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必背文学及文言文常识汇总
![小升初必背文学及文言文常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d1b677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b2.png)
小升初必背文学及文言文常识汇总摘要:一、文学常识1.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2.第一位女诗人:蔡琰(文姬)3.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龙须沟》4.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5.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6.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7.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8.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二、文言文常识1.《三字经》:中国古代一部经典的儿童读物,内容涉及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知识,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小学生必备的文学知识。
2.《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著作,由曹雪芹所著,讲述了清朝末年一个贵族家庭的故事,以及描写清朝社会的繁複变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
3.桑梓:家乡4.桃李:学生5.社稷、轩辕:国家6.南冠:囚犯7.同窗:同学8.烽烟:战争9.巾帼:妇女10.丝竹:音乐1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12.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1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14.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司马迁。
正文:在小升初的阶段,学习和掌握一些文学及文言文常识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必背的文学及文言文常识,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
一、文学常识1.叶圣陶,我国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他的作品给孩子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乐趣。
2.蔡琰(文姬),我国第一位女诗人,她的诗作表现了女性的才情和感情世界。
3.老舍,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作品《龙须沟》描绘了北京胡同生活的画卷。
4.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离骚》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怀。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a5fa824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e.png)
小学升初中古文复习之“字词句篇”一、必考字词(一)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二)其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乐阳子妻》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三)以1.用作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为学》例: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822ac7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c.png)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考试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言文基础知识:如文言文的句式、语法、修辞等。
考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修辞手法,如对偶、押韵、比喻、借代等。
2. 古诗词鉴赏:考生需要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如分析意境、抓住修辞手法、理解词句等,同时还需要了解古诗词的文学常识,如诗人的生平、代表作品等。
3. 古文阅读:考生需要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断句、理解词义、抓住关键词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古文的常见句式和语法结构,如主谓宾、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4. 成语和名言警句:考生需要掌握常用的成语和名言警句,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素养,如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等。
5. 文化常识: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如传统节日、古代礼仪、器物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如数学、医学、天文学等。
以上是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考试的几个方面,考生需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同时,还需要多读、多练、多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和能力。
小升初古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古文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c75a37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6.png)
小升初古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古文知识点总结一、古文词汇1. 动词:多用古代用法,如不分主谓的“惟”,表猛然迸发的意思,如:“忽”, “忘”, “怀”, "念", “怜”, “为”等。
2. 形容词:多形式丰富,用反义关键词表示夸张,如“甚”,“极”,“殊”,“绝”,“悠”,“犹”等。
3. 副词:多为古代用法,如,“将”,“尚”,“尤”,“复”等表示时间、条件、程度等。
4. 量词:多以“有”作为表示量词的符号,如“何有”,“安有”,“敢有”等。
5. 连词:用于连接成分,如“则”,“而”,“乃”,“兮”等。
6. 古代文言助词:如“之”,“乎”,“于”,“于是”,“也”等。
二、古文句式1. 反复句:带有对比含义的句式,如“不闻不问,大庭多怨;一言一笑,处堂成圣”。
2. 并列句:并列分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常表对比、转折、承接等意义。
3. 嵌套句:在句子中嵌入另一个句子,修辞手法丰富,如“太史公曰:……”。
4. 现象描写句:通过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描写,表明作者的感悟。
5. 倒装句:倒装句在古文中出现频繁,用于加强语气和表示反问等。
6. 典故引用句:妙用典故、历史人物或史实来说明问题。
7. 结构紧凑句:如正反对照、因果关系、条件状语从句等。
三、古文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意象来描绘另一事物,增加形象感染力,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借代:将词义扩大到其他事物,引起联想,增加意量,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 对仗:在句子中把相同或相对的内容对立来安排,形成对比关系,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排比:相邻的短语对象对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结构上连贯统一。
5. 夸张:通过夸张手法,强调事物之大、之小、之重、之轻等。
6. 反复:特定的字句在一篇文章里多次出现,确立主题,突显重点。
四、文言文阅读技巧1. 通读全文:通读全文把握大意,了解文章脉络。
2. 段落核心:把握段落的中心思想,分清主次。
解密成都小升初文言文考试重点
![解密成都小升初文言文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097b1f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4.png)
解密成都小升初文言文考试重点根据最近几年成都小升初真题的出题形式来看,文言文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一般会占到10分左右。
对于很多成都小升初的孩子来说文言文是个死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解密成都小升初文言文考试重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必考的题型有以下三种:1、解释加点的字词。
2、翻译某句话或者某两句话。
3、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回答一些与中心相关的问题。
如:?本文的中心是什么??本文的主人公是怎样的一个人??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有时还会掺杂一些其他的题,不过只要你能把上面三个问题正确地解答了,基本上能得到68分了。
读文言文时,用上以下几个蘑法棒,你就会事半功倍:蘑法棒一:必读文中给出的注释。
结合这些注释,再用上意译法,就可以了解本文的大意。
蘑法棒二:直译法翻译句子。
直译法也即一一对应地翻译每个字,然后把它们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特别是遇到一些重难点的字词或者一些常用字词时一定要准确地翻译,否则就得不到分数的。
这些重难点词包括:古今异义词、常见的虚词、通假字、易错的字词等等。
这些重难点的字词有时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猜出其意思。
近五年真题中常见的一些实词:1、遂居于此(于是)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于是)2、又尝同席读书(曾经)解缙尝从游内苑(曾经)3、窃见管神色(偷偷地)4、枭逢鸠(碰到)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e35204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8.png)
《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复习.doc》(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wenyanwen/1379157.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75e13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7.png)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也是小升初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掌握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1. 文言文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字词、句式和常用的文言文表达方式。
例如,学生需要熟悉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语和成语,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修辞手法等。
2. 文言文阅读技巧: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一些阅读技巧来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文章。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通过分析关键词和句子,找到文章的重点和主题等。
3. 文言文词语理解:学生需要学会理解和解释文言文中的生词和专有名词。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上下文推测的方式来理解生词的意思;通过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理解专有名词的含义等。
4. 文言文写作技巧: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来写文言文的作文。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古人的写作风格,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通过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等。
5.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择:学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文言文课文或者文章进行练习和理解;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等。
总之,掌握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小升初考试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完整版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30c4f0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5.png)
小升初文言文复习完整版一、了解文言文基础知识1、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同学们需要掌握常见实词的意思,比如“走”在古文中是“跑”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
2、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用法灵活,常见的虚词有“之”“乎”“者”“也”“而”等。
要理解它们在不同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例如“项为之强”中的“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4、古今异义很多字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思有所不同,比如“妻子”在古代是指妻子和儿女,现在则仅指妻子。
5、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比如“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二、掌握文言文断句方法断句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一步。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断句:1、借助名词和代词名词和代词在句中常作主语或宾语,找出它们可以帮助断句。
2、借助虚词如“夫、盖、若夫、至若”等常用于句首,“也、矣、乎、哉、焉、耳”等常用于句尾。
3、借助对话标志“曰”“云”“言”等词后通常要断开。
4、借助句式排比、对偶、反复等句式整齐,可据此断句。
三、理解文言文文意1、结合注释课本和练习中的文言文通常会有注释,要充分利用这些注释来理解文意。
2、联系上下文有些字词的意思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断。
3、了解背景知识一些文言文涉及到历史、文化等背景知识,了解这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
四、背诵经典文言文背诵是积累文言文知识的有效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篇目,如《论语》中的部分章节、《孟子》中的片段、《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等。
在背诵时,要注意理解文章的意思,这样有助于记忆,而且记得更牢固。
五、多做文言文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可以检验自己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练习题可以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文意理解、断句等多种类型。
小升初文言文梳理汇总
![小升初文言文梳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7b40b7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76.png)
小升初文言文梳理汇总小升初的孩子们和家长们,一提到文言文是不是就感觉脑袋有点大啦?其实呀,文言文并没有那么可怕,咱们一起来好好梳理汇总一下,说不定还能发现其中的乐趣呢!先来说说小学阶段咱们接触过的文言文,像《司马光》这一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就这么短短几句话,把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展现得淋漓尽致。
回想一下,当时咱们学习的时候,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思呀?再比如《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个宋国人想不劳而获,天天守着树桩等兔子,是不是有点傻得可爱?到了初中,文言文的难度可就有所提升啦。
像《论语》十二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里面可蕴含着好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呢。
还有《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句句都饱含着深深的父爱和期望。
咱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不能死记硬背。
得先把字词的意思搞清楚,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弄明白,整个文章的意思也就清晰了。
比如说“之”这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可不一样,有时候是“的”,有时候是“到”,还有时候是取消句子独立性。
我记得我小时候学文言文,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分组表演《郑人买履》。
我们组的小伙伴们可积极了,有人演那个死板的郑人,有人演卖鞋的老板,还有人在旁边旁白。
那个演郑人的同学,一本正经地按照量好的尺码买鞋,怎么都不愿意试试,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通过这样的表演,我们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可深刻多了,到现在都还记得清清楚楚。
还有呀,多读多背也是很重要的。
读得多了,语感就有了,有些句子自然而然就能明白意思。
就像唱歌一样,唱熟了旋律,歌词也就记住了。
总之,小升初这个阶段,对于文言文不用太过紧张。
只要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好,多积累,多思考,文言文就会成为咱们语文学习中的好朋友。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考点全梳理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考点全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e2b664b4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4.png)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考点全梳理(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含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别,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习实词主假如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辨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关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一定同样或邻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常累积,切记所学课文中说明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假如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一样,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 ,应读“ jì”。
2.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累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 ;而此刻已经是一个一般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同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以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
3.正确解说多义词在不一样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状况好多,同一个,在个句子里是一个意,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
文言文要特重并掌握多的状况,是培育文言文能力的重要基。
怎确立它在句子中的意,要依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
如“温故而知新” ,“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令人之” ,“故”意思是特地。
在学,一多象及、,并牢例句。
4.活用。
在古代中,一般是比定的,可是有些在特别状况下会改它的性,起了另一的作用。
种特别的言象叫“ 活用” 。
例( 1)儿乳。
乳,本是“奶” ,里是名作“喂奶”。
例( 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弛,形容作,放下。
四川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
![四川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a219b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a.png)
四川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一、诗词鉴赏1.诗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如诗歌的韵、律、格律等。
2.格律诗的韵部、平仄、入声、押韵等。
3.格律诗的体裁分类,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4.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5.诗词的背景知识,如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
6.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病句修正方法,如主谓宾结构、典型例题。
2.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代礼仪、文化人物等。
3.古代文学常识,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4.古代修辞和修辞手法,如比兴、夸张、排比等。
5.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如首尾呼应、正反照应、描写手法等。
三、现代文阅读1.散文的基本类型和特点,如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运用对比、引用典故等。
3.小说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如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情节推进等。
4.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如爱情、友情、人生哲理等。
5.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成语短语1.常用的成语和短语,如四字成语、六字成语等。
2.成语的应用,如在修辞、表达中的巧妙运用。
五、古诗文背诵1.《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重要古代诗文的背诵。
2.对古代诗文中的典故、修辞手法等进行理解和分析。
六、语法知识1.词语的辨析,如近义词、反义词等。
2.词语的运用,如词义辨析、词语搭配等。
3.句子的基本结构,如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等。
4.句子成分的辨析和分析,如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
5.句子的排比、对仗、独立成分等的分析和理解。
七、写作常识1.写作的基本要素,如标题、开头、结尾等。
2.写作的技巧,如描写、夸张、引用典故等。
3.描述性写作和记叙性写作的方法和要点。
4.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等话题的写作技巧。
5.作文批改的常见问题和改正方法。
成都市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
![成都市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8d50b3240c844768eaee4c.png)
小升初语文常考知识点1、描写学习的词学无止境学而不厌废寝忘食争分夺秒不甘示弱全力以赴真才实学孜孜不倦力争上游好学不倦笨鸟先飞披荆斩棘不学无术闻鸡起舞勤学好问自强不息发愤图强只争朝夕2、描写人物神态的词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昂首挺胸惊慌失措漫不经心垂头丧气没精打采炯炯有神愁眉苦脸大惊失色3、描写描写春节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4、描写景色的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5、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烈日炎炎浮瓜避暑骄阳如火皎阳似火赫赫炎炎炎炎夏日炎阳炙人烈日当空狂风烈日火伞高张吴牛喘月流金铄石五黄六月浮瓜沉李夏日炎炎绿树成荫椅席炙手热不可耐暑气熏蒸赤日炎炎烈日炎炎烈日杲杲烈日中天炎阳似火骄阳似火火日炙人火轮高吐火云如烧海天云蒸夏日可畏夏阳酷暑夏山如碧夏树苍翠夏水汤汤沉李浮瓜赫赫炎炎热气腾腾铄石流金烁石流金流金铁石燋金铁石焦金流石燋金流石吴牛喘月长天当日赤时当空炎天暑月暑气蒸人汗流浃背浑身出汗汗流浃背汗流洽背遍体生津流汗浃背挥汗如雨挥汗成雨汗如雨下汗出如浆汗流如注田地龟裂寸草不生颗粒无收禾苗枯槁禾苗干枯满头大汗赤地千里大汗淋漓旱威为虐野田禾苗半枯焦6.文学常识——作者介绍1、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作者是许慎,这是第一部按部首归类的字典,这种归类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2、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多种重要著作。
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
请问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
3、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
4、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
5、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
6、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78031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b.png)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
小升初常考的文言文题材主要包括古诗词、古文阅读和古代文学常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考点:
1. 古诗词:
-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古文阅读:
- 《背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读书志》: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诗》云:“割席断缁,绝食丧饥。
”《书》曰:“蹈厉之义,简之至也。
”为人臣者,忠信,所以为立身也;为人父者,慈爱,所以为守节也。
《诗》云:“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称父母之年,别乎君子。
君子无众势,今见于斯。
- 《论语》: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 《邹忌讽齐王纳谏》:齐景公吕扈之子也,谋诛高阳侯。
邹忌讽谏以为不可,曰:“天下莫敌期秦也。
”
3. 古代文学常识:
-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主要人物:孙悟空、唐僧、猪
八戒、沙僧等。
-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主要人物:宋江、吴用、李逵、林冲等。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题材的学习和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和文学知识。
小升初文言文梳理汇总
![小升初文言文梳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dc3291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1.png)
小升初文言文梳理汇总小学升入初中,文言文的学习难度会有所提升。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这一变化,我们对小升初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知识进行了梳理汇总。
一、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实词的含义对于读懂文言文至关重要。
1、“之”作助词,可译为“的”,如“水陆草木之花”。
作代词,代指人、事、物等,如“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代指所学的知识。
作动词,如“吾欲之南海”中的“之”意思是“到……去”。
2、“其”作代词,代指人、事、物等,如“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代指他们。
作语气助词,表推测、反问等语气,如“其真无马邪”中的“其”表反问,意为“难道”。
3、“而”表并列关系,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承接关系,如“温故而知新”。
表转折关系,如“人不知而不愠”。
4、“以”作介词,如“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是“用”。
作连词,表目的,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中的“以”意思是“来”。
5、“于”作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地点等,如“于舅家见之”中的“于”意思是“在”。
二、常见的文言文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乃”于是,就,如“乃悟前狼假寐”。
竟然,如“乃不知有汉”。
2、“则”就,如“学而不思则罔”。
却,如“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3、“者”指人、物、事、时间等,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的“者”指……的人。
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如“二者不可得兼”。
4、“乎”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如“为人谋而不忠乎”。
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呀”,如“不亦乐乎”。
5、“也”表判断语气,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表陈述语气,如“夫战,勇气也”。
三、常见的文言文句式1、判断句用“者……也”“……也”“者也”等表示判断,如“陈胜者,阳城人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省略句省略主语,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e0087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4e.png)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掌握好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应对小升初的考试,还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升初文言文的知识世界。
一、常见的文言文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关键。
1、人称代词“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表示“你”;“其”“之”可以代指人、事、物。
2、动词比如“走”在文言文中是“跑”的意思;“去”是“离开”的意思;“游”常表示“游玩”“游历”。
3、名词“日”“月”“山”“水”“花”“鸟”等常见的自然事物,其意思与现代文相近,但也有一些特殊的,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二、常见的文言文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的意义,但它们的用法和作用却不可忽视。
1、“之”可以作代词,代指人、事、物;也可以作助词,如“的”,或者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2、“而”可表示转折,如“然而”;表示顺承,“而后”;表示并列,“而又”等。
3、“以”作介词,有“用”“凭借”“因为”等意思;作连词,表目的,“来”“以致”等。
三、文言文的特殊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者,……也”“……,……也”“……者,……”,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2、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状语后置,“于……”“以……”等结构常后置,如“战于长勺”;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
3、省略句在文言文中,常常会省略主语、宾语、谓语等成分,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理解。
四、文言文的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比如“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原本是“鞭子”,这里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2、动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3、形容词作动词“亲贤臣,远小人”中“亲”“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疏远”。
五、文言文的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成都市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归纳
![成都市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161503d004a1b0717ed5dd2d.png)
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结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填空练习歌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唐·李白日》北宋·王安石《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北宋·苏轼时田园杂兴》南宋·范成大唐·白居易州词》唐·王翰董大》唐·高适塞》唐·王昌龄天门山》唐·李白行》唐·杜牧句》唐·杜甫石灰吟》明·于谦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洞庭》唐·刘禹锡崇《春江晚景》北宋·苏轼西林壁》北宋·苏轼隐汪伦》唐·李白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淘沙》唐·刘禹锡歌子》唐·张志和园不值》唐·叶绍翁唐·刘长卿石》清·郑燮白桥夜泊》唐·张继岛梅》元·王冕明》唐·杜牧食》唐·韩翃日》南宋·朱熹浩然湖上初晴后雨》南宋·苏轼军行》唐·王昌龄州词》唐·王之涣映深竹。
《秋浦歌》李白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州西涧》唐·韦应物衣巷》唐·刘禹锡南春》唐·杜牧枝词》唐·刘禹锡夕》唐·杜牧花卿》唐·杜甫临安邸》宋·林升儿》南宋·陆游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疾清照船瓜洲》宋·王安石收河南河北》唐·杜甫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唐·杜甫亥杂诗》清·龚自珍二、小升初语文知识积累:《西游记》知识点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语文小升初重要知识点梳理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语文小升初重要知识点梳理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f7dd89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9.png)
语文小升初重要知识点梳理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在阅读与理解文言文方面,语文小升初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句子结构、词语解释、典故引用和修辞手法等。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主谓结构和主系表结构。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主干和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
例如,句子“吾闻其言也,未尝陷乎其谮也。
”中,“吾”为主语,“闻”为谓语,“其言也”为宾语,“未尝陷乎其谮也”为状语。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可以理解到说话者听到了别人的话语,但并没有陷入谗言的诋毁之中。
二、词语解释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古词汇和熟语,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解释和理解。
这些词语的意义可能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具备较强的词汇积累和词义辨析能力。
例如,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然、固、其、庶、何等等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
理解这些词语的正确含义,有助于准确把握句子的整体意思。
三、典故引用文言文中常以典故来表达含义,有时直接引用,有时则以隐喻、夸张等手法进行提炼和表达。
对于这些典故的引用和理解,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背景知识。
例如,文言文中常以“白衣渡江”来隐喻某人能力出众,可以克服重重困难。
理解这一典故的背后意义,有助于把握文言文中的比喻和借景生情的修辞手法。
四、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比喻、夸张、借景生情等。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语言之美。
例如,文言文中常使用的夸张手法,如“千古艰难困苦,今日方为荣华富贵。
”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出历经千辛万苦后的荣耀和成功,给人强烈的心理冲击。
综上所述,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需要掌握句子结构、词语解释、典故引用和修辞手法等知识点。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高阅读与理解的能力。
因此,对于语文小升初考试来说,重要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实际阅读中加以运用和巩固。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资料讲解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资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9098e5a514791711cd791738.png)
小升初I文言文知识梳理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7、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 论战》)8、 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之的用法1、 “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而一牧童见之,之代指书画处士笑而然之,之:代词,指牧童说的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2、 “之”作动词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动词“到”9、涕古义:泪。
小升初诗词古文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诗词古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605021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d.png)
小升初诗词古文知识点总结古文知识是小升初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好古文知识不仅能够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考试,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下面将对小升初古文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古文知识。
一、古文基础知识1. 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语言,它的特点是用字规范、句式多变、语意丰富。
而且文言文中的成语、典故、修辞手法等都会成为考查的内容。
2. 古文阅读技巧:古文阅读首先要理解句子结构,把握句意;其次要辨认句中的成语典故,理解上下文;最后要学会区分修辞手法和体例结构。
3. 古文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仗等。
4. 古文的体例结构:常见的古文体例结构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赋、颂、赞等。
二、古文阅读题型1. 文段填空:考查学生对古文语言、修辞手法和成语典故的理解能力。
2. 文段判断:考查学生对古文语境、修辞手法的把握能力。
3. 文段解读:考查学生对古文主旨和含义的理解能力。
4. 文段翻译:考查学生对古文语言的翻译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5. 古文名句填空:考查学生对古文名句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
三、古文名句古文名句是古文中的经典语句,学习好古文名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文,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古文名句:1. 孟子之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几其所托,抑郑其所乱也。
2. 《论语》之言:“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 李白之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 苏轼之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 杜甫之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通过学习这些古文名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思想内涵,为阅读古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古文修辞手法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对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语文网为大家整理了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助考生一臂之力。
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
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
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
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
文言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
其次语句要通顺。
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
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要做到准确、通顺,就要多学多练,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还要多看些课外的文言文章,多积累些文言实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
另外,也要讲求翻译技巧。
2.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
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
”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理解内容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2. 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
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
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3. 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 重视诵读。
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1)分析选材和剪材有什么特点。
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详略安排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
(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方法。
(3)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4)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
(5)深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典型例题】
约不可失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2)是日,饮酒乐,天雨( )
(3)公将焉之( )
(4)岂可不一会期哉( )
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且焉置土石
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4)守信
成都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