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及应用 第6章

合集下载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内容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内容

第一章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计算技术、通信技术及传感器技术,其任务是利用传感器节点来监测节点周围的环境,收集相关数据,然后通过无线收发装置采用多跳路由的方式将数据发送给汇聚节点,再通过汇聚节点将数据传送到用户端,从而达到对目标区域的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和任务管理节点。

典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结构包括哪几部分?一般情况下由以下四个基本单元组成:数据采集单元、控制单元、无线通信单元以及能量供应单元。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本节点拓扑结构可分为基于簇的分层结构和基于平面的拓扑结构两种选择题:无线传感器网络可实现数据的采集量化,处理融合和传输应用,具有无线自组织网络的移动性、电源能力局限性,规模大、自组织性、动态性、可靠性、以数据为中心等等。

第2章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传输介质主要包括电磁波和声波。

无线电波、红外线、光波等负责使在两个网络主机之间透明传输二进制比特流数据成为可能,为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比特流建立规则,以及在传输介质上收发数据时定义需要何种传送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接口标准对物理接口具有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进行了描述。

作为一种无线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协议涉及传输介质以及频段的选择、调制、扩频技术方式等,同时实现低能耗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理层的一个主要研究目标。

IEEE 802.15.4 该标准把低能量消耗、低速率传输、低成本作为关键目标,旨在个人或者家庭范围内不同设备之间建立统一的低速互连标准。

有16个信道工作于2.4GHz ISM频段,2.4GHz频段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50kb/s,对于高数据吞吐量、低延时或低作业周期的场合更加适用有1个信道工作于868MHz频段以及10个信道工作于915MHz频段。

《无线通信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

《无线通信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

《无线通信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第1章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定义?2、传感器节点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3、无线自主网的定义?4、传感网与无线自主网的主要区别?5、传感器网络的特点?6、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主要包括那些方面?7、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包括那些?第2章路由协议1、传统路由协议主要功能?2、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与传统路由协议有什么不同点?3、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的特点?4、传感器网络路由机制的要求有哪些?5、根据传感器网络的不同应用敏感度不同,可将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分为:6、能量路由策略主要有哪几种?7、能量多路径路由的基本思想?8、能量多路径路由的基本过程?9、定向扩散路由的基本思想?10、定向扩散路由机制的基本过程?11、谣传路由的基本思想?12、GEAR路由的基本过程?13、传感器网络有三种存储监测数据的主要方式?14、GEM路由的基本思想?15、虚拟极坐标建立过程的步骤?16、边界定位的地理路由的基本思想?17、一个信标节点确定边界节点的过程?18、目前,研究人员提出的可靠路由协议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19、基于不想交路径的多路径路由机制的基本思想?20、ReInForM路由的基本过程?21、SPEED协议的基本过程?22、SPEED协议主要由几部分组成?第3章MAC协议1、在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时,需要着重考虑哪几个方面?2、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人们经过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总结出可能造成网络能量浪费的主要原因包括哪几方面?3、传感器网络的MAC协议分哪三类?4、基于竞争的MAC协议的基本思想?5、IEEE 802.11MAC协议有哪两种访问控制方式?6、S-MAC协议工作机制?7、流量自适应侦听机制的基本思想?8、Sift协议的设计目的?9、Sift协议的核心思想?10、Sift协议的工作原理?第4章拓扑控制1、网络的拓扑结构控制与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传感器网络中的拓扑控制按照研究方向可以分为哪两类?3、拓扑结构的常见算法有哪些?4、基于节点度算法的核心思想?5、基于邻近图的算法的作用?6、什么是LEACH算法?7、LEACH算法的实现过程?8、GAF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9、GAF算法的执行过程10、TopDisc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1、STEM-B (STEM-BEACON)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2、ASCENT算法执行分哪几个阶段?第5章IEEE 802.15.4标准1、IEEE 802. 15. 4标准的实现目标?2、IEEE 802. 15. 4标准定义的LR-WPAN网络具有哪些特点?3、IEEE 802. 15. 4网络根据应用的需要可以哪些网络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资料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资料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述1、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2、传感器网络的终端探测结点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组成模块的功能分别是什么?(1)传感模块(传感器、数模转换)、计算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和嵌入式软件系统(2)传感模块负责探测目标的物理特征和现象,计算模块负责处理数据和系统管理,存储模块负责存放程序和数据,通信模块负责网络管理信息和探测数据两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另外,电源模块负责结点供电,结点由嵌入式软件系统支撑,运行网络的五层协议。

3、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分别是什么?(1)网络通信协议:类似于传统Internet网络中的TCP/IP协议体系。

它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2)网络管理平台:主要是对传感器结点自身的管理和用户对传感器网络的管理。

包括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网络管理等。

这些管理平台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按照能源高效的方式协同工作,在节点移动的传感器网络中转发数据,并支持多任务和资源共享。

(3)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在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

包括一系列基于监测任务的应用层软件,通过应用服务接口和网络管理接口来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具体应用的支持。

第二章微型传感器的基本知识1、传感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能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信号(一般指电信号)部分。

基本转换电路可以对获得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另外,基本转换电路工作时必须有辅助电源。

2、集成传感器的特点是什么?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性能好。

6.3-其他无线技术介绍 [Repaired]

6.3-其他无线技术介绍 [Repaired]
传感器和无线传感网络
常用无线技术
第六章 目录
01 什么是无线通讯技术 02 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影响 03 常用无线技术 04 基于GPRS技术实现温度数据采集任务
第六章
6.3 其它无线技术介绍
第3页
6.3.1 UWB
1. 简介
是一种无载波通信技术,利用纳秒至微微秒级的非正弦波
窄脉冲传输数据。有人称它为无线电领域的一次革命性进展, 认为它将成为未来短距离无线通信的主流技术。
无线手柄结合音、像设备营造出逼真的虚拟游戏空间。从前 面对UWB的技术特点来看,UWB技术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第六章
6.3 其它无线技术介绍
第 12 页
6.3.2 NFC
1. 简介
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又 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 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 传输(在十厘米内)交换数据。 [1] 这个技术由免 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并向下兼容RFID,最早由Sony 和Philips 各自开发成功,主要用于手机等手持设备中提供 M2M(Machine to Machine)的通信。由于近场通讯具有天然的安全 性,因此,NFC技术被认为在手机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NFC 芯片是具有相互通信功能,并具有计算能力,在Felica标准中 还含有加密逻辑 电路,MIFARE的后期标准也追加了加密/解密模块 (SAM)。
第六章
6.3 其它无线技术介绍
4.应用
第8页
1)应用概述 由于UWB具有强大的数据传输速率优势,同时受
发射功率的限制,在短距离范围内提供高速无线数据 传输将是UWB的重要应用领域,如当前WLAN和WPAN 的各种应用。总的说来,UWB主要分为军用和民用两 个方面。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第6章ppt课件

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原理及应用第6章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22
3. MC1322X系列 MC13224是MC1322X系列的典型代表,是飞思卡尔公 司研发的第三代Zigbee解决方案。它集成了完整低功耗 2.4GHz无线电收发器,基于32位ARM7核的MCU,是高密 度低元件数IEEE802.15.4综合解决方案,能实现点对点连 接和完整的Zigbee网状网络。 MC13224支持国际802.15.4标准以及ZigBee、 ZigBeePRO和ZigBeeRF4CE标准,提供了优秀的接收器灵 敏度和健壮的抗干扰性,具有多种供电模式,以及一套常 用的外设集(包括2个高速UART、12位ADC和64个通用 GPIO、4个定时器、I2C等)。
20
2) 时钟和电源管理 数字内核和外设由一个1.8V低差稳压器供电。另外, CC253X系列芯片包括一个电源管理功能,可以实现使用不 同供电模式,用于延长电池的寿命,有利于低功耗运行。 3) 外设 CC253X系列芯片有许多不同的外设,允许应用程序设 计者开发先进的应用。这些外设包括调试接口、I/O控制器、 两个8位的定时器、一个16位的定时器、一个MAC定时器、 ADC和AES协处理器、看门狗电路、两个串口和USB(仅限 于CC2531)。
12
6.2 应用系统组成
Zigbee是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其应用系统由 硬件和软件组成。本节将详细讲解比较常见的Zigbee芯片 及Zigbee协议栈。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第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王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王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感器节点是微型装置,只有少量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为了建立有效安 全机制,有必要限制安全算法的实现代码长度。TinyOS代码约占4KB。因此,所 有安全实现代码必须很小。
6.1 安全问题概述
6.1.1 信息安全面临的障碍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网络,其约束条件(相对于传统计算机 网络)。这些约束条件导致很难将现有的安全技术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下 面分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约束条件: 能量控制
随着计算机和无线通信能力的增强,传感器节点也从单纯的信息发布扩展 到网络处理和分布式计算等等更有挑战的任务中。用于网内数据处理的传感器 节点和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容易发生故障,如节点或网络系统能量不足、数 据出错率较高等。另外,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可移动性、动态重配置造成网络结 构动态改变,但传感器网络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与数据传输必须可靠执行,以 确保嵌入式应用结果的正确性和精度。
依据具体传感器网络的特定功能,传感器节点可能长时间处于无人照看状 态。对于无人照看传感器节点存在以下三个主要威胁:
➢ 暴露在物理攻击之下。传感器节点可能布置在对攻击者开放、恶劣气候等环境中。 这种环境中的传感器节点遭受物理攻击的可能性比典型PC(安置在一个安全地点, 主要面临来自网络的攻击)要高得多。
能量是无线传感器能力的最大约束因素。通常依靠电池供电的传感器节点 一旦布置在一个传感器网络中就不容易被替换(工作成本很高),也不容易重 新充电(传感器成本高),因此必须节省电池能量,延长各个传感器节点的寿 命,从而延长整个传感器网络的寿命。 不可靠通信
不可靠通信无疑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的另一个威胁。无线传感器网络安 全密切依赖所定义的协议,而协议又依赖通信。
6.1 安全问题概述
6.1.1 信息安全面临的障碍

无线网络连接技术

无线网络连接技术
掌握:宽带无线网、IEEE802.16标准。 了解:蓝牙技术的特点与工作原理。 了解:3G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 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了解:无线组网实例。
3
1.无线网络概述
1.无线网络定义及发展。
⑴无线网络的特点。 ⑵无线网络的分类。
⑶无线网络的标准。
4
OFDM
CCK
OFDM
主流OFDM/256子 主流OFDM/256子 QPSK/16QAM/ FM/GFSK 载波/BPSK/QPSK/ 载波/BPSK/QPSK/ 64QAM 16QAM/64QAM 16QAM/64QAM
8
2.无线LAN:802.11
⑴802.11协议栈
⑵802.11物理层 ⑶802.11MAC子层协议 ⑷802.11帧结构
SIFS SIFS DATA DATA 介质忙
介质空闲
竞争延迟
竞争窗口
IEEE802.11中CSMA/CA的工作原理
12
IEEE802.11中RTS/CTS工作机制
802.11在MAC层上引入了一个新的Send/Clear to Send(RTS/CTS)选项 ,解决“隐藏节点”问题 . 下图为MAC层 采用RTS/CTS的工作机制
PMD子层 FHSS DSSS
802.11物理层
11
IR
⑶802.11MAC子层协议
IEEE802.11采用CSMA/CA工作方式且同时推荐了两种 CSMA/C方式。一种是基于来自物理层的CA信号所采 用的CSMA/CA,另一种是带有ACK应答帧和差错恢复 的CSMA/CA 。CSMA/CA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DIFS DIFS
标准 性能参数 频率(GHz) 速率 (Mbit/s) 调制 5 54 2.4 5.5/11 2.4 20~54 2.402~ 2.480 1 10~66 32~134 2~11 75 2~ 6 15~60 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E802.11g 蓝牙 IEEE802.16a IEEE802.16d IEEE802.16e

《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应用》课程标准

《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应用》课程标准

《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应用》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应用总学时:60学分:4开课单位: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授课方式:教、学、做一体化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一、课程性质《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应用》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

二、课程设计思路《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应用》课程采用“基础理论——项目化实践”的组织结构组织课程教学内容。

首先,通过基本理论的教学,使同学们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历程、特征、关键技术以及应用方向。

其次,通过师生共同完成一系列完整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实践。

实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技能,掌握方法,感受实际工作过程。

三、课程基本目标本课程培养目标分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1、方法能力(1)掌握搜集、整理、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学习资源的方法;(2)掌握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软硬件联合调试的方法;2、专业能力(1)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路由协议、MAC协议、拓扑控制、定位技术、时间同步、安全技术、协议标准;(2)掌握IAR Embedded Workbench软件的使用;(3)掌握以TI CC2530 SoC芯片为CPU的应用系统硬件电路设计;(4)掌握TI CC2530 SoC芯片祼机软件开发;(5)掌握基于CC2530硬件平台和IAR软件平台的Zigbee Zstack协议栈应用开发。

3、社会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工作责任心,能主动参与到工作中;(2)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能主动与人合作、交流和协商;(3)具有群体意识和劳动组织能力。

(4)具有诚实守信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四、先修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与应用》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程序设计基础》、《传感器的选择与应用》、《单片机应用设计与制作》。

无线传感网知识点

无线传感网知识点

第一章无线传感网概述1.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无线传感器网路是一种由多个无线传感器节点和几个汇聚节点构成的网络,能够实时的检测、感知和采集节点部署区域的环境或感兴趣的的感知对象的各种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后一无线的方式发送出去。

2.WSN的特点及优势1)WSN与Ad hoc共有的特征:自组织;分布式;节点平等;安全性差2)WSN特有的特征:计算能力不高;能量供应不可代替;节点变化性强;大规模网络3.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1)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物理层:负责载波频率产生、信号的调制解调等工作,提供简单但健壮的信号调制和无线收发技术。

数据链路层:(1)媒体访问控制。

(2)差错控制。

网络层:负责路由发现和维护,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重要因素。

传输层:负责将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提供给外部网络,也就是负责网络中节点间和节点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应用层:主要由一系列应用软件构成,主要负责监测任务。

这一层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传感器管理协议、任务分配和数据广播管理协议,以及传感器查询和数据传播管理协议。

2)管理平台:(1)能量管理平台(2)移动管理平台(3)任务管理平台(1)管理传感器节点如何使用资源,在各个协议层都需要考虑节省能量。

(2)检测传感器节点的移动,维护到汇聚节点的路由,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动态跟踪其邻居的位置。

(3)在一个给定的区域内平衡和调度检测任务。

4.无线传感器网络所面临的挑战:低能耗,实时性,低成本,安全和抗干扰,协作第二章无线传感网物理层设计1.WSN物理层频率的选择:一般选用工业,科学和医疗频段。

ISM(医疗)频段的主要优点是无需注册的公用频段、具有大范围可选频段、没有特定标准、灵活使用。

欧洲使用433MHZ,美国使用915MHZ频段2.WSN结构采用的是无线射频通信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MAC协议分类:1)按节点的接入方式:侦听(间断侦听:DEANAdeng),唤醒(低功耗前导载波侦听MAC协议),调度(主要使用在广播中)2)按信道占用数划分:单信道(主要采用),双信道,多信道3)信道分配方式:竞争型(S-MAC,T-MAC,Sift),分配型(SMACS,TRAMA),混合型(ZMAC),跨层型2.分配型MAC协议采用TDMA,CDMA,SDMA,FDMA等技术3.数据链路层的关键问题:能量效率问题,可扩展性,公平性,信道共享,网络性能的优化4.记忆竞争的S-MAC协议,具有以下特点:(1)周期性的侦听和睡眠(2)使用虚拟载波侦听和物理载波侦听进行冲突避免(3)自适应侦听(4)将长消息分成子段进行消息传递5.基于竞争的T-MAC协议:为了改进S-MAC协议不能根据网络负载调整自己的调度周期的缺点,T-MAC协议根据一种自适应占空比的原理,通过动态地调整侦听与睡眠时间的比值,从而实现节省能耗的目的。

《无线网络连接技术》ppt课件

《无线网络连接技术》ppt课件
超帧
F-UL
M-UL
帧前 MAP
帧前 MAP
导码
F-DL F-DL F-UL 导码 M-DL M-DL M-UL
MAP
MAP
固定子帧
移动子帧
TDD模式下的802.16帧结构
⑸ 8 0 2 . 11 与 8 0 2 . 1 6 的 比 较
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覆盖 802.16标准是为在各种传播环境(包括视距、近视距和非 视距)中获得最优性能而设计的。 WLAN中的OFDM是按 照系统覆盖数十米或几百米设计的,而802.16被设计成高 功率,OFDM可覆盖数十公里。
DIFS SIFS SIFS
DIFS DATA
介质空闲
竞争延迟
竞争窗口
IEEE802.11中CSMA/CA的工作原理
DATA 介质忙
IEEE802.11中RTS/CTS工作机制
802.11在MAC层上引入了一个新的Send/Clear to Send(RTS/CTS)选项 ,解决“隐藏节点”问题 . 下图为MAC层 采用RTS/CTS的工作机制
5 54 OFDM
2.4
2.4
2.402~ 10~66
2.480
2~11
2~6
5.5/11
20~54
1
32~134
75
15~60
CCK
OFDM
FM/GFSK
QPSK/16QAM/ 64QAM
主流OFDM/256子 载波/BPSK/QPSK/
主流OFDM/256子 载波/BPSK/QPSK/
16QAM/64QAM 16QAM/64QAM
2.7bit/s/Hz的峰值速 率,在20MHz信道上 最高达54Mbit/s

无线传感器网络期末复习考点总结

无线传感器网络期末复习考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1.无线传感器的概念:一种由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面向任务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系统。

2.与传统的无线自组织网络(特征)类似:自组织性、分布式控制、拓扑动态性;区别:网络规模大、节点能力受限、节点可靠性差、以数据为中心、多对一传输模式、冗余度高、面向任务。

3.开发用的硬件平台——嵌入式个人计算机:PDA;专用传感器节点:Berkeley Motes (广泛)、UCLA Medusa、MIT uAMP;片上系统节点:Smart Dust、BWRC PicoNode4.软件平台:TinyOS(最早)、nesC、TinyGALS、Mote等5.设计目标: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自组织、可扩展、自适应、可靠、安全、(带宽)资源利用率高、服务质量高。

第二章体系结构1.节点组成(4):感知、处理、通信、电池模块2.汇聚节点的作用:(1)向传感器节点发送查询消息或命令(2)作为联接外部网络的网关3.多跳网络分为——平面结构:所有传感器节点地位相同、互为中继;分层结构:按簇组织,簇成员将数据发给簇头,簇头发给汇聚节点;好处:(1)降低通信能耗(2)平衡节点间的负载,并提高可拓展性(3)在簇头进行数据融合,减少数据发送量,提高能亮效率4.协议栈——应用层:负责提供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包括查询发送、节点定位、时间同步、网络安全;传输层:负责节点间端到端的可靠、透明传输,包括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网络层:为传感器节点向汇聚节点发数据提供路由;数据链路层:数据量的复用、数据帧的创建与检测、媒体接入、差错校验,提供点到点或多点的可靠传输,其中主要的是媒体访问控制(MAC)和差错控制(前向纠错FEC、自动重传请求ARQ);物理层:将数据链路层形成的数据流转换成适合在传输媒体上传送的信号,并进行收发。

5.设计准则:可扩展、可互通、抗毁、可靠、安全、能量高效性。

第三章 MAC协议(数据链路层)1.作用:决定局部范围内无线信道的使用方式,用来在传感器节点之间分配信道频谱资源,建立数据传输所需的基础通信链路2.特点:尽量节省节点能量、可扩展性、公平性(均衡节点能量消耗)、传输效率高。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第6章第1节1.《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

全国苏科版信息技术九年级全册第6章第1节1.《认识传感器》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专注力: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专注度。同时,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参与度。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案例研究**:我将提供几个传感器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分析。例如,讨论温度传感器在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应用。通过案例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感器的实际工作方式,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项目导向学习**: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将设计一个小型的项目活动。学生将被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传感器系统,例如一个简单的温度监测器。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
1.传感器的定义和作用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将非电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它能够感知环境中的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压力、光强等,并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以便于电子设备进行处理和分析。传感器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
2.传感器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传感器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学生需要了解各种传感器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另外,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不高,有些学生似乎对讨论的主题不够感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选择讨论的主题,并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热情。
最后,我注意到在课堂展示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口头报告和小组讨论活动,并给予学生更多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资料

无线传感器网络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述1、什么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的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其目的是协作地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理区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给用户。

2、传感器网络的终端探测结点由哪些部分组成这些组成模块的功能分别是什么(1)传感模块(传感器、数模转换)、计算模块、通信模块、存储模块、电源模块和嵌入式软件系统(2)传感模块负责探测目标的物理特征和现象,计算模块负责处理数据和系统管理,存储模块负责存放程序和数据,通信模块负责网络管理信息和探测数据两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

另外,电源模块负责结点供电,结点由嵌入式软件系统支撑,运行网络的五层协议。

3、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功能分别是什么(1)网络通信协议:类似于传统Internet网络中的TCP/IP协议体系。

它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组成。

(2)网络管理平台:主要是对传感器结点自身的管理和用户对传感器网络的管理。

包括拓扑控制、服务质量管理、能量管理、安全管理、移动管理、网络管理等。

这些管理平台使得传感器节点能够按照能源高效的方式协同工作,在节点移动的传感器网络中转发数据,并支持多任务和资源共享。

(3)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在网络通信协议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之上。

包括一系列基于监测任务的应用层软件,通过应用服务接口和网络管理接口来为终端用户提供各种具体应用的支持。

第二章微型传感器的基本知识1、传感器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基本转换电路组成。

敏感元件是传感器中能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

转换元件是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信号(一般指电信号)部分。

基本转换电路可以对获得的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运算调制等。

另外,基本转换电路工作时必须有辅助电源。

2、集成传感器的特点是什么体积小、重量轻、功能强、性能好。

3、如何进行传感器的正确选型(1)测量对象与环境:分析被测量的特点和传感器的使用条件选择何种原理的传感器。

第6章-协议的技术标准

第6章-协议的技术标准

2.物理层帧结构
IEEE 802.15.4物理层的帧结构如表6-3所示。
6.3.3 MAC子层
MAC层用来处理所有对物理层的访问,并负责完成以下任务:
(1)如果设备是协调器,那么就需要产生网络信标; (2)信标的同步;
(3)支持个域网络的关联和去关联;
(4)支持设备安全规范; (5)执行信道接入的CSMA-CA机制; (6)处理和维护GTS机制; (7)提供等MAC实体间的可靠连接。
6.3.3 MAC子层
1.MAC层服务规范
MAC层提供两种服务,分别通过两个服务接入点进行访问: (1)MAC数据服务,它是通过MAC公用部分子层(MCPS)数 据服务接入点(MCPS-SAP)进行访问。 (2)MAC管理服务,通过介质访问控制层管理实体一数据
服务接入点(MLME-SAP)进行访问。
6.3 IEEE 802.15.4标准
6.3.1 IEEE 802.15.4标准概述
IEEE 802.15.4标准为低速无线个域网制定了物理层和MAC子 层协议。IEEE 802.15.4标准定义的LR WPAN网络具有如下特点: (1)在不同的载波频率下实现20kb/s、40kb/s和250kb/s三种不 同的传输速率; (2)支持星型和点对点两种网络拓扑结构; (3)有16位和64位两种地址格式,其中64位地址是全球唯一的扩 展地址; (4)支持冲突避免的载波多路侦听技术(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CSMA-CA); (5)支持确认机制,保证传输可靠性。 IEEE 802.15.4标准主要包括物理层和MAC层的标准。
6.3.3 MAC子层
2.MAC层的帧结构 (1)MAC层的通用帧结构 (2)不同类型的MAC帧 3.MAC层的功能描述 表6-9列出了MAC层定义的命令帧内容。全功能设备(FFD)必须能够传输和 接收所有的命令帧,而精简功能设备(RFD)则不用。表中说明了哪些命令 是RFD必须支持的。注意MAC命令传输只发生在信标网络的CAP中,或者

多传感器数据智能融合理论与应用 第6章 神经网络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多传感器数据智能融合理论与应用 第6章 神经网络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假定 BP神经网络的输出为
多传感器数据智能融合
27
3 BP神经网络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多传感器数据智能融合
28
3 BP神经网络与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融合算法的卡尔曼滤波公式如下所示
其中
为新的踪算法的 加速度方差。
即为系统的经过神经网络融合 后的最终输出滤波值
多传感器数据智能融合
29
4 Hopfield神经网络原理及应用
■1986年美国物理学家J. J. Hopfield利用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理论 中的能量函数方法研究反馈人工神经网络的稳定性,提出了 Hopfield神经网络,并建立了求解优化计算问题的方程。
■基本的Hopfield神经网络是一个由非线性元件构成的全连接型 单层反馈系统,Hopfield网络中的每一个神经元都将自己的输 出通过连接权传送给所有其它神经元,同时又都接收所有其 它神经元传递过来的信息。Hopfield神经网络是一个反馈型神 经网络,网络中的神经元在时刻的输出状态实际上间接地与 自己的时刻的输出状态有关。
同时,相应的神经网络学术会议和神经网络学术刊 物的大量出现,给神经网络的研究者们提供了许多讨论 交流的机会。
多传感器数据智能融合
9
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虽然人们已对神经网络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达成了 共识,对其巨大潜力也毋庸置疑,但是须知,人类对自身 大脑的研究,尤其是对其中智能信息处理机制的了解,还 十分肤浅。因而现有的研究成果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 许多有识之士长期的艰苦努力。
多传感器数据智能融合
8
1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再认识和应用研究期(1991~)
许多具备不同信息处理能力的神经网络已被提出来 并应用于许多信息处理领域,如模式识别、自动控制、 信号处理、决策辅助、人工智能等方面。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第2版)》第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规范与通信技术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第2版)》第6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规范与通信技术
IEEE 802.15.4网络设备的数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是动 态变化的。
网络协 调器
网络协 调器
RFD FFD
信道
图6-1 IEEE 802.15.4网络组件及拓扑关系
IEEE802.15.4通信协议主要是描述和定义物理层和 MAC层的标准。
物理层: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架构的基础
MAC层:用来处理所有对物理层的访问,并负责完 成信标的同步、支持个域网络关联和去关联、提供 MAC实体间的可靠连接、执行信道接入CSMA/CA机 制等任务。
信。RFD设备之间不能直接通信,只能与FFD设备通 信,或者通过一个FFD设备向外发送数据。这个与 RFD相关联的FFD设备称为该RFD的协调器 (Coordinator)。
PAN网络协调器(PAN coordinator),是LR-WPAN网络 中的主控制器。PAN网络协调器除了直接参与应用 外,还要完成成员身份管理、链路状态信息管理以 及分组转发等任务。
(ksymbol 征
/s)
20
20 二进制
40
40 二进制
250
62.5
十六进 制
IEEE802.15.4标准定义了27个物理信道,信道编号从0 到26,每个具体的信道对应一个中心频率,这27个物 理信道覆盖了表1中的三个不同频段。
中心频率定义如下:
F 868.3MHz
F 906 2(k 1)MHz
6.2 IEEE 802.15.4网络结构
IEEE 802.15.4网络是指在一个个人操作空间(POS) 内使用相同无线信道并通过IEEE 802.15.4标准相互通 信的一组设备的集合。
全功能设备(Full Function Device,FFD) 精简功能设备(Reduced Function Device, RFD) FFD设备之间以及FFD设备与RFD设备之间都可以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数实现,晶振的频率误差和初始计时时刻不同,使得节点 之间的本地时钟不同步。若能估算出本地时钟与物理时钟的 关系或者本地时钟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构造对应的逻辑时钟 以达成同步。节点时钟通常用晶体振荡器脉冲来度量,所以 任意一节点在物理时刻的本地时钟读数可表示为
ci (t)
1 f0
t
0 fi ( ) d ci (t0 )
ci (t) ai (t t0 ) bi
(6-2)
对于理想的时钟,有 r(t) dc(t) 1 ,也就是说,理想时
dt
钟的变化速率为1,但工程实践中,因为温度、压力、电源
电压等外界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导致晶振频率产生波动,因此,
构造理想时钟比较困难,但一般情况下,晶振频率的波动幅
度并非任意的,而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2) 访问时间(Access Time):消息等待传输信道空闲所需的时 间,即从等待信道空闲到消息发送开始时的延迟,它是消息传递 中最不确定的部分,与低层MAC协议和网络当前的负载状况密切 相关。在基于竞争的MAC协议如以太网中,发送节点必须等到信 道空闲时才能传输数据,如果发送过程中产生冲突需要重传。无 线局域网IEEE 802.11协议的RTS/CTS机制要求发送节点在数据传 输之前先交换控制信息,获得对无线传输信道的使用权;TDMA 协议要求发送节点必须得到分配给它的时间槽时才能发送数据。
1 dC(t) 1
dt
(6-3)
其中,为绝对频差上界,由制造厂家标定,一般多在1 ppm~
100 ppm之间,即一秒钟内会偏移1 μs~100 μs。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导致传感器节 点间时间的差异:
(1) 节点开始计时的初始时间不同; (2) 每个节点的石英晶体可能以不同的频率跳动,引起 时钟值的逐渐偏离,这个误差称为偏差误差; (3) 随着时间地推移,时钟老化或随着周围环境如温度 的变化而导致时钟频率发生的变化,这个误差称为漂移误差。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为了完成节点间的时间同步,消 息包的传输是必须的。为了更好地分析包传输中的误差,可 将消息包收发的时延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1) 发送时间(Send Time):发送节点构造一条消息和发布发 送请求到MAC层所需的时间,包括内核协议处理、上下文切换时 间、中断处理时间和缓冲时间等,它取决于系统调用开销和处理 器当前负载,可能高达几百毫秒。
对任何两个时钟A和B,分别用CA(t)和CB(t)来表示它们
在t时刻的时间值,那么,偏移可表示为CA(t) - CB(t),偏差
可表示为 dCA(t) dCB(t) ,漂移(drift)或频率(frequency)可
dt
dt
表示为
2CA (t) t2
2CB (t ) t2

假定c(t)是一个理想的时钟。如果在t时刻,有c(t) ci (t)
第6章 时间同步技术
6.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 6.2 现有时间同步技术分析 6.3 时间同步算法设计 6.4 小结
6.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机制
6.1.1 影响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的关键因素 准确地估计消息包的传输延迟,通过偏移补偿或漂移补
偿的方法对时钟进行修正,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实现时间同 步的关键。目前绝大多数的时间同步算法都是对时钟偏移进 行补偿,由于对漂移进行补偿的精度相对较高且比较难实现, 所以对漂移进行补偿的算法相对少一些。
(6-1)
其中,fi ( ) 是节点i晶振的实际频率,f0为节点晶振的标准频 率,t0代表开始计时的物理时刻, ci (t0 ) 代表节点i在t0时刻 的时钟读数,t是真实时间变量。 ci (t0 ) 是构造的本地时钟,
间隔c被(t)用来c(t作0) 为度量时间的依据。由于节点晶振频率短时间 内相对稳定,因此节点时钟又可表示为
本地时钟通常由一个计数器组成,用来记录晶体振荡器
产生脉冲的个数。在本地时钟的基础上,可以构造出逻辑时
钟,目的是通过对本地时钟进行一定的换算以达成同步。节
点的逻辑时钟是任一节点i在物理时刻t的逻辑时钟读数,可
以表示为 LCi (t) lai Ci (t) lbi ,其中为当前本地时钟读数, lai、lbi分别为频率修正系数和初始偏移修正系数。采用逻辑 时钟的目的是对本地任意两个节点i和j实现同步。构造逻辑
(5) 接收时间(Reception Time):接收节点按位(bit)接收 信息并传递给MAC层的时间,这个时间和传输时间相对应。
(6) 接收处理时间(Receive Time):接收节点重新组装信 息并传递至上层应用所需的时间,包括系统调用、上下文切 换等时间,与发送时间类似。
6.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机制的基本原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本时刻是准确的;如果 dc(t) dci (t) ,则称时钟 dt dt
在时刻是精确的;而如果 ci (t) ck (t) ,则称时钟 ci (t)
在时刻与时钟 ck (t) 是同步的。上面的定义表明:两个同步 的时钟不一定是准确或精确的,时间同步与时间的准确性和 精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有实现了与理想时钟(即真实的物 理时间)的完全同步之后,三者才是统一的。对于大多数的 传感器网络应用而言,只需要实现网络内部节点间的时间同 步,这就意味着节点上实现同步的时钟可以是不精确甚至是 不准确的。
时钟有以下两种途径:
一种途径是根据本地时钟与物理时钟等全局时间基准的
关系进行变换。将公式(6-2)反变换可得
t
1 ai
Ci
(t)
t0
bi ai
(6-4)
将lai、lbi设为对应的系数,即可将逻辑时钟调整到物理 时间基准上。
另一种途径是根据两个节点本地时钟的关系进行对应换
(3) 传输时间(Transmission Time):发送节点在无线链路 的物理层按位(bit)发射消息所需的时间,该时间比较确定, 取决于消息包的大小和无线发射速率。
(4) 传播时间(Propagation Time):消息在发送节点到接 收节点的传输介质中的传播时间,该时间仅取决于节点间的 距离,与其他时延相比这个时延是可以忽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