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产生于问题。“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诞生”(苏格拉底语)。只有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靠旧的方法手段不能奏效时,人们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但包括了整个认识活动,而且也渗透了许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思维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成分。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阶段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 发现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实践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它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前提,并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能否发现和提出重大的有社会价值的问题,要取决于多种因素。第一,依赖于个体对活动的态度。人对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越易从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他人忽略的重大问题。第二,依赖于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思想懒汉和因循守旧的人难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第三,依赖于个体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接触范围广泛,往往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力图探究现象中更深层的内部原因,总要求有更深奥、更新异的说明,经常产生各种“怪念头”和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第四,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知识贫乏会使人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并刺激人提出许多不了解的问题,但所提的问题大都流于肤浅和幼稚,没有科学价值。知识经验不足又限制和妨碍对复杂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只有在某方面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能够发现和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

(二) 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确定问题的范围,明确解决问题方向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最初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混乱、笼统、不确定的,包括许多局部的和具体的方面,要顺利解决问题,就必须对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具体分析,以充分揭露矛盾,区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使问题症结具体化、明朗化。

明确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能否明确问题,首先取决于个体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个体只有在全面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比较分析,才能迅速找出主要矛盾;否则,感性材料贫乏,思维活动不充分,主要矛盾把握不住,问题也不会明朗。其次,依赖于个体的已有经验。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 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但这些方案常常不是简单地能够立即找到和确定下来的,而是先以假设的形式产生和出现。假设是科学的侦察兵,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科学理论正是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提出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知识来推测问题成因或解决的可能途径。

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人脑进行概略地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再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假设)。提出假设就为解决问

题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假设的提出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的感性材料,尝试性的实际操作,语言的表述和重复,创造性构想等都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 检验假设

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切实可行,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检验。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践检验。即按照假设去具体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再依据实验结果直接判断假设的真伪。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就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否则,假设就是无效的。这种检验是最根本、最可靠的手段。另一种则是通过智力活动来进行检验,即在头脑中,根据公认的科学原理、原则,利用思维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在思想上考虑对象或现象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将要发生什么变化。在不能立即用实际行动来检验假设的情况下,在头脑中用思维活动来检验假设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如军事战略部署、解答智力游戏题、猜谜语、对弈、学习等智力活动,常用这种间接检验的方式来证明假设。当然,任何假设的正确与否,最终还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三、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影响问题顺利解决的因素很多。既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也有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各种因素既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及其作用的规律性,有利于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推动思维活动顺利进行,促进问题的解决。

(一) 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发生问题所处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当人们在活动中遇到某种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在用过去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应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影响着主体知觉的倾向性,进而影响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问题情境中各要素的排列特点不同,会促进或妨碍问题的解决。例如,在解决以已知圆半径为条件,求圆的外接正方形面积的问题中,由于两种不同的图形(见图6-1)造成了问题解决顺利与否的不同情况。图6—1A 中,半径所在位置易被看作正方形的一部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图6—1B中的情境就不利于问题解决。又如,在解决如何连续画出四条线段依次通过所有九个点子的问题(见图6—2)中,由于九个点子的整齐排列,使人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正方形的整体,于是思维活动被局限在九个点子组成的图形之中,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当思维活动一旦突破知觉情境的限制,就会立即转向九个点子组成的正方形之外,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图6—1 外接正方形面积图图6-2 九点问题图

(二) 动机水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励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实验研究证明,动机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进而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效率。一般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动机水平的提升,对主体活动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和推动力也随之增大,使解决问题的效率得以提高;但当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的界限时,活动的效率反而呈递减的下降趋势。有人把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描绘成一条倒“U”字曲线。如图6─3 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