进,典型新城疫得到有效控制,但非典型性新城疫的发生与流行日益增多。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新城疫流行出现的新特点,就当前如何进行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治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基层兽医工作者诊断与防治新城疫提供借鉴,为养殖单位完善与优化新城疫综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1临床症状常见发病鸡只精神不振,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口腔内有黏液流出,鸡冠和肉髯发绀。
呼吸困难,有湿性呼吸音(呼噜);排黄白或黄绿色稀便;产蛋鸡产蛋量下降10%~50%,蛋壳质量变差,薄壳蛋、砂皮蛋、软壳蛋增多,蛋壳颜色发白。
严重感染的鸡群,呈现高死亡率,并出现扭颈观星等神经症状。
2引起新城疫高发的原因分析2.1病原体方面的因素2.1.1病毒数量增加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肉蛋奶需求的提升,我国家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集越来越高,致使环境中新城疫病毒的数量较以前养殖数量较少时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2.1.2病毒感染力增强新城疫疫苗的广泛使用也使得病毒的感染力发生巨大改变,以往一些对新城疫病毒不敏感的动物也发生感染:如水禽、野生禽类等。
2.2病毒传播速度变快和传播范围变大随着物流能力提升,人流、物流的流通越来越频繁致使病毒也随之随时随地扩张。
2.3防控手段滞后病毒发生变异由于我国目前对新城疫的控制防御手段主要依赖疫苗接种,养殖场对生物安全系统认识不足,使得目前对新城疫的防控主要依靠增加接种次数和增加接种倍数,但疫苗的保护力大打折扣防控水平不高。
浅析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
浅析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人和动物的传染病。
该病毒属于科学家所称的冠状病毒家族,与SARS冠状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同属于同一家族。
新城疫于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之后已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多次暴发,严重威胁了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新城疫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感染人或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食物而引起。
食用病毒感染的动物制品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之一。
病毒在传染过程中,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使得人类和动物更容易感染。
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尤为重要。
目前,关于新城疫病毒的研究探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本文将从病毒的传播特点、治疗方法、疫苗研发以及病毒突变等几个方面进行浅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这一疾病。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新城疫病毒的传播特点。
新城疫病毒传播速度较快,而且病毒携带者多为无症状感染者,使得疫情的控制变得更加困难。
对于新城疫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有效防控措施的研究成为当前重点。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发现了一些对抗新城疫的有效手段,如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做好食物卫生和戴口罩等。
疫情期间,各国政府还发布了相关的传染病预防指南,指导民众如何进行预防和应对疫情。
针对新城疫病毒的治疗方法也是研究重点之一。
由于新城疫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相似之处,关于这三种病毒的治疗方法也有很多共通之处。
目前,治疗新城疫病毒的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使用抗病毒药物。
而对症治疗主要包括对发热、咳嗽等症状进行缓解和控制,而抗病毒药物则是通过干扰病毒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治疗效果。
不过,目前针对新城疫病毒的特效药物尚未出现,因此在疫情期间加强病毒的预防和控制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
疫苗研发也是对新城疫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而针对新城疫的疫苗研发也一直备受关注。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针对新城疫病毒的疫苗,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临床试验。
新城疫
母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
亚急性或慢性型: 初期症状与急性相似,不久渐见减轻,但同时
出现神经症状,患鸡翅腿麻痹,头颈向后向一侧 扭转,一般经10-20天死亡。 此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病死率较低。
母鸡产蛋停止或产软壳蛋。
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并有下痢,排出带血色 或绿色粪便。后期神经症状。 其他禽类:鸽----腹泻和神经症状,诱发呼吸道症 状。 幼龄鹌鹑-----神经症状;成年鹌鹑---隐性感染。
品的转运和买卖。
6、ND感染其他动物,如鸽、鹅等。 7、一旦发生本病,应封锁鸡场、紧急消毒、分群隔离。
通常分为2-3群,即发病鸡群、可疑群、假定健康群。立 即用疫苗进行紧急接种,接种顺序是假定健康群→可疑 群→发 病 鸡群。应做好对病鸡和死鸡的无害处理,最好 就地化制或高温处理。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便应深 埋或烧毁 ,最后一个病例处理后两周,并通过严格的终 末消毒后,方可解除封锁。
红色或紫色 。
病鸡呼吸困难,咳嗽,有粘液性鼻漏,常伸头,张口呼吸,并发出“咯
咯”的喘鸣声或尖锐的叫声。
嗉囊内充满 液体内容物,倒提时可能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内流出。 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有少量血液。 有的病鸡还出现神经症状,如翅、腿麻痹等,不久在昏迷中死亡。1月
龄以内的小鸡病程较短,症状不明显,病死率高。
鸡新城疫的免疫反应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鸡的免疫 状况、疫苗类型、接种时的年龄和接种途径及方法等。在有 条件的鸡场,最好能建立免疫监测手段,定期对鸡群抽样采 取血清 ,测定抗体水平,从而确定接种疫苗的时机。
首免日龄计算公式:4.5*(X-4)+5= 天
3、局部免疫应答(V4+IV)。 4、免疫抑制病的问题。 5、加强市场和屠宰场的检疫,严格禁止带毒鸡和污染肉
新城疫的流行历史与现状
关键词 :新城疫 ;流行历 史;流行现状 中图分类号 :¥ 8 5 8 _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 9 4 4 X ( 2 0 1 5 )0 6 — 0 0 0 1 — 0 4
The Hi s t o r y a nd Cur r e n t St a t us o f Ne wc a s t l e Di s e a s e
L i u Hu a l e i ,Wa n g Z h i l i a n g
( C h i n a A n i ma l He a l t h a n d E p i d e mi o l o g y C e n t e r ,Qi n g d a o ,S h a n d o n g 2 6 6 0 3 2 )
禽 中广泛传 播的高致病性疫病可能部分是 由新城
疫 引起 的 I 4 ] 。1 8 9 8年 在 苏 格 兰 西 部 群 岛导 致 家 禽
大 量死 亡 的神 秘 疫病 可 能也 是 由新城 疫 引起 的 【 5 ] 。
生 方 面 , 兽 医 、 实验 室 工 作 人 员 等 接 触 大 量 病 毒
2 0 1 5 年第 3 2 卷第 6 期
新城疫 的流行历史 与现状
刘华 雷 ,王志 亮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 中心,山东青 岛 2 6 6 0 3 2 )
摘 要 :新城疫是严 重危害养禽 业的一种 烈性传 染病 。本文对新 城疫 的全球 流行历 史与现状进行 了阐述 ,对我
国流行历 史及现 阶段 的流行特点进行 了分析 ,针对 目前 防控 实践 中存在 的主要 问题提 出了防控措施 建议 ,为科
Ke y w or ds : Ne wc as t l e di s e a s e; hi s t or y; c ur re n t s t a t us
我国鸡新城疫的流行概况及研究进展
2 研 究 进 展
21致病毒株 .
N V是 副粘 病 毒科 副粘 病毒 亚科 腮腺 炎病 毒 属 D 的禽 副 粘 病 毒 I型 (P 一 )为 单 股 负 链 R A, A MV 1, N 由 1 8 核 苷 酸组 成 , 子量 为 52 56X1 目前 516个 分 .~ . 0。
在许多组织或器官中增殖 , 引发全身性感染。而弱毒
株 仅 能 被有 限 的特 异 性 的 宿 主酶 裂 解 , D N V只 能 在
有 限 的组织 或器官 中增 殖 , 宿 主造成 的损 害较轻 。 对 N V 毒 力 的 判 定 标 准 包 括 鸡 胚 死 亡 时 间 D
( T) MD ,病 毒对 1日龄雏 鸡 脑 内接种 指 数 (C I , IP )
症状 和产蛋 下 降为特 征 的非典 型 N D。
蛋 白是 主要 的免 疫 原性 蛋 白 , 可诱 导 机体 产 生抗 体 , 并 介 导病毒 囊膜 和宿 主细胞 膜 的融合 。 F蛋 白裂解 位 点 的序列 与病 毒 毒力 有 关 ,强 毒 株 的 F分子 可 被宿 主或 多 种 细胞 和组 织 中的 胰 蛋 白酶 裂 解 , D N V可 以
N P M— — 综 述
我 国 鸡 新 城 疫 的 流 行 概 况 及 研 究 进 展
杨苏彦 ( 天津市 动物卫生监督所 301 ) 020
鸡新 城疫 ( D) 12 N 于 9 6年首 先发 现 于印度 尼 西 亚 的巴塔 维亚 。 97年英 国人研 究证 明是 病毒病 , 12 且 在抗 原 上 区别 于鸡 瘟 ,随 即用 发现 本 病毒 的地 名命 名 为新城 疫 。 随后 相继 在 朝鲜 、 日本 、 菲律 宾 等地 都 发现 了该病 。 2 近 O年来 , N 对 D普 遍采 取 了 以免 疫预 防为 主的综合 防控措施 , 有效 控制 了此病 。但 由于饲 素 一神 经 氨 酸酶 ( N) 大蛋 白或 转 录酶 蛋 白 ( 。 H 、 L) 在 7种 蛋 白 中 ,D 的 致 病 性 主 要 与 F蛋 白和 HN N V 蛋 白有 关 ,而 F蛋 白被 认 为 是 N V 的 主 要 抗 原 。 D N V的血 清 型只有 1 ,但 其 生物 学特 征在 不 同毒 D 种
第四节新城疫
0.0-0.25
0.8-1.6 1.7-2.0
0.00 90-150
0.00 48-90
1.45- 2.8 40-60
快 5 5
快
慢 15-20
观察8天,累计结果,死亡者记为2,有症状者记为1, 健康者记为0,累记数字除以试验雏鸡数。
6、毒 株
Doyle氏型(速发性嗜内脏型,VVND):可发生于各 年龄鸡,呈急性败血死亡,有明显的消化道出血病 变。 Beach氏型(速发性嗜神经型,NVND):可发生于各 年龄鸡,呈急性致死性,以呼吸道和神经症状为特 征。 Beaudette氏型(中发型):一般只引起幼禽发病死 亡。 Hitchner型( 缓发型):一般只引起轻度呼吸道症 状。 无症状肠型:由缓发型NDV引起的肠道感染,无临诊 症状和病变。
第一节 新城疫(ND)
1
概况和历史
2
病 原
3
流行病学
4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 断
5
6
7
防 治
一、概况和历史
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 鸡和火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 过,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 全身黏膜和浆膜出血,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最为严 重;腺胃黏膜水肿,腺胃乳头有出血点;小肠有 枣核样肿、出血、坏死;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 坏死;十二指肠和直肠黏膜出血,有的可见纤维 素性坏死病变;脑膜充血和出血
病鸡眼半闭或全闭,呈昏睡状,驱赶或惊吓 不愿走动废食,病初期体温升高,饮水增加, 甚至废饮 ;冠和肉髯紫蓝色或紫黑色,嗉囔 内充满硬结未消化的饲料或充满酸臭的液体, 口角有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有啰音,张 口伸颈,并发出怪叫声,下痢,粪便呈黄绿 色,混有多量黏液,有时混有血液,泄殖腔 充血、出血、糜烂。 产蛋鸡产蛋量下降或完全停止,蛋壳褪色或 变成白色,软壳蛋、畸形蛋增多,种蛋受精 率和孵化率明显下降,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 均可接近100%。
浅析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
浅析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鸟类中,但也可以感染人类。
近年来,新城疫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尤其是在中国,由于其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对人类健康和家禽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对新城疫进行研究探讨非常重要,在此文章中,我们将对新城疫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浅析。
一、新城疫的病原学研究新城疫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小型病毒科。
其特点是造成呼吸道感染,表现为高热、呼吸急促、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可造成呼吸衰竭和死亡。
目前,研究人员对新城疫病毒的病原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分离培养该病毒、分析其基因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新城疫病毒的传播规律和致病机制,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新城疫主要通过飞禽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传播,因此对其传播途径进行研究对预防和控制新城疫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人员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发现了新城疫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存活时间、传播途径等重要信息,为采取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还有研究人员从宿主、病毒和环境等多个角度对新城疫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增进了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免疫学研究是预防和控制新城疫的重要领域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对新城疫病毒的免疫原性、致病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对新城疫的免疫反应,还为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信息。
还有研究人员对新城疫病毒的变异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疫苗的应用和疾病的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病毒溯源研究是了解病毒起源和传播规律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新城疫疫情爆发后,一些研究人员采集了疫情发生地的野生鸟类样本,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中的病毒进行了分析,从而推断了病毒的溯源和传播路径。
这些研究不仅为疫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信息,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和动物之间病原体的相互作用。
在新城疫疫情爆发后,防控研究成为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人员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发现了不同的防控策略对新城疫的有效性,为政府和农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建议。
我国当前新城疫流行概况及防控对策
河南农业2016年第10期(上)1920-1950年第1次大流行的主要基因型是基因II 型、III 型和IV 型;1960-1970年2次大流行主要是基因V 型和VI 型(VIa 和VIc 亚型);第3次大流行(1970-1990年)与来源于鸽的VIb 亚型NDV 密切相关。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因VII 型引起的第4次大流行一直危害着世界各国养禽业,造成了较大损失。
我国NDV 毒株存在情况较为复杂,既有基因VII 型,还有我国特有的基因IX 型,也存在其他基因型的散发,常常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区存在多种基因型的NDV,而且NDV 的传播速度和变异速度越来越性和遗传发生也有较大差异。
三、新城疫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流行病学综合判断,结合分子实验室诊断技术。
血清学诊断在发病前后2周内的抗体变化,至少提高4~8个滴度,或抗体飙升至213以上。
四、新城疫防控策略(一)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国外是实行三类级别的防控策略,国际级:确定疫情—贸易限制—国际照会;国家级:检疫—检测盒汇报机制—宰杀和免疫政策;鸡场级:生物安全—免疫接种。
通风、保持昼夜温差不超过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少剂量,防止漏免。
五、加强NDV抗体监测定期检测抗体水平,评价免疫效果;确定免疫时机;确定流行毒株和疫苗的相关性;及时把握流行毒的趋势,进一步强化家禽带毒情况调查,进而了解我国家禽NDV 的规律的特点。
产蛋期抗体在27以下的个体比例不能超过 20%,若抗体水平良好,但产蛋下降每批都出现时,需考虑使用当地流行毒株制作疫苗免疫鸡群,提高 HI 抗体保护阀值可降低感染风险,开产种鸡:210-12;蛋鸡:29-11;育成鸡:28-10。
YANG ZHI TIAN DI养殖天地。
浅析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
浅析对新城疫的研究探讨
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最早发现于2002年,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率的疾病。
该疾病的传播在2002-2003年期间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紧急警报,导致大规模爆发,影响了全球的公共卫生。
如此之大的影响,导致其引起了广泛的研究探究,旨在建立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更好的了解疾病的基本生物学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
最近的研究探究新城疫,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新城病毒的基本生物学机制
新城病毒是一种带有正链RNA的病毒,其基本生物学机制成为了探究的热点。
高分辨率的结构分析技术已经用于分析病毒抗原特征、感染机制、DNA复制机制等方面的详细结构。
该研究的结果可以提供有关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关键分子的信息。
2. 新城病毒的诊断方法
由于新城疫的病症与其他急性呼吸道疾病非常相似,病例很难被诊断。
因此,开发出可靠的检测新城病毒的诊断方法非常重要。
据报道,许多新型检测技术已大量应用于新城病毒的诊断,包括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核酸测序技术、基于质谱法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等。
新城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直是专家关注的话题,研究人员已经通过动物实验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研究了疾病的病理机制。
结果表明,新城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炎症可能导致组织受损,并且长期病例可能会患有肺及心脏等多种长期疾病。
这些发现有助于改进新城病毒诊断和治疗方法。
目前,治疗新城病毒感染的有效药物尚未完全建立。
因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更好的治疗新城疫的方法。
一些研究发现,使用细胞因子、抗病毒药物、免疫增强剂等药物,并将这些药物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效果更佳。
新城疫的流行历史与现状
新城疫的流行历史与现状刘华雷;王志亮【期刊名称】《中国动物检疫》【年(卷),期】2015(32)6【摘要】Newcastle disease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of poultry.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disease the worldwide were described in the paper. The history of the disease in China was analyzed as well,with the main present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disease in particular. Some suggestions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isease were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field.%新城疫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本文对新城疫的全球流行历史与现状进行了阐述,对我国流行历史及现阶段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防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控措施建议,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
【总页数】4页(P1-4)【作者】刘华雷;王志亮【作者单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31【相关文献】1.鸡新城疫——蛋鸡新城疫流行新特点防制 [J], 王世玉2.新城疫流行病学新特点及鹅新城疫防控策略 [J], 丁壮3.应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有效控制鸡新城疫的流行 [J], 潘会仁4.建立禽病防制工程控制鸡新城疫流行—试论非典型新城疫流行特点与防制 [J], 李柏奇;邓伯台5.2005—2006年流行的致病性鹅新城疫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J], 张俊涛;万洪全;王小波;吴力力;宋红芹;李书胜;陈露;王宝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城疫
5、鸡冠:鸡冠萎缩。鸡冠颜色发乌,发 紫 6、非典型性、隐性的泄殖腔外翻,子宫 内有未产出的蛋。 7、 直肠、泄殖腔:直肠、泄殖腔点状、 条纹状或者弥漫性出血是最典型的症状
8、小肠:被两条盲肠夹在中间的一段小 肠从盲肠末段向后约5厘米处有一个纺锤 状的淋巴结水肿或者出血或者坏死是最 典型的症状之一;卵黄蒂(或者称为卵 黄囊柄)向前或者向后5厘米处有一个纺 锤状的淋巴结水肿、出血、坏死或溃疡 也是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十二指肠升支 淋巴结也会出现水肿、出血或坏死等症 状。
紧急接种;成年鸡疫苗;克隆I系或I系紧 急接种,添加1万单位的青霉素或1万单 位的链霉素也可加1% ~ 5%的恩诺沙星 注射液。IV,COLONE30,4 ~ 6倍。克 隆88,28/86,2倍。 为防止继发病、并发病、继发感染。
8.B22:第一次1瓶/500只;第二次、第 三次1瓶/1000只。小鸡加2000单位/只, 成年鸡1万单位/氨苄青霉素混匀,小鸡0。 5毫升,大鸡打1毫升。
(三) 剖检症状
1、直肠、泄殖腔:直肠、泄殖腔点状、 条纹状或者弥漫性出血是最典型的症状 , 越往后出血和水肿越严重、越典型;
2、小肠:整个肠道纺锤状水肿、出血和溃疡、坏死; 肠道片状出血,枣核样坏死灶,严重着出现肠梗阻; 被两条盲肠夹在中间的一段小肠从盲肠末段向后约5厘 米处有一个纺锤状的淋巴结水肿或者出血或者坏死是 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卵黄蒂(或者称为卵黄囊柄)向 前或者向后5厘米处有一个纺锤状的淋巴结水肿、出血、 坏死或溃疡也是最典型的症状之一。十二指肠升支淋 巴结也会出现水肿、出血或坏死等症状。 盲肠:盲肠扁桃体水肿、出血、坏死,新城疫在该部 位的出血比任何一种病的出血都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 )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强毒株引起的、以感染禽类为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
新城疫不仅可对家禽造成严重危害,对国际贸易也有严重影响。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将新城疫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在《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中,新城疫被列为优先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之一。
在公共卫生方面,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等接触大量病毒时可引起结膜炎等症状。
1 全球流行历史与现状 新城疫最早于1926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Java )和英格兰的滨海小镇新城(Newcastle-upon-Tyne )发现[2-3],但对于全球首次发生的时间目前尚有争论。
首先,本病于1926年首次在欧亚两个地区同时出现,这在流行病学上很难解释。
另外,有证据表明本病在1926年之前可能在部分地区就已存在,如韩国可能在1924年就有新城疫的存在和流行,甚至还有更早的疑似新城疫发生的报道,如19世纪中期在欧洲和亚洲报告的在家禽中广泛传播的高致病性疫病可能部分是由新城疫引起的[4]。
1898年在苏格兰西部群岛导致家禽大量死亡的神秘疫病可能也是由新城疫引起的[5]。
之前没有公开报道或者没有引起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受当时国际贸易局限,疫病传播速度较慢,没有造成大面积暴发和扩散;二是受当时疫情信息交流不畅、养禽规模化程度不高、疫病识别报告能力欠缺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即使发生了新城疫,也由于误诊或者识别和报告能力欠缺等没引起高度关注。
尽管对该病的历史和起源还存在争议,但目前基金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033)通讯作者:王志亮新城疫的流行历史与现状刘华雷,王志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摘 要:新城疫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一种烈性传染病。
本文对新城疫的全球流行历史与现状进行了阐述,对我国流行历史及现阶段的流行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防控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控措施建议,为科学防控该病提供依据。
关键词:新城疫;流行历史;流行现状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44X (2015)06-0001-04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Newcastle DiseaseLiu Hualei ,Wang Zhiliang(China Animal Health and Epidemiology Center ,Qingdao ,Shandong 266032)Abstract :,with the main present Key words :Newcastle disease ;流行病学2普遍认为1926年是全球第一次新城疫大流行的开始。
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930年前后均有新城疫发生的报道,如朝鲜(1926年)、印度(1927年)、斯里兰卡(1927年)、菲律宾(1927年)、日本(1929年)、中国台湾(1935年)等,美国在1930年也报道了本病的发生,该病在短时间内迅速呈全球扩散趋势。
Hanson [4]对东南亚地区在1930年前后突然大规模发生新城疫提出了三种假设:第一种假设是新城疫可能在东南亚地区很早就已散发存在,只不过限于当时养禽业规模而没有引起暴发,但当规模化养殖越来越普遍的时候就导致了大面积的暴发,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第二种假设是新城疫最早可能仅存在于栖息在东南亚热带雨林的野鸟中,后来由于人为因素将新城疫引入到家禽,这与目前由于热带鸟的移动导致新城疫的扩散类似;第三种假设则是新城疫的祖先病毒致病性发生突变,大规模流行。
自1926新城疫大流行[6]NDV 所引起: 第一次全球大流行(1920s 至1960s )起源于东南亚,主要是由基因II 、III 和IV 等三种主要基因型的NDV 所引起的,这次大流行前后持续近三十多年,显示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差异,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鸡,水禽、鸟类等几乎不发病,限于当时养鸡规模和家禽贸易的落后,本次新城疫疫情传播速度相对缓慢,一直呈局部零星暴发。
第二次全球大流行(1960s 至1970s )可能起源于中东,主要危害观赏鸟、笼养鸟等禽类,并伴随笼养鸟的国际贸易(很多专家把这次大流行归咎于鹦鹉)把该类型的新城疫传向全球,这次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包括基因V 和VI 型,这次疫情的快速传播主要与养禽急剧产业化以及鹦鹉的国际贸易有关。
第三次全球大流行(1970s 后期至1980s )首先是由鸽子引起的,可能亦起源于中东,然后传至欧洲,进而传遍全球。
在第二次全球大流行以后,全球普遍意识到鹦鹉类等珍禽在新城疫的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作用,因此对这些笼养鸟的进口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但忽视了赛鸽、观赏鸽和肉鸽等作为新城疫强毒的潜在来源。
因此在第三次全球大流行初期,鸽子作为媒介在短时间内迅速将新城疫传播到其它地区。
在这次新城疫大流行中,首先被感染的是鸽子,临床表现与鸡的嗜神经型新城疫相似,但没有呼吸道症状,可导致鸽群严重死亡,随后该病危害到鸡群。
这次大流行主要与基因VIb 亚型新城疫病毒有关。
第四次全球大流行主要是由基因VII 型新城疫病毒引起的,可能也起源于亚洲,因为至今为止公开报道的最早出现的基因VIIa 亚型新城疫病毒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亚洲(中国台湾1984年,日本1985年,印度尼西亚1988年),1992年在意大利出现流行。
1984年保加利亚和意大利首次1990年VII 型为主,但有专家提出,在亚洲和中东地区多个国家新出现的基因VIIh 和VIIi 以及VIIIa 和VIIIb 亚型新城疫病毒可能会导致全球第五次新城疫大流行[6]。
目前新城疫在亚洲、非洲、中美洲和南非地区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地方流行性疫病,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近年来也有发生新城疫的报道。
2 我国新城疫的流行历史 我国于1946年由梁英和马闻天等首次通过病毒分离证实了新城疫在我国的存在和流行,认为当时流行的“鸡瘟”就是新城疫,而当年流行的代表毒株为F48株,该毒株目前仍是我国进行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经典强毒[1]。
但根据记载,在此之前我国可能就已经存在新城疫的发生和流行,如1928年12月《浙江农业》曾记载了浙江多个地区疑似发生本病,随后全国多个省市有疑似新城疫发生的记载;1935年,河南首次公开报告发生了大面积的“鸡瘟”,后来经调查可能也属于新城疫的流行。
因此,我国最早可能在1928年就有本病的流行,只不过限于当时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养殖密度不大、流通范围局限等因素,在全国各地并没有造成大的扩散和流行,仅呈局部地区散发,后来才逐渐引起大规模发病。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对新城疫实行了全面免疫的策略,对我国新城疫的防控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流行得到一定的控制,但随后我国新城疫呈现出新的流行病学特点,如:非典型性新城疫越来越普遍、免疫失败现象日益严重、感染宿主范围扩大、多种基因型并存等。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主要流行的新城疫病毒基因型也在不断进化中,如我国最早分离到的F48株属于经典的基因IX型,在19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期我国西部地区曾出现过基因VIII型毒株,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世纪90XII型。
3 我国新城疫流行现状 近年来,随着新城疫全面免疫防控策略的不断深入,加上我国养禽业发展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新城疫的流行得到了一定控制,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局部地区仍有持续性地方流行,免疫失败和免疫带毒现象长期存在。
目前我国新城疫的流行特点主要表现为:3.1 疫情次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我国对新城疫疫情实行月报制度。
依据《兽医公报》公布的数据分析,尽管目前新城疫在我国仍然是一种地方流行的疫病,危害依然十分严重,但新城疫疫情暴发的整体形势近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详见图1)。
3.2 家禽中新城疫强毒带毒率呈逐渐下降趋势 国家新城疫参考实验室自2011年起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国家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在全国部分地区实施了基于风险的病原学主动监测,在一些养禽密集地区、水禽主要养殖地区和边境地区的活禽市场、养殖场等高风险地区持续进行了新城疫监测。
监测数据表明,我国家禽中新城疫强毒带毒率逐年下降(详见表1)。
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实施免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
加上近年来新城疫疫苗质量不断提高,基层冷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新城疫防疫工作开展较为扎实。
其次是我国的养禽模式正在发生转变,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养禽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禽养殖业取得了飞速发展,养殖模式从生产方式简单、生产效率与生产水平低下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庭院散养家禽的比重越来越小,规模化比重稳步增加,同时养禽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水平越来越高,降低了新城疫发生的风险。
3.3 病原具有多样性,个别地区还出现了新基因型 持续的监测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流行的新城疫病毒以基因VI型和VII型为主,其中基因VI型主要存在于鸽群中,在鸡群和鹅群流行的新城疫则以基因VII型为主。
古典的基因IX型越来越少,表1 新城疫主动监测情况(2011—2014年)年份监测场点数NDV强毒阳性场点数NDV强毒比例2011701724.29% 201220411 5.39% 201323711 4.64% 20142176 2.76%图1 2008—2014年全国报告新城疫疫情次数及趋势3流行病学4原来在鸡群中流行的基因VI 型也很难分离到。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我国个别地区还出现了新的基因型,如在我国华南地区鹅群中首次检出的基因XII 型新城疫病毒以及从广西野鸟中首次检出的基因VIIh 新城疫病毒。
基因XII 型新城疫病毒最早于2010年从广东活禽市场的鹅群中分离到,这种类型的病毒尽管基因组长度仍为15192nt ,但与我国主要流行的基因VII 型新城疫病毒存在明显差异,系统分析证实其为国际上新出现的基因型,与2008年从南美秘鲁分离到的新城疫病毒同源性最高,目前这种基因XII 型新城疫病毒的来源仍不清楚[7-8]。
基因VIIh 亚型新城疫病毒之前一直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等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呈地方流行,我国于2011年从广西的野鸟中首次分离到这种基因型的病毒,随后在云南和贵州等家传入我国的可能性较大[9]。
3.4疫失败时有发生 免疫失败的原因除免疫程序不合理、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之外,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的基因型和抗原性不匹配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2014年扬州大学利用反向遗传技术成功研制出与国内主要流行的VII 型新城疫病毒抗原性和基因型匹配性较好的国家一类新兽药——重组新城疫病毒(A-VII 株)灭活疫苗,将为我国新城疫防控及家禽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