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日之间五次大规模的战争
白江村战役(中日第一次战争)
日本是个岛国,由于地理资源的限制,他们要发展就要向大陆发展,但是东亚大陆自秦汉以来,就早已形成了以中华为中心的朝贡政治格局,日本要上大陆,就必须挑战中国,而中国要保证自已的地位,就必须战胜日本,一个伟大而文明的中华,一个强悍的日本,历史注定了他们在千百年来要成为对手,两者要和平相处,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中国强大,强大到足以打败日本,一个强大的中国足以压制日本人扩张的野心。
除此之外,两者没有和平的可能,中国一旦不能制衡日本,他们就会向大陆用兵。
这里介绍一下中日首次对战。
在古代中日两国交往的历史长河中,双方曾发生过几次直接军事对抗。
西元663年的白村江(今韩国西南部的锦江)海战,是中日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交锋。
正是这次战争,影响了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改变了当时的东亚国际关系格局。
战火缘起朝鲜半岛西元4世纪,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百济、新罗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
百济因受到高句丽和新罗的威胁,想借日本之力进行对抗。
日本则企图利用这种形势,在朝鲜半岛建立自己的统治势力。
4世纪60年代,日本大和(奈良)朝廷出兵侵略新罗,征服弁韩之地(今韩国庆尚南道),设“日本府”进行统治。
百济由此成为日本的朝贡国。
4世纪末,随着日本国土统一、国力增强,大和朝廷又多次入侵朝鲜半岛。
西元594年,高句丽、百济、新罗开始向隋朝朝贡。
日本也于600年向隋朝派遣使节。
622年,唐朝与高句丽、百济、新罗建立册封关系。
7世纪中叶,朝鲜半岛纷争升级。
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援。
660年,唐高宗派大将率水陆联军13万前往救援,大败百济,俘获其国王。
同年九十月间,百济遗臣两次遣使日本朝廷,请求援助,并要求送还在日本作人质的丰璋王子。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开始由农奴制向封建制转化。
为了转移国内守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日本借机出兵朝鲜半岛。
于是,朝鲜半岛的纠纷扩大为东亚地区的国际争端。
中日二战著名战役
中日二战著名战役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
1931年9月18日,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开始抵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中日二战著名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中日二战著名战役1、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2、徐州会战: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3、太原会战:太原会战包括有:天镇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南口张家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旅团一部共1500余人于1937年9月13日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
浅谈中日关系
浅谈中日关系随着钓鱼岛事件的不断升级,中日关系接连跌入谷底.中国与日本隔海相邻,两国之间的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中日关系由远及近,由近到疏,和平交流,流血战争,其中的波动是世界各国之少有。
.文化的交流中日文化交流开始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大批大陆移民迁往日本,同时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明,促使日本进入弥生时代。
弥生时代的日本形成了许多小国。
最早记载“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
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
此后又多次记载日本朝贡中国。
唐朝时期日本就曾多次派遣使者来中国学习,其中,政治经济制度方面,日本进行的"大化改新"就仿照唐制度,改革了行政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同于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在城市建筑方面,我们学过唐都长安有朱雀大街,东市西市这一些建筑在日本京都中也同样有。
(甚至连市区还命名为长安和洛阳)文字方面,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书面表达的工具,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日本的饮食方面、服装和同常的生活也受唐朝的影响很大在佛教方面,古天皇和圣德太子为巩固地位采取措施:大力扶持佛教;派遣遣隋使,加强对中国的学习和联系,试图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604年颁布《十七条宪法》,糅合儒学、佛教、法家等思想;建立一些佛教寺庙,如飞鸟寺、法隆寺。
据说在隋朝有四次遣隋使的说法,其中小野妹子、裴世清做出了巨大贡献。
赴日唐人鉴真是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六次东渡,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
鉴真东渡历经千辛万苦,第一次被诬告与海盗勾结,第二次由于意外也未成,第三次起航时,风浪更大,向南漂流了14天,靠吃生米、饮海水度日,最后抵达海南岛南部靠岸。
归途中,鉴真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最后一次也未一帆风顺。
到达日本后,在鉴真的指导下于东大寺毗卢遮那大佛殿前筑了一座戒坛。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近代史:末代皇帝在长春鸦片战争近代中国(1840到1919)经历哪些苦难?概括来说:遭受列强不断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使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中国也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的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
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一、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林则徐——广州——严加防守▕关天培——虎门┓2、在鸦片战争中:▕葛云飞——定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陈化成——吴淞┛3、边疆地区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4、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地区击退法国侵略者┗冯子材——镇南关大捷┏左宝贵——平壤——战死沙场5、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黄海——英勇战斗,与舰同沉┃徐邦道——辽东战役率部英勇抵抗┗丁汝昌——威海卫——宁死不降,自杀殉国二、农民阶级的抗争┏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四、地主阶级的探索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五、无产阶级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复习
侵 略 史
列强扶持代理人侵华
列强扶持 列强扶持吴、 列强 30年代日 美国扶持蒋 袁世凯 孙、张 扶蒋 本侵华 介石打内战 建党 国民 国共 抗日战 人民解放战 (辛亥革 命失败) 初期 革命 对峙 争时期 争时期
1919 1924 1927 1937 1945 1949
抗 争 史
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胜利
A.承担双重革命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二)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随着 民族危机 的加深,义和团运 扶清灭洋 ”旗号,在京 动兴起,打着“ 津地区形成高潮。
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打击了清政 府的反动统治 局限性:混淆外来侵略与外来文明的区别,盲目排外, 愚昧迷信
一、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
(一)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在工业革命完成后,为了(
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把侵略矛头指
向中国。
直接原因:为( 扭转贸易逆差 ),英国向 中国走私鸦片,引起了中国的( 虎门销烟 ) 英国政府决定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发动者:英国,强签《南京条约》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5)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人民大众的 反抗运动
三元里抗英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义和团运动
政府官兵的 英勇反抗
左宗棠收复新疆
黄海海战
四、国共关系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 1.第一国共合作与北伐(第一次国 内战争) • 1924 1926-1927 • 2.国共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内战争、 土地革命) • 1927-1937 • 3.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
3、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 遭受严重损失。 巨额赔款 大大加重了中国 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 略势力深入 中国内地 。允许外国在华投资 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 资本输出 的途径, 严重阻碍了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在 《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 分 “势力范围” ,掀起 瓜分中国 的狂潮。 中国社会 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了。
抗日战争前期南京国民政府对中日冲突的反应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对中日冲突的反应一,南京国民政府外援政策形成的出发点1931年9月18日,日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中日冲突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最为棘手的外交难题,如何解决中日问题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最为关心的外交问题,然而在国共对峙的背景下,蒋介石政府却将解决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调停上。
从其出发点来分析,内容如下:首先,从当时中国的政局来看,国民党统治并不稳固,国内政局混乱,蒋介石将共产党当作其主要对手,在攘外必先安内思想的指导之下,从1931年到1934年,蒋介石连续对南方共产党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另外在广州有汪兆铭等分裂势力。
在面对国内群众要求抗日呼声时,蒋介石仍然不为所动,南京国民政府宣称:“可战而不战,以亡其国,政府之罪也……大难临头,至于此极,人民而尤不信任政府”。
①在军事、经济等方面落后于日本的事实,也使蒋介石不敢轻言对日本的战事。
因此,要制止日本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必须要借助国际力量,将东北问题国际化,博取西方国家的同情与支持。
其次,中日之间的矛盾不仅是两国的问题,一战以后在美国的主导之下构建了华盛顿体系,日本的侵略行径违背了华盛顿会议的精神和条约,《非战公约》和《九国公约》明确规定了各国处理对外事务时不使用武力。
英美法等国在亚洲地区拥有巨大的利益,日本的行为势必会招致西方国家的反对,加之日本作为国联成员国的身份,这成为蒋介石认为中日问题可以诉诸于国际的法理依据,日本同西方国家势必会因为利益的冲突而发生战争。
9月21日,蒋介石召开了党、政、军干部会议,做出了指示“余主张以日本侵占东省事实先行提出国际联盟与签约非战公约诸国,此时唯有诉诸于公理;一面则团结国内,共赴国难。
忍耐至于相当程度,乃出以自卫最后之行动。
”②最后,从日本国内来看。
尽管日本出现了外交和军队不协调的情况,但是日本的协调外交仍然使蒋介石对日本政府抱有希望。
一战以后,币原喜重郎担任日本外相,实行了相对温和的外交,反对英美等国叫嚣对华武力干涉,避免卷入中国战争,希望利用地缘和经济优势扩大在华利益。
中国近代史事件过程简述
中国近代史事件过程简述一、鸦片战争(1839-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清政府在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是规模庞大的农民起义,其领导人为洪秀全。
虽然曾占领南京,但最终被清政府镇压。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四、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80年代)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发起的自救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强国,但最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命运。
五、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甲午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
六、戊戌变法(1898年)戊戌变法是光绪皇帝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发起的改革运动,但最终因保守势力阻挠而失败。
七、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推翻满清政权,成立民主共和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八、民国初年(1912-1927年)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期,国家政治动荡,分裂,民众疾苦。
此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
九、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
十、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1924-1945年)国共两党合作抗敌,展开全民族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
十一、国共内战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6-1949年)经过三年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战胜国民党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十二、改革开放至今(1978年至今)自1978年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经济,成为世界强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本文简要梳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从鸦片战争到改革开放,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
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近代史上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5.抗日战争(1937—1945)晚清、民国概念1、晚清:1840——1912年2、民国:1912——1949年(台湾至今还是用中华民国纪年)3、北洋军阀 *** 时期:1912——1928年4、南京国民 *** 时期:1927——1949年近代前期重大历史事件顺序:(西学东渐过程)1、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1840年前后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3、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4、维新变法运动(19世纪90年代—1898年戊戌变法)5、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6、立宪运动与辛亥革命(1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7、新文化运动(1915—1924年)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五四运动与 *** 创立(1919年——1921年)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也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1931—1945年)1、防御阶段:1937.7——1938.10(南京国民 *** 组织了正面战场四大会战)2、相持阶段:1938.10——1945.4(南京国民 *** 守住了大西南、大西北国土)3、反攻阶段:1945.5——1945.8.15(国共两党配合苏、美、英盟军大反攻)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1、和平谈判阶段(1945.8—1946.6),重庆谈判和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2、国共内战阶段(1946.6——1949.10)1946.6—1947:防御阶段1947.6—1948:反攻阶段1948.9—1949.:三大决战1949.4—1951:渡江作战、解放全中国。
中国近代史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894-1895
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①黄海大战(邓世昌)
②辽东半岛战役(旅顺大屠杀)
③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1895年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P17
台湾在历史上第二次与大陆分离。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P17
此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邓世昌黄海大战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5
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①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签订《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太平军抗击洋枪对
甲
午
中
日
战
八
国
联
军
侵
华
战
争
1900-1901
根本目的:瓜分中国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P21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1
义和团运动
日
本
全
面
侵
华
战争Βιβλιοθήκη 1937-1945为摆脱经济危机,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称霸世界。
⑧1945.8.15日本投降,中国抗日胜利,台湾时隔50年后,回到祖国怀抱。
①国内: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②国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华夏历史 抗日战争中22次大会战
华夏历史抗日战争中22次大会战热门作品推荐:《极品天尊》《大唐猎艳记》《逆天机器人》《异界邪神》《龙游苍穹》《天狼破军》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冯玉祥顾祝同陈诚张治中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双方投入了将近100万的兵力,这次战役迫使日军三易主帅,战前日本曾嚣张的说,三个月可以灭亡中国,结果光在上海战场就打了三个月,虽然日本取得了胜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此战日军伤亡5万余人。
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唐生智孙元良宋希濂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党首都南京。
由于国民党军此时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
日军进入南京后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南京大屠杀。
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万余人。
3.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阎锡山卫立煌孙连仲傅作义郝梦龄(阵亡)王靖国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此时中国守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
忻口会战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南下的作战行动,著名的忻口战役就是这次会战中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4.徐州会战1938年1月4日~5月21日参战的国民党主要将领: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庞炳勋王铭章(阵亡)徐州会战包括滕县血战、临沂之战、台儿庄大捷和徐州突围4部分。
川军打的滕县血战,为台儿庄布阵争取了两天时间。
张自忠指挥的临沂大战,粉碎了日军两路夹击台儿庄的计划。
台儿庄大战重伤了日军的2个王牌军。
李宗仁搞的空城计,让日军想在徐州歼灭国民党70万主力的计划落空,日军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
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一.友好交往:(汉朝至宋元时期)(1)两汉时期与日本的交往:政治交往:汉武帝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国家通过朝鲜半岛“使译通与汉”;东汉光武帝时,日本“奉贡朝贺”,光武帝赠赐“汉委奴国王”金印;后来,日本又“谴使奉献”。
经济交往: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
(2)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全方位的交往:互谴使节;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学;贸易往来;人物:日本的吉备真备和中国高僧鉴真。
(3)宋元时期与日本的往来: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2、对抗与友好并存:(明清时期)(4)明朝时期与日本的交往:①日本一些浪人和武士勾结中国沿海奸商形成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俞大猷英勇抗倭;②1592和1597年,日本丰臣秀吉两次派兵攻打朝鲜,中国明朝先后派李如松和邓子龙入朝抗击日本侵略军;③明朝中期,中日贸易往来成为双方关系重要纽带;后期,因倭寇的骚扰,明政府实行海禁,影响了中日贸易的正常发展;(5)清朝时期与日本的交往: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中日交往基本断绝;晚清时期,中国以黄兴、蔡元培、陈独秀等为代表留日学生,有利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和革命思想的传播。
3、日本两次大规模的侵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实现了由封建社会中心店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也积极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提倡“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成为亚洲的强国;(2)在向帝国主义过渡后,日本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把侵略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①1874年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②1894~1895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③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1915年乘袁世凯复辟帝制之机,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⑥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山东和青岛⑦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⑧1937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
4、23年的冷战对立:(1949年~1972年)战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对日单独占领,东京审判对一些战犯免于起诉,保留了天皇制。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一、五次侵华战役1、鸦片战役: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役: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役: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5、日本侵华战役(抗日战役):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挡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同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3、掠夺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划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役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弹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弹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弹压义和团运动;③抗击败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役期间,1937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1)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2)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1)禁烟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2)鸦片战役: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2
如何认识中国的历史分期?答: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
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XX国成立前夕,是中国近代史;从1949年中华人民XX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主题”、“两个了解”、“三个选择”分别指的是什么?答:“一个主题”是指: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项历史任务;“两个了解”指的是:了解国史、了解国情;“三个选择”指的是: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三、近代中国落后于世界的原因:答:1、经济方面,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封建地主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2、政治方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社会方面,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4、思想方面,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思想体系。
四、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与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五、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与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与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_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怎样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_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怎样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下面就由告诉大家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吧!十九世纪末期,各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渐次完成,他们加紧争夺殖民地。
中国与朝鲜成为他们在东亚争夺的焦点。
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英国、美国为了钳制俄国势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
由于它带有封建性和军事性的特点,对外具有强烈的掠夺性和扩张性,侵略朝、中的野心特别强烈。
在大陆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加紧对朝鲜的渗透。
它强迫朝鲜政府签订了《江华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会议专条》,取得了与清政府同等的对朝派兵权。
与此同时,日本加紧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
其表现有:1、在政策方针方面,制定了以中国为侵略对象的“大陆政策”和五年准备的“征讨清国策”;2、军事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建立与训练了一支比较强大的新式陆军、海军;3、在经济方面,优先发展军火工业;4、在思想方面,大力地宣扬“武士道”精神;5、在情报方面,派遣间谍、特务,搜集中国的情报;6、在外交方面,大力开展外交,取得英、美支持。
到九十年代初,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而清政府妥协外交,更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1890年,日本爆发了经济危机,统治阶级为了转移国内视线,摆脱困境,决计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乘机设下圈套,怂恿清政府出兵入朝,并保证“必无他意”。
担当清军入朝的第二天,日本即派大量军队入朝,占领军事要地,并于7月25日不宣而战,悍然挑起侵华战争。
战争经过了平壤、黄海、辽东、威海等四个主要战役,最后以清朝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告结束。
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
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中日历次战争
而当时曾一度为汉代中国疆域的朝鲜半岛,由于汉帝国衰退后中国数百年的中心区域混乱、而进入了一种无序的状态,然后在公元四世纪后陆续出现了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各自独立的国家,由于没有更高的区域性的权威力量制约,这些国家相互间长年陷入战争和对抗状态。而为各自的生存,这三国又分别向朝鲜半岛外的唐朝和日本寻求结盟,最后形成了当时的大和日本(倭国)、百济、高句丽为一方,唐朝和新罗为另一方的战争对抗阵营。
并存于亚洲大陆东部,却因为海洋隔离而各自据有不同生存空间的中国和日本,其之间的关系并不象华夏农业民族和西北方欧亚草原地带里的游牧民族间关系那样;从一开始就是互相依存、高度竞争因而引发大规模的战争。与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已经成功地对抗和融合过的游牧民族不同,日本文明是纯粹的农业和渔业文明,而且由于海洋的地理隔离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与亚洲大陆大河流域内的华夏文明发生直接和大规模的冲突。
尽管中日关系从自然趋势和历史规律上来看必然持续紧张,但这些导致现代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紧张的规律同样服从另一个趋势;就是国与国之争的对抗、乃至战争,会导致国家间形成一种更高权力下的和平。在现代国际社会,这种更高权力往往是一个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帝国,以及帝国力量下的和平,这就是东亚华夏天朝礼治下的状态,而在近代和当代,国家之间的激烈冲突会形成国际联盟和超越国家的国际机构,这就是近代欧洲以及一、二次世界大战后国联和今日联合国的情况。
日本与亚洲大陆的地理关系,始终牵涉到朝鲜半岛,这是因为朝鲜半岛是亚洲大陆中最接近日本群岛的大陆地块,日本想与东亚大陆发展各种联系,在人类技术尚未能完全控制海洋之前,都必须通过朝鲜半岛。正因为如此,朝鲜半岛上的居民一方面事实上与日本居民有密切的血缘和社会方面的联系,另一方面,朝鲜半岛除了自身与中国的中原和北部区域有密切关系外,又同时构成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天然地理通道,所以在历史上,没有单纯的中日关系,而只有中日朝三边互动关系,这一点,在中日之间的战争关系上表现得尤其清晰。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
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在五次反侵略战争中国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 也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为什么中国会在反侵 略战争中屡次失败?我们又应该从历史中得到什么教训呢?
历次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 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斗争中失败的原因应当从中国 内部因素来分析,不能把主要原因归之于客观原 因。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 (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 腐朽无能 • (二)近代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落后
• •
(一)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政治上:吏治腐败,危机四伏 官以贿成,刑以钱免
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五次反侵略战争中国都是以失败而告终中国政府也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 原因和教训
金融1501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大国,但是在近代历史中 却屡次遭到侵略。1840·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2
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概况
第一次鸦片战争始于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随后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以中国战败而告终中国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使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年至1860年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联手 进攻清朝的战争。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 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 争中国战败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 珲条约》等条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在《中俄北京条约》中国 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来自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概况
文旅集团笔试题目
文旅集团笔试题目1.历史日本与中国进行行过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其中第一一次中日之战的名字为A:万历朝鮮战争B:白村江之战C:甲午中日战争D:元日战争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B[解析中日史,上一()自村江之战(唐朝)2的发过五次大的战争,元日战争(元朝) :按照时间顺序分别为:(明朝) ;(4)甲午中日战争(清朝(5);抗B战争(中华民国)。
因此,答案选B.(3)万历援朝战争2.发挥创造性,离不开求异思维。
矛盾,揭示现多与本质间的差别。
所谓求异思维,株证系成:富于挑战性地对待相线它要求对公认为复地证重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和习惯的思维模式r 天无缺的定论持怀疑和怀疑不能见真理。
”这段话表明,“求异思维”正如李四光所说:““不A:对已知的矛盾进行揭示日享有抚展和批评态度的思维方式主要是指: .C:李四光所用过的门一种思维方式D:一种传统的习惯思维方式参考答案: B本想解释: [答案]B.解析。
批评态度”可知B项项正确。
它要求对公认为是完美无知的矛盾进行揭示”,A a 由“揭示现象与本质间的差别E缺的定论持怀疑和不”,A项错误。
C项明显错误,文段中可知并非非是对“已为论据。
由“富于挑战性地对待传统和1惯的思维模式”中四光的例子只是作本题答案为B.”可知D项错误,因此3.反现作用,是指一种自我功御机制,其作用在于以相反的态度来掩盖某种不能接受的无意识欲望和本能冲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反现作用的是:A:一个人对他人怀恨在心而坐立难安。
然而他却对那人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爱B:一名男士暗恋女同事。
等到真正有机会与其接触时却表现得非常冷淡C:一个学生渴望得到保送攻读研究生的机会。
但在众人面前却表现出淡泊的姿态D:一个孩子满望得到-辆汽车模型,当父母买回来给他时,孩子激动得手舞足蹈。
精华资料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近代史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辛亥革命和清朝的灭亡——中华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近代史:末代皇帝在长春鸦片战争000近代中国(1840到1919)经历哪些苦难?000概括来说:遭受列强不断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使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
中国也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的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000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000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000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
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000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000一、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000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00┏林则徐——广州——严加防守000▕关天培——虎门┓0002、在鸦片战争中:▕葛云飞——定海┣英勇抗敌,壮烈牺牲000┗陈化成——吴淞┛0003、边疆地区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0004、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地区击退法国侵略者000┗冯子材——镇南关大捷000┏左宝贵——平壤——战死沙场0005、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黄海——英勇战斗,与舰同沉000┃徐邦道——辽东战役率部英勇抵抗000┗丁汝昌——威海卫——宁死不降,自杀殉国000二、农民阶级的抗争000┏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000┫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000┗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000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000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000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000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00四、地主阶级的探索000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000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000五、无产阶级的探索000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中日之间五次大规模的战争纵观中日历史,就是战争与与平纠缠不休。
历史上,中日曾经发生五次大规模战争,结果三胜两败。
古代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过三次:白江口之战(胜)、蒙日战争(败)与万历援朝战争(胜)。
近代的中国与日本之间,爆发过二次:甲午海战(败)与抗日战争(胜)。
其中抗日战争经历的时间最长, 虽然,抗日战争中,全国军民同心协力,经过艰苦卓绝抵御外辱,终以中华民族的胜利而告终。
但就是,这场战争对于被侵略的国家与日本本身来说都就是一场灾难,尤其日本侵华浩劫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全世界爱好与平的人民都必须世世代代牢记这段历史,中国人民将以最大的决心与努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否认与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中日第一战:唐日血战白村江朝代:唐朝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就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
公元660年,唐军跨海进军朝鲜半岛,联合新罗准备先灭百济,次灭高丽,以雪唐太宗讨伐高丽战败之耻。
百济国受到新罗与唐朝联军的进攻,王城陷落,国王被俘,百济遗臣前往日本求援。
公元663年初,百济君臣内讧,新罗乘机进攻。
得知消息的天智天皇(中大兄皇子)为保护这个精心扶持的半岛跳板,倾其国力应援百济。
这就就是史称的“白村江之战”。
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
日军进入白村江河口。
严阵以待的唐与新罗联军,派出170艘战舰迎战。
日本诸将轻视对手,自以为“我等争先,彼应自退”,向大唐坚阵发起进攻。
唐军以逸待劳,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巧施包抄合击之术,予以反击,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
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数万日军被杀或溺死。
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
此次战役就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就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白村江的战败,也加深了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
经此惨败,日本试图在朝鲜半岛上扩张势力的野心成为泡影,天智天皇不得不在战后与唐重新修好。
中日之间的第一次交战以唐朝的大获全胜而告终,失败了的日本如梦方醒,终于发现了它那草台班子似的乌合之众绝不就是一个制度完备、组织成熟的帝国的对手。
“以胜者为师,与强者为伍”,或许就就是从那时起成了日本人的处世之道。
它开始虚心的向师傅学习,先后派出十九批遣唐使不避艰险西行渡海“求经”,就像就是十九世纪明治维新时的全盘西化一样,大化革新也使国内全盘唐化。
盛唐雄风恩泽日本,哺育日本,更强壮着日本,它的羽翼日渐丰满。
中日第二战:元朝及高丽入侵日本之战朝代:元朝及高丽又称蒙日战争,指中国(元朝)皇帝忽必烈在1274年与1281年两次派军队入侵日本的战争。
这个事件在日本被称为“元寇”或“蒙古袭来”。
自唐朝以后,被注入了盛唐精气的日本在中国面前越来越自信了,而中国的朝廷相反却在日本人面前越来越没面子了。
元世祖忽必烈灭掉南宋后,建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大蒙古帝国,1259年高丽投降,元朝遂于日本隔海相望。
这时,与元朝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遍及两大洲,唯独日本不通友好。
忽必烈于1268年(元至元五年)命高丽使者携国书赴日,书中要求日本效法高丽来朝“通好”,否则将至“用兵”。
日本朝廷祈求神佑,但以“书辞无理”,拒绝接受。
幕府执权北条时宗令大宰府备战,加强九州沿海要地的警备。
其后忽必烈又两派使者,均遭日本朝廷拒见。
1274年(元至元十一年、日文永十一年)与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元世祖忽必烈先后发动两次侵日战争。
1274年l0月3日,任命征东元帅忻都、右左副帅洪茶丘与刘复亨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000人、水手6700人、计3、23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
l0月5日至14日相继袭击对马、壹岐。
16日逼近肥前沿海诸岛,使几百名日本武士丧生。
19日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翌日登陆。
守护藤原经资指挥日军英勇战斗,但在元军步兵集团战法与火药武器震天雷的威力下,日军处于不利地位。
激战至暮,日军撤至大宰府水城。
刘复亨受箭伤,元军撤至船上。
当夜意外台风刮翻元军200多艘兵船,忻都连夜乘剩余船只撤退回国。
第一次战争就此结束。
但元政府不甘心失败,在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灭南宋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战争准备。
第二次征日兵分两路。
东路军4万人由忻都、洪茶丘统率;江南军10万人由范文虎指挥,兵船共4400艘。
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日弘安四年)5月初东路军仍自合浦起锚,一路扫荡对马、壹岐守军后,6月初兵船驶抵博多海面,占志贺岛。
草野次郎、河野通有等武士多次乘小船袭击元兵船,双方互有伤亡。
7月初江南军到达,两军汇合于平户附近、下旬两军主力到达鹰岛。
在即将发动全面进攻的7月30日夜,台风骤起,元军兵船为无龙骨江船,不完全具备海上能力,大部沉没,范文虎、忻都及部分兵卒得以生还。
第二次征日又告失败。
蒙古人特殊的装备忽必烈东征就是中日之间唯一一次由中方主动发起并以日本国土为战场的战争,如果不就是太平洋的台风庇佑,战争的结局极有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
一个习惯于驰骋在大陆上的国家面对海洋时就是那样的无奈!于就是,元朝征日战争在悲壮、宿命、神秘中结束了。
忽必烈饮恨日本海。
这两次侵略企图尽管最终失败,但其在宏观历史上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这两次战争就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之一,并且由于其在阻止蒙古帝国与元朝扩张上所发挥的作用,使得它们在世界史上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遭遇,这两起失败的入侵尝试应该算就是日本一千多年来面临的最大的被侵略的威胁了。
此后的日本更加跋扈,在两国关系中开始更加主动的挑衅,原先的学生要教训她的老师了!中日第三战:明朝抗日援朝战争朝代:明朝史称万历援朝战争。
发生在1592至1598年(大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六年;日本文禄元年至庆长三年)间日本丰臣政权与明朝、朝鲜之间爆发的战争。
万历援朝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日本称之为文禄之役,第二次称之为庆长之役,或合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朝鲜征伐,征韩;朝鲜及韩国称之为壬辰倭乱,第二次称之为丁酉再乱;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
万历援朝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
16世纪80年代,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执掌了整个日本的军政大权,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与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以及她自己骤然膨胀的野心,便开始了对外扩张。
她乘朝鲜李氏王朝耽于党争内讧,朝纲紊乱,决定通过武力征服朝鲜入侵中国,进而称霸东亚。
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秀吉于1592年4月正式开始了侵略朝鲜的战争。
明神宗朱翊钧VS日本丰臣秀吉整个战争从万历二十年(1592年)开始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结束,历时七年。
这场战争,明朝“几举海内之全力”,前后用兵数十万,费银近八百万两,历经战与与的反复,最终异常艰苦的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战争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日军战略进攻阶段,在短短的时间日军迅速占领朝鲜全境。
第二阶段就是明军的反攻阶段,明军通过一系列战役,最终收复了平壤、开城等地。
第三阶段就是相持与议与阶段。
第四阶段就是日军再次入侵,明军与朝鲜展开战略总反攻,最终日本军队被全部赶出了朝鲜。
因朝鲜的宗主国就是大明帝国,就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试图殖民同化朝鲜的行动受阻,朝鲜民族文化火种得以保留。
这场战争波及到了朝鲜全境,其间曾于1593年议与并休战;但于1597年(丁酉年)战事再度爆发。
最后由于丰臣秀吉的病逝,日本军队于1598年全部从朝鲜撤退。
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朝的行动最终失败。
明朝扶弱伐强支援朝鲜,取得道义上的胜利。
但就是由于明政府政治腐败,将领无能,战争七载,“丧师数十万,靡饷数百万,中国与朝鲜迄无胜算”。
明朝国力更加虚弱,加速走向衰亡。
日本的损失并不小于明朝,各大名造船靡饷,人力物力的损耗同样巨大。
然而,中国封建王朝并没有在战争中学到什么,日本人却受益良多。
日后,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人最终成了先生。
中日第四战:甲午战争朝代:清朝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国际通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按照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它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就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与前几次相同,起因仍然就是朝鲜。
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蓄谋已久。
早在1868年(清同治七年),日本明治天皇登基伊始,便极力鼓吹军国主义,以实行对外扩张为基本国策,并将侵略矛头首先指向其近邻朝鲜与中国。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于6月3日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清军首批部队于6月8日抵朝。
日方以清军入朝为借口,大批调遣日军赴朝,迅速抢占从仁川至汉城一带各战略要地。
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发动丰岛海战,在丰岛附近海域对中国运兵船及护航舰只发动突然袭击。
日本陆军向由牙山清军叶志超部发动进攻,清军败退平壤。
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同一天,明治天皇也发布宣战诏书。
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日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海陆同时出击。
平壤之战不但击败在朝清军,且一举将战线推进至鸭绿江边,直接威胁中国本土。
清军由于平壤迅速败退,不仅使“海守陆攻”的总计划归于失败,且来不及在鸭绿江一线组织坚固防线,以致在第二阶段作战中仍然陷于被动。
在海战方面,北洋舰队实力被严重削弱,日本联合舰队达到了控制黄海制海权的目的。
在战争的第二阶段,清军节节败退,不可收拾。
清廷内部的主与主张渐占上风。
旅顺口失陷后,日本海军在渤海湾获得了重要的前方基地。
从此,渤海湾门户洞开,北洋舰队深藏于威海卫港内,战局更加急转直下。
第三阶段清军在山东半岛与辽东两个战场全面溃败,辽东失守,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清廷被迫求与,1895年3月,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一个71岁的老人,中国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东渡日本,作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权大使,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日马关条约》。
承认割让辽东半岛、台湾与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