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物性格浅谈楚汉战争刘胜项败的原因

合集下载

简述刘项之争

简述刘项之争

一、简述刘项之争刘邦和项羽所率队伍,作为秦末最强的两支反秦部队,项羽战河北,刘邦战河南,协力推翻暴秦,接着两人争天下。

刘项之争,项羽处处压刘一头,频频取胜,但最终却魂断乌江。

为什么明明强于刘邦的项羽会失败,而刘邦会取胜?下面,我将从领导用人艺术上仔细分析。

二、项羽失败之因第一,项羽刚愎自用,用人易猜忌。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称赞项羽才气过人,而正是因为项羽的勇悍仁强,使他人在项羽眼中均有不足,造成他的极度自负和“不能信人”、“易忌信馋”。

第二,项羽用人过于苛察。

项羽如同其叔父项梁一般,对于下属的细小过错显得格外关注,陈平等能干之才归汉,都是起源于项羽欲追究其责任而造成。

第三,项羽不善于纳谏。

从史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出,项羽并不拒谏,但是在某些时候却过于优柔寡断,不善于听取下属的意见。

最为典型的就是鸿门宴上未听取范增杀刘邦的建议。

三、刘邦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崛起于乱世之中,并建立了汉王朝,其成功之处,与他高超的领导用人艺术是分不开的。

以下几点是我所总结的刘邦用人高明之处。

第一,刘邦用人任人唯贤。

刘邦清楚地知道什么岗位上用什么样的人,把什么样的人用到什么岗位上,怎样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韩信、陈平等人投靠刘邦后,刘邦都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去。

第二,刘邦懂得集思广益,集众智以成大事。

在刘项决战中,项羽家族世代为将,行兵之道固然比刘邦高明,但是刘邦对张良、陈平等谋士的计策十分信任,故能及时纠正错误、实施正确的计策。

第三,刘邦信任授权,放手用人。

刘邦用人之道中最让人赞服的就是他用人不疑。

第四,刘邦赏罚分明,坚持用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相结合的原则对属下进行绩效评估。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什么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什么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什么1、欲称霸却不识人才《管子》说:“为天地而战,必先为民而战。

”。

项羽喜欢展示个人勇气,但他不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在中国,诸葛亮可以说是智慧的化身,而蜀国有这样的天赋,这导致了蜀国在三国中的第一次灭绝。

这与诸葛亮的劣等人才培养有很大关系,最终导致了“蜀无大将,廖华成为先行者”的悲惨局面。

因此,刘邦说:“项羽有一个不能使用的辅导员范增,这就是他被我抓获的原因。

”。

一个不懂人才的领导者注定会有很长的职业生涯,不会变得更强大。

2、性残暴却妇人之仁项羽残忍凶残,但到了关键时刻,他无法在“红门宴”上杀死刘邦,刘邦可以逃脱。

这就等于让老虎回到山上,给未来留下了隐患,最后把自己埋在了刘邦的手中。

3、富气势却小肚鸡肠项羽身高八英尺,能扛三脚架。

他有“把山从世界上拔出来”的气势。

然而,在打败秦朝后,他不愿意为跟随他的兄弟们任命许多职位。

由于缺乏激励机制,他的士气低落,民心涣散,河水一天比一天倒下。

4、有雄才却目光狭隘项羽说:“如果你不回家,就像晚上穿着好衣服走路一样。

”。

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回家,就像晚上穿着漂亮的衣服走路一样,毫无意义。

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只是想把它展示给别人,这表明他要么缺乏自信,要么虚荣。

缺乏自信是缺乏水平的表现。

虚荣是缺乏实用主义的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表现是狭隘的,站不高,看不远。

5、重情义却疏于践行“你怎么了?”别胡霸王的经典历史镜头至今仍让许多人感到遗憾。

战士在战斗中牺牲是可以理解的,但既然他爱上了一个女人,他就必须做好保护工作,做好护花使者,相互思念。

项羽可以带玉玉登上停泊在岸边的小船逃走,但此时,他只想着自己,不认为身边有一个女人需要他的保护。

如果你不能在行动中爱一个人,在关键时刻经受不住考验,那么之前的爱和关心应该是欺骗别人的伎俩。

6、讲面子却流于形式琰战失败后,吴江阁主建议项羽东渡,以便东山再起。

但项羽以“没脸见江东老人”为由拒绝,在吴江自杀。

真的不是一个大块头能把脸弯到这样的程度。

浅析项羽与刘邦的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浅析项羽与刘邦的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浅析项羽与刘邦的失败与成功的原因[摘要]: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的悲剧英雄,而刘邦是历史上的胜利者。

本文将着重从多方面阐述二者的失败与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项羽“失败”英雄,道德;功业;刘邦[正文]综观项羽,应该说是个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伟丈夫。

尽管项羽失败的原因值得人们深思,但作为一个政治上的失败者,千百年来项羽却被人们反复吟唱、深切怀念,这除了他的英勇而外,还与他纯朴、真挚、重义、深情,顶天立地的人格魅力密不可分。

项羽是失败的英雄,关于他失败的原因,后人的观点莫衷一是。

我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刚愎自用项羽性格中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刚愎自用。

这样的性格特征曾使项羽在反秦战争中不畏强敌, 以少胜多, 但也使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失误连连。

项羽的刚愎自用主要表现在用人方面非亲即故、生性多疑。

项羽出身于楚国贵族。

祖父项燕是楚国名将, 因与秦将王翦战败而自杀。

秦灭楚时, 项羽年仅十岁, 由叔父项梁抚养长大。

之后, 项羽随叔父流落到吴中避难国破家亡的悲痛, 在项羽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暴秦的种子, 同时也培养了他根深蒂固的宗族亲情意识。

在后来的统兵生涯中, 用人非亲即故就是这种宗亲情感的表现, 也导致了项羽忽视其他人才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的作用。

二、过分崇尚武功通观..史记.. 项羽本纪.., 我们不难发现, 项羽骁勇善战, 英勇无畏。

从举事吴中开始项羽就叱咤风云, 所向披靡,而巨鹿和彭城两战, 更是他事业发展的顶峰。

这些无疑显示出项羽的豪气、胆略和神勇。

但是他过分崇尚武功, 迷信武力可以征服一切, 不懂得约束自己, 缺少谋略, 最终即葬送了自己的争霸事业。

首先, 过分崇尚武功, 使得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忽视了其它斗争手段。

项羽天生具有过人的军事才能, 而且在大大小小的战争中无不显示了这种天分和能力。

但是项羽过分迷信武力, 轻视了学习, 从小叔父项梁让他学剑、学书法、学兵法, 他都半途而废。

因此, 这也导致后来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只知斗勇而不知斗智。

楚汉之争失败的原因作文400字

楚汉之争失败的原因作文400字

楚汉之争失败的原因作文400字
说到楚汉之争,项羽那家伙确实勇猛,战场上所向披靡。

但他
就是太过自信,觉得自己啥都能搞定,结果连谋士的话都不听。


就像你打游戏,不听队友指挥,怎么可能赢呢?
刘邦呢,他虽然不像项羽那样武艺高强,但他聪明啊!他懂得
找帮手,比如张良、韩信这些牛人,都帮他出主意。

而且他还知道
怎么让老百姓喜欢他,这样打仗时大家都愿意帮他。

项羽打仗厉害,但说到管理国家,他就差远了。

他光顾着打仗,把后方搞得一团糟,经济也垮了。

刘邦呢,他知道要先把家里的事
情搞好,才能安心打仗。

这就像你家里乱糟糟的,你怎么能专心工
作呢?
最后啊,项羽还有个大问题,就是他的道德观念有问题。

他做
了不少让人看不起的事情,比如坑杀降兵之类的。

这样一来,谁还
敢相信他、帮他呢?所以,他虽然勇猛,但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

楚汉之争项羽失败的原因其一:优柔寡断我们并不陌生,在鸿门宴中,亚父范增为项羽献策,摆了一场鸿门宴,目的在刘邦和项羽坐定后乘机杀了刘邦,项羽坚定地答应了,但在刘邦到来之前,却听了项伯所言,杀刘邦的心思已消耗得差不多了,在刘邦到后,更加显得犹豫不决,这时又加上刘邦的手下樊哙的一席话,使项羽信以为真,白白放走了刘邦,失去了杀刘邦的最好机会。

其二:有勇无谋在于刘邦的诸多较量中,项羽可谓是空有一身武力却没有头脑。

从鸿门宴中便可观之,轻易听信他人的话,却把叛变刘邦,给项羽通风报信的曹无伤说与了刘邦:“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充分体现了项羽旁听他人,有勇无谋,白白断送了对自己一片忠心的曹无伤的性命。

其三:迷信心理项羽的迷信心理是项羽失败乃至断送性命的重要原因,项羽在霸王别姬后,逃至乌江,有一种说法是项羽本想逃走,却见乌江岸边由成群的蚂蚁围成了几个字“项王亡于此”,项羽看后,便认为这是天意,即发出了:“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随后本有机会逃走的项羽选择了乌江自刎,而那些围成字的蚂蚁,真的是天意吗其实,刘邦知道项羽的性格心理,便让人在乌江岸边用糖水写下那几个字,蚂蚁见到糖水后必然成群结队围上去,而项羽却认为是天意,这不太可笑了其四:死要面子项羽被困乌江后,一是认为战败乃天意,遂自刎,还有一点,那就是死要面子。

据《史记》记载:项羽面对乌江亭长,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遂与汉军决战,最终自刎身亡。

胡曾有诗曰;“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体现了项羽的死要面子,而又有杜牧诗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假如项羽不死要面子,退回江东发展,最终谁的天下还不一定呢。

其五:残暴不仁,虚荣心强残暴不仁是项羽失败最重要的一点,早年久攻襄城不下,进城后,项羽就对手无寸铁的百姓大加屠杀,剩下的被活埋,进军咸阳时,项羽下令将20万投降的秦军全部坑杀,在打败秦国后,又杀死了秦国已投降的第三世皇帝子婴。

从性格弱点看项羽失败的原因

从性格弱点看项羽失败的原因
安徽 广播 电视大 学学报 2 1 0 0年第 4期
从 性格 弱 点看 项 羽失 败 的 原 因
晋 文 , 韩 丽 红
( 南京 师范大 学 历 史 系, 南京 2 0 9 ) 1 0 7
摘 要: 项羽是 中国历史 上的一位著 名的悲剧英 雄。他在反秦 战争和楚汉 之争 中都 曾留下英勇 无畏 的英 雄 形象 , 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却败于刘邦 。仅就性格而言 , 但 即主要应归咎 于他的刚愎 自用 、 过分崇 尚武
人 。项 羽浓厚 的宗 亲意识 使得他 在用人 上非 亲 即故 。
如季父 项伯 为楚左 尹 , 项佗 为魏 相 , 项声 、 庄 、 冠 、 项 项
的关键 [ ; 6 还有 的学 者 主 张 , 封 是项 羽 被刘 邦 战胜 3 分 的重要原 因[ 。这些说 法都 不无道 理 , 7 ] 但也 都不 能完
功 、 治幼稚和急躁易怒 、 量褊狭 。 政 气 关键词 : 羽 ; 格 ; 项 性 楚汉 战争 中图分类号 :22 K 3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8—62 (o 00 一o 1 ~0 1o o 12 1 )4 14 4
在《 记 ・ 羽本 纪 》 , 史 项 中 司马迁着 力刻 画 了项 羽
剩 下宗 亲故 旧 。这不 能不说 是他 的最大 失败 , 也是他 最 终败 在刘邦 手下 的一个 主要原 因 。
全令人信服。在笔者看来 , 导致项羽失败的原 因实际 应 是多方 面 的 , 中 既有 内因 , 其 也有 外 因 ; 有 必然 , 既
也 有偶然 。而项 羽 之所 以在楚 汉 战争 中一 步 步 由强 变 弱 , 至最后 兵败 自杀 , 主要 决 定 于其 性 格 上 的 直 则 弱 点 。以下从 四个方 面试予 分析 。

楚汉之争中项羽刘邦成败论

楚汉之争中项羽刘邦成败论

楚汉之争中项羽刘邦成败论摘要: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有关楚汉之争中的英雄人物成败论也是后人议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楚汉之争中刘邦和项羽两位英雄人物为主体,从二人对名声的态度作为切入点,尝试探讨楚汉之争结局的归因问题。

关键词:名声;成败;归乡“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刘邦称帝后,归乡畅饮,即兴创作之诗。

短短三句,那股豪迈雄浑的帝王之气,却能够跨越千载,扑面而来。

同样流传千年的,还有项羽的那首《垓下歌》。

熟悉楚汉之争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也是一个群雄辈出的时代。

而有关于刘、项二人的胜败结局,自古以来,也是人们论史的热点话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采用法家严刑峻法管制六朝遗民,苛捐重税,民不聊生。

秦始皇驾崩三年后,陈胜、吴广打响了反秦起义第一枪,继而各地响应,风起云涌。

各路义军中项羽的部队优势显著,然而在一步步的战略部署下,在一次次的军事对决后,最终刘邦却夺得了天下,项羽落得乌江自刎的悲剧结局。

有关二人成败的原因,可从多视角各层面进行综合剖析,前人之述备矣,本人仅从一个视角浅做探讨,即二人对待“名”的不同态度。

项羽重“名”。

项羽出身名门,又武艺高强,从小到大,一路优秀,所以他对于自己的名声也尤为看重。

入关后,十八路诸侯军分封地域,以项羽当时的优势,本可占据关中这一战略要地,但他却不听劝阻,放弃了建都关中形成胜利之势的良好抉择,选占了家乡一带梁楚九郡。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是他对于自己抉择的解答,也是他的真实想法。

在天下大势还没有定局之时,项羽急于炫耀成就,荣归故里,这为他后面的失败埋下很大的隐患。

反观刘邦,在夺得天下后,其父刘太公在京城想念沛县老家,刘邦立刻照老家原样在长安新建了一个,并将老家人民迁居至此,以慰老父的思乡之苦。

李商隐《题汉祖庙》有云:“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

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项羽失败的原因分析

项羽失败的原因分析

项羽失败的原因分析作者:牛小利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4期摘要:关于楚汉战争中项羽的失败,历来众说不一,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重点从性格、用人、以及客观的地理因素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项羽;失败;主客观原因;性格;用人;地理因素一、主观原因(一)性格方面在性格方面,项羽有如下特点:首先,刚愎自用,不进忠言。

这是项羽性格中的一个致命弱点,也直接导致了他用人方面的失误。

其次,过分崇尚武功,为人急躁凶悍而好兴祸端。

过分崇尚武功,使得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忽视了其它斗争手段。

在《项羽本纪》中,主要有两处谈到项羽运用政治手腕的事例:一次是“杀宋义”,另一次是在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项羽派人诱降韩信,结果没有成功。

而刘邦则老练成熟,颇有心计,多次利用政治手段来对付项羽。

同时,过分崇尚武功,使得项羽过分低估了敌人的力量。

这种轻敌麻痹、狂妄自大的性格使得他根本不把刘邦作为敌手,以至于在鸿门宴上几次失去杀掉刘邦的机会,放虎归山。

即使当身边的韩信、彭越、黥布等人纷纷背楚归汉时,项羽也仍然没有意识到刘邦已成为劲敌。

直到楚汉两军在荣阳会战时,韩信夺取了齐地,项羽才强烈感觉到刘邦的威胁。

最终,项羽过分崇尚武功,残忍好杀的个性,使得他失去民心而失去天下。

《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进军河南,以襄城久攻,“已拔,皆坑之”;进兵咸阳后,杀秦降王子婴,火烧秦宫室,三月不绝;击败田荣的反叛后,因愤怒齐民从叛,大肆烧杀掳掠。

同样,在楚汉战争中,项羽也只知杀戮,所过大多残灭,而导致“天下多怨,百姓不附”,正如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

”再次,政治目光短浅。

尽管项羽在见到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时说:“彼可取而代也。

”然而当有人劝说“都关中可以霸”时,却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完全不考虑大局。

正因为缺乏治国安邦之大志,所以他的奋斗一直缺乏一个正确的政治目标。

从性格看项羽的失败

从性格看项羽的失败

从性格看项羽的失败张赛江苏师范大学09法51 09035021摘要: 西楚霸王项羽,一个人人敬仰却又让人惋惜的失败英雄,他一生戎马,推翻暴秦,他功不可没。

可是在楚汉之争中,项羽失败了,不仅输掉了战争,输掉了江山,甚至输掉了自己的性命,究其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格:自信但又刚愎自用;过分的崇尚武力;政治上极其幼稚;优柔寡断,妇人之仁;自暴自弃,缺乏忍耐。

项羽的失败让人们体会到了性格对人生的重要作用,以后就能够趋利避害,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尤其是性格上的缺点,这样才能不怕挑战,登上胜利的高峰。

关键词: 性格;项羽;失败;刘邦;英雄前言项羽,一位英雄悲壮的历史人物。

他从二十四岁起兵反秦,到三十一岁自刎乌江,在短短的八年时间内,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笔。

面对暴秦,项羽揭竿而起,率领八千子弟兵南征北战,经过多次战争,打败秦军主力,为推翻秦朝的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楚汉战争中,他凭借着超群的军事才能,屡次打败其反对者,主要是刘邦军队。

虽然最后战败逃至乌江自刎而死,但是也抹杀不了人们对这位传奇人物的喜爱。

项羽之所以从反秦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仅过了四年就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失败,除了有若干客观原因及其项羽本人失误之外,项羽本人的性格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

一、自信但又刚愎自用项羽的这种性格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他在处事上独断专行。

项羽的独断专行体现范增、钟离昧和陈平的态度上。

范增多次提出好的建议都不为其接受。

除了鸿门宴之外,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不给刘邦喘息之机,项羽非但不接受,反而猜疑范增与汉军有私,最后逼走范增,失去左右手。

钟离昧是项羽部下很会用兵的部将,也遭到无端猜疑而发挥不出作用。

陈平是位有远见的谋臣,也是因为项羽不听从自己的意见,才投奔刘邦。

项羽做事独断专行,也限制了部下积极主动性的有效发挥,因为项羽是一个英勇无比的军事统帅,几乎每阵都亲自指挥,其部下将领对其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性。

离开项羽,他们几乎无法独立指挥作战,如楚军大将龙且率二十万人在齐地与韩信对峙,对汉军在人数上有优势,然而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一战即败,并亡命阵前。

【课外阅读】从个性看项羽之成败

【课外阅读】从个性看项羽之成败

【课外阅读】从个性看项羽之成败在中国历史上,项羽是一位英勇悲壮的历史人物。

他从二十四岁起兵反秦,到三十一岁自刎乌江,在短短的八年时间内,在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笔。

面对强大的秦朝,项羽与其叔父揭竿而起,响应陈胜吴广首义,率领八千子弟兵南征北战,以无比的英勇和机智灵活的战略战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战争,几乎全歼秦朝精锐之师,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他又以超群的气势和战术指挥,屡屡打败刘邦军和其它诸侯国军,在军事史上书写了极为辉煌的一笔。

虽然最后战败自刎而死,但是却成为历史上深受人们喜爱的传奇人物,他的业绩也为后人追思,他失败的原因更是多年来史学界探讨的热门话题。

项羽之所以从反秦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仅过了四年就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失败,除了有若干客观原因及其项羽本人失误之外,项羽本人的性格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

项羽的性格,从历史文献记载看,就是充满了自信二个字,早年他就胸怀大志,他坚信自己能成就一番事业。

对于早年读书和学习剑术,他总略加领会,但并没有坚持下去,叔父项梁对他严加批评,他却不以为然地说:“书,足以记姓名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让项梁教其兵法。

前210年,秦始皇巡行至钱塘江,百姓纷纷围观,站在围观群众群众之中的项羽看到秦始皇军队豪华显赫气势,情不自禁的赞叹,说:“彼可取代也。

”吓的其叔父项梁赶紧捂住他的口。

从这两件事情上可见反秦以前项羽就志向远大,不安于现状,想成为王侯的自信心理。

项羽的这种自信心理在反秦战争中极为充分的表现出来。

前207年,怀王让宋义与项羽救赵,宋义畏于章邯军,屯兵安阳四十六天不进,作为次将的项羽多次劝宋义“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必矣。

当时情况是赵已危极,如秦破赵,必压向楚军。

宋义置大局不顾,反而送儿子去齐任相,十万楚军在风雨严寒中苦不堪言。

项羽见状,与亲信合议袭杀宋义,夺取了楚军指挥权。

他认为“国家安危,在此一举”,将个人安危置于度外,再次显示了自信与果敢。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楚汉战争中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政治智慧和策略选择:刘邦在楚汉战争中表现出了出色的
政治智慧和策略选择。

他善于联合各方势力,与其他亲汉势力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反楚联盟。

他保持了稳定的政治局势,使得自己所掌握的地盘与人心逐渐扩大,势力逐步增强。

2.内政改革和民生政策:刘邦在战争胜利后,注重内政改革
和民生政策,使得他的统治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他实行了减免税赋、赦免罪犯、解散土地富集的官僚机构等举措,改善了人民的生活,赢得了民众的拥护。

3.军事指挥和战术灵活性:刘邦在战争中表现出了优秀的军
事指挥和战术灵活性。

他采取了多种作战策略,如决策埋伏、分兵迂回、骚扰敌军后方等,有效削弱了项羽军队的实力。

4.军队士气和民众支持:刘邦的军队士气高涨,战斗力强,
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他的军队拥有较为稳定的补给线和后勤保障,能够长期维持战斗力。

5.项羽自身的失误:项羽在楚汉战争中也犯了一些失误。


将大批军队派去攻打魏国,耽误了最佳时机来阻止刘邦的势力扩张。

此外,他在对待亲信和重要将领时表现得过于独断独行,导致了内部不和和士气下降。

综上所述,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刘邦的政治智慧和策略选择、内政改革和民生政策、军事指挥和战术灵活性,以及军队士气和民众支持等因素,同时也包括项羽自身的失误。

项羽战败的具体原因是哪些

项羽战败的具体原因是哪些

项羽战败的具体原因是哪些项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是汉朝末年的战争英雄,但在与刘邦的王位争夺战中却最终落败。

那么,项羽战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将从各个方面来分析。

一、人事因素1. 领导能力在战争中,领导能力至关重要。

但是,项羽在领导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他虽然有勇气和决心,但是处理政治和军事事务的能力相对较差。

同时,他对于自己的部下缺乏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让一些人产生了对他动摇的思想。

在刘邦手下,还有像吕产、魏无忌、白起等许多具有管理、指挥才能的将领。

而在项羽的麾下,除了虞婴这样的高级将领之外,大多数将领在处理政治和军事上并不出色,这也导致了项羽军队的实际控制力相对较弱。

2. 内部矛盾项羽自己的阵营中也存在着内部矛盾。

在刘邦手下,虽然也有过不少的军阀割据和冲突,但总体来说,内部关系是比较和谐的。

而在项羽的阵营中,则存在着诸多内部矛盾,如嫪毐造反、荥阳之战等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项羽的团队合作性。

3. 士兵士气军队的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汉朝末年,由于分封制度的影响,刘邦的军队中充满了来自各地的士兵。

而在项羽的军队中,则多是他自己的人马或是被俘虏的敌军。

这使得项羽的军队在士兵士气上略显薄弱。

二、经济因素1. 廉颇失业后的社会背景项羽和刘邦是同时期的将领,但在战争初期,项羽的实力要比刘邦高出不少。

但是,项羽在军队中采用了廉颇失业后的赏罚政策,这种政策能够激励士兵,但是大量的赏罚政策却给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后果。

很多战争期间的财政开支都是靠劫掠、征税等手段得到的,这也导致了战争后期军队运输问题的严重加剧。

2. 偏远战场的难度项羽在战争中往往选择孤军深入偏远战场,譬如夷陵之战、垓下之战等,虽然一些作战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也使得项羽那边的物资储备和后勤配套相当低效,这个弱点XF被刘邦善加利用。

三、战略因素1. 心态在刘邦和项羽的争霸里,性格极度亿无二致,但是他们的心态却完全不同。

浅析《鸿门宴》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浅析《鸿门宴》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浅析《鸿门宴》中刘胜项败的原因作者:王蓉蓉来源:《课外语文·下》2018年第06期【摘要】《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主要记叙了刘、项两大军事集团在一次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这场政治斗争中,身处弱视的刘邦集团通过严密计划、上下级属官的密切配合,以及善用敌情的战略战策,最终在巧走脱险与项羽集团的眼皮下,化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为最后取得胜利奠定了基础,而以项羽为首的集团则谋士与君主意见不合,人心涣散,最终失败!【关键词】敌友态度;用人政策;成败原因【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鸿门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人物传记,在宴会的前中后期,以刘邦、项羽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游戏。

有人说,刘胜项败在鸿门宴上就可以清楚得知,也有人说,项羽会失败全因其性格所致,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对文本解读,以此来探究其原因,从二人对内奸、部下、敌人的态度来分析。

一、对待内奸的态度敌军内奸: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告密项羽刘邦军队的情况,项羽听后仅仅表现出大怒,并没有对曹无伤进行任何拉拢或者奖赏,使得曹无伤回归刘军后,担心被发现,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而相反,项羽季叔项伯在宴会前通敌,刘邦不仅以兄长称之,还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再三恳求项伯为自己说话,从这就可以看出刘邦比项羽的情商高。

我军内奸:刘邦在宴会中得知告密者曹无伤者也,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立诛杀曹无伤”,铲除内奸,以此来立军威。

反观项羽,宴会前,项伯为敌军说情并开脱,还提出要善待敌军的无理要求,对于项伯的反常行为,项羽没有丝毫察觉。

在宴会中,项庄舞剑意在杀刘邦而项伯却以身掩护刘邦,如此明显的通敌行为,项羽居然无动于衷,不做任何表态,以此来说明他识人不清,反应过慢,愚之过极。

二、对待部下的态度刘邦得知项羽要攻打自己,非常惊恐说道:“为之奈何?”张良尽心尽力为刘邦出谋划策“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对项伯百般拉拢,为自己服务,并放低姿态听从项伯建议“旦日不可不自字来谢项王”。

论刘邦与项羽的成败

论刘邦与项羽的成败

论刘邦与项羽的成败秦朝在秦二世胡亥的暴政下走向了灭亡,秦末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刘邦与项羽一成一败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后来深思。

楚汉烽烟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是作为同时代的两位人物,刘邦和项羽一成一败,其根本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和客观原因出发,对两人的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标签: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秦朝在秦二世胡亥的暴政下走向了灭亡,秦末农民起义烽烟四起,在各路烟尘中一直走到最后的主要有两支力量:一是刘邦,二是项羽,这两个人从发展上看也基本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在最后的争锋中,一成一败,刘邦开创汉代的辉煌,二项羽却凄惨的死于江畔。

这样的结果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值得我们后来深思,性格品质差异等诸多的原因,但其根本在于其政治思想之上。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其根源。

一、刘邦其人、其事、其政刘邦此人,大家都知道,用今天的话来说是草根英雄,在今天看来就是普通的百姓,甚至是市井无赖。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也没有什么高深渊博的文化,可以说识点字就不错了。

刘邦就是出身于这样的农民家庭。

但是,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却很敢闯、敢拼,在家乡混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可以说是再普通不过的公务员,但是刘邦这个人的性格却很豪爽,在当官期间也是比较仁爱的,这种性格品质注定了其后来的成功。

刘邦这个人先天条件不优越,后天的修炼也不多,也没有像历史上的其他英雄那样的文才武略,论文化素质可以说不高,论武艺也不是什么武林高手,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了。

刘邦的个人发展在仕途上从最开始来说志向也并不是十分的远大,也就是解决温饱,衣食无忧,老少有所供养,这样一个普通人却在后来有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作为。

刘邦的很普通,他做的事情也很普通。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刘邦在后来的起义只有所做的事情中有几件是可圈可点的,能够初步的展露了这个人的才能和头脑。

从起义开始说起,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以及其他的大小事情都会隐隐有天意示警。

在这一点上刘邦就进行了充分的利用,斩白蛇起义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笔者认为其实只不过是遇到了一条巨蟒,狭路相逢,刘邦只能与之厮杀,其是当时他本人内心也是很害怕的,但是杀死白蛇后,刘邦充分的利用这一事件为起义做好了舆论上的造势,很好的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和事前的号召工作,这也充分体现了其谋略。

项 羽为何最终未能取得最终胜利

项 羽为何最终未能取得最终胜利

项羽为何最终未能取得最终胜利《项羽为何最终未能取得最终胜利》项羽,这位在秦末乱世中崛起的豪杰,以其勇猛无畏和赫赫战功令人瞩目。

然而,最终他却未能夺取天下,成就帝业,这其中的缘由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项羽的性格存在明显的缺陷。

他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的意见。

范增作为他的重要谋士,多次为他出谋划策,但项羽却时常不予采纳。

在鸿门宴上,范增力劝项羽除掉刘邦,项羽却优柔寡断,放走了刘邦这个日后的劲敌。

这种独断专行的性格,使得他在决策时容易出现失误,错失了许多良机。

其次,项羽缺乏政治谋略。

他在推翻秦朝后,实行分封制,分封了众多诸侯。

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稳定了局势,但却为日后的诸侯纷争埋下了隐患。

他没有意识到中央集权的重要性,没有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统治体系,导致各地势力各自为政,难以统一管理。

再者,项羽在对待百姓的问题上也存在不足。

他的军队在征战过程中常常烧杀抢掠,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比之下,刘邦则懂得安抚百姓,约法三章,赢得了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去了百姓的支持,项羽的统治根基也就变得不稳固。

项羽在用人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他不能做到任人唯贤,而是过于看重出身和个人的喜好。

许多有才能的人在他手下得不到重用,纷纷转投刘邦阵营。

例如,韩信原本在项羽麾下,但未受重视,最终成为了刘邦的得力将领,为刘邦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此外,项羽在战略上也存在失误。

他在与刘邦的楚汉之争中,没有集中力量消灭刘邦的主力,而是四处征战,分散了自己的兵力。

在战争的关键时刻,他不能准确判断形势,做出正确的决策,导致局势逐渐对自己不利。

而且,项羽个人的武力虽然强大,但他不善于培养和指挥将领。

他总是冲锋在前,把自己当成了战斗的主力,而忽视了对将领的培养和指挥。

这使得他的军队在他不在场时,战斗力大打折扣。

项羽在处理与其他诸侯的关系上也不够明智。

他凭借自己的强大实力,对诸侯多有压迫,导致诸侯对他心生不满。

在关键时刻,这些诸侯纷纷倒戈,与刘邦联合起来对抗他。

楚汉之争刘胜项败探究

楚汉之争刘胜项败探究

楚汉之争刘胜项败探究杨小平【摘要】随着空前强大的秦王朝灭亡,项羽和刘邦作为逐鹿中原的对手,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由弱变强战胜项羽,开创了西汉王朝.文章从根据地、战略战术、争取民心、人才性格的差异上,分析了刘胜项败的原因.【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2页(P75-76)【关键词】刘邦;项羽;楚汉之争【作者】杨小平【作者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32随着秦王朝灭亡,形成了以项羽、刘邦为主角的争雄局面。

然而,经过四年多的楚汉战争,刘邦战胜了项羽,成为一代开国帝王。

本文意在从楚汉之争中研究刘胜项败的原因。

项羽在分封诸侯时,因担心刘邦将会占有天下,不想如约封其为关中王,但又恐失信于诸侯,导致诸侯叛己,立刘邦为汉王,封巴、蜀、汉中之地。

这一举措,项羽自以为得计,其实极不明智。

刘邦接受萧何的意见,决定去汉中。

后来又采用韩信的方案,在关中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为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巴、蜀有如下特点:自然条件好,气候适宜,地力优越,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汉中地形险固,四岳三途,皆不及也”,然而,项羽既然已经认识到刘邦将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却又将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巴、蜀封给刘邦,真可谓愚蠢之极。

都城是国家实行政治统治的中心,都城是国家的腹地,国家的根本。

国都选择适当与否,关系重大。

项羽分封诸侯时,韩生曾对项羽说:“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

”建议他立国关中,以成霸业。

而项羽竟以“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谁知之者”为辞拒绝。

韩生感叹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羽听到后大怒,烹杀韩生。

当时项羽分裂天下而封诸侯,只要认清关中的重要性,占有它不成问题,可惜项羽自己看不到这点,又不听别人的劝告,让这一战略要地轻易失去。

他三分关中以封三降将后,自封为西楚霸王,率军东归,建都彭城。

对刘、项成败原因的客观分析

对刘、项成败原因的客观分析
对 刘、 项成败 原因 的客观 分析
《 史记》在思想 上存在 有唯心 主义和 形而上 学的东 西,如在《 项羽本 记》和《高 祖本 记》中 , 太史公把 刘胜项 败的原 因归根 于刘项 二人性 格的优 劣,这 显然是 不确切 的。纵 观历史 ,我们 不难 知道,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建立起中国 从而结 束了长 期分裂 割据的 局面。 这是 一个巨 大的进 步。而 项羽灭 秦后, 逆历史潮 流而动 ,袭周 朝分封 制,“ 分裂天 下而封 王侯” ,使社 会再次 回到秦 统一以 前的分 裂割 据、群雄 争霸的 动乱状 态;相 反,刘 邦在楚 汉战争 胜利后 ,即仿 秦封建 帝制,建立了 汉帝国 ,这 是顺历史 潮流而 进。因此 ,顺 历史潮 流者昌 ,逆 历史潮 流者亡 !这才是 刘胜项 败的根 本原因 之所 在。可见 ,对待 诸如《 史记》 这样千 古不朽 的史学 、文学 巨著 ,也应 该采取 批判继 承的态 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大学国学研究院国学实验班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史记论文题目:从人物性格浅谈楚汉战争刘胜项败的原因学生姓名:陈耿锞学号:56022120402014年 5月2日从人物性格浅谈楚汉战争刘胜项败的原因摘要: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原先的小人物刘邦一举夺得天下,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其中与他们二人之间的性格差异有着很大的关系。

项羽有着强大个人武力,却又目光短浅,没有长远意识;性格时而残暴,时而又妇人之仁。

最为关键的是项羽不善于任用人才,刚愎自用,多疑猜忌。

刘邦这个人,是下层出身,贪财好色。

但是又心计颇深,善于随机应变,有着帝王的冷酷与无情,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能够听从属下的意见,并且能主动放权。

关键词:性格项羽刘邦楚汉战争1、项羽性格浅析1.1、项羽有着远大的抱负,但是缺乏长远的目光和耐心。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①其人年幼之时不欲学书,不想学剑,却想学万人敌。

不过不知道是他自己年少轻狂,随口一说罢了,还是真的想学。

但是浅尝辄止,不肯竟学,也可以看出项羽这个人没有什么耐性。

当然也可能是项羽本身天资聪颖,窥一斑已见全豹,不屑继续学习,不过从项羽后期看这种可能性不大。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②项羽初见秦始皇便有取而代之之心,可见项羽的野心之大。

但是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之下,项羽把这样的话公然宣之于口,也可以看出项羽的目光短浅。

若是当时被有心之人听了去,恐怕便只能身首异处了,抄家灭族了。

项羽在成就霸业之前是这样,有所成就之后也没有多大的改变。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③当时鸿门宴刚过,刘邦率军已经逃跑,项羽挥军进入咸阳。

天下未定,可是项羽便欲东归,没有一点长远的目光。

不得不说,项羽目光短浅的性格对他后来的失败有着很大的影响。

1.2、项羽充斥着暴虐,但是在平时生活中也有着仁爱、恭敬的一面,然而在关键时刻又会妇人之仁,不过果断坚决。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暗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有背义帝之①②③: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心。

故曰其强易弱。

’”①这一段是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

’”②这是刘邦手下谋士陈平对项羽的评价。

从他们两个人的口中都可以看出项羽在平时生活中,对治下百姓的有着仁爱的一面,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他仁爱的一面是只会对自己治下的百姓才会展露。

但是对于其他人特别是对待敌人的时候显的格外残暴,稍有不顺,便坑卒屠城。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

已拔,皆阬之。

”③“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是,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④外黄不下。

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阬之。

”⑤“项籍之引兵西至新安,又使布等夜击坑章邯秦卒二十余万人”⑥诸如此类在史记多篇中皆有记载,项羽之暴虐足可见之。

但是项羽对刘邦却又妇人之仁不够果断,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也正是这次项羽的失败为最后刘邦的获胜奠定了基础。

“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

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

项羽遂入,至于戏西。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

’”⑦先不论曹无伤的意图,但是范增作为项羽手下的头号谋士,已经做出这样的意见,而项羽自己也可以明确的遇到了这样的事实,如果换一个君主,必然会把刘邦除掉吧。

但是项羽偏偏放走了刘邦。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⑧“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⑨项羽默然不应,最后还收下了刘邦送给他的礼物,前后差距之大,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细细想来,也可以理解,就当时的军事实力来说,项羽远超刘邦,就地位出身来说,二者也完全不能比较,项羽恐怕从心底里就对刘邦充满着不屑与鄙夷,因此项羽本身对这场暗杀恐怕便是不赞成的。

1.3、项羽生性多疑,不善于用人。

在我看来这是项羽最终失败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①: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②: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③④⑤⑦⑧⑨: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⑥:司马迁《史记·黥布列传》“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

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①陈平是刘邦手下重要的谋士之一,他曾经投靠过项羽,但是不被重用,从而归顺了刘邦。

陈平明确的点明项羽任人唯亲,即使有才能也不能得到任用。

“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

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②陈平曾跟随过项羽,了解项羽的性格,知道他为人猜忌,手下谋士不过数人,反间之计大有可行。

事实上最后项羽的确中了反间之计,逼走了范增。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项王欲听之。

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

’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

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

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

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

’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

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

愿赐骸骨归卒’。

项王许之。

”③不过几句话,一件小小的事,项羽就疏离了范增,可见项羽猜忌心之重。

”“项王有倍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

”④就项羽为人刻好印信之后,把玩坏也不肯给的细节,可见项羽对权力掌握的一种疯狂程度,对他人的极度不信任。

1.4、项羽性格小结钱钟书先生曾对项羽做了如此评价:“言语呕呕”与“喑啰叱咤”,“恭敬慈爱”与“傈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

⑤却是将项羽性格中的矛盾之处很好的概述了出来。

2、刘邦性格浅析2.1刘邦有着贪财好色,言实不符的毛病。

这也是由于刘邦的出身背景有关。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好酒及色。

”⑥“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⑦刘邦还是亭长的时候便是如此,即使后来成就一方诸侯,一代帝王之后同样没改掉这个毛病。

“昌尝燕时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⑧一代帝王对臣下做出这样的事情,恐怕也是历史少见的了。

但是也恐怕就是这样的性格才让项羽放松了警惕,从而在鸿门宴上,刘邦逃脱了一命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刘邦这种性格缺陷在历代帝王中都是少见的。

2.2刘邦的性格中有着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一面。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楚王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

如是者三。

曰:‘虽急①②: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③: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④: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⑤:钱钟书《管锥编·史记会注考证·项羽本纪》⑥⑦: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⑧: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①“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②项王怒,欲杀之。

为了自己逃命连自己的亲生儿女,生身父母都可以抛弃,不得不赞叹刘邦的冷酷,不过也是帝王本色吧。

帝王之家无亲情,这是历史最直观的表现。

后来刘备摔阿斗,便是其家学渊源。

2.3:刘邦最突出的优点便是知人善用,同时对自身有着准确的定位。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③这刘邦夺取天下后,自己做的一个评述,不得不说,刘邦的确很有自知之明,对人才的任用上也把握的恰到好处,最重要的是他愿意把权力在适当的时候放出去。

虽然在事后也会把权力收回去。

甚至在天下安定之后,谋杀了众多有功之臣。

2.4刘邦善于随机应变,这也是他每每能保全自身保全自身,从而夺得天下。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④“信已破齐,使人言曰:‘齐边楚,权轻,不为假王,恐不能安齐。

’汉王欲攻之,留侯曰:‘不如因而立之,使自为守。

乃遣张良操印绶立韩信为齐王。

’”⑤这是2个很小的细节,但是能很的表现出刘邦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也的确一代帝王不可缺少的技能。

3、小结项羽,刘邦两个人在性格上各有优劣之处。

相比来说刘邦的缺点更加明显,但是项羽的缺点却比刘邦更致命。

特别是在于人才的任用上成了项羽最大的问题,首先项羽本身谋略水平不高,又缺乏长远目光,还没有别的优秀人才辅助,而刘邦能知人善用,一来一去之间就造成了极大的差距,从而影响了整个楚汉战争的走向。

4. 参考文献1、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1982版2、钱钟书《管锥篇》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①②④: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③: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