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有理数》教案4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4近似数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4近似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中的2.14节主要介绍了近似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近似数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数值,它与准确数相比,精度较低,但便于计算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以及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求近似数的方法和实际应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知道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似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求近似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以及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近似数的课件,包括实例和练习题目。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案例分析。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近似数的练习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近似数的概念,如“一辆汽车的速度为60km/h,问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米?”让学生思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5分钟)介绍近似数的概念,讲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近似数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近似数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七年级上册第第2章有理数精典教学案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教案
教师:
班级:
2013.9
第一节认识负数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第二节有理数的分类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第三节数轴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下列图形中不是数轴的是()
下面正确的是()
第四节相反数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第五节绝对值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第六节有理数大小的比较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第七节有理数的加法1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3)如果小丽第一秒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运动了
第七节有理数的加法2 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第八节有理数的减法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第九节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第十节有理数的乘法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第十一节有理数的除法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第十二节有理数的乘方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第十三节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
C
由四舍五入取得的近似数,它精确到(
C D、十亿位
第十四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预设课时:3 实际完成课时:。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教案(共30套华东师大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教案(共30套华东师大版)1有理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了解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中抽出数学模型,从数形结合两个侧面理解问题;并能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大胆猜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以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性.重点和难点:有理数的分类方法预习导学:到目前为止,我们学过的数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正整数,如1,2,3,...;零,0;负整数,如-1,-2,-3,...;正分数,如,,4.5;负分数,如-,,-0.3,....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教师问:你所知道的数可以分成哪些种类?你是按照什么划分的?0.1.-0.5.5.32.-150.25等为什么被划为分数?我们学过的小数都是分数吗?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给出新的整数,分数的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给出有理数概念: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整数和零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例1.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整数还是分数?-5.8.8.4.-、0解:8.8.4.0是正数,-5.-是负数,-是分数.例2.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子里:-18,,3.1416,0,XX,,-0.142857,95%正数集负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学生练习:书本P13第1,2题.把有理数 6.4.-9.+10.-0.021.-1.7.-8.5.25.-10按两种标准分类.解:正数:6.4.+10.7.25.负数:-9.-0.021.-1.-8.5.-10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五、布置作业课本P14习题2.1第2,3,4题.1有理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能正确地将有理数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合作,使整数、分数在引入负数后能够达到完善,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分类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标准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新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不同类型的数,现在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你认为是不同类型的5个数.你所知道的数可以分成哪些种类?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划分的?观察黑板上的15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明确概念,探究分类问题1:整数包括什么数?回答:正整数、0、负整数问题2:负数包括什么数?回答:正分数和负分数.有理数的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章 有理数-2.1.2 有理数
2.1.2 有理数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有理数的意义.2.能把给出的有理数按要求分类,知道数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经历相反数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有理数的分类,得到对称美的享受.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分类.(一)复习导入(出示小黑板)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6,211-,3.8,0,-4,-6.2,722,-3.8, 正数集合{}ΛΛ负数集合{}ΛΛ 2.填空:(1)若下降5m 记作-5m ,那么上升8m 记作__________________,不升不降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规定+20表示收入20元,那么-10元表示______________.(3)如果由A 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在A 地不动记作__________________.引入新课:类似1,2,3,4……这样的数既是小学学过的整数,又是上节课所学的正数,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数命名为正整数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分类命名,然后给一个统一的名称.(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 对数的名称分类师:你能仿照上面的方法大胆尝试给下列各组数命名吗?学生活动:思考后与同伴交流,出代表回答.1,2,3,4……叫做正整数;-1,-2,-3,-4……叫做负整数.0叫做零.218,32+,2.5+(即515+)……叫做正分数; 214-,76,5.3-(即313-)……叫做负分数; 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即→⎧⎨→⎩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有理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备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看作是分数.)(出示小黑板)(1)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2)-5是整数吗?是负数吗?是有理数吗?(3)自然数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学生活动:鼓励学生抢答,学生互评.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注意:有时为了研究的需要,整数也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这时分数包括整数,本章中的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2.有理数的分类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方法也常常不同,常用的有以下两种:(1)先把有理数按“整”和“分”来分类,再把每类按“正”与“负”来分类,如下表:(2)先把有理数按“正”和“负”来分类,再把每类按“整”和“分”来分类学生活动:让学生类比第一种方法动手设计第二种分类方法.对表现好的给予鼓励(一)必做题:课本习题2.1 2、3、4.(二)思考题: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中3.14,-5,0,312,89, -2.67,431-,π,+1001,101 有理数集合{}ΛΛ 非负有理数集合{}ΛΛ 负有理数集合{}ΛΛ非负整数集合 …。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教案设计
第2章 有理数 2.1 有理数 2.1.1 正数和负数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 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重点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难点体会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创设情境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如:0,1,2,3,…,14,23.2.下面的温度怎样表示?二、探究新知1.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量:如: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温度是零上10 ℃和零下5 ℃;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像这样的日常生活中描述温度的零上多少摄氏度和________________,水位的升高和________________,现金的收入和________________,商品的买进和________________等类似的数量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称之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问题:你能再举几个其他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3.定义: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的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 ℃表示为10 ℃,零下5 ℃表示为-5 ℃. (1)正数小学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5.5等,都是________.为了加以强调,________前可加上“+”(读作“正”)号,但一般省略不写.如5可以写成+5,+5和5是一样的.(2)负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读作“负”)号的数是________.“-”号不能省略,如:-5,-0.36.(3)0既不是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0不再仅仅表示“没有”,也是正、负数的分界点).三、练习巩固1.(1)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6米记作________;(2)获利200元记作+200元,那么亏损100元记作________;(3)前进10步记作________,那么后退5步记作________;(4)上升10米记作+10米,那么-5米表示________;(5)向东记为正,则-12米的意思是________;(6)海面下-200米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2.如果规定一个只能上下移动的物体向上移动为正,那么:(1)物体移动-3 m表示什么意义?(2)物体移动5 m表示什么意义?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入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作业教材第11页练习第3,4题.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负数的产生是高于生活的实际需要,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引导学生理解0的含义,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1.2 有理数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一、创设情境1.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又知道了现在的数包括了负数,下面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任意写出3个数(同时请3个同学在黑板上写出).问题1:观察黑板上的9个数,并给它们进行分类.2.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分类的情况.二、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对写出的数字进行分类,鼓励学生自己概括,最后归纳出我们已经学过的5类不同的数,它们分别是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2.总结得出“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3.试一试:按照以上的分类,你能做出一张有理数的分类表吗?你能做出以上有理数的分类是以什么为标准的吗?(是按照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4.教师板书总结分类一: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分类二: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5.有关集合的简单知识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地,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所有正整数与零组成的数集叫做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如此等等.三、练习巩固例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数集:-18,227,3.1416,0,2017,-35,-0.142857,95%.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有理数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哪几类? 作业教材习题2.1.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思维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课前预期的设计有既定的目标,这是必要的,也是要充分考虑的.但怎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顺应学生的思维,把握学生生成的一些问题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有赖于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机智的驾驭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随时提醒自己,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表情、关注学生的思维.2.2数轴2.2.1数轴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2.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一、创设情境1.请大家看,这是一支温度计(展示温度计图片),它的用途大家是知道的,但是你会读温度计吗?请同学们读出此时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这样看来,液面所在的刻度就表示此时的温度,这说明温度计上的刻度与一些有理数建立了对应的关系,也就是说温度计上的每一个刻度都表示一个有理数.2.在一条东西方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 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 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二、探究新知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规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观察温度计,从温度计上发现:刻度有正有负也有0.结合有理数包含正数、零和负数的特点,类比一条直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成为数轴,于是:因为有零,就必须在直线上取一点,用这个点表示零.(如图1)我们把这个点叫做原点,用大写字母O表示,由温度计的刻度规律可知:原点的一侧表示正数,另一侧表示负数.因而我们就规定原点的其中一侧为正方向,那么另一侧就为负方向.习惯上,当直线水平放置时,原点右方为正方向,原点的左方为负方向,正方向的一侧我们用箭头表示.(如图2)现在同学们来猜想一下,正有理数应该在图2的哪一个区域?负有理数呢?知道正数在原点的右边,那么我们用多长来表示+1呢?怎么办?我们需要规定一个单位长度.(如图3)一旦表示1的点确定了,表示其他的有理数就好确定了.我想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其他有理数点的确定.(利用成倍的关系)2.这样能用来表示全体有理数的图形我们就找到了,我们把这种图形叫做数轴.现在我请同学们归纳一下数轴有哪几个特点?(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于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归纳数轴的规范画法:(1)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2)刻度要在直线上,且是细短线;数字在下,字母在上.3.动手操作、感受数轴的画法、巩固对数轴的认识.教师活动设计:现在每一位同学都画一个数轴,根据你所画的数轴提出你的问题.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画数轴,在画的过程中可能有诸多问题,比如:数轴一定是水平放置的吗?原点一定在最中间吗?单位长度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长度?数轴可以画为射线吗?然后学生进行交流,得到数轴规范的画法.三、练习巩固1.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2.画出一个单位长度是1厘米的数轴,并用刻度尺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1.5, 0, 2, -2, 2.5.3.如图:写出数轴上的点A,B,C,D,E,F表示的有理数.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2.在数轴上,正数和负数分别是怎样排列的?作业教材第16页习题第2,3,4题.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由温度计的具体形象,引出数轴的概念,总结归纳出数轴的三要素和数轴上数字的排列规律.要求学生学会画出数轴,学会在数轴上表示出有理数,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2.2.2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1.通过观察数轴上点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初步认识图形和数量的对应关系.重点负数和零的大小比较.难点如何启发学生自己得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认识其合理性.一、创设情境在小学,我们已知学会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那么,引进负数后,怎样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呢?例如:1与-2哪个大?-1与0哪个大?-3与-4哪个大?二、探究新知1.探寻规律(教材P17探索)(1)请任意写出两个正数,在下面的数轴上画出表示它们的点.你所写的两个数是________>________,观察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点,我们可以发现,较大的数的对应点在较小的数的对应点的________边.(2)生活中,同学们能判断两个气温的高低吗?①某日哈尔滨的气温为-9 ℃,泉州的气温为12 ℃,该日________的气温较高;②把温度计如下图横放,我们可以发现,________的气温会显示在右边.2.总结规律(教材P17概括)规律1:把温度计横过来放,就像一条数轴,类似于气温的高低,我们可以知道,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________左边的数.规律2:从数轴上可以发现,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________,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的________,所以,我们说:正数都________零,负数都________零,正数都比负数________.3.用“>”、“<”或“=”填空:1________-2;-1________0;-3________-4.三、练习巩固1.判断下列各数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把它们写出来.(1)最小的正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最小的负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最大的正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最小的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的是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a<0B.a>1C.b>-1 D.b<-1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1.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大小是怎样排列的? 2.怎样利用数轴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作业教材第19页习题2.2第5,6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结合有理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发现正数、零和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确定了正数、零和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并能通过数轴来比较任意两个非确定数的大小,尤其是要注意掌握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3 相反数1.使学生理解相反数的意义;2.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的一致性. 难点多重符号的化简.一、创设情境画一个数轴,并在画出的数轴上,找出表示+5,-5;312,-312;113,-113各数的点来,并标上字母.二、探究新知1.(1)观察+5与-5,312与-312,113与-113,发现这三对数有什么特点?这三对点,各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引导学生回答:符号不同,一正一负;数字相同.(2)总结归纳: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互为相反数,如+5与-5互为相反数,312与-312互为相反数等等.也可以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相反数,如113是-113的相反数或-113是113的相反数.2.(1)观察+5与-5,312与-312,113与-113,这三对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2)总结归纳:这样我们也可以说,在数轴上的原点两旁,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这个概念很重要,它帮助我们直观地看出相反数的意义,称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3.强调:零的相反数是零. 这是因为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这是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唯一的数.4.(1)思考:在学习有理数时我们就指出字母可以表示一切有理数,那么数a 的相反数如何表示?(2)引导学生观察,并自己得出结论:数a 的相反数是-a ,即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一个负号就是它的相反数.例如: ①当a =7时,-a =-7,7的相反数是-7; ②当a =-5时,-a =-(-5),读作“-5的相反数”,-5的相反数是5,因此,-(-5)=5;③当a =0时,-a =-0,0的相反数是0,因此,-0=0.(3)观察:-a =-(-5)表示-5的相反数,那么-(-8),-(+4),-(-15)各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回答:-(-8)表示-8的相反数;-(+4)表示+4的相反数; (4)你能自己总结出简化符号的规律吗? 括号外的符号与括号内的符号同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正数;括号内、外的符号异号,则简化符号后的数是负数.(可适当表示有三个符号的数)-(-15)表示-15的相反数.三、练习巩固1.填空:(1)+1.3的相反数是________; (2)-3的相反数是________; (3)________的相反数是-1.7; (4)________的相反数是35;(5)-(+4)是________的相反数; (6)-(-7)是________的相反数. 2.简化下列各数的符号:-(+8),+(-9),-(-6),-(+7),+(+5).3.下列两对数中,哪对是相等的数?哪对互为相反数? -(-8)与+(-8);-(+8)与+(-8).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1.什么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3.怎样化简多重符号? 作业教材第21页练习第1,2,3题.由于本节课内容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多给学生以观察思考的时间,及时进行总结和归纳,及时巩固,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概念,同时,要充分利用数轴的形象性特征,让学生直观理解相反数的概念.2.4绝对值1.通过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引出有理数的绝对值的概念.2.明确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和几何意义;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会在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条件下求这个数.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则来自于实际生活,渗透数形结合和分类的思想.重点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难点绝对值在数轴上的意义问题.一、创设情境在一节体育课中,老师组织了一次游戏.如图所示,四位同学站在圆上,比赛谁最先到达圆的中心.提问:1.四位同学到达中心的距离相等吗?2.他们的方向会影响距离的长度吗?结论:与方向无关,距离相等.二、探索新知1.找一找数轴上表示1与-1的点,3与-3的点,观察它们到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结论:1与-1到原点的距离相等,3与-3到原点的距离相等.2.概念讲解在数轴上表示-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6,表示数10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100,我们称-6的绝对值是6,100的绝对值是100,也就是说,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3.观察思考:通过求上面数的绝对值,观察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又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分类讨论,归纳出数a的绝对值的一般规律.4.总结归纳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零的绝对值是零;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三、练习巩固1.写出下列各数的绝对值:6,-8,-3.9,100,π-5.2.|x|=7,则x=________;|-x|=7,则x=________.3.如果a>3,则|a-3|=________,|3-a|=________.4.若|a-2|=0,则a=________;若|b-4|=0,则b=________.5.计算:(1)|8|+|-8|-|-3|;(2)|-6.5|-|-5.5|.6.给出下列说法: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④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一定相等.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其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方面考虑.从几何方面看,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它具有非负性;从代数方面看,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注意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作业教材第24页练习第1,2,3题.绝对值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具有非负性,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从几何与代数的角度阐述绝对值的概念,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理解是教学中的难点.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2.利用各种方法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体验:通过化归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与旧知识建立联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解决新的数学问题,养成全面分析的习惯;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体验教学活动的探索性与创造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重点运用法则,借助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难点利用绝对值概念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一、创设情境1.我们怎样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呢?2.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呢?例如-2与-5哪个较大呢?用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来比较,就是画出数轴,在数轴上标上-2与-5两个点,因为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所以-5<-2.但如果不用画数轴,我们就可以知道-2与-5哪个较大呢?这个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上的内容.二、探究新知1.正数与负数、正数与0的大小关系是怎样?2.在数轴上表示出-3,-5与-1.3的点,比较它们的大小.3.思考:它们的大小与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能总结出比较两个负数的方法吗?4.小结: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利用法则,怎样比较-2与-5的大小?分二步:①先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并比较大小.|-2|=2,|-5|=5,且5>2;②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得出结论:-2>-5.因此得出步骤:①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三、练习巩固1.大于-4的负整数的个数是()A.2个B.3个C.4个D.无数个2.冬季某天我国三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分别是-10 ℃,1 ℃,-7 ℃,把它们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10 ℃>-7 ℃>1 ℃B.-7 ℃> -10 ℃>1 ℃C.1 ℃>-7 ℃>-10 ℃D.1 ℃>-10 ℃>-7 ℃3.比较大小:-3________-2.(用“>”“<”或“=”填空)4.写出一个比-1小的数________.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有理数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通过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和认识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法则.2.有理数比较大小关键是两个负数怎样比较大小:(1)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2)比较这两个绝对值的大小;(3)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样,通过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也是一种重要的比较方法.作业教材第27页练习第1,2,3,4题.如何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这对有些学生来讲可能比较难,为什么-2>-5?要讲清楚这一点,利用数轴较直观,从特殊的例子到一般的规律.另外在讲解例题的时候,首先得强调是在两个负数的前提下,再比较绝对值,所以应先看是怎样的两个数进行比较,正数之间的比较我们早已会了,我们也知道正数大于负数.而有时候我们也往往需要对一些数先进行化简再比较,这一点在练习中有很多同学还是没有注意到.2.6有理数的加法2.6.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一、创设情境1.一位学生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2.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不能得到确定的答案,其原因是什么呢?二、探究新知1.全班交流:将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得到以下几种情形.为了把这一问题说得明确些,现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则一共向东走了50米,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东边50米处,写成算式是(+20)+(+30)=+50.这一运算过程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如下图:(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边50米处,写成算式是(-20)+(-30)=-50.(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在数轴上表示如下图:写成算式是(+20)+(-30)=-10.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边10米处.(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同样可结合数轴上表示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东边10米处,写成算式是(-20)+(+30)=+10.小结:后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的正负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2.请同学们再来试一试,把下列算式中的各个加数不妨仍可看作运动的方向和路程,完成下列填空:(+5)+(-3)=();(+4)+(-10)=();(-3)+(+8)=();(-8)+3=().3.你能发现得到的结果与两个加数的正负号及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4.再看两种特殊情形:(5)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20米,写成算式是(-20)+(+20)=();(6)第一次向西走了20米,第二次没有走,写成算式是(-20)+0=().5.从以上(1)~(6)写出的算式中,你能探索总结出一些规律吗?由此可推出如下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正负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正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4)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三、练习巩固1.计算:(1)10+(-4);(2)(+9)+7;(3)(-15)+(-32);(4)(-9)+0;(5)100+(-99);(6)(-0.5)+4.4.2.填空:(1)()+(-3)=-8;(2)()+(-3)=8;(3)(-3)+()=-1;(4)(-3)+()=0.3.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否一定大于每个加数?四、小结与作业小结1.今天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哪位同学来小结一下?2.从上面的练习中,你能总结出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的经验教训吗?3.使学生明确:(1)运算的每一步都要有根据;(2)两数相加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作业教材第31页练习第1,2题.本节课教学从情境入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正数与负数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的运算,一定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2.6.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能熟练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重点合理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难点理解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一、创设情境1.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什么?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要注意什么?2.小学我们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那么,引入负数后,这些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还成立吗?二、探究新知1.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2)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3.归纳总结:有理数的加法仍满足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________不变.表示为:a +b =________.(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____________相加,或者先把____________相加,和不变.表示为:(a +b)+c =a +________.三、练习巩固1.在横线上填写运算律名称.(-193)+(-215)+(+193) =(-193)+(+193)+(-2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3)+(+193)]+(-2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215) =-215.2.算一算:(1)16+(-25)+24+(-35);(2)(-3.48)+5.33+(-9.52)+(-5.33)+(-3.05); (3)(-235)+(-314)+(-325)+(+234)+(-113).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1.加法的运算律有哪些?2.怎样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 (2)几个数相加得整数的可以先相加; (3)同分母的分数可以先相加; (4)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 作业教材习题2.6第2,3,5题.。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1.2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情境导入,例如,通过举例子说明有理数的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计算总价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有理数乘法相关的动画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有理数乘法法则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加深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意运用符号判断和运算规律,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提高。
3.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有理数的乘法与加法、减法、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判断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有理数乘法法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与他人共同交流和探讨问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小组合作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知识共享,提高了学习效果。
4.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能够通过反馈和评价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反思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设计丰富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华师大版数学七上第2章《有理数》word全章教案(无答案)
第2章有理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教材的特点: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
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
3.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工具,尤其要使学生善于借助数轴学习、理解。
4.本章的导图是天气预报图,是引入负数的实际情景。
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导图与导入语,使学生对相反意义的量,对负数有直观的认识。
三、课时安排: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23课时,建议分配如下:§2.1 正数和负数---------------2课时§2.2 数轴-------------------------2课时§2.3 相反数------------------------1课时§2.4 绝对值----------------------1课时§2.5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2.6 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2.7 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2.8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2课时§2.9 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课时§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课时§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1课时复习-----------------------------------2课时四、教学建议①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引入;②整体把握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③处理好笔算与使用计算器的尺度,避免繁、难的笔算。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期第二章《有理数》数学教案整理
教学内容:P16——P18的内容教学目标:1、整理小学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杜春,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34岁.我们的班级是七(3)班,有57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3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6.1%…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问题3:前面带有“一”号的新数我们应怎样命名它呢?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怎样的量呢?(这些问题都必须要求学生理解.教师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看书自学,然后师生交流.这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数和负数的表示.)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与向西,收人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经过上面的讨论交流,学生对为什么要引人负数,对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举出实际生活中类似的例子,以加深对正数和负数概念的理解,并开拓思维.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例子.问题5:你是怎样理解“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的呢?请举例说明.课堂练习:教科书第18页练习课堂小结:围绕下面两点,以师生共同交流的方式进行:1、0由于实际问题中存在着相反意义的量,所以要引人负数,这样数的范围就扩大了;2、正数就是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或在其前面加“+”),负数就是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
七年级数学第2章有理数本章复习教案华东师大版
第2章有理数【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回顾本章内容,以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以便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的联系,使新旧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结与复习加深对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概念的理解,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反思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重点】1。
相关概念、法则、运算律的理解与掌握;2。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的应用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技巧.【教学难点】1.应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
解题技巧的灵活性和解题思路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以框图的形式对本章内容做一个形象的解读,便于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脉络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对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形象的把握.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章的主要内容,采用独立思考与同伴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归纳.1。
为什么要引入负数?举出实例说明正数和负数在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个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向东5米与向西5米,零上2℃与零下2℃,收入100元与支出100元,低于海平面150米与高出海平面800米……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量,负数表示和它相反意义的量,这样既简单又明白.例如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表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低于海平面155m.2。
数的范围从正整数、零和正分数扩充到有理数后,增加了哪些数?减法中哪些原来不能进行的运算可以进行了?增加了负整数、负分数,解决了原来“小数不能减去大数"的问题,现在任何有理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3.怎样用数轴表示有理数?数轴与普通直线有什么不同?怎样用数轴解释绝对值和相反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这一点,以后我们将要学习.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是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也称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4.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较左边的点比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小;二是用绝对值,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5。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关键章节。
本章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定义、分类、运算、大小比较等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实数、代数式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有理数的定义和运算规则理解不透彻,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对比和实际操作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定义,掌握有理数的分类。
2.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包括加、减、乘、除、乘方等。
3.学会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4.能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
2.有理数的运算规则。
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运用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和多媒体素材。
2.准备纸质教学资料和练习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4.准备相关教具和实物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际情境,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例如,描述一段距离、计算物品价格等,让学生感受到有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有理数的定义、分类和运算规则。
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有理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来展示有理数的分类和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练习。
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教案
第二章有理数第一课时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1、明白生活中存在着无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举例说明;2、能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和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
重点:通过列举现实世界中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来引进正数和负数,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难点:对负数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向:本节课是一个从小学过渡的知识点,主要是要抓紧在数范围上扩充,对引进“负数”这一概念的必要性及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拆析:1、回顾小学中有关数的范围及数的分类,指出小学中的“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如:0,1,2,3,…,31,512 2、能让学生举例出更多的有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能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对立面。
如: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温度是零上10°C 和零下5°C ;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上面所列举的表示相反意义量,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如用原来所学过的数很难区分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的,用过去学过的数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一个“—”号来表示。
如:在表示温度时,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即零上10°C表示为10°C,零下5°C表示为-5°C概括:我们把这一种新数,叫做负数,如:-3,-45,…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叫做正数,如:1,2.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例: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1,0,-11,+123,…1,2.3,-5.5,68,-3三、阶梯训练:1,2,3,4四、知识小结: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中,应能从数的角度来区分小学与初中的异同点,通过运用发现相反意义量,能理解引进“负数”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五、作业巩固:第二课时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及对一个有理数进行分类判别;2、在数的分类中,应加强对负数的理解及对零在数分类中的特殊意义的理解。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2章有理数2.1有理数教案
2.1 有理数【课程分析】要求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列举出周围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但不必用形式的定义来表述什么叫做负数.引进负数后,对已有的各种数进行概括,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要求学生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小学学习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正负数也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在学习负数之前,学生已在小学学习了非负有理数,了解了非负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及其运算,为学习负数有理数奠定了基础,负数概念是通过具体实例建立的,需要学生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理数的分类,需要学生根据有理数的特征及其系统分类,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非负数的概念及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本节的难点是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教法分析】数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学过的数学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比如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收入300元和支出280元,增加12%和减少10%等,怎样用数学符号来分别表示它们?如果用小学学过的数,显然是不够了,因此负数的概念由此引入而建立,由此突破重点.对于难点的突破,要把课本上的实例通过语言或画图进行直观形象地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找出具有相反意义这一特征,最后抽象出用“+”“-”号分别表示它们,从而突破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学法分析】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实例非常多,学生列举实例的前提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些实例的共同特点,对有理数的分类,同样要引导学生先去观察、概括、对比、交流、讨论,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由于这节课是让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例子,并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在实际背景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还有让学生自己总结已经学过的数,尝试进行分析,通过交流、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得到有理数的分类,所以独立思考,自主互助学习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2.1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由相反意义的量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正、负数的意义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演示多媒体课件,观察你熟悉和不熟悉的数,引入新课.学生活动:观察,说出熟悉和不熟悉的数.分析气温有零上和零下之分,海拔有高于海平面和低于海平面之分.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入手,感受有必要引入一种新数.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使学生感受到负数就在我们身边.二、新知探究1.相反意义的量课件演示教材中举出的3个例子,说出各数表示的意义.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得到“收入和支出、买进与卖出”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设计意图: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正数和负数提示这样的量都可用一种新数表示.讲解以上课件中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几个例题,让学生用正、负数表示.学生活动:明确今天所学知识,获得正、负数的定义;记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后注意对他们的肯定.设计意图:教学内容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3.巩固练习教材第11页练习第1、2题.运用新知识回答问题.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练习,不明确的可小组内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巩固本节所学的知识点.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学生活动: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方法等.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四、课堂作业教材第11页练习第3、4题.【板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新知探究1.相反意义的量;2.正数和负数;3.巩固练习.三、课堂小结四、课堂作业2.1 有理数(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将有理数正确分类.过程与方法感受有理数的广泛应用,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字信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教学过程】活动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引入,复习旧知识,让学生感受数的分类方法.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将数的范围扩大了,那么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学生回答即可,教师在黑板上写.师:我们将这三位同学所说的数做一下分类.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该为哪两类?学生讨论交流.活动2:明确概念,探究分类设计意图:通过对有理数的分类,让学生感受分类思想、体验数的分类方法.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师: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还可以怎样分类?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标准:数的形式.还可以分类为:说明:以上分类在师生共同归纳得出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理解记忆,可在小组内检查过关.活动3:练习巩固设计意图:通过对数的分类的体验,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感受分类的原则. 教师出示问题:1.任意写出三个数,标出每个数的所属类型,同桌交流验证.2.把下列各数填入它所属于的集合圈内:-18,,3.141 61,0,200,1,-,-0.142 857,95%.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完成题目解答,加深学生对各类数的认识,能准确地识别出每个数的特征.每名同学都参照前一名学生所写的,尽量写不同类型的,最后由下一个同学补充.活动4:课堂小结1.学生小组内交流本堂课的学习收获、感受.2.每一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发言,前面同学总结过的内容尽量不要重复.3.教师点评.活动5:课堂作业教材第13页练习.【板书设计】活动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活动2:明确概念,探究分类有理数有理数活动3:练习巩固活动4:课堂小结活动5:课堂作业【备课资料】负数的出现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了解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那时候还没有纸,计算时用一些小竹棍摆出各种数字,这些小竹棍叫做“算筹”.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比如在记账时会有余有亏;在计算粮仓存粮数时,有进粮食,出粮食,为了方便,就考虑用具有相反意义的数——正负数来记它们.把余钱记为正,亏钱记为负,进粮食记为正,出粮食记为负等等.我国三国时期魏国学者刘徽,在建立正负数方面有重大贡献.刘徽首先给出了正负数的定义.他说:“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义各之.”意思是说,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正数和负数来区分它们.刘徽第一次给出了区分正负数的方法,他说:“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意思是说:用红色的小竹棍摆出的数表示正数,黑色的小竹棍摆出的数来表示负数,也可以用斜摆的小竹棍来表示负数,用正摆的小竹棍表示正数.用不同颜色的数来表示正负数的习惯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一般用红色数表示亏钱,表示负数;报纸上有时登载某某国家经济出现“赤字”,表示这个国家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上亏了钱.。
华师大版数学七上第2章有理数word全章教案
第2章有理数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能用有理数表示。
2.能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3.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4.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5.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和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乘方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6.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简单运算。
7.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8.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9.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有关概念,能对较大的数字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教材的特点: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2.本章教材注重使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的运算技能。
同时引进了计算器来完成一些有理数的运算。
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地把握。
3.数轴是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及运算的重要工具,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好这个工具,尤其要使学生善于借助数轴学习、理解。
4.本章的导图是天气预报图,是引入负数的实际情景。
应该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利用导图及导入语,使学生对相反意义的量,对负数有直观的认识。
三、课时安排: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23课时,建议分配如下:§2.1正数和负数---------------2课时§2.2数轴-------------------------2课时§2.3相反数------------------------1课时§2.4绝对值----------------------1课时§2.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课时§2.6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2.7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2.8 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2课时§2.9 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2.10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时§2.12科学记数法------------------1课时§2.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课时§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1课时§2.15用计算器进行数的简单运算-----1课时复习-----------------------------------2课时四、教学建议①整体把握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引入;②整体把握基本运算能力的培养;③处理好笔算及使用计算器的尺度,避免繁、难的笔算。
七年级数学上册 有理数有理数有理数 教案华东师大版
作业
板 书 设 计
教
1、教科书 习题 1.2 第 1 题;2、配套练习相关题目。
一、 二、 三、
复习提高 讲授新课 补充例题
四、 五、
巩固练习 课时小结
组长查阅
6
学 反 思
7
分成哪些种类?•你是按照什么划分的?
二、讲授新课
“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那么一定是负数”,这句话 教师提问,
不对,因为也可能是零.从这里可知我们所学的数可以分 学生思考、
为正数、负数、零三类.另外如果按整数、分数来分类, 举手回答
我们学过的数有:
正整数:如 1,2,3,…;
零:0;
负整数:如-1,-2,-3,…;
学
因为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所以有理数可分为整数 题。
和分数两大类,那么整数又包括哪些数呢?分数呢?
以上是按整数和分数来划分的,也可以按性质(正数、 过
负数)分,请你试一试.
程
正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
有理数 零
与老师共同
设
负有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解决例题
计 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标准不 同,所以结果也不同,需
化为分数为-150 1 ,5.32 化为分数为 5 32 ,我们已学过
4
100
学生思考、 对数进行分 类,并回答 老师的提问
的小数 都是分数,循环小数也能化为分数.
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
集合,所有分数组成分数集合……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 小组内交流
7
53
人见解,学
生踊跃发言
…
…
…
正数集合 合
负数集合
有理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有理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表达方法;2.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规则,能够熟练运用;4.能够解决与有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有理数的定义及表达方法;2.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3.有理数的加减法规则。
三、教学难点1.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用;2.有理数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定义及表达方法1.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指能够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分母不为零)的数,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因为有理数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所以它们也被称为有理分数。
1.2 有理数的表达方法有理数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它们的大小与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有关系。
正数在数轴右侧,负数在数轴左侧,零在数轴的原点。
2.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1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原则(1)两个有理数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们表示的点在数轴上重合;(2)两个正有理数比较大小,就是比较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3)两个负有理数比较大小,就是比较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位置越右,数值越大;(4)正数与负数比较大小,负数较大;(5)零与任何一个有理数比较,都比这个有理数小。
2.2 有理数的绝对值大小比较绝对值是一个数到0的距离,因此比大小时需要先求出绝对值再比较。
两个具体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别把它们转化成绝对值大小的比较。
3. 有理数的加减法规则3.1 有理数的加法(1)同号相加,异号相减;(2)加减法的运算结果的符号由被减数或被加数的绝对值更大的那个数的符号决定;(3)加减数的绝对值相等时,运算结果一定为0。
3.2 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减法就是加上它的相反数。
4. 有理数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日常生活中,有理数是经常出现的概念。
例如:财务管理、人口统计分析等都与有理数有关。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问题进行举例,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2.1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c. -3的5次方
d. 0的5次方
(2)判断以下各式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a. 2的3次方=6
b. -2的3次方=4
c. 0的任何次方=0
5.小组讨论与分享
现在,请同学们分成小组,互相讨论一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分享解题心得。我在旁边观察,必要时给予指导。
6.总结与拓展
4.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表达能力,提高数学探究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计算法则及运用。
难点:负数乘方和零指数幂的理解与运用。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面积的平方、立方的体积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乘方的概念。
2.利用数轴和图形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负数乘方和零指数幂的含义,加深学生理解。
接下来,我们进行一下拓展思考:有理数的乘方和乘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之间能否相互转化?
答案是:有理数的乘方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比如,2的3次方可以表示为2×2×2,这就是乘法运算。同样,乘法运算也可以转化为乘方,比如2×2可以表示为2的2次方。
7.课后作业
今天的课后作业是:
(1)完成课本第34页的练习题1、2、3。
在作业布置方面,我觉得练习题的难度适中,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但是,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仍然会出现一些基础性的错误,这提示我在下一节课的开始时,需要花一些时间对作业中的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此外,板书设计上,我尝试使用了不同的颜色和图形来突出重点,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式确实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抓住课堂的重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优化板书设计,使其更加清晰、有趣。
解:0的3次方表示3个0相乘,即0×0×0=0。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4近似数
近似数教学目标:【基本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由给出的近似数,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2.给一个数,能熟练地按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教学重点】近似数、精确度等概念和给一个数能按照精确到哪一位或保留几个有效数字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数.【教学难点】按要求取一个数字的近似数.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问题(1)统计班上喜欢看球赛的同学?(2)量一量课本的宽度.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统计的人数是一个实际完全符合的数,是准确数;如果量得课本的宽度是18.4cm,是一个与实际宽度非常接近的数,称之为近似数.【教学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确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概念,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2.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在小学里我们计算圆的面积S=πR2,π一般取多少?这是一个精确的数吗?小数位数太多,不便于计算,常常保留两位小数,由“四舍五入”取π≈,这就是“近似数”,小学里在小数计算中经常把最后答案取近似数.【教学说明】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进一步渗透为什么需要近似数以及如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要用近似数.使用近似数就有一个近似程度的问题,也就是精确度的问题.我们都知道,π=…,我们对这个数取近似数:如果结果只取整数,那么按四舍五入的法则应为3,就叫做精确到个位;如果结果取1位小数,则应为,就叫做精确到十分位(或叫精确到;如果结果取2位小数,则应为,就叫做精确到百分位(或叫精确到……概括: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教学说明】让学生按照要求取近似数,教师适时总结精确度的规律,在总结时,一定要紧紧结合上面的实际例子来进行,这样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三、示例讲解,巩固提高例1 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各有哪几个有效数字?(1);(2);(3)万.解:(1)精确到十分位(精确到,共有4个有效数字1、3、2、4;(2)精确到万分位(精确到,共有3个有效数字5、7、2;(3)万精确到百位,共有3个有效数字2、4、0.注意:由于万的单位是万,所以不能说它精确到百分位.【教学说明】让学生尝试说明,对于(3),学生可能会存在一些争论,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争论,在争论中找到正确的结果,使学生印象更深刻,教师适时总结,看精确到哪一位,要看最后一个数字的实际位数.例2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把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精确到千分位);(2) (精确到个位);(3) (精确到;(4)130542 (精确到千位).解:(1) ≈;(2) ≈65;(3) ≈;(4)130 542 ≈×105.注意:(1)例2 的(3)中,由四舍五入得来的与的精确度不同,不能随便把后面的0去掉;(2)例2 的(4)中,如果把结果写成131 000,会误认为是精确到个位得到的近似数,所以我们用科学记数法,把结果写成×105,就确切的表示精确到千位;(3)有一些量,我们或者很难测出它的准确值,或者没有必要算得它的准确值,这时通过粗略的估算就能得到所要的近似数,有时近似数也并不总是按“四舍五入”法得到的.【教学说明】学生尝试自主完成,教师重点讲解(4),要讲清楚为什么要写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如果把结果写成131000,会误认为是精确到个位得到的近似数,所以我们用科学记数法,把结果写成×105,就确切的表示精确到千位.紧接着教师举出实际例子说明有时近似数也并不总是按“四舍五入”法得到的,介绍“进一法”和“去尾法”.四、练习反馈,巩固提高1.用四舍五入法,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 0 82 (精确到千分位);(2) (精确到个位);(3) (精确到;(4) 30542 (精确到百位).2.近似数所表示的精确值a的取值范围()<2. 605<a≤<a≤3.某校学生320人外出参观,已有65名学生坐校车出发,还需要几辆54座的大巴()辆辆辆辆4.做一个零件需要整材料钢精6厘米,现有15厘米的钢精10根,一共可做零件多少个()个个个个【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对第3题的理解,教师可多举几个例子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答案】1.(1) 82≈(2)≈65 (3) 6≈(4)30 542≈×104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2)有一些量,我们或者很难测出它的准确值,或者没有必要算它的准确值,这时通过粗略的估算就能得到所要的近似数,有时近似数也并不总是按“四舍五入”法得到的,可以用“进一法”或“去尾法”;(3)对一个大于10的数取近似数时,有的要先写成科学记数法记数,再取近似数.【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知识形成系统.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教材分析与建议
七年级第二章(有理数)教材分析与建议一、设计思路: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进负数,然后使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2.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有理数的运算.通过归纳学生总结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为了避免因为小数、分数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重点,以整数运算的学习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运算.利用有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3.探索计算器的使用,利用计算器解决复杂数据的实际问题,通过归纳、猜测、描述、验证、计算、尝试、交流来探索数学规律。
4.注重使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二、本章特点: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探索数量关系,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注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取、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与传统教材相比,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运算,较复杂的运算使用计算器。
主要特点:1、每节内容都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例,通过学生熟悉、具体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带着问题去思考、观察、讨论、探索、发现、体会有理数的意义,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与形成过程。
如净胜球数、气温变化等。
各环节提供了大量源于现实生活的素材,营造一种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突出“数学化”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2、每节内容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活动,如: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做一做、猜一猜、试一试、归纳、猜想、推理、计算、交流等。
体现了数学方式上的根本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以生为本,教师起引导、合作、组织的作用。
3、本章教材体现了众多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化归、运算等思想。
注重数学应用培养初步的数感(如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减法、除法转化等)。
4、注意降低了对运算的要求,注重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本运算技能,减少繁难的笔算,对复杂运算,使用计算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有理数的减法【学习目标】1.让学生在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初步掌握并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的能力;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转化思想.【学习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学习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可设成抢答题型)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学法指导:通过对算式的计算,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体会转化和化归思想.行为提示:小数减大数的差一定是负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回顾:(1)-7+__12__=5;(2)__15__+(-3)=12;(3)(-72)+__42__=-30.2.(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约是8844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约为-155米,两处的高度相差多少呢?(2)北京市某天的气温是-3℃~3℃,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解:根据所学知识列式为:(1)__8844-(-155)__;(2)__3-(-3)__.这两个算式我们能算出来吗?可以试一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阅读教材P35~P36,完成下面的内容.刚才我们通过题意列出了两个减法算式:8844-(-155) 、3-(-3),通过观察发现:8844-(-155)=8999,3-(-3)=6,你还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对3-(-3)来说,欲求一个数x,使x与-3的和等于3,即x+(-3)=3,我们可以发现,6与-3的和为3,于是有3-(-3)=6.我们熟悉3+(+3)=6,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再换一些数,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考虑下面的算式: (1)0―(―3)=__3__,0+(+3)=__3__; (2)-1―(―3)=__2__,-1+(+3)=__2__;…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为:a -b =a +(-b ).由此看来,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__加法__运算. 范例:计算:(1)(-3)-(-5);(2)0-7;(3)7.2-(-4.8);(4)(-312)-514.解:(1)原式= (-3)+(+5)=2; (2)原式=0+(-7)= -7; (3)原式=7.2+(+4.8)=12; (4)原式=(-312)+(-514)=-834.注意: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应注意以下两点:(1)“两变一不变”.“两变”:一是指将运算符号由“-”号变为“+”号;二是将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一不变”是指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不能交换;(2)不要把减法运算与异号两数相加相混淆.学法指导:使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时,重点注意“两变一不变”“两变”.知识链接: ||a =⎩⎪⎨⎪⎧a (a >0)0(a =0)-a (a <0)做这一类题应注意: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或少多少,超过多少或降低多少,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等问题时,用减法运算.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能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结合实际问题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仿例:计算:(1)(-17)-(+14);(2)(+32)-(-78);(3)(-1.25)-0.25;(4)(-5.2)-0.解:(1)原式= (-17)+(-14)=-31;(2)原式= (+32)+(+78)=110;(3)原式=(-1.25)+(-0.25)=-1.5;(4)原式=-5.2.x-(-x)等于(C)变例:若x<0,则||A.-x B.0C.-2x D.2x知识模块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应用范例: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进行游戏,每个小组的基本分是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100150-400350-100(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解:(1)第一名为第四组,第二名为第二组:350-150=200(分);(2)第一名为第四组,第五名为第三组:350-(-400)=750(分).仿例:某地一天的最高气温是12℃,最低气温是2℃,则该地这天的温差是(B)A.-10℃ B.10℃ C.-14℃ D.14℃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知识模块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应用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学习目标】1.让学生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2.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适当进行推理训练;3.培养分类与归纳能力,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学习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可设成抢答题型)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学法指导:加法运算律对所有的有理数都成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论或规律.行为提示:让学生感受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符号语言的简洁性.学法指导:若使此题计算简便,可以先利用加法的结合律,将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叙述有理数加法的法则.2.计算:(1)(-10)+(-8)=__-18__;(2)(-6)+(+6)=__0__;(3)(-37)+0=__-37__; (4)(-843)+(-557)=__-1400__;(5)(-25)+(+15)=-15; (6)(+112)+(-216)=__-23__.3.在小学里我们学过加法的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__、加法的结合律.引入负数后,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呢?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有理数加法运算律阅读教材P32~P33,完成下面的内容.1.探究有理数加法交换律探究计算:30+(-20),(-20)+30,两次所得的结果相同吗?再换几个加数试一试,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探究有理数加法结合律探究 计算[8+(-5)]+(-4),8+[(-5)+(-4)],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再换几个加数试一试,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归纳:(1)有理数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 =b +a.(2)有理数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c =a +(b +c).范例:在23+(-2.5)+3.5+(-23)=[23+(-23)]+[(-2.5)+3.5]中运用了( C )A .加法的交换律B .加法的结合律C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D .以上都不对仿例:根据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式子中填出相应的数. (1)-4+__(-15)__=(-15)+__(-4)__;(2) (-1.75)+12+(-0.25)=12+[(-1.75)+__(-0.25)];(3)(-2.28)+3.7+(-3.72)+6.3=[(-2.28)+(-3.72)]+[3.7+6.3].做这一类题应注意:多个有理数相加,为了简化计算,可以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先进行下列运算:(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 (2)同分母分数的结合; (3)符号相同的数相结合; (4)能凑成整数的先结合.行为提示:当加数较大或位数较多时,常采用一个居中的数作为标准数,分别用正负数表示其他的数,通过求这些数的和以求得原加数的和,这样做较为简单.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知识模块三展示重点在于结合实际问题有选择地运用加法的运算律.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范例:计算:16+(-25)+24+(-35). 解:16+(-25)+24+(-35)=16+24+(-25)+(-35)(加法交换律) =16+24+[(-25)+ (-35)](加法结合律) =40+(-60)(有理数加法法则) =-20.(有理数加法法则)仿例:计算:(-13)+(-52)+(-23)+(+12)解:原式=(-13)+ (-23)+(-52)+(+12)=[(-13)+ (-23)]+[(-52)+(+12)]=(-1)+(-2)=-3.知识模块三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实际应用范例:10袋小麦称后记录如下(单位:kg):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则10袋小麦一共重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90kg 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解:规定每袋小麦超过90kg 的千克数记作正数,则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1,1,1.5,-1,1.2,1.3,-1.3,-1.2,1.8,1.1.∴1+1+1.5+(-1)+1.2+1.3+(-1.3)+(-1.2)+ 1.8+1.1 =[1+(-1)]+[1.2+(-1.2)]+[1.3+(-1.3)]+(1+1.5+1.8+1.1) =5.4.∴90×10+5.4=905.4(kg)答:10袋小麦一共重905.4千克,10袋小麦总计超过5.4千克.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知识模块二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实际应用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章有理数课题正数和负数【学习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3.让学生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和概括能力.【学习重点】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学习难点】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可设成抢答题型)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学法指导:做这一类型的题目:对于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都带有任意性.例如:可以规定存入为正也可以规定存入为负.做这一类题应注意:填空时“+”号不能省略,“-”也不能省略.学法指导:“+”号可以省略,“-”号不能省略.带“+”号的数不一定是正数,如:+(-1);带“-”号的数不一定是负数如-(-1).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使其前后意义相反.1.向东走3米和__向西走__3米;2.某地某天最高气温是零上12℃,最低气温是__零下__2℃;3.飞机下降0.6千米和__上升__1千米;4.弹簧伸长2cm和__缩短__3cm.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阅读教材P10,完成下面的内容.1.相反意义的量是成对出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只要意义相反,而不要求数量一定相等.例如:存入100元和支出50元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如果+50米表示向南走50米,那么-40米表示__向北走40米__;向北走-10米表示__向南走10米__.归纳:现实生活中,像这样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运进”和“运出”其意义也是相反的,等等.范例:若把顺时针旋转90°记作+90°,则逆时针旋转10°应记作__-10°__,+30°表示顺时针旋转__30°__,-25°表示逆时针旋转__25°__.仿例:如果水位升高3m 时水位变化记作+3m ,那么水位下降3m 时水位变化记作__-3m__.变例:在跳远测试中,合格的标准是 4.00米,小明跳出了 4.18米,记作__+0.18__米.若小华跳出了 3.96米,则应记作__-0.04__米 .知识模块二 认识正负数阅读教材P 10“概括”和“注意”,完成下面的内容. 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0呢?-10,-0.03,25,-164,0,+2,-314,1.4·,+0.3,-3.14,π.解:正数:25,+2,1.4·,+0.3,π;负数:-10,-0.03,-164,-314,-3.14;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学法指导: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应学会表示;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能够从许多的数中辨认谁是正数、负数、0;知识模块三展示重点在于会读写一个正数、负数或0.2.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药品保存的温度是(20±2)℃,该药品在18~22℃范围内保存才合适.归纳:(1)像-10,-0.03,-164,-314,-3.14这样的数是__负__数,像25,+2,1.4·, +0.3,π这样的数是__正__数.负数有时也可以说成是在正数的前面加上一个“-”号所得的数,“+”号或“-”号我们称之为__性质符号__.(2)0既不是__正__数,也不是__负__数. 范例: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2016,-3.1,12,10.58,-9,+1,-45.6,0,+1100,-2.14,-14.解:正数有:+2016,12,10.58,+1,+1100;负数有:-3.1, -9,-45.6,-2.14,-14.仿例:下列各数:3.2,-12,23,-156,+2.016,-108,10%中,正数有 3.2,23,__+2.016,10%;负数有__-12,__-156,-108__.知识模块三 正数、负数的读法、写法范例:(1)+3读作__正3__;-3读作__负3__; (2)正0.6写作__+0.6__,负13写作__-13__.归纳:正数前面的“+”号读、写都可以省略,而负数前面的“-”号读、写都不能省略.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一 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模块二 认识正负数知识模块三 正数、负数的读法、写法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