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对比阅读试题一
出师表对比阅读训练一、[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卑鄙____________ (2)悉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先帝不以臣卑鄙B. 不别治生,以长尺寸C. 咨臣以当世之事D.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
(4分)二、(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4分)(1)躬耕于南阳躬: (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3)由是先主遂诣亮诣: (4)此人可就见就: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
出师表(一)1解析:A顶中前一个“能”是“能干”之意。
后一个“能”是“能够”之意。
B项中前一个“为”是“披”之意。
后一个“为”是“替、给”之意。
C项中前一个“所以”是“……的原因”。
后一个“所以”是“用……的方法”。
D项“下”都是“攻下”之意。
2.①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
(共2分。
得分点:简拔. 选拔;遣,絡予)②(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共2 分得分点:而.却;予,給)3. C(3分)解析:“要求”与“义正辞严”不合文意。
4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共2分,只谈•“重视人才”或“知人善任”得1分)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
(1 分)(二) 1. D2. ⑴彰显(显示)⑵痛心遗憾⑶安抚,抚慰⑷亲人(亲近的人)3.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4.⑴全部来询问他们,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差一点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安排。
⑵善的(好的)没有(因为)微小而不奖赏;恶的(坏的)没有(因为)轻微而不惩罚。
5..示例甲文中诸葛亮要求后主做到了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并举荐一批忠臣良将,这充分展示了诸葛亮治国的雄才大略。
(三)1.刑:罚。
赐:恩赐。
2.(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
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
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
(四)1.善:好。
狼:像狼一样。
2.(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
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3.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 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4.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
(意思对即可)5.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
出师表》比较阅读及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及答案甲】宫中府中,都是一个整体,对待罚责和评价,不应该有差异。
如果有人作奸犯科或者表现出忠善之行,应该交由司法部门来判定其刑赏,以展现陛下公正明理的原则,不应偏袒私情,使内外执行不同的法律。
侍中侍郎___、___、___等,都是真心实意、忠诚纯粹的人,所以___选择了他们并留给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务,无论大小,都应该向他们请教意见,然后再执行,必能够弥补疏漏之处,有所增益。
将军___,行事公正,军事方面有深刻的理解,曾经在过去的实践中得到验证,___称赞他为有能力。
我认为营中的事务,都应该向他请教意见,必能使军队行进有序,优劣得以合理分配。
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___在世时,每次与臣讨论这个问题,都会感叹___、灵的悲剧。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都是忠良死节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并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就可以预见了。
___与___不合。
___打算夺取___的天下,已经吞噬了梁、___,又虎视淮阴。
于是朝廷决定派遣___北伐,朝中对此有不同的议论。
只有___说:“一定会成功。
我曾经与他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他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根据这个推断,他一定能建立功勋。
”大家都对___的先见之明和他不以个人情感掩盖善行而表示赞赏。
1)宫中府中,都是一体,对待罪行和优点,不应该有差异。
2)我曾经与他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他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大功既举,人们都对___的先见之明和他不以个人情感掩盖善行表示赞赏。
___认为___一定能完成北伐___的重任,他的根据是曾经与___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___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___:他是一个品质优良的人,不求闻达于诸侯,被先帝三次拜访,咨询时事,感激之下,答应先帝的驱使,二十一年来一直在承担危难之中的任务。
___:他是一个有先见之明的人,曾经与___共事在桓宣武府,看到___的才能尽出,即使是小事,也能胜任。
《出师表》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参考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一12题。
(15分)[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9、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乙]的内容。
(2分)10、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4分)夙夜忧叹夙夜:庶竭驽钝驽钝:属以后事属:若嗣子可辅辅: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最正确的一种是()(2分)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13、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即可)(3分)参考答案: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诸葛亮受遗诏。
10、①早晚②比喻才能平庸③通“嘱”,托付④辅助,协助11、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出师表》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一)【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③,居秦,其子杀人。
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
先生之以此寡人也。
”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注释:①墨者:指墨家。
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③腹黄享(t ún):人名。
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词(1)以光先帝遗德(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4)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2.译句-(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
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不少于30字)(二)【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中考语文专题1出师表对比阅读(解析版)
出师表(一)(2022·辽宁·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①,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服之,敌人畏之。
玄德临终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
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
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
魏尽据中州,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
钟会③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减)【注释】①千载人:千年的伟人,②操心制行:思想和行为。
③钟会:魏国将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兵.甲已足(2)当.奖率三军(3)一.出于诚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B.今南方已.定转转不已.(《河中石兽》)C.亦举国.听之而不疑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D.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土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B.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C.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D.钟会伐/蜀使人至汉川祭其庙/禁军士近墓/樵采是岂智力策虑所能致哉?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5.诸葛亮为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依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案】1.(1)武器,兵器(2)应当,应该(3)全,一概2.D3.B4.(1)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出师表》对比阅读2021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出师表》比照阅读2021年辽宁沈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那么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①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②以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日:“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日:“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
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土者,不可不务博也。
*(选自《吕氏春秋•慎人》)【注释】①亡虢(guo):当为“亡虞”,指从虞国出逃。
②传鬻(yti):转卖。
③缪公:秦穆公。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饭牛于秦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请属事焉属引凄异(《三峡》)••C.彼信贤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D.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2)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
8.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9.请依据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文相同的用人主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你从【乙】文公孙枝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答案】7.D8. (1)国内都将会顺服,敌国也都会畏惧了,谁还有闲暇去耻笑呢?(2)没有被穆公得到,也必定没有这样的名声。
9.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 (1)任人唯贤,并予以充分的信任。
(2)慧眼识才,心胸宽广,忠君爱国,能言善谏。
《出师表》比较阅读精练6篇(含答案)
《出师表》比较阅读精练6篇一、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4题。
(15分)【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乙】司马文王①与禅②宴,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⑤,无日不思。
’因闭其目。
”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
”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注释】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
②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③蜀技:四川的歌舞。
④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⑤陇、蜀:都指四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5分)⑴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⑵遂许先帝以驱驰⑶庶竭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⑷旁人皆为之感怆⑸诚.如尊命: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⑴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九下《出师表》文言文对比阅读35篇(含答案)
《出师表》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35篇(含答案)00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出师表》阅读练习阅读下面词和文,完成第6—9题(12分)[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诀,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成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乙]出师表(节选)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前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6.以上《破阵子》的作者是南宋的______,《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_____。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8.下列对[甲][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破阵子》首句用一个“醉”字,塑造了一个失意者的形象。
B.《出师表》中追述托付之事,是为这次出师寻找正当的理由。
C.[甲][乙]都表达了作者想要“了却君王天下事”的雄心壮志。
D.[甲][乙]都表现了作者面对梦境,“夙夜忧叹”的悲壮之情。
9.假如有[甲]词作者的朋友,借用[乙]文中的话来宽慰“可怜白发生”的他,你认为会是哪一句?请简述理由。
(4分)答案:6.(2分,各1分)辛弃疾诸葛亮7.(3分)我本来是平民(1分),在南阳(1分)自己耕田(1分)8.(3分)C9.(4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2分)。
因为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时候,可效仿诸葛亮:归隐田园、潇洒豁达;淡泊明志,宁静致远(2分)。
《出师表》对比阅读及答案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6.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还于旧都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B. 以奉先帝之遗愿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水落而石出者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9.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
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
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
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10.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不可知其源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鄙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1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为贤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D.不欲以诈道训俗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出师表》选读比较阅读答案
《出师表》选读比较阅读答案《出师表》选读比较阅读答案阅读选文,完成9~13题。
(17分)【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选自《出师表》)【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
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
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
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
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
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志虑忠纯:____(2)悉以咨之:______(3)严闻亮卒:______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太守谓谁(《醉翁亭记》)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C.立闻亮卒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D.发病而死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6分)(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2分)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13.【乙】文中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请和原文回答)(3分)参考答案:9(1)忠诚(2)商议,询问(3)听到,听说10.B11(1)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陛下(使用)。
(2)诸葛亮做丞相,非常公平正直。
12.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13.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出师表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
出师表课内外对比阅读(含答案)《出师表》对比阅读重点语句翻译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真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形势万分危急、决定存亡的关头。
4、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犯科及为忠善者,*宫里的近臣和丞相府统领的官吏,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府中而异。
5、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6、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7、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人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务农亲耕,在乱凡间只求保全人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取得权贵。
先帝不介意我身份微贱,出身鄙野,委屈地自我下降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咨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动,从而应允为先帝奔波效力。
8、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在战事失败的时分我接受了录用,在危急患难时代我受到委任。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在先帝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1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但愿陛下把征伐*贼、兴复汉室的义务拜托给我,如果没有效果就给我判罪,以告先帝在天之灵。
1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啊!12、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大概是(由于)追念先帝的出格厚待,想酬谢给陛下啊。
出师表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带答案)
《出师表》课外比较阅读一、【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躬耕于南阳躬:亲自,亲身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③约己爱民约:克制④悉仰于官悉:全部,都2.翻译下列句子(2分)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D)(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3分)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
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二、【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臣本布衣布衣:平民百姓(2)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地位低下,学识浅陋(3)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奔走效劳(4)悉仰于官悉:全部仰:依赖、依靠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含义(2分)(1)咨臣以当世之事(把)(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以至)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军事失利时我接受重任,在危急关头接受使命(2)及卒,如其所言到诸葛亮死时,情况果然如他说的一样4.(甲)文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一成语是三顾茅庐(或临危受命)(1分)5.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是如何评价的吗?说出其中一点即可。
《出师表》对比阅读9篇(附答)
《出师表》对比阅读9篇·学生版1.文言文阅读(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
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
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2)翻译下列句子。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2.【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出师表》中考对比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出师表》对比阅读训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昔者,虢①君骄恣自伐②,谄谀亲贵③,谏臣诘逐,政治踳乱④,国人不服。
晋师伐之,虢人不守。
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
”其御⑤乃进清酒。
曰:“吾饥而欲食。
”御进腶脯粱糗⑥。
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
”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
”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
”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⑦,臣愿谏,恐先说(shuì)亡……。
”虢君作色而怒。
……遂徒行,而于山中居。
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⑧自易,逊⑨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节选自贾谊《虢君好谀》) 【注】①虢(gu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②自伐:刚愎自用。
③谄谀亲贵:信用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小人。
④踳(chuǎn)乱:杂乱。
⑤御:车夫。
⑥腶(duàn)脯粱糗(qiǔ):肉及粮食等食品。
⑦至言:忠言。
⑧块:大土块。
⑨逊:悄悄地溜走。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不叹息痛恨..良实:忠良诚实..于桓、灵也痛恨:痛心、遗憾 B.此皆良实C.晋师伐.之伐:攻打D.知寡人亡.邪亡:逃亡、逃跑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皆以美于.徐公B.以.塞忠谏之路也御以.块自易C.可计日而.待也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先帝称之.日能已而之.细柳营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虢君好谀》文中虢君之死的根本原因是好谄谀而恶至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对比阅读(一)(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其谁可而为之()(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3.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
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 ____ _ 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二)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还于旧都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水落而石出者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以是人多以书假余8..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9.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三)甲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乙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臣不胜受恩感激。
(选自《出师表》)丙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注释①的知:确切知道。
②封德彝:人名,太宗身边大臣。
③人庶:人臣庶民。
④魏武帝:曹操。
⑤教令:教化,命令。
(选自《贞观政要·诚信》10.下列句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B.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不可知其源C.深鄙其为人先帝不以臣卑鄙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牺牲玉锦,弗敢加也,必以信11.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告先帝之灵”中“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皆以为贤B.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C.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D.不欲以诈道训俗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
13.甲文中描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表现大海的辽阔壮美;丙文中“流水清浊,在其源也”也是写水的,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曹操历来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乙文中的诸葛亮和丙文中的唐太宗分别是如何评价他的?读了《观沧海》后,你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四)(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
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
”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
(《吕氏春秋•下贤》)注:①稷(jì):人名。
②乘(shènɡ):量词。
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
④庸:怎么。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躬耕于南阳躬:(2)猥自枉屈猥:(3)攘除奸凶攘:(4)一日三至而弗得见弗:1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诸葛亮的“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的“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18.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19.请从内容或形式上对《出师表》作简要评析。
《出师表》对比阅读答案1.(1)给予 (2)痛心遗憾 (3)做、担任 (4)过了2.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
(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3.(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4.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
5.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只写对一个不得分,写对两个得1分,写对三个得1分)6.B7.D8.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酌情扣分)9.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10.B 11. B 12.(1)希望陛下把完成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王业的任务交给我(2)这犹如源头混浊却希望水流清澈,是没有道理的。
13.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运用比喻引出下面的议论,说明君王的以身作则重要。
14.诸葛亮称其为“贼”,唐太宗“常以魏武帝多诡诈”(用自己的话说亦可)曹操是个具有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且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的人。
15.(1)躬:亲自。
(2)猥:这里是降低身份的意思。
(3)攘:排除,铲除。
(4)弗:不,没有。
16.译文:(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生命,不希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17.答案提示:从淡泊名利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18.答案要点:(1)都是帝王(身居高位);(2)都是求贤若渴;(3)都不惜降低身份,亲自去拜访。
(1分)19.答案要点:内容: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诸葛亮的一片忠心。
(言之有理即可。
)形式:结构清晰,语言朴素,情感真挚,中心明确。
(四)【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
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
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是必济事。
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
”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
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
④梁、岐:地名。
⑤淮阴:地名。
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
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解词(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郗超与谢玄不善(4)既已狼噬梁、岐2.译句(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
(只断两处)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
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郗超:(五)【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
君大怒。
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
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
士争凑⑥燕。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
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
③三:指很多,虚数。
④致:招来。
⑤见事:被任用。
⑥凑:聚集,奔赴。
1.解词。
2.(1)先帝不以臣卑鄙(2)遂许先帝以驱驰(3)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2.译句(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3.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附《出师表》比较阅读题答案:(一)1.刑:罚。
赐:恩赐。
2.(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
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
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
(二)1.善:好。
狼:像狼一样。
2.(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
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
3.大功既举 /人咸叹超之先觉 / 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4.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
(意思对即可) 5.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
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