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文学

合集下载

王维《红豆》原文诗意赏析

王维《红豆》原文诗意赏析

王维《红豆》原文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作品赏析【注释】:又名"相思"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韵译】: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评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

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

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

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

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

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

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

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

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

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有诗意的古诗词

有诗意的古诗词

有诗意的古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众多流派中,古诗词凭借其优雅的形式和深刻的意境,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喜爱。

这些古老的诗词作品不仅给人带来了审美上的享受,更传递了作者们对自然、人情和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在我们的题目中,我们将探索一些带有诗意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古代文人的美学追求与情感表达。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简洁而优美的几句描述,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月亮的赞美融入其中。

这首诗词展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不禁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难以到达的远方,表达了对知识和追求的向往。

这首诗词以简短而有力的语言形式,勾勒出了壮丽的意境,给人以鼓舞和激励。

3.《静夜思》——唐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世上只应如此览。

这是明代文人唐寅的一首诗词,与李白的《静夜思》在题目和第一句相同,但进一步展示了唐寅个人的意境和哲理思考。

他把世间的一切寄托在明月之下,透过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世界的独特观察和超越。

4.《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以婉约的笔触,表达了自然生命的循环和流转。

古原草在他的描写下,仿佛成为了生命的象征,曲折的命运变迁和短暂的生命都被诗人娓娓道来。

5.《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以雄浑深远的笔墨,表达了对壮丽自然景色和历史人文的独特感受。

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仿佛看到了万物生长与消亡的循环和历史的辗转。

在这些诗词中,我们发现了作者们对自然、人情和生活的追求和表达。

通过细腻而凝练的语言,他们表达了对大自然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思索。

诗词的魅力在于它们能够在有限的文字中传达出巨大的情感和哲理,引导我们用心去感悟和欣赏。

十首最好的律诗

十首最好的律诗

十首最好的律诗律诗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既有规律的语言结构,又有丰富的诗意表达。

在中国文学史上,众多文学大家都创作过优秀的律诗作品,其中十首最好的律诗如下:1.《离骚》——屈原“齐鲁青未了,楚江红尚流。

”这句话表达的既是对祖国的思念,也是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盼,被誉为“流芳百世的名篇”。

2.《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首诗将闲适、寂静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表达了怀乡之情和思古之心。

3.《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抒发了对故友的别离之情,展现出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4.《嘉祐元年吴中四士应制》——欧阳修“世乱山河震,时雄文武峥。

”这首律诗以首句定题,结合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抒发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成就的赞颂。

5.《登高》——杜甫“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被誉为“寓意深刻、情感哀婉的篇章”。

6.《春日》——王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这首律诗将春天的景象与自然的声音、节律相融合,表现出王维秀美、高远的诗境。

7.《江城子·滁州西涧》——苏轼“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这首律诗以滁州西涧为景点,表现了苏轼儒雅、潇洒的气质和对历史的关注。

8.《夜行黄沙道中》——王之涣“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这首律诗以夜行漫游的经历为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生态和人生自由的赞美。

9.《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山北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此诗表面描绘的是一个温馨、宁静的场景,实则已蕴含了诗人深刻的哲理启示。

10.《水调歌头·泠泠七弦上》——辛弃疾“何人唱黄梁,断肠声已咽。

”这首律诗表达了对家国深情的思绪和对历史的触动,被认为是辛弃疾的代表作。

这十首律诗包含了不同诗人不同背景、不同情感、不同表达方式,但它们同样有着鲜明的特色和精湛的艺术功力。

“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

“诗意语文”诗意语文,是指以诗歌形式表现的语言文学作品,它既具有语言表达的艺术美感,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诗意语文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诗意语文曾经是文人士大夫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展示自身文学修养的重要手段。

诗意语文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文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的体现。

古代文人们在创作诗歌的时候,总是注重用意境深远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常常选取自然界的景观、情感体验、历史典故等作为创作的素材,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艺,运用韵律和押韵的手法去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表达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

诗意语文在中国古代的发展非常繁荣,尤其是在唐诗盛世,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诗人们创作了大量优秀著名的诗歌作品。

他们的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咏史抒怀、抒发抗争意志的诗作,也有描绘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的诗篇,同时还有以酒趣为主题的豪放诗歌和以爱情为主题的哀怨之作等,展现了丰富的生活情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诗意语文在中国古代逐渐演变出了多种不同的诗体和风格,如五言律诗、七言绝句、词、曲等,每一种诗体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它们在丰富了文学形式的也表达了不同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诗意语文”也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古代的书法大家们在书写诗歌时也注重表现意境和情感,通过书法的笔法和布局来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诗意语文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文人士大夫们的文学创作,更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学艺术形式,如民谣、童谣、山歌等,都是诗意语文的重要载体,它们穿插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传承着人们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感悟,成为了中国人文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的诗歌作品从不仅被珍藏于文坛,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日常生活,成为了一种精神食粮和情感寄托。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诗意语文的创作形式也在不断创新,新的诗意语文作品涌现出来,既有传统意境和韵味,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审美情趣和生活体验,为人们呈现了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多彩的诗意语文世界。

杜甫诗词《客至》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客至》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客至》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客至》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作于成都草堂落成之后。

此诗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六句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

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词句注释:⑴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

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

相过,即探望、相访。

⑵舍:指家。

⑶但见:只见。

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⑷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

⑸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⑹市远:离市集远。

兼味:多种美味佳肴。

无兼味,谦言菜少。

⑺樽:酒器。

旧醅:隔年的陈酒。

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⑻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

⑼余杯:余下来的酒。

白话译文: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

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

离市太远晚餐中没有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

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剩下的酒![3]创作背景: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此诗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杜甫在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

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4]文学赏析: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

“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

古典诗词的诗意

古典诗词的诗意

古典诗词的诗意“词”是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它是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

诗人先前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会,而是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一物境,忽有感悟,思绪满怀,于是借着对物境的描写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达到意与境的交融。

如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的情思意会都是由客观物境触发的。

诗人带着猛烈的主观感情碰触外界的物境,把自己的感情转化成其中,又借着对物境的描绘将它抒写出,客观的物境于是也带了诗人主观的情愫。

杜甫的诗“雨洗脸涓涓静,吹物物香”,李白的诗“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倒春风香”,诗中的香竹、香雪,似乎已不是氢铵客观的存有,诗人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其中,并使它带了猛烈的主观色彩,从而具备了浓烈的诗意。

再例如杜甫的“感时花掉飞溅泪,恨别鹤还珠格格”,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流至瓜洲和古渡头,吴山点点恨”,杜牧的“蜡烛无心还花雨,替人泣至天明”,等等,这些诗句在诗中写给的意境似乎都具有了诗人的主观色彩,就是以主观病毒感染了客观,统一了客观,达至鲮的与境的轻松交融,缔造出来了一个情感的世界。

山川草木,日月星辰,他们在形态色调上的差异,诗人产生某种共同的.印象,彷佛它们本身便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样。

这固然是出自于人的想象,但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

杜甫的“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都达到了物我情三者交融的的地步。

事实上,意境的缔造决不仅限于此,意境美就是一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的“昨夜西风凋碧一棵,楼记高楼,盼天下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疲惫”,“众里找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地说明了诗人崇尚意境的构想过程。

它不是直观的六边形,而是艰辛的积极探索,若加工严重不足则失掉之浅露,加工太过则失掉之打磨。

古代文学的文学意境

古代文学的文学意境

古代文学的文学意境一、文学意境的定义与特点1.文学意境的定义:文学意境是指文学作品中所创造的具有情感色彩、形象特征和审美价值的诗意空间。

它是作者通过艺术手法把生活中的事物、情感和理想融入作品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2.文学意境的特点:(1)形象性:文学意境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通过生动的形象描绘,使读者产生直观的感受。

(2)情感性:文学意境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这种情感往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使读者产生共鸣。

(3)审美性:文学意境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才能。

(4)诗意:文学意境充满诗意,具有丰富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

二、古代文学意境的表现手法1.比喻:通过对比两个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使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2.拟人:将人的情感、行为赋予非人事物,使其具有生动的性格特征。

3.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寓意深刻。

4.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其特征,增强艺术效果。

5.对比:将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加强艺术感染力。

6.渲染:通过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使意境更加丰富、生动。

7.烘托:通过侧面的描写,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8.寓言:通过讲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传达深刻的道理。

三、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举例1.《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5.《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古代文学意境的意义1.提升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意境使文学作品具有艺术魅力,提升了其审美价值。

2.丰富作者的情感表达:意境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使作者能够更深刻、更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了解诗经中的田园诗意

了解诗经中的田园诗意

了解诗经中的田园诗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文学史上首次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文化遗产之一。

其中,田园诗是诗经中的重要篇章,深刻描绘了古代农耕社会的生活景象,传递出丰收与希望的美好寓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示诗经中的田园诗意。

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田园诗歌以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山水田园为素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诸如《关雎》中的“采葑采菲,以予子思”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诗中所描绘的秩序井然、和谐美妙的田园景象,传递给读者一种平和、舒适的心态。

二、勤劳和奋斗田园诗中常常描绘了农民干劳作的情景,以此表达了劳动的重要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例如《关山月》中的“忧心如天地石石,况修复漏瘁”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佩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农民辛勤付出、勤劳奋斗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家国情怀田园诗中融入了对家园、国家的热爱与思念,体现了古代人民对家国情怀的追求。

如《邶风·静女》中的“思娈季女,惟命不于常”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通过描绘家人深情款款的关怀,让读者感受到对家人的浓浓思念之情。

四、诗人的情感抒发田园诗歌也是诗人情感抒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田园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行动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采薇》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思考,透过对自然景象的抒发,传递出对时间流转的深沉思索。

五、审美与节日庆祝田园诗歌中也展示了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以及对重要节日的庆祝。

比如《卫风·木瓜》中的“维萚孝女,薄言修辞”表达了对美好女性形象的崇拜,通过对女性美的描绘,传递出对人文的关注与歌颂;《南山有台》中的“南山陵远,尚且望之,不见都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纯洁生活状态的向往。

六、启示与反思田园诗意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启示意义。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人们对于生活和人性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有诗意又儒雅的诗词大全

有诗意又儒雅的诗词大全

有诗意又儒雅的诗词大全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我在此整理了有诗意又儒雅的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有诗意又儒雅的诗词11湖心亭看雪张岱〔明代〕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这一篇小品,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偶写人物,亦口吻如生。

淡淡写来,情致深长,而全文连标点在内还不到二百字。

光是这一点,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然,它所流露的孤高自赏和消极避世的情调,我们不应盲目欣赏,而必须批判地对待和历史地分析。

2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明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3石灰吟于谦〔明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不怕一作:全不怕)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有诗意又儒雅的诗词21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中国现代文学中诗意美

中国现代文学中诗意美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诗意美摘要:朱自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现代散文作家,其散文行文如诗,辞藻平实而饱含真情,描写清淡而韵味悠长,叙述随意而其文意却丝丝入扣,其文中语言平淡却不失优雅,行文流畅且极具内涵,其融融的诗意与缜密精巧的构思、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真挚感情地注入及清幽细密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行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表现无形,以实境表现虚境,使有形描写和无形描写相结合,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无限的丰富形象相统一,使再现的真实实境与它所暗示、象征的虚境融为一体,从而造成强烈的空间美、动态美、传神美,给人以最大的真实感和自然感。

事实上,不只诗是很讲究意境,散文也讲究意境。

朱自清散文注重创设优美的意境,感情真挚浓郁,不论写景、叙事、议论、抒情,都包含着独特的个性和情趣。

他的写景散文,缘情写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他的叙事散文,叙事抒情有机结合,达到物我的一致;他的议论散文,擅长用饱含感情的优美的文字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他的抒情散文,叙议结合,情深理至,没有虚伪的夸饰和做作。

总之,叙写现实人生的悲剧美,寄情山水风月的诗意美,传达亲情体验的人性美,剖析自我内心的人格美,追求韵律和谐的语言美,共同构成了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一、叙写现实人生的悲剧美朱自清早期散文中有一部分是以夹叙夹议手法写的呼吁与诅咒的名篇,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海行杂记》等。

这些散文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从人物的悲剧命运入手,从伤时感世的角度出发,揭示人生的不公,抨击社会的黑暗。

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中写一个五岁的女孩,被其哥嫂以七毛钱的价格卖掉,叙述“一条低贱生命”的故事,这是作者在温州亲眼所见的一幕,文章想象她今后任人宰割的命运,她若长大成人或者卖给人家作妾,或者卖到妓院沦落风尘。

王维「鹿柴」的诗意解读

王维「鹿柴」的诗意解读

王维「鹿柴」的诗意解读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鹿柴】作者: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空寂的山中,看不見人,只隐约听到远处有人说话的声音;阳光返照,光线射入林中深处,又映照在青苔上面。

【诗意1】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在山间别墅所观察到的山空林深、夕阳返照的黄昏景致。

前两句写接近傍晚的时候,空旷的山间已经看不见人的踪影,只是从树林深处,还隐约能听到一些断续的话语声。

这里的“响”,不是喧闹的意思,而是声音的意思。

用一个“响”字衬托,更显出空山深林的幽静。

后两句写夕阳的余辉,横斜地透过浓密的树林,重新照射在贴近地面的青苔上。

由于林深树密,绿荫如盖,白天的阳光无法穿透。

一个“复”字透出只有早晚横射的光线才能进入林中。

这样一形容,更增添了一种寂静幽深的感觉。

【诗意2】空旷的山中,因无人烟而显得格外的寂静,可又能听见人说话的声音,利用反衬的手法突出表现出山的静,这与写房间的肃静时加上钟表咔咔的走动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傍晚,夕阳西下,微弱的光线斜射在深林中,露出斑驳的树影,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树影与青苔,就像情一人一样幽会着,相互眷恋着,更有火红的夕阳,黑色的树影,绿绿的青苔,色彩鲜明,相映成趣,闲静之中交织着光彩和情趣,这更加突出了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高超写法,与此同时更体现了王维的画家才能。

空旷的山中因偶尔的“人语响”而更显寂静,诗人因久居宽阔的庄园中心灵受到洗涤和陶冶而达到佛道思想的境界,更显豁达,超然,心无杂念。

山空,心空,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山空,心空,并陶醉于山中傍晚这样寂静但又不失趣味和美感的景色中,,表现出了诗人对庄园中怡然自乐的生活的一种喜爱与满足,更突出表现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仍是王诗一贯的语言风格,自然、清新,诗画交织,诗人仅用十二个字就描绘出一般人难以体会和注意不到的奇妙之境,更从侧面反映出王维独特的精神世界,读来让人寻味,其中包含的佛道思想更发人深思。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原⽂翻译及诗意赏析《浣溪沙》原⽂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是北宋著名⽂学家欧阳修作的⼀⾸词,描写泛⾈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

⼩编整理《浣溪沙》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来学习参考!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浸春云,碧琉璃滑净⽆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斜归去奈何春。

译⽂ 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

春⽔丰盈的湖⾯,倒映着柔美的⽩云。

湖⾯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净没有灰尘。

春季⾥昆⾍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之间,⽹住春光,留住游⼈。

花丛中的鸟⼉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唤⾏⼈。

湖光春⾊如此诱⼈,游⼈游赏到⼣阳西斜才⽆可奈何地离去。

《浣溪沙》赏析(⼀) 欧阳修这⾸《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

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的青春、爱情、理想等⼀切美好的事物。

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尽的遐思。

上⽚写湖⾯风光很有特⾊。

⾸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种喧腾热闹的⽓氛。

第⼆句“溶溶春⽔浸春云”,⼀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倍写法”,⽬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

这句⾥的“浸”字也⽤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

第三句“碧琉璃滑净⽆尘”,⽤琉璃的光洁平滑来⽐喻西湖的⽔⾯,表现了湖⾯泛⾈时轻快、畅适的⼼情,形象⽽有诗意。

下⽚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

前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

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

欧阳修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赏春纵饮,也有游⼈被美景“唤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鸟唤⾏⼈”,这⼀句是从声⾳的⾓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

王维诗词《汉江临泛》的诗意赏析

王维诗词《汉江临泛》的诗意赏析

王维诗词《汉江临泛》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汉江临泛》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律。

此诗以淡雅的笔墨描绘了汉江周围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追求美好境界、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也隐含了歌颂了地方行政长官的功绩之意。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颔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颈联由远而近,远近相映,笔墨酣畅;尾联直抒胸臆,可比作画上题字。

诗人采取的几乎全是白描的写意手法,从大处着墨,于平凡中见新奇,将登高远眺、极目所见的山川景物写得极为壮阔飞动,奔放雄伟,全诗犹如一巨幅水墨山水,意境开阔,气魄宏大。

《汉江临泛》【年代】:唐【作者】:王维【内容】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赏析】:这首《汉江临泛》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语工形肖,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

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诗虽未点明汉江,但足已使人想象到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诗人将不可目击之景,予以概写总述,收漠漠平野于纸端,纳浩浩江流于画边,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

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

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

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

”说得很中肯。

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

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采桑子欧阳修诗意

采桑子欧阳修诗意

采桑子欧阳修诗意介绍《采桑子》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千古绝世之作”。

该诗以细腻婉转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采桑的情景。

这首诗作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出了作者对于青春逝去和光阴易逝的感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采桑子》,探讨其诗意与深意。

一、诗歌背景1.1 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陶渊明。

北宋文学家、文学理论家、官员。

•他一生撰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意境深沉而著称,被誉为“欧阳诗派”。

1.2 《采桑子》的背景•《采桑子》是欧阳修晚年创作的诗作,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采桑的情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青春永不复返的深深感伤。

•这首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时光和短暂美好的思考和追忆。

二、诗意分析2.1 空灵瑰丽的自然描写•《采桑子》以描绘秋日的景色作为开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为整首诗营造出了悲凉的氛围。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刻画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画面。

•这种空灵瑰丽的描写使诗中的情感更加深沉。

2.2 青春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采桑子》中描述了一个青年男子外出采桑的情景。

•男子在诗中象征了逝去的青春与美好时光,而采桑则象征了逝去的时光。

•作者通过对男子和时光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与思考。

2.3 对美好时光的思念与追忆•《采桑子》通过对男子采桑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思念。

•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逝去的时光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突显诗中的思念情感。

•这种思念与追忆,使诗作更加深入人心,引发了读者对时光流转的深思。

三、诗意体现3.1 艺术手法的运用•欧阳修在《采桑子》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使诗作更加生动、传神。

•作者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展现出丰富的意象特色和艺术魅力。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意象的转化,使诗意更加深远。

3.2 情感的表达•《采桑子》通过对逝去时光和美好青春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与思考。

杜甫诗词《佳人》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佳人》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佳人》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佳人》杜甫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已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简析】“佳人”并非写实,只是一种寄托,可能是诗人自己的身影。

虽时世艰难,多遭不幸,仍不愿入染浊流。

【注解】1、合昏:即夜合花。

2、修竹:长竹,与诗中“翠袖”相映。

【韵译】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评析】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

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

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

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

“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作者小传】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

一生坎坷。

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意表达

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意表达

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意表达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其中的诗歌更是被誉为“诗的国度”。

诗意表达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核心特征之一,它以独特的方式传达着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对世界的感悟。

本文将从古代诗歌的形式、主题和意象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意表达。

首先,古代诗歌的形式是诗意表达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代诗歌主要有五言、七言和律诗等形式。

五言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韵律流畅的节奏,成为了古代文人表达情感的首选。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简短而有力的诗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七言诗则更加细腻和抒情,常常被用来表达爱情、离别和思乡之情。

律诗则是古代诗歌中的精品,它要求诗人在严格的格律和押韵的限制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精细的构思和巧妙的表达,达到诗意的最高境界。

其次,古代诗歌的主题是诗意表达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人常常以自然景物为主题,通过对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对山河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壮丽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除了自然景物,中国古代诗歌还以爱情、友情、家国情怀等为主题,通过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

最后,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是诗意表达的重要手法。

意象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以及对事物象征和隐喻的运用,来传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常常以自然景物和物象为基础,通过对物象的细致描绘,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诗句通过对夜晚的描绘,以及对牵牛织女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诗意的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诗意表达

诗意的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诗意表达

诗意的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诗意表达在诗意的语言文学作品中,诗意的表达方式是非常关键的。

诗意的表达可以帮助作家传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沉浸于作品的美妙之中。

本文将探讨诗意的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诗意表达,从诗句的构造、意象的运用以及声音的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诗意的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诗意表达在诗句的构造上有着独特之处。

相比于散文或其他文体,诗歌的诗句往往更加精练而富有节奏感。

通过运用韵律、押韵和格律等手法,诗人能够将内心情感凝练到极致,产生强烈的表达效果。

例如,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简洁的诗句和押韵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在寂静的夜晚对月光的赞美之情。

其次,在诗意的语言文学作品中,意象的运用也是诗意表达的重要手段。

意象是通过形象的描绘来唤起读者的感官体验和联想,以突出作品的诗意。

通过精心选择和组合形象,诗人可以创造出独特的意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通过描绘雨声和风声的交织与混杂,表达了诗人在酒醉之后的梦幻般的情感体验。

此外,在诗意的语言文学作品中,声音的韵律也是表达诗意的重要因素。

声音的韵律可以通过语言的重复、平仄的运用以及音节的和谐来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氛围。

诗人常常运用押韵手法来构建韵律的美感,使作品更加动听。

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通过平仄押韵的形式,使整首词既有韵律之美,又增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氛围。

总之,诗意的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诗意表达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诗句的构造、意象的运用以及声音的韵律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运用这些手法,作家可以准确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使读者陶醉其中。

在欣赏诗意的语言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注重对诗句的体味、意象的感知以及声音的感受,以达到更好的阅读体验。

月夕古诗释义

月夕古诗释义

月夕古诗释义
《月夕》是一首古诗,出自陶渊明一手所撰,其诗意清新脱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主要讨论《月夕》的诗意以及文学价值。

以月夕为诗名,诗中用月亮来比喻闲适的夜晚。

陶渊明描写,夜晚的清风袭过,嫣红的月光在树梢间游荡,把湖中的岸边映得更加清凉,把仙舟划过湖面,发出微弱的波纹,月光下柔和而不失灿烂。

景色安详,悠闲宁静,拥有了一份空灵自在的气息,正是游子们半夜出游的佳境,整个景象别有深意地表现了陶渊明乐于隐居的心情。

无论是对平凡的景物描写,还是对月夕夜晚的写照,陶渊明都能用词简练生动,保留着当时的历史面貌。

他将夜晚的宁静抒写得淋漓尽致,且以清新的句式展现出一片空灵的美景,把湖中的岸边映得更加清凉,把仙舟划过湖面,强调了江南的拙政园等风景,以及陶渊明的思想世界,这些情趣新颖的用词,淡淡的凝聚了他对宁静的思念,也体现了当时文明的精神风研。

此外,《月夕》还给人以浪漫情怀,在全唐文代表性民歌《月夕》中,月亮是民家里抚慰孩子夜梦的温暖光晕,家里成员病人月夕祈祷的舞蹈,抑或爱情密语的光影,隐约的月亮醉人的情思萦绕在诗句里,令人体会到艺术家仿佛站在夜晚的尽头,看着醉人的明月,述说着深沉的真情。

再者,《月夕》也有着很深的文化价值,文中描写的江南夜晚,深受唐人的热爱,更是由于此,以当时的文化背景为基础,把乐于寻
求宁静抒写光彩夺目,这样一来不仅把宁静抒写得淋漓尽致,更加增添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文学气息。

通过对《月夕》诗意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发现,陶渊明有赋予它深远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在这种清新空灵的诗意中,都可以感受到他对隐居清闲的一份向往,以及对当时文明的深刻思考。

在今天的读者眼中,《月夕》的文学价值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凉州词的诗意

凉州词的诗意

凉州词的诗意凉州词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堪称古代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六个字,但却蕴含了丰富的诗意和哲理。

诗人以婉约深切的笔触,描绘了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凄美景象,唤起了人们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和思考。

凉州,位于今天的中国甘肃省武威市,是唐代西北边疆的军事重镇。

王之涣以凉州为背景,将其脉络与诗情相结合,突显了人世间的无常与变幻。

诗中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开篇,用黄河、白云、孤城、万仞山等景物烘托出凉州的荒凉和孤寂之感,将人对远方神秘之地的向往和愁绪深深融入其中。

接下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描写更是令人动容。

羌笛,代表了边疆风情;杨柳,象征了豪情与辛酸;春风,寄托了温暖与期盼;玉门关,暗示了远离故土的思念和牵挂。

这一联的描绘,把时间的流逝和人的离别巧妙地融入其中,让人感叹世事无常,物是人非。

凉州词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古代中国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诗所蕴含的诗意,正是诗人对于人生离合悲欢、生命无常的感概。

无论是时间的流逝,还是生命的轮回,都在这十六个字里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凉州词中的诗意让人酸楚,但又掩不住对现实的淡定和对未来的期许。

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起起伏伏的认同与接受,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不变的期望。

在这世间充满变迁与无常的情况下,唯有对不变和坚守的期待,才能帮助我们度过生活的坎坷和挫折。

正因为凉州词中蕴含的这份哲理,它成为了流传百世的经典之作。

诗人用简练的文字,表达了人们对于生活中变故的思考和对人生轨迹的反思。

那份坚韧、坚守和对未来的期许,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勇往直前,并将这份恒定的激励力传承下去。

凉州词不仅在诗歌创作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也成为了文学教育中一道重要的题材。

在教育中,通过分析和学习凉州词,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时间的飞逝、人事的变迁以及人生的无常。

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于坚守和未来的期待,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的文学:西方文学名著欣赏1. “文学是人学”是由(高尔基)提出的2. 古希腊神话传说认为,欧洲大陆的名称来源于非尼基少女(欧罗巴)。

3. “西方文化”的“两希”传统,指的是古希腊——罗马传统与(希伯来-基督教)传统。

对自我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的追问是西方文学的重要特点。

(√)4. 古希腊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5. 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是围绕(普罗米修斯)的故事叙述的。

6. 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雅典娜)。

“英雄传说”的神话隐含了人性理解的原始形态,是对原始初民对人性及其善恶本质的稚拙而浪漫的诗意理解与表达。

(×)7. 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

8.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

荷马史诗表现了希腊式人本意识,其核心内容是:肯定个体人的现世价值、个体本位、放纵源欲、弘扬自我。

(√)《奥德修纪》题名原意是“奥德修斯的故事”它写的是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亚战争结束后还乡的故事。

(√)9. 古希腊悲剧大多取材于(神话传说)。

10. 《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悲剧艺术的典范”。

《俄狄浦斯王》首创了“倒叙”、“悬念”、“突转”等手法,剧作结构紧凑,情节迭宕多姿,促进了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

(√)《俄狄浦斯王》通过对主人公“反抗-失败-反抗”过程的描写,用象征隐喻方式,肯定人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

(×)11. 《旧约》是(古希伯来)文学总集。

12. (神话)是《旧约》中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主要收集在《创世纪》里。

13. 《出埃及记》中刻画的古希伯来民族英雄是(摩西)。

重视人的精神与灵魂、重视对彼岸价值世界追求,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制,是希伯来文学之文化价值观念的主导倾向。

(√)14. 在《神曲》中,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的贝亚特丽丝象征着(信仰)。

15. 《神曲》中,象征(理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贝亚特丽丝的嘱托前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但丁是欧洲中世纪文学与文化的集大成者,又是近代文学与文化的先驱。

(√)但丁原给《神曲》这部作品定名为《喜剧》,这是因为作品叙述从地狱到天堂、从苦难到幸福的历程,结局圆满,符合中世纪关于喜剧的定义。

(√)16. “没有丹麦王子的忧郁,本就没有王子本身”是(马克思)说的。

17. 《哈姆莱特》的故事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史)。

18. 在艺术上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最高成就的是(《哈姆莱特》)。

忧郁是哈姆莱特延宕的复仇行动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情绪和思想状态。

(√)19.《浮士德》中的角色(靡菲斯托)公然宣称“我是否定的精神!”,“’恶’,这便是我的本质”。

20.《浮士德》以(诗剧)形式写成,共两部,一万两千一百一十一行。

浮士德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巨人式”的代表。

(√)浮士德的双重矛盾是欧洲“现代人”文化人格的象征性写照。

(×)21. 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

22. 《十日谈》由(一百)个短篇故事构成。

23.乔叟的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深受薄伽丘《十日谈》的影响。

在艺术上,《十日谈》开了欧洲短篇小说的先河。

(√)24. 雨果从(人道主义)原则出发观照中世纪的宗教生活。

25.雨果是(法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

26.浪漫主义文学首先在(德国)产生。

雨果在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序言中提到:“宗教、社会和自然,这是人类的三大斗争”。

(×)27.《红字》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被“罪感”所折磨致死,他是对小说的主题最有表现力的人物。

28.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

29.“红字”就是英文adultery的缩写“A”,意思是(通奸)。

《红字》对悖逆人性的教义以及那一系列惩罚“罪人”的宗教习俗提出了质疑。

(√)。

30.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31.卢梭是(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又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32.《新爱洛伊丝》是卢梭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小说的体裁形式是(书信)体。

卢梭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写进小说”的作家。

(√)33.普希金称(达吉雅娜)是“俄罗斯的灵魂”。

34.(奥涅金)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35.(普希金)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

别林斯基称奥涅金为“聪明的废物”。

(√)“多余人”是19世纪法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36.《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

37.简爱中桑菲尔德庄园的描写有(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增强了小说的神秘感、浪漫色彩。

《简·爱》被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

(√)《简·爱》的自传体小说类型,决定了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内视角叙述故事。

(√)38.福楼拜是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现实主义重要作家。

39.《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外省风俗)。

40.(《萨朗波》)是福楼拜创作的一部新型史诗小说。

《包法利夫人》写出了七月王朝和第二帝国时代法国社会的基本结构形态和人的存在状态。

(√)41.哈代始终把(威塞克斯)作为自己作品中一个统一的地理背景来描写,致力于写作一系列被称为地方性类型的小说。

42.哈代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现实主义重要作家。

43.哈代叙事视角的多样化、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和精神心理分析的细腻深入,为传统的现实主义的小说注入了(现实主义)因素。

《德伯家的苔丝》真实地反映了19世纪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造成小农经济解体,个体农民走向贫困破产后的悲惨生活和命运。

(√)、44.(《复活》)是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之后最重要的作品。

45.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评价托尔斯泰心理描写技巧时用(心灵辩证法)这一专门术语来概括。

46.(《安列·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在艺术表现方面最具功力的小说,就艺术的完美与和谐而言,是作者长篇小说中最成功的。

“阿尔扎马斯的恐怖”预示了托尔斯泰精神危机的来临。

(√)《安列·卡列尼娜》的题记“伸冤在我必报应。

”语出《圣经·旧约》“创世纪”。

(×)47.易卜生创立(社会问题剧),这种戏剧的主旨是提出、剖析、批判或谴责某个社会问题。

48.易卜生是十九世纪后期(挪威)杰出的戏剧家。

49.易卜生最初是以(诗歌)创作登上文坛的。

娜拉的觉醒表达了易卜生对西方传统文化的反叛,这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之“问题”的哲理内涵和现代意蕴所在,也是“易卜生主义”的精髓之所在。

(√)50.作为《彩虹》的姊妹篇,(《恋爱中的妇女》)是劳伦斯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破灭时创作的。

51.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恋爱中的妇女》是《彩虹》的姐妹篇,它所表现的主题与《彩虹》是相同的。

(×)《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成名作,在这部小说中集中探究了人性的变异与心灵的扭曲,以此来批判工业文明对自然天性的摧残。

(√)52.司汤达参与了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论战,陆续发表了文艺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

53.司汤达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54.《红与黑》描写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平民青年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

司汤达开创的是一种“外侵型”的现实主义传统,这种倾向以后经由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系列作家的创作延伸到20世纪的西方文学。

(×)55.《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蒂涅)是一个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

56.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

57.第一部以“巴尔扎克”署名的小说是(《舒昂党人》),它是巴尔扎克的成名作,也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

《高老头》中伏脱冷这一人物的悲剧,展示了贵族阶级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

(×)58.《罪与罚》把不同“问题”的探讨与不同人物的行动故事相连接的结构方式,被后来的小说家理论家巴赫金称为(复调现象)。

59.《罪与罚》中的人物(索尼雅)是人类苦难的象征,同时又是博大的基督式的爱的象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处女作《穷人》大大深化了普希金和果戈理开创的描写“小人物”的传统。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展示了新旧交替时期俄国社会风貌,特别是人物的心灵自由与人格尊严在物质世界和社会强权的压迫下,趋于畸形、变态的扭曲状态。

(√)60.罗曼·罗兰是20世纪(法国)著名作家。

61.罗曼·罗兰开创了多卷本(长河小说)的先河。

62.(爱)作为罗曼·罗兰式人道主义原则的高度凝结,贯穿于他毕生的创作中。

1915年.罗兰因“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历史诺贝尔文学奖。

(√)63.《双城记》是一部历史小说,故事发生在(巴黎和伦敦)两大城市。

64.狄更斯创作《双城记》的立足点是其(人道主义)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称狄更斯是“时代的旗帜”、“出色的小说家”。

(√)小说《双城记》里,德发日太太是个坚定的革命者,是“博爱”精神的体现者。

(×)65.肖洛霍夫以描写(顿河哥萨克)的生活和命运而闻名于世。

66.肖洛霍夫的文学成就主要是(小说)。

《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史诗性作品,它表现了十月革命前后社会的重大变化和历史转折。

(√)哥萨克是一群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社群,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民族内部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的一个地方性集团。

(√)67.空军投射手(尤索林)的求生图存构成了《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干线索。

68.约瑟夫·海勒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后现代小说家。

《第二十二条军规》写了40余个人物,这种被称为“人像展览式”的描写手法最能反映广阔的生活画面。

(√)我们透过尤索林与周围人物的关系仍然可以看到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社会结构。

它总体上是一个由上层“超人”和下层“非人”组成的荒诞社会。

(√)69.(拉尔夫)是《蝇王》中主人公,他是人类文明和理性的捍卫者。

70.在《蝇王》中,(杰克)代表了人性丑恶的多种侧面,是作孽多端的人性恶的化身。

《蝇王》展示了人性之恶,反映了西方人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对人性的恐惧。

(√)《蝇王》的故事在本质上说是一部战争小说。

(×)71.伯尔的中篇小说(《火车正点到达》)是西德战后“废墟文学”兴起的标志。

72.海里希·伯尔是(德国)著名小说家。

73.叙述态度的冷静客观,使《莱尼和他们》具有小说具有当代(纪实文学)的特点。

伯尔在《莱尼与他们》中是以全知全能的叙述者姿态讲述故事的。

(×)74.《荒原》分为(5.0)章。

75.T·S·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

艾略特是英美形式主义批评的鼻祖(√)《荒原》的主旨是“罪孽与救赎”,作者用暗示象征手法,展示西方文明的崩溃和精神荒芜。

(×)76.(《城堡》)强烈地反映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异乡人的悲剧性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