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冲刺题型专练第27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B卷)
新高考政史地专题三 中华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朝、清朝前期
专题三中华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朝、清朝前期一、选择题1.(2019广东广州二模,27)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
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
这一变化反映了()A.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B.社会经济的发展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等级制度的解体2.(2019江西重点中学盟校第二次联考,27)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3.(2019安徽安庆示范中学联考,27)著名学者何怀宏对明清八股取士有这一论断:“八股(文)虽然并不具有总能把最好的人推到最高位置的确定性,但它还是把大量的庸才挡在了门外。
”表明该学者()A.认为八股取士制度有其合理性B.仅从政治角度诠释八股取士C.肯定八股取士选拔了实用人才D.忽视了八股禁锢人才的问题4.(2019福建厦门二模,27)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
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
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A.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B.宗法关系渐趋松弛C.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D.社会风俗急剧转变5.(2019甘青宁联考,27)明朝时,面对外敌入侵,不但明军浴血拼杀,京城的百姓也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
明朝中后期,虽然军备废弛,但常常传出北方边镇百姓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
这说明明朝()A.北方边患问题严重B.国家的凝聚力较强C.中央集权空前强化D.民间慈善活动活跃6.(2019江西上饶重点中学第一次联考,27)明朝平息倭患以后,对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东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能力提升练习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能力提升练习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8·忻州模拟)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突出了相权与皇权的争夺,以相权的削弱展现了古代中国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黄宗羲曾经有这样的言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其含义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极端专制B、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不易产生明君贤臣D、政治腐败现象更加严重答案B[材料“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君权与相权是其基本矛盾之一;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加强了君权,黄宗羲这一言论说明了宰相制度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2、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这那么材料主要说明了()。
A、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B、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C、明朝六部超越君权的权力D、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中央机构答案B[阅读材料,迁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置内阁,任命大学士,只是备皇帝顾问,没有实权,也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决策机构,故A、D两项说法错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谈不上超越君权,故排除C项。
从材料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看,一旦阁权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故B项符合题意。
]3、(2018·汕头模拟)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
”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中央集权C、杜绝地方割据D、防止吏治腐败答案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官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实际是限制官员扶植当地势力,建立自己的势力体系,导致腐败。
] 4、昭梿《啸亭杂录》载:“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通史练习: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西方〝文明〞国家在侵略中国的过程当中,曾无数次的毁坏过中国文明。
〝命令发下之后,不久就看见重重烟雾,……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爆发出来,……,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一齐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
材料反映的事件应该发生在〔〕A. 鸦片战争时期B.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 抗日战争时期BA. 鸦片战争是东西文明的首次碰撞B. 外来文明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C.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D. 晚清王朝没有把握住近代化的机遇D分析题干材料,其主旨是在阐明中国现代化道路走的艰难曲折,并且分析了其原因主要是内在的清政府的政治敏感度即对现代化的意识问题,准确理解了材料主旨,也就不难判断各个选项的正确与否了,A、B、C三项不符合题干强调的主旨意思,应选D项。
2.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开端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历程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DA. 鸦片战争标志中国近代化的开始B. 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的开端C. 列强侵略阻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D. 清政府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D此题主要考查晚清的近代化潮流,旨在考查准确理解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主要阐述了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由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而A的表述不合史实,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排除;BC偏离题干主旨,排除。
专题三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时期.docx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时期高频考点一君主专制的加强1.[2019安徽江淮十校联考,27]内阁是明朝初年设立的皇帝咨政机构,后来权力逐渐增大,最终实际上成为明朝行政中枢。
据此对明朝内阁理解正确的是() A.协助宰相为皇帝提供顾问B.实为解决中央集权弊端而设C.批答奏章代皇帝决策政务D.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2.[2019福建泉州质检,6]清朝前期,乾嘉学者继承顾炎武考据学的方法,博古不通今,论史不议政,涌现出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和浙江学派等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
他们都以考订实证为基本特征,标榜“汉学”,以别于官学、“宋学”。
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程朱理学遭受动摇C.社会剧变思想活跃D.经世致用深入人心3.[2019河南平顶山联考,27]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上谕说:“各省督抚年终汇奏事件,向由军机处将有无迟延遗漏,查明具奏。
嗣后各督抚年终汇奏各项,均著各部院衙门详悉查核,汇送军机处复加考核,如各该部有疏忽遗漏,军机处又不能详加核正,经朕看出,惟军机大臣是问。
”这说明军机处()A.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最高国家机关B.听命于皇帝,是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C.实质上是临时性的事务机构D.担负稽查各部院衙门汇奏事件的任务4.[2019湖南湘东六校联考,27]清代前期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一部分起解户部及各部寺监,作为国家经费开支之用;一部分存留本地,作为地方经费开支之用。
与宋代相比,这种做法()A.将地方官员对人民的盘剥合法化B.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尖锐C.说明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D.有助于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高频考点二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5.[2019四川成都期中联考,27]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6.[2019广东揭阳一模,27]明代学者丘浚曰:“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
2019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专题能力训练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一、选择题1.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
”从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2.《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了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3.史料记载,1384年9月14—21日,皇宫收到奏章1 000多件,共3 000多件政务。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于是皇帝下令(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D.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共议4.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
其撰拟者应是 ( )A.中书省B.内阁C.军机处D.礼部5.(2017课标全国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6.太原王氏是明清著名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致富后大兴土木,其王家大院被誉为“中国民间故宫”。
这一现象( )A.妨碍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使手工业产品缺乏市场C.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D.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商品化7.下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 )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8.思想家顾炎武主张: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
(1)内容: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
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2)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
动作用。
K12课件
8
3.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写成巨著⑥《 天下郡国利病书 》,其崇实致 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 起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地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 意义。 5.意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 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高考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 ——明清(1840年前)
<知识清单>
考点一 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1.丞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
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丛生。朱元璋认为其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 荡
废除
1380年,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由六部分理天下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意义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K12课件
5
3.商业的发展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 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的“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 是⑤ 徽商 和晋商。 (2)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 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重农抑商”:以明太祖、雍正帝最为典型;实行专卖制度,压制民营 商业,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3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_明清随堂演练
板块3 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一、选择题1.(2018·河北衡水调研)“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D.中枢机构设置调整解析:D 本题考查中国明代中枢机构的调整。
明太祖废除丞相,皇帝直管六部,这一中枢机构的调整,使六部地位上升,六部最高长官由正三品提升为正二品,故D项正确。
六部最高长官品级的提升,并不代表官员晋升相对容易,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强化,而不是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故B项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科举制的内容,C项错误。
2.(2018·吉林长春三模)清代内务府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自成体系,管理皇室、皇族一应事物的机构。
内务府官员属流官,定期更换。
另外,内务府财政收入不仅来源于皇帝私产,也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内务府的财政支出,不仅用于宫廷,也用于军费、赈济等。
材料表明( )A.清政府具有家国同构的特征B.皇室特权是清政府腐败的根源C.清朝中央权力处于分散状态D.内务府是国家行政机构的补充解析: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征。
材料体现出,内务府作为政府行政之外的管理皇家事务的机构,其收入与支出与国家财政往往有交叉的地方,体现出“家国同构”的特征,故A正确。
材料并未体现出政府腐败的问题,因而B项与题意无关。
C项不符合史实,清代中央权力高度集中。
材料并未体现出内务府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因此D项是对材料的误读。
3.(2018·河北衡水二调)明代大学士徐阶说:“阶惟国家建都燕蓟,百官六军之食咸仰给于东南。
漕运者,盖国之大计也。
自海运罢,而舟之转漕,独兹一线之渠,其通与塞,又国之所谓大利大害也。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分离存在矛盾C.明朝商品生产区域分工明显D.保障漕运是明朝维护统治的根本大计解析:B 材料表达出国家的政治军事重心在北方,而“食咸仰给于东南”,体现出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的分离存在矛盾。
2019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考点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与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5.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
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7.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
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
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8.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9.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专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专题一、选择题1.明朝仇英所绘《南都繁会图》描绘了明朝中晚期南京城市商业兴盛的场面,堪称明朝版的《清明上河图》。
下列有可能出现在其中的场景是( )A.供新安商人居住的会馆B.出售珐琅彩的瓷器行C.市中心出售棉花的草市D.市中表演京剧的戏台答案 A 明朝时出现商帮和会馆,A项正确。
珐琅彩和京剧出现于清代,草市不在城市中,B、C、D三项错误。
2.明代后期出现了从嘉兴府(特别是海盐县)向松江输出棉纱的情况,以至当时流行的商人交通手册《水陆路程》等书中都提到嘉兴至松江水路上的“棉纺船”。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海盐用以纺纱的棉花,又是从松江输入。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方式的转变B.经济作物的种植C.货币制度的发展D.地区分工的差异答案 D 题干材料中海盐县向松江输出棉纱,而松江向海盐输出棉花,这说明两地的生产形成了地区分工,D正确。
材料并未反映出交通方式发生转变,排除A;经济作物种植在松江较为明显,海盐地区纺纱而不生产棉花,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
3.李贽主张宇宙的万物是由天地的阴阳二气所生。
王夫之指出,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
李贽和王夫之的这些观点( )A.动摇了官方哲学的统治地位B.标志着古代唯物论的诞生C.指出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D.否定了程朱理学的天理观答案 D 程朱理学的天理观主张先有理而后有气,属于唯心主义。
从材料信息看,李贽和王夫之的这些观点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否定了程朱理学的天理观,故选D项。
李贽和王夫之的这些观点并未动摇官方哲学——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早在先秦时期,唯物论就已诞生,故B项错误;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知行合一,故C项错误。
4.明代,棉花种植依着因地制宜的规律显现出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集中种植的趋势,棉花传入较早的闽、粤等棉作区因风土不适宜棉花生长而逐渐衰落,而江苏、浙江、湖北、山东、河北等省,成为后来居上的新棉作区。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一、选择题1.明太祖时,刑部主事茹太素上奏疏,长达1.7万字,到6000多字时还未谈及正题,被太祖处以杖刑。
太祖听人读完奏疏后,发现茹太素在结尾提出五条建议,遂采纳合理的四条,并由此命令制定文书规范,“使言者陈得失,无繁文”。
这主要体现出明太祖(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工作作风极其简单粗暴C.八股取士扼杀思想D.注重简约文书提高效率答案 D 材料中明太祖“命令制定文书规范”,目的是简约文书,提高处理事务的效率,D项正确。
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A项错误;工作作风极其简单粗暴与“太祖听人读完奏疏后,发现茹太素在结尾提出五条建议,遂采纳合理的四条,并由此命令制定文书规范”不符,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C项错误。
2.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在福建漳州月港开海,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在广州澳门开埠,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
这一变化( )A.说明了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B.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的开辟D.促使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答案 C 根据材料“明朝平息倭患以后……开启了两种海上贸易模式:一是……允许中国商民出洋贸易;一是……允许外商入华经营海外贸易”可得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新航路开辟时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所以明朝海洋政策的调整,客观上顺应了新航路开辟,故C项正确;闭关锁国政策终结于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经济侵略使得小农经济耕织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3.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的矿冶、造纸、纺织、陶瓷、造船等私营手工业部门后来居上,在社会生产中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居于主导地位。
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B.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官营手工业走向衰落D.私营产品生产质量超过官营手工业答案 A 私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面向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大多精美,但不面向市场。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国通史版 B版)课件:专题五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
5.(2014天津文综,1,4分)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 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 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 C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突出特点是君权至上、皇位世袭。正是由于君权至上, 才容易导致皇帝身边的近臣、内侍或其他人干预朝政,形成专权局面,从而导致皇帝权力的萎 缩或丧失,因此C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明显不 符,排除A、D两项;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因此B项也不符合题意。
5.(2017课标Ⅲ,40,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 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 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 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 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 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 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 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 作用。(12分)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
2019高考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限时演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解析:B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央高官巨大的工作压力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一精神压力来自于对皇权的畏惧,本质上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2018年宁波期末)据《旧唐书·文苑传中·元万顷》载:唐高宗、武后时期,弘文馆直学士刘祎之、著作郎元万顷等以文词召为翰林院待诏……又密令参预机要,以分宰相之权。
因常于皇宫北门候进止,时称“北门学士”。
历史上与其身份、地位最为接近的是( )A.中朝官员B.参知政事C.内阁官员D.军机大臣解析:C“北门学士”以“文词”见长,“参预机要”,地位较低,这一点与明朝内阁官员最为相似。
中朝官员和军机大臣并非以“文词”见长,宋代的参知政事是正式的国家官僚,地位很高,因此,A、B、D三项都是错误的。
3.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
该学者认为( )A.中国传统社会是停滞不前的B.中国外表僵化内部充满活力C.中国传统社会与埃及相类似D.中华文明悠久灿烂并且连续不断解析:A“木乃伊”“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这些形象的比喻说明,传统中国社会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的束缚下停滞不前。
4.清朝康熙年间,烧制出大量如图造型和装饰图案的瓷器,而且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以下相关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B.许多瓷器为国际市场需要而生产C.清朝政府采取鼓励瓷器出口政策D.瓷器是当时中国惟一的外销商品解析: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销往海外市场是在宋时,出口商品除了瓷器以外,还有丝绸,故A、D两项不正确;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故C项不正确。
27题研究(明清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 高考历史(考题版)二轮复习教学课件
角度2 明朝宦官制度的变化 [典例2] (2017·全国Ⅱ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 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 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专题一 中国古代中枢行政体制的嬗变 角度1 内阁下的权臣 [典例1] (2014·全国Ⅱ卷,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解析:B 内阁作为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题干谈到的若干大学 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不是来自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 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与前代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更谈不上制 约皇权。明代废丞相、设内阁以及后期内阁地位的上升,内阁首辅可以操纵朝 政等都是皇帝意志的反映,是皇帝权力的延伸,是君主集权加强的表现。B项反 映了当时中国政治制度演进的基本趋势。其他选项都不符合当时史实。
程朱理学僵化,束缚人性;心学倡导个体能动性;文化专制空前强化;早期启蒙思想产生;西学 东渐局面出现; 市民文化发展,文艺大众化、世俗化趋势明显;传统科技进入总结完备阶段,但未形成近代 科技,中西方差距逐步拉大
由开放到闭关自守,中西差距拉大;西学东渐带来冲击;受到西方殖民势力的冲击(台湾)
微专题整合
二、古代中国中枢权力体制的异化 1.外戚干政:外戚指君主的母族、妻族,外戚干政是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 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中国尤以汉朝为烈。 2.宦官专权:宦官专权是君主专权的伴生物。宦官专权局面的形成一是当宦 官在关键时刻帮助皇帝夺取或巩固皇位立了大功时,宦官便以功获宠,以宠 掌权;二是在王朝的中后期,当皇权受到权臣或地方势力威胁时,利用内朝宦 官分割外朝相权,或控制地方势力,宦官逐步操纵军政大权。以东汉、唐、 明三朝为烈。 3.权臣专政:权臣凌驾于帝王之上。权臣身份有:当朝宗室、将帅、宰辅、 外戚乃至宦官,如西汉霍光、东汉曹操、明代张居正等。 4.思考:外戚、宦官、权臣,其权力均依托于专制皇权,是专制皇权的延伸和 变异。
2019年高考历史 冲刺题型专练 第27题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A卷)
第27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A卷)限时:15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掌握程度:□优□中□差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答案】B2.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由朱元璋亲阅;永乐时,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
这主要说明A.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B.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C.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D.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答案】D【解析】最高决策权由皇帝掌握,故A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内阁取得票拟权,但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故B项错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内阁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内阁从参与商议机密到具有了起草批复的权,由此可见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故D项正确。
7.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A.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B.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C.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D.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答案】C8.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
在苏州,棉布业市镇有南翔镇、新泾镇、月浦镇、江湾镇等;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黄溪镇、濮院镇等,这说明当时A.商业分工越来越细致B.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C.城乡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反映的明清江南地区棉布业市镇、丝绸业市镇的兴起,说明当时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不同地区的生产存在地方特色,故答案为D项。
材料涉及的是手工业生产,和商业分工无关,排除A 项;材料未涉及市镇的规模,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城乡经济联系,排除C项。
9.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贷,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五 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学案
2019年专 题 五中 国 古 代 文 明 的 迟 滞与 彷 徨 ———明 清 ( 1840年 前 )考点一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1 宰相制度的废除续表背景 明朝废除丞相 皇帝政务繁多 设立 明太祖设置 殿阁大学士 作为侍从顾问 但不参 决政 事 明 成 祖 正 式设 立 内 阁 大 学 士 开 始 参 与 机 密 事 务 的 决 策 后来 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票拟 权 地位 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只是为皇帝 提 供 顾 问 的 内 侍 机 构 票 拟 是 否 被 采 纳 最 终 取决于皇帝的批红3 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下两大基本矛盾的表现及其发展趋势 该图反映的 是 皇 权 与 相 权 的 矛 盾 封 建社 会 初 期 宰 相 可以坐着奏事 左侧 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宰 相只能站着奏事 中 部 当 皇 帝 自 认 为 无 所 不 能 的 时 候 废 除了宰相制度 大臣只能跪着奏事 右侧 从秦汉至明清我国 古代的政治制度明 显 地 呈 现 出 皇 权 不 断加 强 相 权 不 断 削 弱 直 至消失的轨迹 考点二 农业、手工业及商业 1 农业的发展: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 按照人丁和田亩的 多寡收取赋税 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2 手工业的发展青花瓷 彩瓷 珐琅彩争奇斗艳 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 瓷 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明中叶以后 纺织 制瓷 矿 冶 等 行 业 中民 营 手 工 业 超 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 资本主义 性质的生产关 系 学 术 界 称 之 为 资 本主义萌芽2019年专题五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1840年前)153商业的发展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的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4“重农抑商”:以明太祖雍正帝最为典型实行专卖制度压制民营商业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5“海禁”政策概况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粮食产量的提高有利于发展经济作物的生产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为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发达的手工业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前提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为劳动力的商品化奠定了基础白银的流通提供了充足的货币基础明清赋税制度的调整有利于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条件漫画《鸟笼中的君臣对话》漫画中大清皇帝端坐于宝座之上其臣子对他说皇上居住在这样的国家多安全啊老百姓都丰衣足食呢他们身处鸟笼之中正所谓笼中鸟这正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写照历史证明闭关锁国政策下的清王朝统治者如同笼中鸟鸦片战争之后被列强随心操纵最终落得丧权辱国的悲惨命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考点三儒学的新发展与科技文化一、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主张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内容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写成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4王夫之的唯物思想主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地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5意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二、科技文化1科技:徐光启编写农政全书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2绘画:文人画成就突出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3明清小说背景专制中央集权强化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代表作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4京剧的出现背景清朝前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发展过程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民国以来京剧逐步走2019年向世界明清文学的特点明清时期政治上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社会不满写出了批判现实的力作经济上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总之封建社会衰落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得反封建的小说戏剧走向繁盛2019年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62主题一 阻隔中外的一道堤墙———“ 海禁” 与闭关政策续表自给自足 落后闭塞的 自 然 经 济 是 海 禁 与 闭 关 锁 国 政 策 推 历史 行的根本原因 闭关锁国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 作 结论 用 但它阻碍了中外 经 济 文 化交 流 中 国 长 期 与 世 界 隔 绝 逐 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
2019高考历史三轮检测: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
2019高考历史三轮检测: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前(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8·宁波模拟)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①《东京梦华录》②《明史·职官志》③《明史·太祖本纪》④《明成祖实录》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解析:选D设立内阁制是职官的变化,②可选。
此外明代设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因此④也可选。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城市风貌的著作,不可能记载明代的事情,排除①。
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但没有设内阁,排除③。
2、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解析:选D从“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等信息可以判断出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的制约作用。
材料反映了内阁地位提高的特殊现象,但即使内阁地位有所提高,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故A、B、C三项说法不正确,答案为D项。
3、明朝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
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A、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B、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C、明朝成为一个法制化国家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解析:选A解读材料时要注意《大明律》是由皇帝主持编纂的,其“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内容均是为维护皇帝的专制统治。
综合分析后即可判定其表达的是明朝皇权大大强化这一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题中国古代文明的迟滞与彷徨——明清(B卷)
限时:15分钟实际用时:_______分钟掌握程度:□优□中□差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明神宗时,有人反对内阁首辅张居正过多干预朝政,他无理由辩驳,于是向皇帝辞职:“(臣)所处者危地,所理者皇上之事,所代者皇上之言”。
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内阁逐渐演变为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B.张居正是个不称职的宰相
C.内阁的权力有所加强
D.反映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答案】C
2.明代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是神宗的师傅,代皇帝管事,要各衙门奏章公事每样备两份,一份送内阁,一份送六部的六科给事中。
(给事中职责:参加审核,单独发表意见,若反对,可原旨退回。
)张居正的做法A.符合明代政治体制的规定
B.体现了六部是政府最高行政机构
C.说明内阁是皇帝的私人顾问
D.属于越权行为
【答案】D
【解析】明代内阁不是中央一级正式机构,所以张居正的做法不符合明代政治体制的规定,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六部是政府最高行政机构,故排除B项;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不是皇帝的私人顾问,故排除C项;张居正要求各衙门奏章公事每样备两份,一份送内阁,这种做法属于越权行为,不符合内阁的地位和性质,故选D。
3.明万历中后期,皇帝长期怠政,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启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
这反映了明代内阁
A.对皇权具有依附性
B.辅佐功能无法发挥
C.权力大小极不稳定
D.较少参与政治决策
【答案】A
【解析】根据“内阁缺员也不及时补缺,此时的内阁已经‘无可为之事’,有抱负的内阁成员以启休的方式保其志节,然而对此皇帝也‘不允所辞’”可知,皇帝长期怠政,内阁权力有所扩大,但仍然受皇帝控制,故A正确;皇帝长期怠政,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内阁权力不稳定,排除C;内阁没有决策权,材料无法体现“较少参与政治决策”,排除D。
8.明末清初在江南地区流行的善书,其内容多劝诫乡绅“不搀搭低银”、商贾“当银钱足其等色”及大众“不行使低假银”等。
这些善书的流行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
A.传统义利观受到冲击
B.白银大量外流
C.农业生产未受到重视
D.市民阶层兴起
【答案】A
9.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的纳贡”。
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外贸的经济目的明显
B.交往带有一定的掠夺性
C.工场手工业极为发达
D.在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500—1800年间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即在对外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故D项正确;依据材料“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联系所学内容可知,在中外贸易中外国一般处于主动地位,并不能体现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强烈的经济目的及带有掠夺性,故A、B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手工业形式为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手工作坊,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才开始
产生并缓慢发展,丝织、制瓷等行业缓慢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但是发展程度并不发达。
结合材料中1500—1800年中外贸易情况可知,此时期工场手工业并不发达,故C项错误。
10.明代商人并不完全以逐利为终极目的,他们也以读书做官、富贵双赢为人生终极目标。
这最能说明A.社会阶层与经济形态具有高度匹配性
B.追逐政治权力成为商人首要目标
C.科举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传统观念对商人阶层有一定影响
【答案】D
11.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
A.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
C.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答案】C
【解析】本题从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晚明李贽的不同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
历史解释是历史叙述的一
部分,基于同一历史事实,历史解释由于学者所处时代、所持立场以及学识等各方面的原因呈现多元化。
黄宗羲、方以智都生活在封建专制时代,侯外庐、岛田虔次生活在近现代,故本题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对李贽的评价不同,并没有涉及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主旨与历史解释的目的无关,排除B项;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无法揭示历史本质,排除D项。
12.对于法律与君主的关系,战国时期的韩非认为君主要用严刑峻法确立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而明末清初的黄宗羲则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限制君权,两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形成这样的历史叙述,首先需要
A.据史料提出自己的认识
B.考证相关史料真伪
C.研究分析比较史料异同
D.搜集整理相关史料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