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

最新资料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
最新资料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

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铁路信息技术导论》(32+16)

先修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结构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计算机本科专业“铁路信息技术特色专业方向”系列课程之一,也可独立作为其它专业本科生了解铁路信息技术的概论性课程。本课程旨在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适应国内外铁路/高速铁路的大力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将注重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辅之于互动的实践教学方式,来适应铁路发展对IT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国内外铁路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应用成功的案例,较系统地介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现代铁路信息技术的概念、技术、方法与应用。

本课程以信息技术的原理、实践为主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铁路行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原理,重点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对整个铁路行业信息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基础,为学习其它铁路信息技术课程奠定基础。课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和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并拓宽其知识面。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理论篇)

概论(2学时)

铁路信息技术应用概况(4学时)

铁道信息技术关键技术(6学时)

铁道信息化规划概要(4学时)

(应用篇)

数据处理技术及应用(4学时)

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6学时)

软件技术及应用(6学时)

(实践篇)

实践(16学时):对铁路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进行实际考察和技术交流,组织现场参观学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技术综述报告。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2.《铁路运营维护支撑技术》(28+20)

先修课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现代铁路信息技术导论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铁路信息技术方向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本课程全面的介绍了铁路运营维护管理中所涉及的信息技术, 包括:铁路运营支撑的概念、体系;铁路运营支撑系统涉及的常用信息技术,铁路移动设施运营支撑信息技术、铁路固定设施运营支撑信息技术、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信息技术、高速铁路运营支撑信息技术等相关专项信息技术,课程结合实际工程系统进行个案分析。

通过该课的学习,使学生将对铁路运营支撑的一般性流程、铁路运营支撑信息技术内涵及应用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对理论和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注重与当前铁路发展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奠定学生在铁路信息技术方向上作进一步设计与开发的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课程主要知识点涉及铁路运营支撑内涵、业务流程、相关信息技术等;铁路运营支撑信息技术涉及的信息技术定义、基本原理和实际案例分析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理论)

绪论(2学时)

国内铁路运营维护信息技术(2学时)

国外铁路运营维护信息技术(2学时)

铁路运营支撑系统常用信息技术(3学时)

铁路移动设备的运营支撑信息技术(4学时)

铁路固定设施的运营支撑信息技术(4学时)

铁路客服运营支撑信息技术(3学时)

铁路运输安全保障信息支撑技术(4学时)

高速铁路运营支撑信息技术(4学时)

(实践)

实践(20学时):组织学生在实验室环境操作已经开发的高速铁路动车组运用检修信息系统。组织学生到现场对铁路运营维护信息系统进行实际考察,感受实际运营状况。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3.《铁路信息系统集成及应用》(28+20)

先修课程

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工程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面向计算机专业铁路信息化本科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信息与系统集成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方面,是信息化应用的技术基础。随着我国铁路信息技术的普及,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已经从早期的简单应用发展到以网络为平台的综合应用时期。在铁路领域,信息与系统集成已有许多成功的应用案例。

本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图从信息与系统集成的概念、内涵、基础技术和平台设计等方面向学生讲授这门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为学生提供设计实践的机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相关技术的背景、原理、内容、产品,以及实际铁路应用案例,并能综合运用各层面的技术对实际应用分析设计,提出解决方案。

本课程分理论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并融合一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理论)

绪论(2学时)

信息与系统集成(2学时)

网络系统集成(2学时)

数据集成(4学时)

信息集成(4学时)

应用集成体系结构与主流技术(5学时)

信息集成平台设计与实现(5学时)

铁路信息系统集成案例(4学时)

(实践)

设计实践(20学时):针对在动车组运用维修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和重要需求,结合所学的理论与技术,调动学生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培养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4.《铁路信息管理技术》(22+26)

先修课程

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程语言(如C语言)等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之后,以当前最流行的、在铁路信息管理系统中使用最多的Oracle数据库为实例,详细介绍大型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存储管理方法、安全管理方法以及备份与恢复的方法,对象的管理、操纵和控制方法。通过大量的上机实践,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SQL语言的DDL、DML、DCL语句来管理对象、操纵对象和控制对象;掌握如何编写PL/SQL程序,了解如何用PL/SQL编写、测试和调用(触发)存储过程、函数、包、数据库触发器;学习如何管理大型数据库,包括启动和关闭数据库、管理表空间、回退段、用户、权限、资源,实现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课程中将贯穿铁路综合维修系统大型案例,通过案例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及实践,让学生在了解铁路信息系统的同时,掌握管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同时课程中引入先进Oracle的电子商务套件(EBS)平台,并通过邀请IT公司工程师讲座、案例讲解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接触大型数据库及软件的设计、开发方法。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课程的内容分五部分:数据库查询语言及数据建模、数据库体系结构及数据组织、数据库环境配置、数据库的系统管理、数据库系统在铁路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的方式:

数据库查询语言及建模(14学时= 8理论+6实验)

大型数据库体系结构及数据组织(14学时= 10理论+4实验)

大型数据库环境管理(4学时= 2 理论+2实验)

数据库的系统管理(4学时=2理论+2实验)

课程设计(12学时):数据库系统在铁路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以“铁路信息化”中的铁路综合维修系统为背景,重点介绍动车检修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及信息需求,根据该案例指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库设计、并建立动车检修基地的数据库系统及管理机制。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5.《软件测试》(24+24)

先修课程

操作系统、软件工程、数理逻辑以及程序设计语言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软件测试技术》课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铁路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限选课,主要讲述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目的、策略、标准和测试管理等工具,并结合铁路信息系统软件测试需求、以及具体案例进行教学。软件测试是保证铁路信息系统软件可靠性和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对软件开发、验收和维护有很强实用性。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技术基础上,掌握白盒测试技术、黑盒测试技术、单元测试技术、功能测试技术、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技术;掌握测试大纲、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文档写作,初步掌握测试自动化工具,具有独立承担实施测试项目的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理论)

软件测试概述(2学时)

软件测试方法与过程(4学时)

黑盒测试方法(6学时)

白盒测试方法(6学时)

软件测试自动化(2学时)

测试过程管理(4学时)

(实践)

课程实验(24学时):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应用的基本训练,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内容包括:测试环境的建立(2学时)、组织和管理测试团队(2学时)、测试需求分析及软件测试用例设计(8学时)、测试实施(4学时)、测试项目管理工具(4学时)、测试报告(4学时)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6.《铁路通信与控制基础》(32+16)

先修课程

铁路信息技术导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程序设计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为计算机学院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实施研究型教学的专业限选课。授课对象需要掌握基本的电子电路和计算机软硬件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为本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铁路运输信息化对通信和控制技术的特殊要求,了解铁路通信和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对通信和控制技术提出的新的挑战。通过对目前铁路通信和控制典型实例的分析,使学生掌握与铁路通信和控制相关的最新概念、原理以及设计方法,并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在运用以应用需要为导向的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学习和典型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铁路通信和控制领域中最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学会根据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的特殊需求和建设环境,发现和探究新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未来从事铁路信息化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理解本课程面向应用需求的铁路通信与控制基本理论和问题解决方法的内容主线,了解本课程内容在本专业学习以及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理解对我国高速铁路通信和控制技术需求分析,以及相关的通信和控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对铁路通信和控制系统各3个实例的分析,是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理论)

绪论(3学时)

现代有线通信(6学时)

无线通信(6学时)

计算机网络通信(4学时)

车站计算机连锁(3学时)

新型自动闭塞系统及列车控制系统(4学时)

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系统(4学时)

总结(2学时)

(实践)

课程设计(16学时)。包括下列题目:铁路无线移动通信的现在与未来、铁路列车跟踪与控制技术发展、未来铁路综合调度系统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7.《信息系统工程与实践》(18+14)

先修课程

铁路信息系统集成与测试、软件工程、铁路信息技术导论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程,也可作为其他专业本科生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铁路信息系统开发及工程实施的全过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信息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了解工程监理、验收评价、项目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等主要内容,使学生初步具备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工程实施的系统观,建立规范化的职业素养及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理论)

信息系统概述(2学时)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论(2学时)

信息系统规划(2学时)

信息系统建模与设计(4学时)

信息系统开发与测试(2学时)

信息系统维护与管理(2学时)

工程项目管理(4学时)

(实践)

课程设计(14学时)。包括下列题目:采用UML对IP网综合网管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功能设计、业务模型设计;IP网综合网管系统设计;IP网综合网管系统项目管理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铁路通信技术总结

铁路通信技术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铁路通信技术总结》的详细文章,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篇一:关于对现代铁路通信技术的思考关于对现代铁路通信技术的思考 【摘要】现如今,通信技术是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光电子技术等的结合体。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高速化、智能化、数字化等。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通信技术手段还可以克服时间与空间限制,这样一来,无论用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能和他人通过语音、数据视频等进行交流。照此发展速度,可以满足旅客的各种信息交流的需求,比如:与他人进行图像、传真、数据交流等。除此之外,今后铁路列车将朝着高速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为确保行车的安全,从而对人机进行合理化控制,同时又能提高运输效率,力求逐步完善通信功能。本文主要对现代铁路通信技术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且详细对现代通信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加以阐述,同时又指出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意义。 【关键词】铁路通信;通信信号;通信系统 1前言 近年来,我国铁路通信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范文TOP100这样一来,要求现代科技人员要完全打破传统铁路通信网接入模式,而是要使用更为先进的有线与无线通信传输方式与接入方式,进

而能够快速升级铁路通信,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这样一来,使铁路通信网络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关于现代铁路通信技术的论述 对高速铁路来说,通信技术不再是单纯的提供话音或者是报文传输手段。然而,更多的在信号系统中充当着传输与监控数据的角色。现代铁路通信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通信技术、安全、行车组织等的相互融合;其次,系统设计是以综合集成与集散控制为指导思想的;再次,其管理决策是以人机交互、优势互补的方法。这是从构思、实施再到运行管理的一个过程,同时又是确保铁路安全运行的主导作用的体现,从而利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完成信息的采集、运输和处理等功能,确保铁路的高速运行。 3我国铁路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铁路通信技术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60年代以前,铁路常常选用的通信技术为架空明线、电子管载波、交换机、直流脉冲调度电话等。第二阶段,60年代后期,采用以小同轴电缆、纵横交换机、双音频调度电话等。上述两个阶段我国铁路通信技术始终停留在模拟通信的阶段。直到80年代后,开始使用数字通信技术。精品此阶段的主要特点为使用光缆、数字复用传输、列车无线通信等。例如:大秦数字通信网建成标志着我国的铁路通信技术由模拟制开始转向数字制方向。 4现代通信技术在铁路中的应用

铁路现代化信息技术概述

铁路现代化信息技术概述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铁路一直被视为我国经济的命脉。铁路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国内陆的主要交通工具。针对当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铁路运力的需求不断增长的状况,除了加大投资大力发展我国铁路事业外,提高运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挖掘现有铁路设备的技术潜力已是铁路部门的当务之急。为此,铁道部在TMIS系统的研究上投下大量的财力、人力。其应用领域将在如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铁路现代化通信系统; 2.行车指挥自动化系统中图象处理技术的应用; 3.自动导航及安全控制系统; 4.列车的自动检测、实时监测及保养系统; 5.列车服务支援系统中的应用; 6.遥感图象处理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 二、运输管理信息 TMIS(Transportation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中文含义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1S)是管理学科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TMIS是管理信息系统在铁路运输

领域的具体应用。 铁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行产业。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铁路运输系统。 根据铁路运输发展的需要,铁道部决定在现有基础上建成一个完整的铁路信息系统,使铁路的管理从现在的经验管理跃进到现代化管理的水平。 铁路信息系统总体上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业务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属执行决策层;第二层为综合信息系统,收集和综合各业务部门的信息,提供各种分析资料,编制季度、年度计划和某些重要决策,属于战术决策层;第三层在综合信息系统基础上,以战略决策为重点,为宏观决策支持系统。 在铁路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诸多系统中,铁路运输管理信息TMIS是一个核心系统,TMIS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统:货运营销与计划编制; 客票发售与预订; 行车组织管理; 现在车管理; 调度综合管理; 列车预确报; 货运管理; 机务管理;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剖析

PowerPoint 2007 培训教案 培训教师:岳铁成 第一课时 powerpoint是一种制作和播放演示文稿的应用程序。所谓的演示文稿,就是用于介绍和说明某个问题和事务的一组多媒体材料,也就是powerpoi nt生成的文件形式。演示文稿中可以包含幻灯片、演讲备注和大纲等内容。Powerpoint 则是创建和演示播放这些内容的工具。这里我们可以把powerpoi nt简称为PPt。 一:初识pptl : ppt的安装PPT是office 办公软件的一种,除了ppt ,office 还包含 了word、excel 等。 我们可以直接安装office ,这样就可以把office 所包含的所有软件都安 装上,当然我们也可以只安装ppt 。 方法一:通过[所有程序]子菜单运行,具体步骤如下: [开始]--- [所有程序]----- [microsoftoffice] -- [powerpoi nt2007] 方法二:在桌面建立powerpoint2007 运行的快捷方式,直接双击就可以运行。 3 : ppt的界面简介幻灯片窗格:界面中面积最大的区域,用来显示演示文稿中出现的幻灯片。可以在上面进行输入文本、绘制标准图形、创建图画、添加颜色以及插入对象等操作。 视图按钮:位于界面底部左侧的是视图按钮,通过这些按钮可以以不同的 方式查看演示文稿。 大纲幻灯片视图:包含大纲标签和幻灯片标签。在大纲标签下,可以看到幻灯片文本的大纲;在幻灯片标签下可以看到缩略图形式显示的幻灯片。 备注窗格:备注窗格可供用户输入演讲者备注。通过拖动窗格的灰色边框可以调整其尺寸大小。 任务窗格:位于ppt窗口右侧,用来显示设计文稿时经常用到的命令。Ppt 会随不同的操作需要显示相应的任务窗格。 如果想使用某个任务窗格,而该窗格没有被显示,则单击任务窗格顶部的 [其他任务窗格]下三角按钮,从下拉菜单中选择所需要的任务窗格。 注:如果不需要使用任务窗格,可以选择[视图]――[任务窗格]命令隐藏任务窗格,以释放程序窗口的可用空间。在此选择[视图]――[任务窗格]命令时,任务窗格将再次出现。 二: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1:创建新的演示文稿方法一:执行[文件]——[新建…]命令,打开ppt界面右侧的[新建演示文稿]任务窗格,出现[新建]选项,然后根据需要创建一个新的演示文稿。 方法二:单击任务窗格顶部的下三角按钮,从下拉菜单中选择[新建演示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学生以信息的获取、交流、加工与处理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共通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二、教学基本情况: 由于小学校际之间实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参差不齐,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课程态度的差异,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差异很大,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有所改观,但这种差异是无法消灭的。教学

中我们针对客观存在的起点不齐和个性差异,要求授课教师要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具体到每一堂课的教学,我们将采用这样一些应对方法。 (一)在学习内容上,一方面,针对个性差异设计多种类型的任务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另一方面,针对起点不齐设计不同难度水平的学习任务,设计基础任务、进阶任务和拓展任务,基础任务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在进阶任务中提供不同学生兴趣的任务主题,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需求,而拓展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可以做到“让后进生吃饱,让优秀生吃好”。 (二)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有效使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适应不同认知特征和知识水平的学生。如对于基础性的内容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采用集体讲授的形式;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特殊问题采用个别辅导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小组合作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优势资源,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 (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贴近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实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

信息技术在铁路行车安全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铁路行车安全中的应用中国铁路实施六次大面积提速以来,铁路建设全面展开,对铁路运输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快建设和完善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深入探索和把握安全管理规律,利用信息技术保障行车安全,实现事故管理从被动到主动、从事后到超前、从经验到科学分析,是深入推进安全基础建设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铁路的实践,采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铁路安全保障体系,对确保铁路持续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技术在行车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 1.1 在运输装备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 1.1.1 机车安全监控系统 机务系统已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机车调度指挥、机车运行状态检测、检测数据采集、检修作业监控等领域。车载智能设备已经发展到覆盖牵引、制动、辅助系统、列车控制、司机室显示器及其电器的监测与控制等方面,通过对机车在线运行的实时监测、分析,向地面提供机车在途运行故障与状态信息,以及地面向机车乘务员途中故障处理提供远程技术支持。充分利用车载设备的检测记录信息,为机车检修,质量及技术管理系统实现检修生产、设备管理等生产管理过程数字化、网络化提供信息支持。 机务安全监控系统由车载设备、地面数据服务器、铁路局通信服务器、地面查询分析工作站等构成,通过无线数据通信将机车运行状态,机车监控装置、走行部检测装置等信息实时上传铁路局,实现对列车安全运行实时监控。 1.1.2 动车组与客车运行安全系统 客车运行安全监控系统(TCDS)利用车载安全监控系统在客车运行中,对客车运行状态的车下制动系统、转向架动力系统、轴温监测系统、电子防滑器等运行状态进行数据采集,通过机车车载无线传输装置将重要数据实时发回地面(运行全过程数据到站后通过无线下载到地面)维修基地。经专家系统分析处理,指导客车车辆维修以提高检修效率。 1.1.3 车辆安全防范预警系统 截止2009年底,车辆红外线轴温智能探测系统(THDS)已在全路建立了个探测站,并实现了全路联网运行,通过配套故障智能跟踪装置,实现车次、车号跟踪,热轴货车车号的精确预报,有效地防止了热轴事故的发生。 车辆运行品质动态监测系统(TPDS)从2001年开始,在京沪线安装了8套,对车辆蛇行严重失稳、车辆超偏载、车轮擦伤进行有效的监测,并且运行稳定、可靠。该系统已在部分铁路等铁路干线安装使用。 车辆滚动轴承故障轨边声学诊断系统(TADS)从2004年起,在大秦线下庄站安装试用,兑现率100%,运行结果表明TADS对发现货车滚动轴承早期故障,消除安全隐患与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确实起到很好作用。现已在部分铁路干线安装使用。 货车故障动态图像检测系统(TFDS)2004年在大秦线茶坞站上行、下行到达列检所安装试用。 随着列检布局的调整,列检保证区段的不断延长,列检安全责任更重、要求更高,采用该系统,将对提高列检作业质量,改变作业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联网为列检人员提供货车运行故障信息(包括数据和图像),使货车故障及时得到维修处理。 1.2 在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方面的应用 1.2.1 工务安全检测系统 工务系统安全保障主要包括3个方面: (1)工务检测信息系统。 (2)轨温实时检测系统。 (3)防洪水害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及指导策略

信息技术的教学评价及指导策略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深入展开,传统教学评价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地在改革中体现了出来。信息技术虽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较少,但它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在形成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教学评价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建立一种新的适应新课程需要的、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当代课堂教学改革起导向与激励功能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已经非常迫切和必要了。 一、评价趋于多元化 多元教学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成为美国教学评价发展的方向,并开始被广泛地运用于学校学科领域,成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策略。美国教育界希望通过多元教学评价来推进教学改革,强调多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情景,即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我们从中得到启发并参照杭州市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标准,制定的评价原则为: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为学生是被评价的主体、参与评价的主体、自主评价的主体。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和个性差异,要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增强其自主评价的积极性。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评价应有的价值取向。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对他们的评价也应是全方位的。教师应以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注重发展性 发展性是新课程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这是由于评价对象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只有建立一种动态的评价体系,才能使教学更好的适应学生。所谓发展,指的是教学评价要改变统一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的功能,而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要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注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发展性,提倡学生与课程目标比较,从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就不是简单分等排序所能实现的;另外,发展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的改进,促进学生的进步,其职能在于诊断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传统的教学评价特别是考试评价强化选择和分等功能,造成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无法认识自己的潜能,从而丧失了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承认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发展

信息技术培训方案585291

江川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等文件精神,根据中国教师研修网实施安排,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标 (一)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专业自主发展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境。 (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教学共同体,开展以教师工作坊引领的线上线下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推动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帮助教师养成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二、组织机构 我区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的学习培训与管理,为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江川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中小学教师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郭自壮(区教育局局长) 副组长:唐文明(区教科所所长) 黄毅(区教科所副所长) 张本林(区教科所师训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 三、培训对象

江川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113人 四、学习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 2016年9月初召开全区中小学教务主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培训动员大会,传达有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培训要求,部署学校培训活动,推荐“云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骨干教师培训人员,上报参训教师信息。把“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培训作为教师履职晋级培训的主要内容,使每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明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培训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工作职责 坊主⑴配合各级管理员做好培训项目实施工作;⑵结合学校校本研修方案,制定学科研修规划;⑶设计并组织开展区域研修活动;⑷及时点评、整理本坊内的研修总结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并展示;⑸撰写工作坊简报不少于3期。 学校管理员⑴制定本校研修方案、提交研修总结;⑵关注学员研修情况,督促学员学习;⑶定期发布工作简报,展示研修总结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和研修情况;⑷建立本校课程资源库,整理并展示本校的优秀资源。 区县管理员⑴制定研修方案、遴选坊主;⑵指导坊主制定校本研修计划;⑶关注学员研修情况,督促坊主、学校管理员工作;⑷定期发布工作简报,展示研修总结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和研修情况; ⑸做好组织评优、总结表彰宣传工作;⑹建立本地课程资源库,整理

铁路信息技术考试题

1、铁路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 2、铁路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前应按规定进行严格的测试、评审和认定,修改使用中的应用软件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并建立修改档案。 3、铁路信息系统网络按应用分为外部服务网,内部服务网和安全生产网,采用纵深的综合防御体系确保网络安全。 4、信息系统机房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采取防火、防雷、放电磁干扰和泄露、静电等安全措施,并设置安全检测装置,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5、涉及安全和商业机密的运行数据必须采取保密措施。 6、铁路信息系统设备维修与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重在维护、及时修理的原则。 7、现车系统中确报功能主要包括选报处理、到报处理、列车报点、列车出发、确报发送。 8、路由器是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它会根据信道的情况自动选择和设定路由,以最佳路径,按前后顺序发送信号。 9、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 10、光纤收发器是一种将短距离的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

11、信息技术科要对各岗位的设备实行包保制度,包保人员对所包保的设备每周至少巡视一次,发现问题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确报设备正常运行。 12、因系统检修或更换,某设备须停止使用时,信息技术科要提前将停用原因、起止时间、停用岗位等情况报告主管副站长和值班站长。 13、因站场设备、作业组织等发生变化时,有技术统计科提供有关资料,信息技术科负责修改系统有关内容。 14、一、二、四场助理行车室,1、2号信号楼设有《电子安全提示表》显示屏,由1、2号楼信号员负责填写。 15、网桥是一个局域网与另一个局域网之间建立连接的桥梁。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4)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1 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增强教师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整合于学科教学的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结合我校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本方案。 二、培训目标: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提高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PPT课件修改和制作,能够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学科的资源并下载并进行整合,能够利用网络进行交流,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等,为更好地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活动进行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三、培训形式: 本次培训形式为集中培训。在微机室进行,由综合组组织老师参加培训。 四、培训内容: 培训中注重专业理论学习渗透与专业技能学习同步进行。本次主要培训以下模块: 1、电子表格操作(Excel); 2、幻灯片制作(PowerPoint); 五、培训时间及内容安排: 培训时间:

参与人员:本次培训定位为基础普及培训,要求所有老师参加。从本次培训开始记录每次培训参与情况。 六、预期成果: 本次培训完全部内容后,我校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必须达到以下5个方面的要求: 1、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设置,具备较好的计算机病毒防范能力。 2、能快速有效地在网上搜索资源,并能下载。 3、能独立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并上一堂较好的多媒体课。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2 学校特拟订出如下培训与考核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按照宜昌市教育局提出的“统一培训内容、统一测试标准、统一发证”的要求,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二:培训目标 目标: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教

最新资料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

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铁路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铁路信息技术导论》(32+16) 先修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结构 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计算机本科专业“铁路信息技术特色专业方向”系列课程之一,也可独立作为其它专业本科生了解铁路信息技术的概论性课程。本课程旨在满足社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适应国内外铁路/高速铁路的大力发展的需要。 本课程将注重研究型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并辅之于互动的实践教学方式,来适应铁路发展对IT人才培养的需求。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国内外铁路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结合应用成功的案例,较系统地介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现代铁路信息技术的概念、技术、方法与应用。 本课程以信息技术的原理、实践为主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介绍铁路行业应用的信息技术原理,重点强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能对整个铁路行业信息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掌握相关信息技术基础,为学习其它铁路信息技术课程奠定基础。课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和技术的认识和理解,并拓宽其知识面。 课程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理论篇) 概论(2学时) 铁路信息技术应用概况(4学时) 铁道信息技术关键技术(6学时) 铁道信息化规划概要(4学时) (应用篇) 数据处理技术及应用(4学时) 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6学时) 软件技术及应用(6学时) (实践篇) 实践(16学时):对铁路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进行实际考察和技术交流,组织现场参观学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技术综述报告。 涵盖的核心知识单元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指导过程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指导过程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构建高效课堂 李丽琴 信息化教育是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并不是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一强大而实用的教学工具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研究问题的能力,变应试教育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因此,在数学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的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有效地提高数学的教学效果。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内在动力。 瑞士着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儿童是个主动性的人,它的行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他们上课时总处于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阶段,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绚丽色彩、迷人的画面,不仅能吸引学习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而且能调动起他们的主动性,使之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教学《分数大小比较》一课时,可利用儿童喜欢的西游记的故事创作软件动画引出课题,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走了很久,走的又饿又渴,肚子咕咕叫,于是他们就坐下来休息,悟空叫八戒弄点吃的来,八戒答应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技术浅谈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技术浅谈 摘要:从高速铁路通信系统的各种需求出发,通过对系统的技术浅谈,全面了解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所采用的高新技术,掌握高速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特点,对高铁路通信工程的施工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速铁路通信系统高新技术浅谈 随着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八纵八横的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现代高速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各种需求出发,通过对系统的技术分析,全面掌握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所采用的高新技术,了解高速铁路专用通信系统的特点,以指导高速铁路通信工程的施工。 一、高速铁路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1.1 信息管理要求 高速铁路要求与沿线行车、旅客服务相关的数据与信息,采用计算机网络相连的方式输送和交换,保证运营的高效,使高速铁路的运营纳入信息化管理。 1.2 调度控制要求 传统铁路的运营调度方式,是以下达话音指令为主实施行车指挥的。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要求行车指挥采用计算机管理、传输指令数据为主的调度方式,在区间控制列车运行的系统也采用计算机和数据控制。 1.3 通信技术要求 高速铁路系统中,要求以数字网络技术对综合调度系统进行技术支撑;较大的站间距需要引入区间接入技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信息要通过光纤网络传输;车上和地面之间采用综合无线通信系统,且传递信息从运营调度指挥扩大到客运服务、动车组数据与信息;无线通信系统要适应300公里/小时的运营速度。 1.4 通信业务需求 高速铁路通信系统业务需求体系在:一是为高速铁路信号、综合调度、信息化系统等专业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通信网网络服务;二是为高速铁路运输提供高质量的调度通信、旅客服务信息、会议电视、移动通信业务。 二、高速铁路通信系统技术分析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概述

目录 第三章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概述 (2) 第一节TMIS建设目标与体系结构 (2) 第二节TMIS子系统 (13) 复习思考题 (27) (五) 体系结构P14上有图要修改。

第三章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概述 [主要内容] TMIS总体目标与体系结构、TMIS的数据组织,TMIS的子系统:确报系统、货票信息综合应用系统、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车号自动识别信息报告系统、货运营销与生产管理系统、路局调度管理信息系统等内容。 [重点掌握]TMIS的建设目标、应用目标,TMIS的体系结构和数据组织,TMIS各子系统的主要功能等。 第一节TMIS建设目标与体系结构 一、TMIS建设目标 TMIS通过计算机网络从全路6000多个站名中选取的2000多个主要站段中,实时收集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以及所运货物的动态信息,对列车、车辆、集装箱和货物进行节点式追踪管理,实现货票、确报、编组站、区段站、货运站、货运营销及调度系统的计算机管理,为全路各级运输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和完整的运输信息和辅助决策方案,实现紧密运输、均衡运输,提高运输生产效率,改善客户服务质量。 (一)TMIS的应用目标 TMIS的应用目标是实现对运输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管理、运力资源信息管理、运输作业过程信息管理、管内现在车和集装箱动态分布信息管理和运输信息综合利用等。 1.运输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信息管理 动态掌握货源分布动态和运输货物在途状态;动态掌握托运人的货运订单和请求车需求;向客户反馈货运订单的核准情况、请车计划的安排和执行情况;动态掌握企业自备车(箱)的位置及状态;动态掌握重点客户、重点企业(港口、电厂、玻璃厂、焦化厂等)重点物资的运输计划执行情况。 2.运力资源信息管理 实现主要运力资源信息管理,包括:铁路货车、机车、集装箱保有量动态(含加入铁路运营的企业自备货车和集装箱);其他铁路运力资源信息,如丁务、电务维修管理等。 3.运输作业过程信息管理 实现主要运输作业过程信息管理,包括:货物的承运、交付信息;装/卸车信息;列车的编、解、到、发信息;作业计划、作业单据的编制信息等。 4.管内现在车动态分布信息管理 实现管内现在车(含自备车)动态分布信息管理,包括:车种别重/空车分布动态信息;去向别、品类别重车分布动态信息;管辖范围内现在车出/入动态信息;管辖范围内运用/非运用转换信息等。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 为使我校教师能够烂熟地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使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应有的地位,现对教师制定出培训方案。以提高全校教师的技能。 一。电教部门首先要从头了解掌和握教师的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二。首先要培养教师养成爱护电教设备的意识和好习惯,要培养教师有好学好问的作风。 1.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不乱动机器。 2.遇到陌生的问题时,不要盲目的使用,不要碰运气,要立即与电教管理人员李诗洋、张俊、张毅联系,了解和掌握机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3.要学会灵敏的使用电教设备的本领。 三。要培训的内容包括有:计算机的使用,教学设备的使用,教学软件的制做。 1.计算机 要教会教师学会使用计算机。能严格按照程序正常开关机器,灵敏自如、熟练地进入、退出要使用的软件程序,随心所欲地做出自己要做的事来。因为近几年有的教师觉得自己已经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了,就不顾程序开机,至机器损坏。 要教育教师不要私自使用自带的软件,以免出现意外情况。因为现在病毒防不胜防。 2.电教设备 电教设备指的是各班次级的幻灯机、录音机和多功能教室的投影、实物展台等电教设备。其中以多功能教 室的电教设备为注意使用的重点。

多功能教室的电教设备为优秀的教学辅助设备,学校投资强大,所以学会使用它们的方法意义巨大。 运用得好,事半功倍,教师、学生得利多多,如果使用得不好,事倍功半,弄不好,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事情,造成损失。 (1)想在多功能教室上课的教师,要提前和主管教学的陈三海副校长打招呼。说明要使用哪些设备,什么时间使用。 (2)再由主管教学的领导批准,通知到电教设备管理人员。 (3)电教设备管理人员要按时的做好准备,供上课的教师使用设备。同时,电教设备管理人员还要当面逐项询问使用该设备的教师是否会使用提供的这些设备,并提供示范,直到上课教师能够烂熟的使用设备方可离开。 (4)教师上完课后,主管教学的领导要视察电教设备的状态,发现有异常情况时,要立即和电教管理人员联系。 (5)多功能教室使用完毕,主管教学的领导要立即通知电教管理人员到场,并共同验收设备,

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7-10-13T11:16:27.1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商宝山 [导读] 不仅能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基于此,文章就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天津南环铁路电务有限责任公司天津 300381 摘要:铁路交通运输产业不仅是我国经济结构中的支柱型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更是存在着非常紧密联系。通信技术在我国铁路干线中有着非常广泛应用,加强了我国铁路运输的管理力度,将现代通信技术运用到高速铁路中,不仅能够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基于此,文章就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铁路通信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1.铁路中加强通信技术运用的重要意义 铁路通信技术就是通信手段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从铁路诞生以来,通信技术经历了由简单的通话调度技术以及报文传输技术发展到了如今的现代化通信技术,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铁路系统中通信技术主要是传输和监控铁路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将实时的数据传输给指挥中心,通过“人机对话”模式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和控制,以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铁路通信技术的应用包括对行车安全和可靠的控制、行车调度自动化控制、路况的实时监控、设备状况的检测、故障报警和分析等方面。 目前,我国铁路交通运输线路覆盖区域越来越为广泛,铁路交通运输领域发展也得到了国家众多部门的高度重视。铁路通信技术与客运专线的融合,使得我国铁路与客运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虽然取得了非常可观成就,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技术应用还存在着众多方面进行进一步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铁路通信技术在客运专线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通信技术在铁路系统中的应用 2.1有线通信技术 铁路工程中应用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对基站之间的连接和固定方式以及设施之间的通讯方式进行重要应用,从而达到安全效率高、质量优化和成本低的效果。目前,有线通信技术主要是基于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进行综合性建设,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应用十分广泛的技术,实现了光纤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在传输过程中,这项技术在对数据和图像处理上,实现了数据相互融合和交换,在速度上实现了提升,可以达到80Gbit/s,从而可以提高这项技术对数据和图像的传送速度。近年来,通信技术创新较多,随着ATM交换技术、IP通信技术、PTN分组化技术(PTN=分组技术+SDH体验+G/EPON)、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送网)等技术的不断更新,创建了接入网和骨干网等连接方式,保证了通信传输技术的安全和效率。 2.2无线通信技术 在铁路工程运输过程中,保证列车高速运行是最直接的目标,因此,为了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需要通过技术应用来实现。传统的铁路工程项目的通信技术,只是在列车即将行驶或即将进站的环节进行应用,而在列车运行过程中一般不进行无线通信,使这项技术在应用环节上受到了限制,也限制了铁路工程的现代化发展。因而应建设先进、发展速度快的系统,在全线区间实现指挥中心和列车运行期间的通信功能。无线通信技术可以为铁路运输提供语音通信、调度通信、列车控制数据传输、调度命令和无线车次号校核信息传送等业务。 2.3集群通信技术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专业化的移动通信系统,其功能性相对比较强大,能够实现通信和程序控制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相互结合,并且实现集中控制和通信一体化发展。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对信道进行分配,并利用无线拨号方式将技术进行系统化分配,能对系统资源和效率进行充分利用,提升通信资源的利用率,保证服务质量,降低系统损耗。但是系统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对公用网络的选择和分配的问题,网络信息不完善或网络容易受到干扰等情况。 3.以光纤通信在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为例进行分析 3.1铁路通信系统中的光纤通信 铁路通信系统处理提供信息收集与传输平台以外,还连接很多传输系统,其中包括通信专业接入系统,数据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应急通信系统;信号专业调度集中系统、微机监测系统、列控监测系统;PASCA-DA系统;信息专业旅客服务系统、票务系统、经营管理信息系统、防灾安全监控系统等,并提供包括64Kb/s、2Mb/s、155Mb/s、622Mb/s、2.5Gb/s、10M/100M及光纤传输通道。在铁路通信的整个传输系统中,中继层和接入层的光纤传输结构不同,中继层的作用是保护光信号不丢失,并且能将信息正确的传输到正确的路线上,因此需要采用高于SDH2.5Gb/s的速率等级,接入层的要求相对较低,主要是建立自愈网路,其速率等级高于SDH622Mb/s即可。此外环境也是影响信息传播的重要因素,铁路运输过程中经过山区和隧道,这些复杂的环境会阻断或影响GSM-R信号传递,车辆脱离控制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现在光纤技术运用到铁路通信中,在铁路周边建立光纤直放站,辅助天线传播方式,使整个传输系统包括近端机、远端机、光纤、耦合器、天馈线或漏缆等部件,在平坦的地区只需要使用光缆传递信息即可,即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亦可以节约成本。光缆纤芯数量应满足相关业务需要。 3.2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光纤网络 在列车通信系统中,地面设备会不断收集列车运行控制所需的信息,将这些信息以电信号的形式经过轨道电路和点式环线传递给列车头部的信息接收器,列车操控员在接收信息以后对其进行处理,然后通过钢轨(或无线等方式)将信息传递给计算机,计算机经过计算测绘出最佳的速度变化曲线,将绘制的速度曲线与实际运行速度进行对比,如果差别不大就能够保证列车安全运行,如果差距太大,其影响因素多,其中包括雾气等影响因素,则需要列车员作出紧急处理。CTC系统采用光纤将各个串行接口与计算机联锁,车站列控中心系统设备相连;采用光电隔离串行接口通信方式与无线车次号校核、调度命令无线传送、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装置、微机监测等系统设备相连。将这个系统信息传递方式有电缆传播转变成光纤传播,可以在雷雨天气不受雷电的影响,保证信息传播过程畅通无阻。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革,铁路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高的要求和网络保障。相信通过众多科研人员的努力,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64631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资料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学期 东风小学 2016年3月1日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目录 一、培训计划 二、培训教案 三、活动记录 四、培训总结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 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经研究决定,对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提高培训。 二、目的要求 1、、能使用电子信箱、进入百度云平台。 2、微课制作和智慧课课堂平台使用。 3、完善自己账号国家教育的资源库。 三、培训教师和地点: 蔡静玲计算机多媒体教室 四、培训时间: 从2016年3月1日开始每月一次,时间为周三下午。3月份班任学习月份科任学习。 五、参加对象: 全员教师培训 六、培训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二个方面的内容: 1、微课宝使用 2、智慧课堂平台使用 七、培训方式:

1、示范讲授与动手操练相结合。 2、集中培训与分散练习相结合。 3、自主探索与协作研讨相结合。 八、培训要求与考核办法 1、严格考勤制度。参训教师按时参加培训,不得无故缺席。 2、辅导教师认真备课,耐心辅导。 3、每一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制作一节微课和平台习题内容。 4、完善自己账号国家教育的资源库。

微课培训教案 培训教师:蔡静玲 微课视频制作培训方案 1 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精美的视频配上悦耳的音乐,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并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通过内容的可视化及精美的制作,目的是最佳效果,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2 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 3 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4 微课的表现形式 微课可以是一种策略课程,但是小策略,解决教学大问题;或是一种反思课程,通过小的细节,引发对问题的深度思考;或是一个故事课程,小故事中启迪教育实践;或是电影课程,从视听盛宴中了解世界;或是经典阅读,从经典故事中启迪大智慧;或是学科课程,让课堂增加视听元素;或是学生课程,让学生参与经典享受;或是家长课程,让家长吸纳高端教育。 5 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微课划分为11类,分别为讲授类、问答类、启发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类、实验类、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探究学习类。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分类。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6 微课制作标准 (1)微课功能理解透彻:解惑而非授业。 (2)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广州市义务教育新课程 七~八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意见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信息技术科 前言 广州市信息技术(计算机)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1994年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建立有广州特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计算机)教材从1995年秋季开始在广州市中小学全面使用,并结合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水平,多次进行了修订,并于2000年通过了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定。2004年,广州市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结合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具备的条件(教学环境、师资、设备等),制定了《广州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纲要》(修订),重新修订了广州市小学、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广州教育部门规定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一节),所有初二学生必须参加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结业考试。目前全市的小学、初中均使用广州市新编教材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初中开课率达100%,小学的开课率也达到71%。 随着2004年广州市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启动,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很不平衡,初中一年级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差异较大,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教学环境、教学水平也存在差异,给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一定困难。教师对开展初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不少疑问和困惑。为了加强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教学指导,特别提出本指导意见: 一、准确理解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一)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可以归纳为: 1、培养信息素养,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选择、保存、处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为主线组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理念设计学生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信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关注全体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充分考虑初一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认知水平与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面向全体学生,提倡自主学习。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3、加强合作交流,营造和谐的信息文化环境 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合作学习,交流思想、激发灵感、发展自我、互相促进,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目标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