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思维的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
思维旳基本过程与解决问题一、思维旳基本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思维中把事物旳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综合是在思维中把事物旳各个部分、个别属性或个别方面结合为一种有机整体。
分析可以使人理解事物旳构成部分、属性和方面;综合可以使人理解事物旳整体和构成事物整体旳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个别方面之间旳关系。
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旳过程,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旳两个方面。
分析为了综合,分析才故意义;分析基础上旳综合,综合者更加完备。
人与人之间存有分析与综合旳能力旳差别,同一种人存有不同年龄旳分析与综合旳差别。
例如,有旳人善于分析;有旳人善于综合;小学生旳分析综合能力偏于对具体事物旳分析综合旳感性水平,中学生则提高到对事物旳本质因素和内在联系旳分析综合旳理性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窗生旳这些特点,加以积极地引导,以增进他们一般思维能力旳提高。
2、比较比较是指在思考中拟定多种事物旳相似点和差别点旳过程。
比较是在分析和综合旳基础上进行旳。
为了比较某些事物,一方面就要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分解出它们旳各个部分、个别属性和各个方面。
另一方面,再把它们相应旳部分相应旳属性和相应旳方面联系起来加以对比,这其实就是综合。
最后,找出拟定事物旳共同点和差别点。
因此比较离不开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又是比较旳构成部分。
教学工作中,常常使用旳比较类型有两种。
一种是同类事物间旳比较,又我为纵向比较,或称顺序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旳本质特性和非本质特性辨别开来。
另一种是不同类事物间旳比较,又称为横向比较,或称交错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可以将事物旳本质特性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还可以使事物间旳区别与联系更加明确,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知识旳混淆与分裂。
比较旳原则是比较对象旳相应部分或特点,根据同一种原则进行比较。
否则,凤马牛不相及旳事物或根据不同旳原则,是无法比较旳。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指在思考中抽出多种事物旳共同属性,并舍弃其他属性。
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思维、想象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了解思维的形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思维的概念和分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象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思维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
思维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人的重要的本质特征。
思维使我们能够以抽象的运作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并且带来这个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于思维的研究导致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导致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的产生。
本章将阐述以下问题:一、思维的概述二、思维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三、想象的概述四、思维的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和感觉、知觉、记忆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
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和外在联系,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思维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记忆中介作用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思维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活动。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征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总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对客观事物作出非直接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
例如,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了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的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2.概括性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
第三节创新思维的主要内容案例
【案例】 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寻找新视角)
• 有一天,两个工厂的老板在一起谈天。甲厂长谈到,他的 厂里有三个工人,小张不管对谁加工的产品都爱论头品足, 挑人家的毛病,常常与人发生争吵,影响团结。小王一天 到晚老担心车间会发生事故,一下说这里缺个什么,一下 又说那里该换个什么。小李一有时间他就上街遛达,回来 就说市场上哪样东西好销,哪样产品卖不出去。这三个都 不安心本职工作,我打算辞掉他们。
量思维发散的速度(单位时间的量),是基础.
2)变通性
发散思维“质”的指标表现了发
散思维的灵活性,是思维发散的关键。
3)独创性
发散思维的本质,表现发散思维
的新奇成分,是思维发散的目的。
了解发散思维特征练习
(1)语言流畅 请在5分钟内尽可能多地写出带有数 字一至十的词汇如一心一意等.写 得最多的又无错误的为优胜。
答案:
(4)观念的流畅
尽可能多地说出帽子的用途 领带的用途 红砖的用途 乒乓球的用途 曲别针的用途
红砖的用途
常规组合:砌墙,铺路,花坛,花池,水池、烟囱、 桥、碉堡(建筑物)
非常规组合:家具(桌椅凳、箱柜、体育 器材、 乒乓球台等) 艺术作品、道具
物理性质:坚硬\粗糙\颜色\耐热 可垫脚登高、做防身武器,代替锤子,可 用于摩擦,砌炉灶、防火 化学性质: 耐腐蚀, 改变: 粉碎,碎块可铺地面,粉末可做涂料 雕刻做工艺品、玩具
小结:
同一类用途列举——流畅性 迅速转换到其他类用途——变通性 组合或改变,艺术性强——新颖性
下面请思考一个问题: 如何用6根火柴摆出4个等边 三角形来?
3、发散思维形式 1)立体思维
思考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立体 式进行思维。
程正方《心理学》第6章-思维与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
想
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理想 空想
三、想象的种类
(一)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目的性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 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如:读小说、看图施工等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七)策略与方法
手段—目标分析法 爬山法 目标递归(或逆向)策略 头脑风暴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排障法"。所有 子目标,其实就是子障碍排除。一个个子目标被实现的过 程,也就是一个个子障碍被排除的过程。
它分这么一些阶段: 第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确定妨碍目标的障碍。 第三步:分析造成障碍的原因。 第四步:对症下药,排除障碍。
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设 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因A﹥B 且B﹥C 则A﹥C
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 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根据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辐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 个方向提出
第二节 思维过程及规律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特 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结合起来 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 过程的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 合。
第三节推理和问题解决
第三节推理和问题解决一、推理(一)推理的一般概念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
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归纳推理过程由假设形成和假设评价两部分组成,概念形成过程实际上研究的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的结果受个人的知识经验影响,有很大的不一致性。
演绎推理的结论是从前提推出来的,即从一般的规则推导出来的,其结论应该是一致的,在本质上它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认知心理学对演绎推理的研究。
(二)三段论推理三段论推理由三个命题构成,其中两个命题为假定真实的前提,另一个命题为结论,该结论可能符合这两个前提,也可能不符合。
所有这三个命题都带有直接陈述的性质。
例如: 所有的A都是B。
所有的B都是C。
所以,所有的A都是C。
人们的很多认识是用逻辑量词表达的。
在三段论推理中,也根据命题中的逻辑量词将命提分为全称肯定命题,即包含"所有...... "的命题;全称否定命题,即包含"没有...... "的命题;特称肯定命题,即包含"某些...... "的命题;特称否定命题,即包含"某些......不...... "的命题。
人们如何进行三段论推理呢?心理学上主要用气氛假说来解释。
这一假说是由武德沃斯和塞尔斯(Woodworth &Sells,1935)提出的。
他们认为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中使用的是气氛探索法。
他们在研究中给被试呈现各种三段论推理题目。
在这些题目中,三段论的结论除包含一个正确的结论外,还包括许多错误的结论。
然后让被试根据前提选择结论。
结果发现,被试的推理往往受三段论中所使用的逻辑量词("某些"、"所有"、"没有"、"不")的影响。
即三段论中所使用的逻辑量词产生了一种"气氛",促使被试容易接受包含有同一逻辑量词的结论。
12 认知心理学-问题解决
10
《认知心理学》
11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问题解决过程
一、问题空间与问题解决
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以找到 一条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 2.树型图 问题空间及其搜索也可用树型图来表示。问题行为图表 明人对某个问题实际形成的问题空间和实际进行的搜 索过程。树形图则表明全部可能的问题空间和搜索路 径。
7
《认知心理学》
第一节 问题与问题解决
二、问题解决的特征
Anderson(1980) 提出问题解决的3个基本特征 : 1.目标指向性 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是目的指向活动,它总要达到某个 特定的终结状态。 2.操作序列 问题解决必须包括心理过程的序列。 3.认知操作 问题解决的活动必须由认知操作来进行。
23
《认知心理学》
第四节 专家技能
一、知识的数量、组织与使用
采用专家与新手比较的研究范式
De Groot(1965), Chase & Simon(1973)对象棋残局的研究
Chi等人(1981)对物理学专家与初学者的知识组织方 式的研究,要求被试对24道物理题(都有附图)进行分类。 结果表明,初学者将表面特征(附图中有斜面)相似的习 题分为一类;而专家将运用同一定理或解题方法的习题分 为一类。
见专题:创造性思维
31
《认知心理学》
第12章 问题解决
关键术语: 问题 问题解决 问题空间 手段-目的分析 专家化 心理定势
(完)
32
16
《认知心理学》
第二节 问题解决过程
三、问题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被试在解答上述问题的时候,可能有多种表征方式。其中 用表格来表征问题的解决速度是最快的。 下图是上述问题的列表表征(部分)
(完整版)第六章思维与想象(复习稿、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六章思维与想象教学要求:1、了解思维和创造思维概念、思维的过程及思维的分类;2、掌握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在行为上的特征、良好的思维品质、青少年思维与想象的特点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了解想象概念、想象的分类。
4、了解概念学习的有关知识。
第一节思维与想象概述一、思维的一般概念(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属于思维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将反映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综合是把对象的各个部分按一定要求、线索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比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映对象的特征加以对照,确定其异同的思维操作活动。
(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抽取出同类是事物的共同特征的操作活动。
概括是将抽象出来的特征推广到一类事物中去。
对鸟下定义:鸟是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的动物。
(下定义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抽象与概括)(三)思维的分类1.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所依据的中阶物分)(1)直观动作思维在思维过程中借助知觉和实际动作操作为媒介的思维。
(2)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来进行的思维。
(3)抽象思维借助语言为媒介,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
2.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分)(1)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其主要特点是求异与创新。
3.直接思维与分析思维(根据思维的过程特点分)(1)直接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2)分析思维也叫做逻辑思维,它严格遵从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符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
4.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分)(1)常规思维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6第六章 思维与问题的解决
三、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一)问题情境 (二)动机水平
(三)定势的影响
(四)原型启发
(五)功能固着的影响
(六)个性特点
(一)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发生问题所处的客观情 境(刺激模式)。
(二)动机水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励人们解决问
题的动机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有着密
切的关系显示出倒“U”字曲线型。
三、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 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 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 心理活动过程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发现问题
(二)明确问题
(三)提出假设
(四)检验假设
(一)发现问题
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 现和提出问题。
(二)思维和语言的区别
3 .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关 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必然的内在 联系;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和被标志 的关系,二者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内在联系。 4.思维和语言的构成因素不同。思维的基本因素 是概念,语言的基本因素是词。思维中的概念 与语言中的词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词可以 表达不同的意思,而同一个思想又可以用不同 的词来表达。
课后练习
二、选择题:
4、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叫 做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 方法的现象称为 。 A、原型 B、原型启发 C、定势 D、迁移 6、在过去解决问题经验的影响下,使心理活动处于一种准备状 态,它影响着后继解决问题的态势。这被称为 。 A、原型启发 B、迁移 C、定势 D、原型 7、在人脑中,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关系的突然接通,产生豁然开 朗的感觉,这种心理活动称为 。 A、直觉 B、灵感 C、知觉 D、感觉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第07章 思维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1、体系化——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不 同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 2、具体化——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 理和理论,运用到某一具体对象上去的思 维过程.
第二节
表象与想象
一、什么是表象
(一)定义 ——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 (二)特征 1、形象性 表象来源于感知,也反映事物的外在形象, 因此具有形象性。 2、概括性(外在形象的概括) 表象来源于感知,但经过大脑的加工,提高 了一个档次,有了一定的概括性。
思维是对人脑客观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概括为交通工具
又如:不管男人女人,大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 好人坏人都概括为“人”
二、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1、动作思维 ——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
2、形象思维
——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 ——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
有知识推论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是从已知判断出发 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具有两个条件:
1、前提真实
2、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必然联系,即推理形 式要符合逻辑规律。
(二)推理的种类
1、演绎推理
——是指从一般原理中推出特殊事例结论的推 理要求所给前提为真时得出必然的结论。
演绎推理主要有三种形式:
(二)根据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1、聚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 一 个方向提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 2、发散思维 ——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的途径去思考, 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
(三)根据思维结果是否经过明确思考以及是 否具有清晰意识
1、直觉思维 ——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 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 2、分析思维 ——是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进行分析与推导, 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 结论。
数学问题解决的系统思维过程及教学策略
不但 没有最大 限度提 高学生 的解题正 确率和考试 成 一 学问题 ; 探索阶段包 括用 数学语 言( 代数语 言或 图形
绩,反而还阻碍了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i 更 语言 ) 表示条件或结论 、 化简( 包括 因式分解 、 通分 、 约 为严重的是没有实现“ 提高数学的提出 、 分析和解决 I 、 常数 、 并 同类项 、 子或分母 有理化 、 分离 分 合 分 逆用
《 教学与管理 》
21年 1 2 0 1 0月 0日
数学育学院 任 洁
在 当前数学教学中 , 师、 老 学生 、 家长重视的是学 I 算法式思维过程是指按准备 、 探索 、 明朗 、 建构 四 生解题结果的正确性和考试分数 , 忽视学生思 维过 程 l 个步骤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 中准备 阶段包括 其 的优化 。而忽视思维过程的优 化造 成的后果是 : 教学 l 清楚 的意识到 而临的问题 、 决问题 的动机 、 解 阅读数
样, 是算法式思维 的熟练 阶段 。二者直觉的结果是不 一 过短暂的算法式思维 ( 有时甚至是无 意识的 )瞬间得 ,
同的 , 明创 造家的结果是 人类未知 的新知识 , 生 I 发 学 到结果 , 这就是学生的直觉思维过程 。数学 问题解 决 的直觉结果是再发明再创造。 但二者的思维过程都是 l 时首 先经历算法式思维 的准备阶段 , 接着元 认知控 制 对于 自 身原有思维的飞跃 , 自 不 知的过程 。而且直觉 l 思维根据 问题情境首先进行商觉思维 , 能正确解 决 如
差、 思维能力发展滞后 , 带来了思维 的惰性 与 狭隘性 。l 、 出问题各条件和结论 以及解题过程 的中间步骤 找 想 因此研 究学生在数学 问题解决 中的思 维过程及优 化 l 与条件 ( 或结论 ) 间的 内在逻辑联系 与差距 、 出缩 之 找 策略是当前数学教育工作 者应重视 的问题 。 : 小差距 的策略 、 确定执行 的策略 、 对采片 策略的评价 、 j 关于思维过程 , 心理学家从不同的方面对解决 问 I 决定一个标准选择适当的策略。 建构 阶段 : 验证结论 , 题 的思维过程进行 了研 究 ,其 中有代 表性的理论 有 j 定向控制思维 流程 , 加深 巩固数学知识 , 改进 数学 方 “ 解决问题四阶段论” 威尔・ 、 西蒙的信息处理系统理 } , 感受积极 的情绪体验 , 法 增强数学学习兴趣 。
6心理学第一章第三节思维
2.选择方法
弄清楚问题是什么后,就要选择合适的 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类型:
算法:就是指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 步骤(在教学中往往以公式、定律的组合形式体 现),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清 楚规定的问题主要通过算法来解决。算法总能保 证问题一定能够得到解决。 启发法:是指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 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他途径的问 题解决的方法。含糊规定的问题往往用启发法。 算法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 尚未发现算法,而有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 发法迅速便捷。
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8.思维最基本的过程是( )过 程。 9.动机强度( )的工作效率 最高。 10.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 ( )关系。 11.想不到利用手中的不锈钢匙来开启 罐头瓶盖,这是由于( )的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12.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 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
13.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 人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 ( ) 14.文学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在进行 ( )。 15.听音乐时产生的相应想象是( )。 16. 梦是( )的极端形式。
1.概括性:抽取共同特征和规律
2.间接性:借助的媒介和知识经验
二、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思维水平及其内容划分: 1.直观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去解决 问题的思维。又称实践思维。 2.形象思维:运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 (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3.抽象(逻辑)思维:以语词为基础, 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来进行的 思维。
2.变通性。指发散的灵活性,能随机应 变的能力。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 通。
3.独特性。指发散的新奇成分,对刺激
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头脑风暴法
Ⅰ、运用头脑风暴法的步骤:
1.;
2.;
3.;
4.;
5.;
6.;
7.。
Ⅱ、主持人职责:
1.控制时间
2.有人违反规则时制止并惩罚
3.出现争执,拉开双方
Ⅲ、头脑风暴法的激活方式(SCANPER):
□移作他用
□移植
□修改
□放大
□缩小
□替换
□重新安排
□颠倒
□组合
头脑风暴之逆向头脑风暴法与循环头脑风暴法
双因素决策法
价值观权重评估法
评估矩阵法
第三部分:创新思维与实际工作
一、创造性和逻辑性思维解决问题的重要信息
二、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一部分: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
Ⅰ、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得以提高
Ⅱ、创造力与智力无绝对相关性
Ⅲ、创造力与年龄的关系
选择练习:你认为以下哪个曲线图是创造力与年龄的正确关系呢?()
3M公司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支机构,产品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年营业额逾212亿美元。作为世界500强的企业之一,3M公司在2003年被《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佳表现50强之一,在2005年被评为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20家公司之一,并连续两年入选《财富》杂志“最受赞赏的在华企业”之一。
•是否有客观的数据和反馈是工具的关键点
3
方法二:多次投票法
Ⅰ、多次投票法定义:
多次投票法就是投票者对各自所持的意见,选择不同的选项,以投票的方式进行逐轮的淘汰,每轮淘汰两个票数最低的选项,最后找到最佳方案的过程。
多次投票法运用于个以下的选项。
Ⅱ、操作方法:(假设有N1个选择项)
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1. 引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难题,还是生活中小事的烦恼,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脑袋里一片混乱,心里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那么,如何把这些问题一一击破,找到解决的办法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1.1 确定问题首先,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楚问题到底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脑海里翻腾着各种想法,却没能抓住重点。
就像考试前的复习,先得知道考什么,才能有的放矢。
所以,试着把问题具体化,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让我烦恼?”这样一来,心里就能有个清晰的方向。
1.2 收集信息接下来,就是要收集相关的信息。
这一步就像是侦探破案,得多看、多问,甚至多想。
想象一下,你要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题,那些公式和定理就是你需要的信息。
而在生活中,你可以咨询朋友、查资料,甚至在网上找找灵感。
信息多了,思路也就开阔了。
2. 思考解决方案2.1 头脑风暴好,收集完信息之后,就该思考解决方案了。
这时候可以来个头脑风暴,别害羞,尽情发散思维!你可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哪怕是那些听起来很疯狂的主意。
就像《疯狂的石头》里的角色,搞笑的方式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生活嘛,不能太严肃!2.2 比较优缺点然后,就得对这些想法进行筛选。
每个方案都有它的优缺点,像选对象一样,得好好比较。
考虑一下实施的难度、成本、时间等,挑出最合适的那一个。
记住,选择的过程可能有点艰难,但只要用心去做,总能找到那个“最靠谱”的方案。
3. 实施方案3.1 付诸实践方案确定后,就可以开始付诸实践了!这一阶段,大家一定要有耐心。
就像做菜,先准备好食材,再慢慢煮制,切忌急于求成。
可能刚开始时会有些波折,别气馁,解决问题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3.2 评估结果最后,实施完后,别忘了评估结果。
看看这个方案到底行不行,能不能解决最初的问题。
如果效果不错,那就大功告成;如果还不太理想,也没关系,可以再调整、再尝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灵活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灵活运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难点1.解决问题时的思维逻辑和方法。
2.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板书工具的准备。
2.教案、作业。
3.抽奖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讲解通过板书、教师示范等方式,讲解加法和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3. 练习设计一系列问题让学生练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用,引导学生动手解决问题。
4. 拓展提出一些更复杂的问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法。
5.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过程。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内容,练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略八、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通过案例引入,讲解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拓展问题的部分有部分学生表现较差。
下节课需要更多时间让学生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下节课展望下节课将继续围绕解决问题展开,通过更多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
分析是将事物的组成部分和个别特征通过神经活动区分开来;而综合则是将事物的各个成份和个别特征联系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比较是将几种有关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他们之间相同和不概括是事物的某类共同特征在脑中的结合。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通过分布、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借助于词的作用,就可以形成概念;反映事物关系的、概念之间的联系称为判断。
把两个判断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新判断的过程,称为推理。
通过推理,获得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称为理解。
由上述可见,思维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具有间接认识和概括认识的特性。
第四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一般说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
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到处都有,时时都有。
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
发现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依赖于以下三个条件:1.依赖于主体的活动积极性。
一般而言,主体活动量越大,接触面越广,越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发掘平常人所不注意的问题总是属于从事研究、经常向未知世界探索的研究者。
2·依赖于主体的求知欲。
求知欲在发现问题和明确的提出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追求某种现象或弄清某个问题的内部原因。
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别人不发现问题的地方,在已有公认解释的事实中提出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
他们对待一切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数学问题解决是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解决各种数学难题。
本文将通过详细描述数学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使读者了解如何运用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技巧来解决问题。
第一步:理解问题任何数学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确切理解问题陈述和要求。
这包括明确问题中给定的条件,标识出需要求解的未知数或变量,并理解问题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关系。
例如,如果问题是要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我们需要确定各个方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求解未知数的特定方法。
第二步:分析问题在理解问题后,需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这包括确定问题与之前学过的概念和技巧之间的联系,以及找出问题中隐藏的模式或规律。
通常,这一步需要更深入地研究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在分析问题后,应根据已知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
不同的数学问题需要不同的方法和技巧,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在这一步中,需要运用先前学到的数学知识,选择最合适的公式、定理或规则来解决问题。
同时,还可以考虑应用一些数学推理和逻辑,以加速求解过程。
第四步:解决问题在选择了适当的方法和技巧后,可以开始解决问题。
这包括将已知的信息和条件代入选择的公式或规则,计算未知的变量或数值,并根据问题的要求给出最终的答案。
在这一步中,需要确保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以避免错误的结果。
一些问题可能需要多次迭代计算或逐步试错,以获得最佳解决方案。
第五步:验证答案解决数学问题后,应该对得到的答案进行验证。
这是确保求解过程的正确性和答案的可信度的重要步骤。
验证答案可以通过重新计算、检查各个步骤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或者通过与其他可靠来源比较来完成。
如果答案与预期的一致,那么可以确定求解过程是正确的。
最后,对于解决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问题,在找到解决方案之后,需要花时间回顾整个过程,并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解决问题素养
第一节 认识问题
• 1. 与生俱来的性格方面的弱点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不是完美的,都有着
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性格的某一方面都会存在缺陷。例如,有的人天生 就是一个急性子,做事总是很急躁;有的人天生就是慢性子,于是总是不 紧不慢;有的人天生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言辞;有的人天生就性格比较 外向,活泼好动。这些性格弱点是人无法避免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 元的,我们必须正视性格弱点,尽量减少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不利影 响。 • 2. 后天经历所欠缺的方面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分析问题
• 在分析问题时,必须拥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我 们才有能力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掌握基本理论在我们分析 问题时拥有决定性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我 们面对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所以需要我们掌握多方面 的理论知识,把我们自身拥有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融合,才会更好地 分析发生的问题。
面的,也有社会实践和心理方面的。如果我们想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首先要拥有分析问题的意向,即对发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理论分 析,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分析问题
• 拥有分析问题的意向和决策,我们才不会毫无章法地分析问题,我们才 能对问题有更好、更有效的分析。
• 规律的发现是分析主体主动行为的结果,同时客体对分析主体的刺激 只是在主体对客体感兴趣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再经过一系列的思 维加工过程,才能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 (二)分析能力 • 分析能力是指将问题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并对问题的各个部分和不
同的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比较,对问题的各个部分进行选择性 的取舍,通过理性思维对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的能力等。
简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简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简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定义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范围和目标,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收集信息: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包括事实、数据、经验、知识等。
3、分析问题: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因素,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4、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评估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佳方案。
5、实施方案:将制定好的方案付诸实施,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6、监控和评估: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不断监控和评估解决方案的效果,及时调整方案,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不同的问题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什么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
思维产生于问题。
“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诞生”(苏格拉底语)。
只有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靠旧的方法手段不能奏效时,人们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但包括了整个认识活动,而且也渗透了许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思维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成分。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阶段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一) 发现问题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
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实践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它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前提,并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
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能否发现和提出重大的有社会价值的问题,要取决于多种因素。
第一,依赖于个体对活动的态度。
人对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越易从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他人忽略的重大问题。
第二,依赖于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思想懒汉和因循守旧的人难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
第三,依赖于个体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
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接触范围广泛,往往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力图探究现象中更深层的内部原因,总要求有更深奥、更新异的说明,经常产生各种“怪念头”和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
第四,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
知识贫乏会使人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并刺激人提出许多不了解的问题,但所提的问题大都流于肤浅和幼稚,没有科学价值。
知识经验不足又限制和妨碍对复杂问题的发现和提出。
只有在某方面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能够发现和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
(二) 明确问题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确定问题的范围,明确解决问题方向的过程。
一般来说,我们最初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混乱、笼统、不确定的,包括许多局部的和具体的方面,要顺利解决问题,就必须对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具体分析,以充分揭露矛盾,区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使问题症结具体化、明朗化。
明确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能否明确问题,首先取决于个体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
个体只有在全面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比较分析,才能迅速找出主要矛盾;否则,感性材料贫乏,思维活动不充分,主要矛盾把握不住,问题也不会明朗。
其次,依赖于个体的已有经验。
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 提出假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但这些方案常常不是简单地能够立即找到和确定下来的,而是先以假设的形式产生和出现。
假设是科学的侦察兵,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
科学理论正是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提出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知识来推测问题成因或解决的可能途径。
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
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人脑进行概略地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再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假设)。
提出假设就为解决问题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
假设的提出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的感性材料,尝试性的实际操作,语言的表述和重复,创造性构想等都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 检验假设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切实可行,是否能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检验。
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践检验。
即按照假设去具体进行实验解决问题,再依据实验结果直接判断假设的真伪。
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就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否则,假设就是无效的。
这种检验是最根本、最可靠的手段。
另一种则是通过智力活动来进行检验,即在头脑中,根据公认的科学原理、原则,利用思维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在思想上考虑对象或现象可能发生什么变化,将要发生什么变化。
在不能立即用实际行动来检验假设的情况下,在头脑中用思维活动来检验假设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如军事战略部署、解答智力游戏题、猜谜语、对弈、学习等智力活动,常用这种间接检验的方式来证明假设。
当然,任何假设的正确与否,最终还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三、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影响问题顺利解决的因素很多。
既有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也有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各种因素既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认真研究这些因素及其作用的规律性,有利于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推动思维活动顺利进行,促进问题的解决。
(一) 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发生问题所处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
当人们在活动中遇到某种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在用过去的知识和技能不能应付的情况下就会出现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影响着主体知觉的倾向性,进而影响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问题情境中各要素的排列特点不同,会促进或妨碍问题的解决。
例如,在解决以已知圆半径为条件,求圆的外接正方形面积的问题中,由于两种不同的图形(见图6-1)造成了问题解决顺利与否的不同情况。
图6—1A 中,半径所在位置易被看作正方形的一部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图6—1B中的情境就不利于问题解决。
又如,在解决如何连续画出四条线段依次通过所有九个点子的问题(见图6—2)中,由于九个点子的整齐排列,使人把它们知觉为一个正方形的整体,于是思维活动被局限在九个点子组成的图形之中,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当思维活动一旦突破知觉情境的限制,就会立即转向九个点子组成的正方形之外,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图6—1 外接正方形面积图图6-2 九点问题图(二) 动机水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励人们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弱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实验研究证明,动机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进而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效率。
一般情况下,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动机水平的提升,对主体活动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和推动力也随之增大,使解决问题的效率得以提高;但当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的界限时,活动的效率反而呈递减的下降趋势。
有人把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描绘成一条倒“U”字曲线。
如图6─3 所示。
图6─3 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关系图6—4 问题性质与最佳动机水平的关系由图6─3 可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机太弱或太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动机过弱,不能激起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人的兴奋性低,注意涣散,易产生退缩行为。
而动机过强,人易于情绪紧张、思维紊乱、注意范围缩小,容易忽视其它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急于求成反而会妨碍冷静判断和合理决策。
所以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
此状态下,能使人保持积极振奋而又镇静从容的情绪状态,顺利解决问题。
同时,耶克斯─—多德森通过实验发现,最佳的动机水平与课题的难度成反比例关系(如图6—4所示),即课题的难度越大,所需的最佳的动机水平越低;反之,则越高。
这一现象被称为耶克斯─—多德森定理。
(三) 定势的影响定势又叫心向,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它表现为一个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习惯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
定势对解决情境类似或相同的课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变化了的情境或新的课题,则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
心理学家卢钦斯所做的量水试验,可以看出定势的作用。
实验中他要求两组被试用大小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量的水,解决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见表6—1)。
第一种类型的问题可以用B─A─2C的公式解决。
第二种类型的问题用A—C或A+C的公式就可以解决了。
表6─1 陆钦斯的量水实验━━━━━━┯━━━━━━━━━━━━━━━━━┯━━━━━━━━━━━━━┷━━━━━┷━━━━━┷━━━━━┷━━━━━━━第一组被试先解决第一种类型的五个问题,接着再解决第二种类型的五个问题。
第二组被试直接解决第二种类型的问题。
实验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在解决第一种类型问题时,形成了利用公式B─A─2C的定势。
因此,在解决第二种类型问题时,仍采用这一公式。
于是,影响了解决问题的迅速,并且不能解决第8题。
而第二组被试的绝大多数都运用简单公式A—C或A+C去解决,不但加快了解决问题的速度,而且解决了全部问题。
可见,一个人在遇到新问题时,常常受过去解决问题经验的影响而套用老办法。
这种定势,有时能使问题得到解决,有时使思维活动受到限制,使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从而发现不了新的更好的解决办法,使问题得不到解决。
(四) 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因受到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途径和方法的现象叫做原型启发。
其中与要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联系或相似性,起到启迪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形。
鲁班因丝茅草划破手,受茅草叶齿的启发而发明了锯;某橡胶厂,因受面包放入酵母菌而多孔、松软的启发,制成了泡沫橡胶;苏格兰医生邓禄普在浇花时,由于受手中橡皮管弹性的启发而发明了充气轮胎等等,都是这方面的具体例证。
原型对解决问题能否起启发作用,一是看原型与要解决的问题有无特征上的联系与相似性。
相似性越强,启发作用越大;二是看主体是否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若主体不能积极主动地联想、想象和类比推理,即使事物间相似性很大,也难以受到启发。
(五) 功能固着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于将某种功能固定地赋予某一物体,例如硬币是买东西的,钥匙是开锁的等等。
因此会使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熟悉物品的一般用途,而不能联想到它的其它功能,从而阻碍或干扰问题解决的现象叫做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阻碍新思维的进行,影响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
实验证明,人们对某种物体、某些事物的功能越熟悉,思想上认为它的某种作用越重要,则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固着程度就越大,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它功能。
要克服功能固着的影响,就要加强思维灵活性和变通性的训练,减少和避免固有经验和思维定势的束缚,把现实事物的用途加以变通,从而促进解决问题新思路的产生。
(六) 个性特点能否顺利地解决问题还与个体的个性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研究证明,一个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顽强、坚韧、果断、勤奋的人常能克服各种困难,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而一个鼠目寸光、意志薄弱、自负、自卑、畏缩、怯懦、拘谨而又优柔寡断的人,往往会使问题的解决半途而废。
此外,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气质类型、认知风格、需要及兴趣特点等也都直接影响着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方式。
第四节思维的品质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一、思维的品质人的思维具有一般性,它的产生和发展服从于共同的活动规律。
然而,人的思维活动存在着某些个别差异,这种在人与人之间存在和表现出的思维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的思维品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