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小学科学 植物的生长 教案
植物的生长教案(通用16篇)
植物的生长教案(通用16篇)植物的生长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各种植物的种子是不同的,并能区分。
2.让孩子们知道,没有阳光、空气和水,植物就不能生长。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习惯和体会成功的喜悦,激起下一次探索的。
活动准备1.提前收集关于植物生长的信息和图片。
2.准备一些各种植物的种子。
3、花盆、纸笔若干。
活动过程一、让幼儿说说植物是怎么来的?请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二、幼儿讨论:植物为什么会长大?怎样才会长大?三、孩子进行小实验:植物没有根,有根。
让孩子看看实验中哪些植物没有死,了解根的作用。
四、孩子做种植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第五,孩子的发现:植物是由种子长成的。
不同植物的种子生长方式不同:黄豆的种子是圆圆的、黄色的;红豆的种子是圆圆的、红色的;芝麻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像小花瓣;绿豆的种子是椭圆形、绿色的;葵花籽尖、圆、白、黑。
向日葵的种子可以吃。
鸡冠花的种子很小。
实验中,两种植物都有水时,无根的植物过两天就死了,有根的植物一直没有死;没有水时,无根的植物很快就死了,有根的植物过了几天才枯死。
植物的生长需要水、泥沙、空气、阳光、种子。
接着孩子又提出了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为什么植物会越长越多?是先长根呢?长叶子呢?先长茎呢?为什么是先长根?为什么有些植物没有根也可以活的?是谁把种子放在泥土里的?为什么泥土里会长出植物来?六、请幼儿把各种植物的种子记录下来,并能对号入座。
活动延伸:鼓励各种种子拼出美丽的图案。
环境创设:1、举办种子图案展。
2、在种植角种几棵易活植物,便于幼儿观察。
植物的生长教案篇2【教学目标】1.能够和其他学生一起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异。
2.我们可以正确地用实验方法来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断三种土壤的持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够解释实验结果的原因。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教学难点】观察同一株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小学科学植物生长完整教案
小学科学植物生长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条件2. 能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变化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能力二、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根、茎、叶的发育2. 植物的生长条件:阳光、水、土壤和空气等3. 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和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三、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条件2. 植物的生长变化的观察和描述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2.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阶段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观察和记录。
3.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如观察植物的生长、记录植物的变化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呈现一幅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疑问。
2. 讲解: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实践观察:组织学生观察不同阶段植物的生长变化,让学生动手实践并记录观察结果。
4. 分享和讨论:学生分享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总结出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变化。
5. 拓展:带领学生观察其他种类的植物生长过程,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
6.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 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程度3. 学生的合作研究和团队合作能力七、教学资源1. 图片资源: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2. 实验器材:种子、花盆、土壤等八、教学延伸1. 给学生提供种子和花盆,让学生自己进行植物的种植和观察。
2. 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进一步了解各类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九、教学安排本课程计划为3个学时,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完成:1. 第一学时: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2. 第二学时:实践观察、分享和讨论3. 第三学时:拓展、小结和布置作业。
小学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实验教案
小学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实验教案【教案】植物的生长实验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学习进行植物生长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观察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掌握植物生长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3.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植物生长实验的基本原理介绍: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分、空气、阳光等因素的影响,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2.实验步骤:2.1 准备工作:准备透明花盆、土壤、植物种子、水等材料,并将学生分成小组。
2.2 实验步骤:步骤一: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确定一项植物生长实验题目。
例如: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步骤二:每个小组在透明花盆内播种植物种子,保持土壤湿润。
小组一:放置在充足阳光下。
小组二:放置在遮光布下。
小组三:放置在黑暗处。
步骤三: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根系的生长、茎叶的变化等。
步骤四:根据观察结果,小组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并填写实验报告。
四、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实践探究:通过实际种植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观察能力。
3.讨论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透明花盆、土壤、植物种子、盆栽土、浇水壶、遮光布等。
六、教学评价:1.观察记录表:学生填写每天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表格。
2.实验报告: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报告,记录每日的观察结果,并进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
七、拓展延伸:1.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其他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生长实验,如水分、温度、光照强度等。
2.可以邀请植物专家或农民到班级进行讲座和培训,增加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和认识。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植物生长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观察能力,并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
二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教案标题: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需要的条件。
2. 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态作用。
教学资源: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
2. 实物或模型展示植物的结构。
3. 大纸板、彩色纸、水彩笔等。
教学步骤:引入:1. 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植物?”并展示图片引起学生讨论。
探究:2. 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分为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五个阶段。
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不同阶段的植物。
3. 结合实物或模型,介绍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部分。
通过让学生观察、摸索和描述,引导他们了解植物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4.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如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拓展:5. 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通过展示不同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生长适应特点。
6.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植物和环境。
总结:7. 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强调植物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形式,要善待和保护植物。
课堂延伸活动:1. 学生制作植物生长的海报,图文并茂地展示不同阶段和环境下植物的变化。
2. 家庭作业:观察和记录家中的绿植生长情况,并写下自己的观察感受。
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讨论,发现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结构。
2. 学生能够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条件和生态作用。
3. 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植物的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看法。
通过这堂科学课,学生们将能够全面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结构和生态作用,以及植物对地球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互动探究和小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并提升了他们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加深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植物的生长》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植物的生长》教案【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
2. 掌握植物的种子萌发、生根、发芽等基本过程。
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生长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种子的萌发过程。
3. 植物的生根和发芽过程。
4.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需求。
教学环节:一、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呢?植物的种子是如何变成茁壮的小苗的呢?(学生进行思考,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二、学习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教师:打开课本,我们一起看一下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教师进行讲解)三、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萌发的吗?让我们一起通过观察实验来了解。
实验1:1. 准备一些豌豆种子和湿纸巾。
2. 将湿纸巾放在盘子上,然后将豌豆种子平均分散地放在纸巾上。
3. 盖上另一块湿纸巾,然后将整个盘子放置在温暖的地方。
4. 观察并记录每天的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种子的变化)教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种子是如何发芽的?(学生回答问题,并教师进行解释)四、学习植物的生根和发芽过程教师:除了种子萌发,植物还要经历生根和发芽的过程。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实验2:1. 准备一些花生或豆芽,盖子、纱布和水。
2. 将花生或豆芽均匀地分散在盖子上,然后用纱布盖住。
3. 每天给纱布加水,保持湿润。
4. 观察并记录每天的变化。
(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教师: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植物是如何生根和发芽的?(学生回答问题,并教师进行解释)五、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需求教师:同学们,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有哪些需求呢?(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六、总结与展望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和需求。
以后,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植物的生长情况,进一步探究植物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意识。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7《植物的生长》人教版(2017)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7《植物的生长》人教版(2017)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 学会使用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研究植物的生长。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运用记录和分析的方法,了解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难点1. 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
2.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材、PPT、实验器材。
2. 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2. 探究与新授1. 分组讨论: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汇报交流:各组分享讨论成果。
3. 教师总结: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 实验探究1. 布置实验任务: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等。
4. 数据分析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5. 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1. 完成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2. 预下一节课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 种子发芽- 幼苗生长- 成熟植物2.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光照- 水分- 温度- 养分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发现植物的生长变化。
在数据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记录和分析的方法,探讨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整节课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小学三年级科学植物的生长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植物的生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需要的条件;2.认识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关键词汇;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对植物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2.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1.图片、幻灯片或实物,用于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2.幼儿园教材或相关科普书籍。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插画或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植物并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植物?它是怎么生长的?”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引起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思考。
第二步:教授新知1.学生已经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提出了一些问题后,教师可以开始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
可以使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植物的不同阶段,包括种子的发芽、小苗的生长、根茎的形成、叶子的生长、开花结果等。
2.教师可以讲解每个阶段的特征和标志性变化,例如种子吸收水分后会发芽,小苗生长后会长出根茎和叶子,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食物等。
3.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交流,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三步: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1.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例如阳光、水分、土壤、温度等。
可以使用图片或幻灯片展示这些条件的重要性。
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思考和提问:“如果没有阳光,植物会怎样?”“如果没有水分,植物会怎样?”通过学生的回答,培养他们对植物生长条件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步:巩固与拓展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合作分享自己在家或学校周围观察到的植物生长的现象和条件。
2.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参与栽培小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记录变化,并与同学、家长分享观察结果。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所需的条件。
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土壤和适宜的温度等因素。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家或学校继续观察植物的生长,加深对植物的认识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回家观察身边的植物,写一篇观察报告,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所需的条件,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2. 掌握植物的发芽、生长和结果的过程;3. 了解植物对光照、水分和土壤的需求;4.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种植土、盆栽、纸杯、豆子、毛巾、水杯;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尺子、量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植物生长相关的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你们是否见过植物的生长变化?它们是如何生长的?"2. 学习植物的发芽(3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地示范,向学生展示植物的发芽过程,并让学生观察、描述以及绘制发芽豆子的变化图。
教师可以在事先准备的纸杯中放入湿润的种植土,让学生将豆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并适量浇水。
随后将纸杯放在一处光照适宜的地方,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3. 学习植物的生长(4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纸杯中豆子的生长变化,并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变化?"学生可以利用提供的尺子,测量豆苗的高度,并绘制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主要生长要素——光照、水分和土壤。
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光照、水分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学习植物的结果(30分钟)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纸杯中豆子的生长变化,并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当豆苗长到一定高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结果实验。
教师可以用盆栽或种植土装在纸杯中,让学生将豆苗小心地移植到盆栽或种植土中,并适量浇水。
接下来,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关于结果的问题,例如:"你们认为植物会结果吗?为什么?"学生可以进行推理,并记录下他们的想法。
5. 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并提问学生:"你们在这个实验中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并总结出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植物的生长教案
植物的生长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植物生物学》教材第四章第三节“植物的生长”,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植物生长的调控机制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植物生长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难点:植物生长的调控机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过程图解、实物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植物生长实例,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4. 例题讲解:分析植物生长调控机制的相关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植物生长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基本过程影响因素调控机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举例说明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3)解释植物生长的调控机制。
2. 答案:(1)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组织分化、器官形成。
(2)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料等。
(3)植物生长的调控机制主要涉及激素的合成、运输和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布置课后调查任务,让学生调查身边植物生长的状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教案: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观察、实验、讨论和总结归纳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3.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植物生长的关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准备1. 种子:大豆、小麦等;2. 肥料、土壤、花盆等;3. 放大镜、尺子、相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通过观察一颗种子,引起学生对于植物生长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是如何生长起来的呢?”引导学生思考与植物生长相关的问题。
2. 导入植物的生长(约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实物或幻灯片等形式,呈现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解释种子的作用和种子发芽的过程。
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注意到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吗?”3. 种子发芽的实验(约30分钟)教师事先准备好植物的种子,分发给学生,并提供肥料、土壤和花盆。
指导学生在花盆中种下带有土壤和肥料的种子,并进行适当的浇水。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并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比较。
4. 植物生长的展示与讨论(约20分钟)让学生将他们种植的植物带到教室,并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根、茎和叶子等部分。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种植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并与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对比。
5. 反思与巩固(约10分钟)回顾教学过程,让学生总结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并与他们的观察结果进行核对。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与植物生长相关的问题,并激发他们对植物生长的继续探索。
六、板书设计植物的生长- 种子发芽- 育苗- 生长过程- 观察记录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种子发芽和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实验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实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
认识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
2、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来测量植物的生长变化。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不同阶段的特点。
学会设计和实施简单的对比实验来探究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四、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每组学生准备:绿豆种子、花盆、土壤、水、尺子、天平、遮光罩。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植物生长记录表、教学视频。
2、场地准备实验室或教室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播放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展示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过程。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10 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包括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
介绍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如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展示相应的图片和示例。
3、实验设计(15 分钟)提出问题:阳光对植物生长有什么影响?作出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假设,如“阳光充足的植物生长得更好”。
设计实验:小组合作,设计对比实验。
一组植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另一组用遮光罩遮住阳光,其他条件相同。
明确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测量植物生长的指标(如高度、重量)以及记录数据的方法。
4、实验操作(20 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设计的方案种植绿豆种子,并做好标记。
三年级科学《植物的生长》教案设计
三年级科学《植物的生长》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 认识不同阶段植物的特点,如种子的形态、幼苗的结构、花朵的颜色和形状等。
- 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种植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 采用对比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 通过互动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习惯,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 让学生体会到植物生长的神奇和美丽,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点。
- 种植小实验的操作方法和观察记录。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的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
- 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和记录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点。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种植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3. 对比展示法:展示不同生长阶段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变化。
4. 互动交流法:提问学生自己种植过程中的发现以及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 播放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植物从种子到成熟植株的变化过程。
- 提问学生: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植物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讲授(20 分钟)-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10 分钟)- 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 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 提问学生:种子是怎样变成幼苗的?幼苗是怎样长大的?花朵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过程。
小学五年级科学植物生长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植物生长教案【教案】小学五年级科学植物生长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生长需要。
2. 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和结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爱护植物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过程。
2. 学习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有效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生长需要(约15分钟)1. 通过展示图片或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和果实)。
2. 解释植物的基本组成和功能:根吸收水分和养料、茎支持植物并传输养料、叶进行光合作用、花吸引昆虫传粉、果实包裹种子。
3.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如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土壤和水的供应。
二、植物的生长过程(约20分钟)1. 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播种、发芽、生长和结果。
2. 分别展示播种、发芽、生长和结果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每个过程的特征和变化。
3. 根据学生的描述和观察,引导他们总结每个过程所需的条件和相关因素。
三、观察植物生长的实验(约40分钟)1. 准备小组实验,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生长实验,例如花草、豆芽等。
2. 每个小组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播种:将种子均匀撒在湿润的土壤上。
b. 养护:放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的地方,并每天给予适量的水。
c. 观察记录:每天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时间、叶片数量、茎干高度等。
d. 分析数据:根据观察数据,小组讨论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学生小结和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让他们共同总结和讨论。
四、保护植物和环境(约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讨论保护植物和环境的意义。
2. 鼓励学生参与植树活动、节约用水和培养绿色环保习惯。
五、教学反思和延伸(约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植物的生长》小学科学观察与实验教案
《植物的生长》小学科学观察与实验教案课题:《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
2. 如何有效地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
教学准备:1. 植物种子(如绿豆、红豆等)。
2. 土壤、花盆、水等。
3. 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课题《植物的生长》,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引导学生思考。
二、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1. 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发芽、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等。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
三、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1. 分发植物种子、土壤、花盆等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种植。
2.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生长速度等。
3. 让学生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四、实验探究1. 设计一个实验,如探究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总结1. 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2. 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观察方法。
六、课后作业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关于植物生长的实验和探究。
教学反思:1. 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3. 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注意事项:1.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学生受伤。
2.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课题:《动物的生活习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记录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1. 动物的生活习性。
2. 观察和记录动物生活习性的方法。
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教案
小学科学《植物的生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结构;2. 掌握植物的需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3. 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方法;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结构;2. 探究植物的需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3. 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教材;2. 工具:投影仪、实验器材;3. 材料:幼苗、种子、土壤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幅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结构(15分钟):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结构,包括根、茎、叶和花等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3. 植物的需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0分钟):a)观察实验: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如水分、阳光和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b)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观察结果,总结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适应的方式和生存要求。
4. 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方法(25分钟):a)课堂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以及种子和孢子的形成和传播方式。
b)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或者进行无性繁殖的实验,如叶插法、茎插法等。
5. 学以致用(15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如如何栽种花草、给植物适当的环境等。
6. 总结与拓展(1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学生的收获和重点知识点。
拓展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比如适应性强的植物有哪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在自然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等。
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结构,探究了植物的需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掌握了植物的繁殖方式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操作,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植物的生长》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植物的生长》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所需的条件;2.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3.能够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所需条件。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导入(10分钟)通过呈现一些植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植物发芽的过程?”“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等。
2.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相关的知识点,包括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光照、水分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
3.实践活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准备不同条件下的植物生长试验组:一组放在阳光下、一组放在阴凉处、一组少水灌溉、一组水分充足。
b.每组都用相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在相同的土壤中进行种植。
c.学生观察并记录每组植物生长的情况,包括植物的高度、茎叶的颜色、根系的生长情况等。
4.实验分析(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通过比较各组植物的生长情况,学生可以得出结论,了解光照、水分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5.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拓展性问题:“如果把植物放置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中,它会发生什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回答。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给予肯定和表扬。
可以进行一次小结性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记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同时,教师要提供足够的示范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和有效地进行实验观察。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植物的生长教案
植物的生长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的生长学科:生物学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能够区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成熟植株的不同阶段。
2. 了解植物的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和生长因素。
3. 掌握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方法,并能够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植物的生长变化。
4.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5分钟)- 介绍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并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疑问。
- 提问学生关于植物生长的问题,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察结果。
2. 植物的生长阶段(15分钟)- 阐述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成熟植株的不同阶段,以图片和示意图的形式进行说明。
- 列出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典型生长时间。
3. 环境条件和生长因素(10分钟)- 讨论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光线、水分、温度和土壤等。
- 引导学生思考生长因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如营养、激素、气候等。
4. 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20分钟)- 示范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变化,包括叶片生长、根系生长和茎高变化。
- 给予学生在小组内观察和记录植物的机会,指导他们使用测量工具记录数据。
5. 植物生长实验(15分钟)- 提供植物生长实验的案例,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比较植物生长的差异。
- 引导学生设计并实施自己的植物生长实验,鼓励他们合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提出问题,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
- 回顾学生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反思。
教学资源:1. 示例图片和示意图,用于解释植物的生长阶段。
2. 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和容器等。
3. 不同的植物样本,供学生观察和记录生长变化。
4. 实验用具,如盆栽、不同种类的土壤、灯光等。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
2. 提问学生相关的植物生长知识并评价他们的回答。
3. 评估学生设计和实施植物生长实验的能力,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
植物的生长教案精选
植物的生长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的生长”。
详细内容包括: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植物生长的周期及其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掌握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增强学生对植物生长周期和保护植物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生长周期及其调控机制。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植物生长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植物生长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提出问题:“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等阶段,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整个过程。
3. 实践情景引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如光照、水分、土壤等。
4. 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生长周期,以小麦为例,说明小麦的生长周期及其调控机制。
6.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种子发芽”实验,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操作,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填写实验报告单。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基本过程影响因素生长周期2. 实验注意事项观察种子发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列举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并说明其作用。
(3)以小麦为例,说明植物生长周期的调控机制。
2. 答案:(1)植物生长基本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植株等阶段。
(2)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光照、水分、土壤等,它们分别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不同的作用。
(3)小麦的生长周期受基因、环境等因素共同调控,其中包括光照、温度、水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验能力。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
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并培养观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植物的生长过程1. 种子发芽2. 幼苗生长3. 开花结果二、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基本要素1. 光照2. 温度3. 水分4. 养分【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或图片来引入本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神奇和不同阶段的生长变化。
二、植物的生长过程(15分钟)1. 种子发芽-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包括种子吸收水分、根的生长、芽的出现等。
- 引导学生讨论种子发芽的必备条件,如水、光线等。
- 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种子要发芽?发芽后能做什么?2. 幼苗生长- 以实物或图片来展示幼苗的生长过程,包括根的延长、茎的变长和叶片的生长。
-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幼苗生长的变化和所需的环境条件,如水分、光照等。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幼苗需要阳光?它们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生长?3. 开花结果-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植物开花并结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花朵和果实。
- 引导学生观察花朵和果实的结构,并讨论它们的作用和影响。
- 激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开花?果实的作用是什么?三、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基本要素(20分钟)1. 光照- 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光照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态,如光照不足或光照过多所引发的变化。
-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和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温度- 通过温度计等实物,让学生观察和感受不同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例如,寒冷天气和高温天气对植物的影响。
-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对温度的适应性和合理的温度要求。
3. 水分- 通过实验或实物展示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如缺水和水浸泡的影响。
-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和水分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4. 养分- 展示不同养分供应条件下植物的生长状态,如缺乏某种养分所引发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科学探究:植物生长》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探究:植物生长》教案1. 引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并能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体会到植物对光、水和土壤的需求,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关注和兴趣。
2. 学习目标•理解植物的基本生长过程;•能够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对光、水和土壤的需求;•培养对自然界的关注和兴趣。
3. 教学准备•水洒壶•小型花盆或种子培育盒•土壤•种子(例如花草种子)•太阳灯或日光灯(可选)•拍摄设备(例如相机或手机)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知识(约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或简短视频介绍不同阶段的植物生长过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帮助他们回忆起之前所学的植物基础知识。
步骤二:实地观察(约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盆土壤和一些种子,并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培育植物。
2.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在不同条件下培育植物,例如不同光照强度、水分和土壤类型。
3.鼓励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中或使用拍摄设备拍照记录。
步骤三:讨论和总结(约1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并比较各自种植的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植物对光、水和土壤的需求,并思考为什么不同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生长结果。
步骤四:实验设计(约10分钟)1.针对上面讨论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他们的想法。
2.学生可以选择某个特定因素(例如光照强度)进行实验,使用两个相同的植物,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比较观察。
步骤五:实验和结果分析(约20分钟)1.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观察结果。
2.每个小组将他们的观察结果汇报给全班,并讨论实验结果是否与他们最初的预测一致,以及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其他因素。
5.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种植和观察一个自选植物,并记录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要求学生通过文字或图片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写下自己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记录描述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及其变化。
2、能利用多种方式(包括文字、图画、照片、实物等)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及变化。
3、能归纳出使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因素。
4、能设计对校园进行绿化的规划图。
重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难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对植物生长与变化的观察记录,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发现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随着我们种的植物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观察和记录做得怎么样了?有哪些发现和收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描述植物的一生。
(1)我们种的植物在从种子到果实的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主要时期,从自己的记录中找一找?
(2)学生搜集整理资料。
(3)分小组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汇报。
(4)教师展示一下自己的观察记录,以便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阶段?
2、怎样使植物生长得更好?
(1)师:在种植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或是什么发现?
(2)学生汇报,交流。
(3)整理发现,并检验发现是对还是错。
(4)师:通过这次终止植物的过程,同学们都经历了劳动的辛苦。
现在谁来谈谈“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怎样理解?
(5)教师小结。
3、绿化校园,美化生活。
师: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三)拓展:
阅读科学在线,了解新的科技信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3养小鸡
教学目标:
1、能设法调查出同学饲养小动物的经验。
2、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查小动物饲养技术和观察小动物生长情况。
3、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一个较为全面的饲养小动物的计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
教学准备:
记录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我们已经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出生后是如何一天天长大的呢?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2、师:哪些同学养过小动物呢?有什么经验和体会?
3、学生汇报,并进行记录。
4、讨论:小动物刚出生时需要受到怎样的照顾,生长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
(二)学习新课:
1、制定养小动物的计划。
(1)师:我们有这么多的同学饲养过小动物,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经验,那么现在你是否愿意再体验一下科学饲养的乐趣呢?(板书课题)
(2)查找资料或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制定饲养小动物的计划。
(3)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并坚持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2、制作小动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图表。
(1)师:要想养好小动物,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确定观察重点和小动物生长情况记录图表。
(3)各小组汇报制定结果。
3、制定研究计划。
(1)师:关于小动物生长过程中的变化,想研究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
(3)各组学生对各组的研究报告进行交流。
(4)教师小结:有了研究计划仅仅是研究的开始,更艰巨的研究任务在等待着他们,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会有收获,考验自己耐心和毅力的时候到了。
板书设计:
14小动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1、能从小动物生长过程的记录中,通过比较找出小动物生长发育的一般过程和主要变化。
2、能设计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介绍自己饲养小动物的过程。
3、通过饲养小动物,形成或加深对动物的关爱。
4、能坚持对动物生长过程的长期观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通过整理、展示,注重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在饲养小动物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难点:指导学生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通过整理、展示,注重引导学生抒发自己在饲养小动物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小动物生长情况记录和图表、各种各样动物的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小动物是否长大了?在饲养过程中自己有什么发现?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吧!
(二)学习新课:
1、整理我们的记录。
(1)师:现在各小组分组整理自己的观察记录吧!可以用文字,可以用图片,看哪个小组的能将小动物的成长过程汇报的清楚。
(2)展示各组自己整理的记录。
(3)汇报自己养小动物的成长过程,说清楚小动物在什么时期发生了哪些变化。
(4)教师演示搜集到的小动物生长变化的图片。
(5)对学生的展示给予评价并总结。
2、展示我们的成果。
(1)师:有两位同学在饲养小鸡的过程中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我们来阅读一下。
(2)学生进行阅读,并设计自己展示成果的形式。
(3)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交流自己饲养、观察小动物过程中用到的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以及自己在饲养活动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要求学生听取别人汇报的同时要注意做好记录。
)
(4)汇报自己养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交流在养小鸡或别的小动物时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等等,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5)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组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6)教师对学生的成果汇报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