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终极版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设计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进行探讨,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首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更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语言文字知识、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使得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能够获得知识,又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
其次,中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教材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因此,教材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因素,使得教材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师的教学需求。
再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特别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需要更加注重与时代的接轨,更加注重与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相结合。
最后,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够使得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
中学教师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报告

中学教师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报告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教育的基础,中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中学教师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是中学教师们必须重视的重要工作。
本报告将从中学教师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中学教师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中学教师课程标准是中学教育的重要依据,是中学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指导。
中学教师课程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遵循课程标准,中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中学教师课程标准的内容中学教师课程标准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中学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过程中,中学教师还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中学教师教材研究的重要性教材是中学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而教材研究则是中学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创新教学的重要途径。
中学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发挥教材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四、中学教师教材研究的内容中学教师教材研究内容包括教材的编写、选择、应用和评价等方面。
中学教师应审查教材内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教材研究,中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中学教师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中学教师们必须重视的工作。
中学教师应遵循课程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积极进行教材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中学教师们能够重视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1. 引言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更好地教授和学习这门课程,我们不得不对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进行全面评估,并对其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
2. 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评估我们需要对中学通用技术课程的标准进行评估。
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标准的落实情况如何?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中学通用技术教材研究我们需要对中学通用技术教材进行研究。
中学通用技术教材的编写应该符合怎样的原则?是否存在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化教材?教材内容是否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通过对中学通用技术教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求。
4. 中学通用技术课程的总结与展望我们需要对中学通用技术课程进行总结与展望。
中学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情况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该课程的反馈如何?未来中学通用技术课程应该如何发展?通过对中学通用技术课程的总结与展望,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该课程的发展动向和未来发展方向。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入研究,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认为中学通用技术课程应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需求,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
总结通过对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该课程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只有不断对课程进行探讨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结语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深入思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能够对中学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全面版)中学教育课程标准解读

(全面版)中学教育课程标准解读引言中学教育课程标准是指导和规范中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文件,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中学教育课程标准,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提供清晰的指导。
一、中学教育课程标准概述1.1 课程标准的概念中学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教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对中学教育课程进行的统一规定,是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
1.2 课程标准的构成中学教育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评价方法等部分。
二、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中学教育课程标准总体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2 分科目标各学科课程标准应根据总体目标,明确本学科的具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三、内容标准3.1 学科内容课程标准应明确各学科的核心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思想,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
3.2 跨学科内容课程标准应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促进学生跨学科的思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实施建议4.1 教学设计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确保教学过程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4.2 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3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全面、客观、公正,充分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评价方法5.1 形成性评价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形成性评价,通过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5.2 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六、总结中学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及家长应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切实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依据,共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研究,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中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思路和内容安排,准确把握中学数学课程,掌握课程评价基本方法。
能够较为准确理解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教师专业素养。
2、帮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中学数学教材的一般方法,掌握分析教材的基本策略,能够分模块对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进行研究,确定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重难点,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提高学生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和处理能力,达到灵活运用中学数学教材的目的,提高自身的数学教科书素养。
3、培养学生实施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的能力,提高驾驭中学数学教材的能力,从而缩小现行课程体系下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课程改革的期望之间的差距,缩短在校师范生的成长周期,为以后参加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任务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析3、基础教育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分析(根据内容分模块进行)4、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三、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研讨为主,同时也包括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方式。
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依据选取典型的案例,讲清基本理念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指导学生课后自主阅读相关的教学参观资料和著作,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拓展、深化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结构及单元目标与任务第一章绪论(2课时)1.课程内容简介2.课程目标与意义3.课程学习方法4.中学数学教材的研究策略目标与任务: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基本内容和意义,使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明确在学习过程中将利用到的资源及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学习该课程。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学习指南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重点难点第一章绪论重点:1、课程的内容、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课程的意义2、学习课程的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二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析重点:1、初中数学课程的5个基本理念和10个关键词2、初中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内涵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及其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间的关系4、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5、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和相互间的关系6、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基本内涵和形式难点:1、理解初中数学课程基本理念和10个关键词的内涵2、明确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及其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间的关系4、理解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5、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学习评价的若干建议第三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析重点:1、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2、高中数学的课程目标3、必修与选修课程各模块的内容结构及数学课程整体结构4、高中数学课程模块内容的知识体系及其编排特点5、高中数学课程实施的教学与评价建议难点:1、理解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内容及其含义2、分析高中数学课程内容设计的主线3、必修与选修课程各模块的内容结构以及编排特点第四章中学数学“数与代数”教材分析重点:1、初中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的内容结构与教学要求。
2、高中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的内容结构与教学要求。
3、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4、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问题难点:1、掌握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的内容结构2、理解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数与代数”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分析初中数学教材和高中数学教材在“数与代数”部分中的衔接问题第五章中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材分析重点:1、初中数学教材中“图形与几何”的内容结构、重点难点2、高中教材中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向量几何的内容结构3、几何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4、初中数学教材和高中数学教材在“几何与图形”部分中的衔接问题难点:1、分析初、高中数学教材关于“图形与几何”的变化2、分析初中数学教材和高中数学教材在“图形与几何”部分中的衔接问题第六章中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材分析重点:1、初中数学教材中“概率与统计”的内容结构。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7.26)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英文名称: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of MiddleSchool Mathematics)课程代码139121402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课程类型必修课开设学期 5学分数 2一、编写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
它以一般教学论为基础,广泛地应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数学教育等方面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结合我国数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综合研究数学教育基本理念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容、过程、方法之间的关系。
该课程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生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培养中学数学教师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1)熟悉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准确掌握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明确其对数学教学的指导意义。
掌握新课改以来两个课标的基本内容、特点、价值,树立正确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观。
(2)了解教材的编制原理和使用原则,获得全面分析中学数学教材特点的技能,能够剖析教材内容体系中的重点、难点,达到能用、会用中学数学教材的目标,提高分析、处理和使用教材的能力,主要是数学教学设计的能力。
(3)树立课程资源的意识,有能力实施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有能力驾驭数学教材,并能合理地开发与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数学教材。
培养职前教师数学教学的信念,形成热爱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
(二)大纲制定的依据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
(三) 大纲内容选编原则(1)本大纲所列各部分与高等师范学校对职前教师培养的基本要求相符,同时依托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进行选择。
(2)贯彻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注重内容宽、新、实相结合,力求理论观点高,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较系统地体现数学教学的主要理论,突出反映现代数学教学的研究成果,并密切联系我国数学教育实际与发展趋势,具有中国特色。
中学学科教育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对接研究

中学学科教育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对接研究引言中学学科教育的有效性和质量取决于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的对接情况。
课程标准是根据教育目标和要求制订的,它旨在指导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课程标准仅仅是一种指导,只有通过与教学实施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学科教育的最终目标。
因此,本文将研究中学学科教育中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的对接情况,探讨对接的挑战和解决方法,以提高学科教育的质量。
一、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课程标准的制定是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
在制定课程标准时,教育部门根据国家教育政策、教学理念和学科发展趋势等因素,确定了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学生获得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课程标准仅仅是一份文件,它需要通过教学实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教学实施是将课程标准转化为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等。
只有当教学实施与课程标准相连接、相契合时,学科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目标。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的对接问题然而,课程标准与教学实施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和不匹配,这给学科教育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课程标准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使其难以直接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活动。
标准中的目标和内容往往是描述性的,缺乏具体的操作性指导。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需要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课程标准,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其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能与课程标准存在差异。
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观念和教育背景,他们在教学中可能更加注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或价值观培养等方面。
因此,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理念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与课程标准相背离。
最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也会影响教学实施的对接情况。
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他们的兴趣、动机和学习能力也不同。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教学大纲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次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教学方式的主要特征;
2了解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偏差、失误和改进措施。
重难点:
1深刻理解新课标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内涵。
2把握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策略。
学习准备:
课前阅读推荐的文献资料。
4.中学古诗文阅读教学改革2学时(案例讨论、教师讲解)
学习内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
学习目标:
1了解成熟教师和新手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诉求和真实体验;
2对卓越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有比较充分的认识,自觉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感。
重难点:
1意识到新手教师和成熟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2了解卓越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增强使命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学习准备:
课前阅读推荐的文献资料。
6.中学写作教学改革2学时(教师讲解、互动交流、案例讨论)
学习内容:中学写作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
学习目标:
1理解写作过程的心理机制和个体差异;
2了解我国传统写作教学的经验和它在语文课标中的体现;
3思考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破解之道。
重难点:
1从知识和能力因素、非能力因素两个维度认识写作过程的心理机制;
2组建小组,鼓励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学习准备:
1选定试讲内容,并提前准备好教案、相关材料,并在课下模拟;
2针对同学、老师的点评,积极撰写较有深度的教学反思。
三、
重点: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把握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语文教育改革动态,在对比中了解中、外母语课程改革的差异和共通点;在文献阅读和反思性写作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亲身实践感受完整的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明确文本解读、学情分析、教师素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1. 引言中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了确保中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各地区都会制定相应的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
本文将对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进行探讨,以了解其内容和目标,以及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2.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是针对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规范的文件。
它通常由教育部门或相关教育机构制定,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科发展趋势进行更新和修订。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一般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学科目标和培养目标:明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目标。
•内容框架:将数学知识按年级或学段划分,确保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到相应的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几何与空间、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等。
•学习要求: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数学学习要求,包括知识、技能、过程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教学流程和评价标准:提供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包括学习活动、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通常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研究和调研: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科发展趋势进行调研,了解国内外中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2.制定初稿:根据调研结果,起草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初稿,明确学科目标、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框架等。
3.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初稿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4.修订草案: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修订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初稿,确立学习要求和教学流程等。
5.征求意见:将修订后的草案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接受广大教师和专家的反馈和建议。
6.最终发布:根据征求意见的结果,修改并最终发布中学数学课程标准。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通常是相对长期的,经历了多个层面的讨论和反复修改。
目的是确保中学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材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材
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数学学习启蒙阶段,也是决定学生数学学习素养的关键阶段,合
理的数学教学内容安排和教材选择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家长及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据有关
资料显示,国家在小学数学领域一直是高度重视的,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学校数学课程标
准体系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以及实施全国性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大大推动了小学
数学改革的发展。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对教材更新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因此,教材编写、使用、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制定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要具备一定的入门性,以让学生们了解数学的世界,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其次,教材要突出数学思维和技能训练,让学生能够通
过实践练习来掌握知识;同时,对于各步骤的推理和解题过程应当加以注解,以便引导学
生学会拆分和组合的处理方法,从而增强他们的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且,教材还可以
包含一定数量的应用性问题,以便拓展学生在课堂上学及会根据实际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
方法。
最后,教材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和对学生思想认知发展的要求。
总之,中小学数学教材研究是中国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教师们负责认真重
视的工作,而教材的制定与使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师范生能够领会并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并在标准理念的指导下逐步形成分析教材、处理教材以及驾驭教材的能力,并学会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材研究的基本框架与方法,从而为教育实习、教学实践,以及今后走向教学岗位胜任新时期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教学任务:本课程内容共三个模块十五个教学单元,总计30课时。
各教学单元内容、目标与任务如下:
教学活动组织要求:对于理论学习十个教学单元,教师应设计恰当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引领;选取合适的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
重点与难点.对于实践环节的五个教学单元,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外,教师在教学现场应该组织学生之间的现场互动、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各教学单元的实施顺序建议如下:。
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终极版

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终极版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英语)一、考试类型与赋分值1、判断题: 10 小题 20%2、选择题: 10 小题 20%3、填空题: 5 小题 10%(提供首字母)4、简答题: 3 小题 30%5、论述题: 1 小题 20%二、考试复习范围与内容(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1、课程性质人文性: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工具性: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2、基本理念①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②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③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④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⑤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3、设计思路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必修课(英语1-英语5 达到英语7级要求)选修课①顺序选修课程(英语6-英语11 6-8为英语8级要求9-11为英语9级要求)②任意选修课程(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欣赏类)4、课程目标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名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
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5、内容标准①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单方面技能以及其综合技能)②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③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④学习策略(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等)⑤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6、实施建议(二)英语教材理解、教学设计与教学。
初中数学课标与教材研究报告

课标与教材研究报告一、对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理解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有趣的数学;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 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好的数学。
2、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必需的数学包括什么?对数学价值的基本认识。
发展和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数学语言读、写、讨论和交流的本领。
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什么意思?面向全体,必须适应每位学生的发展需要。
人的发展不可能整齐划一,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二、教材体系结构特点在各个学段中,《标准》编写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一、中学数学课程标准1、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定位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系统、科学、全面、深入地掌握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2、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1)算术: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性质、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比率、比值等;(2)代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指数、对数、因式分解、二次函数等;(3)几何:空间几何、平面几何、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性质、圆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的性质、多边形的性质、投影原理等;(4)数论:质数、合数、约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求和、乘积、排列、组合等;(5)统计:概率、统计图表、简单抽样、统计推断等;(6)计算机: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程序设计等。
二、中学数学教材研究1、中学数学教材研究的目的中学数学教材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结构、编写方法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中学数学教材研究的内容(1)内容研究:研究中学数学教材的内容,检查是否符合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检查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检查是否符合教学实际;(2)结构研究:研究中学数学教材的结构,检查教材的结构是否合理,检查教材的结构是否符合教学要求;(3)编写方法研究:研究中学数学教材的编写方法,检查教材的编写方法是否科学,检查教材的编写方法是否符合教学要求;(4)教学方法研究:研究中学数学教材的教学方法,检查教材的教学方法是否科学,检查教材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要求。
3、中学数学教材研究的重要性中学数学教材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好地理解教学实际,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习指南

《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学习指南一、课程基本情况《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面向师范生,培养具备技术教育新理念,具有良好的师德、高度责任感以及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知识+技术+教育”的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是师范院校中培养中学通用技术师资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培养学生通用技术素养、通用技术教学能力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教师的专业理念、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研究以及教学实施等。
其中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解读、高中通用技术教材研究为学习的重点。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1)通过解读《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了解通用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每个模块的基本知识,让师范生掌握课程标准;2)通过研究高中《通用技术》教材和典型课例,明确各个模块的知识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熟悉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师范生具备教育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二、基本学习方法本课程理论、实践性均强,学习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每位学生应该以一个准中学通用技术教师的身份进入到《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课程的学习中来,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开展本门课程的学习。
要求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总结。
课前应预习并熟悉新课程体系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与分析,尝试设计中学物理教学的教案,在教案中包括实验设备与辅助教学用具的准备,确定教学的策略、模式、方法、目标与评价方法。
课后认真总结、反思,能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真正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与技能,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方法。
三、教材处理及多媒体课件说明1.教材处理本课程团队为本课程专门编写了教材《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同时也将周晓林主编的《通用技术》(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主要参考教材。
本课程抓住每章节的重点、难点,搞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并注意寻找同类问题间的内在规律,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将问题由“繁”变“易”,将课本由“厚”读“薄”。
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内容要点终极版2222

2.我国实施新课改之前七份教学大纲的颁布时间以及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特征。
1950年7月1952年7月1956年12月 1963年8月1978年2月1986年12月1992年6月1.课程开发——学术中心2.课程组织——学科取向3.课程结构——螺旋式4.内容呈现——例题.练习式5.课堂教学——记忆为主6.课程评价——笔纸考试为主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两种版本的颁布时间、文件名称和基本结构。
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前言(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分三个学段、四个领域)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分三个学段、三个方面、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11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学段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分三个学段、四个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不分学段: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4.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念的主要内容,良好数学教育的含义。
课程价值、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学习评价、信息技术16. 苏教版教材关于分数加减法是分哪两个阶段安排的,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单元内容安排以及两种运算的算理1.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
(四年级上册)2.分数加减法(含加减混合运算)(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六年级上册)教材线索: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倒数分数除法(六年级上册)教材线索: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分数(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分数应用题乘法算理是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也扩大十倍。
除法算理是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
17.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与乘除法的算法及算理,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出现标志十进制计数法从整数扩展到了分数,使十进制分数与整数在形式上得到了统一。
学科课标研究与教材研究

上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根据本课程“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的要求,你打算怎样学习课标与教材研究二、谈谈课标的构成和课程设计的5个依据【构成】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四个部分和附录构成。
【5个依据】1、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如义务教育阶段划分为四级水平,并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学习目标,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3、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5、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
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4各方面学习内容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为什么?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
2、这四方面的学习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且各个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身体练习达成的,3、不能将各个学习内容目标隔离开来进行教学,更不能理解成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课堂知识教育来实现的。
4、各水平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某一水平时侧重学习和掌握某些知识和技能,但不是说学生在其他水平就不要学习和巩固这些知识和技能。
四、7—9年级(初中)“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的学习目标时学生的表现。
学生将能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
如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意义,对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等(如眼保健操、广播操、参与学校运动会等。
)五、水平四(7—9年级):增强”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的学习目标及达到该目标时学生的表现。
1学习目标1:提高安全运动的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安全运动能力,如比较全面地掌握安全运动、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基本掌握溺水的应急处理方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英语)
一、考试类型与赋分值
1、判断题: 10 小题 20%
2、选择题: 10 小题 20%
3、填空题: 5 小题 10%(提供首字母)
4、简答题: 3 小题 30%
5、论述题: 1 小题 20%
二、考试复习范围与内容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人文性:促进心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
工具性: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种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
2、基本理念
①重视共同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②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③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④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⑤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3、设计思路
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
必修课(英语1-英语5 达到英语7级要求)
选修课①顺序选修课程(英语6-英语11 6-8为英语8级要求 9-11为英语9级要求)
②任意选修课程(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欣赏类)
4、课程目标
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名学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上。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
文化意识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5、内容标准
①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单方面技能以及其综合技能)
②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
③情感态度(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④学习策略(为了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认知策略、交际策略、调控策略、资源策略等)
⑤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6、实施建议
(二)英语教材理解、教学设计与教学。
1、教材理解的三个层面:内容、结构与意义。
理解教材的内容: 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情感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理解教材的结构:①主题结构系统;②图标结构系统;③作业结构系统:理解-操练-应用- 创新
意义:可学性(learnability)与可教性(teachability)
2、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
①主题结构系统;②图标结构系统;③作业结构系统:理解-操练-应用- 创新
3、语篇的两大基本要素。
概念要素;技能要素
4、课型与课时的关系。
课型是指课的类型,它是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
课时就是连续教学的时间单位,1课时就是一堂课所占用的时间。
①课型是抽象的、课时是具体的
②课型包含课时(一个课型通常由一个课时来完成,但是实际操作中可能不止一个课时)
③课型是单元教学的结构,而课时是课型内涵的表达
5、单元教材编制的基本思想与意义。
综合语言的运用
6、课型教学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7、课时教学的基本步骤。
(三)问题与思考
1、课时教学应该分为几个步骤,并作说明。
①presentation语言呈现
这一步骤是静态的,主要是通过导入逐渐呈现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②practice 语言操练
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活动来达到目标的,让学生通过机械训练逐渐过渡到有意义训练
③application 语言应用
这一步骤其实是语言体验的过程,通过语言的使用、体验,最终达到巩固的目的这三个步骤是层层递进、缺一不可的。
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提升的过程,通过呈现知识形态、操练形成语言技能,最终达到一个较高层面的发展,即技能发展。
2、高中英语单元教学分为四个课型。
每个课型主要涉及那些教学思想与方法。
每个课型对单元教学的形成都是有机的,每个课型是实现综合语言能力的不断递进过程,通过专项要素训练逐渐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①Warming up: a) 通过听说训练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为语言的技能形成作铺垫
b) 积累语言基本素材(知识铺垫)
c) 情感铺垫
②Reading: a) 承载单元主题的发展,每一个单元是一个意义的系统
b) 阅读是把握意义的过程,主题的具体化是由阅读实现的
c) 每个学生的语言水平、学习动机、个性特点均不同,因此reading是一个个性化过程
d) 语言的符号是没有意义的,而是对符号的操作导致其发生意义
③Learning about language:(主要包括重点词汇和重点语法)
a)深化对词汇、语法的认识从而深化语言能力。
b)语法和词汇不仅是语言的结构,还是语言的功能。
c)对语法的解释是一个超越语言功能的过程
d)语法教学方法:演绎法,归纳法,综合法。
步骤:典例—体验语法规则—操练—语篇应用—形成语法意识
④Using language:
a) 语言的使用性
b) 在使用中体验
c) 在体验中发展
Writing是一个积极的语言行为,实现了有意义训练。
3.为什么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与“四会能力”同样重要?
①英语是在汉语背景下学习的,学习者的语言是一种过程与状态
②学习者以汉语的经验去学习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是一种中介语(interlanguage)
③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所以在汉语背景下翻译非常重要
④通过英语学习了解外国文化,同时更深刻理解本国文化,深化对汉语和英语的理解,从而达到综合能力的提高
4.Learning about language课型在单元教学中具有什么作用?
①是课型单元有机组合的一个课型,是单元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化对语言的了解和知识
②深化对语言的了解与认识、深化对语言的使用与体验
5、英语单元教学中的课型与课时两者具有什么关系?
6、论高中英语教材的语篇概念在教学中如何演绎为技能。
(举例说明)
语篇概念有其基本概念,指的是每篇文章的内涵,即主题内容,是一个意义系统。
在教学过程,即知识的直接传递过程中,逐渐把文章的内涵和内容授予学生。
而演绎是一个转化生成的过程。
首先,文本是相同的,而因为个人的理解不同,在思想上形成了不同的意义范畴。
其次,在此基础上实施具体步骤,即语言的操练,从而达到思想到行为的转化。
再次,通过不断地语言应用和语言体验,形成稳定的语言技能,最终达到从思想到技能的转化。
语篇概念-活动-操练-体验-技能
7、论高中英语教材的教学意义建构。
①教材的理解
通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达到自身意义的建构,这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过程,教师赋予教材意义。
②教材转化为教学
这是一个心理操作过程,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语言操练、语言体验、语言应用等过程,使学生达到个性化理解,建立个别意义。
③教学转为学生行为
教师的教学过程给学生期待,是一个分享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个性化理解,从而达到教学意义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