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唐代诗人李商隐
![唐代诗人李商隐](https://img.taocdn.com/s3/m/6bb30aa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d3.png)
唐代诗人李商隐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李商隐,唐朝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李商隐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李商隐的诗:《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夜雨寄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翻译】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无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第一首: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二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三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
晚唐诗人小李杜介绍及其代表作品
![晚唐诗人小李杜介绍及其代表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3aaf554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14.png)
晚唐诗人小李杜介绍及其代表作品晚唐诗人小李杜介绍及其代表作品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世称“小李杜”,“大李杜”是李白和杜甫的合称。
下面跟着店铺来看看晚唐诗人小李杜介绍及其代表作品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介绍:1、杜牧(公元803年—公元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杜佑既是大官又是学者,著作甚丰。
这种世家的出身一直是小杜引以为自豪的事情,他在诗中言道:"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
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这一世家传统无疑对他的影响是极大的,使他常以天下为己任,特别喜欢引古论今地给当政者写信议论政治、军事、经济,用他的话说就是"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郡斋独酌》),就象上梁山的好汉们时常挂在口头的一句口号:"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
"可惜这一切也不过是他的书生意气,当权者并不采纳他的那些纸上谈兵式的乱谈。
所以他的仕途也并不是太顺利,26岁中了进士以后的十年时间里,大多在幕府中沉沦下僚,直到四十岁才做了个州官。
因而他的心里常常又充斥着一种心灰意懒的情绪,无可奈何之余也只好以一咏一觞,歌儿舞女来打发生活了。
他那种"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放浪形骸,与"嗜酒好睡,其癖已痼"的懒散颓唐,和他先前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杜牧。
李商隐简介_李商隐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
![李商隐简介_李商隐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201c465700abb68a982fb98.png)
李商隐简介_李商隐的诗全集_古诗大全李商隐,唐朝诗人。
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李商隐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李商隐的诗全集:《登乐游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将要结束。
《夜雨寄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翻译】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无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其全文古诗如下:第一首: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第二首: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第三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坐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烛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李商隐与杜牧晚唐诗坛的双璧
![李商隐与杜牧晚唐诗坛的双璧](https://img.taocdn.com/s3/m/aaf6ba1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b.png)
李商隐与杜牧晚唐诗坛的双璧晚唐时期,李商隐和杜牧被誉为诗坛的双璧。
他们以其独特的才华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李商隐和杜牧在晚唐诗坛的地位和贡献,展现他们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魅力。
一、李商隐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是晚唐诗人中最富盛名的一位。
他的诗作以婉约柔媚、情感真挚而著称。
李商隐的诗歌往往以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题材,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时代沧桑的感慨。
李商隐的诗歌多以琼美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色和宫廷生活,充满了温婉唯美的意境。
他擅长借景抒怀,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他的《夜雨寄北》一诗中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些简洁而深刻的诗句,通过抒发自己的孤独情怀,表现了他对江南景色的深情厚意。
另外,李商隐的诗作中常蕴含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通过描写富人奢华和贫人贫困的巨大反差,表现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人生的思索。
李商隐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人们的疾苦,让人们反思并思考改变。
李商隐的诗歌技巧也非常独到。
他擅长运用修辞手法,如借景抒情、借物寄托等。
他的诗作中常常使用象征、比喻和对偶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凝练而具有感染力。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光阴易逝和人世悲喜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二、杜牧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南,是晚唐著名的边塞派诗人,与李商隐齐名。
杜牧的诗歌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而著称。
他的诗作多以边塞之景、士人之情为题材,表现了他对边塞士兵生活和乡愁的思绪。
杜牧的诗作富有豪放的气势和沉静的意境。
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有句“移舟西畔莽烟落,转舟东门系斜阳”,以独特的描写手法,展示出边塞地区的苍凉景色,给人以深远的思索和遐想。
他的边塞诗以其宏大的气魄和广阔的情感,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此外,杜牧的诗作中融入了对于乡愁的表达。
小李杜与大李杜介绍和诗歌分析
![小李杜与大李杜介绍和诗歌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d2b894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5.png)
小李杜与大李杜介绍和诗歌分析导语:李杜为唐朝大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并称,李商隐和杜牧称为“小李杜”,为了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1.小李杜,"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2.大李杜指的是唐代著名的两位大诗人李即是李白杜是杜甫。
扩充一下,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起源:1.自从孟郊、李贺、柳宗元、韩愈等这批中唐诗人相继去世以后,元和诗坛上的那种活泼与锐气的诗风也逐渐消失。
直到杜牧、李商隐等一批青年诗人的崛起,才使晚唐诗风摆脱一种没落的风气,重新出现生机。
2.不仅在唐代,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与“诗仙”李白齐名的诗人就是杜甫了。
这两位大诗人,一位作为浪漫主义的最高峰,一位作为现实主义的最高峰,不仅是盛唐时代诗歌发展到繁荣顶点的标志,而且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畏权力,藐视权贵,曾让“力士脱靴”。
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当时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
7岁学诗,15岁扬名。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一生坎坷,终不得志。
因其在诗歌创作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被誉为"诗圣",诗作流传至今约1400多首。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称号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称号](https://img.taocdn.com/s3/m/496767da5ef7ba0d4b733b2c.png)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称号相信你对唐代诗人李商隐都十分熟悉吧,那么你知道这位诗人被人称为什么吗?如果你想知道可千万别要错过了这篇文字哦!赶紧和我一起来了解这个人吧!称号介绍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诗歌特点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
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
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
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
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
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杜牧和李商隐因何有“小李杜”之称
![杜牧和李商隐因何有“小李杜”之称](https://img.taocdn.com/s3/m/260f6d1db4daa58da0114a5b.png)
晚唐时期自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开始,至昭宣宗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止,历时约70年。
这时期的政治形势更为黑暗,有才华的诗人已经很难凭藉自己的才华进入仕途,像初唐的上官仪,盛唐的贺知章、张说,中唐的韩愈、白居易这样官居高位而又领导诗坛的人物几乎不见了。
这时在诗坛上占据显要地位的是李商隐、杜牧,有人称之为“小李杜”。
他们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慨于盛世之不可再来,诗中多有梦幻情调。
唐末,黄巢起义,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皮日休、杜荀鹤等人努力继承中唐新乐府的传统,以诗歌反映民生疾苦,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但缺乏艺术的创造性,在当时影响并不很大。
杜牧(公元803—852年)具有经邦济世的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古诗多反映这方面的内容。
如《感怀》从高祖、太宗说到安史乱后藩镇割据的局面,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壮志,忧愤之情溢于言表。
他的咏史诗出语警拔,含意深远,委婉的讽刺耐人寻味,其中有些更带有史论色彩,有很高的成就,《泊秦淮》寄寓了声色误国的历史教训。
讽刺玄宗的《过华清宫三绝句》是代表作,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相传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派人乘驿马从四川、广东专程送到长安,据说曾为此跑死了许多马,这诗讽刺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
杜牧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除咏史外,抒情、写景,无不风格爽朗俊逸。
如《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是因为的意思,是因为喜爱枫林的晚景而停下车来。
李商隐(公元812—858年)也有时不我与,才华未能施展的潦倒经历。
他的政治诗有些是直陈时事的,如《有感》和《重有感》都是猛烈抨击宦官专权以及他们的残暴行为。
其馀的政治诗则多半是借古讽今的咏史之作,集中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愚昧和无能,如《隋官》借隋炀帝亡国的教训,为唐末帝敲起了警钟。
爱情诗占了李商隐诗作不少部分,有的是借美人香草寄托怀才不遇之慨,也有的是描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和相思的痛苦,深情绵貌,隐晦曲折,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我叫杜牧,号樊川居士。人们把我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我叫杜牧,号樊川居士。人们把我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https://img.taocdn.com/s3/m/f7d76c3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5.png)
我叫杜牧,号樊川居士。
人们把我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展开全文01我叫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人们把我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说起来,我和杜甫还有一些家族渊源:我的爷爷杜佑是杜甫的族侄,他曾经当过宰相,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
而我的古诗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我喜欢在叙事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
如此一来,诗歌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字载体,它可以记录自己感受,还可以是针砭时弊的工具。
02我在23岁时,写下了《阿房宫赋》。
万万没想到,这篇文章帮助我成为了唐文宗大和二年的进士。
这一切,都要从那场不同寻常的晚宴说起。
那天夜晚,崔郾奉命来到洛阳,主持进士考试。
这个名字你们可能不熟悉,但是在当时可是大唐的人事部副部长。
当地所有的教育官员都来到了晚宴,宴席上高朋满座、弦歌不绝。
正当酒酣耳热之时,有一位老朋友来看望崔郾,他就是文坛泰斗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的吴武陵。
吴武陵虽然骑着一头毛驴来看望崔郾,可是崔郾丝毫不敢怠慢。
寒暄之后,才知道原来吴老是想推荐一名考生,推荐这名考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写下了一篇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的《阿房宫赋》。
没错,就是我在23岁时写下的、劝诫当朝统治者的吸取历史教训的《阿房宫赋》。
激动的吴老甚至念出这篇文章给崔郾听: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崔郾看到这篇豪放的文章也十分激动,和吴老共同吟诵了起来。
随后,吴老借此大力推荐我为本次考试的状元,不过因为状元已经内定,最终将我评为了进士。
这一结果令我意外,我写《阿房宫赋》的本意,是希望当朝统治者不要再重蹈秦朝的覆辙,尽管我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似乎气数将尽了。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03我对政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可以我一人的力量似乎也无力回天。
也许是放纵自己内心的无力感、又或者是生来性格的不羁,我一生放荡、喜爱美人、常常流连于青楼。
人们常常从我的诗歌里,找出我迷恋美人的证据: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李商隐人物简介
![李商隐人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7db7bef227916888486d7fd.png)
李商隐人物简介导语:李商隐是魏晋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下面就由我为大家李商隐人物简介,欢迎阅读!李商隐(公元813—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豀)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
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
他祖籍怀州河内(今郑州市下辖焦作市下辖沁阳市、博爱县),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太平军要员节度使朝议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
25岁进士及第。
26十六岁宁羌州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
王爱其才,招为婿。
他因此遭到李德裕的排斥。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中间派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隐姓埋名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灿烂下有着大不如前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顶尖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韦庄、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中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西安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奚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失传。
有《李义山诗集》。
出身家世李商隐曾同自称与王族唐朝的皇族同宗。
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汉代宗室。
[2]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公函此事,因而遥远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可以了。
李商隐数次在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一般带来任何一般来说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推断出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科艾麻行政职位是美原(治今陕西略阳西北)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今属河南)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治今河北邢台)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四岁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属河南)县令。
小李杜是指哪两个人代表作有哪些
![小李杜是指哪两个人代表作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80ebce4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30.png)
小李杜是指哪两个人代表作有哪些文学史上讲“李杜”,指的是大诗人李白、杜甫。
“小李杜”则是指晚唐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小李杜在唐朝时期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为李杜,后来为了区分李白和杜甫大李杜,所以李商隐和杜牧被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和杜牧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李商隐是整个唐朝时期为在写诗的时候追求诗意必须要美的诗人,他非常善于写作而且他写出来的东西文学价值也是非常的高。
他写诗的时候构思非常奇特,尤其是写一些爱情诗的时候诗意非常的美,让后世的人广为传颂。
而杜牧的世以为受到杜甫和韩愈的影响,非常的善于把叙事、议论、抒情结合在一起,使整首诗的气格紧健。
李商隐代表作1、「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杜牧代表作《金谷园》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赠别》多情却是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赤壁》折戟沈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小李杜是哪两位诗人
![小李杜是哪两位诗人](https://img.taocdn.com/s3/m/3b69907b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5.png)
“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二人均为晚唐著名诗人1李商隐简介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是唐朝著名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2杜牧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有小李杜之称的是中唐还是晚唐
![有小李杜之称的是中唐还是晚唐](https://img.taocdn.com/s3/m/7ccc188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7.png)
有小李杜之称的是中唐还是晚唐“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到了晚唐时期,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已经没落的诗风中添上了瑰丽的一页,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小李杜”。
1.李商隐(约公元813—约公元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谿(xī)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
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
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
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
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
也工四六文。
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
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
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
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2.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诗人杜牧和谁合称为小李杜
![诗人杜牧和谁合称为小李杜](https://img.taocdn.com/s3/m/44f0da7bf7ec4afe04a1df69.png)
诗人杜牧和谁合称为小李杜杜牧,字牧之,唐代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
那么杜牧和谁合称小李杜?下面是为你搜集杜牧和谁合称小李杜,希望对你有帮助!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两人均是晚唐杰出诗人,他们的诗歌主张实践,不仅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更是对未来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对宋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唐诗转向宋诗的过程中起到借鉴作用。
李商隐的诗词结构新奇,风格也非常特殊,在写一些爱情诗的时候,那种缠绵的感受为人传诵,但由于他作诗风格隐晦,后人有时难以理解。
李商隐的诗歌集大家所成,他有李白的浪漫之情,有杜甫的沉郁之思,还有李贺的奇思妙想,他的诗句有时清丽,有时又略显浓艳,因为他的诗歌大多情感饱满丰富,抒发自己意志的时候,大胆敢言,能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无题诗更是李商隐首创,据说白居易非常欣赏李商隐,历代想要模仿李写诗风格的人都失败了,如今我们仍旧可以发现一些其他诗人写的诗歌中有李商隐的影子。
杜牧的诗歌就比较好概括,他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写景到抒情,写诗的风格也是清新自然,杜牧在七言绝句的表象上尤为突出,除了诗歌,杜牧在赋。
和古文的创作上都有较高的成就,他认为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杜牧能很好的吸收前人的优秀经历,并用在自己身上。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影响,题材广阔,他的近体诗却表现的清新脱俗,晚唐诗歌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藻绘绮密,杜牧受到时代影响,免不了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杜牧的资料简介杜牧唐朝乃至整个古代有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散文家。
杜牧,字牧之,所以也可以叫他杜牧之,晚年一直住在樊川的家中,号樊川居士,由于是家里的第十三个孩子,也称“杜十三”。
杜牧读书勤奋,从小就展示出了过人的文才,而且关心国家边防之事,仔细研读并注解了《孙子》这本书,自己也会写一些策论文书。
其中的一篇平虏策论得到了当朝宰相李德裕的认可,被运用到了实际中,还取得了成功。
公元822年至839年,杜牧不断涉足政事,在26岁的时候考中进士,正式踏入仕途,到各地任职。
李商隐和杜牧的生平
![李商隐和杜牧的生平](https://img.taocdn.com/s3/m/b1415f7c4028915f814dc23f.png)
李商隐与杜牧的生平李商隐和杜牧是同一时期的著名的诗人,并与杜牧并成为“小李杜”。
李商隐诗词文学价值很高,他的诗作受李贺影响,文辞清丽,意蕴深远,善于用典,构思奇巧。
在其诗歌中屡次提到自己是大唐皇族的宗亲,据史料记载,李商隐确实是李唐的远房宗亲,但血缘关系已经比较遥远。
李商隐的祖父李俌,曾任职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职殿中侍御史。
李商隐出生于晚唐时期,父亲李嗣在江南任职,他是李嗣的长子,全家给予他很高的期望。
父亲为其取名“商隐”,寓意是像秦汉隐士“商山四皓”德才兼备,虚怀若谷。
李商隐幼时受到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天资聪颖,勤奋刻苦,“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才华也渐渐显露出来。
李商隐就这样波澜不惊的渡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直到10岁时,传来噩耗,他的父亲病逝,他作为长子与母亲带着父亲的灵柩回到故乡河南,为父亲守丧三年。
父亲去世后,家里的经济来源也就中断了,李商隐小小年纪就扛起了家庭重担,做一些抄写工作,生活困顿。
还好李商隐有一位满腹经纶、学识渊博的堂叔,亲自教他古文、书法等,没有中断学业,李商隐学习也勤勉刻苦,16岁就能写出《文论》、《圣论》等等佳作,一时传为佳话,在当地很有名气。
后来,李商隐决定前往洛阳,考取功名,建功立业。
李商隐尤善古文,但是晚唐时期的主流创作是骈文,要求对仗音韵,词藻华美。
他写的文章不受重视,无人问津。
在洛阳,李商隐结识了前辈白居易、令狐楚。
令狐楚非常看重他的才华,亲授其骈文,并让他的儿子令狐绹与李商隐交好。
李商隐的诗词创作由古文转向骈文,对他的诗词影响很大。
唐开成二年,李商隐进士及第。
后来,李商隐被卷入了晚唐时期的朋党之争“牛李党争”,陷入政治漩涡的他仕途坎坷,受到了牛党和李党的排挤。
明明才华横溢、踌躇满志,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后来被贬外调期间,他的妻子病逝,这让李商隐更加抑郁病笃。
他的妻子是王茂元的女儿,本来是贵族富贵人家的小姐,嫁给李商隐后二人琴瑟和谐,感情甚笃,妻子过着清贫的生活,二人聚少离多,她洗去铅华,洗手作羹汤,尽心照顾家庭,支持丈夫,报喜不报忧,后来病重即将离世才告诉李商隐。
诗人杜牧被世人尊为什么
![诗人杜牧被世人尊为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6325f03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a.png)
诗⼈杜牧被世⼈尊为什么
诗⼈杜牧被世⼈尊为“⼩杜”。
李⽩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李杜”。
诗⼈杜牧介绍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散⽂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
唐⽂宗⼤和⼆年26岁中进⼠,授弘⽂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观察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
杜牧⼈称“⼩杜”,以别于杜甫,"⼤杜“。
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著名诗⼈美称
1.“诗仙”李⽩:字太⽩,号青莲居⼠。
2.“诗圣”杜甫:字⼦美,⾃号少陵野⽼,世称杜⼯部、杜少陵等。
3.“诗佛”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唐朝著名诗⼈、画家,世称“王右丞”。
4.“诗神”苏轼:字⼦瞻,和仲,号“东坡居⼠”,世称“苏东坡”。
5.“诗魔”、“诗王”⽩居易:字乐天,号⾹⼭居⼠,⼜号醉吟先⽣。
6.“诗杰”王勃:字⼦安,唐代诗⼈。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
7.“诗家天⼦”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后⼈誉为“七绝圣⼿”。
8.“杜紫薇”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
杜牧为什么叫诗魂
![杜牧为什么叫诗魂](https://img.taocdn.com/s3/m/2858256e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f.png)
杜牧为什么叫诗魂
杜牧不是被称为诗魂,诗魂是李商隐。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扩展资料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向你推荐的相关文章
相关文章列表
微信扫码分享。
小李杜是指哪两个人
![小李杜是指哪两个人](https://img.taocdn.com/s3/m/56a145d7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8.png)
小李杜是指哪两个人
“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由于晚唐时期,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已经没落的诗风中添上了瑰丽的一页,所以被人们称之为“小李杜”。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约813年出生,约858年去世。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写的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爱情诗,更是为人传诵,他的代表作有《无题》、《锦瑟》等。
杜牧简介
杜牧是我国晚唐著名的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杜牧的诗大多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
代表作有《清明》、《江南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
李商隐与杜牧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那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为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唐朝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商隐杜牧合称“小李杜”,两人均是晚唐杰出诗人,他们的诗歌主张实践,不仅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更是对未来诗歌的发展提供了依据,对宋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唐诗转向宋诗的过程中起到借鉴作用。
李商隐的诗词结构新奇,风格也非常特殊,在写一些爱情诗的时候,那种缠绵的感受为人传诵,但由于他作诗风格隐晦,后人有时难以理解。
李商隐的诗歌集大家所成,他有李白的浪漫之情,有杜甫的沉郁之思,还有李贺的奇思妙想,他的诗句有时清丽,有时又略显浓艳,因为他的诗歌大多情感饱满丰富,抒发自己意志的时候,大胆敢言,能说别人不敢说的话。
无题诗更是李商隐首创,据说白居易非常欣赏李商隐,历代想要模仿李写诗风格的人都失败了,如今我们仍旧可以发现一些其他诗人写的诗歌中有李商隐的影子。
杜牧的诗歌就比较好概括,他的诗歌内容丰富,从写景到抒情,写诗的风格也是清新自然,杜牧在七言绝句的表象上尤为突出,除了
诗歌,杜牧在赋。
和古文的创作上都有较高的成就,他认为写文章要以意为主,杜牧能很好的吸收前人的优秀经历,并用在自己身上。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影响,题材广阔,他的近体诗却表现的清新脱俗,晚唐诗歌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藻绘绮密,杜牧受到时代影响,免不了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
李商隐的生平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李商隐与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据考证李商隐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李商隐与837年中进士,但是偶遇李商隐在后来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所以被卷入“牛李党争”中,一生不得志,最后在郑州病故。
李商隐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是获嘉的县令,所以李商隐跟着父亲在浙江生活,5岁就能背诵经书,7岁就能写文章了,但是在李商隐10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李商隐职能跟着母亲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的李商隐在堂叔的门下学习,但是作为长子的李商隐也背负起了家庭的负担,以抄书补贴家用。
李商隐在16岁就以擅长写古文而在乡里闻名,后来在829年,李商隐结识白居易与令狐楚,令狐楚成为李商隐的老师,期间李商隐一直向令狐楚学习,直到令狐楚被调任。
后来李商隐中进士,恰在这年令狐楚病逝,李商隐在料理完令狐楚的丧事后进入王茂元的幕后,并娶了王茂元的女儿,这时李商隐就被认为背叛了刚刚去世的老师而遭受排挤,在复试中被除名。
里傻瓜呀知道839年,再次通过考试成为校书郎,被调任弘农县尉,但是远离了朝廷和权力中心,李商隐的从仕之路也变得异常的
艰难,李商隐在政治上也没有找到能够自己的方向,在岳父死后,李商隐的处境更加困难,所以李商隐一直在政治边缘徘徊,直到851年,妻子王氏去世,李商隐怀着对妻子的亏欠去了西南边境的四川,这段时间是李商隐人生中最平淡的时期,后来柳仲郢被调往京城后,李商隐在两年后回到了家乡,最后在郑州病逝。
李商隐字什么号什么自古以来中国古人除了父母长辈给取得姓名之外,一般的世家读书人都会在自己成年后给自己取上一个字一个号,因此在文学上深有造诣的名家通常都会在自己字号上深作推敲十分注重,然而今天我们要谈的就是晚唐大诗人李商隐的字号。
李商隐,一个对众人而言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其中“豀”字是一古字,读作xī,古同“溪”,所以在有些资料上面就简单写作玉溪生,然而李商隐给自己取的字号的内在含义十分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说李商隐的字,商隐和义山有什么联系呢? 名、字分开来解释,商隐二字应该比较好理解,大概就是从俗世中隐退的意思,据悉与著名的隐士“商山四皓”有关。
而义山的山在古代也有归隐山林的意思,而义或许就是古代人长倡导的大义。
如若将名、字结合来看,不难想到商朝伯夷叔齐退隐在义山的典故,也许大诗人李商隐正是此意,毕竟斯人已逝,实在难得考究。
再来谈号,李商隐取了两个号,这在古代也并不罕见,只是这两个号都有个小故事。
其一“玉谿”,是一地名,在今河南省济源王屋山,就是一条溪流的名字,据资料显示李商隐早年时期曾在此学习道
术,故而取此号。
其二“樊南”,也是一地名,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南一个叫樊川的地方,据了解,李商隐在古长安生活时期很有可能来过今天的樊川,并为之美景所动容,故而取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