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能够发展生技产业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灣能夠發展生技產業嗎?
劉常勇
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
我國在1982年即已將生物科技列為八大重點產業,但歷經十餘年的發展,似乎仍然未能產生比較顯著的成果。因此不但財團法人生技中心遭致民意機關嚴厲批評與科專預算幾遭大幅刪減,同時許多學者專家也對於「台灣是否適合發展生技產業」產生許多質疑。
1993年我國在生物與醫藥部份科專研究計畫的經費僅有9億台幣,比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當年103億美元的預算,只能說是九年一毛。以美國藥廠估計開發一項新藥平均需要5億美金預算來看,就已經超過我國舉國投入在生技相關領域的研發總經費。美國製藥產業研發經費佔營業額比重,也已由1980年的11%增加至1997年的21%,更遠遠超過台灣一般產業的1.5%水準。
新藥開發成功率極低,大約10000個化合物中才可能研發成功一個新藥。新藥開發時程則更長,一般而言,實驗室研究期約為2-3年,臨床前實驗期要3-5年,人體臨床試驗階段也需3-5年,新藥審查期2-3年,再加上最後階段的監視期,總計經常要超過十年以上。
由於生技產業研發時期長、投資規模大、失敗風險高,因此產業群聚、分工合作的規模與範疇就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台灣彈丸之地是否有能力形成如此產業規模令人存疑,因此台灣生技產業能有多少國際競爭力,也實在令人擔憂。
台灣一向以為先進國家大廠代工生產見長,生物科技產業是否仍有代工生產的機會,或生物科技產業是否存在代工生產的需求,將與台灣未來在這一產業全球競爭地位有密切的關係。以生物科技產業中的製藥業為例,研發生產力與品牌通路是價值練的主要部份,因此生產製造反而成為次要性的功能,這明顯對於以製造能力見長的台灣是比較不利的。
生物科技產業研發時間長,研發風險大,因此除非屬於極大規模廠商,一般都以技術交易方式來獲取所需的技術。美國有數千家規模不到20人的生技研發公司,每年開發出大量有關生技製藥的創新技術與專利,由於技術交易市場發展蓬勃,因此能為這些小型生技研發公司提供市場生存的空間。但我國生技產業界並不存在這類技術交易市場,同時我國業者對於技術交易法律與技術評價的經驗也有所欠缺,這對於台灣生技產業發展也是不利的。
生技產業發展需要依賴大量研究人才,雖然過去十年我國生技醫學領域研究成果的質與量均有大福的提昇,學術期刊論文發表數量表現甚至優於理工領域,顯示基礎研究已具一定程度的實力。但由於我國生技產業尚未成形,因此研究人力幾乎全數儲存於大學與研究機構,再加上研發成果欠缺商品化與創業動機,產學合作與人力流動十分稀少。這與美國生技學術界創業風氣鼎盛,產學密切合作
的現象,有很大的差異。
綜合言之,台灣發展生技產業似乎還面臨以下的困難與挑戰:
1.無論政府或產業界在生技領域之研發資金投入均呈嚴重不足,政府之生技產
業政策缺乏焦點,生技資源實際投入規模與其政策口號也不一致;
2.民間生技產業未具規模實力,不但欠缺國際性品牌與通路,同時也未具備能
夠開發出具國際競爭力生技產品之核心能力,因此在國際策略聯盟談判上缺乏優勢利基;
3.生技研發人力不足,知識創新流通體系不健全,生技知識存量也相當不足;
同時產業界之研究創新精神不足,業者承擔長期投資風險的意願低落,再加上輕薄短小之中小企業經營型態,不利於生技產業的發展;
4.台灣產業國際競爭力一向以製造能力見長,而過去長期累積的台灣經驗與資
源能力,似乎無助於提昇我國生技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5.台灣生技市場規模太小,並不足以支撐生技產業的發展,雖然大陸擁有龐大
的市場需求,但台灣生技產業研發能力者比較大陸同行,也不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6.雖然台灣擁有相當資金規模,但3C與半導體高科技產業已佔有大部份資源,
在資源排擠效應下,未來台灣生技產業生存的空間其實並不大;
7.專利與智慧財產權保護觀念不足,業者缺乏長期投資研發的意願,再加上與
先進國家存在極大的技術差距,台灣生技產業似乎缺乏根本立足之點;
8.產學合作風氣不盛,研究人員創業意願不高,學術研究機構研發成果與市場
脫節,技術移轉機制不彰,研發成果困難商品化,再加上風險投資專業能力與市場規模不足,技術交易市場也十分欠缺,因此生技研發成果衍生創業成功的機率很低;
台灣生物科技之國家創新體系還未形成,尤其各種有助於生技知識流通創新的組織、網路、市場都還處於發展的初期,而產業與社會技術系統也不利於生技產業的創新發展,因此台灣未來應如何將有限資源投入在發展生技產業,確實值得國人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